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节 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及特点

第三节 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及特点

第三节 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及特点
第三节 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及特点

第三节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及特点

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2008—至今

一、货物贸易

1、与WTO全面接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继续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

▲入世以来中国充分发挥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施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遭遇内外部环境的瓶颈,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2、外贸规模与增速教材表1

【1】整体发展迅速

(1)经济增长情况:

2001年中国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GDP不足10万亿;

2011年是第二大经济体,GDP45.83万亿元。

(2)外贸增长情况:

▲1978--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

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 其中,2001-2006年,进出口年均增长24.1%;

2001-2007年,出口平均增长28.8%。

2001-2010年,进出口年均增长21.5%。货物出口年均增长22%,规模增长4.9倍,进口年均增长21%,规模增长4.7倍。

▲2011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贸易顺差扩大48.1%。

▲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全球第一。

【2】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第一阶段(2007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冲击,中国金融没有参与大

规模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受冲击不大;

第二阶段(2008下半年—2009年)是全球经济衰退阶段,严重冲击

中国出口。

2008年1-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6.4%,进口增长31%,出口增长22.6%;

2008年11月,中国外贸形势出现逆转,当月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这一趋势一直延续一年到2009年10月。

3、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与贡献

【1】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占世界贸易增长的比重:

表1

▲2002—2006年中国外贸增长占世界贸易水平维持在10%左右;其中2002年的水平近20%,即中国进口净增长占世界比重为20.66%,出口净增长占世界比重为19.83%。

▲2001-2012年,进出口总值增长7.5倍(2001年5096.5亿美元,2012年38668亿美元)

2001-2010年均增长21.6%,占世界贸易比重2001年为4%,2010年为9.7%,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的12%。

【2】贡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2009年中国进口量增长2.8%,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进口呈现增长的国家。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值仍超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当地员工将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对世界GDP增量的贡献率2003年是4.6%,2009年增长到14.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

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20%,高于美国。

4、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对外贸易集中度下降,国别地区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倾向▲10大贸易伙伴贸易集中度下降

进口贸易度下降:10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全年进口总额的比重2001年为84.4%,2006年为75.2%;

出口贸易度下降:10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全年出口总额的比重2001年为87.27%,2006年为84.1%;

进出口贸易度下降:2011年全年中国10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2.5%,比2010年的75.8%。

▲国别贸易集中度略有下降:

2011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57%,比2010年的16.1%略有下降;

2011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26%,比2010年的13%略有下降;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9.8%上升到2011年的9.96%。

【2】进出口市场与贸易伙伴排序

▲2001-2006年十大出口市场与进口来源地

教材P6-7 表6、表7

▲目前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巴西、南非等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和印度的第三大

出口市场。

4、进出口商品结构:教材P5 表5

【1】出口: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2001年为9.9%:90.1%,2006年为5.46%:94.54%;

【2】进口:

(1)总体结构以制成品为主,其中:

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有上升趋势1985年为12.4%,2005年22.4%;

制成品进口比重有下降趋势1985年87.6%,2005年77.6%

(2)战略资源、重要原材料进口增速较快

▲石油1990-2005年进口增长40多倍,年均增速34%,进口来源地集中度高;中东、非洲、亚太;

▲有色金属铁、锰、铜、氧化铝等及钢材进口逐年增长,2005年进口铁矿石突破百亿,同比增长44.7%、;

粮食,谷物,大豆增速显著;

▲重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仍保持增长。

(3)金融危机后,战略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增

(2009年铁矿石同比增长25.75%、煤炭同比增长72.6%、大豆同比增长27%)

1)原因分析:

▲政府收储:

2009年2月起增加有色金属储备,精炼铜、未锻造铝及铝材—

环比上升145%、原油等。

▲国内外价格差异

煤炭、大豆、食用植物油、铜、氧化铝、铁矿石等国内外价格差异显著,形成进口激增。如2009年5月电煤价格全部费用,国际市场每吨560元,国内市场每吨720元或670元;

2)影响:拉高世界市场商品价格和海运价格、增大库存压力,对相关行业形成冲击。

【3】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2006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别增长25.7%与30%,占全国外贸的55.5%和30%。

(1)出口: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2008年为57.6%,2009年为59.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2008年29%,2009年31.4%

(2)进口:

机电产品进口比重1998-2005年平均45%,年增速16%;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比重2008年28% 左右

5、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1】中国对外贸易贸易主体为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比重逐年上升,2001年为

50.83%,2006年为58.87%;其中,2001年出口占比50.06%,进口占比51.83%;2006年出口占比为58.18%,进口占比为59.7%;【2】中国外贸的“外资化”程度过高带来的问题。

(1)外资企业是以跨国公司的总体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华生产的产品出口中以加工贸易为主,我国附加值较低;

(2)外资占比过高,使内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内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难以得到提高。

(3)欧美对华贸易逆差中隐藏了跨国企业的巨额收益。

【3】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468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7亿美元,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全球500强企业有约480多家来华投资。

目前,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累计超过1400家。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

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1)规模与增速

2001-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

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2)中国对外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覆盖率达76.8%;投资存量高度集中,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存量占总量的89.3%。

中国对美国投资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5%,美国成为继中国香港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存量超过100亿美元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

(4)中国投资存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2%、英国的29.4%、德国的34.4%、法国的35.5%、日本的50.4%。

(5)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宝钢、中铝等占主导。

(6)中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趋于平衡,2012年净流出。

7、贸易差额问题

【1】基本情况: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年~1989年)

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 47.12 亿美元。(2)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0~1996 年)

累计顺差达到433.08亿美元。

(3)较大贸易顺差阶段(1997年~至今)

(亿美元)

【2】外贸顺差增长情况

(1)增幅情况

2006年以前,贸易顺差的增幅不断扩大;2008年以后,贸易顺差增幅趋于缩小

(2)外贸顺差占GDP和进出口总额比重

国际衡量外贸平衡的水平,常用标准是:

外贸顺差/GDP基准线4%;或外贸顺差/进出口总值的高额标准为10%。

【3】我国贸易顺差的特点

(1)加工贸易顺差高于一般贸易

1998-2012年,加工贸易顺差由359亿美元扩大到3816亿美元,其他贸易一致处于逆差状态。2009年以来,一般贸易持续逆差,2012年就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逆差分别为338亿美元和1171亿美元,实际净顺差2307亿美元。

(2)顺差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亿美元)

(3)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国家和香港地区,但增量主要来自欧美,而且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三地顺差占我全球贸易中顺差来源地顺差总额的90%以上。

(4)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服务贸易连年逆差

【4】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呈“双顺差”结构 P31

(1)经常项目顺差占主导地位

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货物与服务贸易)与资本(固定资产与非金融资产转移)和金融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均长期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占主导地位;

(2)2012年三、四季度首次出现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说明中国对外投资加快。

【5】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2001-2010年外汇储备增至12倍。

外汇储备近年增长放缓趋于稳定,降低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累计超过30%,

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汇率的双向波动。

8、中国双顺差的性质与外汇储备的积累

【1】分析框架:

开放经条件下,

国(境)内投资i=国内储蓄+外国储蓄净利用sf

其中:

国(境)内投资i=本土企业投资ie+政府投资ig+外资企业投资if 国内储蓄s=私人储蓄sp+政府储蓄sg+

外国储蓄净利用sf=跨境外国储蓄净利用st+外资企业再投资sr

其中,外资企业投资if为新流入的FDI

说明:

1)如果经常项目是盈余,意味着国内储蓄超过了国(境)内

投资的融资需要,即剩余国内储蓄将以经常项目盈余方式流

出本国,形成外汇储备增量部分,以持有外国国债方式,为

外国投资提供融资支持。

2)FDI(外企投资)是由国内剩余储蓄提供融资的;

3)国内储蓄是通过迂回方式为外资企业融资的。

即:美国通过向中国出售国库券,为美国投资者筹集到资金(来源于中国储蓄),而美国投资者则以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输出到中国。

4)外国投资者获得中国股权资产(价值上等于if),中国则获得了等量的以美国国库券形式持有的外国债权资产;

5)在给定的国内储蓄条件下,FDI挤出了等值的本土企业投资。

6)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既是FDI未能相应转化为经常项目逆差,也是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反映,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小结:

▲在长期双顺差结构下,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外国资源),相反,中国作为实际资本输出国已持续十多年;外国利用的国内储蓄部分正是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

▲如果考虑到资本外逃,这一现象就更严重。

▲流入中国的FDI是由中国储蓄通过迂回方式提供融资的;

▲外资企业代替了更多的中资企业利用了中国储蓄;

▲FDI与外汇储备相应增加是中国出让股权换取外国债权资产的结果;

▲中国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则是中国国内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国内供求失衡的结果。

8、外贸依存度

【1】概念教材P2

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GDP

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DP

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DP

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或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还反映一国与他国的经济联系程度,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2】一般影响因素:

▲经济政策

▲国内经济规模

▲经济发展阶段

▲汇率水平

【3】中国特点:

(1)增长趋势有所波动,呈现高增长后的回落

我国外贸依存度,1980年13%;1990年32.5%;2001年44%,(世界银行);2002年36%(教材)(世界银行:48.8%),2006年67%;2007年70%;2008年60%;2009年44%;2011年50%。

(2)入世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偏离大国特征

根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1960年全球外贸依存度为25.4%,1990年升至38.7%,2003年已接近45%。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贸易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小如美、日在25%以下。

世界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德国等,平均约60%以下。

高贸易依存度国家如韩国(2002年96.4%)、印尼(2002年94.3%)、新加坡等

(3)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一般机电产品出口依存度高,资源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依存度高,呈现出工业化发展的中级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4】我国外贸依存度高估的影响因素:

▲出口导向战略

▲加工贸易

▲GDP结构与水平

一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与外贸依存度不成正比。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产业结构的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仅为40%左右;

▲GDP被低估因素,(无法准确测算)

A、人民币被低估因素;

B、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民自产自销商品价格被低估甚至未被计入

C、第三产业较落后,价格相对低廉,计算统计范围低于发达国家,以美元计的GDP被大大低估

▲统计测算方式因素

9、贸易摩擦加剧

10、贸易方式结构教材P8

【1】贸易方式的类型

(1)一般贸易:是与加工贸易相对而言的贸易方式,指单边输入关境或单边输出关境的进出口贸易方式,其交易的货物是企业单边售定的正常贸易的进出口货物。

(2)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1)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的经营活动。

2)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

(3)其他贸易方式:诸如易货贸易、转口贸易等

【2】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教材P8-9

▲加工贸易是我国主要贸易方式,占外贸比重一半左右表8

▲我国加工贸易主体是外资企业;

▲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

加工贸易的顺差基本上是以进料加工为主,占加工贸易顺差的96%。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占据顺差的大部分份额,从2000年开始到2009年,外资企业占顺差比重从64%提升到84%。

▲我国加工贸易顺差扩大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及其配套产业的转移的结果,是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顺差的地区转移的结果,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全球经济失衡产品的根源。

我国对香港、美国、欧盟是顺差,而且顺差比较大;跟日本基本平衡;与东盟、台湾地区和韩国是逆差。

以美国对亚洲整体逆差比重来看,中国的顺差比重从2000年的19%,提高到2012年的45%。日、韩、台、东盟等地对美国顺差的比重在下降,下降的比重正好约等于中国上升的部分,基本上保持平衡

状态。

▲金融危机后,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加工贸易比重下降,对外资的依赖性减小,以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为主的顺差结构持续改善,中国正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从2013年的外贸数据可以看出,产业链长、增值率较高的一般贸易占我国进出口总值比重已经提升至52.8%,同期加工贸易占比为32.6%,比重下滑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提升,对外资企业的依赖减小,结构更趋合理。这体现了我国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外商投资的行业结构趋于改善

自2000年以来,电子及通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的外商投资持续大规模投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放缓,同时,研发投资不断增加,截至2006年底,跨国公司以各种形式设立的研发中心超过了980家,在华产业链呈现明显的上下游延伸的新格局。

【3】加工贸易的作用

▲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捷径;

▲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新产业、促进技术进步、形成技术与管理的外溢效益;

▲推动全国工业化进程:培养大批技术与管理人才和熟练劳动力、贸易顺差有利于进口先进设备

▲促进经济增长较迅速,在就业、税收、创汇等方面贡献巨大;

【4】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教材 P9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夸大了我国外贸总额

▲我国加工贸易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

▲“顺差在中国,利润在国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中国切入的角度主要在零部件生产和加工、最终装配等环节,这部分业务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较低,盈利空间较小。产品的较大利润点多分布在新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环节,而这些环节恰恰大多由国外企业所控制。

商务部数据显示,94%的外贸顺差来自于机电产品,而机电产品中50%来自于电脑。笔记本电脑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第一大出口产品,贸易顺差增量部分,主要来自于笔记本电脑。

从价值链的分布情况看,核心元器件部分的利润率为50%-80%,品牌企业在10%-20%,代工企业在5%-10%。而产品外销总额却全部计算在中国头上。

▲外资企业全球战略与东道国国内产业目标的冲突与博弈;

▲区域转移与转型升级条件不足;

▲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出现“飞地”经济

▲能源和环境压力大;

▲易受国际环境影响,波动较大;

复习思考题:我国加工贸易西部梯度转移的必要性与可行条件分析。复习思考题:试从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趋势与特点分析外贸战略与政策的调整策略。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促进中国外贸素质提升的有利因素

1.迫使中国对外贸易从粗放增长转入理性持续发展阶段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小国经济,不能通过出口导向战略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钱纳里指出,大国发展主要的特征应是较低的国际贸易水平。国家越大,其政策的内向性越强。典型的大国的出口依存度应是12%。

中国不能长期延续建立在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下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路径依赖,必须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适度的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和促进贸易整体素质,提高产品的“中国竞争力”。

2.主要贸易伙伴的需求下降促进了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拓展

对外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过度依赖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潜在风险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这一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

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恰好是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衰退最为严重,其对中国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是WTO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贸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也不敢想象没有贸易的世界会是怎么样。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针对中国当前的贸易模式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该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政策呢?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表现为关税的降低和应税商品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等的减少与取消。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自由贸易政策随资本主义建立而出现,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变。时强时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在国家存在和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主流政策时期短于保护贸易政策时期。但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资本扩张本性的追求。 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

的发展。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也就是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三、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出口的快速发展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和人民福利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大部分的利润被他国占有,我国所分得的是微乎其微的劳动力收入。 2、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尽快扩大出口规模,我国一般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工业自身也极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装备工业的萎缩。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及采矿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发电机组及旋转式变流机等一些支柱产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品上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企业通过

中 国 对 外 贸 易 发 展 史 11报关班聂冰楠 11070501058 2012-05-16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清朝以前,中国各代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官方、民间贸易往来频繁。 1)构建: A.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转运到安息,再经安息转运至西亚和欧洲的大秦,此乃“丝绸之路”,它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前60年设立、后东汉恢复的西域都护,有效保护了东西商旅往来。与此同时,西汉从广东沿海港口

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联系,此乃“水上丝绸之路”,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B.唐代对外贸易发达。唐代封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从陆路、水路都可东达朝鲜和日本,往西经“丝绸之路”可达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许多国家;经“水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唐政府鼓励外贸,广州和长安分别为唐朝南北国际大都会,在广州,唐政府设立市舶使,管理外商外贸往来。 C.宋元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宋元对外贸易频繁,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商税。广州、泉州、明州是当时的重要港口,朝鲜、日本、越南、阿拉伯等是其重要外贸伙伴。 D.明代前期贡赐贸易发达。为显示国威,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它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外交活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广州、泉州、宁波、福州是明代主要的港口。 2)特点:官方外贸与民间外贸共同发展;商品品种的多样化,有丝绸和丝绸制品、书籍、茶叶、中药材等;中国处于主导、出超地位,政府积极鼓励,保护商贸往来,征收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中国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购取奢侈品为主,更与外交活动交织在一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 A.西方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 D.俄罗斯、东欧国家 2.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比较差异 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3.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4.自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轻纺产品 B.机电产品 C.石油 D.农副产品 5.当今国际贸易中对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认证最具权威性的标准是()。 A.《ISO14000系列标准》 B.《CAC标准》 C.《CEN标准》 D.《ISO9000系列标准》6.我国的现行汇率制度是()。 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 B.有管理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 C.有管理的、双轨浮动汇率制 D.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7.出口退税是指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与流通中所缴纳的()退还给出口企业,以增强出口竞争力。 A.企业与职工个人所得税 B.进口关税与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与消费税 D.进口关税与增值税 8.进出口商品价格是指()。 A.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B.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 C.进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 D.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之差 9.下列不属于我国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的是()。 A.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B.符合国别地区政策 C.要体现销售意图 D.低价倾销,占领市场 10.《对外贸易法》规定的首要原则是()。 A.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B.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 C.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的原则 D.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11.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并被写入()。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B.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D.中共十四大报告12.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建立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陆地边境城镇1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六五”计划末 B.“七五”计划末C.“八五”计划末 D.“九五”计划末14.为了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关键在于“变”,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也不例外,下面我们试用对外贸易的理论来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交替发展的历史。一国不同时期采用的贸易政策,往往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时,就会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及其利益与工业化发展之间出现矛盾时,必然转向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并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层次上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理论基础。如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发生的重叠需求理论,从供给角度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和不完全竞争来阐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要保护的目的,其理论基础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观点等,以及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等。其次,根据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由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对各国实施明显抑制了关税壁垒作用但是非关税壁垒却成为一种更加无法应对贸易保护。当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并成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工具。最后,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政府的政策目标,从而成为继续或将来实施的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拉动了经济的总需求;另一方面与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凸显出来,而这

(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 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且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壹、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壹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能够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壹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能够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和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和国际竞争和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壹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和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壹)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壹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壹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和国际贸易发展。WTO是壹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和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仍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和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且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壹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量 2.专门贸易体系: 二、判断 ()1、我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2、对外开放的最根本内容是引进外资。 ()3、旧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和等价交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5、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 ()6、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价值形态上论证我国发展经贸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于国际价值 ()8、无论是存在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必须同时进行进出口双向循环一国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9、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对外事物形态的转换,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比例要求,实现高水平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0、按照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如果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则必是因为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高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按企业管理形式分类的外贸企业?() A、总经理负责制 B、书记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D、生产企业经理负责制 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对象国分类的国外对华贸易摩擦?() A、隐蔽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琐反应性贸易摩擦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商业信用?() A、出口商对进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B、保险公司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C、进口商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D、经纪人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4、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的依据?() A、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对外贸易活动 B、依照国际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国际经贸协议要求,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控 C、依据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利益需要,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D、依据我国外交政策,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5、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外汇收入结汇制内容?() A、结汇范围 B、出口贸易外汇收入的结汇 C、出口收汇核销规定 D、出口分红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2.服务贸易的特点。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加入WTO以及现在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谈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1949-1978年,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具体来说,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规定,我国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基础。1957年对私营 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干扰和冲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都被视为“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全面否定。但总体上,进出口贸易仍然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继续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进行。(当时最大的外贸公司是华润公司,它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以及东南亚的总代理,成为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架桥梁。上世纪70年代,华润公司的对港贸易总额高达700亿港元。) 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倡导贸易自由 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商品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 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 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 等一系列措施。 (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 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 技术。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 自主化改革,这样加上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 能力,并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 与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政策相比较,这一阶段的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 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

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 世纪国际 1987年 。1995 出口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逐步提高,会利用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96年发现多起工业垃圾运到我国的事件。另外,我国环保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法规管理不健全,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外贸适应超前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矛盾,外贸宏观效益与企业微观效益的矛盾,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对外贸易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第一次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公之于世的是( C )。A. B. C. D.周恩来 2、我国在哪个计划中提出了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容的出口商品战略( B )。A.“六五”计划 B.“七五”计划 C.“八五”计划 D.“九五”计划 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体是( A )。 A.公有制 B.私有制 C.公有制、私有制并存 D.多种所有制 4、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 B) 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 B.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制 C.有管理的双轨浮动汇率制 D.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5、(A)位于服务贸易立法的最高层次。 A.《外贸法》 B.《服务贸易总协定》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中国人民银行法》 6、从197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的关税政策是( B)。 A.全面保护关税 B.由“全面保护”向“有区别的保护”转变C.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相结合1992年以后 D.适度保护关税1985年实行的7、出口退税适用的货物必须是( C ) A.营业税征收围的货物 B.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 C.贸易性的出口货物 D.理论上做出口销售的产品 8、法制社会行政管理的在要( A ) A.政府依法行政 B.行政管理符合国际规外部约束 C.行政管理具有公开性 CD 公平、高效的必要条件 D.行政管理具有稳定性 9、我国进口许可证的归口管理部门是( C ) A.外交部 B.财政部 C.商务部 D.财经委员会 10、出口许可证的发放必须讲求(A) A.时效性 B.规性 C.谨慎性 D.统一性 11、专利权与( A )合称工业产权。 A.商标专用权 B.专有技术 C.商业秘密 D.技术服务 12、近年来,在我国引进技术的各类企业中,引进额最多的一类企业是( D )。A.集体企业 B.国有企业 C.民营企业 D.外资企业 13、世界组织第一个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性文件是(A)。 A.《服务贸易总协定》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 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选择题重点 1、从进出口综合来看,我国第一至第五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香港地区、 东盟。 2、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在2004年。 3、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实现年度顺差是在2004年。 4、把对外贸易统制确定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是在1949年。 5、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次贸易政策审议是在2006年4月。 6、《对外贸易法》颁布于1994年。 7、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8、中国承诺到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关税总水平将降到10.17%。 9、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成立于2001年12月18日。 10、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出口卖方信贷的贷款种类有:中短期额度贷款、境外投资贷款、境外加工贸易贷款、对外承包工程贷款、出口卖方信贷项目贷款。 11、对于实行“非一批一证”管理的货物,同一份《自由进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累计使用不得超过6次。 1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最大顺差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美国。 13、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正式启动的时间是2000年。 14、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第二阶段主要谈具体承诺议题。 15、2003年,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是德国。 16、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中规定的普遍性义务的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17、国际经济合作在战后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及其影响。 18、战后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19、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中国进行中外合作开始的主要方式是风险合同形式。 22、中国开始借用外国贷款始于1979年。 23、中国向境外发行债券始于1982年。 24、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营经营企业是京和股份有限公司。 25、自1999年开始,成为我国海外投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境外加工贸易。 26、截止2004年年底,我国经商务部批准具有对外劳务经营资格的企业超过2000家。 27、为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其中税负最重的是扣除法。 28、完全放弃居民(自然居民和法人居民)税收管辖权而只实行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有:香港、巴拿马、阿根廷。 29、一般适用于缺乏可比对象的某些工业品销售及特许权使用费之类无形资本转让收入的分配方法是:成本利润推算法。 30、1978-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6%。 31、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排名第一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 32、我国被批准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时间为2001年11月。 33、“WTO后过渡期”是指自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 34、根据修订后的《外贸法》的规定,2004年7月1日前发生的对外贸易行为不适用该法。 35、承保出口企业所有以非信用证为支付方式出口的收汇风险的是统保保险。 36、对进口许可证,凡符合要求的申请,发证机构一般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发放。 37、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和货样属于法定减免税范围。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增长速度缓慢且分化严重,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前景总体不乐观。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缓中趋稳、稳中有进,部分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且分化加剧。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局面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复苏进程的差异性进一步显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总体稳定,房地产市场稳步回升,制造业恢复扩张,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与预期提高,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热点纷呈,但经济增长水平仍低于危机前,企业投资波动性较大。欧元区经济在石油价格低迷、欧元贬值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且“难民潮”加剧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纷争和成员国之间的离心倾向,增加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持续下滑,通缩风险并未解除,货币政策效力递减问题突出,短期难以走出经济困境。受结构性改革滞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及政策空间收窄等因素影响,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放缓趋势,但印度等国家在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IMF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再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0%,新兴经济体增长4.6%。 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可能加剧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启动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市场预期2016年美联储将继续推进加息进程。而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还在加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新兴经济体也倾向于进一步降低利率。各国货币政策走势分化,将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无序性,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美联储加息将驱动美元进一步升值,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导致新兴经济体融资环境趋紧。国际金融协会预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规模为5000亿美元左右。尤其是那些对外资依赖较大、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对外债务规模高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偿债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形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机。

一、选择题(前.10..道题为单项选择 ......,每题2分,少选、多 .......,每题1分。后.5.题为多项选择 选或选错皆不得分。本大题共20分。) 1. 以下()不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垂直分工型”的国际贸易趋于相对萎缩 B.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型”的国际贸易则迅速扩大 C.对外贸易以“国内生产—国际销售”的方式为主 D.“产业内贸易”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国际贸易领域 2.目前,中国进出口关税主要采取()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即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 主要地位)是在() A.1950-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1988年 D.1988-1995年 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基石是() A.劳动价值论 B.绝对成本论 C.机会成本论 D.国际大循环理论 5.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成本 B.供求关系 C.竞争机制 D.贸易政策

6.同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称为( )。 A.绝对差异 B.比较差异 C.国别价格差异 D.国别价值差异 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瓶颈”是() A.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B.劳动生产率较低 C.资本要素稀缺 D.生产设备落后 8.欧盟对华贸易摩擦多数起因于() A.技术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锁反应性贸易摩擦 9.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实施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D.《海关法》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货物贸易总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2.0 万 B.2.1 万 C.2.2 万 D.2.3 万 1. 凯恩斯的“叹收法”(absorption approach)公式:Y=C+I+G+(X-M),其中(X-M)表示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