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历史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历史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统计表格

教学目标:

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影《大决战》片头视频。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边看边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忆这几个问题,蒋介石何时挑起全面内战?解放战争分为几

个阶段?什么事件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学生:观看视频。同时,认真回忆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三大战役——消灭敌人主力

教师:看完刚才的视频后,谁能说出《大决战》包括哪三大战役?首先打响的是哪次战役?

学生: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首先打响的是辽沈战役。教师: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92页,思考:辽沈战役采用了什么战术?战绩如何?有什么作用?

展示:辽沈战役示意图:

教师:采用关门打狗的战术,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思考: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战场?

学生: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小结:(1)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2)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

(3)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刚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4)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教师:学习了辽沈战役,我们再看一看淮海战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93-94页第一自然段,找出淮海战役的起止时间,参战部队,战术特点?战绩及作用?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并回答。

展示:淮海战役示意图:

总结: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歼敌55万余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淮海战役中,我军投入的兵力为60万人,而敌人在徐州地区的总兵力达80万余人,为什么在人数相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展示:人民群众支前图片。淮海战役人民支持前线统计表

学生: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教师:不错,正因为这样,陈毅才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思考:下面请同学们接着阅读课文94页第二段至95页第一段,说出平津战役的

起止时间,参战部队,采用的战术,战绩及作用怎样?

学生:阅读后,小组讨论,并回答。

展示:平津战役示意图:

总结:1948年11月—1949年1月31日,华北解放军一部与东北解放军,采用“分割包围,瓮中捉鳖”的战术,歼编敌人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教师:展示一组解放军和平进入北京城图片,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党中央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学生:看图,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后纷纷回答。

总结:(1)和平民主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人文环境不受破坏。

(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教师:刚才我们对三大战役分别进行了探究,大家思考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归纳回答。

总结:三大战役共计歼编敌军154万余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倾覆蒋家王朝

教师: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陈兵江北,随时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

全中国。而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党中央仍

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

展示:播放视频《渡江战役》片段,展示渡江战役示意图: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95页,结合课文思考: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渡江战役有什么历史作用?南京何时解放?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总结:目的是解放全中国;作用是捍卫了国家的领土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

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垮台。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先出示《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表》并提出问题: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说明:教师巡视学生探究,给予提示:主要从战争性质、人心向背、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指挥是否得当、部队士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教师: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国共划江而治”

的图谋;南京的解放,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短短的三年内,共产党能战胜国民党,这是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

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结论。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这些知识可以归结为如下顺口溜: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如今,海峡两岸的统一已成为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共同期待。

板书设计:

达标练习

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①东北解放军②华北解放军③中原解放军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

4、从_____年____月到____年____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______战役、______战役和_________战役。

5、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本科从内容设计安排上,由从浅入深,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把握了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作出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由于本课是战争题材,讲了四个大战役,内容比较多,因而我利用多媒体,结合视频片段和动态示意图等多种手段,较好地再现了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课堂通过教师设疑--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小结等过程,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教师层层点评,学生层层过关,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自主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从上课情况来看,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自主学习历史基础知识能力强,能进行合作探究,能共同讨论问题,教学效果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