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科学月相

七年级科学月相

七年级科学月相
七年级科学月相

第3章第5节月相

教学目标:

1.掌握月相的含义及其变化规律——观察能力

2.探究并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实验、推理能力

3.了解月相在生活中的应用——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月相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月相的成因

教学思路:

由于初一学生知识贮备不足,许多问题难以解释,要靠直观教具和动态图像来认识和理解,更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故本课教学设计模式以“问题——假设——探究——结论——拓展”为主线,分以下几个层次:

1.开门见山认识月相为何物。通过图像了解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圆缺变化

2.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会有月相变化?如何形成?通过讨论、启发,推理出假设;月相的成因可能和月球绕地公转有关3.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模拟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到:随着月球绕地公转,月相确有圆缺变化

4.实践知识理论化。通过三球仪演示和动态图像了解不同月相的名称、方位、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5.知识拓展和应用。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何月球总是以同一

面孔对着地球?介绍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夜晚如何利用月相判断大致的时间和方向等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带柄的圆球(一半白,一半黑)、电动三球仪、投影片、有关网址、观察月相记载表

板书设计:

第5节月相

一、什么是月相?P.104

二、月相怎样形成?

月球因反射太阳光而“亮”

月球的运动(公转、自转)

日、地、月位置关系在一个月中每天不同

三、月相变化有规律吗?P.105

四、了解月相知识有啥用?

月相与农历

利用月相判断大致方向和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子

投影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入题

板书课题

看书:P.104 初步了解月相概念

上网找到图片:一个月中28个不同月相(静态)(https://www.sodocs.net/doc/ef7755363.html,)

三、探究

1.设问:形成月相的原因是什么?有规律吗?

投影二:启发性问题

学生汇报发言,教师讲评

2.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弥补学生的知识不足,便于探究。

(1)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亮”,所以始终只有朝着太阳的半个月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月球是暗的。

演示: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球作为模拟月亮

(2)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每天要发生一些变化。

上网:日、地、月三者的运动关系(动态)(https://www.sodocs.net/doc/ef7755363.html,)

月球绕地公转的方向、速度(动态)(https://www.sodocs.net/doc/ef7755363.html,.tw)

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球有时整个是亮区,有时整个是暗区,多数日子是部分亮部分暗,或亮暗各半,或亮多暗少,或亮少暗多。

(3)月球绕地公转周期约一个月,与月相变化周期相吻合

【人教版】2020二年级科学上册 1.4《观察月相》教案教科版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邻居。月球不包含在地球家园的范畴内,但是月光反射到地球,给夜晚带来明亮,算是地球家园的物体之一了。本课观察月球,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的现象中,学生发现一些变化按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月相的形成,不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要求是那些呢?一是通过实际观察来确认月相是变化的,二是学会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描述观察到的月相,三是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月相,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如月球亮的部分逐渐增加或者减少。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只有获得了月相观察记录这样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更容易有所发现。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持续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坚持观察、记录。如果有的学生有几天漏记了,可以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供一部分的月相。指导观察记录的方法也很重要,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和记录月相的经验,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认识有一点生活经验,知道月亮有时像眉毛,有时像圆盘,有时是半个月亮,也有部分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但是学生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现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个球体,只不过学生看不见月球的暗部。大部分学生估计无法确定月相变化的排列顺序,对月球的观察方法和知识有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3.科学态度目标 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2.教学难点 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一周布置的月相观察记录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4课。在第2课和第3课中,通过对影子变化的研究,探索了太阳的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并明确了月球和太阳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需要一个朔望月,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本课,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本课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准确规律,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可。聚焦环节,先向学生明确月相是月球和太阳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探索环节,围绕月相图片展开,先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认识更多的月相,再让学生尝试给这些月相图片进行排序。学生排序后,可以用燕尾夹将月相图片夹在一起,快速翻动,这样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月相的变化了。研讨问题“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只要能够得出“弯—圆—弯”这样的简单规律就可以了。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外尝试去寻找“亮星”,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的位置有何不同。 在本课中,只需让学生了解简单规律,而不需要涉及专业的月相名词,如望月、上弦月、朔月等。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如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像小船一样呈弧形,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他们甚至会表达“一月是扁的,八月是圆的”,将月相变化规律放在一年中去界定,原因是他们没有在一个月的周期里持续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理解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初中科学-月相--说课稿

月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五节。是在初步学习太空内容后,学习的第一个天文现象。本节内容分四个部分:月相概念的理解,月相变化原理的学习,月相变化后各个时期月相的学习,以及月相对植物的影响。从概念到实践,到运用,由浅入深。全节内容贯穿着小活动与实验,贴近生活,直观有趣。为接下来《日食月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的课程中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七年级的学生还是相对活泼,比较容易失控,在课堂模拟月相小活动的时候,不能够专心完成教师所要求的任务,而是注意力分散到别的事物上。学生对月相每月变化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产生原因并不了解,期待知道原理,对月相这部分内容感到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月相变化的原理 2.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每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1.每个时期月相的变化及特点。 2.月相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制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出月相的概念 (2)了解月相变化原理 (3)知道每个月各个时期的月相名称及特点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月相实验,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细节与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感受生活中科学处处存在,明白现象的产生总有一定的原因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通过情景激疑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使用实验法模拟月相的变化,讲授法讲授人类能看到月亮的具体原因,用flash演示月相的变化加深学生记忆,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将月相现象与解释结合,让学生在引导下思考、讨论、探索,结合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观察月相,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及一个月内的月相记录表。 2、教学器材:一半涂黑的篮球,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挂图。 3、教学课件:月相形成原理的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情景激疑,导入新课 请同学拿出近一个月来,每天晚上观察到的月相记录表。教师提供之前2个月的月相记录表。引导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比月相变化,做出一定的假设与推断。 引导学生推断:一个月来,每天的月相是不一样的;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等之类的结论。从而引出新课——月相。 2.提出新概念,实验验证 【引导】1.月球本身会发光吗?怎么发光的? (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太阳照到的一半;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太阳的反射光线。) 2.月球,地球,太阳三者有什么关系? (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3.月球是怎样运动的? (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地球公转、自转及随太阳转) 建立日、地、月三者位置的改变而形成月相的假设。 【学生活动一】 先给最前面、最后面、最左边、最右边的中间的四位学生每人一个一半涂黑的篮球,告诉他们黑板如果是太阳,手上的篮球是月球,他们该怎样举起手上的球(未涂黑的一半代表太阳

七年级下册科学【月相】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科学【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月相变化,绘制月相变化规律图,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月相规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形成坚持记录的习惯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描述月相变化规律;知道阴历和月相的关系。 教学难点:解释月相变化成因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导入】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但愿人长久》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 引出月相概念——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活动2【讲授】回忆旧知,学习新知 1、月球会发光吗?不会,但会反射太阳光

2、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月球都能被照亮吗?半个月球。为什么? 3、月球会动吗?它是怎么动的? 4、月球运动到不同位置时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活动3【活动】身临其境,探究月相变化原因 【教师】现在有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是白的乒乓球。我们把这个当作是月球,白色的部分代表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黑色的部分代表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大家把自己当作地球,将乒乓球绕你转动,相互看看,你看到的月球的白色部分形状一样吗? 【学生】 学生游戏,两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有一位代表发表观点,但每次都要派不同的代表,一个用木棒支撑的一半涂黑的乒乓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 【教师】你看到的月球的白色部分形状一样吗? 【学生】都观察到了所看到的月球的白色部分形状不一样。 【教师】可能是月球、太阳、地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形成的? 【学生】学生验证月相变化的假设。 设计方案,着手实验——三球模拟简化实验 【教师】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我们见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初一科学《月相》教案

初一科学《月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2、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3、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月相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月相的变化和月相变化推想月相的运动和月相的成因)。 二、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排球(一半黑,一半白)或每人准备一个乒乓球一半涂黑 2、多媒体出示图片和动画演示等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月相变化的成因及规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许多同学已知道,月球表面是什么样的,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是围绕地球转的唯一卫星,但我们对月球的知识又了解多少呢? 当我们在不同日子仰望夜空看月球时,它的形状又是什么呢? 其实,许多古人对这个月球的形状在诗词中就有许多描述,比如缪化子所写的一首《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娥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这首诗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他所看到的月球的形状,新月如弯弓,满月如白玉盘照亮天边大地。我们看到的月球有着圆缺的变化。在此,我们把月球在一个月中各种圆缺形状叫月相。 2、新课: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状。 出示课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这是为什么呢? (2)变化的成因及规律: 月相的变化:月球的圆缺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实验之前,我们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①月相的变化是月球本身的形状在变化吗? ②月球本身会发光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亮的? ③月相的变化是伴随月球的什么变化发生呢? 问):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自西向转,而月球又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在转动过程中,月球的方位在不断的改变,随着日期的推移,月球逐渐向东移动,月相也随着不断变化。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对月相的成因作了一些推测:认为是由于太阳总是照亮半个月球,而月球又绕地球公转,因此,月相地形成是否与月球的公转有关?为了说明这些推测对不对,我们可以做如下实验: 把自己当作地球,用排球(一半涂黑,当作月球),把月球高举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月相变化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 第2课时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

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 §3—月相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相的概念。 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知道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教学准备】 一半涂黑、一般涂白的排球,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1、2、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形象地介绍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用软表现月相随日期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欣赏王菲的TV“月有阴晴圆缺”

讲述:大家听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有关月亮的一些什么知识? 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月相。 月亮有圆缺变化。 圆的。 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交流和评价。 通过画月亮的形状并在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以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补充:地球和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这几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和月球,那我们先看看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 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自于哪里?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太阳照到的一半; 太阳的反射光线。

月相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月相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教学重点:1、月相的变化规律。 2、月相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观察月相,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 2、教学器材:一半涂黑的篮球,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挂图。 3、教学课件:月相形成原理的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苏轼的《水调歌头》里面有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活动】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点课件】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板书】 一、月相形成原因的探究。 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引导】1.月球本身会发光吗?怎么发光的? (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太阳照到的一半;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太阳的反射光线。) 2.月球,地球,太阳三者有什么关系? (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3.月球是怎样运动的? (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地球公转、自转及随太阳转)建立日、地、月三者位置的改变而形成月相的假设。 【学生活动一】 先给最前面、最后面、最左边、最右边的中间的四位学生每人一个一半涂

黑的篮球,告诉他们黑板如果是太阳,手上的篮球是月球,他们该怎样举起手上的球(未涂黑的一半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要正对黑板),假设其余的同学在地球上,观察四个球的位置关系及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二】 请9位学生上讲台,按照月相实验A-H位置站立成一个大圈,其中一个人观察,边观察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位置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如图:(A)(B)(C)(D) (E)(F)(G)(H)(A) 【学生活动三】下面每两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朝黑板)然后两位同学要互相合作按月球逆时针运动的方向再次观察月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状,画出月球在一个月内的月相。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 1、要两个人合作,比如一个当月球,一个当地球的观察者。然后再换过来。 2、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表格中。 3、因为座位的活动范围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4、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演示错误的动作。 5、先观察ACEG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这四个位置中间的月相。 6、做完实验后可以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老师下去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 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比较。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贴到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把画的月相和书上的月相图用字母对应起来。 【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地球、月球运动产生的月相变化 【总结】月相变化的成因:(一)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二)由于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板书】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知道了月相形成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寻。 下面,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 【课件演示】说明: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 (一)月相变化是连续的 从A到E,月球明亮部分越来越大且是右半边越来越大(即光亮面在西侧)。 从E到A,月球明亮部分越来越小且是左半边越来越小(即光亮面在东侧)。

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教案2 浙教版

月相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相的概念。 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5、知道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教学准备】 一半涂黑、一般涂白的排球,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1、2、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形象地介绍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用软件来表现月相随日期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一、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我们知道月球是远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 这几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和月球,那我们先来看看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 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那方向怎么样的呢?——都是逆时针的。【看课件】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太阳照到的一半;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太阳的反射光线。 很好!下面我想请5位同学上来。 我现在有一个一般涂黑,一半是白色的排球。我们把这个当作月球,一位同学拿着这个月球,另一个同学来当地球。我们假设太阳光平行的从我们的右边射过来(黑板上画好太阳光),现在请这两位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月球绕地球转的情况。 【学生活动】演示月球绕地运动,过程中指出月球亮的一面始终要朝向太阳光(学生的右边),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四个位置的月相。然后当月球的同学分别站到1、2、3、4四个点上,当地球的同学观察一个位置,然后把看到的相应的月相贴到黑板上。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月相也不一样。 比较黑板上老师贴的和学生贴的,问:为什么这两个会不同呢?——视角不同,人是在地球上看的。 接下来我们也要一起从地球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 下面每两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右边)然后我两位同学要合作来进行探究。 之前我们再请这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当月球的拿着双色的小球再分别站到1、2、3、4的位置上,也看到同样的效果。好,谢谢这两位同学。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

精品-小学科学教案:月相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月相的变化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月相的变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经过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变化规律。 (3)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2、科学探究 (1)能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变化的成因。 3、科学态度 具有长期坚持观察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坚持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 的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月相变化动态gif、乒乓球、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生活情景:在电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辩解道,“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他从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却说,“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电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问,“为什么那天没有月光呢?” 产生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月相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一般都知道有几种不同的月相,间接的会认为每天都可以看得见月亮(除了天气原因外)。而且学生不会每天去观察月亮,因此极少会有学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时候是没有月光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警察这么肯定没有月光?” 驱动任务:什么时候月亮没有月光呢? 活动1:月有圆缺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月亮哪些样子啊? 学生经过交流,他们会发现月亮有多种形状,有的时候像圆盘,有的时候像镰刀……这时,教师提出月相的概念,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球和月相 教案1

月球与月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的基本情况以及月球的自转和公转;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和朔望月;4、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难点: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法指导: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准备大小不一的玻璃弹子若干个,一个大容器(如塑料盆)中装上2厘米厚的沙子(或面粉等);一枚1元的硬币,4枚1角的硬币。一个手电筒、一个排球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多媒体直接出示本节教学、简洁明了, 学习课题及目标。节约时间 完成第一个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基本情况,小组合作、讨论直接获得知识 目标:了解提问:你对月球还有哪些了解?交流。拓展激发兴趣 月球的基本多媒体展示环形山,设问:活动:做一做玻璃弹子通过活动得到 情况月球上的环行山为什么看起来下落沙面的实验。感性认识,增 彼此都不同?指导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交流强记忆,激发 (多媒体出示活动步骤及问题)兴趣。 完成第二个依flash课件讲解月球的自转和课件直观形象 目标:了解公转,并出示相关知识。易于学生理解 月球的自转和指导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活活动:在地球上看不到月进一步理解月球 公转动步骤及问题)球的另一面(即背面)的的运动。 模拟实验。 教师说明:时间计量单位—月直截了当,便 及“月大”、“月小”于掌握。 探究并理解月创设情景:连续多日夜晚观看月课件直观形象 相变化形成的球,发现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易于学生理解 原理,掌握月相貌经常变化,引出月相。并说 相变化的规律明月相与朔望月的关系。多媒体 演示。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1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七年级科学月相

第3章第5节月相 教学目标: 1.掌握月相的含义及其变化规律——观察能力 2.探究并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实验、推理能力 3.了解月相在生活中的应用——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月相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月相的成因 教学思路: 由于初一学生知识贮备不足,许多问题难以解释,要靠直观教具和动态图像来认识和理解,更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故本课教学设计模式以“问题——假设——探究——结论——拓展”为主线,分以下几个层次: 1.开门见山认识月相为何物。通过图像了解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圆缺变化 2.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会有月相变化?如何形成?通过讨论、启发,推理出假设;月相的成因可能和月球绕地公转有关3.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模拟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到:随着月球绕地公转,月相确有圆缺变化 4.实践知识理论化。通过三球仪演示和动态图像了解不同月相的名称、方位、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5.知识拓展和应用。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何月球总是以同一

面孔对着地球?介绍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夜晚如何利用月相判断大致的时间和方向等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带柄的圆球(一半白,一半黑)、电动三球仪、投影片、有关网址、观察月相记载表 板书设计: 第5节月相 一、什么是月相?P.104 二、月相怎样形成? 月球因反射太阳光而“亮” 月球的运动(公转、自转) 日、地、月位置关系在一个月中每天不同 三、月相变化有规律吗?P.105 四、了解月相知识有啥用? 月相与农历 利用月相判断大致方向和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子 投影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入题 板书课题

看书:P.104 初步了解月相概念 上网找到图片:一个月中28个不同月相(静态)(https://www.sodocs.net/doc/ef7755363.html,) 三、探究 1.设问:形成月相的原因是什么?有规律吗? 投影二:启发性问题 学生汇报发言,教师讲评 2.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弥补学生的知识不足,便于探究。 (1)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亮”,所以始终只有朝着太阳的半个月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月球是暗的。 演示: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球作为模拟月亮 (2)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每天要发生一些变化。 上网:日、地、月三者的运动关系(动态)(https://www.sodocs.net/doc/ef7755363.html,) 月球绕地公转的方向、速度(动态)(https://www.sodocs.net/doc/ef7755363.html,.tw) 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球有时整个是亮区,有时整个是暗区,多数日子是部分亮部分暗,或亮暗各半,或亮多暗少,或亮少暗多。 (3)月球绕地公转周期约一个月,与月相变化周期相吻合

小学四年级科学 月相变化 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