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内容清晰)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内容清晰)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内容清晰)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内容清晰)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其职责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相对固定人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一名。具体职责如下: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综合监测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督促本科室人员遵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五、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患者、家属及陪同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六、接受院感办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门急诊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配备合格、充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关的设施和物品,包括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洁具、清洁和消毒灭菌产品和设施等。

三、工作人员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做好患者和家属、陪同人员的宣教。

四、知晓并执行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如:落实执行标准预防措施,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手卫生,合理选用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安全注射,正确管理医用物品,规范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规范空气净化管理,执行呼吸道卫生等。

五、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的综合监测、目标检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工作。

六、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本院的预检分诊工作。

七、门急诊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分类、密闭运送。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一、对门急诊病人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门急诊各级医师均为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监测报告责任人。医生发现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时,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院感办。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的症候群相似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时,及时报告院感办,同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与临床医护人员积极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确诊为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进行上报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领导小组,并立即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暴发进行有效控制。

四、对疑似医院感染的病例,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疗组成员讨论,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要求报告;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专家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五、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出现的感染症状同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流程相同。

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每月进行归类整理,并将结果每半年向院长、医院感染委员会书面汇报,向门急诊医务人员进行信息反馈。监测资料妥善保存。

门急诊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一、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1、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2、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3、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医疗废物管理等;

4、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5、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监测、多重耐药菌管理等。

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

6、新到门急诊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7、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8、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

二、培训效果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或考查;

2、形式包括现场抽问、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

门急诊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一、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二、门急诊手卫生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1、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液、干手设施或速干手消毒剂;

2、可能高频率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疗室如换药室、耳鼻喉科、妇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新建、改建的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

3、手卫生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应符合WS/T 313 的要求。

三、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洗手和手消毒指征,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四、外科手消毒应配备专用洗手池、龙头、清洁剂、干手物品、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

说明图。

五、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六、医务人员手被感染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七、手卫生促进策略

1、确保手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卫生用品的充足供应。

2、医务人员明确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和指征。

3、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定期进行监测、反馈。

4、鼓励患者、探视者和医务人员合作,共同促进手卫生。

八、院感办、护理部负责每个月对全院手卫生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管理,内容包括:

1、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规范洗手和手消毒。

2、使用正确的洗手(六部洗手法)和手消毒方法,并保证足够的洗手时间。

3、确保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4、定期进行手卫生细菌学的监测,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

②、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 c㎡,

③、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门急诊清洁和消毒制度

为保证医院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和安静性,保障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院感办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2版)》和《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7年版)》、《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特制订本制度。

一、清洁与消毒基本原则:

1、进行地面和墙面清洁时,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3、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时,抹布使用时应遵循“清洁单元”原则,一床一更换。

4、患者出院(或其他原因离开)后,不论其是否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床以及周围家具和地面均应进行彻底的清洁。

5、拖地时,按照“后退式”方式。清洁工具(拖把)分区使用,区域颜色标识如下:

红色标识:污染区

黄色标识:半污染区

绿色标识:清洁区

紫色标识:耐药菌感染单元专用。

6、擦拭不同的患者单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头桌、吸引管路、呼叫器等)及不同病房的频繁接触物体表面(如灯开关、水龙头、空调开关等)时应更换抹布。

7、各种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

二、不同等级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1、轻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门急诊办公室、门急诊药房内部、挂号室内部等区域;使用清洁级,采用湿式清洁,每日1—2次,

2、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门急诊大厅、挂号和缴费窗口、候诊区、普通诊室、心电图室、超声科和其他功能检查室等区域;使用卫生级,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每日两次。

3、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采血室、换药室、注射室、耳鼻喉科诊室、妇科诊室、感染性疾病诊室、肠道门诊、发热门(急)诊、门急诊手术室、血透室、内镜室等区域。使用消毒级,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洁并保持干燥,每日至少两次。

4、普通诊室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可采用机械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其他合格的空气消毒器。诊治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其诊室宜使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应根据产品特性、使用区域空间大小配置适宜的消毒器。

5、卫生间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人员在开始清洁、消毒前,应穿戴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保持卫生间的环境卫生,至少每日清洁或消毒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洁和消毒。

6、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少量(<10ml)的喷溅污染,可先清洁再采用1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大量(

10ml)血液或体液的喷溅污染,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采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

(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3、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每月向区县院感质控中心上报医院感染监控指标 4、开展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每月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后效果进行评价。 5、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立文件,指定专人负责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监控平台的信息 6、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 (二)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制度 1、医院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做好签到记录。 2、医院职工每次参加培训记学分1分,医院对每位职工建立学分登记表,每年每人不少于10分。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每年参加质控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学习班,每年学分不少于3分。 4、每年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成绩80分合格,不合格进行再培训,补考合格。 5、建立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软件卷宗。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1、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由专(兼)职人员每月统计后上报区县院感质控中心。 2、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抽查出院病历进行检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补报,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3、监测资料归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软件卷宗。 (四)医院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1、医院指定地点建立拖布清洗池,在拖布清洗池旁边设置拖布架或挂钓。禁止各科室将拖布放置室内,禁止将拖把倒立。 2、医院卫生洁具质量便于清洗、消毒,禁止用鸡毛、桔杆等材质的卫生洁具。 3、建议与有资执的保洁公司签定保洁合同,保证清洁卫生质量。 4、地面清洁:过道每日拖3次(& 00;11 : 00 ;15 : 00),室内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每日1--2次更换垃圾袋。 5、物体表面清洁:每天上、下午各1次。 6、病区内床头柜、床单兀清洁与消毒:每日用消毒桌巾擦拭(250 —500mg/L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门急诊医院感染 管理制度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门急诊医院感 染管理制度 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掌握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患者并转介到定点医院治疗,为定点医院提供精神科联络会诊工作,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供大家参考选择。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 一、卫生管理要求 1.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住院诊疗相关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制定院内感染应对预案,储备防护用品和消毒物资。 2.与当地具有新冠肺炎诊疗能力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建立联络会诊机制; 精神专科医院设立观察隔离病区,综合医院精神科设置应急隔离病室,新入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此病区/病室观察14天后再转入普通病区/病室。有条件的机构,设立发热病区,在院感专家的指导下,改造门诊和病房隔离区,科学设置医务人员和患者通道及医疗垃圾转运通道,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掌握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患者并转介到定点医院治疗,为定点医院提供精神科联络会诊工作,

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4.采取严格的门诊和住院限制措施,科学有序开展医疗工作,尽量减少门诊患者复诊次数,并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严格管理医院出入口,暂停家属探视,限制陪诊人员数量。 5.各部门密切协作,落实院内感染各项防范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所有区域均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通风换气,做好做实病区清洁和消毒管理,指定专人进行督导检查。 二、预防性卫生措施 1.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换气,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或安装排风设备,加强排风; 也可使用合法有效的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2.加强院区和人员管理,在医院入口处设置非接触式测温仪,在门诊大厅、电梯间、候诊室等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就诊者、陪诊人员及相关人员进入门诊诊疗区域前均须佩戴口罩,同时加强手卫生。 3.加强住院患者,特别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和照护,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的风险。 4.加强住院患者的饮食管理,病房采用送餐制。餐(饮)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提高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转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旳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等问题,并以保障医疗安全为目的、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医院感染监测为推手、通过形式多样旳培训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旳督促检查,改变医院感染管理是院感办一个部门旳事情的认识,提升执行力。在专业感控人员的带动下,实现医院全员参与,院感办与医院其他部门联合同心协力,将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特制订2018年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一、医院感染管理方针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的诊疗活动。 二、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管理目标 医院感染现患率w 8% ; 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 医院感染漏报率w 15% ;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 医护人员参加院感知识培训率》95%; 手卫生依从性》80% ;正确率》95% ; 重点部门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合格率100% ; 全院使用中的消毒剂合格率100% ; 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合格率100% ; 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组织管理,组织结构如下图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结构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二级) (院感科)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如下: 主任:王爱民 副主任:胡成杰麦松江孙继鸿 委员:张文顺柴文豪党卫红李献国田永强崔保星黄河艳赵春秀李素珍陈英张莉娜刘万利温会申王萌萌郭振敏司丽杨军明张丽娜田万芹黄汇丽乔继红尹美玲李艳炜王艳平樊媛媛侯凤娟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 科长:侯凤娟 (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控组,下设17个一级质控小组 医院感染管理一级质控人员名单(共60人)

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华康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 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 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治疗室、采血室临床检验部门和 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 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华康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 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两次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 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至少2/3人员参加。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主要议定的事项: (1)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管理制度; (2)参与医院消毒药、械的购入,并对其购入、使用、保管进行监督管理; (3)对照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对医院的扩建、改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5)遇到紧急问题和突发事件随时召开会议,讨论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4.每次会议均有记录,保存3年。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5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WS/T 511-2016,定义3.4]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766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长期以来,针灸疗法被人们誉为“绿色疗法”,针灸以其优异的临床疗效、简便的操作方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多年以来,很少见到与针灸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国家一直未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未形成专门的中医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同时针灸科医务人员受传统针灸手法的影响,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同时随着侵入性操作的日趋增多,存在一定的感染因素。因此加强针灸科管理,严格按消毒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1 针灸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1 不重视医院感染工作,感染防控知识缺乏医院领导对感染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此项工作是投资大、效益低的事情, 医院感染管理科无专职人员, 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由于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理念不同, 中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严格的无菌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3],医务人员院感防范意识差, 相关知识欠缺。 1.2 诊疗环境布局不合理诊疗室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未区分或无明显标识;室内无水管或无流动水洗手设备, 无通风、隔离、消毒设备及无菌存放柜;艾条燃烧后的微粒较多,治疗人员多,空气和物体表面不能保持清洁;使用过的火罐、起针盘、理疗仪器和无菌物品放在同一柜内。 1.3 手卫生依从性低少数医务人员常以忙为由不洗手或不消毒手, 对洗手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操作洗手, 尤以医师为甚[4]。认为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手卫生用品配备、执行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对

手消毒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时机。 1.4诊疗用品消毒灭菌不规范非一次性针灸针使用后,擦拭即放入容器内进行灭菌;盛装针灸器具使用不当,用无孔饭盒盛装针灸针,且容器不消毒;针灸盒内用纱布铺垫,老化不更换;火罐不能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剂不按时更换等。 1.5职业防护不到位针刺、放血疗法等中医有创操作日趋增多,针灸针、火罐、三棱针、梅花针等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而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标准预防意识淡漠,发生针刺伤后未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不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从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干预。 1.6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消毒后的棉签或病人按压后的棉签混入生活垃圾中;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分类不严格,针灸针、穴位注射后的注射器随意乱扔,注射器未分离针头就放入利器盒内;消毒后的棉签、棉球混入利器盒等。 2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2.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管理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者及针灸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针灸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并加大督查的频次、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力争制定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感染防控标准操作规程

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合理分区,人流、物流的途径分布合理,普通门诊、儿科、急诊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有预检分诊制度。 2.普通病人和特殊感染病人分室就诊,诊查传染病人后应更换诊查床单,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人后个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诊室定时同时通风,特别是在接诊儿科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和接诊咳嗽厉害的病人后迅速通风。 3.抢救室、清创室、治疗室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4.各诊室均应备有流水洗手装置和洗手液、每日更换床套、枕套,有污染随时更换。 5.医护人员在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并吸收。 6.医护人员如有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或进行无菌操作。 7.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注射器、输液器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按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8.对疑似有传染病的病人应隔离,医务人员针对性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如疑有狂犬病时),当病人转走时进行终末消毒。凡疑为特殊感染敷料、废弃物及一次性无菌手套、棉签等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封闭,统一焚烧处理。

9.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止血带一人一用,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10.地面及床头桌湿式,并湿式扫床,一桌一床,一床一套,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拖布标记明确,清洗后悬挂晾干。 1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和日期,有效期内使用,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小时,已抽取的摇曳有效期为2小时。 12.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配置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定期监测及更换,并做好记录。 13.呼吸机关路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14.雾化药杯及口服药杯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毕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保存。 15.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并更换无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6.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 17.血压计及听诊器用75%乙醇擦拭,袖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18.收治2个病人之间应更换床单,铺清洁床单,铺清洁床单前应以消毒液抹洗床架、床头柜、 19.床单位终末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 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

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8年)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8年)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管理要求:依据WS/T591-xx版《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修订该管理制度。 1.1.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 1.2.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门急诊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3.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宜对患者及陪同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 1.4.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接受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2.工作人员: 2.1 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2 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特别是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符合 WS/T313 的要求,隔离工作应符合 WS/T311 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符合 WS/T367 的要求。

2.3 注射.穿刺.治疗.换药.手术.清创等无菌诊疗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设备设施门急诊应配备合格.充足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洁具.清洁和消毒灭菌产品和设施等与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关的设施和物品, 4.宣教和培训: 4.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4.1.1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4.1.2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a)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b)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c)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医疗废物管理等;并依据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及时更新; d)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e)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监测.多重耐药菌管理等。 4.1.3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 a)新到门急诊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b)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c)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总)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院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收集整理的医院感染监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根据各项卫生学标准,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考评。 3、对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4、建立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会议二次,总结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情况,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及时制定控制措施,组织落实。 5、对医院感染管理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 6、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改建、扩建和 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7、研究、协调、解决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事宜。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及时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并按医院感染监控要求上 报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4.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比较、反馈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 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5.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灭菌物品、消毒灭菌剂等进行监督、监测,及时与科内分析超标 项目发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情况。 6.对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重大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及时上 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特别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

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2016年4月第1期山东省定陶县中医院院感办主办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目录 ?1-3月份环境卫生学监测信息反馈 ?医院感染调查监测结果通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情况 ?1-3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1-3月份院感检查情况反馈 ?目标监测情况反馈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宣传 一、1-3月份环境卫生学监测信息反馈 (一)、环境监测问题及整改 (1)止血带、擦拭物表的含氯消毒液未达标 (2)原因分析 ①管理不到位,未认真督导 ②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标准进行消毒液的配置

(3)整改措施 ①向相关科室反馈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限期整改 ②各科室加强管理,做好自查工作。 ③院感加大督查力度,并将督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4)整改结果 再次监测时结果均合格 二、医院感染调查监测结果通报 (一)原因分析: 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较长、年龄偏大、侵入性操作、病室不能按时通风,病人出院后终末消毒不彻底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 (二)改进措施: (1)、加强病房管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新鲜,确保空气质量。 (2)、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呼吸道排痰,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3)、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4)、控制进食速度和量,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 (5)、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雾化吸入、氧气湿化瓶等装置的消毒管理,严防病原菌通过管道直接进入患者呼吸道。 (6)、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减少病房人员流动等均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 (7)、医务人员应加强手卫生的依从性和环境物品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情况如下: 2016年1-3月份,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0例。 四、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经调查院感病人无漏报现象 五、院感质量检查反馈 2016年1-3月份院感质量考评情况如下(各科室考评得分): (一)存在问题: 1、科室院感知识培训不到位。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度 一、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院感组长:科主任,副组长:护士长,监控医师:张雪雷主治医师,监控护士:黄丽护师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 2、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以控制感染的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工作,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网报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协助调查,并妥善诊治患者。 4、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作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线分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5、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6、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7、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8、保持病房整洁,做好病人、陪客、探视人员的管理。 三、本科室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等各项规章制度。 2、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持续进行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病原学及药敏实验,积极救治患者并如实填报。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上报;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 5、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掌握自我防护知识,遵循手卫生管理规范。 6、正确执行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管理工作。 7、做好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卫生宣教工作。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全体医护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1、科主任、护士长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不少于9学时,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 2、监控人员每人每年接受1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15学时。 3、医务人员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学术活动等每年不少于6学时。 4、工勤人员每年不少于3学时。 5、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各级各类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大纲和主要内容 一、临床医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 (一)、基本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2.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3.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要求诊疗活动中能规范执行个人防护,发 生职业暴露时能正确进行处置。 4.标准防护与手卫生,要求诊疗活动中能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5.医疗废物管理,要求正确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发生外溢时能正 确处置。 (二)、重点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能够发现感染病例并上 报。 2.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诊疗活动中能 遵守并落实相关要求与操作。 3.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本院或本科室的主要目标菌耐药 率情况、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要求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提高标本的送检率,并能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抗感染治疗新进展,要求外科医生掌握围手 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特殊使用药物的管理。 5.重点环节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呼吸机、中央导管插管、导 尿管、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 6.重点部门防控措施,包括各类ICU、各类手术室、血液净化室、内 镜室、消毒供应中心、产房、新生儿科等部门,建议单独对各部门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7.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要求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与发现,

了解处理流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措施。 二、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 培训大纲和主要内容 全院护理人员包括正式上岗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 (一)、基本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2.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3.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要求诊疗活动中能规范执行个人防护,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正确进行处置。 4.标准防护与手卫生,要求诊疗活动中能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5.医疗废物管理,要求正确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发生外溢时能正确处置。 (二)、重点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能够发现感染病例异常 指征并及时告知相关医生。 2.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诊疗活动中能 遵守并落实相关要求与操作。 3.消毒灭菌器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规范使用。 4.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 制措施,要求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5.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6.重点环节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呼吸机、中央导管插管、导 尿管、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 7.重点部门的防控措施,包括各类ICU、各类手术室、血液净化室、 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产房、新生儿科等部门,建议单独对各重点部门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8.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要求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与发现,

针灸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针灸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一)针灸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针灸科室多以针灸、理疗、按摩、推拿、刮痧、拔火罐等方法达到治疗目的,侵入性操作日趋增多,存在一定的医院感染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 1.环境及空气因素针灸科诊室往往一室多用,患者针灸、拔火罐、艾灸、水针、刮痧等各种治疗都在同室完成,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艾条熏炙时,烟雾弥漫,空气中艾条燃烧后的微粒较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又因患者暴露身体部位较多,不能大开门窗通风通气,以免造成患者着凉或隐私暴露,因此-.般用屏风遮隔,严重影响空气流通。 2.医务人员手污染因素由于针灸科诊疗工作多样化,同一患者身上不同部位有针灸、有艾条熏炙,或加用拔火罐,医生工作繁忙,忽视了手部卫生,洗手依从性差。 3.医生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缺乏针灸科医生大部分是中医院校毕业的,而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尚未独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这门课程的教育;少部分老一辈针灸医生是师带徒自学成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知识更是缺乏。如用乙醇棉球消毒针灸穴位时,一颗棉球会擦十 几个穴位,用手拿乙醇棉球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由于针灸科室的医护人员,普遍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与认识不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淡薄。因此,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控制感染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知识讲座,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废物管理条例、无菌技术操作等,强化工作人员无菌观念及预防控制感染意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2.完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本科室具体情况,完善科室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如卫生清洁制度、手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高危器材消毒流程、自我防护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物品专用柜内,按种类和灭菌日期摆放,有标识,有效期为1周,过期后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包或器皿打开后,注明日期和时间,有效期24h,过期后不得使用;消毒用碘酊及乙醇每周更换2次,治疗时衣帽整齐,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于一次性物品的管理符合要求。

医院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诊室的一般消毒制度 1、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上岗室衣帽整齐,给病人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消毒毛巾擦手。 (2)普通病人和特殊感染病人分室就诊,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病人后应更换诊查床单,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消毒,医护人员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或用250—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流动水冲洗。 (3)无菌操作前应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 巾一带。 2、清洁处理与空气消毒 (1)坚持每日的卫生清洁和月大扫除制度,诊前10分钟开窗通风,保持诊室、换药室、治疗室的清洁整齐。 (2)每周擦试诊查床、更换床单、枕套。 (3)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记录灯管启用时间和累计时间),酒精纱布擦试紫外线灯管,保持无尘,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并有记录。 3、非一次性管道的消毒 (1)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肛管用后分别放在消毒液内浸泡,再刷洗、晾干,表面涂少量滑石粉,置密闭消毒盒内,送供应室灭菌后备用。 (2)雾化吸人器专人使用后,必须经消毒(螺旋管、面罩、雾化罐各关节拆开,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4、一次性物品的消 毒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输液瓶、弯盘、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 插管、引流管、窥器等,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各种瓶类消毒 (1)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用消毒液泡后,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备用。正 在使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蒸馏水。 (2)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里的内容物随时清除,做到每日 刷洗。用毕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再清洗干净备用。 (3)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30分钟,再刷洗干净,用 双层包布包裹,送供应室灭菌。 6、器械、敷料的消毒 (1)不锈钢换药盘(碗)、镊子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30分钟,再刷洗干净,擦干(镊子用油纱布擦拭)、包好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2)经灭菌的各种敷料缸、罐(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启后的有效时间为24 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3)无菌持物钳,如干式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用2%二醛灭菌剂保存,无菌持物钳、镊每周更换。 (二)专科特殊消毒制度 l、接诊室 (1)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椅、凳、治疗车和沙发。 (2)体温计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2、妇产科 (1)接诊病人后的检查床垫和漏斗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检查病人应用一 次性纸垫、手套和窥器。 (2)检查阴道出血病人医生需戴无菌手套,外阴用碘伏棉球消毒后方可内诊。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标准预防原则 (一)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 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 (二)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保护。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三)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1、接触隔离: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 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空气隔离: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空气传 播的隔离与预防。 3、飞沫隔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离开岗位时应脱掉,每周更换清洗一次,污染严重或接 触传染病后应及时更换。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去食堂、卫生间、会议室等。 2、工作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3、医护人员应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4、卫生员使用的清洁工具与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5、各科室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室内环境及桌椅、门把手、诊查桌、工作台等用清 洁抹布擦拭或消毒剂擦拭。地面每天拖擦1-2次,遇污染要随时消毒。 6、病房内要保持卫生整洁,空气新鲜,医院各科不得有蟑螂、苍蝇、蚊子、老鼠等有害动物。 7、严格执行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化验室污水、传染病患者排泄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医院要有污水净化措施,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 8、非洁净区域(如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每天2次空气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有记录,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要求做细菌培养。 9、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0、传染病患者污染的环境、家具、用品、被服、餐具、便器等必须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其排泄物、呕吐物、引流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倒入下水道。 11、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装黑色袋,医疗废物装黄色袋,分类存放,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12、凡手术、分娩、内镜等诊疗前应进行抗-HIV、抗-HCV、HBsAg、ALT、抗TP等筛查,结果阳性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