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第四节 细胞呼吸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一、细胞呼吸与糖的氧化 1.细胞呼吸

(1)概念????

?

场所:细胞内底物:糖类等有机物

产物: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

(2)方式?

????

需氧呼吸(主要方式)

厌氧呼吸

(3)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需氧呼吸

(1)条件:有氧参与。

(2)场所: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主要是线粒体。 (3)反应式:C 6H 12O 6+6O 2――→酶

6CO 2+6H 2O +能量。

(4)反应过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糖酵解)

a.场所:细胞溶胶。

b.过程:1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个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即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②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a.场所:线粒体基质或嵴。

b.过程:2个丙酮酸被分解,形成6个CO2,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 TP。

③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

a.场所:线粒体内膜。

b.过程: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产生大量的A TP。

(5)特点:在常温下发生,所产生的能量中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能量利用率很高。

(6)实质: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其中的氢被氧化成水。

3.需氧呼吸中各元素的来源及去路

(1)CO2是在第二阶段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这个过程在线粒体基质和嵴上进行。

(2)O2在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反应)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需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O2。

(3)水在柠檬酸循环阶段参与反应,电子传递链反应会产生水。

归纳总结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1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

B.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产生大量A TP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TP

D.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 D

解析阶段A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其产物除了有丙酮酸和A TP外,还有[H],A错误;阶段B为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能大量产生ATP,B错误;阶段A和B可以为阶段C提供[H],但不能提供A TP,C错误;阶段C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所以相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易错警示

有关需氧呼吸的4个易错点

(1)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能量(大量能量在第三阶段产生),但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掉,

仅有一小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

(2)需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嵴,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3)真核生物细胞并非都能进行需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4)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需氧呼吸,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因为其细胞中含有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

2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产生的[H]都和氧反应生成水

B.释放的能量都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H]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多

D.产生的水中的氧原子不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氧中的氧原子 答案 A

解析 需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都在第三阶段和氧反应生成水;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以A TP 的形式储存起来;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第二阶段,产生的[H]最多,但只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产生的水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氧中的氧原子,即第三阶段[H]和氧反应生成水。 二、厌氧呼吸

1.厌氧呼吸的条件、场所、过程及类型 (1)条件:无氧。 (2)场所:细胞溶胶。 (3)过程

①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一样,进行糖酵解。

②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乳酸或乙醇和CO 2。 (4)类型

①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

a.反应式:C 6H 12O 6+2ADP +2Pi ――→酶

2CH 3CHOHCOOH +2ATP 。 b.生物类型:动物细胞、某些植物细胞、乳酸细菌等。

c.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也称为发酵。乳酸细菌的厌氧呼吸被称为乳酸发酵。 ②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

a.反应式:C 6H 12O 6+2ADP +2Pi ――→酶2C 2H 5OH +2CO 2+2ATP 。

b.生物类型:某些植物细胞、酵母菌等。

c.酵母菌在环境氧气浓度高时可进行需氧呼吸,在环境氧气浓度低时可进行厌氧呼吸。酵母菌的厌氧呼吸被称为乙醇发酵。 2.乙醇发酵实验

(1)取10%葡萄糖溶液30 mL 注入下图右边的广口瓶中,并置于35 ℃水浴中预热。

(2)取干酵母3 g,用15 mL 30 ℃的温水化开后,立即倒入预热过的广口瓶中,充分振荡,使葡萄糖与酵母混匀,混合液应占广口瓶容积的1/3左右。

(3)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塞住广口瓶,让玻璃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左边大试管的液面以下,并将广口瓶置于30 ℃左右的水浴中。

(4)实验分析

①广口瓶冒出气泡,大试管内冒出气泡,并且变浑浊。

②拔掉广口瓶的塞子后会闻到酒味儿,因为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

③10%的葡萄糖溶液为酵母菌提供营养,置于35 ℃水浴中预热是因为酵母菌在此温度下发酵迅速。

④在广口瓶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试管,制造无氧环境。

⑤使酵母悬液与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有利于酵母菌吸收葡萄糖,并将广口瓶置于30 ℃水浴中,充分发挥酶的活性,加快发酵所需时间。

归纳总结厌氧呼吸两个阶段的比较

3(2017·浙江4月学考)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用于合成A 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 D

解析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用于合成ATP;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乙醇发酵。

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 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及酶的催化效率 一系列酶制剂产品,以帮助食品生产厂商节能减排。该公司推出的PanamoreSpring 产品与其他乳化剂相比,能降低生产过程中近80%的碳排放量;微生物磷脂酶CakeZyme 产品能使食品厂商在生产蛋糕等食品中节省20%的鸡蛋用量,延长保质期;高性能酶制剂RapidaseFPSuper 能有效避免新鲜水果在经过机械或热处理加工后产生的不良副作用,改善口感。酶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那么酶具有什么作用?酶的化学本质又是什么呢? 方式二 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时候会改变反应的速率,这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体内也时刻发生着生化反应,这些反应也需要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催化剂是酶。 一、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 1.酶的发现 (1)18世纪末:斯帕兰扎尼证明鹰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 (2)19世纪????? 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 结果 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 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 (3)1897年:毕希纳发现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酶。 (4)1926年:萨母纳尔分离得到脲酶结晶,才弄明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2.酶的本质 (1)合成场所:活细胞内。 (2)化学本质: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 3.酶是生物催化剂 (1)特点: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 (2)底物: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叫底物。

(3)酶催化底物反应的机理 ①“钥匙与锁”的原理 ②酶促反应过程 底物+酶→酶-底物复合物→复合物形状发生一定变化→酶+产物。 4.酶的活性: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归纳总结 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 生理功能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 组别 证明酶是蛋白质证明酶是RNA 实验设计结果实验设计结果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待测酶液+派洛 宁试剂 是否出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已知RNA液+派 洛宁试剂 出现红色 (1)共同点:可以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加快反应速率,但酶本身并不发生化学变化。 (2)不同点:无机催化剂一般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起催化作用,而酶在生物体内发生催化作用,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例1(2019·嘉兴3月模拟)下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

2014年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水溶液

第 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 1 节水溶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3. 掌握pH值的简单计算及其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4. 掌握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溶液pH的计算 三、知识梳理 (1)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大量实验证实了,水是能够电离的,其电离方程式为: H2O H++OH— 实验也同时表明:水很难电离,其平衡常数为:K c=[H+][OH—]/[H2O] 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定义:在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乘积。 (2)表达式:K w=[H+][OH—] (3)与电离平衡常数K c 的关系: K w=K c[H2O] 因为在一定温度下K c和[H2O]都是不变的常数,故K w也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4)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温度: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w越大。 (5)特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①25℃时,K w=1.0×10—14 mol2·L—2 ②100℃时,K w=5.5×10—13 mol2·L—2 (二)溶液的酸碱度 1. 溶液的酸碱性 (1)表示方法:H+浓度、OH—浓度、pH。 (2)酸碱性强弱判断标准:[H+]和[OH—]相对大小、pH值大小、指示剂。

酸性溶液:[H+]>[OH—] 碱性溶液:[H+]<[OH—] 中性溶液:[H+]=[OH—] 2.有关溶液pH值的求算 (1)单一溶液 ①强酸:先求出溶液的H+浓度,再通过pH=-lg[H+]求溶液的pH。 ②强碱:先求出溶液的OH—浓度,再通过[H+]=K w/[OH—]求出溶液的H+浓度,最后求得pH值。 (2)溶液的稀释(强酸或强碱) ①一般稀释(稀释后pH ≤6 的酸或pH ≥8 的碱):不要考虑水电离出的H+(酸溶液中)和OH—(碱溶液中),而酸电离出的H+或碱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是主体。 ②无限稀释(稀释后pH >6 的酸或pH <8 的碱):需要考虑水电离出的H+和OH— (3)溶液的混合(不考虑体积效应) ①强酸和强酸:[H+]={[H+]1·V1+[H+]2·V2}/(V1+V2);pH=-lg[H+]。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 第1课时《醇》word学案

第一节 醇 酚 第1课时 醇 [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2.能够结合乙醇的化学性质正确认识—OH 在乙醇中的作用。3.会判断有机物的消去反应类型。 1.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1)溴乙烷在NaOH 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CH 2Br +NaOH ――→乙醇△ CH 2===CH 2↑+NaBr +H 2O 。 (2)下列卤代烃在KOH 醇溶液中加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答案 D 2.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1)填写下表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 2H 6O CH 3CH 2OH —OH

(2)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易挥发液体,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醇从水中萃取物质。 (3)写出下列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Na 反应: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②催化氧化:2CH 3CH 2OH +O 2――→Cu/Ag △2CH 3CHO +2H 2O ; ③燃烧: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探究点一 醇类概述 1.观察下列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CH 3OH ②CH 3CH 2CH 2OH ③H—OH (1)上述物质中的②和④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分子中都含有羟基,结构上的不同点是②中羟基直接和烷烃基相连,④中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 (2)按羟基连接的烃基不同,有机物可分为醇和酚。醇是羟基与脂肪烃基或苯环侧链相连的化合物,酚是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上述有机物中属于醇的是①②⑤⑥⑦⑧。 (3)按分子中羟基数目的多少,醇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上述有机物中属于一元醇的是①②⑤⑦,属于多元醇的是⑧。 (4)②和⑦在结构上主要不同点是羟基连接碳链的位置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②的名称是1-丙醇,⑦的名称是2-丙醇。 2.观察下列几种物质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①CH 3CH 2OH ②CH 3CH 2CH 2OH (1)①和⑤的分子式都是C 2H 6O ,但是含有的官能团不同。 (2)②和⑥的分子式都是C 3H 8O ,但是在分子中—OH 的位置不同。 (3)③属于醇类,④不属于醇类,但它们的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高中-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 第1课时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1课时乙醇 一、基本概念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________被其他______或________所______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 衍生物。如:乙醇可看成是______的衍生物、一氯甲烷可看成是______的衍生物。 2.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_的______或________叫做官能团。如: 物质CH3Cl CH3CH2OH CH2===CH2 所含官 能团 —Cl —OH —NO2 官能团 的名称 氯原子羟基硝基碳碳双键 二、乙醇 1.物理性质 俗称气味状态 密度 (与水 相比) 挥发 性 溶解 性(在 水中) 2.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分子模型

3.化学性质 (1)与钠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②实验现象:钠粒开始沉于无水乙醇______,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______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______产生。 ③检验产物: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______。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④结论:有______物质及______生成,无______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发出________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应用:是一种优良的______。 ②催化氧化

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11(独立成册)] [基础巩固] 1.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是() A.羟基B.乙基(—CH2CH3) C.氢氧根离子D.氢离子 解析:选A。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OH)。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与水互溶,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解析:选A。乙醇的密度比水小,但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除去乙醇中的水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应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 3.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 B.钠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向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变红色 解析:选A。ρ钠>ρ乙醇,故钠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钠与乙醇反应放热少,故钠不熔化;烧杯中无OH-产生,故酚酞不变红色。 4.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与其他氢原子不同的是() A.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水 B.乙醇可以制饮料 C.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0.5 mol H2 D.1 mol乙醇可生成1 mol乙醛 解析:选C。乙醇分子中共有6个氢原子,其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特殊,A项中所有的氢原子参与反应,B项无法证明,D项中有C—H键参与了反应,只有C项表明羟基上的氢原子与另外5个氢原子不同。

5. 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加成反应 B .氧化反应 C .与Na 反应 D .与Na 2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解析:选D 。该分子中含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醇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与钠反应,但不具有酸性,不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6.已知分子中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醇、乙二醇()、丙三醇( )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氢气。则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 ) A .6∶3∶2 B .1∶2∶3 C .3∶2∶1 D .4∶3∶2 解析:选A 。羟基个数与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 的氢气,则三种醇提供的羟基个数相同,因此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3 =6∶3∶2。 7.分子式为C 4H 10O 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8种 B .7种 C .6种 D .4种 解析:选B 。分子式为C 4H 10O 的同分异构体有

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技能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学习,感悟合作精神的重要,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读懂电视天气预报为重点,生活中能正确使用、描述天气为难点。 三、设计理念: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用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四、教学策略:活动策略 五、教学模式:激趣质疑探究创新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性学习(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激趣引课)电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请大家猜一猜,中央一套哪个节目收视率最高? (生答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气状况,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天气,因此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多变的天气,了解一些天气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提高生活的质量。(题目) 活动一:天气离我们有多远? 天气离我们有多远呢?阅读并分析以下资料:(天气离我们有多远?) (学生讨论探究) (过渡)不仅如此,天气还对旅游、商业、工业、休闲娱乐等都有影响,天气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什么是天气呢?先感受一下天气: (播放录像) (提问)看完这个片断,你对天气有什么感受?(谈天气,说感受) (过渡)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常成为谈论的话题,如克鲁达说:“这鬼天气,热死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谈论天气的呢?(描述天气大比武)(学生成果展示)(提问)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第四节 细胞呼吸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燃烧,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推动发动机运转。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也就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和燃烧有什么区别呢?它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方式二 19世纪中期,欧洲许多陈年的葡萄酒在空气中因自然变酸而不能被饮用。为了研究酒变酸的真正原因,巴斯德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终于发现,酒变酸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醋酸杆菌的微生物,醋酸杆菌从空气中落进酒里,使葡萄酒变成了醋,后来他提出微温加热在酿制业消灭微生物的方法,即巴斯德消毒法。由此说明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具有的基本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提供了各类生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一、细胞呼吸与糖的氧化 1.细胞呼吸 (1)概念???? ? 场所:细胞内底物:糖类等有机物 产物: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 (2)方式? ???? 需氧呼吸(主要方式) 厌氧呼吸 (3)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需氧呼吸 (1)条件:有氧参与。 (2)场所: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主要是线粒体。 (3)反应式:C 6H 12O 6+6O 2――→酶 6CO 2+6H 2O +能量。 (4)反应过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糖酵解) a .场所:细胞溶胶。

b.过程:1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个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即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②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a.场所:线粒体基质或嵴。 b.过程:2个丙酮酸被分解,形成6个CO2,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③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 a.场所:线粒体内膜。 b.过程: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产生大量的ATP。 (5)特点:在常温下发生,所产生的能量中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能量利用率很高。 (6)实质: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其中的氢被氧化成水。 3.需氧呼吸中各元素的来源及去路 (1)CO2是在第二阶段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这个过程在线粒体基质和嵴上进行。 (2)O2在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反应)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需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O2。 (3)水在柠檬酸循环阶段参与反应,电子传递链反应会产生水。 归纳总结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名称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 场所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嵴线粒体内膜 反应物葡萄糖(C6H12O6)丙酮酸(CH3COCOOH)+H2O[H]+O2 生成物丙酮酸+[H]CO2+[H]H O 2 产生ATP的 少量少量大量 数量 例1(2019·浙江10月学考)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 B.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TP D.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2015·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三中高二期末)据报道,2011年5月3日上升,墨西 哥北部一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多名矿工死伤。瓦斯爆炸往往与矿坑中的甲烷有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点燃甲烷不必事先进行验纯 B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C .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D .点燃混有空气的甲烷不一定会爆炸 2.(2015·重庆市一中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两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 B .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 .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D .“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3.(2015·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 4――→高温 C +2H 2 B .CH 3CH===CH 2+Br 2――→CCl 4CH 3CHBrCH 2Br C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D .C 2H 6+Cl 2――→光C 2H 5Cl +HCl 4.(2015·湖南省益阳市六中高二期中)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 A .CH 3Cl B .CCl 4 C .CH 2Cl 2 D .CH 4 5.(2015·安阳一中高一下学期二次考试)取1 mol 甲烷与4 mol 氯气放入一密闭容器 中,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 )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经典习题

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习题 一、选择题 1.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标准是() A.导电能力 B.相对分子质量C.电离程度D.溶解度 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达到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静态平衡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3.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COOH H++CH3COO-B.NaHSO4===Na++HSO-4 C.NH3·H2O NH+4+OH-D.H3PO43H++PO3-4 4.下列关于电离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离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B.电离常数(K)与温度无关 C.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K)不同 D.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1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乙酸 [目标导航] 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2.掌握乙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一、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 — 气味 溶解性挥发性 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 3.化学性质 " (1)弱酸性 ①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2)酯化反应 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 实验现象 (1)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 成; (2)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浓硫酸 △CH3COOC2H5+H2O 点拨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和水。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乙酸的官能团是羟基。()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答案(1)×(2)√(3)√(4)× 2.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分别加入少量金属钠,反应最剧烈的是哪种为什么 答案反应最剧烈的是乙酸,因为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 简式为,官能团为。 警示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和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物理性质 {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议一议】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此时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而将乙酸乙酯反应掉。 一、乙醇、水、乙酸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 【例1】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②NaOH溶液③醋酸溶液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已知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快。 归纳总结 羧基、醇羟基及水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四节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第1课时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一、基本营养物质 人体必需六大营养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有相同的________,但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是不同的物质,它们互为____________。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中的n值______,二者__________ 同分异构体。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特征反应 试管中有__________生成 葡萄糖在____、____条件下,能与 ________反应析出银;在加热条件 下,也可与______氢氧化铜悬浊液 反应产生__________。应用上述反 应可检验葡萄糖 马铃薯切片变____色常温下,淀粉遇碘变____色 试管中鸡蛋白变____ 硝酸可使蛋白质变____,称为蛋白 质的________,常用此鉴别部分蛋 白质。蛋白质也可通过其烧焦时的 特殊气味进行鉴别 加热3~5 min后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 C12H22O11+H2O――→ 催化剂 ________+________ 蔗糖葡萄糖果糖 (C6H10O5)n+n H2O――→ 催化剂 n________ 淀粉(或纤维素) ________ (2)油脂的水解反应 ①酸性条件 油脂+水――→ 硫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碱性条件——皂化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经典习题.doc

选修 4 第三章第一节习题 一、选择题 1.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标准是 ( ) A .导电能力 B .相对分子质量 C .电离程度 D .溶解度 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 .达到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静态平衡 C .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 .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3.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 - A . CH 3COOHH + CH 3COO + - B . NaHSO 4===Na + HSO 4 + - C . NH 3·H 2ONH 4 + OH + 3- D . H 3PO 43H + PO 4 4.下列关于电离常数 ( K )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离常数 ( K ) 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B .电离常数 ( K ) 与温度无关 C .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 ( K ) 不同 D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 K 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第1课时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1课时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目标要求] 1.学会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反应进行的程度。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Ag + 和Cl - 的反应真能进行到底吗? 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 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2.溶解平衡的建立 以AgCl 溶解为例: 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 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 +和Cl -脱离AgCl 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 +和Cl - 受AgCl 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得到AgCl 的饱和溶液,如AgCl 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s) Cl -(aq)+Ag +(aq)。由于沉淀、溶解 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 + 和Cl - 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 和AgNO 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 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 g 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 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 - 1时,沉淀就达完全。 二、溶度积 1.表达式 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M m A n (s) m M n +(aq)+n A m -(aq) K sp =[c (M n + )]m ·[c (A m - )]n 。 2.意义 K sp 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3.规则 溶解 沉淀

第三章 第三节 第课时

第2课时乙酸 [目标导航]1、掌握乙酸得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2、掌握乙酸得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得概念。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得应用及与人体健康得关系。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得方法。 一、乙酸 1.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 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与乙醇易挥发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①弱酸性:乙酸在水中得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就是一元弱酸,具有酸得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得比较实验 (2)酯化反应 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与水得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就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得酯化反应 实验现象(1)饱与Na2CO3溶液得液面上有透明得油状液体生成; (2)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点拨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与水。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乙酸得官能团就是羟基。()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得水垢(以CaCO3为主)。()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得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答案(1)×(2)√(3)√(4)× 2.乙酸、碳酸、水与乙醇中分别加入少量金属钠,反应最剧烈得就是哪种?为什么? 答案反应最剧烈得就是乙酸,因为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得—OH被—OR′取代后得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警示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与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得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得溶剂。 【议一议】 3.除去乙酸乙酯中得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此时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与乙醇而将乙酸乙酯反应掉。

高中化学选修5全书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羧酸酯 第1课时羧酸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羧酸的结构特点及简单分类。2.能够以乙酸为代表物,掌握羧酸的性质及用途。 一、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 (1)羧酸: 分子中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2)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R—COOH,官能团为—COOH或。 2.分类 现有下列几种羧酸: ①乙酸:CH3COOH;②硬脂酸:C17H35COOH; ③苯甲酸:C6H5COOH;④油酸:C17H33COOH; ⑤乙二酸:HOOC—COOH。 (1)若按羧酸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④⑤属于脂肪酸,③属于芳香酸。 (2)若按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④属于一元酸,⑤属于二元酸。

羧酸? ???? 饱和一元羧酸通式C n H 2n +1COOH 或C n H 2n O 2 分类????? 根据烃基分? ???? 脂肪酸芳香酸根据羧基数目分???? ? 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 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羧酸 B.饱和链状一元羧酸的组成符合C n H2n O2 C.羧酸在常温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羧酸的官能团是—COOH 【考点】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题点】羧酸的组成与结构 答案 C 解析酯化反应的条件是酸和醇在浓硫酸并且加热条件下发生的。 例

2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考点】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题点】羧酸的同分异构现象 答案 B 解析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为羧酸,将C5H10O2改写为C4H9—COOH;C4H9—有4种,故该有机物有4种,即:CH3CH2CH2CH2COOH、 二、羧酸的性质 1.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俗名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 2.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强,具有酸的通性。在水中可以电离出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 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②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CH3COOH―→(CH3COO)2Mg+H2↑。 ③与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教案及习题 【高中化学 选修4 步步高】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溶度积的意义,建立根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大小关系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思维模型。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AgCl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AgCl白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①取约2 mL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Ag+。 (2)分析AgCl的溶解过程: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即存在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即存在沉淀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AgCl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 Cl-(aq)+Ag+(aq),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3)AgCl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AgCl(s)溶解 沉淀 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溶解平衡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2)特征 (3)反应完全的标志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3.影响因素 (1)实例分析 已知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 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Mg2+) c(OH-) 加水正向移动不变不变 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 加MgCl2(s) 逆向移动增大减小 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 加NaOH(s) 逆向移动减小增大 (2)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①温度:升高温度,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少数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②浓度:加水稀释,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中相同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动。 ④其他:加入可与难溶电解质溶解所得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1)易溶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不饱和溶液中不存在溶解平衡。 (2)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除内因外,主要涉及温度、浓度(包括稀释、加入同种离子)等。 例1下列关于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的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同时在不断进行,且速率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AgNO3和NaCl溶于水后,溶液中不存在Ag+和Cl- C.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说明AgCl没有完全电离,AgCl是弱电解质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醇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醇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 版选修5 目标要求 1.从乙醇断裂化学键的角度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2.由乙醇的化学性质类比醇类的化学性质,了解多元醇的用途。 一、醇的概述 1.概念 ________与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也可以看作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苯环上的氢原子除外)被________取代后的生成物。 2.分类 按所含羟基数目可分为????? 醇,如 等; 醇,如 等; 醇,如 等。 3.通式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4.醇类的物理性质 (1)乙二醇、丙三醇的物理性质 都是____色、______、有____味的液体,都____溶于水和乙醇,其中________可作汽车用防冻液,________可用于配制化妆品。 (2)醇的沸点规律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____烷烃,这是由于醇分子间存在______。另外,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______________,是由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醇,分子内的羟基个数越多,沸点越________。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官能团羟基决定,氧原子吸引电子能力________碳原子和氢原子,所以碳氧键和氢氧键易断裂。以乙醇为例,可发生如下反应 1.与钠等活泼金属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去反应 乙醇在______作用下,加热到______时可生成乙烯。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取代反应 (1)与氢溴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脱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1课时乙醇 一、基本概念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________被其他______或________所______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 衍生物。如:乙醇可看成是______的衍生物、一氯甲烷可看成是______的衍生物。 2.官能团 物质CH3Cl CH3CH2OH CH2===CH2 所含官 能团 —Cl —OH —NO2 官能团 的名称 氯原子羟基硝基碳碳双键1 俗称气味状态 密度 (与水 相比) 挥发 性 溶解 性(在 水中)

2. 3. (1)与钠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②实验现象:钠粒开始沉于无水乙醇______,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______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______产生。 ③检验产物: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______。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④结论:有______物质及______生成,无______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发出________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应用:是一种优良的______。 ②催化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