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需求,融合发展。按照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过程,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有机融合、互动演进,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坚持优化结构,统筹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统筹学校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全面衔接。

坚持制度引领,创新发展。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管理、运行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大胆学习、借鉴、引进国外创新成果,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

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的愿望,鼓励各地探索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具体模式,鼓励职业教育多样化、多形式发展,形成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各类教育培训协调沟通的职业教育新格局。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职业院校。

(三)建设目标

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系,走出一条教育与经济和社会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发展道路。

——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初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人才培养结构全面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基本完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显著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社会吸引力显著增强。

——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技术技能积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制度,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重大政策更加完备,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竞争能力进入世界前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牢固基石。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定位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和人的自身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的内生需求,既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部分,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选择

将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实现经济自主增长、绿色增长的关键要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技术技能的积累、传承和创新是现代工业的基因,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国家财富的积累。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凋整升级的关键阶段,又面临着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障的严峻挑战,必须切实加快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国家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力价值创造优势的转变,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协同发展转变。

加快建立以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人力资源结构。根据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形成培养从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到在技术技能人才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完整序列,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把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作为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工艺、流程创新的战略途径,使技术技能积累成为产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全民共识、国家行动,融入民族精神。

推动技术技能形成发展与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协同发展。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的要求,加快培养高新技术应用人才和技术发展型人才;根据高技能、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加快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均等化要求,加快培养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充分考虑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产业结构加速变化和观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培养道德、知识、技术和技能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二)建以国家技能积累为使命的职业教育体系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为重点,培养适应现代粮食生产方式的新型职业农民。

面向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水产健康养殖和远洋捕捞、林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农田水利建设等领域,建立农业技术应用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代产业理念和新技术推广服务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核心,推动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制造。在工业体系内部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发展的通道,在企业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步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在行业优化重组过程中,同时规划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尤其是技术技能人才资源的配置;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超前储备技术技能人才。注重在技术技能人才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使之成为推动企业技术管理进步和技术、工艺、流程创新的重要资本。建立现代学徒制,形成企业核心技术技能不断传承积累和创新发展的机制。

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未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服务领域。完善传统服务业的就业市场准入标准,持续提高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质生活。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

商务服务和高技术服务领域为重点,培养具备现代服务理念、高尚职业道德、

较高人文素养和现代服务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人才专业化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服务业的竞争力。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带动和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并重的人才发展战略,形成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布局。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过程中,直接面向大型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平台、示范工程,培养、储备应用先进技术、使用先进装备和具有工艺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推动民族工艺的传承创新和产业化。国家支持优秀民族工艺技能的传承、深化和创新,并与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高技能制造提高民族特色高端消费品的经济价值,促进民族特色产品、民族工艺的产业化并逐步走向世界。依托职业教育体系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集民族传统工艺教育、培训、旅游和产业化示范为一体的新型职业教育基地。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艺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源泉。以服务社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为重点,引导和规范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基层文化艺术人才。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推动文教结合、人才兴产,支持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艺术技能教育

(三)建立服务改善民生、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充分就业、有质量就业。把改善民生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建立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体系,使所有社会成员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前和进入劳动力市场后都能获得持续的职业教育,促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有质量就业。将军队复转军人、城市转岗和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工全面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使复转军人顺利转业、失业人员体面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进城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

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新增中等收入阶层的重要来源。职业教育要担负起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数字鸿沟,切断贫困代际转移的责任,使职业教育成为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和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强大助推器。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相互促进的机制,在提高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向技术技能人才倾斜,使中等收入阶层不断壮大。

服务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把职业教育作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促进城镇化有序、可持续发展。将加强新生劳动力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推进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口,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创造的社会文化。加强基层社区社会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建立职业院校社区服务制度,服务社区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使技术技能人才工作和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职业教育

促进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树立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的理念,加快改变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创造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完成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都有充分的机会接受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内部,形成与社会经济多样化需求有机对接,为全体学习者规划多样化成长路径,加快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使所有社会成员能够根据自身禀赋、兴趣、爱好和潜能实现多样化发展。

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以服务全体成员的职业发展为目标,建立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衔接、贯通的教育制度,作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切入点。完善学习者和劳动力市场的双重选择机制,从小培养学习者的职业兴

趣和工作激情,完善学习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教育规划,使劳动者既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起点,又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把提高基层劳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尊重技术技能的社会经济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使职业教育成为有尊严的教育,使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有尊严的劳动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全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技术技能训练,开展生活技能教育,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国家采取重大的财政、经济和社会政策,保障接受职业教育的社会群体,享有公平的教育服务和社会经济权益。

(五)以新的视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体系现代化的战略更点。

实现职业教育由层次到类型的重大战略转变,是建立较为完整的国家教育体系的战略需要,是确保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基本制度安排。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比例,巩固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着力加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加快发展以职业继续教育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宏观结构的调整,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建设的思路。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营造有利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加快形成培养结构多层次、培养类型多样化、培养方式终身化、与普通教育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开放沟通的职业教育结构。加快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区等共同参与,法制完备。责任明确、标准完善、保障有力的职业教育制度。加快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学历与非学历并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促进办学类型、学习形式的多样化,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坚持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的体系完善和结构调整,促进整个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坚持以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和劳动者价值提升为核心,建立新的价值基准,形成人才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机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大胆改革既有制度,大力填补制度空白,大力推动人才、资本、资源等办学要素优化重组,在改革创新中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以开放的视野建立具有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我国产业-人才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各级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置于国家和区域战略的重要位置,积极予以推进和落实。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立交沟通的基本体系架构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重点。

(一)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化

初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短期的初级技术技能培训和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普职渗透教育,使劳动者获得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技能。

中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在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的系统化技术技能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在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展高等学历教育

和高等继续教育,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在职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纳入到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统一培养体系中。

残疾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特殊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职业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特殊职业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各类残疾人员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注重拓展专业教育范围,提高生活质量

(二)预备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贯通

职业预备教育。是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预备教育。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要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预备教育。

职业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重点。国家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继续教育的权利。企事业单位要为以劳动者职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中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要把开展职业继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

专栏4.职业预备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

(三)办学类型、学习形式的多样化

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建立与产业体系布局结构结合的职业学校网络,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提供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制度,使一线劳动者接受可持续的技术技能训练;发展社会化职业培训机构,在劳动力市场框架内提供灵活的职业教育服务。

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重。在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内,建立开放沟通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学历职业教育和以模块化课程为特点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并通过课程和学分认证体系实现相互沟通。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非学历职业教育,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

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共同发展。灵活的学习方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国家鼓励学习者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接受全日制职业教育,或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接受非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对半工半读、周末学校、假期培训、夜校等灵活的学习方式予以政策支持。

(四)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体系结构

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开放衔接。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国家统一的资格框架,融通职业资格制度和学历学位制度。推动各级职业院校按照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专业体系、课程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标准,使每一所学校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服务面向、就业网络和企业合作伙伴,使不同层次和类型技术技能人才都能得到有质量的就业。

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开放衔接。按照系统培养的理念,改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学习者多样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教师互教、课程互换、学分互认。改革学籍管理和招生考试制度,完善学生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的通道。加强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与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衔接,使毕业年级学生有序分流。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鼓励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共享教育资源。

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开放衔接。根据社会经济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确各级职业教育的定位,统筹设计各级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人才培养方案。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积极依靠行业企业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立多层次、多专业的技能大赛体系。

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职业院校要把技能竞技作为学校的基本教学制度和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将技能大赛成绩作为高职免试注册入学的重要依据。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省级政府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机制。扩大高职单独招生试点规模。探索实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本科层次一般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升入普通本科学校继续学习的通道。完善“知识+技能”的高职考核录取办法,在全国统考中积极探索利用高考部分科目与技术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进行录取的办法,在对口考试招生中开展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并逐步增加考核结果在考生录取成绩中的权重。稳步推进根据高中阶段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职业准备类课程学习情况和职业倾向测试结果综合评价录取新生的招生改革。推进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

(五)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

实行区域差别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鼓励各地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区域主导产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装备工业的比重、服务业发展状况、中小企业的比例等产业结构特点,规划本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职业院校布局规划。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增量主要用于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加强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东部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在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核心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发展。完善区域职业教育协作机制,推动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职业教育布局。根据国家的功能区规划调整职业教育学校、专业的布局结构,推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重组。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轴,将城市产业发展、市镇建设和职业教育统一规划。鼓励城市建立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社区化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社区融合一体。在产业集聚区建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布局职业院校和学科专业,减少专业重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切实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编制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办好骨干农业职业院校。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行业协会举办专业特色明显的职业教育机构。进一步明确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定位,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村镇建设等相关专业,充分发挥其在区域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平台作用。加强农村教育“三教统筹”,健全农村职成教育网络。建立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城乡职业教育协同机制,推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制度创新平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管理和运行的基本制度体系。

(一)国家统一框架、地方特色发展

国家完善基本框架。国家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规划基本统一和开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完善支撑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和重大政策,保障技术技能人

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地方大胆改革创新。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形成区域职业教育体系特色,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和政策创新提供经验。

办好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示范区,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在统筹管理、中高职衔接、院校设置、集团化和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建设等方面对试点地区给予支持。

(二)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同步协调

建立同步规划制度。在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在重要战略位置,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保持同步。建立教育、人力资源、发改、统计等部门联合发布年度分行业、分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制度。

建立区域同步配套制度。将职业教育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并作为新设立的城市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规划审批的重要标准。实施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振兴重大工程职业教育配套工程。

推进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制度。在延伸、深化产业链和促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进军的过程中,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培养系统。逐步形成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核心技术技能积累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为纽带,产业规模扩张和企业发展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步的产业发展机制。

(三)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政府主导。建立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以省级统筹为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举办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重点保护和扶持服务当地特色产业的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职业教育、服务低收入阶层的职业教育和特殊职业教育。

行业指导。强化中央和省两级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业务指导作用。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发挥行业在参与重大政策研究、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制定职业资格标准、维护就业准入秩序、推进校企合作、指导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建立行业与职业教育的对话制度。

企业参与。企业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承担举办职业教育和支持校企合作的双重责任。完善企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制度,落实企业职业教育经费,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明确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多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重大政策讨论的平台。到2020年,大中型骨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四)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完善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完善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使人才培养深度进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形成校企合作共同的利益链、价值链。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制度,订单培养制度,顶岗实习制度,共建实训基地制度,职业院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制度,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制度。鼓励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培训基地建在学校,鼓励共享人才、信息、技术资源,联合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深化校企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鼓励兼并重组、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等厂校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完善学生实习工资保障政策。

建立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支持行业、企业和社区参加的职业院校理事会制度。完善职业院校章程,明确理事会、校(院)长、专业指导委

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积极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担任职业院校领导干部。完善校内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管理和运作。

(五)集团化办学机制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院校类别界限,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和共享。支持各地区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培育规划,组建面向本地区支柱产业、特殊产业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行业组织牵头组建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以产业链或特色优势产品为纽带的产业型职业教育集团。鼓励职业教育集团与跨国企业、境外职业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组建涉外型职教集团。到2020年,买现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100%,使每一所职业院校都能不同形式参与集团化办学。

探索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多样化发展,因地制宜探索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

强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六个主体的协同和深度合作,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和实体性工作机构。发挥集团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与衔接。鼓励集团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不同院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开展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试点。鼓励发展以产权为纽带、利益共享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探索集团法人化的实现形式。重大改革试点优先在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内部试点,重大工程项目向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所属学校倾斜。对跨区域招生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力口大支持力度。鼓励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统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对多元投资的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统筹资金用于人才培育培训。对多元投资的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教育的有关政策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

(六)统一的国家资格证书制度

建立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明确各类国家资格证书和学历学位证明的互认和衔接关系,逐步实现学历证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融通。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学分互认和转换制度。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的全面对接,在职业学校教育中推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探索“以证代考”的专业课程考试制度,将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相应专业课程考核的标准。建立学分银行,完善学分互认、累积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培训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为各类人才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成长通道。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国家设立准学士学位,对完成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并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授予准学士学位。经审批后,允许本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授予合格毕业生学士学位。鼓励有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招生权的高等学校招收有创新潜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既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又具有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的设置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倾斜。

(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建立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灵活学习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更新和完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建立按照真实生产环境技术和流程确定教学课程、内容和质量要求的机制,使学习者具备与实际设备、技术、工艺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备适应

现代文明尤其是现代产业文明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完善与实际需求和职业资格要求对接的理论、实验、实训、实习科学组合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企业培训课程。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学校和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和学生签订用工合同。企业和学校联合制订培养计划、课程方案和实习实训流程。企业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统筹安排国家财政资金、企业职工培训资金用于学生(学徒)培养培训。

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制度。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改革,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职业院校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等作为职业院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八)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经费保障制度

完善职业教育经费财政保障制度。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提高职业教育财政性投入在教育财政性投入中的比重。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年度增量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5%,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5%,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达到或高于同层次教育的比重。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本地区各级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80%,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本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省级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评价和公告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投入的督导。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标准,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加大中央财政对经济落后地区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教育,由公共财政全额承担。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生活费政策,并逐步提高标准。

建立退伍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设立退伍军人免费接受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对需要接受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退伍军人提供免学费、助学金等资助。对获得相关职业教育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员转业军人,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九)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事制度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制度。创新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完善以高水平大学、师范院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在行业、企业和高校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逐步推行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探索职业教育师范生定向培养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博士等高层次教师培养制度,系统培养中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阶段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严把职业院校教师入口关。制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生师比标准。对操作技能要求高的特殊专业,新任专任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实践。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职称)。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建立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院校校长 (院长 )培训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习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买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试点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以上)后上岗任教制度。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基地,建立政府购买行业企业培训资源制度。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聘用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准入和教师聘任制度。打通企业与职业院校人才流动通道,鼓励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从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聘用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岗位国家购买制度,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办法。职业院校在编制内聘任兼职教师所需经费由公共财政承担。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对取得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高一级职务。

创新职业院校校长聘任制度和公开选拔制度。研究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制定有关管理办法。试点职业院校校长公开竞聘制度,引进职业教育家和优秀企业管理者担任职业院校领导干部。公开校长选拔方案和过程,落实教职工、社会公众在学校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十)技术技能人才地位待遇保障制度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科研院校和高等院校用人标准和薪酬标准,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收入,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倾斜。积极推行并不断完善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政策,用人单位足额交纳所需费用。提高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覆盖范围。

建立健全农村户籍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技术技能再培训制度。鼓励企业给予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股份和期权等激励措施。

建立国家技术技能人才表彰制度。构建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完善国家技能型人才激励体系。制订国家技能人才评选标准和办法,选拔出各级各类一线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鼓励其在一线岗位建功立业和带徒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形成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合力。

(一)建设尊重技术技能劳动和创文化价值观

在全社会树立重视职业教育的理念。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技术技能积累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关键引擎的观念,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宣传多样化成才、人人成才的理念,营造鼓励技术技能劳动、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引导社会成员将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促进自身职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把培养学习者的社会王义劳动觉悟、人格尊严、从业兴趣和职业操守摆在首位,使职业教育学习者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弘扬诚实劳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民族精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代民族精神和现代产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要把以劳动为荣、以实践为荣、以创造为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传承和弘扬民族工艺文化中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优良传统,培养年轻一代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勤奋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诚信奉献的职业道德。

加强以先进产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紧跟现代工业文明进步的步伐,充实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内涵,将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协同创新

等先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到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推动知名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实观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艺术与人文修养教育。

(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

实行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建立本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设置标准。对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分类设置、分类评估、分类指导。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原则上不再升格为本科层次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政府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决定设置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

发展本科和本科层次以上职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的一般普通本科高校共同承担。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主要从优秀的一线劳动者、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院校毕业生中招生,培养以技术技能为核心能力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由近年来在高等职业院校基层上新建的一般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和达到设置标准、办学条件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经批准升格设立。到2020年,形成大多数省份都有若干所本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鼓励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的一般普通本科高校招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备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工程技术复合人才。

(三)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将中等职业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各级政府将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普惠性教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使学习者享有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对特色优势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定位,面向本地区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民族工艺产业化特色优势专业。中等职业学校集中力量办好1—2个专业集群。各级政府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确定重点学校和核心专业集群名单,在经费投入标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培训、毕业生就业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四)推动各级职业教育有机衔接

加快建立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衔接机制。合理确定各级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规格,系统设计专业、课程和教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的衔接,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形成技术技能人才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技能不断深化、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发展潜力不断显现的成长通道。中高职毕业生在主要面向就业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升学和接受继续教育,使职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调高有机衔接。

完善中职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培养制度。五年制高职是中高职衔接的特殊形式,主要面向培养兼具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特殊专门人才。国家发布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高水平中等学校经批准可转设为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或与高等职业院校实行联合办学、联合培养。

(五)加快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建立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根据我国产业构调整的方向和要求,积极发展面向鼓励类产业的专业,控制面向限制类产业的专业,逐步取消面向淘汰类产业的专业。

对接职业资格调整课程结构。以职业标准为基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形成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课程建设机制。适应职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加快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步伐,带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和传统教育模式转变。建立职业教育优秀课程教材国家购买制度。

(六)调动行业企业、专业组织的积极性

支持行业充分发挥作用。各级政府和教育、人社等部门将适宜由行业承担的工作,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承担,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有行政职能的行业组织、大企业牵头的行业组织、机构改革转制形成的行业组织、市场中自发形成的行业组织等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支持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支持各类专业组织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第三方质量评估。探索建立院士指导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落实企业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企业举办的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享有与公办职业学校同等法律地位,享受国家土地、税收的优惠政策,并纳入职业教育各项政策支持范围。

各级财政通过生均拨款、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发展。保障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教师的权益。将企业职业教育投入计入生产成本,完善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费用的税前抵扣政策,建立企业农民工培训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对未能落实企业员工培训责任或缺乏相应条件的企业,实行职业教育经费统筹。建立行业企业办学成本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按比例分担机制。

开展特色学院(校)试点。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社或当地行业协会举办以服务全产业链为目标,主要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专业特色明显的特色学院(校)。鼓励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特色学院(校)办学,形成符合产业链人才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七)培育和规范职业培训市场

鼓励举办市场化职业培训机构。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职业培训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培训需求。制定支持职业培训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优质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的融资渠道。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一批在国内某些行业或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品牌企业。

加强职业培训市场规范管理。完善职业培训市场准入标准,加强政府、行业对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管,强化诚信制度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培训机构评级标准。加大对夸大宣传、欺诈、质量低下的培训机构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民办职业教育的规范与管理。

(八)提高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引进和创造具有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标准、课程和教材。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和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同各国(地区)、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职业教育政策对话机制,推进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政策制定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制订。研究开发与国际职业技术标准相对接的课程标准和体系,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国际合作。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国内职业院校与国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开发课程,鼓励教师交流、学生交换。把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对外合作的重要领域,探索职业教育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施跟踪和赶超战略,鼓励国内职业院校通过建立

一对一友好院校关系,明确跟踪和赶超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差距。积极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优秀学生国家资助留学政策,选派职业教育优秀学生公费出国留学。

推动国内优质职业教育走出去。服务行业企业走出去战略,与企业国际化战略协同,培养一批输出型的高价值技术技能人才。实施职业教育师资海外培训计划。鼓励骨干职业院校招收留学生和走出去办学,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贡献率。扩大职业教育机构管理者和干教师到国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学习机会。推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把大赛办成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

(九)建设信息化职业教育

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完善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院校建设。将信息技术培训与专业教学精密结合,广泛应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等技术。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水平。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广泛共享。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开发规范和审查认证标准,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享联盟。政府购买优质教学资源,支持网络学习课程开发,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厂泛共享,惠及职业院校学生和全社会。

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职业院校基础信息管理标准和规范,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建立职业教育学生实习管理信息平台,实观对实习过程的远程管理,提升实习实训的质量。

(十)促进职业院校社区服务

鼓励职业院校探索社区化办学模式。发挥职业院校在服务社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建设学习型社区的重要载体。鼓励职业院校面向社区举办各种形式短期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需求。鼓励职业院校“送教下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立社区和职业教育联动机制。通过职业院校理事会和定期联席会,解决职业院校社区服务的重大问题。鼓励职业院校向社区免费开放各类教育资源,鼓励社区和社区企事业单位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免费开放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实现共同发展。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金融政策、就业创业政策、人事政策、区域合作政策等相关配套政策为重点,建立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国家法律政策体系。

(一)建立国家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完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加强产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协调,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

明确各级政府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职责。中央政府负责制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法律法规、重大政策和总体发展规划;省级政府负责省域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督导评估,赋予省级政府在学校布局规划、招生考试、人事管理等方面更多的权限。县级政府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明确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部门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改部门、财政部门、行业部门分别负责有关工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设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产业等相关部门、各行业组织、人中型企业的资深专家组成,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

(二)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制度建设

修订《职业教育法》。依法确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方向和主要任务,明确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定职责和保障机制,规范学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依法确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的经费保障机制,为校企合作提供专项经费、补贴和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支持。

健全职业教育相关法律制度。在修订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时,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完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加强企业职业教育、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与经济地位等提供法律支持。通过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为职业院校按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允许营利性职业教育机构实行企业化、股份制运行。鼓励各地根据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配套性法规。健全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建立职业教育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定期评估验收。加强职业教育执法检查、督导调研群众评议等。

(三)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管理

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的统筹。支持省、市两级政府根据本地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加大对财政性教育经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就业经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扶贫和移民安置经费等各类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鼓励各地探索教育券、培训券等办法,扩大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权,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落实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政策。强化政府对企业定额提取与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企业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并列入成本开支的政策,所提取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按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对未按规定用足职工教育经费和为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工教育经费。

(四)完善税收金融支持政策

完善职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准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行业企业购置实训设备税收抵扣优惠等已有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社会捐赠的超额扣除、实习开支的超额扣除、企业培训支出的限额税收抵免、个人在职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费用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职业教育金融支持政策。制定金融机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信贷政策,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银行无息或低息、商业性金融机构降息等政策手段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支持。允许金融机构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融资服务。

完善学生实习保险制度,落实职业院校实习学生的实习责任保险。支持有市场信誉的培训企业上市融资。制定企业失业保险金余额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

(五)完善支持职业院校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充分有效就业。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大对职业院校毕业就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各类劳动力市场要加大

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宣传和推荐,对初次就业的毕业生减免相关费用。加强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服务。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各类职业院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模拟课程,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和指导。各级政府要改善创业环境,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加大税收减免、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对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小微企业、特色农业等方面的有关支持政策,优先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

(六)促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

完善职业院校各项标准。建立健全具有国际视野、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制定完善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建设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拨款标准、公用经费标准、专业课程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各项标准的实施和检验制度,落实相关部门实施标准的责任,建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升级要求动态调整标准的机制。建立职业院校基层能力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到 2020年,使职业院校基本达到办学标准要求。

推动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建立职业院校公平竞争的机制,推动要素资源向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职业院校集聚。实施卓越职业院校培育、扶持领航工程,重点支持特色农业、民间工艺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优秀职业院校,形成一批教育理念新、基础能力强、办学模式先进、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世界水准的职业院校。

(七)加大对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支持力度

支持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完善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支持欠发达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中央财政对对口招生学校予以适当支持,对转移到省外或省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生活费、住宿费、交通费等于以补助。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扶持力度。

深化和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内涵。鼓励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教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鼓励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建立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和带动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支持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

八、规划实施

(一)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测

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明确实施单位和实施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行业企业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各地要围绕规划确定的战咯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制度安排,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出台配套政策,制定相应的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办法。

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指导。建立规划实施的执行监督、实施反馈和评估制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指导检查,及时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各级人大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质询,督导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鼓励社会各界与媒体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二)加强宣导,营造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多样化人才观念,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国冢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和政策方针。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各部门、各行业

企业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职业教育中心学生会2021-2021三年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中心学生会2021-2021三年发展 规划 **职业教育中心学生会20XX-2021三年发展规划 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学生会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经过一代又一代学生干部的拼搏和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和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随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壮大,这些已无法适应现有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改革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道路,优化发展环境,把我校学生会建立成为一支素质过硬的优秀团体。我们要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为前提,以发展为动力,力争在2--3个学年内把**职业教育中心学生会打造成为具有“精英型”、“学习型”、“服务型”、“引导型”的学生组织,为我校学生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会的发展需要“脚踏实地改革创新”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探究。现提出发展规划如下: 一、加强改革建设,凝聚“核心力量”。 我校学生会在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了相当优异成绩。但是,在建设一流学生会的目标面前,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开展工作。想要突破,只有学生会本身的建设到达必须的水平,才能展现出更好的成绩。此刻问题的关键就是我校学生会的自身建设问题,改革和优化刻不容缓。在新的时期,结合我校正在建立国

家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实际状况,以一种行之有效、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必要。 1、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会制度》《学生会内部考核评价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会管理,使学生会管理和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以《学生会章程》为依据,施行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虽然各部门工作职责不一,但有一些是共有的,例如新成员的招收、培养、管理,各学部内活动的开展等,部门管理可依据考核制度,实行具体负责人问责制,个人考评可与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团)等关联; 3、全面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1)、认真做好学生会整体的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包括学生干部基本素质培训,礼貌礼仪培训,学长学姐经验传授,素质潜力拓展等方面。到达各学部各部门互相熟识、互相交流的目的。培养工作潜力的同时,能够增进学生会成员间的感情,促进“大家庭”文化的构成。 (2)、在群众性培训之余,各部门可根据具体工作特点,开展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迅速加强学生会内部的凝聚力。在此之外,可开展各部门间交流学习,根据实际状况,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会培养中坚力量。这需要在工作上帮忙她们,在生活中关心她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问题。以避免学生会组织人才的流失。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构成思想上的互相碰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

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方案

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划和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机电工程系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我县、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统筹,推动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实施绿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和全民艰苦创业战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大职教投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提高职教办学水平和质量,以培养知识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相结合,努力构建与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打好基础。 2、基本原则 (1)适度超前原则。职业教育要适度超前,主动服务于地

方经济建设。要加强同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预测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提前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做好产业工人准备,要适度超前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2)市场导向原则。市场需求是教育生命力所在,教育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地方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学校就办什么专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地域经济和社会需求,根据市场和企业的人才供需情况,通过专业控制、强化技能培训,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3)校企合作原则。学校与企业要加强在专业建设、师资与技术、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合作。职业学校要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并为企业培训职工。企业要为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服务。 (4)开放办学原则。学校要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职高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在优化职业高中教育的同时,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及全县教师教育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社区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二、发展战略目标 1、宏观目标 总体上要“切实明确一个信念,真正做到两个加强,努力实现转变” (1)“两个加强”就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加强道德教育。学校要始终以育人为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

职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中学 三年发展规划 2013年9月——2016年9月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分析 一、内部环境 1、学校概况 2、师资结构 学校现有教职工60人。中高级教师50人,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本科及以上学历50人占教师的% ;双师型”教师人,占专业课教师 87.6%。学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3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

3、管理状况 近几年来,在新一任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4、生源状况 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近年由于初中毕业生数下降、普高扩 招、邻市及邻省抢生源、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等因素生源不甚稳定且持续下滑。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送自己孩子来职校读书目的不明朗,多次出现不能尊重家校协作教育的现象,学生在养成教育上存在较大困难等。 二、外部环境 当前是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工业化进程、信息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长,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带来的挑战;随着职业教育当前发展趋势,各职业学校纷纷加大职教投入,做大做强办学规模,民办职业学校越来越多,这使学校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三、学校发展制约因素 1、学校招生困难且生源质量下滑,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邯郸是教育人口大市,但由于社会普遍存在重普高、轻职校”倾向, 加上近年普高扩招、初中毕业生减少、市区及邻县抢生源、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等因素,我校招生日益困难且生源质量持续下滑。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既能就业也能继续升

(完整版)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 展规划 “十三五”是全面完成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体制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校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与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建设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与依据 1. 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人力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

设的全面推进,都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凸显了加快学校改 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职教工作意义,明确了“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职教发展方向。表明国家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大力增强高职教育办学活力,为高职教育的当前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加快我校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五年,XX 乃至全省将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智力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综合创新力和服务水平。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过程中,对技术 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走向多元化,这为我校举办学历教育、继续 XX 及周边 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地区庞大 的经济总量与持续快速的发展速度,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人文环境,城乡社会的平衡发展与一体化的率先实现,为毕业生营造了优良的就业创业环境。地方各级政府及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程度的提高,为我校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随着国家社会

职业教育规划方案

江西天宏县阳光学校职专教学点 职 业 规 划 教 育 讲 座 2015年度

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提案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比较好理解,“生涯”却有诸多解释。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萨珀)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个人在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事业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制订相应的工作,以及每一时段的顺序和方向的顺序。 二、为什么要搞职业生涯规划? 现代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来说,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在职员工;无论是拥有高等学历,还是仅初中毕业,人人都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俗话说“上进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然而,事业的成功,并非人人都能如愿,问题何在呢?如何做才能使事业获得成功呢?职业生涯规划为你提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于帮助你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希望未来获得什么收获,你就通过对自己的生涯进行精心设计与规划,实现个人预定的理想与目标。我们说理想与目标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人生的可贵在于对未来抱有理想和目标。有了理想,生活才会过得充实,生命才有意义。有了人生目标,困难才能克服,挫折才能得以突破,潜能才能充分发挥。所以理想与目标是工作的原动力是美好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书范文3篇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书范文3篇 第一章认识自我 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都不会失去。”如今,随着社会的不 断发展,人民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 1、个人基本情况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现在就读于广技师机电学院,攻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不怎么懂与人交往,比较缺乏自信,自我感觉实践 能力不错,接受的任务一般能够完成。个人爱好广泛,热爱运动,喜欢打篮球。我的座右 铭是:一切皆有可能。 2、职业兴趣 在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研究型34分、现实型型32分和管理 型30分。我的具体情况是,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喜欢一些需要动手或者领导管理的工作, 但是一些文员工作我比较厌恶,觉得这些工作枯燥无味。研究型的工作,也许并不是我的 强项,我觉得自己的动脑能力还是比较弱,这些科研工作我可能不能胜任;现实型的工作。这个个人认为会比较喜欢,我知道那些现实型的职业有工程师,飞机机械师,自动化技师等,本人学习的是与有关汽车方面的东西,所以,现实型工作很适合我。我也希望自己成 为一个管理人才,成为一个出色的政治人物。目前,感兴趣的职业为汽车工程师与政治家。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机械操作能力得分较高5分,艺术创作能力得分较 低2分。我的具体情况是,这个测试结果很符合我自身能力,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自己做一 些东西,例如修理自行车,在家里自己都是一个人把坏的车子修理好,当然,修理汽车, 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不过我相信自己在未来的几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一定可以掌 握这个技能。艺术创作能力,自己真的感到悲哀,因为这个能力是我最缺乏的,就连写出 一句优美的句子都不能,不过人无十全十美的,有自己的特长就行,所以,现在要培养自 己的某种能力,通过测评结果,我知道自己在那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在未来的大学生涯里,我会把自己的优势能力增强,为自己的以后找工作增加资本,成为企业的抢手人物。 4、个人性格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视我的测试得分只有43分,是属于稍微内向的性格。 不过事实上我也真的是属于内向的类型,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和别人交流,所以身边也很少 朋友。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很重感情,对于友情很重视,不会潦草。亲情我会 特别重视。这个测评分析说,内向的人稳妥,严谨,遵规守信,专心致志,感情不易外泄,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但这种人常常墨守成规,反应迟钝,优柔寡断,为人迟钝。以上有 一些我有类似,不过墨守成规,反应迟钝,我觉得自己没有。

职教中心可研报告

***县职教中心农畜实验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维建筑设计事务所 二○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2) 第二章建设目标 (4)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5) 3.1项目选址 (5) 3.2建设条件 (5) 第四章建设规划方案 (9) 4.1建筑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9) 4.2项目布局方案及建筑面积 (9) 4.3工程方案 (9) 4.4配套设施 (11)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估 (14) 5.1 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14) 5.2 项目采用环境标准 (14) 5.3 项目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14) 5.4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15) 5.5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5)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节能 (17) 6.1劳动安全卫生 (17)

6.2节能 (18) 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 (20) 7.1项目组织机构 (20) 7.2项目监理 (21) 7.3项目招标 (21) 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 (25)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6) 9.1编制依据 (26) 9.2投资估算 (26) 9.3资金筹措 (26) 第十章社会评价 (27) 10.1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27) 10.2项目对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27) 10.3社会风险分析 (28) 第十一章研究结论 (3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县职教中心农畜实验基地 1.1.2项目介绍 ***县职教中心学校是省政府批准成立、市政府直属管理的职业技术院校,是我市非常有名的职业教育学校之一。学校的培养目标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中级技能人才。校园座落于碧水绿荫、风光秀丽的经济开发区,占地60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职工50余人,在校学生1600多人,内设机械、数控、电气、化工、电子、交通等十一个院系,高、中级班先后开设数控技术、机械装配与维修、金属切削、电气工程、化工工艺、自动化仪表、焊接技术、纺织保全、汽车装配与维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二十多个专业。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规范,是本地区规模大、实力强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随着学校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技术型教室的需求也展现了出来。为此还要在本校园内新建一个农畜实验基地,建设期间不影响周边的教学、环境、道路等。 1.1.3报告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资料汇编 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吴晶、黄小希新华社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 列。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 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 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 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 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 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职教中心工作计划6篇

职教中心工作计划6篇 第一篇:职教中心教科室工作计划 为了迎接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我校当前的状况下如何办好具有我们县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为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学校的教科研部门具体做什么事。三个方面:其一加强教师的现代职教体系学习。其二严格与市教科院、县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相关联,做好本校的教研工作。其三加强与本省或外省发展好的职业学校联系,相互学习、探求真金。其四加强教师的常规业务检查,制定细则、大家讨论、形成规章。制定如下工作计划及进度。 二月份 1.组织老师们深入学习现代职教体系。 2.和教务处联系组织对口高考班级的任课老师学习省20**年度对口高考改革文件。 3.组织各专业团队根据本工作计划制定本专业团队工作计划,检查各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制定情况(2.21星期五前交教研组长检查,检查结果上报教科室存档)。 4.落实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学术报告等活动的申报。 三月份 1.切实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公开课、示范课、学术报告等)(在5、6、7、8四周中完成教研活动)。 2.邀请相关学校已完成“精品课程”或“课题”的负责人到我校做学术报告。

3.邀请我校已申报通过的“精品课程”或“课题”相关人员会议。 四月份 1.组织职教中心教师论文、课件等比赛。 2.期中教学常规抽查(每组抽3名老师,由教研组长检查,检查结果报教科室)。 五月份 1.各专业团队(教研组)举行学校性的活动(在12、13、14、15四周中任一周准备一次校级活动)。 2.和实训办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探讨专业教学经验。 六月份 1.期末教学常规检查。 2.与各专业团队组长座谈如何改进教研工作。 3.各专业团队组长上交本学期各专业团队的活动记录及评比。 4.期末教学常规检查。 第二篇:职教中心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一、健全"家长学校"的管理,做到四个落实。 1.组织落实。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政教处主任担任家长学校副校长,协助校长搞好家长学校建设和管理;教导主任担任家长学校教务处主任,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授课教师及班主任、建立学员档案、撰写教学总结;建立校务委员会,聘请六名家长代表为本届"家长学校"的校务委员,同时安排五名校方代表参加,一起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如何来办好本届"家长学校"。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范文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当地、为国家培养有用、能用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落实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务实精神; 3.打造现代职教品牌,创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做到“生源充足,教学过硬,就业放心”。 二、总体目标: 1.稳步完成从“单一的普通基础教育”到“以职教为主,兼含普教”的二元教育形式的过渡; 2.合理设置职教专业及课程,建立自己的公共课、专业课教材和教师队伍,有自己的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 3.建立完整的灵活的符合实际要求的职教学制体系; 4.建立科学的招生机制、分流机制、就业机制; 5.扩建校园,扩建生活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 6.在10年时间里,将阳光职校建设成为共有10~15个专业,30~40个班(含2~3个普教班),能容纳2000学生的规范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阶段目标及工作重点: 2007~2016年按5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2011年;第二阶段,2012~2016。 (一)第一阶段

目标: 1.稳步完成从“单一的普通基础教育”到“以职教为主,兼含普教”的二元教育形式的过渡; 2.分步建立自己的第一套学制体系; 3.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特色教材和师资队伍; 4.建立配套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工作重点: 1.完成从“单一的普通基础教育”到“以职教为主,兼含普教”的二元教育形式的过渡。由于阳光职业学校的前身是阳光职业技术 学校,所以,有一个从普通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过渡的任务。我校 计划用2年时间稳步、全面完成这一过渡。 ①保证现在正就读普通高中课程、并希望继续就读普通高中课程、将来参加高考的学生,能够继续在我校就读普通高中课程并顺利参 加高考; ②在现在就读高一高二课程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就读职业学校课程的意向,学校正进行全面摸底,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 并征求家长同意,从今年秋季起开设相应专业,让这部分学生接受 职业教育,然后直接就业; ③自今年秋季起,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就读职校的新生,学习三年后就业。 2.落实办学形式及学制: ①采用联合办学形式,利用我们的生源优势和发达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与教学设备优势,联合办学;目前已联系部分外地职业技 术学校,学校将在07年7月以前完成这项工作。 ②采取“二加一”学制,即学生在本校学习两年(主要学习英语 口语交际、计算机基础、实用文写作、书法、汽车驾驶技术和文化 基础课程等),在外校学习一年(主要学习一门实用技术),然后就业。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项目二:合作社如何让参与市场案例分析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影响资源配置的一个关键因素,社会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根据价格信号来作出自己的生产和购买决策的,而价格的决定和变化则是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学界流传很广的一句谚语是:“如果想要让一只鹦鹉成为经济学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教它学会需求与供给这两个单词。” 当2013年双十一结束时,天猫与淘宝当天交易总额创纪录高达350.19亿。从2009年开始,阿里集团都会在每年的11月11日举行大规模的消费者感恩回馈活动。五年间,这一天从一个普通的日子逐渐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乃至全社会关注的年度盛事。回顾历年双十一,其成交额呈几何级增长,2009年,淘宝在11月11日发起“品牌商品五折”活动,当天销售额1亿元;2010年同一天,销售额翻了9倍,增至9.36亿元;2011年,成交额飙升至52亿元;2012年,天猫与淘宝的双11购物狂欢节实现191亿成交额。就在那一天,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超越美国2012年网络星期一创造的单日120亿元记录,成为全球最大购物狂欢节。事实证实中国并不缺内需,只是缺乏刺激内需的手段。 当寒流、洪灾纷至沓来袭击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地区时,全国超市的蔬菜价格都上涨了。当中东爆发战争时,中国的汽油价格上升,大排量轿车的价格下降。当国家发布调控房地产政策时,全国房地产的价格上涨的趋势渐缓。这些事件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表现出了供给与需求的作用。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如果你想知道,任何一种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你就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供给与需求是价格理论乃至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会需求与供给原理就等于找到了进入经济学殿堂的钥匙。本项目主要是讨论供求如何决定价格,以及价格如何配置经济的稀缺资源。 【案例讨论:】 2010年以来,各地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的价格不同寻常地上涨。先是前两年几毛钱一

中等职业教育近3—5年发展规划

中等职业教育近3—5年发 展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永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打造职教强县,推进科教兴县,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促进永昌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永昌职中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 一、职教工作回顾 永昌职中自1985年建校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走了一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走向辉煌的历程。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开

办家电维修、服装裁剪、民用建筑、电子实用技术、电算化会计、文秘打字、英语培训、幼儿教育、财务会计、计算机等10个专业,进行了玉雕加工、电算化会计、工人岗前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操作学习四种培训,并相继建立了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玉雕加工和食用菌培植四种产业,为永昌经济发展培养了3000多名技术人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中专人才1000多名。其中幼儿教育专业两届毕业生全部被市、县、乡各学校幼儿园聘用,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交口称赞。财会、计算机已成为稳定的、具有一定优势的拳手专业。还设有成人电大汉语言文学、财务与计算机、小学教育管理、英语等大专、本科层次专业,在金昌市职业学校中办学层次最全、规模最大、专业最齐。总体而言,我校职业教育一直走得是以升学为主的路子。 职业教育发展与当前形势及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没有完全得到落实,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步履艰难,生源严重不足,办学专业单一,办学仍以升学为目的,没形成特色办学;三是职高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封面)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2010年9月13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2) (四)面临的新形势 (2)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二)发展目标 (4) 三、主要任务 (6) (一)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 (6) (二)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6) (三)建立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7) (四)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7) (五)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7) (六)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 (8) (七)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8) (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9) (九)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9) (十)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认同的良好环境 (9) 四、重点举措 (10)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10) (二)以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10)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11)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11) (五)支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12) (六)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2) (七)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13) (八)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3) (九)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14) (十)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14) (十一)加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14) (十二)建立以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5) 五、组织实施 (16) (一)加强组织领导 (16)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16) (三)加强监测考核 (16) (四)强化舆论宣传 (16)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21日)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1) (四)面临的新形势 (1)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二)发展目标 (2) 三、主要任务 (3) (一)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3) (二)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3) (三)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 (五)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4)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4) (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4)

(八)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4) (九)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4) 四、重点举措 (4)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4) (二)以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4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5)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5) (五)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 (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5) (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 (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6) (九)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6) (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行动,促进

职教中心工作计划

职教中心工作计划 心理委员、干事、会员参加以心理健康社团形式进行的各种活动及心理知识讲座,目 的在于培训心理委员、干事、会员的心理辅导技能,从而使心理委员学会使用这个有效的 心理辅导在班级中进行辅导,达到“服务他人,自我服务”的目的。(此由本系心理指导 老师薛丹负责)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面临了很多由于教学经验或教学研究不到位的困惑,例如,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上学期由于场地原因没有开展广播操,本学期开始恢复全校做广播操,并开始 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定一名体育教师负责主持工作,每天落实检查评比制度,将检查 结果计入班级常规考核。 根据教体局工作安排意见,结合我校实际,今年我校工作总的目标要求是落实三大目标,达到三个目的。 第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育学生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第二、为有潜力的学生创造条件,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圆同学们上大学的梦。第三、为学生将来生活、生存打基础,掌握一技之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通过努力,让社会,让家长,对职业学校形成共识,上职中,学不坏;上职中,有安全感;上职中,有出路。 几年来,我们围绕上述目标,使学校从小到大,学生从少到多,老百姓从不认识到认识,逐步走出了职中招生难的困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老百姓的认同。这一切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所以本年度,继续提出这么样一个目标要求,目的是要及时提醒大家,要准确定位,要反骄破满,要找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要继续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才能逐步体现职教特色,才会实现,创名校的目的。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各种宣传低保政策的力度,彻底改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待遇”就是“享受国家福利待遇”的错误观念。 一、全校教职工要做职教的有心人 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做好实验实训教学实验耗材采购工作。做到批量耗材在下学期开 学前完成招标采购、少量的特殊耗材根据教学需要,做到及时采购,为各系(分院)实验实 训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为加强管理,拟建实验耗材使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科学化管理。

职教中心发展规划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发展规划制定落实情况 自2013年以来,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经过缜密的调研,制定出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截止2017年底,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如下:办学规模扩大,与目标仍有差距 截止2017年,我校在校生人数1700多人,距发展规划尚差300人,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多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多人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但与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提高 2013年以来,我校实施教师队伍与质量提升工程,累计参加各类骨干教师培训近350人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45%。近五年以来,毕业生近3000人,取得双证书率达95%以上。 专业建设得到优化,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按时上级要求和市场需求,我校停办了幼教、医护、建筑等专业,新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激光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应用等新专业。我校于2015年被审批为河南省品牌示范和特色院校。专业优化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2013年我校与百得利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校内实训基地以来,我校先后与武汉大华广通科技有限公司、天坤国际教育有限公司等近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引资、融资、投资等手段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激光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应用三个专业实训室及相关实训实习基地,使我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了极大突破。 谋划“大职教、大培训”格局,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结合西平县农村产业优势、围绕现代试验示范园区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生态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定位,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具备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继续教育、全民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 [第六章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

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制工作 的有关专家和司局负责同志对有关职业教育内容的解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质量促进公平 《规划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的组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稽裘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附件1: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 2010年7月21日)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2) (三)存在问题 (3) (四)面临的新形势 (3)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 (二)发展目标 (6) 三、主要任务 (8) (一)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8) (二)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8) (三)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9) (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9) (五)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10)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1) (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11) (八)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11) (九)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12) 四、重点举措 (12)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13) (二)以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13)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14)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15) (五)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5) (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16) (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17) (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17) (九)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18) (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行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 18(十一)建立以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9) 五、组织实施 (20)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20) (三)加强监测考核 (21) (四)强化舆论宣传 (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