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1讲人口城市与交通课时过关练习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1讲人口城市与交通课时过关练习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1讲人口城市与交通课时过关练习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1讲人口城市与交通课时过关练习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一、选择题

(2016·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解析: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

答案:A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解析:各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城市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

答案:B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解析: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D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解析: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B、C、D项错误。

答案:A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①④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②③说法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6.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材料中提到“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说明今后上海将重点引进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D项正确。

答案:D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7~8题。

7.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解析: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8.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A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B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项C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选项D错误。

答案:C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9~11题。

9.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千米修建了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解析: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比高速公路更高,难度更大,也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

答案:B

10.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是( )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解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三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并不具备区域主导地位;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与澳门的航运没有直接联系。

答案:C

11.海底隧道两端建设人工岛,主要是为了( )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和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解析:由图可知,隧道两端的人工岛主要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建设的;该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长近50千米,通过时间短,旅客不需休息;为方便游人观景,一般情况下建设时专门建有观景台;整个大桥的建设均需考虑抵御地震和台风,故并非人工岛的主要功能。

答案:D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2月,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的深水港瓜德尔港基本竣工。巴基斯坦计划在此建立自贸区。该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中巴铁路的建设,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也扩大了中国在波斯湾及印度洋的影响力。下表为瓜德尔港和新疆喀什的位置与气候资料表,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示意图。

地点与位

置均温(℃) 和

降水量(mm)

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

年降水

量(mm)

瓜德尔港(约在62°E,25°N)

均温20.424.230.431.129.125

116.5降水量29.414.90.1 6.2 1.2 4.4

新疆喀什(约在76°E,39°N)

均温-5.67.719.925.719.4 3.7

64.5降水量 2.5 5.811.47.5 5.9 1.9

(1)简述沿中巴铁路由喀什到瓜德尔港主要地形类型与自然带的变化。

(2)分析瓜德尔港建港的区位条件。

(3)分析中巴铁路的修建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巴铁路由喀什向西南依次经过盆地、山脉、高原和平原。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荒漠带、高山植物区以及热带荒漠(草原)带。第(2)问,主要从瓜德尔港的地理位置、建港条件、经济腹地以及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问,主要从对新疆交通布局、边境贸易、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城镇发展的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1)主要地形类型变化大致为盆地—高原山地—平原;对应的自然带变化大致为温带荒漠带—高山植物区—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2)南临印度洋,西距波斯湾较近,位置优越;水深港阔,不淤不冻;随着中巴铁路的建设,经济腹地更广阔;自贸区建立和政策支持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3)为新疆增加一条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使新疆的交通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边境贸易、边境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影响城镇布局等。

13.(2016·江西南昌模拟)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1)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的难民政策、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2)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3)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

答案:(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

(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