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乌克兰危机与中国的选择 教案

乌克兰危机与中国的选择 教案

乌克兰危机与中国的选择教案

导语: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有极其复杂的国内因素的原因。同时,它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博弈的结果。乌克兰危机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虽然不如舆论界预期那么大,但它可能会影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部署和进度。中国应当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坚定既有原则立场,强调尊重独立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干涉内政,同时也要积极有所作为,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独特的大国作用。

第一部分一架飞机引起的漩涡

7月17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尔机场,即将执行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任务的MH17航班停在G3登机口。这架波音777客机当天在乌克兰东部坠毁,航班上共载有298人。

据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官方网站,7月19日消息,马航发布的第6份声明显示,坠毁的MH17航班上所有人员的国籍已确定。据悉,7月17日在乌克兰东部坠毁的客机共载298人,包括荷兰192人(其中1人持美荷双重国籍)、马来西亚44人(含2婴儿)、澳大利亚27人、印尼12人(含1婴儿)、英国10人(1人持英国南非双重国籍)、德国4人、比利时4人、菲律宾3人、加拿大1人、新西兰1人。

那么,到底是谁击落了飞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俄罗斯、乌克兰、乌东部反政府武装,三方展开了“口水战”,令事件真相越发陷入重重迷雾。俄总统普京称,任何人都不应该利用马航MH17坠毁事件来达到其自私的政治目的。

俄罗斯:俄总统普京称,任何人都不应该利用马航MH17坠毁事件来达到其自私的政治目的。拒不承认与坠机有关。

美国:奥巴马呼吁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立即实现停火;奥巴马政府已经做好了进一步制裁俄罗斯的准备。

欧盟:7月29日,欧盟28个成员国的外长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同意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这一轮制裁措施不同以往,将针对俄罗斯经济进行打击。

制裁与反制裁

美国给出的制裁清单是禁止俄罗斯能源、金融商在美国市场的商业活动。欧盟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下,也在能源进口、新能源开发和先进零配件上对俄扎紧口子。同时,欧盟也将五家俄罗斯银行列入黑名单,禁止他们在欧盟市场开展融资活动。欧盟的对俄制裁措施还包括了禁止向俄罗斯出口用以军事用途的军民两用产品。

对此,俄罗斯在谴责西方世界对俄经济制裁不符合国际规则的同时,也发布了报复性的反制裁清单。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将禁止从美国进口所有农产品,将禁止从欧盟进口蔬菜和水果。俄罗斯梅德韦杰夫称可能禁止美欧航班飞越俄罗斯上空。在报复西方制裁的同时,俄罗斯也在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如在能源出口上已经将中国作为新的替代市场。农产品市场,俄罗斯也将眼光瞄向南美市场。

制裁与反制裁,对美欧俄而言都非好消息。俄罗斯受到了孤立,只会使形势变得更糟,俄罗斯的反制裁和加大在俄乌边境驻军就是实例。相对来说,美国受到的压力较小,但由于俄罗斯对美国领导下制裁的强势反击,反而更加激化了美俄矛盾。美俄冲突,客观上会增加

奥巴马中期选举的压力。

紧密的地缘关系,除了使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美俄贸易中受损外,还会加大欧洲的紧张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对战争深恶痛疾,相比经济损失,他们更担心制裁激起俄罗斯在军事上的报复。不管是乌克兰或者是亲俄的乌克兰东部地区,一旦成为火药桶,战争威胁就会对整个欧洲形成威胁。

波兰打响“苹果保卫战”

近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间的制裁与反制裁之争再度升级。据媒体报道,8月初,俄罗斯停止从波兰进口苹果等多种水果和蔬菜。作为回应,波兰民众在社交网站上发起“每天五苹果,普京远离我”运动,鼓励大家多吃苹果力抗俄罗斯。波兰驻美大使甚至向美国“求救”,希望美方从波兰进口苹果。

“尽管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不至于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它意味着俄欧之间的博弈再度升级。”从克里米亚入俄争端开始,乌克兰问题就已经不再是国内危机,而是上升为大国在地缘政治领域的博弈。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施加制裁,使得危机的负面效应开始外溢,此番俄罗斯挥起反制裁大棒,实际上是把单向的经济、外交制裁活动变成了双向的制裁活动,意味着乌克兰危机外溢的烈度和强度进一步增强。

俄罗斯反制裁令出台之后,俄欧打起了“口水仗”,都坚称“最后受伤的不是我”,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制裁与反制裁肯定要伤及自身,传统的俄欧贸易一旦中断,商品的补充替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最终结果只怕是两败俱伤。

马航MH17前景:无辜的民航班机成为乌克兰危机的牺牲品,专家认为很难有确凿证据引出幕后真凶,历史上对类似空难的调查都是旷日持久,而且大多最终都成了“无头案”。

第二部分乌克兰危机

一、事件经过

1.乌克兰原定于今年11月底与欧盟正式签署联系国协定,但乌克兰政府当月21日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此举引发国内亲欧民众不满,国内爆发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2.今年1月下旬,乌克兰政府颁布的《反示威法》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示威者占领了司法部大楼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迫于压力,乌克兰议会废除了《反示威法》。

3. 今年2月18日,数千名示威者从首都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举行号称“和平进军”的活动,要求议会恢复2004年宪法。随后示威者在议会大楼附近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数百人伤亡。

2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与该国反对派签署了旨在结束国内暴乱的协议。反对派同意停止暴力抗议,亚努科维奇政府则同意召开提前大选,并同意支持恢复2004年宪法。

2月22日,乌克兰议会以大比数支持结果通过罢免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决定,并要求释放反对派领袖、前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决定提前于5月25日举行选举。

二、克里米亚公投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于2014年3月16日发起的一场公投,让克里米亚选民决定是否从乌克兰独立,并且加入俄罗斯联邦。参与者包含来自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包括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的选民。在公投开始前的2014年3月14日乌克兰宪法法院裁

定公投违宪。就在同一天,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最高拉达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就公投做出最后决定,意味着乌克兰已经丧失了在此地进行执政的能力。16日的投票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约97%)选民赞成脱乌入俄之动议。3月17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最高委员会认可了这项公民投票结果。投票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选民表示赞成。

大部分西方国家和乌克兰临时政府拒绝承认此公投。而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联邦政府、乌克兰政府、克里米亚政府则全部都拒绝承认乌克兰临时政府,并指责乌克兰临时政府是非法政变产生的叛乱组织,无权就公投发表任何意见。

2014年3月17日的独立宣言和公民投票的结果宣布克里米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与塞瓦斯托波尔市一起脱离乌克兰。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和主权国家。与此同时,克里米亚议会准备从速、起草国际条约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18日,俄罗斯签署国际条约接收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并于21日将它们作为联邦主体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

中国对克里米亚公投的态度:2014年3月15日,中国对由美国起草的有关反对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草案的安理会投票终于有了结果:弃权票。当天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1票否决(俄罗斯)、1票弃权。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既坚持原则,又实事求是,是客观、公正、公平、和平的。

克里米亚近代历史的两个节点

1955年,时任苏联共产党第4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以纪念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名义,将克里米亚划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1年苏联解体,克里米亚不愿意继续成为独立后的乌克兰的一部份,扬言要从乌克兰独立出去,于1992年制定新宪法。乌克兰对此举非常不满,战争一触即发。最终在俄罗斯联邦的调解下,克里米亚决定继续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俄罗斯则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部份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用以维持秩序和保卫安全。塞瓦斯托波尔由此成为主权属于乌克兰但管辖权属于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区域。

三、分析:乌克兰的内忧与外患

乌克兰概况

1.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2.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3.乌克兰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4.乌克兰的军事领域仍保留着庞大的武装力量系统。

乌克兰的内忧——内政困局

表面上看,乌克兰危机是因为政府拒绝签署与欧盟的一体化协议,改投俄罗斯而引爆,实际上却是乌克兰国内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合力发生作用的结果。

(一)政治恶斗,政局混乱不堪

1991年获得独立的乌克兰,热切拥抱西式民主,开始激进的政治转型之路。但是,照

搬照抄来的西式制度在乌克兰却是水土不服。在“民主”的大旗下,政党林立,正式注册登记的政党多达130 个。派别众多,政治斗争从未消停,政治派别不断分化组合,尤先科、亚努科维奇、季莫申科忽友忽敌,大玩政治上的“零和游戏”,其目的都是想搞掉对方。2004 年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一起搞掉亚努科维奇。2005年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搞掉季莫申科。2007 年尤先科和季莫申科搞掉亚努科维奇。2009年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搞掉季莫申科。2010 年亚努科维奇和季莫申科搞掉尤先科。2011年亚努科维奇搞掉季莫申科把她送进监狱。2014 年亚努科维奇逃亡,季莫申科狱中归来。在这种让外界眼花缭乱的争权夺利中,政治制度从议会总统制到总统议会制,变来变去;政府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独立20 多年竟然有近20位总理轮流当政,政策主张朝令夕改。

延伸内容:橙色革命

2004年11-12月,乌克兰发生轰动世界的“橙色革命”。亲西方的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利用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存在的舞弊现象,发动大规模“街头斗争”,迫使当局作出让步,重新举行投票。尔后,尤先科在第三次投票中获得51.99%的选票,奠定胜局。对此,各方反应全然不同。尤先科欢欣鼓舞,宣称“这是乌克兰人民的胜利”;亚努科维奇则表示不服,并提出多项申诉;美国和欧盟深表“满意”,认为它是“自由、公正的”;俄罗斯和许多独联体国家则十分不满,强调这次投票存在大量违法舞弊行为,“是非法的”。事实说明,这次总统选举不仅凸现乌克兰国内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对立”以及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对立”,而且凸现俄罗斯与美欧国家地缘战略利益的“对立”。

(二)东西分野,社会动荡不安

乌克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本是同一个母亲的两个孩子,他们均源于基辅罗斯,乌克兰甚至还是正宗的罗斯。在历史的演进中,乌克兰多次被外部势力占领和统治,乌克兰民族内部也分化成欧化的西部和俄化的东部。在不同利益的驱使下,乌克兰国内的分裂不断加剧,地区间、民族间的矛盾逐步升级。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人心浮躁,在各种势力的鼓噪下,每当有所不满,民众不是通过合法或者和平手段表达,而是动辄走上街头,通过暴力对抗政府,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三)腐败丛生,寡头侵占国家财产

乌克兰的各大政党,想的都是要在国家的各级权力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选举产生的政治领袖最关心的是小集团甚至个人的私利,而不是国家的前途命运,贪污、腐败、裙带关系等现象出现在各个领域。政府部门贪腐严重、工作效率低下、灰色经济盛行。上世纪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同俄罗斯一样,乌克兰也对经济进行“休克疗法”,一夜之间从社会主义模式变成资本主义模式。为了求发展,政府将国有资产,折算成债券或股权分给国民。而那些与政府走得近的精明商人们,乘机对国有资产进行收购、聚拢、侵吞,成为垄断国有经济的寡头。这些寡头20 年来把持着国家的社会、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在关键时刻左右政局。

延伸内容:乌克兰总统的陋习

乌克兰总统的陋习众人皆知。我估计中国人在得到一定地位以后,还是希望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最好流芳千古。但要说乌克兰人没有流芳千古的想法,我也不信,但乌克兰总统干的事情,都是遗臭万年的事情。库奇马总统不与民争利,那是因为他卖的是军火,变卖军队现役部队的装备,甚至连一些国宝级别的武器也被变卖了。所以库奇马时期,乌克兰的面包大约0.5格里一个。

到尤先科时期好东西,基本上该卖的已经卖完了,不该卖的也卖了。所以只好与民争利,一上台就敛财,到后来权利被季莫申科架空,季莫申科也狠狠的赚了一把。特别是通过

政治流感,让背后的医药财团转的盆满钵满。乌克兰面包价格大约3格里一个,涨了6倍。

到了亚努科维奇时代,亚努科维奇也是一点也不含糊,直接伸手问企业家要。乌克兰好的企业,基本上都被亚努科维奇家族霸占了。

当然在霸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硬茬。开口要乌克兰某航空公司时,那家航空公司宁愿倒闭,也不愿意把公司送给亚努科维奇家族。所以大家都知道,基辅飞北京的直航不复存在了。

亚努科维奇把手伸到PRIV AT 银行时,银行总裁强硬的威胁到,家人都已经在国外了,如果强要银行,那么银行立马破产,乌克兰大部分的贸易无法进行,乌克兰经济将会被瘫痪。所以PRIV AT 银行并没有易手,并且运行正常。

亚努科维奇及其家族的贪得无厌,算是得罪了整个乌克兰的资产阶级,让资产阶级人人自危。财团老板们基本上都是家人出国移民,资产转移,就把自己和生意留在了国内。

(四)经济恶化,国家债务不断攀升

乌克兰拥有占世界总量三分之一的黑土地,一直就是欧洲最负盛名的产粮区。

2004年,“橙色革命”前夕,乌克兰经济以5%的速度恢复增长。然而,在全面倒向西方五年后的2009 年,作为苏联时代最富裕的共和国,乌克兰的经济却萎缩了15%,货币贬值一半,人均收入不及俄罗斯的三分之一,国家债务缠身,濒临破产。到2013 年,其经济增长为零,外债超过GDP 的70%,经济连续18 个月下滑,失业率不断攀升。官方数据显示,乌克兰外汇储备已降至178 亿美元,只能勉强支撑两个月时间。标普、穆迪与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乌克兰的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均为负面。经济发展陷入全面停滞,无休止的内耗让国家元气大伤。

(五)外交不定,东西摇摆

在独立后20多年的时间里,乌克兰对向东还是向西,总是摇摆不定。

拥抱欧洲,接受所谓的普世价值和西式民主,是包括东部乌克兰人的美好愿望。于是,在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后,乌克兰开始了相对激进的政治转型之路。当时的年轻国家希望借助于复制发达国家的现成体制,也能很快成为西方世界中富足的一员。但结局却令多数乌克兰民众深感失望。一路向西,并没有为乌克兰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它已经变成欧洲比较贫困的国家。

而所谓俄化的东部乌克兰,并非真正地亲俄。与俄罗斯发展较为紧密的关系,是乌克兰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历史、文化、民族的因素,固然是它们之间加强联系的一个纽带,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乌克兰的经济单一化程度很高,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很强,不允许乌克兰过分疏远俄罗斯。在全盘西化的政策下,乌克兰的经济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下滑得很厉害。这更加重了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尤其在能源上,乌克兰所需石油和天然气超过一半依赖从俄罗斯进口。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乌克兰的许多人在冬天可能要被冻死。因此,乌克兰必须搞好同俄罗斯的关系。如果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休克式割断”,则是乌克兰经济无法承受的,并很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

乌克兰的外患——大国之间的博弈

20世纪初,地缘政治学之父麦金德提出,“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大陆岛;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在其全球战略“三段论”中,把大国“控制东欧”视为“主宰世界”的第一步。

美国&欧盟:遏制俄罗斯,西方进军乌克兰

在乌克兰刚刚获得独立后的几年里,西方视乌克兰为俄罗斯的同类。其对乌克兰政策

属于对俄罗斯政策的一个部分。出于核安全和核不扩散的考虑,在处理苏联留在乌克兰的核武器时,西方和俄罗斯曾经有过合作。然而,从1994 年开始,为了防止俄罗斯东山再起,阻止独联体地区重新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美国把对独联体的政策从以俄罗斯为中心,转向旨在推动原苏联地区形成政治多元化。西方因此急需在独联体国家中寻找一个能够制约俄罗斯的力量。从各方面来说,乌克兰都最为符合西方的要求。这是因为:首先,在价值观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他们所信奉的以所谓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内容的基本价值观,有一种基督徒式的膜拜,并依赖其所拥有的综合实力,以多种方式,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至于乌克兰,尽管有美国媒体建议美国政府不干预它的内政,但由于它是从苏联的窠臼中脱胎而出,从理想主义出发对它进行西式的改造,对于西方来说,是一种上帝赋予的、必须完成的使命。正如小布什在其第二任总统任期的就职演说中所说,美国的政策是谋求并支持每一个国家及其文化中的民主运动和民主机制的发展,最终目标是在全世界结束任何极权制度。而实际上,美国的最终目标是让全世界的每个国家都拥有和西方一样的价值观。具体到乌克兰头上,就是要把它的苏联式的一切改造成西方那一套。

其次,在长远战略上,乌克兰是西方必争之地。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的实力大大削弱,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同时,俄罗斯也从来没有放弃再作大国的梦想。因此,从现实主义出发,西方的战略就是进一步遏制俄罗斯,防止它重新复兴。而作为毗邻俄罗斯的大国,乌克兰就成了西方封堵俄罗斯的前哨阵地。在战略上,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第三,在经济上,由于页岩气的发现,乌克兰也成为美国和欧盟拉拢的对象。据美国能源局能源信息署统计,乌克兰境内的页岩气总储量达4.2 万亿立方米,在波兰、法国和挪威之后,居欧洲第 4 位。2013 年,荷兰壳牌公司和美国雪佛龙公司相继与乌克兰签订页岩气协议。页岩气,这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能源的发现,让原本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乌克兰有了更多的选择。当时,亚努科维奇曾大胆预测,与壳牌公司和雪佛龙公司签署的协议,“将使乌克兰在2020 年实现天然气自给自足,还可能成为天然气出口国”。有分析认为,乌克兰这个能源新宠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俄罗斯成为欧盟的能源供应国。

俄罗斯:保家卫国,拒敌于乌克兰国门外

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政治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诸多国际大事上的影响几乎丧失殆尽。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从科索沃到利比亚,俄罗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咄咄逼人的猛烈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大国威望所剩无几,大国自尊受到严重挫伤。如果再失去乌克兰,则俄罗斯将成为可以任西方随意欺凌的二流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能成为一个帝国;而有了乌克兰,俄罗斯就自然会成为一个帝国”。西方人懂得这个简单道理,俄罗斯一样也十分清楚。欲重振国威,俄罗斯必须死守乌克兰。

2.在安全上,西方曾经对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诺,北约不会东扩,可他们在后来自食其言。北约东扩已经逼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乌克兰因而成为俄罗斯对付西方的最后屏障。丢掉乌克兰,则俄罗斯的大门洞开。拿破仑和希特勒铁蹄践踏的滋味,俄罗斯不会忘记。现在,西方又开出空头支票,向俄罗斯保证,如果它退后一步,则西方不会在乌克兰如何如何。俄罗斯还会相信吗?

3.在战略上,俄罗斯的天然气输往欧洲,在乌克兰就有8 个入口、6 个出口。说乌克兰是俄罗斯生命交通线上的咽喉,一点也不过分。同时,保持俄罗斯到巴尔干、地中海、德涅斯特、黑海地区的力量存在,也必须借助乌克兰。乌克兰是俄罗斯走向欧洲、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

4.在经济上,乌克兰是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大户之一。虽然其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减少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但乌克兰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数量仍然维持在110 亿立

方米的水平上。俄罗斯理所当然不愿意失去这个庞大而又依赖性很强的市场。

5.在感情上,如前所述,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渊源极为深远复杂。俄罗斯民族有着泛斯拉夫的浓厚情结,如果说,有一件事能让俄罗斯民族感到最痛楚,那就是乌克兰离它而去。迄今为止,在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心目中,他们仍然把乌克兰视为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把乌克兰语视为带有波兰口音的俄语地方话。

综上所述,确保在乌克兰的存在,既是俄罗斯国家利益在周边的延伸,也是其保持地缘政治优势的需要,更是普京雄心勃勃计划回归世界舞台所必须依靠的战略支点,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助推的结果。

因此,俄罗斯即使不是将乌克兰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至少也是把它当作不可侵犯的“后院”。俄罗斯不会轻易放过乌克兰。有消息指出,俄罗斯在夺取克里米亚后,乘胜追击,逼迫乌克兰偿还160 亿美元的债务。在乌克兰新政权焦头烂额、乞援西方之际,俄罗斯这一招只是为了钱吗?还不是软硬兼施,想把乌克兰拉回来么。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俄罗斯承担不起丢掉乌克兰的沉重代价。对于普京来说,斯诺登事件和成功阻止西方对叙利亚动武,给予他放手一搏的自信。

第三部分:中国与乌克兰

一、中国与乌克兰的合作

中国是乌克兰军工的第一大消费国

苏联解体后不久,中国即与乌克兰开展军事技术合作。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大量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军事装备及技术,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刚服役不久的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除辽宁舰外,需要强调指出的还有GT-25000大功率船用燃气轮机。以此在大型水面护航军舰方面迅速赶上日本海上自卫队。

中国从乌克兰获得重要军事装备还包括AL-222系列涡扇发动机和"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艇。另外,中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MBT-2000主战坦克,也采用了乌克兰的6TD-2发动机。

如今乌克兰在大型运输机、水面舰艇与动力领域,单项技术优势依旧突出,依然大有合作空间。

美俄媒体称中国是乌克兰危机“赢家”

俄媒:中国将从乌克兰瓦解中获利

中国专家从乌克兰危机发展态势中看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莫斯科也许会将更多的能源转而供向中国,中国人有望填补俄罗斯的西方投资真空,北京还能从乌克兰航空航天工业和其他高技术生产部门受影响一事中获益。

乌克兰局势给俄罗斯经济造成的损失完全可以由中国人来弥补。有中国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乌克兰局势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损害需要修复,外资撤离后留下的真空需要填补,加上俄罗斯原来就存在的外资需求,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都意味着机会可能来了。

该文指出,中俄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业和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都是双方所需要的。与近年来俄乌关系越来越僵相反,中俄关系日渐升温。

除填补俄罗斯的外国投资真空外,中国人还看到了乌克兰危机能带来的其他两个好处:首先,乌克兰工业将分崩离析;其次,俄可能会扩大对华能源出口。

该文指出,乌克兰曾经是前苏联重要的军工基地,在世界军工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局势持续动荡乃至“脱俄入欧”,其航空航天、造船及动力技术可能扩散。对于中国来说,如果条件成熟,好像没什么理由拒绝提升军工产业水平。

(《独立报》3月13日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夫)

美媒:乌克兰危机中的赢家是中国

又来了。面对外交政策危机,奥巴马政府苦苦挣扎。这次不是叙利亚,而是乌克兰。如果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失败,唯一的受益者将是北京。

在这个世界上,美国官员和外交官要面对同时处于酝酿之中的危机。其令人头晕目眩的效果丝毫不亚于他们将支点从亚洲转向欧洲、转向中东又再转回来。对于往往无法把各个挑战孤立起来应付的奥巴马政府来说,这几乎毫无疑问相当于庞大的系统过载。与此同时,在这个全球危机时期,北京的领导人可以放松下来,静候恰当的时机将他们的雄心壮志付诸行动。

最终,中国的崛起比克里米亚的命运要重要得多,美国应当避免其对乌克兰危机的反应方式严重削弱它处理这个重中之重的能力。中国和俄罗斯现在不是盟友,北京不会公开支持克里米亚自决,中国领导人显然认为那违背了他们关于领土完整的看法。尽管如此,北京对谁是乌克兰危机的罪魁祸首——西方的看法,以及中国对莫斯科的同情是毋庸置疑的。让莫斯科别无选择而只能与北京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也许包括签订新的高技术军售合同乃至从外交上支持中国的领土声索将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胜利。

(《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3月12日作者该刊首席执行官迪米特里?西梅斯美国国家利益中心执行主任保罗?桑德斯)郑若麟

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天然气协议总价4000亿美元

2014年5月21日,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天然气协议总价4000亿美元。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

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接近目前中国消费量的四分之一),累计30年。

这一合同经过十年谈判,是中俄能源战略合作中又一重大里程碑成果。此次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目标市场主要是我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并将通过管道联网,平衡全国供气格局。

二、中国的选择

乌克兰问题乍起之时,一些学者和媒体对中国采取什么态度表示担忧,认为中国左右为难:左不能得罪乌克兰,因为中国刚刚和被赶下台的亚努科维奇签订上百亿美元的合同,同时还怕投鼠忌器,因为乌克兰背后站的是西方;右不能得罪俄罗斯,因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有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个人关系,在本就热络的基础上刚刚又上了一个台阶。

然而,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点也不为难。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一直对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坚持不懈,绝不能因为一时一事而放弃目标。中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集中精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中国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

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坚定立场,不为噪音所惑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仍然十分有用。在多媒体、电子化、网络化和微博微信化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深度、广度和强度亘古未有,各种消息满天飞,各色论调充斥于耳。在纷繁芜杂的各种声音面前,中国政府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一贯的立场。中国要继续强调尊重一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要进一步坚决主张不干涉内政原则。既不干涉别国内政,同时也坚决反对别国干涉自己的内政。这是相辅相成的。今天你干涉人家内政,明天你如何有理由反对人家干涉你的内政呢?这个道理,不言自明。

(三)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在乌克兰的利益

伊拉克战争时,中国的经济利益受到巨大影响。现在如何呢?连西方国家也在抱怨,伊拉克大多数的油田都被中国公司承包了。中国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暂时也有损失。但从长远看,该是中国的利益,终将被赢回。只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中国的国力就会持续不断地增大增强。中国采取的公正客观的态度,在国际上有着良好的声誉,乌克兰人民也不会视而不见。中国有着这样强大的实力、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声誉,乌克兰局势一旦尘埃落定,不管哪个派别上台,总是要和中国发展关系的。中国目前损失的利益还愁赢不回来吗?

(四)不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选边靠站

中国向来实行不结盟政策,在国际问题上从来不会看其它大国的眼色行事,更不需要在美俄的夹缝中求生。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依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采取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中国发展同西方和俄罗斯的关系均无不利影响。习近平主席3 月下旬如期访问欧洲,欧洲表示热烈欢迎,并给予隆重接待和周到安排。在欧洲期间,习近平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等西方政要举行会晤,而且奥巴马的夫人还提老携幼在乌克兰危机的节骨眼上访问中国。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表示赞赏和感谢。因此可以说,正是因为中国采取的正确立场,欧美俄都愿意跟中国搞好关系。

(五)有所作为,劝和促谈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绝对不做所谓的“缩头乌龟”。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私利。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西方大国主要政要纷纷打电话给习近平主席,表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重要影响力。中国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发挥大国作用,进一步明确表示劝和促谈的态度,坚定政治解决的方向不变。这种态度,不仅是客观、公正的,而且是建设性的,也是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具有的态度。

(六)处理好民族问题,坚决防止外来干涉

一些评论担心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分裂出来,将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带来挑战。笔者以为,这完全是杞人忧天。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坚强的意志,中国与日俱增的国力也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乌克兰的实力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其局势混乱,更不能与中国政通人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相提并论。新疆、西藏也绝不是克里米亚。再说,中国政府历经风雨,在国际上也有着处理孟加拉、东帝汶、厄立特里亚、科索沃、南苏丹等分离案例的丰富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