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

2.理解“仁”的丰富内涵,仁的根本、仁的原则、实现仁的方法。

3.背诵重点章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

难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仁的根本、仁的原则、实现仁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仁”字入手,讲解其基本意思。(PPT)

(1)“仁,亲也,从人,从二。”——《说文解字》

(2)“上下相亲谓之仁。”——郑玄注《礼记》

(3)果仁,桃仁,杏仁……

归纳:一,仁是发自内心的。二,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仁是一种爱。

(二)讲解仁在《论语》中的具体表现(事例)

同学们,我们现在对仁已经有一个粗略的理解了,那么孔夫子在生活中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他的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的日常生活,感受君子的仁德。请大家看10.7

1.讲解10.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马厩,马棚。

焚:烧,失火。

问题:孔子当时在鲁国做上大夫,拥有五匹马的马车。马棚失火,如果伤到

人,会是些什么人?

明确:下人,马夫。这是一些在当时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当时马的地位是如何的呢?马是孔子地位的象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之一。在奴隶社会的当时,马夫的地位是远远不如马的。孔子的关心人,实际上是对生命的重视,用今天的话说是:以人为本。

2.讲解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是一个状语后置句。

问题:孔子在服丧的人旁边为什么吃饭不吃饱?

讲解:请在家想想看如果你在一个有丧在身的人旁边大吃大喝,那他会有什么心理感受?孔子因为有仁在心,所以处处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怕当事人伤心,所以宁愿饿肚子。(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比而言,我们今天的丧礼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说得对,基本都是大力操办、热闹非凡。奥巴马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微笑自拍(照片)讲解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固相师之道也”

师冕:名字叫冕的乐师。古代的乐师一般由盲人充当。

及:到。今天及格延用其意。

第一个与:和。

第二个与:表疑问。相当于欤,吗。

固:本来。

相:协助,帮助。比较与“管仲相桓公”。

问题:孔子回答子张说这就是对待乐师的规矩。那么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孔子是如何对待师冕的?

讲解:我们要注意师冕这个对象的特殊性,他是个残疾人,他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理解,他的心灵是脆弱的。孔子是懂得这一切的,处处小心,就怕伤害到别人。所以付诸行动,就表现得体贴,温馨。体贴、关心、同情。

4.讲解9.10

子见齐衰、冕衣裳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名词作动词。泛指穿丧服的人。

冕衣裳:名词作动词。指戴着礼帽、穿着礼服的贵族。

虽少:虽,即使;少,第四声,年少

作:站起来;现代汉语中还在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表示敬重。

趋:小步快走,与作同,表示尊敬、严肃。

讲解:在前面的两则中,我们看到孔子对有丧在身的人和残疾人都表现得特别谨慎和体贴,原因我们也讲了,因为这两类人有特殊的心理需求。那么这里还有一种人是“冕衣裳者”,这是指贵族,那么对这一类人孔子为什么要表现得尊敬严肃?

归纳:身为贵族,他们有自己的优越感,极其需要别人的尊重来显示他们尊贵的地位,孔子也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感受,所以才有文中说的必作、必趋的表现。这里依然表现出孔夫子的仁爱之心。

5.讲解7.27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了孔子以各种人都能保持一颗仁爱之心,那么对人如此,对自然界除人之处的其它生物是如何的呢?请读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而:表转折。

纲:大绳。这晨指一咱捕鱼方法,即用大绳横遮流水,绳上再用生丝拴着一连串的钩以取鱼。

弋:用生丝拴在箭上,箭射出去可以收回来,这种射箭方式叫弋。

讲解: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可能是一个严肃的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你看,他在业余也有很普通的休闲活动,他去钓鱼去射箭。但孔子钓而不纲。如果是用纲的捕鱼方法的话效率是很高的,但是很残忍的,是一个有恻隐之心的人不忍做的。孔子善于射箭,据说他射得很漂亮的,常常有人围观。但他不射栖宿中的鸟,为什么?栖宿的鸟没有防备,还是太残忍了。如果一个人对动物都怀有关爱之心,那么他对周边的人更会多一份关心与仁爱。

本小节总结:

我们通过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发现仁的实践体现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在对身边的人甚至是动物的关怀,表现在一个人的关心、同情心、恻隐之心、敬畏之心。那么在理论上,孔子又是如何来阐述他的仁的学说的呢?请看1.6。

(三)仁的根本。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炒冷饭)为人子为人弟的人,年轻人,古异义。

泛爱:博爱。

信:名词作动词。

仁:有仁德的人。

文:指儒家的文化典籍。

问题:在品德修养和学习文化典籍上,孔子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第一个问题容易,只是为引出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才是老师要分析的重点)

讲解:我们都熟悉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们看这个顺序它是由内到外的,最基础的工作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修养去做外在的事才能做得好,所以修身是关键,这也体现了儒家对一个人道德的重视。那么在这一则里也是一样的,提高自我修养是第一步,只有这个做好了才能学好文化典籍。反过来说一个人文化好,但品德不行的话,他其实是社会的危险品呀。

问题:(炒冷饭)经过分析,我们知道孝悌的修养是一个的基本道德修为,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孝悌与仁是什么关系?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是实现仁的根本。根本的东西也就是基础的东西,孝弟是对离自己最近的人的爱,那么将这样的爱扩充,就体现为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人对万事万物的爱。孔子说的是“泛爱”,也就是博爱,那么孔子的爱与墨子的“兼相爱”的爱有什么不同,下节课一起探讨。

四、作业布置

背诵第一则与倒数第二则。

五、板书设计

关爱心

同情心

恻隐之心博爱,“仁”(仁的具体表现)

敬畏心

慈悲心

第二课时

(一)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

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区别儒墨两家的爱。孔曰博爱,墨说兼爱,到底有什么不同。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思考。

归纳:儒家的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爱。我们知道儒家认为孝弟是实现仁的根本,为什么?因为孝弟是根本,在孝弟的基础上,我们推己及人,去爱周边的人,甚至是更远的人,这样的爱是有层次的。墨家的爱是无差别无层次的爱,对所有人爱的程度都是一样的。我们知道了仁的根本在孝弟,那么实现仁的原则是什么呢?请看下一则。

(二)仁的原则。讲解4.15、5.12

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己矣。

道:学说

参:音“申”,曾子的名。

吾道一以贯之: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吾道以一贯之”

何谓也:宾语前置。

忠:积极为人,待人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问题:忠和恕是两个内容,为什么孔子说是一以贯之,即一个基本原则贯穿?(问题较难,可提示:忠恕是完全不一样的吗?他们有什么联系?)

讲解:忠是你应该怎样做,恕是你不应当怎么做。实际上忠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总之是在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这样看来,忠恕是合为一个原则的。这种处处考虑到别人的思想,如果用一个现代的简单说法来概括就是换位思考,这是被实践证明的一条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一次世界性的宗教议会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确认为在所有生活领域中都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可见孔子的这个思想具有普世价值,跨越时间、地域、民族。

那么要实现这个原则难吗?子贡的故事能告诉我们答案。请阅读下一则。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诸:之于的结合,是个兼词。做为兼词,一个之于,二是之乎(吾得而食诸)。讲解:吾亦欲无加诸于人,说的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这很难。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想这为什么很难?……人活在世上,必需要获取很

多东西才能生存下去,也必需要和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所以总有防碍别人的时候。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做到,这是一个目标吧,值得每一个努力向他靠近,尽量少给别人添障碍。

问题:为什么忠恕是实现仁的根本原则?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仁是一种爱,是关心体贴周围的人,那么忠恕其实也是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别人,让别人过得幸福。所以做到忠恕这个原则,一个人就是在践行他的仁德了。

(四)实现仁的方法。讲解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何如:固定句式。怎么样?

圣:指智慧和道德都达到最高境界。

立:使……站得住。

病:名词作意动用法,认为……难。

能近取璧:从近处寻取譬喻,即拿自身打比方。

问题:什么是圣?孔子为什么认为要做到圣很难?

归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为圣。孔子认为很难,这里有他自己的经历在里边,因为成圣不仅要有自身条件,还有客观条件,孔子仕途的受挫就证明了这一点。问题:既然圣是不可及的,那么仁呢?

归纳:仁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怎么做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实践仁的方法,文中说是仁之方也。,所以说仁具有实践的可行性,这也是仁的思想被孔子大力提倡的原因之一。

(三)谈志。讲解5.26

上一则看出虽然孔子认为有人都难以达到圣的境界,但他有这种追求,有这种情怀,所以才要在各国奔走。下面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志向与弟子们有什么不同。是哪一则呢?请快速阅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侍:立侍,在旁边站着。

盍:何不的结合。兼词。

轻:衍文。

敝:形容词做使动用法。使……毁坏

伐、施:夸,夸耀,表白。

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人物观点思想表现

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义

颜渊愿无伐善,无施劳谦谦君子,品德高尚

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仁的外在实现,“内外兼

修”,对美好社会的追求问题:三个人志向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谁的志向实现起来最难)

讲解:子路豪爽意气,固然值得我们佩服,但与颜回比境界显得小些。子路要与朋友一起快乐,既考虑到别人也考虑到自己;颜回却是主要从别人角度来考虑,推己及人。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注重自身的修养,但孔子不仅注重自身修养,还希望付诸行动,能对别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可以说孔子胸怀天下,但又不空谈很实在。没有一颗仁者之心,是不会把这样的重担压在自己身上的。(四)仁的辩证法。讲解14。7

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对仁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解,但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回对一个历史人物到底是不是仁感到疑惑,孔子又是如何给他作答的?请看到14。17。子贡:管仲非仁者与?……

相:辅佐。

霸:名词作动词。

一:完全。

匡:正。

微:无。

其:大概,表推测。

被:通披。

左衽:在左边开衣襟。

经:自缢。

谅:小信。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讲解:孔子毕生的心愿是要回归周礼,周礼实际上是孔子认为的理想的文化。孔子修订六经也是为了整理与保留文化。那么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从而保存了中

华文明,当然会得到孔的首肯。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只是讲求小谅注信。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五)总结

同学们,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自学性,重在培养人的德行,它以身体力行为基本。从小处来说,实践仁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大的来说要于一个社会有贡献要为百姓谋福利。

(六)作业布置

背诵,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仁的内涵举例

仁之本孝悌

仁之则忠恕

仁之上圣

仁之方能近取譬,即推己及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仁者爱人》教案 教学目的: 、研读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 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 、导语:上节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 2、板书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 二、初读感知 、识记: 輗( )

軏( ) 惮( ) 硁( ) 狷( ) 筲( ) 便( ) 狎( ) 弟同“悌” 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 三、读析、讨论、质疑 、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中行:行为合乎中庸。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便辟:惯于走邪道。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仁者(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基本信息主题与工作单位《论语·仁者精选(第二课堂)》蓝旭302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于《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与理论,经过2000多年的潜移默化影响,许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与理想追求例如,本文中的“仁慈的爱人”仍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宝贵精神营养。首先,当教材分析要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仁”的内涵时,他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意义二是“仁爱”的境界和“仁”的标准是本文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查阅更多的资料,与学生讨论“仁爱”的内涵。☆情感分析专业的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四篇课文,对儒家思想和《论语选读》的句子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无聊,习惯于听而不是说,所以他们应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目标理解孔子的“仁”的含义和他对生命的尊重,“仁”的境界和“仁”的标准明确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博爱的异同。掌握“纲、相、匡、微、气、精”的含义,重点讲解“相、气、微”的含义和用法背诵第5.26/14.17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孔子“仁”与墨子“兼爱”的异同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和总结第1-5章通读任:(情人)教师的活动和学生行为的预设说明学生回答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用什么基本概念来设计复习前一节课内容的意图 1.这篇文章的哪些章节写的是对人的爱?孔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爱”?说出学生要阅读的这部分内容老师板书:请大家不要问玛儿,学习第6-10章,把死者家属与盲人音乐家、老年人、

穿衣服的人和盲人联系起来。孔子不爱他的父母吗?如此关心他人和对待父母,他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孝在入口,孝在出口”补充了“孝在曾子”的故事。1.大声朗读第7.27章,清楚地表明孔子对动物的爱是有补充的:“圣贤以度取物”和“三驱以度思”。结合当前的三个章节,研究关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十个章节的主题,加深对孔子的人文思想、尊重生命等词语的理解,如“举目四顾”2。1.这三种爱有什么不同吗?有等级吗?用孟子的话说,就是“爱人民,爱人民,爱事物”。板书总结了以上第四部分。总结以上第2部分。结合课后练习2,区分儒家“仁”与墨家“兼爱”。易中天认为,儒家仁爱包括爱(基础)、忠恕(方法)、慈悲(底线)和文本内容。1.一起读第14.17章,然后问:管仲做了什么?子贡和孔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子贡因为不忠而无情。孔子之所以无情,是因为“助人为乐”和“民有所予”。因此,任二。结合练习册P21,讨论分为小组:管仲是课堂讨论环节的设置为仁与心。目的是5。讨论:管仲仁是各组发言的代表。对教师的考察和理解表明,孔子的仁与礼有一定的矛盾,但两者在主要方面是一致和统一的。最终,这种大规模的信件归结为“人”,体现为“爱人”,能做的就是“仁慈”孔子对“仁”和“以仁为衣”的认识是灵活的。2.首先,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子仁思想的理解中来。孔子认为管仲不懂礼,但肯定了他的仁。在活动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向孔子 和孟子解释儒家思想,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一个更清晰、更系统的了解。 1年以前的孔子思想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对文本内容进行了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杂说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他的内容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首先说,孟子是孔子非常优秀的学生,“仁者爱人”的提出,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体现。写作已经开始,我只好不得已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我想到,仁者爱人的首要观点是对人出发,他并不是对待金钱又或其他事物,说明人是儒家重要表达对象。其次是爱人,爱,当然不是指喜欢之类的异性之间的关系,爱,应该是种仁慈,是说我们要怀有慈悲之心去关爱他人。爱人的主体是仁者,说明爱人是仁者的重要体现,而他反过来却也暗示着仁者是爱人的这一属性。 原本在我但看来,仁者就是善良和博爱的属性,当再看看孟子的话,他说仁者不仅是充满善良和爱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仁者是智慧的,而人格魅力就是其霸气了。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再来回味他的话,很明显的是我们都可以明白他说的话,他就是说关爱他人的人,他将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他将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虽然我们都很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作为圣言,它拥有重要意义。 仁者爱人不只是说给老百姓听的,那些古代的文人(可以泛指读书人,应该包括孔子孟子之类的人了),都很希望自己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赏识,大部分的文人的抱负是:倘若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则不仅能升官发财,还能高高在上,得到他人的膜拜。然而还有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圣人,他们期待着那一天尽快到来,如果统治者可以选择“仁者爱人“的思想,他们就是会善待百姓的,当然百姓的生活就会愈见幸福,而统治者则又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难得的安居乐业。刘备因为懂得人心的重要性,友好对待百姓,最终获得人民的爱戴,秦朝灭亡的悲剧无不与秦始皇的暴政有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的深远意义在这些典故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代企业的发展,马云的阿里巴巴非常成功,甚至拥有阿里巴巴股份的员工因为阿里的上市而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往前说,阿里成功后,马云并没有独揽股份,而股份的分散则会使他更赢得员工的信任。团结合作,上下一心正是使得公司不断强大的原因。 因此,直到今天,上千年的儒家圣言仍然不会遭遇淘汰,这说明真理是不会因为历史的改变而改变的。我们大学生,二十几载过去了,我们一路在成长着,成长的道路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们则需要有爱人的情怀,倘若相扶相持,集思广益,一路下来后,我们可以学习到的则会很多。然而,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所谓爱人,并不是打着爱人的口号去帮别人作弊,去帮别人打架,如果没有本着理性的头脑,只有一颗火热的心,就会走错方向,其结果就在害人害己。因此,爱人也需要理性。 我们要知道的还有,我们要知道仁的根本是什么,我们看看孔子说的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也就是说,孔子办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 陈述。 ?“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 “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②(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 ?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 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通权达变。 ③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 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 ?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君子之风》 ?①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2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 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 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③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安贫乐道 ?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 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 这一比喻义的? ?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 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完整版仁者爱人高考复习资料2018教师版

》高考复习资料之四:仁者爱人《论语(选读)一、复习目标)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1 )了解“忠恕”内涵,认清孔子“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2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二、课文梳理1.解说“仁”的内涵——忠恕对己(修身首要,学文次要)入则孝章(1.6)——孝弟立本,谨信持身,爱众亲仁弟子,对人)——(4.15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章)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章(5.12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章(6.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章(36.30.实践“仁”的途径——能近取譬(仁之方) 5.26)立志于仁:颜渊、季路侍章(言行求仁:厩焚章(10.17),问人不问马,以人为本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章(7.9) 师冕见,及阶章(15.42)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章(9.10) 子钓而不纲章(7.27) 4.评价“仁”的标准 管仲非仁者与章(14.17)——重大节轻小信(孔子认为仁的最高标准是看是否对社会有贡献,是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 5.探讨“仁”与“圣”的关系——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章(6.30) 《论语》全书大都说“仁”大于高于其他范畴,如大于高于礼、义、忠、信、亲、庄、敬、恭等等。唯独此处提出更大更高的“圣”的范畴。这恰好说明,“仁”主要是指一种心 理情感和精神境界,“圣”则因包括外在功业的整个客观成就,所以“大”于仁。由此亦可 见孔子颇重“博施于民”的功业成就。 ——李泽厚《<论语>今读》 三重要思想 (1)“仁”的内涵:“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而其具体体现则包含方方面面,诸如“教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2)“仁爱”与“兼爱”: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墨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3)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而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看到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指责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知礼”孔子否定管仲另一方面,匡正天下的突出贡献; 也像国君一样建立“三归”、“反坫”、“塞门”。 (4)推己及人: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其的他的人。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愿望,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了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高中语文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积极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通过多方式诵读来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德育目标 从语气语调来探讨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仁”的含义 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难点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仁”字导入新课:“仁”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仁者爱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来领会孔子是怎样“仁者爱人”的,大家把书翻到23页,总共十一则,今天我们来研讨一个问题就是:“仁者”如何实现“爱人”? 二朗读课文,归纳字词句式 请学生朗读5——11则,把重要字词画出来 1、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 特殊句式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作业训练 三,小结 重点掌握本课文言现象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2、(一)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1. “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 3. 对“仁”的理解(6.30)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一步一步扩充。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 10.17 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 7.9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 15.42 对待盲人的态度 (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

仁者爱人读后感

仁者爱人读后感 仁爱“您反复强调仁爱的重要性,但是,仁爱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跟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又有什么关系?” 在《〈论语〉管理日志》一书的创作分享会上,很多人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仁爱是一个距离自己很遥远的词,与自身的事业和人生更是毫无关系。 可是,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仁爱不但离我们很近,而且与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我们事业和人生成功的根本和基矗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了解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关心和尊重同事、敬业、勇担责任而不埋怨他人、帮助和支持他人、坚持正确的观点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必须具备以上这些品质。而这一切正是《论语》中对仁爱提出的要求。 在《论语》中,仁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仁者爱人”、“执事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人之美”、“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意味着关心和尊重同事;“执事敬”便是敬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他人;“成人之美”是帮助和支持他人实现愿望和目标;“当仁不让”则是坚持正确的观点,毫不退让 今天,人人都是职业人。如果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

业人,就不可能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仁爱决定着我们能否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也决定着我们事业和人生的成败。在2009年年底举行的员工评比大会上,刘洋赢得了一致的肯定和赞扬,被评选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之一。刘洋的转变令所有人感到惊诧。在2009年上半年度的员工评比活动中,无论是个人的业绩,还是协同和沟通能力,刘洋的表现都非常糟糕,上司甚至将她列在有待淘汰的员工行列之中。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刘洋,使她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答案是:一本《论语》。2009年6月,为了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公司购买了一批《论语》分发给了员工。很多人拿到书后,往办公桌的抽屉里一搁,就再也没有碰过。刘洋却反复、认真地阅读了《论语》,并写下了一篇深刻的读后感反思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论语》中的教诲制订了改正方案。很快,同事们感觉到了刘洋的改变以往工作过程中那个心不在焉、面对问题时总是不断推卸责任和埋怨他人的刘洋不见了;一个关心和帮助他人、勇担责任、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的刘洋出现在同事们的身边。 “ 非常感谢上司给了我一本《论语》,没有《论语》,我就无法理解仁爱,就无法理解敬业的真正内涵,更无法与同事们和-谐、友好地相处。”在授奖仪式上,刘洋如是说。 1 仁爱与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密切相关,是我们事业和人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苏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七十五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苏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 七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μ(c?1)???______???(c?¨)é???-o(r?o)?-? B、要(yào)誉恶(wù)其声羞恶(è) C、外铄(shuò) 庶(shù)民______强(qiǎnɡ)恕 D、荑(yí)稗安宅(zhá) 荑稗(bài)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与“种之美者”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句读之不知 D、人马烧溺死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艺术的审美中,客体是指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反过来,______ ,______。离开了客体就无从说明主体的思维、感觉的发展,______。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美,

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______ ,再去创造新的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______ ,______。 ①从创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美能力②也是主体的发展过程 ③是客体的发展过程④它又影响主体 ⑤而离开了主体也无法说明客体的变化⑥凭着它的丰富性才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 A、②④⑥⑤①③ B、④⑥⑤①②③ 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义,人之正路也 D、万物皆备于我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百家争鸣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C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D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主流思想是什么呢? 时间上:主要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涵上: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导入新课】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讲述内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君子之道》教案

《君子之道》教案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专题三:仁者爱人 课题:《仁者爱人》主备人:鲁江时间:2007、8、15 编号:7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 二、初读感知 1、识记: 輗()軏()惮()硁() 狷()筲()便()狎() 弟同“悌” 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2) 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3)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4)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6)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7) 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8) 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9) 中行:行为合乎中庸。(10)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11)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12) 便辟:惯于走邪道。 (13)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15) 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16)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17)大人:指居高位的人。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

仁者爱人

第一课仁者爱人 原文: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 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⑤。”(《论语·颜渊》) 2、仲弓问仁⑥,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⑦,使民如承大祭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怨,在家无怨。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3、樊迟问仁⑩。子曰:“爱人。” 问知11。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12。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13”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14,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15!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1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17,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8?”子曰:“其‘恕’乎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20?”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1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①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②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归,称许,赞许。③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④目,条目,详情。⑤不敏,指资质愚钝。事,从事、实行。⑥仲弓,及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⑦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⑧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⑨在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有人。家,古代大夫的家族。⑩樊迟(前505或515—?),名须,字子迟,春秋时鲁国人(也有人说是齐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或三十六岁。○11知,通“智”。○12达,明白,了解。○13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直,正直,公正,这里指正直公正的人。错,通“措”,安排,安置。诸,“之于”的合音。枉,邪恶,这个指邪恶的人。○14乡,通“向”,先前。○15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16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皋陶(gāo yáo),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在四方部落首领的推举下,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驩(huān )兜、三苗四人。尧去世后,他继了位,咨询四方部落首领,挑选贤人治理民事,还选拔治水有功的禹做继承人,是深受儒家学者推崇的明君的典范。皋陶,又写作“咎繇”,夏禹的贤臣。○17伊尹,商初大臣,尹是官名,伊是名字(也有人说他的名字是挚)。据说他是家奴出身,做有莘(shēn)女的陪嫁到了汤那里。汤先是让他做了“小臣”,后来又让他管理国政,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夏桀。○18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19大概是“恕”吧!○20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吧?○21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 17

仁者爱人知识归类

《仁者爱人》练习 班级姓名 一、注音 1、盍.() 2、瞽.() 3、师冕.() 4、齐.衰.者() 5、厩.() 6、弋.() 7、左衽.() 8、沟渎.() 二、重要词语解释 1、泛爱众而亲.仁 9、盍.各言尔志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敝之而无憾. 3、忠恕 ..而已矣 11、愿无伐.善,无施.劳 4、固.相师之道也 12、虽少,必作. 5、与师言之道.与 13、一.匡天下 6、子曰:“何事.于仁?”. 14、微.管仲 7、尧舜其犹病.诸 15、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8、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入则孝,出则弟()通()解释 2、吾其被发左衽矣()通()解释 四、指出下面活用字的用法和意思 1、入.则孝,出.则弟(义:) 2、泛爱众,而亲仁.(义:) 3、尧舜其犹病.诸(义:) 4、己欲立而立.人(义:) 5、己欲达而达.人(义:) 6、可谓仁.之方也已(义:) 7、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义:)(义:) 8、敝.之而无憾(义:) 9、愿无伐善.,无施劳(义:) 10、老者安.之(义:) 11、少者怀.之(义:)

12、子钓而不纲.(义:) 13、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义:) 14、冕衣裳 ...者与瞽者(义:) 15、不能死.,又相之(义:) 五、一词多义 1、以 2、及 ①则以学文①师冕见,及阶 ②吾道一以贯之②非尔所及.也 3、其 4、信 ①尧舜其犹病诸①谨而信 ②吾其被发左衽矣②朋友信之 5、诸 6、而 ①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①谨而信 ②尧舜其犹病诸②子钓而不纲 7、于③己欲立而立人 ①民到于今受其赐 ②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六、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 1、吾道一以贯之 2、何谓也 3、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4、可谓仁之方也已 5、子退朝 6、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7、子曰:“阶也。” 8、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七、默写 1、子曰:“弟子,,,,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颜渊曰:“,无施劳。” 3、子曰“,朋友信之,。”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练习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仁者爱人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长。 B.忠.恕而已矣忠:对人尽心竭力。 C.何事.于仁!事:事情。 D.愿无伐.善伐:夸。 2.对下面两组中的“于”字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 A.尧舜其犹病诸B.己欲立而立人 C.老者安之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非尔所及也 B.固相师之道也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D.席也 5.名句填空。(4分) (1)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______________。 (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________________。 (3)夫仁者,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敝之而无憾。 阅读与鉴赏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4分) (1)管仲相.桓公:____________ (2)一.匡天下:___________ (3)吾其被.发左衽矣:___________ (4)微.管仲: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句句式与“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谓也 B.甚矣吾衰也 C.子将奚先D.未之有也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陈海军 一.导入 “仁”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新名词。 据统计,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次;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次;在《论语》20篇中,“仁”字出现109次。分析这历时性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看出,时间愈靠后,“仁”被提及的次数愈多。到孔子这里,“仁”的内涵愈来愈复杂,地位愈来愈重要。孔子把“仁”作为较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成为儒家道德伦理中一个关键词汇。“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在《克己复礼》一课中已经接触到了“仁”。回顾一下: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问:什么是“仁”? 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就是仁。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礼的基础、内核。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是一个重点。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解、使用工具书,与同学合作,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以及特殊句式。有疑难的也要作个标注。 前面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文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通假字 问:这四章中有几个通假字? 明确:只有一个通假字: 入则孝,出则弟.:通“悌”,敬爱兄长。

仁者爱人作文3篇

仁者爱人作文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仁者爱人这个学期,王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翻开它,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它。《爱的教育》以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记述了安利柯身边的所见所闻,他们虽然都是一个个看似平凡、貌似渺小的人,但却都有一颗高尚、美好的爱心,使人感受到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啊!最令我感动的是《我的朋友可莱蒂》,主要讲述了可莱蒂的母亲生病了,父亲外出打工,他又要照顾生病的妈妈,又得看店,还要搞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十分困苦。但可莱蒂非常乐观,不屈服,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他帮爸爸锯柴,让爸爸高兴;帮妈妈煮咖啡、买药,不让她伤心;还帮大人看

店、做生意,就像一个小大人。他喜欢用一举两得的学习方法:一边卸木柴一边温习功课,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我们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也会像可莱蒂一样吗?我觉得自己做不到,不会像他那样如此坚强、更不会懂得感恩父母!如今,我们生活的条件优越了,但我们大部分同学却变得如此脆弱,一有困难就退缩,不善于体谅父母,父母一不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不哭大闹,我们不正应该学他这样坚强、乐观、有孝心吗?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良好品格吗?爱是人间最伟大的感情,也是最让人感动的。父爱、母爱等等不都是一种关心、一种理解和帮助吗?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理解、帮助每一个人,让爱充满人间!篇二:仁者爱人爷爷退休了,经常帮家里买水果。可是他买的水果一点儿都不好,总是被妈妈埋怨。爷爷一点儿也不介意,仍然乐此不疲地抢着买。一天傍晚,爷爷叫我陪他去公园散步。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走着

新版五年级传统文化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教案

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13.仁民爱物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民爱物”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民爱物”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仁民、爱物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里革断罟匡君》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读完故事,你了解“仁民爱物”的含义了吗?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情境图。 讨论:下列情境使你想到了什么?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1.政府永远站在人民身边,我们会竭尽全力保护大家安全。 2.要方便袋吗?我自己带了环保购物袋。 3.你们人类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的感受啊? 五、博学研思 1.自读《环保雨伞》 2.资料卡 六、学以致用 想一想生活中应怎样爱护身边的人和生态环境。将你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吧。

14.仁者爱人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者爱人”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者爱人”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仁者爱人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范蠡三散千金》 讨论: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自己是不是很开心。 读完故事,你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了吗?

仁者爱人校本练习

高二年级校本练习之三 语文《论语》选读 《仁者爱人》练习 班级高二( )班学号 _______________ 姓名 ) B 尧舜其犹病.诸(以为难) D 敝之而无憾(怨恨) ) A 入山伐树木 C 口诛笔伐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A 吾道一以贯之 C 自经于沟渎 4下列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子钓而不纲 C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B 举兵而伐,必取 D 自伐者无功 ) B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D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 B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D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谨而信 敝之而无憾 B 子见齐衰者. 管仲非仁者.与 C 参乎 生乎吾前 D 微管仲 其文约,其辞微 二、翻译下列句子 6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三、默写 9弟子,入则孝, ______________ ,谨而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夫仁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弟子,入则孝(徒弟) C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驾凌) 2下列句式中的“伐”与“愿无伐善”的“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