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拉丁人,罗马建城

拉丁人,罗马建城

拉丁人,罗马建城

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后,守城将领伊尼阿斯带领一部分人逃到了亚平宁半岛,并迎娶了当地土著人的国王拉丁努斯的女儿拉维尼娅,在老国王拉丁努斯去世后,伊尼阿斯因为婚姻的关系,继承了这个王国,伊尼阿斯将他带来的特洛伊人和土著居民统称为拉丁人,以纪念他的岳父拉丁努斯。伊尼阿斯死后,他的儿子在这里修筑了亚尔巴龙伽城,

伊尼阿斯和拉丁努斯的后代在这里世袭沿替至第十五代,王位传至努米托和阿穆略两兄弟。遗产有两份:一份是王国,另一份则是从特洛伊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努米托选择了王国,阿穆略则占有了财富。阿穆略利用手中的财富变得比努米托更有权势,轻易地从他长兄手中夺走了王国。并杀掉了兄长努米托所有的儿子,唯有一个女儿西尔维亚因为有自己的女儿求情才活了下来。阿穆略把西尔维亚送去做维斯塔贞女祭司,使她不能婚嫁,以免有后代王位之争。传说战神马尔斯爱上了西尔维亚,并让她怀上了一对双胞胎。阿穆略闻信又恨又怕,幽禁了西尔维亚,待她分娩之后,便命仆人把两个婴儿装到篮子里扔到台伯河里去。但台伯河水却把篮子冲到荒凉的河岸,搁浅在岸边一颗无花果树旁,一只母狼趋前给他们喂奶,还有一只啄木鸟也来帮忙喂食,守护他们。这些生物是用来祭祀战神的,拉丁人对啄木鸟特别崇敬,因此,当孪生子的母亲宣称婴儿的父亲是战神时,人们就非常相信她。

且说一个叫做浮斯图卢斯的牧人恰巧经过这里,看到如此奇景,大为惊讶,便把两个婴儿带回家交与妻子抚养。两个婴儿在养父母的照料下逐渐长大,一个取名罗慕路斯,一个取名勒莫斯,弟兄俩都生得体格健壮,胆气豪迈,有着一股无所畏惧的勇气。在罗慕路斯和勒莫斯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集合许多痛恨和不满阿穆略的公民发动了起义。勒莫斯在城内煽动公民反叛,同时罗慕路斯在城外发起进攻,暴君阿穆略陷于混乱困境,俯首就擒,被处以死刑。阿穆略死后,城中已趋安定,兄弟二人将阿尔巴龙加城的王位交还给外祖父努米托,而两兄弟决定在他们被牧人发现的地方建立一个新城。

两兄弟刚着手建城,就在城址一事上发生了争论:罗慕路斯在帕拉丁建筑了罗马广场,因此希望城市建于此,而勒莫斯却在阿芬丁山上选了一片坚固的地区。关于这场争执,古典作家有不同的记述,现仅选比较流行的说法。由于兄弟二人孪生不分长幼,所以决定采用秃鹫占卜来解决纷争,二人分开两处,各自坐在地上观望,并各有一群从者作为证人。据说勒莫斯看见天空飞过六只秃鹫,他的追随者立即祝贺他为王,并飞报罗慕路斯。正当消息传来之时,罗慕路斯所观察的天空出现了12只秃鹫,他的从者也立即祝贺他为王。双方发生了争执:一方是吉兆在先,另一方是秃鹫数目加倍,各不相让,发生了一场混战,勒莫斯在混战中被杀,罗慕路斯因此得以独自称王,城址也便选为帕拉丁,这城便以罗慕路斯的名字命名为罗马。那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比我们北京城的建立晚了将近300年。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也不是在一天就毁灭的! 《西方文化概论》认为罗马衰亡的原因是腐化堕落、残暴统治、连年征战、矛盾激化。但我认为罗马帝国衰亡是人们性关系堕落、生活奢侈和挥霍放荡的必然结果。腐败当然不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唯一原因,“关键是罗马帝国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这就是皇帝和贵族对帝国的控制、膨胀的官僚集团、强迫性的法律规范、对中产阶级和自由民的过分的税收、用大部分的国力去支撑漫长国境线的防御、中央权威的不断削弱、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等[,但透视导致罗马衰亡的每一个因素,无不与腐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腐败使后期罗马帝国公德丧失、风化败坏,政局不稳、行政乏力,赋税日苛、经济瘫痪,民怨沸腾、军队靡散。腐败使昔日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成了一触即碎的风化物。 早期的罗马人“健康、纯朴、高尚”,富有爱国心和荣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美德和荣誉是罗马共和国的宗旨,有抱负的公民都竭尽努力以求无愧于一次胜利所带来的庄严的荣誉。这种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争先为国效力,这是罗马之所以能够历经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以生活俭朴而著称于世的罗马人,是辛勤的农夫和坚强的战士。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强盛,挥金如土的消遣娱乐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罗马全年假日公元1世纪时为66天,4世纪

时竟达175天,罗马人以近半年的时间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靡费之大极为惊人。 在这种崇尚奢侈享受的世风中,朴实勤勉的罗马人不见了,即使是作为中小生产者的罗马自由平民也十分鄙视劳动,认为劳动是一种耻辱,竞相追逐富裕和安逸,其中有不少败家者成为流氓无产者。仅罗马城的流氓无产者就多达80万)。他们终日游手好闲,靠国家和社会施舍生存度日,成为寄生并毒害社会肌体的赘瘤。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既然精神的贫弱成了整个民族的特色,那么在事业中也就不再有智慧了。”在罗马,当奢侈之风销蚀了罗马人的传统道德时,它也扼杀了自由、团结、爱心和创造力。安逸享乐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曾经铸造了一个伟大罗马的那些因素渐渐消失,精神文化的没落成为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起点。 帝国后期,许多帝王荒淫豪奢、腐化至极,贵族地主挥金如土,醉生梦死,致使民不聊生、政局动荡。腐败无能的皇帝只有靠军队维持其统治。塞维鲁皇帝曾说:“让士兵发财,其余的人皆可不管”,“他让那些士兵都戴上金戒指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让他们带着妻子安闲的住在军营中,尽量让他们过着舒适生活。他把他们的军饷加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并且先是告诉他们等着,遇有任何危险事务或喜庆节日可能会有额外的犒赏,后来则更变成了公开讨要。渐渐一个个养尊处优,自高自大并由于享有危险的特权而显得比一般人民位高一等,很快已完全无能进行艰苦的军事行动,却只会欺压人民,而且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原卷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2020·山东岱岳?初三二模)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廷帝国 2.(2020·河南卢氏县育才中学初三月考)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结束王政时代,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B.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C.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D.公元前49年,凯撒夺权,但被刺杀 3.(2020·河南新野?初三二模)“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而,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古希腊是世界文明之源 B.古罗马是世界文明之源 C.罗马文明继承了希腊文明 D.希腊文明继承了罗马文明 4.(2020·安徽南谯?初三二模)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A.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5.(2020·山东牡丹?初三一模)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

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 6.(2020年山东泰安)民主政治制度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罗马帝国时期,屋大维首创的政治形式是 A.元首制 B.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7.(2020·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初三期末)在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主席团、元老院、执政官等;在我国古代西周实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环境决定政治模式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8.(2020·江西初三其他)下表显示了罗马帝国全年节假日的变化,下列对其带来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缓和了矛盾 B.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促进文化发展 C.使人们沉迷享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D.人们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带动经济发展 9.(2020·内蒙古东河?初三二模)德国的—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A.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0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第一单元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5 ~10 世纪) 此单元分两章,第一章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蛮族国家的建立,第二章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特别要注意区别广义西欧封建社会与狭义西欧封建制度的不同概念:西欧封建社会的概念要大,西欧从3 ~5 世纪到15 世纪我们都可称封建社会,其特征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个体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要小,主要指10 ~14 世纪这一段,其特征:①政治上是封主封臣制,②经济上是相应的封土制,③王权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一、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 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住着着蛮族部落.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克尔特人住在高卢、西班牙、不列颠等地,这些地区很早被罗马征服,故克尔特人逐渐与罗马人融合.日尔曼人大多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逐渐向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移民,大致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多瑙河,西起莱茵河,东到俄罗斯平原.在日耳曼人以东,住着拉夫人. 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其中重要的有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 公元前一世纪时,凯撒远征高卢,公元前49 年写《高卢战记》,说当时日耳曼人为氏族公社制,主要从事畜牧业,也搞农业,但还未完全定居. 过了150 年,罗马史学家塔西陀公元98 年写《日耳曼尼亚志》,这时一部分日耳曼人已定居下来.如在莱茵河沿岸的法兰克人,已经成为农业民族,相反,分布在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仍以畜牧业为主.日耳曼人这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军事贵族及亲兵,遇事先召开贵族会议,再召开部落大会.日耳曼人已使用铁制工具和武器,主要活动是种地、放牧及战争.他们喜欢搞掠夺,认为流血比流汗高尚.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讲解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 马帝国讲解 罗马原来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却迅速崛起,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波斯帝国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纪,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前550年,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说始于前558),定都苏萨,是为波斯帝国之始。继而向外扩张,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又向东占领大夏(巴克特里亚)、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

落马萨盖特人作战时居鲁士失败被杀。其子冈比西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发生高墨达政变,(前522),返国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夺得政权;实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继续扩张领土,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埃及)。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西进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的统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断反抗,境内经常爆发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前四世纪以降,国势转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获独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打败,前330年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袄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首都苏萨。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

古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源-

古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源 摘要:古罗马帝国享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的盛誉,无庸置疑,古罗马文 明在西方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罗马的衰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给西欧及整个人类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曾经有人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去世,是世 界文学史上一颗文学巨星的陨落”。我想引用这句话来说明古罗马帝国对西方的影响, 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一颗举行的陨落。古罗马帝国的灭亡不是由单一 的因素导致的,我将会在下文中追溯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根源。 关键词:古罗马帝国灭亡根源 正文: 尽管古罗马帝国确实强大过很长时间,却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但我们要 想知道古罗马是为何灭亡的,首先应该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罗马帝国(Roman Empire) 公元前27年—476年,现将其概括为两阶段: (一)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 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之战中的胜利,不仅宣告统治埃及300年的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也最终造就了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取代共和国的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成为元首后,曾宣布要放弃战争,关闭战神庙,实际上仍在东征西讨,在多瑙河和莱茵河一带大肆征服,占领了比共和国时期更加广大的领土。 从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为元首政治,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在元首政治时期,旧时的共和国机构尽管存在,但在政治上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以元首为中心又形成了另一套机构,元首掌握了军、政、财、神等大权。从公元284——476年为多米那特制,即公开的君主制。在多米那特制时期,罗马奴隶主彻底抛弃了共和国的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制。 罗马国家最初形成时,仅仅是一个小城邦国家。经过两个世纪的紧张征战,它不仅打败了周围的强敌,摆脱了被动和挨打的处境,还统一意大利半岛,再经三次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其后又逐一征服马其顿、希腊半岛和叙利亚。罗马帝国开拓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国土,并通过一系列政治举措,将广大地区有效地纳入帝国的统治范围之内,成为在地中海地区统治时间最长的帝国。 公元2世纪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的疆域最为广大,它北至多瑙河以北的达基亚和莱茵河,西达大西洋和不列颠的大部分地区,南抵埃及和北非,东至两河流域,地中海成为内湖。其疆域之辽阔,只有相隔万里的中国汉帝国可与其匹敌。 简要概括之,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 (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

罗马景点介绍

Fontana di Trevi许愿泉 也叫特莱维喷泉,这个名字指的是在喷泉处会聚的三条道路tre vie(估计应该就是英文中的Three Way)。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帕Agrippa,由20公里外筑水道引水入罗马,解决150万市民饮水之苦,许愿泉就是当时市中心最大出水口。倚着Poli宮南墙而立的巨大海神雕刻,是13世纪教皇命Nicola Saivi尼古拉沙维设计完成的巴洛克式杰作。喷泉的中心有一尊“海洋之神"(尼普顿)的塑像,两侧是骑着马的半人半鱼海神,分别象征着暴风雨中的大海(左边)和风平浪静的大海(右边)。海神后面的雕塑代表这健康和富足,组成三角墙的雕塑则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礼物。 Basilica di San Pietro (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第二大教堂,天主教的圣地之一。这里有多件重要的艺术珍品,而且教堂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是绝对的无与伦比。教堂的名字来源于耶稣的门徒圣彼得。因为圣彼得对上帝坚信不移,于是耶稣就称其“磐石彼得”,那块磐石就在这里。 圣天使城堡 是公元139年罗马皇帝哈德连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陵墓,巨形城墙修建在圣彼得大教堂东面的台伯河岸。6世纪,教皇Gregory一世在堡顶竖立持剑的大天使雕像,用以「对抗」当时流行的黑死病,遂有圣天使堡之名。目前,内部有专门收藏从罗马到现在之武器的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i Castle Santa Angelo)。城堡上圆下方,外围城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仿佛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连接城堡与台伯河对岸的圣天使桥是贝尼尼的作品,被称为罗马最美丽的桥。桥上有12尊天使塑像,每一位天使手中都拿着一种耶稣受刑用的工具。城堡里有一条秘密走廊—梵蒂冈通道(Passetto di Borgo),全长约800公尺,直接通往梵蒂冈官邸,供教皇危急时逃生之用。城堡里的房间和通道布局犹如迷宫一般。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罗马人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整体来取代旧的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可是罗马帝国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奥古斯都定下的制度只是暂时阻止罗马衰落的脚步,他死后,继任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他们只懂吃喝玩乐,完全忽略治理国家,坐吃山空,傍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些只顾酒池肉林的皇帝,全城百姓就“理所当然”的腐败堕落。结果加速罗马帝国的衰落。 我认为,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罗马人的自负骄傲心理,从平民到皇帝,没有前瞻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总想着自己是强悍的一组,飘在云端就忘了下落的危险,所以,罗马人民的心态也加剧帝国动摇。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我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整个罗马由之前的好斗功利到现在的腐败堕落,军事制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那时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是罗马公民才拥有的,而且武器由自己提供,战事结束就回家休息。崇尚武力的罗马人就开始到处扩张版图获得财富,这样的军队虽然是非职业化可是一旦战斗,数量庞大,而且上下一心,最富有战斗力。但是随着战线拉长,而公民权又限于罗马人,这就出现兵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募兵制出现了,使得罗马军队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军队的出现又导致军队成分改变,由有财产的公民变得是罗马的无产者。可是这些无产者不再关系荣誉,更多的是瓜分战利品的权利,他们变得只对将军忠心而非整个罗马共和国,从这里开始,罗马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各为其主。再到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来养雇佣军,而那些被罗马政府的外族人就伺机寻找反抗的机会,雇佣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攻击罗马。而实际上,后来的罗马也证实这点,皇帝成了军队手中的傀儡,谁满足雇佣军谁就是主。 而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事防线都没有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最后只能在别人股掌中衰落,罗马就是这样,三次兵制的改变实际上将罗马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推向一个任人鱼肉的砧板上。 第三,我觉得,罗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浸养,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

敲响罗马帝国覆灭的丧钟

敲响罗马帝国覆灭的丧钟 对西方世界来说,匈奴人的到来毫无预兆。据推测,北匈奴离开蒙古草原之后,逐渐分成了两个部落。其中一部居住在里海东部,被称为白匈奴人,后来一度侵入印度;另一部几经迁徙,于260年左右在黑海东北的钦察草原上定居下来。已经在西方世界的门槛上了,匈奴人却认为西方是一片荒漠,不愿渡过顿河西迁,直到过了将近一百年,一场严峻的饥荒才迫使一些匈奴人沿着黑海北岸西进,去寻找的新的生计,结果无意中发现了无边无际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公元350年以后,匈奴人举族西迁。 西方居民眼中的匈奴人纯粹是一幅魔鬼形象:他们“身体粗壮,手臂巨长,不合比例的大头,形成了畸形的外表”,“像野兽般生活,食生食,不调味,吃树根和放在他们马鞍下压碎的嫩肉”,他们终生游牧迁徙,没有故乡,没有历史,没有记忆。但他们的马术娴熟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并且“他们的射箭技术是无与伦比的,他们能从惊人的距离射出他们的箭,箭头上装有像铁一样硬、能杀死人的骨头”。正如九百年后的蒙古人一样,没有任何一支欧洲军队堪与之匹敌。他们首先征服了黑海边上的游牧民阿兰人(Alans),将他们变为自己的盟国,大约在372年前后,他们侵入了哥特人(Goths)的领土。于是,我们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出场了。哥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来自斯坎的纳维亚半岛,当年也曾是祸害罗马帝国的魔星。一个世纪以前,在第一次哥特战争(250-270)中,哥特人迅速从俄罗斯平原南下,一直打到小亚细亚和希腊,罗马帝国花了二十年时间才肃清了他们。不过从那之后,哥特人就学会了同罗马人和平相处,他们分为东西两部居住在帝国的东北边境之外:东哥特人居住在德涅斯特河(Dniester)东岸,而西哥特人居住在德涅斯特河与多瑙河之间。哥特人同罗马人比邻而居一百年之后,已经成了半个文明民族,他们创造了文字,建立了城市,开始农耕生活并皈依了基督教。哥特士兵在罗马军队中服役,而哥特贵族将子女送到帝国的大城市就学,如果不出意外,再过百十年哥特人或许就会被希腊罗马文明完全同化,从而和平地融入帝国。但匈奴人这个意外因素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切。 哥特人南渡多瑙河 同样是蛮族出身,当年不可一世的哥特人尝到了小巫见大巫的滋味。东哥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匈奴所征服。东哥特王鄂尔曼里克(Ermanric)在战败后自杀,王储维提摩尔(Withimer)在乱中继位,旋即战死。匈奴人胜利西进,大批东哥特人或死或降,一部分人在酋长阿拉提(Alatheus)和萨伏拉克斯(Saphrax)的率领下逃到同胞西哥特人的土地上。恐慌同样笼罩了西哥特人,让他们不战自溃,夹杂在气势汹汹的野蛮人和强大的罗马帝国之间,所有能跑的西哥特人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376年,在酋长阿塔纳里克(Athanaric)和非列迪根(Fridigern)等人的带领下,几十万哥特人涌到多瑙河边,向罗马守将呼告求救,请帝国准许他们渡河,逃避即将到来的浩劫。他们将永远效忠帝国作为报答。 这样大的决策当然要由皇帝本人定夺。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已经在去年逝世,儿子格拉提安(Gratian)继位,才只有十五岁;帝国东部由瓦伦斯一人统治,而瓦伦斯这时正在叙利亚和波斯争霸。一直以来,瓦伦斯都苦于罗马的兵力不够,打起仗来捉襟见肘。因此,当他听到哥特人请求入境避难的消息时,不禁惊喜交加:哥特难民有数十万人,其中有战斗力的少说也有十万八万,如果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加上罗马的纪律和装备,不难建立一支大军。有了这支军队作为基础,不要说击败波斯,就是重振罗马的霸业也指日可待。当然,瓦伦斯也考虑到,让大量的蛮族涌进国内有一定的危险,他于是下了一道还算谨慎的命令:可以允许哥特人内附,但哥特人必须交出所有未成年男孩作为人质,并且在渡河前缴纳所有武器。走投无路的哥特人一口答应,多瑙河上的大门终于对他们打开了。

罗马帝国手游霸服攻略(中R)

罗马帝国手游霸服攻略 1、提前准备好很多罗马帝国手游礼包(越多越好,大号不能用是小号用,尤其是送10个精 锐投石的强权礼包,如4399、九游、37555等登陆签到获得,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完胜之战 等均统用),尽量选择周一、周二的开服日(以避开钱多的没边的大R玩家),新注册一九 游账号11:00准时进服(便于领初冲100%返值),一进游戏及时推出引导,直升主基地、兵营,升到8级后第一时间建军团,后充值10元,后主升、主城、神殿,神殿达到条件后尽快建筑学(5级开放)、战斗经验(9级开放),后联系代充加微信好友领毁灭者礼包,充值10086元(初次代充反之比较客观,预算初次投资一万,后期陆续送礼包充值2万,总共投 资三万),钻到位后聚宝盆活动,领东西,买100钻威望(每日必买)升级职务,后买五组 精锐投石车,后及时用钻刷日常任务(只做四星、五星的任务,用钻刷,如遇竞技场、造两 个兵、升级装备两次等则不用钻秒,土豪可只做五星),完毕后可领军团福利、打军团战场,将声望值最高等级,后及时刷战斗经验值最高级别(主城、神殿升等级用钻加速,战斗经验 也用钻加速),期间主升建筑经验至最高(用钻加速)。后商城买30分钟的攻防卷轴吃掉打战役模式,直至打不动为止(每关只打一次,一直往前冲,一星、三星经验都一样的,期间 要升统率调整最大战力,即在损耗85%以后可等待战力提升,如18级逐步开启雕像,24开 启将领,统率提升、技能中投石强攻、命中提升、神殿投石精制、投石护甲等,如竖杜巴进 攻失败卡),后酌情买体力刷世界资源矿等级(即打下矿来直接返回),当矿等级足够高时 进行采集(如采白银)。到达22级时花光幸运币探宝(此时会出黄金兵),注意招募卷轴等有了立刻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出重投)。后做七日核心任务等(造初投)、主线任务,主 城升级不要停,建筑位买到最大,尽可能不要停(繁荣并加带兵量),矿的选择金矿、石矿、木矿比例为6:5:4,升级时均匀升级,目的是增加繁荣度,金矿繁荣度增加的多。 2、第一日技能建议升投石强攻20级,后升命中(为第二天任务做准备),往后需:主闪避、命中,辅投石强攻、暴击,最次投石补给、抗暴(刷日常任务会给大量技能点,遇见500钻 的技能包一律买,且侦查礼包微、升级补给箱、紫雕碎片箱、雕像补给箱、将魂、神将魂买,且紫雕碎片箱、雕像补给箱必须等到60级以后攒此类箱子多了一起开);下午13:00-14:00 酌情建一V4小号,此时很高的几率抽到紫武(大号往往得不到),日后军团争霸用,把所 有红包发给他,按照大号模式发展(不用钻加速建筑时间、科技升级时间)。 3、升级发展核心要围绕声望,刷日常任务得声望、技能书最好持续到60级时再停止(每天 需近千钻),关卡教条S级将领要第一时间升到三级最高(需要的将魂可买SS将领招募卷 轴如20%升级雕像加成的、升级统率加成的碰碰运气,招到不好的SS将领则分解,升级关 卡教条、采集将领至三级最高),凯撒、贝利萨留、雷姬拉均留用,待日后充值1000元送闪将岚恩、命中将道恩是充值获得,优先升级闪将岚恩至三级,后升级命中将道恩、凯撒。装 备升级主首位攻击,辅主首位命中、暴击、闪避、其余五战位的闪避,七日后有紫装自选箱(自选三件、附大量升级材料)礼包遇见一定全买,但该礼包邮件只提取一个,待日后出紫 装升级加成50%活动时再提取使用。极限探险中的收获邮件也是不要提取,待雕像升级加成 时使用,(该两活动开服约一个月后出,此时需将紫雕碎片箱等开了)。当岚恩升到三级后,一旦凑够四个状态兵(弑魂之怒、鬼泣神弩等),则可构建闪避阵容,岚恩为主将领,道恩、凯撒为副将,第一战位黄金投石(满)、第二战位黄金投手(满)、后四战位为终极状态兵,以此阵容参加团战、探险(为了极限探险可酌情对其它战位升级攻击、命中)。 4、第三天晚上0:00拉霸,若第一个拉则会出现得到的兵非常差,建议拉霸高峰1-2小时后 小号先拉,后大号再拉霸,且拉霸一旦开始就不要停止中断(中断了不易出黄金投石,疑似

罗马帝国的崛起

罗马帝国的崛起 刘建伯 201114020115 材料学院高分一班 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台伯河畔,崛起于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驰骋人类历史舞台达千年,其帝国强势维持近5个世纪。公元1—2世纪曾实现“罗马的和平”;安敦尼王朝(96—192年)以统治稳固、经济繁荣著称。罗马在起初只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沿岸的一个小城邦。但到了公元1世纪,它已统治了一个帝国,其疆域北起不列颠,南抵利比亚和埃及,西至西班牙,东达叙利亚地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的幅员辽阔,还有其生命力的长久:从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起,直到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时为止,罗马帝国维持了约700年之久。这种非凡的扩张历程是通过同大大小小的邻邦——北非的迦太基等强大城邦,东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者等君主,以及占据着西班牙、高卢等地的诸多部落——进行不间断的战争而完成的,直到罗马再也没有对手为止。 崛起后的罗马帝国善于将自己的强大与繁荣化作有形的实体———宏大的公共建筑,既为享乐,也为炫耀。罗马建筑是“石造的罗马的灵魂”。其整体规划和谐统一,结构复杂,类型多样,规模宏大,用途广泛。罗马天然的火山灰混凝土和出色的拱券结构技术,使其壮丽多彩的建筑杰作有了实现的前提。 我们只要瞥一眼地图,就会发现惊人之处。罗马帝国的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海——地中海。在中国或波斯等帝国里,一支军队可以从帝国的一端沿陆路畅通无阻地行进到另一端,但在罗马帝国,这却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罗马作家老普林尼认为,罗马的中心地理位置对它成为世界统治者极其有利,这个看法在地中海的背景下是成立的。罗马位于意大利中部,而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心,因此,罗马的帝国既是海上的,又是陆上的。罗马的许多胜利是在陆地上取得的,但罗马的扩张也依赖于对海洋的控制。直到统治了地中海后,罗马军队才开始越过阿尔卑斯山,向北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为了理解罗马帝国,我们不能低估地中海的重要性。它使得商品、思想有机会在此前一定程度上处于隔绝状态的不同地区间进行流通。通过对战败臣服地区的掠夺、课税得来的帝国利润,也可以借助比陆路交通容易得多的方式被运往罗马。同等重要的是,罗马可以确保自己从远方获得充足的食品供应,沿海路从西西里、阿非利加和埃及运来谷物。这使得罗马城的人口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虽然罗马需求水平的提高无疑导致了其他地区的物资短缺。 作为帝国的最初源头,台伯河畔的那个小城邦也在两个重要方面影响了帝国的发展历程。首先,在其扩张的最初阶段,统治罗马的不是国王、皇帝或武将,而是一个由贵族元老院和平民大会共同构成的共和政体。这使得帝国拥有了弹性和稳定性,那是由个人创立、统治的帝国往往不具备的。例如,亚历山大的庞大帝国仅维持了十年,就因他的死亡而分崩离析。直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城的这种政体系统才最终瓦解,让位于元首制。 罗马的另一个令人惊异之处在于其包容他者的能力,这进一步增强了帝国的弹性。作为一个城邦,它的公民要和同盟者们一同参加战斗;但与希腊城邦不同的是,罗马乐于将公民权向外来者开放。在公元前1世纪初,罗马与意大利同盟者之间的一场战争使意大利的全体自由民都获得了公民权,并逐渐改变了罗马的国家性质。其后果之一便是,臣服于罗马的各国统治精英成了帝国统治精英的一部分。因此,他们非但没有领导自己的人民抵抗罗马,反而成了罗马政权的拥护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得以进入罗马元老院,有的甚至成为元首。罗马城本身则逐渐与帝国融为一体。 持久的和平、强盛积聚出罗马人的霸气王风兼包容胸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被慷慨地给予罗马公民权;各地区享有程度不等的自由、自治权力;各行省与意大利的经济共同发展且后来居上;帝国境内城市星罗棋布,其密度及其规模即使放在现代世界仍是异常醒目;几百条宽阔、坚固的大道以罗马为中心,辐射向帝国各方,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它们既是对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_罗马帝国的灭亡儿童故事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_罗马帝国的灭 亡儿童故事 【--六一儿童节祝福语】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

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

中世纪历史简介

意大利中世纪历史背景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意大利这个概念在中世纪根本就是地理概念,无所谓王朝什么的。所以我只能给你列出在现在意大利国境范围内存在过的王国。 东哥特王国493-555,被优士丁尼大帝给灭了,意大利基本上从此就陷于分裂:南方被拜占庭控制(但时间不长),北方是伦巴德王国(后来被查理曼在774年给征服了),罗马附近则因为丕平献土的原因属于教皇的势力范围。而西西里地区则更是几易其主,一度被阿拉伯人占领。 后来,查理曼死后,根据凡尔登条约,他的三个孙子平分了他的领土,长孙罗退尔既得到了大概可视作“意大利”地区的土地,而且继承了皇帝的称号。罗退尔死后,他的土地又被瓜分,南方基本就可视作意大利的北部地区。 在整个的中世纪,意大利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共和国(这都算不上朝代吧),比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有一些小型的王国,公国割据一方:北方有萨伏依家族统治的萨伏依公国、米兰公国,南方有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后来的两西西里王国。近代之后,经过意大利复兴运动,以撒丁王国为中心完成了意大利统一,这才基本上产生一个统一的王朝---萨伏依王朝。而意大利历史上好像也只有这一个统一的王朝,它在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之后被推翻。 宗教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开始,罗马教皇和神职人员总是从属于世俗的君主或领主的。但到十一世纪末,其地位大大改观。教会利用世俗封建主的相互格斗和厮拼而有力的增强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希求确立对整个欧洲的统治。不过世俗的皇帝和君主们是不甘心充当教会走卒的。他们对教会的支持与合作,说到底,无非是个利用。所以,一旦他们感到教会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便要采取断然措施相抗衡,以至于不惜诉诸武力,总之,在中世纪,教会权(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是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二者之间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五至八世纪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是九到十三世纪,教权高涨,与政权形成对垒之势,期间教权达到颠峰状态,随后便开始由胜转衰;第三阶段是随着君主国家的形成和各国人(和谐)民民族意识的萌发,王权逐步得到加强,教权节节败退,王权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San Francesco di Assisi 圣方济各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 (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卒于1226年10月3日) 成立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 (照约旦·卡塔尔拉尼的记载是1209年), 玛窦福音第十章第九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使他决定终生要神贫. 那段福音的故事是耶稣告诉他的信徒要他们出去宣扬天国的来临, 他们宣扬时不需要带钱, 连走路的拐杖都不用带, 而且他们也不要穿鞋. 他穿著粗布衣服, 赤脚, 而且照著圣经的说法连拐杖也没有, 四处呼吁大家要反省悔过. 很快的城内有名望的人士伯纳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财产都贡献出去来跟随他, 而在一年内陆

古罗马衰落的原因

内忧: 外患: 书P43P34 P38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心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宣告了罗马帝国的灭亡。从历史的表象看,导致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蛮族”的入侵。但是,罗马和“蛮族”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蛮族”根本无法和罗马相抗衡,它们的入侵大都被罗马击溃。因此,将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蛮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罗马的灭亡必然是其内部因素造成的。 经济方面 古罗马帝国亡于蛮族的军事入侵,但始于自身的经济衰落。首先是农业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由于帝国早期的对外战争使奴隶主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将手中的财富用于商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帝国从海外掠夺了大量粮食后,造成国内粮价下跌,于是庄园主们纷纷将自己的土地由原来的种植粮食改为种植经济作物以谋取经济利益。早在共和时期,“农学家伽图的庄园就把葡萄生产排在第一位,而将谷物生产排在第六位” 到了帝国晚期,由于无法再从海外掠夺粮食,农业人口的下降也导致庄园主们不愿大面积重新改种粮食,帝国的粮食产量因此严重不足,造成严重的农业危机,但奴隶主们并不愿意再进行农业投资,致使帝国的农业全面衰落。农业危机是奴隶制造成的,虽然帝国危机后改变了剥削奴隶的方式,即奴隶主将自己手中的土地进行分割,通过收取地租的方式交予奴隶耕种,试图通过这种温和的方式来调动奴隶的生产积极性,进而维护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隶农制是罗马奴隶主占有制生产方式危机的产物,是奴隶主为挽救危机对于奴隶实行的一种比较缓和的剥削方式,她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气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同样也表明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己走上绝路。农业的衰落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因为农业的衰落无法再向工商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消费市场,帝国的工商业也因此日渐萎缩。 三:罗马衰亡的其他原因 (1)政治方面: 经济基础的变化才是古罗马帝国最终衰亡的根本原因,而人们常说的政治原因则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只是罗马具体的统治者衰亡的原因。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政治制度最明显的政治缺陷是缺乏明确的继承法,因此在帝王的继承上就出现了很多的纠纷和矛盾,而内战往往是事情的结局。此外,帝国时期,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再也不能给民众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共和国下的积极的公民变成了帝制下的臣民,人们对国家开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对国家稳固必要的忠诚开始削弱。这一切给国家的稳定和长久带来了隐患,但并不一定带来罗马帝国的衰亡,与之相同,罗马的政治动乱也不可能带来帝国体制的灭亡。但是,罗马政治上的动乱却加快了帝国政治体制的衰亡的步伐,

西方文化历史的简介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论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许多新词汇,大多与两个人相关,一个是严复,一个就是梁启超。如果说严复创造的许多新词汇后来还基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话,那么,梁启超在清朝末期创造出的许多新词汇,语义则往往是飘忽不确定的。梁启超早在30岁之前就因为参与变法运动而闻名中外,他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这样的年纪,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准一些词汇的语义内涵,这,可以通过他的许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通过梁启超的创造而后来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许多新词汇,曾经给中国思想文化界造成过许多麻烦,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应该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词在中国语境中本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并不指国家文明文化。19世纪末期,张之洞等人将欧洲地区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称之为“西学”,大意是指“西边国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岁的梁启超开始在《时务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时评《变法通议》,当时,他将我们现在所说的欧洲定名为“泰西”,“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该文中说:“然则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同上),他这里说的“西方”,同样是指的欧洲国家的意思,这样,“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复了。后来,人们在传播梁启超思想的时候,慢慢的约定俗成,就将“西方”指意成为了“欧美国家文明”。这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文明文化角度所说的“西方”,是由梁启超最先创造的。 也许令许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现在中国文化人经常挂在嘴里的“西方文明”,无论在中国词典里还是外国词典里,都是没有的,这个组合词汇至今尚还“年轻”! 我们中国人现在常常说的“西方文明”,主要产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留学日本的人员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人物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影响相关。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词,是直接从中国《易经》里取出来的汉字,仿汉语发音,意思也与中国易经中说的“文明”涵义相近。但是,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词,而福泽谕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词,则主要是指与一种文化相应的历史社会形态,当时一些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将“文明”词汇引入进了中国,这真可谓是“出口转内销”。之所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热衷于谈论“西方文明”,这和当时社会上的文化人普遍关注和比较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文明文化的异同性质问题直接相关。但是,当时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却与西语中的occident(欧美国家)还不是一回事情,却与外国人说的hesperiacivilization (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腊语境中的“罗马社会,此语境产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很相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学者的思想价值观,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西方文明”这个词汇指意着人类的“先进文明文化”内涵,这就如同德国哈拉尔德·米勒说的那样:什么是“西方文明”?对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的西方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征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人权、市场经济、现代化技术、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权。…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离、自由和宽容。……但是,现代所谓标准的西方民族国家,原先其实也是个人化的武力垄断,直到后来才变成现行的民主政体。”(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文明是谁—从“西方文明”的起源说起》新华出版社)。这就是说,将“西方文明”指意成为“先进、政教分离、民主、人权、现代化技术”等这样的概念,这纯粹是一些具有典型的冷战和霸权思想的西方人的思想,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明文化”的概念,这,是今人所应该弄清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