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名册

201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名册

201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名册
201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名册

201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名册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20142018 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与方法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完成人员:李夕兵,周子龙,宫凤强,刘德顺,左宇军,

赵伏军

2、20142013 异种组织材料—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防钙化及

促进体内再生的系统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完成人员:吴忠仕,吕卫东,谭琦,唐浩,胡建国

3、20142025 智能电网高效运行与安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1

研究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

完成人员:曹一家,李勇,黎灿兵,罗隆福

4、20142030 水中微量持久性污染物识别捕集和去除材料

的构建方法和调控原理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

完成人员:罗胜联,刘承斌,唐艳红,刘玉堂

5、20142037 量子非局域性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完成人员:陈平形,刘伟涛,梁林梅,戴宏毅,吴伟,李

承祖

2

6、20142038 生物特征与三维形状的获取分析学习与识别

方法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完成人员:殷建平,祝恩,徐凯,熊岳山,李宽,刘新旺

7、20142041 热障涂层破坏机理及实验表征方法研究

完成单位:湘潭大学

完成人员:周益春,毛卫国,杨丽,马增胜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

3

1、20142019 面向新型网络计算的可信性理论与方法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王国军,刘琴,姜文君,王田

2、20142012 运动系统损伤与退变的发生机理和防治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完成人员:雷光华,高曙光,李康华,徐迈,曾超,熊依

3、20142011 血管过氧化物酶介导心血管疾病作用及机制

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张国刚,彭军,石瑞正,胡长平,柏勇平,成4

光杰

4、20142016 中度高温环境下冶金微生物菌种选育及其硫

化矿浸出机理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周洪波,曾伟民,夏乐先,刘元东,朱建裕,

王玉光

5、20142021 沙眼衣原体和流感病毒致病机制及候选疫苗

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完成人员:余平,王芙艳,陈则,常海艳,方芳,王洁

6、20142024 岩土极限分析非线性理论

5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杨小礼,李亮

7、20142028 巨型网格结构体系性能及相关计算分析理论

与方法研究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贺拥军,周绪红,侯鹏飞,周期石

8、20142035 液膜应用基础研究

9、20142042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调制与性能的研究

完成单位:湘潭大学

完成人员:张平,丁燕怀,肖映雄,姜勇,杨忠美

10、20142044 聚合物材料的高性能化与功能化研究

6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科技部门户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f112248409.html, 2013年01月17日来源: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 推荐专家 1 Z-101-2-01 模空间退化和向量丛的稳定性孙笑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 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2 Z-101-2-02 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及其应用白志东(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3 Z-101-2-03 守恒律组和玻尔兹曼方程的一 些数学理论杨彤(香港城市大学) 周毓麟,李大潜, 石钟慈 4 Z-102-2-01 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 自旋性质理论研究王玉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曹俊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张平(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 数学研究所), 陈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戴建辉(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5 Z-102-2-02 金笼子与外场下纳米结构转变 的研究 龚新高(复旦大学), 孙得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 研究所), 刘志锋(香港中文大学), 顾晓(复旦大学), 季敏(复旦大学) 教育部 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 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 的发现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 文台)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 与催化反应研究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2019年度湖南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一、项目名称 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 二、提名意见 提名者: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提名意见:经认真审阅该成果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对照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的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报奖单位和成果完成单位均已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 该项目科研团队立足于“中部地区”两型社会特点,以不同尺度区域为对象,创新了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农用地评价、节约利用与环境友好的建设用地评价、基于自由设站理论以及G PS/PAD /TS集成的快速调查测量关键技术、集成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的土地利用多目标空间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等技术,综合形成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的地方标准、农用地质量折算标准,建设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评价与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大范围地籍调查技术模式,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规划技术、集成规划、调查的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综合监管等土地利用管理的标准、导则、信息系统等一整套关键技术,为解决中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地方标准1个,项目成果在省自然资源系统得到了良好的转化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土地管理、规划、调查、评价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生产基地。“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其土地利用管理中建设用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质量低等问题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2012年国土资源公益性项目《中部两型社会建设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围绕中部地区土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构建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下的调查、评价、规划和综合监管等整套技术体系,研制了系统平台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个、地方标准1个、期刊论文16篇。 第一、针对调查区域GPS信号受限或全站仪通视受阻问题,对复杂环境下界址点、地物点的快速数据采集,设计了基于GPS/PAD/TS的内外业一体化的地籍快速调查技术及其系统,能够利用多作业块进行测量管理,可以实现控制点测量与界址点、地物点测量的一体化,同时最终成果界址点测量精度优于±5cm,能满足1:500地籍测图精度要求。 第二、针对当前农用地评价存在的中间过程繁琐、简单重复计算的弊端,研究提出了“评价因子→大类指标→农用地等别”的农用地评价技术,评价流程简单,问题针对性更强,可快速查询农用地质量中的“短板”、“长板”,能为农用地整治提供明确的建议,便于技术人员快速熟练掌握,便于普及应用推广。 第三、针对中部地区资源浪费,环境较差的建设现状,在已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规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部“两型”社会概念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环境质量融合的评价模型,形成了适用于中部地区建设用地的资源集约和环境友好的评价技术方法,对于中部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针对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土地规划技术需求,集成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系统、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创新了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两项核心技术,为中部地区“两型社会”规划提供了空间布局和数量计划的参考依据。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附件2: 国家自然科学奖 推荐单位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刘淑莹、刘子阳、宋凤瑞、刘志强、吉林省气相离子-分子反应及富勒烯气相离子化学徐文国 通过金属配位作用而实现的一些高选择性合成戴立信、侯雪龙、唐勇、施小新、上海市反应王德坤 李有泉、马启欣、施大宁、张富春、浙江省轨道简并强关联系统的SU(4)理论顾世建香港特别半单李群上的非交换调和分析黄劲松行政区 香港特别金刚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与生长李述汤行政区 朱位秋、黄志龙、雷鹰、应祖光、教育部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杨勇勤 邢定钰、盛利、顾若愚、刘楣、教育部自旋输运和巨磁电阻理论董锦明李小文、朱启疆、朱重光、王锦地、教育部定量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张仁华陈清如、赵跃民、骆振福、韦鲁滨、教育部干法分选和干法筛分理论刘初生沈岩、孔祥银、赵国屏、赵军、卫生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鉴定张晓海、胡兰靛 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马兰、裴钢、范国煌、向 斌、卫生部依赖中的作用陆林 周宏灏、肖洲生、黄松林、刘昭前、卫生部药物反应差异遗传机理朱冰中国科学解思深、李文治、潘正伟、孙连峰、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结构和物性的研究院周维亚中国科学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蒋锡夔、计

国桢、张劲涛、范伟强、院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史济良中国科学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洪茂椿、吴新涛、曹荣、黄群、院究苏伟平中国科学朱道本、李玉良、严继民、赵忠贤、C60的化学和物理基本问题研究院徐愉中国科学刘汉范、于伟泳、左晓斌、涂伟霞、高分子稳定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催化研究院王远 中国科学行星际扰动传播研究魏奉思、冯学尚、章公亮、颜毅华院 中国科学单孝全、汤鸿霄、王子健、钱易、持久性污染物的环境界面化学与控制技术原理院陈静生中国科学陈心启、郎楷永、吉占和、罗毅波、中国兰科植物研究院朱光华中国科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伴侣活性以及分子王志珍、邹承鲁、蔡晖、姚怡、院伴侣帮助的蛋白质折叠宋九莉 殷鸿福、杨遵仪、盛金章、张克信、专家推荐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陈楚震专家推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基因组测序项目杨焕明、沈岩、傅刚、董伟 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照理论,信号盲分离和主成专家推荐陈天平份(微小成份)分析 刘式墉、杨毅、谢志元、黄劲松、专家推荐新结构有机/聚合物电发光机理和应用研究侯晶莹 硅基低维结构材料的研制物性研究及新型器件陆昉、蒋最敏、王迅、龚大卫、专家推荐制备樊永良 煤燃烧过程中非主量组分的变化行为和氧化亚郑楚光、徐明厚、邱建荣、陆继东、专家推荐氮生成规律的理论描述刘德昌 叶轮机械气动正、反问题的求解与设计优化的研陈乃兴、黄伟光、徐燕骥、张丰显、专家推荐究董明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林药单面针的种子萌发机理和繁育技术研究 二、提名意见: 单面针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稀林药资源,属近濒危物种。此项目不仅在种子萌发的分子机理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发现,也在单面针自然资源的优选、繁育、栽培等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研究成果。 该项目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深入揭示了以单面针为代表的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深度生理性胚休眠、萌发周期长、种子低萌发率的分子机理,为赤霉素影响脂质代谢在促进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质性证据,有效扩展了人们对早期萌发过程中糖代谢重要性的认识。 首创性建立了单面针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1套,筛选出单面针优良无性系2个,构建了以3项核心专利为基础的单面针“种子人工萌发-实生育苗”,“种胚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嫩枝扦插繁殖”繁育技术体系,形成单面针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黄酮类、蒽醌等主要药用成份制备的工艺核心流程和技术体系,相关技术均填补国内外单面针研究领域的空白,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项目建立了单面针种质资源收集圃20.5亩,栽培示范林82亩并以“基地+示范户+林农户+公司”的生产模式开展单面针育苗及栽培示范,共计培养了生物学学科博士研究生2名,硕

士研究生7名,培养广西林科院专业技术人员4人、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材基地技术人员5人,建成了一支可全面开展单面针繁育、栽培及开发利用的专业人员队伍。 由于此项目在科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同意提名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林业科学技术森林植物学(2201070)和生物学植物生理学(1805140)研究领域。单面针又名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 ),属芸香科花椒属木质藤本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稀林药资源,其富含白藓碱、花椒碱、熊果酸及黄酮甙类等多种珍贵药用成份,具有显著的抗病原真菌活性和良好的治疗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效果,一直作为妇科千金片、妇科外用洗液等妇科中成药和其它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因其种子自然繁殖率低下,加之掠夺性采伐使其成为典型近濒危物种,开展林药单面针的繁育研究对于植物多样性及种群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研究过程得到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省部级课题、2项地市级课题支持,形成技术专利3项。开展了单面针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种子萌发机理、优良无性系的选育、高效繁育技术和有效成分分离鉴定等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研究发现。 (1)首次系统揭示了以单面针为代表的木质藤本类植物具有深度生理性胚休眠、萌发周期长、种子低萌发率的分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项目名称 高维图像类脑化语义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 提 名 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名意见 该项目围绕高维图像类脑化语义信息提取展开研究,是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具有重要创新性和理论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 受大脑基于部件的认知过程启发,提出了一套语义可解释鉴别化紧致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达到了认知可解释和特征可鉴别的统一。 受大脑协同思维的启发,提出了基于时空协同和内部协同的图像协同处理架构,显著提升了图像识别的准确率。 受大脑演化认知特性启发,提出了基于演化表达的图像信息描述理论和方法,突破了手工设计描述子的局限。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院士和IEEE/ACM/OSA/SPIE/IAPR/AAAS Fellow等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有力推动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推荐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针对语义丰富的高维图像信号,借鉴和发展脑科学、认知科学的成果,对高维图像进行类脑化处理是减少和消除语义鸿沟重大问题的关键,代表了当前信息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本项目以类脑化处理为手段,建立了语义可解释、协同认知、演化表达三个方面的高维图像语义信息提取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如下科学发现: 1.受大脑基于部件的认知过程启发,提出了同时提取隐藏语义和保持内在流形结构的非负矩阵分解理论框架,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流形正则化稀疏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并应用到高光谱图像处理和恢复中,解决了非负矩阵分解可解释性强但鉴别能力弱的难题。还提出了确定性列矩阵分解子空间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套可解释鉴别化语义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认知可解释和特征可鉴别的统一。 2.受大脑协同思维的启发,提出了图像及视频的协同处理框架:针对视频内容识别,提出了时空拉普拉斯金字塔协同编码机制,能够同时捕获结构信息和运动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误配准问题。针对图像识别,提出了Gabor区域协方差矩阵描述子,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

顾晓(复旦大学), 季敏(复旦大学) 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 子计算研究 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 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 射线能谱超出” 的发现 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 立体化学控制与 催化反应研究 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康彦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9 Z-103-2-02 特定结构无机多 孔晶体的设计与 合成于吉红(吉林大学), 庞文琴(吉林大学), 李激扬(吉林大学), 李乙(吉林大学), 徐如人(吉林大学) 教育部 10 Z-103-2-03 含氮手性催化剂 的设计合成及其 不对称催化有机冯小明(四川大学), 刘小华(四川大学), 林丽丽(四川大学) 教育部

反应研究 11 Z-103-2-04 纳米材料的安全 性研究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王海芳(北京大学), 丰伟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2 Z-103-2-05 基于天然高分子 的环境友好功能 材料构建及其构 效关系张俐娜(武汉大学), 杜予民(武汉大学), 蔡杰(武汉大学), 陈凌云(武汉大学), 周金平(武汉大学) 湖北省 13 Z-103-2-06 复杂生物样品的 高效分离与表征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 14 Z-103-2-07 金属酶的化学模 拟及其构效关系 研究毛宗万(中山大学), 计亮年(中山大学), 巢晖(中山大学), 刘建忠(中山大学), 广东省

2018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拟授奖项目一等奖

2018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拟授奖项目 一等奖 1、20182033复杂难处理金矿无毒催化提金基础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姜涛,杨永斌,李骞,徐斌,李光辉 2、20182051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罗湘杭,谢辉,廖二元,李长俊,蒋铁建, 鲁琼 3、20182054高性能荧光探针构建与生物成像应用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 完成人员:张晓兵,谭蔚泓,陈卓,赵子龙 4、20182055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岔与变分方法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 完成人员:郭上江,郭振远,黄立宏,刘志苏 5、20182065宇宙的加速膨胀与时空的量子性质 完成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 完成人员:余洪伟,吴普训,周文婷,胡佳伟 6、20182077瞬态极化雷达精细化成像理论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完成人员:王雪松,陈思伟,代大海,邢世其,李永祯, 庞礴 7、20182078复杂场景中自主系统的智能感知与学习控制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 学 完成人员:徐昕,李健,胡天江,孙仕亮,黄振华 8、20182084超声速燃烧部分预混火焰稳定理论与方法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完成人员:孙明波,汪洪波,王振国,黄伟,于江飞, 刘卫东

二等奖 1、20182002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多孔膜及其制 备方法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 完成人员:江垚,贺跃辉,高海燕,喻林萍,吴靓,刘 新利 2、20182006面向物联网的组网与信息协同计算优化理论 与方法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完成人员:蒋洪波,吕自成,王琛 3、20182030纳米尺度热力学理论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齐卫宏,李业军,汪明朴,熊世云,黄伯云4、20182039基于扩展语言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王坚强,张红宇,王晶,彭娟娟,周欢 5、20182041微环境响应的分子探针的创新构建及其生物 医学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曾文彬,容鹏飞,高峰,王维,高瑭 6、20182044乳铁蛋白:一个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的天然免 疫分子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马健,周艳宏,熊炜,邓敏,郑瑛,张文玲7、20182050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的 研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完成人员:夏晓波,熊思齐,丁乐溪,蒋剑,江海波, 周金子 8、20182052损伤相关模式分子在白血病细胞自噬与脓毒 症中的作用及机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 完成人员:杨明华,杨良春,谢岷,唐道林,曹励之,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面向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的驾驶行为形成理论与方法研究 二、提名单位:北京市 三、提名单位意见: 减少交通事故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该项目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的内在耦合结构与固有演变规律,取得三项重要科学发现:1)驾驶行为形成机理;2)人车单元微观险态行为解析;3)人车路系统风险控制。 该项目的8篇代表性论著他引273次,其中中文他引50次,有4篇论文曾进入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进入ESI前0.1%高被引论文,第一完成人自2015至2019年连续五年在通用工程学科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发起人和会议主席连续主办了10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特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在极端危险环境下车辆行驶自主控制中得到应用,开拓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研究方向,对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效能、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推动作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不超过1页): 减少交通事故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其核心是从车辆行驶本质安全化层次上,辨识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内在耦合结构与固有演变规律。该项目围绕驾驶行为形成机理、人车单元微观险态行为解析、人车路系统风险控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和科学发现如下: 1 提出了驾驶可信性概念并定义其是可靠性、安全性和差错恢复能力的集合式综合测度,从理论层次上阐明了驾驶失误的不可避免性特征;构建了智能交通信息网络环境下数字驾驶行为模式,推导出数字驾驶的综合感知、合作决策、协调控制的表达算法,确定出面向舒适性的生态人机界面功能分配基准; 2 对人车单元微观行为形成进行了规则化、模型化的定量描述,界定出驾驶险态行为特征参数,研究了人车单元在跟随、换道、遭遇行人等态势下的纵横向微观运动规律,构建了考虑不同驾驶特征的车辆安全接近模型,成功地识别出驾驶人在车辆行驶中的跟随动作滞后、跟驰速度波动以及操作时距受心理因素影响的扰动现象; 3 依据人车路系统不良征兆和系统行为信息流传递过程,提出多类型事变的模糊信息量算法,创建了复杂人机环境系统事变树模型及分析方法,用于定量解析系统行为风险演变的随机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解决了事故致因机理的动态辨识与微观不良要素的预先性控制难题。 该项目的8篇代表性论著他引276次,其中中文他引50次,有4篇论文曾进入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进入ESI前0.1%高被引论文,226次SCI他引论文来自中、美、英、德、日、法、澳等31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中国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宇航中心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如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Klette Reinhard教授认为“王等的研究辨识出驾驶人的多规则决策机理,揭示了跟随情景下驾驶行为的加速和减速变化规律,这一研究突显了模糊逻辑对驾驶行为建模的有效性"。该项目相继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教育部自然科学奖、KSCE-Springer奖和Springer Nature中国新发展奖。第一完成人自2015至2019年连续五年在通用工程学科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发起人和会议主席连续主办了10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在特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在极端危险环境下车辆行驶自主控制中得到应用,开拓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研究方向,对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效能、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光功能共轭聚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应用的基础研究 二、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围绕重大疾病早期、高灵敏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对共轭聚合物的设计、荧光信号放大性能及其生物应用展开了系列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材料,阐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通过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生物识别与传感新方法,率先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高灵敏检测并获得与肿瘤的关联性信息,首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和累积检测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人群结肠癌七种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诊断准确率大于80%;首次构建了可逆抗生素超分子组装体系,提出了共轭聚合物高效抗菌的新策略。该项目研究特色鲜明,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分子基元设计合成、光物理性能与传感机理及其在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该项目研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将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限1页,不超过1200字): 发展重大疾病的早期、高灵敏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对提高国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分子层次上标志物(如DNA和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及诊断,但检测中由于生物探针分子与大多数的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后其光学信号或电子特性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如何理解和认识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分子体系,并将其作为信号传导基元把生物分子结合事件的信息转化为可测量的光信号,这是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正确理解分子材料中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设计发展光学功能化学分子及其光学检测体系是推动该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该项目以共轭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独特的电子共轭结构与光学信号放大特性,建立和发展了快速、简便的生物识别与检测方法,在分子与细胞水平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的高灵敏检测并获得与肿瘤的关联性信息;通过设计高效抗菌新体系,实现了共轭聚合物在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该项目将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离子型共轭聚合物,阐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通过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生物识别与传感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 张宏福:西北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 杨经绥:南京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 李献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化学、中科院院士 提名意见: [张宏福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如何运行是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的水由于其显著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效应,是探索地球内部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切入口。该项目选择中国东部的深源壳幔样品,围绕典型矿物含水性开展了系统化的野外和实验室工作。经十余年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为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以及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还首次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其含量明显高于下覆岩石圈地幔,这极大改变了干态下地壳的传统认识,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垂向差异造成壳幔界面附近流变强度

的变化,影响深部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对深俯冲榴辉岩的研究发现了石榴石具有极高水含量及其高度不均一的分布特征,意味着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中石榴石和绿辉石都能将大量水携至地球内部,同时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能力非常有限。该项目关于名义上无水矿物含水性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特色性和原创性的工作,是国际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这些成果对于深刻认识我国东部的深部过程和大陆动力学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这是基于我国地质的实际背景、解决了我国东部大陆壳幔作用过程中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的重要工作。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经绥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水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夏群科教授等人根据国际上相关研究进展和中国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名义上无水矿物为对象,围绕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深源样品,系统开展了以“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为主题的综合研究。这些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1)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高水含量确定了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而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特征为认识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参考;2)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水含量明显高于下伏岩石圈地幔。下地壳含水性的发现

2017年湖南自然科学奖公示材料-湖南科技大学

推荐2017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耐损伤高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调控技术研究 推荐奖种: 自然科学奖 主要完成人: 刘文辉邓运来陈宇强 主要完成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 推荐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项目简介: 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高、导热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以及核电工程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疲劳损伤一直是威胁铝合金构件服役安全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制备耐损伤高强铝合金一直是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本项目以晶体塑性理论为基础,建立织构演化、微空洞、微裂纹演化的3D 晶体细观模型,为高强铝合金构件的损伤演化研究赋予真实的几何形象和物理过程,模拟分析第二相、晶体取向等对铝合金损伤演化的影响,优化高强铝合金微观组织以提高铝合金断裂性能。以优化的微观组织为目标,通过调控材料成分、均匀化制度、固溶处理、淬火工艺制备耐损伤高强铝合金。发表的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283次,SCI他引100余次,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本项目完成了国家97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工程学科青年基金1项,另有3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项目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模拟和实验分析等手段,从宏、细、微观三个尺度揭示铝合金构件中晶体取向、粒子形状与尺寸、织构等对损伤形核及演化的影响,探明有利于提高高强铝合金断裂性能的细观结构,最后通过优化材料成分、均匀化制度、固溶处理、淬火工艺来调控铝合金的第二相粒子、晶体取向分布,制备耐损伤高强铝合金,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在有限元模型中以晶体取向为桥梁引入材料的织构信息和考虑各向异性效应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首次建立了晶体取向与损伤演化的3D晶体有限元模型,揭示了晶体取向影响空洞形状、空洞长大方向、空洞加速聚合以及裂纹形成的原因;2)建立了铝合金损伤演化的多晶体有限元模型,确立了FCC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_药学领域_获奖项目

第1期田 媛等:固相萃取2LC2MS/MS测定鸡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兽药停药期规定[EB/OL]. (200325222).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f112248409.html,/blgg/t20030611_ 090514.ht m. [2] 刘 媛(L iu Y),谢孟峡(Xie MX),丁 岚(D ing L).高效液 相色谱同时测定鸡蛋中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J].分析 化学(Chin J Anal Che m),2004,32(3):352-355. [3] 谢恺舟(Xie KZ),张 军(Zhang J),龚道清(Gong DQ).环 丙沙星(Ci p r ofl oxaqcin)在鸡蛋中残留的研究[J].中国兽医 学报(Chin J Vet Sci),2005,25(4):409-411. [4] 刘明生(L iu MS),甘辉群(Gan HQ),谭 菊(Tan J),等.高 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蛋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残留 [J].饲料工业(Feed Industry),2007,28(21):39-40. [5] 李海燕(L i HY),李小薇(L i X W),李 娜(L i N),等.鸡蛋 中9种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甲磺酸培氟 沙星在鸡蛋中的消除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Chin J V et M ed),2008,44(5):84-85. [6] Zeng Z,Dong A,Yang G,et al.Si m ultaneous deter m inati on of nine fluor oquinol ones in egg white and egg yolk by liquid chr o2 mat 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 on[J].J Chro m atogr B, 2005,821(2):202-209. [7] Hass ouan MK,Ballester os O,Taoufiki J,et al.Multiresidue deter m inati on of quinol one antibacterials in eggs of laying hens by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 on[J].J Chro m atogr B,2007,852(122):625-630. [8] Herranz S,Moreno2Bondi MC,Marazuela MD.Devel opment of a new samp le p retreat m ent p r ocedure based on p 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 on f or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fluor oquinol one residues in ta2 ble eggs[J].J Chro m atogr A,2007,1140(122):63-70. [9] Gigos os PG,Revesado PR,Cadahía O,et al.Deter m inati on of quinol ones in ani m al tissues and eggs by high perf or mance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with phot odi ode2array detecti on[J].J Chro m a2 togr A,2000,871(122):31-36. [10]焦豪妍(J iao HY),许风国(Xu FG),田 媛(Tian Y),等.固 相萃取2LC2MS/MS测定牛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J China Phar m U niv),2009,40(1):62- 66. [11]董 丹(Dong D).液相色谱2质谱/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 和水中17种磺胺[D].沈阳:东北大学,2004. ?新信息?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药学领域)获奖项目 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Z210522201若干重要药用植物的成分研究谭仁祥 郑荣梁 贾忠建 孔令东 郑汉其Z210622202拓扑异构酶II新型抑制剂沙尔威辛的抗肿瘤分子机制丁 健 缪泽鸿 蒙凌华 张金生 卿 晨 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药学领域)获奖项目 奖项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一等奖F220321201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管华诗 于广利 于文功 李英霞 耿美玉 毛文君 二等奖F223522201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键工程技术及 应用李校堃 吴晓萍 冯成利 黄志锋黄亚东 初彦辉 (科技部) 56

201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全果含油新型木本油料资源品质及油脂合成机理 二、提名意见 项目针对全果含油型木本油料植物白檀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评价、果实油脂生物合成规律及分子机理等基础研究缺乏问题开展研究,并形成三方面重要科学发现:(1)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综合分析评价白檀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构建白檀主要性状油脂含量快速测定模型,优化形成白檀优良资源多样性评价体系;(2)探明全果含油型植物白檀果实油脂合成方式与部位、油脂累积量变化规律及与糖代谢的合成相关性;(3)弄清油脂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模式及其通路,探明白檀果实油脂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确定了油脂合成相关基因。该项目发表了大量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并被众多国际权威学者正面引用;相关成果完善和丰富了全果含油型木本油料植物的理论基础,为后续深入研发全果含油型木本油料加工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提名该项目为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课题研究内容属于林木遗传育种领域中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基础问题。全果含油型木本油料植物白檀抗逆性强、果实富含油脂,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高品质食

用油和工业油料植物。针对野生资源良莠不齐、缺乏生物学基础,而严重制约该油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开展资源评价、果实油脂积累规律及分子机理研究,构建白檀优良资源评价体系,揭示了全果含油木本油料植物油脂生物合成规律及机理,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 (1)多途径综合分析评价白檀资源遗传多样性,构建优良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与数据库、油脂检测平台与资源在线查询系统。采用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分析白檀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其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的变异的,遗传和表型聚类结果跟海拔相关,与区域地理位置不一致的遗传特点。分析了油脂组分差异与近红外光谱映射关系,开发合适的化学计量方法消除原始光谱系统误差,构建起白檀主要性状油脂含量快速无损近红外测定模型与在线查询系统。 (2)全面分析全果含油型植物白檀果实油脂积累规律与贮藏方式,探明白檀果实油脂生物合成规律。白檀果实油脂累积呈“S”型动态变化,历经缓慢期、快速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期,脂肪酸组分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蛋白质,糖类的含量变化与油脂积累呈阶段性相关,不存在绝对的促进或者抑制关系;显微结构分析观察白檀果实油脂以油体和油细胞的形式贮藏,主要累积场所是中果皮、胚乳和胚三个部位,其中,胚乳是全果中最主要的油脂累积部位。 (3)利用RNA-Seq技术,基于公共蛋白质数据库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 项目名称: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 提名单位:中华医学会 提名奖励及等级: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王建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薛凤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万小平(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孔北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晓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提名意见: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已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该课题组由五家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对子宫内膜癌经典途径(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途径)之外的激素相关发病机制、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发病机制、基因特征谱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系统深入研究。改变了传统子宫内膜癌发病雌激素作用机制的观点,明确了肿瘤微环境失衡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丰富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学说。定制子宫内膜癌基因芯片,研究子宫内膜基因特征谱,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期内分泌治疗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该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本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2018年度一等奖,特此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已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关于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雌激素通过雌激素核受体途径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但这种机制无法解释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和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的绝经后患者的发病。流行病研究还发现子宫内膜癌与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密切相关,但分子机制不明。针对以上问题,在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下,从细胞、组织、动物及临床多个层面,对子宫内膜癌经典途径(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途径)之外的激素相关发病机制、肿瘤微环境、基因特征谱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初步临床转化。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部

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Z-101-2-01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中若干重要问题研究汤家豪香港特别行政区 2.Z-102-2-01统一描述平衡与非平衡体系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周光召、苏肇冰、郝柏林、于渌中国科学院 3.Z-102-2-02利用引力透镜效应研究宇宙中的物质分布武向平中国科学院 4.Z-103-2-01石杉碱的化学与药理研究唐希灿、白东鲁、朱大元、嵇汝运、刘嘉森专家推荐 5.Z-103-2-02碳-碳重键新的合成方法学研究沈延昌、忻元康、郑建华、岑文表、黄耀曾上海市 6.Z-103-2-03原子簇的结构、化学键和结构规则唐敖庆、李前树教育部 7.Z-104-2-01辽西中生代华夏鸟类群和孔子鸟类群及鸟类的早期演化侯连海、周忠和、金帆、张江永、顾玉才中国科学院 8.Z-104-2-02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十五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刘东生、汪品先、刘嘉麒、孙湘君、安芷生中国科学院 9.Z-104-2-03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深部结构和构造研究赵文津、徐中信、熊嘉育、陈乐寿、蒋忠惕国土资源部 10.Z-105-2-01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颜济、杨俊良、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四川省 11.Z-105-2-02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郑光美、张正旺、张雁云、宋杰、刘彦教育部 12.Z-106-2-01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陈赛娟、张亭栋、陈竺、陈国强、王振义卫生部 13.Z-106-2-02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的克隆和遗传疾病家系的收集夏家辉、唐北沙、夏昆、潘乾、戴和平湖南省 14.Z-106-2-03尿激酶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朱德煦、刘建宁、华子春、孙自勇、陈于红教育部 15.Z-108-2-01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及计算设计研究朱嘉麟、顾秉林、段文晖、倪

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材料公示

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材料公示 一、项目名称: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强时变非线性的解析建模与状态量高精度估计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该项目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在动力电池管理核心模型和算法方面做出一系列原创性国际引领贡献:发现了动力电池输出特性与其内部参数和状态间存在间接映射关系,阐释了输出电压具有的动、静态分量解耦特性以及动态分量具有的多阶RC解析特性,提出并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动力电池N阶等效电路模型,拓展建立了融合电化学机理模型、分数阶阻抗模型的动力电池机理-频域-电气特性综合解析模型;发现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其开路电压OCV相关且存在单调映射关系,首次提出了基于实车片段数据的SOC映射参数重构方法,建立了滤波器类动力电池自适应SOC估计算法;发现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充放电末期具有的强极化非线性特性并引发端电压明显的不一致性,揭示了动力电池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机制以及动力电池不一致性对其性能衰退的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提出了基于“表征单体模型+偏差量化模型”的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模型建不精”、“状态估不准”、“系统管不好”三大难题,成功用于华为、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联合汽车电子等主流企业,具有重要科学和工程价值。 8篇代表作SCI他引1130次、谷歌学术他引1956次,其中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2篇入选SCI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完成人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6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申请材料属实,完成人排名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际共识和我国的国家战略,电动汽车是主要技术选择。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其精准管理是保障整车高效、安全和动力电池长寿命运行的核心,动力电池状态量的高精度、强鲁棒性估计一直是行业技术攻关的国际难题和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支持下,历时9年理论研究,取得系统性、原创性成果。 1.发现了动力电池输出特性与其内部参数和状态间具有的间接映射规律,阐释了端电压的动、静态分量解耦机制以及动态分量具有的多阶RC解析特性,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动力电池N阶电气解析模型,融合电化学机理模型、分数阶阻抗模型,建立了动力电池机理-频域-电气特性综合解析模型。发明了基于存档和实时运行数据驱动的五步骤动力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实现了模型结构和阶次优化,大幅提高了模型的高精度、环境感知和可靠性等属性。 2.发现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其静态电势/开路电压OCV相关且存在单调映射关系,建立了融合动力电池N阶电气解析模型的OCV在线辨识和SOC估计方法。针对OCV-SOC映射关系的差异性,首次提出了基于实车片段数据的SOC 映射参数重构方法。提出了将动力电池SOC和动态极化电压作为状态量、将输出电压作为观测量的SOC估计模型,增强闭环校正精度,建立了滤波器类动力电池自适应SOC估计算法体系。发明了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SOC、容量、内阻的多状态量协同估计和精度自适应标定方法,提高了状态估计的鲁棒性。 3.发现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充放电末期具有的强极化非线性特性并引发端电压明显的不一致性,首次提出分别以能量最大利用、安全应用为目标约束的动力电池组系统SOC分段高精度估计准则。揭示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机制以及动力电池不一致性对其性能衰退的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建立了以SOC、容量、温度等为自变量、以偏差为因变量的近似模型。首次提出基于“表征单体模型+偏差量化模型”的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提高了状态估计的精度和适用性。 该项目在动力电池管理核心模型和算法方面做出原创性国际引领贡献,发表论文SCI检索49篇、ESI高被引21篇。8篇代表作SCI他引1130次、谷歌学术他引1956次、最高单篇他引504次,其中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电动汽车领域仅有的3篇)、2篇入选SCI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6件。完成人作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16次,任IEEE电气化交通大会ITEC2014和国际应用能源大会ICAE2016大会主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成果得到Shixue Dou、欧阳明高、Stefan Pischinger院士等国际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项目成果在华为、北汽新能源、郑州宇通客车、联合汽车电子等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主要指标同比优势明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科技成果评价,认为“……建立了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参数辨识与状态在线估计综合优化方法,动力电池状态估计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