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县域经济的基本定义及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的基本定义及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的基本定义及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的基本定义及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县城和乡镇为依托,以县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经济的整体发展基本依靠于本地农业,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基础,同时包含其他各种经济成分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在当前的县域经济结构中,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5%,农业人口占比重高达78%;县域平均的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占县域GDP的38.7%,并且主要是围绕以资源为基础的生产和交换的活动建立起来的,这些都体现了现阶段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党的十六大在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来推进涉及“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并指出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统筹城乡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发展县域经济有助于提高农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活力,通过打造优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区的工业化步伐,以实现微观经济的活跃,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间接提供经济支持。当然,目前我国的县域经济还存在诸多问题:

1.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百强县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圈,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所占比例则很低。各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还存在城市化水平低、资金和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

2.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产业结构滞后,大多数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大,第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业比重偏大,经济类作物推广率低,农业生产率呈劳动投入过多的低水平状态。

3.市场信息不对称,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县域经济的市场主体多是中小企业或个体合伙等,其经营比较分散,获得信息的能力较低,这使其生产经营的决策不能够通过及时的信息收集和市场调查来掌握市场的供需情况变化,而只能凭借传统思维模式通过以往的“经验”和上一年的市场行情来进行决策,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迎合市场变化,经营的风险性加大,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集约化生产能够缩减成本提高经营者的效益。而同样限制于县域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分散性,使得集约化产业群数量很少,已有的大多规模小、档次低,无法发挥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效益优势。

4.政府职能尚未转变过来,服务与管理意识淡薄。政府的经济决策和调控方向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支持,使人才、资金、信息等在产业结构中合理地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益好的产业方向流动,从而推动各县域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当前的政府职能定位脱胎于计划经济,因而政府多沿袭了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导致现行政府重“权力”轻“服务”,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障碍,盘活微观经济,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农业产业化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逐步建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新农业结构,为农民收入增长开辟新的途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要着眼于农业长远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的区域布局,加快形成优势区域和产业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户+公司的模式,;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

2.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要通过工业化着力解决农业问题。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加工工业。县域工业的发展,应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其资源优势兼顾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

的产业链条使农业与工业联结,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壮大县域经济。同时,要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工业的理念办农业,用先进的工业技术设备装备农业、把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科学管理办法移植到农业,以工业化为突破口,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3.适应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际经济市场化、一体化的挑战,县域政府的职能必须转换到遵守WTO规则,为国内外市场微观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主要包括:首先,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县域政府必须根据WTO的有关原则和要求对公共部门的职能、管理法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总的原则是收缩权限,回归政府管理本位,把市场和个体自治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有效解决管理中推诿扯皮的问题;其次,加大改革和监督力度。提高公共行政的公正度和透明度;加强依法行政、监督,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法制政府。

4.以特色经济为主导方向,发掘本地区潜在优势。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具体来说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必须立足县情,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确立本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使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减少同类产品内耗式竞争,营造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与生态平衡的双赢局面。其次,从宏观角度分析市场需求,找准本区域市场定位,遵循市场规律掌握发展态势。正确评估本县域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依托本地优势要素,逐渐形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和战略产品体系。

5.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做好经济服务工作。政府一是要变革传统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县域经济开发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县域经济规划、协调和监督工作;二是要变“权力政府”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实现由单纯指挥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引导企业和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销售;三是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的财政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优惠贷款等多种政策措施;四是要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农业行业协会的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 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 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

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 18.4%。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浅谈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为

浅谈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 为 作者:发布时间:2005-02-05 10:10:00来源: 扬州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冬冰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全国而言,2001年末全国县域国土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4%,县域人口9.4亿人,占全国73%。全国县域GDP5万多亿元,占全国52%。从扬州来看,县域(江都、仪征、高邮、宝应)面积5665平方公里、人口342万人,占全市85%和76%;2002 年县域实现GDP272.2亿元,财政收入20.87亿元,分别占全市54%和52%。本文不打算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作全面考察,而是以扬州市为例,对处于县和省之间的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作初步探讨。因为今后20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城市化发展与区域内县域经济如何实现互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这其中,市级政府的角色应当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中作用发挥的如何,对区域内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都有重要意义。 一、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大交通的改善和城市能量的扩张,作为区域中心的省辖市与其代管的周边县(市)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城市政府正在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政府。在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域,要么成为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撤县设区),要么成为与中心城市联系日趋紧密的城镇组团。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中城市掀起扩容浪潮。江苏大部分省辖市调整了行政区划,将周边的紧邻县(市)划入城市范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浙江杭州市将萧山、余杭并入市区,地域扩大到300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50万人,成为长三角地区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处我国南部的花都、番禺不久前也划归广州市,使广州地域面积达到7400平方公里,超过了上海,人口达到1000万,接近北京,而佛山市则由于将南海、顺德、三水和高明四县(市)并入麾下,一跃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由此看来,市级政府将不再是专家和学者所讨论的那样,是一个待撤销的多余层次,恰恰相反,它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嬗变期。它在城市化进程的隆隆脚步声中,猛然意识到应有的作为,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市级政府就是城市政府的概念不复存在,市县两级的关系被全面刷新。市级政府正在成为区域傲视群雄的主体,它在打造和展示自己的全新形象,它在吸纳并聚合自身稀缺的优质生产要素,它在向周边抛射出强大的经济能量。它对周边的县域已不再满足于发挥行政性、单一化的代管职能,而是正在对县域经济发挥着综合性、全方位的带动功能。它要把县域经济融合在以市区为中心的一体化经济之中,并且在城市化发展进程当中,通过市级政府的改革探索和职能创新,为中国政府层次过多的难题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分析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品牌功能:一般而言,省辖市都比县级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是区域内县域经济可资利用的一张名片。 集聚功能:市级政府可以利用自身行政影响力及城市投资环境吸引力帮助县域吸引生产要素。 导向功能:市级政府通过示范导向、规划导向、政策导向、服务导向、重大活动导向及舆论导向等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整合功能:市级可以用行政、市场等手段来整合县域的资源和优势,集中进行策划、运作,变个体优势为集群优势。 辐射功能:市级拥有的要素富集度与县级存在一个梯次,它具有向县域辐射人才、项目、产业、信息等要素的能力。 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在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打造城市品牌,集聚生产要素。近年来扬州全力打造资本着落“跑道”,促进要素在市区和县域的集聚,特别是去年一举夺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三块“金牌”,产生轰动效应和放大效应,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必要性讲解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必要性 2005-7-12 “国家之强,在于州县。”我国自秦代以降,在行政管理上就实行郡(州、道、省)县两级管理体制,县不仅作为一级行政机关,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来看,县作为国家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它在国家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承上启下、沟通城乡、总揽农村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县域经济是经济社会结构中比较完善、相对独立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了,全局经济就会发展,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必然推动全局经济再上新台阶。推而广之,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前提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承上启下,是“五个统筹”的最直接操作平台,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一定要充分认识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国的基石,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的统计数字,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0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全国县域人口达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9%;全国县域陆地国土面积88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4%;全国县域经济GDP为6.45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的55.15%。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 二、发展县域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县域经济上不去,就摆脱不了困难的局面。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只有加快和搞好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才能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有利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才能最终解决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而且需要从体制上、机制上、政策上进行深入改革和调查。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环境不十分宽松、人的因素制约、城镇建设进程缓慢、“三农”问题困扰、生态环境与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这些问题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带有特殊性,需要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 既然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推动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一县之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自然就肩负重任,不仅是领导发展县域经济社会的行政负责人,而且更应该是发展县域经济社会的行家里手,更应该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干家。不坚持科学发展观,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是盲目的发展,同样,任何好的理论和思路,都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发展战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

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五大意义

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五大意义 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面临发展新问题,也迎来了转型提升的新机遇,电商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践看,大力发展电商,对于县域经济意义重大,应该加快推进。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 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传统的以外贸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受到挑战,国际经济又与国内经济问题交织,从而引发“三期叠加”的转型期和新常态。从普遍层面看,当前县域经济有四个困难: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由此导致的现实情况是,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靠土地生财的经营城市套路也因房地产不景气受到限制,但民生、社会建设的刚性支出却相应不断扩大,一些县域财政运转困难。 二是招商引资的土地、环境约束越来越严,产业转移承接困难。在前些年,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县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承接了一部分东部的产业转移,实现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生态要求的日益趋紧,目前的县域招商引资面临政策红线的约束。 三是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基础设施、金融环境、人才支撑等现实制约。虽然经过国家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但县域经济处于整个经济发展低端的现实并没有改变,经济要素依然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成为县域经济最大的现实瓶颈。 四是经济要素流出格局没有扭转,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难以同步。由于县域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虽然政府提出了人才回流的信号,但实际的情况远非可以乐观,“四化”同步面临诸多现实制约。 二、电商带给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新机遇 今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电商的战略性定位,要求“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就县域而言,电商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为县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一个有效平台。电商创业,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注册一个淘宝账户就能开张,启动资金只需几千元,产品有农民生产,发货有物流公司代理,自己只需要用好网络就行。一些青年只要有好产品,方法得当,在网上几个月就能致富,满足了年轻人的要体面、收入好、挺时尚的创业心理。吴堡县郭家沟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难多发区于一体,是国家21世纪扶贫开辟重点县。怎么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别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xx县域经济进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进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别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进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脚进展。2014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地点财政收入9325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元,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进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进展环境别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进展势头。 1 、积极哺育了支柱产业。我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将养殖、竹木、建材矿产、茶叶、绿色食品和药材等六大产业哺育成县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进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进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别断进展壮大。 2 、大力进展了民营经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县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别合时宜的条框限制,放手进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政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进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展。到2014年末,全县共进展民营经济经营实体近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500家,拥有资产总额55亿元,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34家,民营工业年产值达11.21亿元,实现利税2929万元,并涌现出富源牧业、建玲竹业等一批新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 、别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县有城乡劳动力48.6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8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进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治理站有序转移劳动力的并且,还在广州市设立了xx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劳务治理站,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劳务市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进展,全县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占全县剩余劳动力的65%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收入达60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xx 作为一具山区贫困县,xx县域经济进展要紧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妨碍: 1 、思想观念降后,进展氛围别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别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阔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降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妨碍县域经济进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降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打算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别到位,别善于抢抓机遇,别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别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少,想进展、求进展、促进展的氛围别浓。如近两年来为鼓舞进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更多相关的文章请参考免费公文写作范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浅谈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县域经济是地区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该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县域经济发展;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帮助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我们要积极的推动城乡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特色发展之路。 1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产业格局滞后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在我国过去发展中,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城镇,忽视了乡村的发展。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是非农业,导致乡村的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城镇流动,阻碍乡村经济的良性发

展。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滞后,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县域的产业结构雷同,区域分工不清晰,从而导致产业脱离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县级政府没有对县域产业整体进行规划,格局形式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低,造成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1]。例如:在某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2015年工业增加值为65.3亿元,农牧业增长过程中,发展烤烟6.1万亩、核桃1.5万亩、万寿菊1.2万亩、油菜5万亩、中蜂4.1万箱、食用菌1560万袋,肉兔出栏17.35万只,农牧业以及种植业的增加值为300万元左右。可见,当地区域的产业格局较为落后,经济发展平衡性较低,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需求等进行产业经济的平衡稳定处理,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以及进步。如若不能积极解决此类问题,将会导致各方面的经济发展以及进步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全方位进行分析研究。 1.2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平衡 乡村与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平衡,阻碍乡村发展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足。受体制的影响,计划经济时期资源配置的方式,城镇的基础设施由政府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足。农村居民享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低于城镇居民,区域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

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

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一、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县域经济发展了,县一级中心有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一条将发展经济和提供就业结合起来的发展之路。所以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据有关估算,十一五期间,还有几千万农村劳动力要转移,这将给城镇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县域经济发展,将会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就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在一定意义上,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二、发展县域经济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县域经济是要富民强县。富民就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强县就是使县的财力增加。这两个方面是要统一的。农民收入增加了,县里的财力也就能增加。从三农来看农民增收是中心。所以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时候要看到这个根本目的。发展县域经济还是要把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根本目的。所以县域经济发展要落到实处就要落在农村增收上。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就要看当地农民是否增收。有了这个衡量标准就可以在一些项目的选择上和一些产业的开发上有所遵循。所以从解决三农问题出发,应该把农民增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和首要目的。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当地的县域经济才能够发展壮大。所以发展县域经济应该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来展开。从国家宏观上来讲要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的问题,同样也是宏观经济的问题。解决了县域经济问题,也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1、在金融信贷方面还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要健全融资担保机制。要探索建立健全县域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要深化信用社政策。要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2、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对作为农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制订相应的特殊政策。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上,支持县域经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在财政政策方面,要根据新的要求,对县域经济发展实行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适当调整现行的财政体制。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顺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省级直接到县的财政体制。根据这个精神,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应适当调整市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促进财力分配向县乡倾斜,给县级政府更多的调节余地。3、投资政策。一是要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县及县以下的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资上也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这样既能够改善县域的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也能够直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4、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是否可以考虑研究对县域新办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解决企业初期发展的困难。县域经济发展确实很难,当地的条件各方面都有限,那么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面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不同于城市企业的一些政策,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