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4廉颇复习

14廉颇复习

14廉颇复习
14廉颇复习

高三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编号:14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负”“使”、虚词“因”,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诵读课文,领会文本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手法。

3.积累写作素材,开拓思维空间。

二、学习重难点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负”“使”、虚词“因”,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自学方法建议:诵读课文、梳理文言知识点、知识拓展。

四、教学过程

自学流程导思导学一、识记积累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书、表、

世家、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

符救赵》等出于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

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称之为“,”。

识记积累

二、自学问题

问题1: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 ) (2)召有司案.图(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4)可予不. ( )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6)肉袒伏斧质.( )

(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 (8)设九宾.于廷( )

(9)请秦盆缻.秦王( )

问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其势必

..不敢留君

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请指示

..王今义: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古义:________________

(4)于是相如前进

..缻今义:向前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

(6)鄙贱

..之人今义:卑鄙下贱古义:________________ 问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负

秦贪,负.其强(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决负.约不偿城(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 乃使.其从者衣褐( ) 查阅文下注释及相关资料

结合语境理解其意义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3)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相如因.持璧却立()蒙故业,因.遗策()

问题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 ) (2)乃使其从者衣.褐 ( )

(3)左右欲刃.相如( ) (4)乃前.曰 ( )

(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6)怒发上.冲冠 ( )

(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8)而相如廷.叱之( )

(9)宁许以负.秦曲( ) (10)秦王恐其破.璧( )

(11)毕礼而归.之( ) (12)完.璧归赵 ( )

(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三、文本拓展

【素材点金】

1.荣辱本相通。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甚至“引车避匿”,对于士大夫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耻辱。但是,当这种“耻辱”有益于维护国家大局的时候,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耻辱”,“耻辱”便成了一种荣耀。蔺相如一时的窝囊赢得了廉颇的“负荆请罪”,赢得了赵国的数十年强盛,也赢得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赞誉。

2.国亡家难在。为什么蔺相如不敢与廉颇一争高下?因为蔺相如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关系。这是何等深刻的大局意识啊!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不在,安有家?面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主动避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因为他懂得国就是家,有国才有家。查阅工具书

相互讨论拓展运用

四、课堂检测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廉颇蔺相如列传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必修四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______”通“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1.庭廷 2.案按审察、察看 3.孰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王 2.璧有瑕,请指示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者也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缶,因跪请秦王 4.于是相如前进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5.宣言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6.臣所以..①去亲戚..②而事君者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7.不如因而..厚遇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结果 1.侍从 2.指给……看 3.遵守约定 4.走上前去进献 5.扬言 6.①……的原因 ②内亲外戚,包括 父母兄弟 7.介词,趁此就 三、一词多义 1.负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 (2)秦贪,负其强 ( ) (3)决负约不偿城 ( ) (4)肉袒负荆 ( )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6)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 ) 2.奉 (1)相如奉璧奏秦王 ( )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 (3)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 ) (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 ) (5)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这个阶段,主要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②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 ②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③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3.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②抓关键词句,掌握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 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1.把握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体会“智”“勇”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五、教学策略 ①以读代讲,采用读、议、辩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 ②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廉蔺交欢”的对比深度。 ③立足语言文字本身,引导学生品味《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④选择要点,确定三个故事中的各自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定点发散,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六、教学课时:三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八、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 1.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雅,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独有偶,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话,都说明了“历史”对后世的厚重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重要史书著作中的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多媒体显示以下关于《史记》的知识: 《史记》诞生于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

廉颇与蔺相的故事

【廉颇与蔺相的故事】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

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

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

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

2020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回忆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 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分析掌握人物形象,学习并借鉴人物性格的积极意义。 二、知识梳理: (一)背景回顾: 本文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记叙了战国时赵国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个重要人物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由宦者令缪贤的一个食客而成为赵国上卿得经历,同时对廉颇也做了生动的记叙。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争雄,秦的实力最强。为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其他六国中,实力比较强大得楚国和赵国成为秦实现企图的主要障碍。当时秦国正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楚国,虽然对赵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侵吞,却还抽不出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记述的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三、复习效果检测(见附页) 四、能力训练 一词多义 (1)负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负 (2)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拉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延请 ③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3)顾 ①相如顾.召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野有麦场环视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④莫我肯顾.顾惜 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只是 (4)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表修饰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而 ①夫秦强而.赵弱并列关系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如果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顺承关系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转折关系 (6)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乘机)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乘机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通过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 五、文本探讨 1、分析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蔺相如: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颇:勇武过人、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 为人坦诚、勇于改错、忠心爱国、深谋虑。 2、根据上题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把握,仿照下面的颁奖词,为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各写 一段颁奖词。 示例: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蔺相如:披龙鳞,逆圣听,秦王面前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让位次,避锋芒,廉颇面前有忍有谅,不争不辩。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唇枪舌剑,胜人百万雄师,大智大勇护一国尊严;不乏名利之争的朝廷,雍容大度,容他排挤争夺,大人大量思社稷安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赵国危亡始见相如肝胆。 廉颇:晓战催金鼓,梦伴兵车行。攻城拔寨,威震朝野,你是战功赫赫的真英豪;负荆请罪,知错能改,你是深谋远虑的伟丈夫。从名利之争到幡然醒悟,你超越了自我走向了博大,将真诚和坦荡用斑斓青史传向无限久远的未来!一段将相和的美谈,一曲荡气回肠的绝唱,驰誉九州,烛照千古。 3、思考一下,《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将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写的栩栩如生?试着加以总结一下。 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缪贤荐贤----先声夺人

廉颇与蔺相如

2廉颇与蔺相如 一、字音字形: 臣等不肖xiào 刎wěn 颈jǐng 之交 广成传zhuàn 缪miào 贤舍人 见臣列观guàn 相如虽驽nú 使人遗wèi 赵王书 睨nì柱 秦王不怿yì秦王度duó之 间jiàn 至赵矣 乃使其从者衣yì褐hè 二、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共130篇。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三、重点字词: 1担任。 2。 3授予官职。 4凭借。 5送,送给。 6用;请求;交换。 7空,白白地;表被动。 8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9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使,出使,做使者。报,回答,答复。 10即“以何”,凭什么。 11私下里;打算;逃跑。 12劝阻。 ○ 13y ù)曰:告诉。 ○ 14并列。

16 17 18 19同“锧”,腰斩人用的铁砧。 20 21 22 23用;如果。 24 25 26 27 28 29 30 31名词作状语,向西。 32 33 34 35 36 37 38 39认为;平民。 40因为;触犯,冒犯。 4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增强敬意。42 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 43 ○44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45斜视。 ○46打破。 47乃辞谢:于是婉言道歉。 48坚决。 49同“按”,察看,审察。 ○ 50而;去,至。 51估计;只,只不过;通“佯”,假装。 52zhuàn):安置住宿;招待宾客的馆舍。 53必定;背,违背。 54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粗麻布短衣,指平民衣服。 55延请。 56条约,协议,古今异义。 57确实;见……于……,表被动。 58秘密地,悄悄地。 59凭借;表顺承,可不译。 60从而。 61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同“熟”,仔细。62。 63:拉。 64趁机;表顺承。 65因为。 66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朝廷上。 67顺承。 68表被动。 69显露,显出。 70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word版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者: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後,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 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3.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 为一击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 7. 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5、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6、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7、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8、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继续、接着)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于是) 9、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10、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三、古今异义词 ⑴拜为上卿 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古义指忧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廉颇与蔺相如读后感1000字范文

廉颇与蔺相如读后感1000字范文 读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往往为蔺相如机智勇敢的胆识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动,也为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行动而赞叹。多少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脍炙人口,传颂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赞廉颇、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谬贤却很少被提及。惊诧之余,感到有点不平。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明白,蔺相如是谬贤推荐给赵王的,没有谬贤,蔺相如恐怕就无缘会见赵王,出使秦国,恐怕也谈不上为维护赵国的尊严而崭露头角,显露才华。诚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愿以“头璧俱碎”,敢于“跪请击缶”,使“完璧归赵”,“华丽而归”其功可谓大矣。但是此功同谬贤的推荐分不开,可以说“完璧归赵”有蔺相如的一半也有谬贤的一半。特别是在当时的社会,真正“脱颖而出”的能有几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谬贤,哪会有蔺相如?徐元直推荐诸葛亮,一直传为佳话;王亚南之识陈景润,也已成为美谈。而谬贤之举蔺相如,自也应该大赞特赞。俗话说“慧眼识英雄”。“慧眼”的可贵就在于一个“识”字。谬贤确实“别具慧眼”能“识”相如之才,并能“替人才开路”,把蔺相如这个人才推荐给赵王,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劳簿”上的名次有先后之分,那么,我认为,谬贤第一,蔺相如第二。

谬贤第一,不但是因为他能“识”、能“荐”相如,而且还因为他在向赵王推荐之时,能扬相如之长,不避自己之短,并敢于以己之短来衬托相如之长。这就更加可贵了。为了荐贤,为了让贤才为世所用,为了赵国的荣辱安危,谬贤不计一己之利害,勇于在赵王面前揭“短”,敢于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长”对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试想,没有一点为人才铺路、开路的决心和勇气,没有爱才、荐才、用才的强烈意愿,能这样吗?世人都赞扬春秋时期的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这自然有道理。而谬贤的举才不瞒隐私,不避短,那就更难了。要不是谬贤这样极力推荐,赵王能否“召见”蔺相如,那也很难说呢! “慧眼识英雄”可贵;“舍己荐英雄”更可贵。谬贤既具“慧眼”又能“舍己”,善“识”又敢“荐”,这就是我特别要赞他的原因。 读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往往为蔺相如机智勇敢的胆识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动,也为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行动而赞叹。 多少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脍炙人口,传颂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赞廉颇、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谬贤却很少被提及。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文: 司马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 l i n )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e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日:‘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日: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f ou)?”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2、学情分析 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 (一)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 (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的先河,是24 史的第一部。《史记》的体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 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 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

廉颇蔺相如阅读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一 完璧归赵的故事 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相同的一项()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3.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 ..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决负约 ..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⑥明年 ..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⑤何功之有哉 ⑥使不辱于诸侯⑦此人力士⑧谁可使者⑨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 ①⑦/②⑥⑨/③⑤/④⑩/⑧ B. ①⑦/②⑨/③⑤/④⑥⑩/⑧ C. ①②⑦/⑥⑨/③⑤/④⑩/⑧ D. ①②⑦/③⑤⑥⑨/④⑧⑩ 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7、这一部分写蔺相如完璧归赵,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他大智大勇。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奉璧"于秦王,见"秦王无意偿赵城",设计夺回玉璧。 B、蔺相如复得璧之后,"怒发上冲冠",数落秦王失信,并誓死与玉璧共存亡。 C、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设计完璧归赵。 D、蔺相如私下完璧归赵,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请就汤镬"。 1.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2.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唯:表希望的语气。3.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③赵立奉璧来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⑤卒廷见相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4.选出句式与其它名句不同一项(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使归赵 C.相如至,谓秦王曰 D.不如因而厚遇之 5.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 臣头今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6.下列各句加点字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 A.大王必欲急.臣 B.臣请完.璧归赵 C.毕.礼而归之 D.于是相如前.进缶 7.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勇敢坚强。 B.足智多谋,有儒将风度。 C.勇敢坚强,有大将风度。 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阅读二 渑池相会的故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克 B. 明年,复攻赵明年:今年的下一年 C. 请奉盆缶秦王奉:献 D.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怿:高兴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④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⑤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⑥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部分的写作做到了详略分明,具体地说就是渑池会的背景、结果写得简略,能够表现廉、蔺二人特别是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部分详写。 B. 赵王深知前往与秦王会面,凶多吉少,所以有畏惧思想,不想前往,但廉、蔺二人都从维护国家尊严的角度力劝他前往,赵王怕在群臣中丢面子,也就答应了。 C. 本部分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层次极为清楚,第一自然段为会前计议,第二自然段为会上斗争,第三自然段为斗争结果。 D. 本部分虽然重点写蔺相如,但廉颇一心为国的形象也十分鲜明。他与赵王分别时的建议,让我们在感受到悲壮的同时,看到了廉颇的一片忠心。 阅读三 负荆请罪的故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他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廉颇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他《史记》中的一篇作品《鸿门宴》,这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史记》中另一篇作品《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解题 1.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全书共130篇,包括下列五种体裁: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 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

2019年高考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

必修四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______”通“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1.庭廷 2.案按审察、察看 3.孰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2.璧有瑕,请指示 ..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4.于是相如前进 ..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5.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6.臣所以 ..②而事君者 ..①去亲戚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7.不如因而 ..厚遇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结果 1.侍从 2.指给……看 3.遵守约定 4.走上前去进献 5.扬言 6.①……的原因②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

7.介词,趁此就 三、一词多义 1.负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2)秦贪,负其强 ( ) (3)决负约不偿城 ( ) (4)肉袒负荆 ( )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6)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 ) 2.奉 (1)相如奉璧奏秦王( )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 (3)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 ) (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 ) (5)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 ) 3.徒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 (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 )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 ) 4.使 (1)臣愿奉璧往使 ( ) (2)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 ) (3)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 ( ) (4)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 )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 ) (6)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 ) 5.请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 (2)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 ) (3)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 ) (4)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 ( ) 6.幸 (1)而君幸于赵王 ( )

高辅练习——《廉颇蔺相如列传》1

高辅练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拜为上卿 2. 3.使人遗赵王书 4. 5.欲亡走燕 6. 7 ?则幸得脱 & 9.宜可使 10. 11 .不可不许 12. 13.臣请完璧归赵 14. 15 .大王必欲急臣 16. 17.秦王恐其破璧 18. 19.召有司案图 20. 21 .秦王度之 22. 23.相如度秦王虽斋 24. 25.从径道亡 26. 27.间至赵矣 28. 29 .左右欲引相如去 30. 31.卒廷见相如 32. 33.拜相如为上大夫 34. 35.拔石城,明年复攻赵 36. 37 .秦御史前书曰 38. 39 .于疋秦王不怿 40. 41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2. 43.徒以口舌为劳 44. 45.宣言曰 46. 4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48. 49.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阅读下文,回答冋题 、解释加横线的字 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易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大王亦幸赦臣 可予丕 王必无人 礼节甚倨 相如持璧睨柱 乃辞谢 设九宾礼于廷 舍相如广成传舍 乃使其从者衣褐 卒与相欢 唯大王与群臣 孰计议之 而绝秦赵之欢 毕 礼而归之 使不辱于诸侯 示 赵弱且怯也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位在 廉颇之右 且相如素贱人,吾 羞 怀其璧,从径道亡 鄙贱 之人 (一)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 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 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臣 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 窃计欲 燕王 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 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 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 归赵矣。君不如肉袒 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使。”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 1 ?解释加横线的词 使 何以 乃 势 2 ?翻译句子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

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人生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法齐娅·库菲《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 )为上卿,以( )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 )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 )赵王书,愿以( )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 )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 )计欲亡( )走( )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 )曰,臣尝从( )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 )握臣手曰,‘愿结友’,以( )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 )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 )赵走( )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 )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请罪,则幸( )得脱矣。’臣从其( )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 )其( )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 )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 )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 )之( )二策,宁许( )以( )负( )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 )无人,臣愿奉( )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 )完( )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 )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 )示 文学常识: 1上卿 2.宦者令 3.舍人 4.和氏璧 5. 肉袒伏斧质 6.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全文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huàn)者令缪贤舍人。 “……者,……也”:文言里判断旬的典型格式,“者”用在主语后边表提顿,“也”用在谓语后边表判断。即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为:做,担任。伐:攻打。破:打败。拜:古时授予官职叫“拜”。这里用于被动意义,是“被任命”的意思。上卿:战国时代最高的官阶。以:介词,凭,靠。闻:闻名,出名。宦者令:官名,宦官的头领。令,长官。舍人: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a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yǔ)曰:臣尝从大(dài)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日:‘夫(fú)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tǎn)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和氏璧:楚国人卞(biàn)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而成璧。壁,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遗:送给。书:国书。以:介词,用。诸:各位,众。徒:副词,白白地。见:被。即:就。患:担忧。秦兵之来:主谓短语作“患”的宾语,“之”用在短语的主谓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求:寻找。可使报秦者: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定后句。使。派遣。报,答复。何以:凭什么。宾语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