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拖延症的社会心理学论文

关于拖延症的社会心理学论文

关于拖延症的社会心理学论文

姓名:韩梁

学号:1310221121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论文摘要】拖延是个体自愿做出的一种非理性的回避行为,它不仅导致成就低下,而且会降低人的主观幸福感。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两类,相应地,拖延行为的产生既有个体内部的原因,也有情境因素的作用。从个体角度来讲,低严谨性、低自尊、低能力和缺乏动机是主要因素,而任务厌恶和奖惩时限较长是影响拖延的情境因素。对拖延行为的干预应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

拖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Ferrari等指出,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报告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拖延的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长期的拖延会阻碍目标的达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因此拖延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非适应的,会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

【关键词】拖延 procrastination 特征概念类型影响因素评价

一、拖延的概念与类型

拖延一词的英文为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意为推至明天。这个概念其实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有时人们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通过拖延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当结果尚不确定时,等待而不是行动是更有价值的,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这种负面意义上的概念。

拖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拖延是个体的自主决定,既不是受他人胁迫的不得已行为,也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客观延误。其次,拖延带有回避性,拖延者不愿意开始或完成已经打算做的事情,这种回避与简单的回避决定不同,后者的最初意图就是延迟。第三,拖延是个体的非理性行为,即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尽管延迟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

拖延是个复杂的现象,按照拖延的性质可以把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特质拖延也称长期拖延,是一种人格特质。特质拖延者在任何情境中都会表现出

一种拖延倾向,并报告有更多的拖延行为。特质拖延者又分为三类:等到最后一刻才进行冲刺的唤醒型;害怕失败、甚至害怕成功的回避者;无法做出决定的拖延者,状态拖延是指在某种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拖延行为,如大学生在写论文、考试复习时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

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一种应对方式,并把拖延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焦虑型拖延也称紧张恐惧型拖延,这类拖延者害怕失败,也无法承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但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内疚和忧虑。放松型拖延也叫快乐寻求型拖延,这类拖延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其特征是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认为努力工作所得的回报小于付出,并擅长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二、影响拖延的因素

拖延既不是与生俱来的特质,也不是个体在时间管理和计划方面出了问题,事实上,一些拖延者对时间估计的能力并不逊于常人,他们甚至更清楚拖延的后果。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拖延呢?我们可以从任务性质及个别差异两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任务性质

拖延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们在众多可供选择的任务或活动中,仅选择了某一项而延迟了其他活动,尽管这种选择最终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为什么选择这项任务而不是其他呢?这与任务的某些性质有关。首先是任务厌恶,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对于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刺激,人们倾向于回避,如果不能回避,就会尽量延迟去做。无论是开放式问卷调查,还是拖延评价量表测查的结果,都表明不喜欢从事这项任务是拖延的重要原因;其次是任务奖惩的时限,奖惩的时间安排对个体的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在价值较小但奖赏及时的任务和价值很大但奖赏延迟的任务之间,拖延者更愿意选择前者。Mazur的研究发现:给鸽子同样的奖励,鸽子会选择工作量大但奖励及时的工作,而推迟那些工作量虽小但奖励延迟的任务。同时有研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对眼前利益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未来幸福的关注。

(二)个别差异

1.人格。基于大五人格模型的研究发现,严谨性与拖延有显著的负相关。严

谨性降低拖延的心理机制在于:(1)严谨性促使个体在任务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意味着拖延势必会减少;(2),严谨的人执着地追求目标,这种精神也会降低由诱惑或困难导致的拖延的可能性;(3)严谨的人会回避那些无法达成的目标,而拖延常常是因为目标太高,无法企及。

2.动机。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一个动机问题,个体因为缺乏动机,因而倾向于把事情向后一拖再拖。也有学者认为,尽管高成就动机的人给自己设定了困难的目标,但由于他们的投入是对活动本身关注的缘故,在这种内在动机的驱动下,任务带给个体的感觉是愉快的、而不是令人厌恶的,所以也会降低拖延的可能性。Lee以韩国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发现,拖延与缺乏自我决定的动机有关。他指出外在动机对拖延的影响取决于任务是否是由自我决定的,如果是自我决定的任务,即使是外在动机也并不能引发拖延行为。

3.自我效能与自尊。有学者认为有些拖延是由于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导致的一种自我妨碍行为。自我效能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能否取得所期待的结果的一种信念,班杜拉认为低自我效能会降低个体对成功的期望、损害动机,最终妨碍任务的启动及坚持性。Haycock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拖延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的缺失是产生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尊对拖延的影响类似于自我效能。低自尊的个体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投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是对自己缺乏价值的进一步确认。因此低自尊的个体会回避困难的任务并避免一切可以对他们能力做出简单推断的活动。如果因拖延导致表现不佳,人们只能归因于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

4.缺乏组织规划的能力。组织规划是指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大部分拖延者往往不擅长此道,他们不是按事件的轻重缓急来决定做事的顺序,而是采取“方便”的原则,先做容易、有趣的事情,结果造成对重要或紧急任务的拖延。拖延者缺乏组织规划的能力还表现在易被分心物所吸引,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他们在拖延时常常将“有别的事情需要做”作为借口,来掩饰分心或行为控制的失调。此外,正是由于缺乏对任务组织规划的能力,一些拖延者往往认为要完成的任务是巨大并且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从而导致拖延。

三、对拖延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人们对拖延现象的研究,可以套用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一句话即“有一

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从目前拖延研究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这些不足也可以看作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首先,目前关于拖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质拖延上,对状态拖延研究得很少。我们需要知道情境以及任务的特征、个体对任务的知觉等变量对拖延行为有何影响,这对建立拖延行为干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目前关于拖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样本和行为种类都是很有限的。只有个别研究对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行为,如是否及时交付账单,是否及时返回问卷做了调查,有关工作场所的拖延行为研究尚未见到。

第三,现有研究针对的是个体的拖延行为,没有考虑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拖延在群体水平上是否存在?群体对其成员的拖延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吗?在本质上,拖延是否与社会性懒散相同?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四,拖延与表现的关系怎样?虽然有研究表明拖延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相关,但拖延对表现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通过严谨性、自我效能等因素产生间接影响还不清楚。有研究证明严谨性和自我效能对表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拖延与严谨性和自我效能也存在负相关,这可能就意味着拖延对表现有预测作用。但这种关系反过来也可能成立,即差的表现引起焦虑、抑郁、低自我效能和低严谨性,为避免这些负面结果带来高的拖延倾向。由于现有研究多是相关性质的研究,很难对拖延与表现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

第五,关于拖延的测量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自陈式量表,对于拖延行为和拖延倾向或是对拖延的感觉实在是难以区分,也无法回答时间对拖延的影响问题。因此建议未来研究可采用实验法、事件样本法以及纵向研究设计来弥补现时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Pychyl T A,Lee J M,Thibodeau R. Five days of emotion: 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procrastination

[2] Johnson J L,Bloom A M. An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ive factors of personality to variance i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3] Bridges K R,Roig M.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irrational thinking

[4] Schouwenburg H C,Groenewoud J. Study motivation under social temptation: effects of trait procrastination

[5] Quek T. 《拖延行为的有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