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GX-WI-SC-003-A0阻焊丝印操作指导书201401005

GX-WI-SC-003-A0阻焊丝印操作指导书201401005

GX-WI-SC-003-A0阻焊丝印操作指导书201401005
GX-WI-SC-003-A0阻焊丝印操作指导书201401005

材料理化检验取样及试样制取规程

材料理化检验取样及试样制取规程 1 目的 对材料复验的理化检验试样的取样、试样的加工及试样标识等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材料复验的各项理化性能的检验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材料复验的理化检验试样的取样、试样的加工以及试样标识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 GB/T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29-2007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 4 作业过程 4.1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弯曲试验样坯的截取 4.1.1 一般要求:

a.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弯曲试验复验须按批号取样进行试验; b.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样坯应凭《材料复验通知单》要求的试验项目截取; c.金属材料复验用试样的样坯应从经入厂验收检验合格的钢材上截取,未经入厂验收 检验的不得取样复验; d.复验试样的样坯由材料检验员依据本规程要求负责组织截取。 4.1.2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试验项目及取样数量:按表1及表2的规定。 表1 低碳钢及低合金钢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试验项目及取 样数量 材料状态 规 格 mm 试验项目及取样数量 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压扁试验 板材 δ <6 1 1 -- 6≤δ≤ 10 1 1 3注①-δ≥1 2 1 1 3 -

锻件 ≤3500kg 1 - 3 - — 130 — 续上表 管材 Φ<30 2件/批注 ② 2件/批注 ③ - 2件/批 30≤Φ≤65 2件/批注 ④ - - 2件/批 65<Φ≤400 2件/批注 ④ - 注⑤ 2件/批 注:①冲击试验采用5×10×55试样; ②采用管段(全截面试样)试样; ③有弯曲要求时采用全截面试样试样; ④壁厚≤12mm 采用纵向环形试样,壁厚>12mm 采用圆截面试样; ⑤GB9948-2013《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材料复验要求进行冲击试样制取,数量3件。 XX 压力容器制造规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TDZZ03010-20 14 标 题 材料理化检验取样及试样制取 规程 版本号/修改次 2014/0 页 数 共 12 页 第 2 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 编号: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XX年X月X日发布 20XX年X月X日实施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XXXX铁路XXXX-X标CPⅢ网布设、测量工作。 2 作业准备 2.1 前期准备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收集设计院的CPⅠ、CP 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的贯通复测成果资料,完成对设计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成果再进行一次复测。 2.2 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 根据现场区段CPⅠ、CP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布设具体情况及线下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特点,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并报贵广公司进行审批。 2.3 仪器配置 ⑴标称精度不低于1″、1mm+2ppmm的智能型全站仪(具有自动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 ⑵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 每一个CPⅢ控制网布设区段设精测小组1个,每个小组成员8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1名,测量工6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素质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贵广公司组织的CPⅢ测量数据采集与平差处理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⑴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⑵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 ⑴《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⑵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⑶铁道部关于印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80 号) ⑷《客运专线几何状态测量仪技术暂行规定》(科技基[2008]86号)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⑺《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⑻贵广铁路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CPⅢ轨道控制测量CPⅢ轨道控制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教学文案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DK588+588.21~DK636+661.62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合福施图(路)-HFMG-07-J00)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路基接触网基础》(合福客专施(房)-2001) 8、《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V) 9、《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II) 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1、路基段CPIII控制桩基础施工图 1.2编制原则 本方案遵循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文件、招标文件等,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1.3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京福客专合肥至福州铁路段HFMG-V标段桥梁公司分部施工管段DK607+813.97~DK619+000内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京福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采用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设计速度为250km/h,采用电力牵引动车组双线运营模式。中铁一局集团合福铁路客运专线福建段V标桥梁公司分部,起讫里程为:DK607+813.97~DK619+000,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总长11.2km。 2.2主要工程数量 我分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六种:ZJ-A1、B1、C1桩基础和DJ-A(二)、B(二)、C(二)独立基础。拉线基础有两种,分别是ZJLX和DJLX。桥梁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三种QJ-A2,QJ-B,QJ-C,拉线基础为QJLX-1基础一种。 各型号接触网基础数量见表2.1、2.2

网版制作作业指导书

网版制作作业指导书 网版制作作业指导书 1.1新网框先用砂纸进行打磨处理,擦干净网框上的灰尘及垃圾,再选其中一面 上好底胶(底胶的配制:拉网胶水:50g、稀释剂:25g、硬化剂:13g、停放30分钟硬化干透后方可使用)。 1.2根据网框尺寸裁剪网纱,(通常网纱直径比网框大10cm左右)。 1.3检查绷网系统气压,施力杆要正常安全,夹子无松动问题后方可拉网。 1.4调节气压,并打开入升降垫木板开关,将垫木板开至最高位且检查垫木板是否平整。 1.5将网框放在拉网台面上,调整好夹子与网框的距离且保持平行。然后再将网 纱夹在网框四周夹子上。注意夹子要摆放整齐,夹子与夹子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大小一致(防止因受力不均匀影响拉网质量)。网纱不可有皱折,应保持平整(预防拉网时拉破网纱)。 1.6将施力杆调至最高施力位置,并用手向下均匀施力,施力时应注意四周的施 力要均匀且施力次数要尽量相等。每施力一次均要用张力计测量网纱张力情况,达到要求后即停止施力。并将施力杆调至最低位。 1.7拉网胶的配制:拉网胶:50g、稀释剂:25g、硬化剂:13g。 1.8待网纱达到所承受的最高压力后,在网框与网纱接触处,均匀地涂上适量的 拉网胶,在涂拉网胶时尽量不要超出网框内、外侧,不可将拉网胶滴到网框内的网纱上,低于51T网纱涂拉网胶要涂二次或以上,且每次都要涂均匀,以保证拉出的网更加牢固耐用,末一次涂胶完成后,自然干燥约30分钟。使

网纱紧粘于网框上。 1.9将施力杆沿逆时针方向均匀施力,使四周夹子同时往内缩,然后再松开夹子, 取出绷好的网,并用刀子割掉网框外侧的多余的网纱,切割时一定要割得整齐。 1.10绷好的网用胶带封好四周,封网时需用毛巾擦拭胶纸,胶纸内不可有气泡, 尽量将胶纸内的空气擦出,使胶纸与网框完全贴紧(延长丝网使用寿命),上、 下层胶纸尽量重合在一条线上(防止因沾水使胶纸脱落)。 1.11封好的网需静止8小时以上,再用毛巾擦拭二面胶纸与网框接触的地方。用 清水及洗洁精对丝网进行清洁处理,洗干净的网用干净的毛巾擦干网上的水印。放入烤炉以50?烘干。烘干后的网放在指定位置,待上浆晒网。 2.3.2烤够时间后,将网版拿出,将底面上浆三次,又上下旋转180?,再从下向上上浆一次,然后翻过网版顶面,从下向上浆一次,再将网版上、下旋 180?,从下向上上浆一次,放入烤箱烘烤。 2.3.3烤够时间后,将网版拿出,将底面从下而上上浆一次,再将网版上下旋 转180?,从下向上上浆一次,烘干即可。 2.4 51T网上浆方法(分三次上浆,且每次上浆后烤30分钟、50?) 2.4.1第一、二次上浆动作用2. 3.1、2.3.2 2.4.2第二次上浆烤够时间后拿出网版将底面从下向上上浆三次,再将网版上、 下旋转180?,从下向上再上浆一次,烤干后即可。 2.5 90T网版上浆方法(分三次上浆,烘烤条件同43T网上浆)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作业 指导书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3) 第二节基坑开挖 (4) 第三节基础浇筑 (9) 第四节混凝土支柱安装及整正 (16) 第五节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25) 第六节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29) 第七节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34) 第八节拉线安装 (39) 第八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44) 第九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49) 第十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展开 (54) 第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61) 第十二节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67) 第十三节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74) 第十四节定位装置安装 (84)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附加线安装架设 定位装置安装 腕臂计算参数测量 腕臂结构计算 腕臂结构预配 腕臂结构安装 承力索、中锚安装、倒鞍子 设备、接地装置安装 电连接安装、下锚绝缘子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 承力索悬挂点测量 接触悬挂精调 吊弦计算 吊弦安装 吊弦制作 基坑确认 支柱安装整正 拉线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 接触线架设 定位装置初安装 补偿装置安装

第二节基坑开挖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厢车站接触网的基础浇筑。包括支柱、拉线、硬横梁支柱基础等。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1)基坑测量定位准确; 3 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2)开挖好的基坑要做好防护支撑; (3)开挖好的基坑四周做好警戒标识。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开挖→防护措施→填写记录 4.4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基坑类型、基坑坑深和侧面限界; (3)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基坑深度(轨面埋深):区间:(道床高度按1.04米,底板按0.1米);H78、H60、H93 、400等径支柱:为4.14米;站场:(道床高度按

QC理化检验操作规程 1 试题

QC理化检验操作(1)试题 姓名:部门:分数: 一.填空题 1、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第版,共由部构成。 2、关于数值修约,将0.0465修约成两位有效位数,得,将1.05修约到一位小数得;在相对标准偏差中,采 用的原则。 3、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澄清度检查法中,新增第二法。 4、采用2015年版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时应对方法进行确认。 5、在分析天平使用过程中,对于要求精密称定时,当取样量大于100mg应选用感量的天平;当取样量在10 mg~100mg应选用感量的天平。 6、滴定液标化用基准物质应采用规格:有引湿性的基准物质应采用进行称重;配制浓度范围为名义值的;其最终浓度应取位有效数字。 7、取供试品量,若取用量为“约”或“若干”时,不得超过取用量的;若规定“量取”时,可用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若规定“精密量取”时,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 积的精度要求;若规定“精密称定”时,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8、一般未开启无机化学试剂有效期为,未开启有机化学试剂有效期为。开启试剂后要贴上启用标签,注明启用日期,试剂开启后有效期为(剧毒品除外)。 9、旋光度测定法每次测定样品溶液前应以作空白校正,再校正1次,以确定在测定时零点有无变动;如第2次校正时发现零点有变动,则应重新测定比旋度。恒温水浴控温,除另有规定外,温度均应调节至℃,使用波长589.3nm的测定。 10、称取“0.1g”指称量重量可为,称取“2g”指称取重量可为

,称取“2.0g”指称取重量可为,称取“2.00g”指称取重量可为。 11、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氮测定法(半微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滴定液标定、复标、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得过;非水滴定中,原料药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者,相对偏差不得过;制剂需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 过。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宁杭高铁接触网作业指导书概论

NGG/JS280-2013 南京供电段宁杭高铁接触网检修工艺 第一章总则 根据宁杭高铁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高速接触网施工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验收标准,制定本检修工艺。 对于新操作项目,需要样板引路,确认安装标准和工艺操作。特别是对于需要新增材料、配件的验证,确保材料申请的正确性。 不得踩踏接触线或对接触线施加外力,以避免影响接触线的平直度。配备携带方便和功能良好的照明工具。以确保检修的准确性。 带入线路的工机具和材料、配件等应登记编号,确保工完场地清,不留任何杂物(如一个螺帽、一个铁丝头等)。 修正或更改现有零部件(及结构)位置和状态必须得到车间技术人员、现场负责人的同意,并做好记录,确保现状满足高速运行和安全质量要求。 切实落实记名检修制度,记录检查人、检修人和现场负责人。排查发现的问题应提供照片。 第二章腕臂结构 一、作业准备 1、人员:车梯作业14人;作业车作业10人。 (1)车梯作业:工作领导人:1人;座台要令、防护:1人;车梯上作业:2人;推、扶车梯:4人;两端验电接地:4人;两端行车防护:2人

(2)作业车作业:工作领导人:1人;座台要令、防护:1人;平台上作业:2人;两端验电接地:4人;两端行车防护:2人 2、工、机具:作业车(或车梯)、水平尺、力矩扳手、钢丝套、滑轮组、滑轮、大绳、橡胶锤(或木锤)、温度计、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3、材料:套管双耳(套管绞环)、承力索座(钩头鞍子)、定位环、管帽、黄油、调节板、平腕臂、斜腕臂等。(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二、检查项目 1、套管座 2、承力索座 3、套筒双耳 4、套管单耳 5、定位装置 6、弹性吊索 7、其他零部件 三、检查方法与标准 1、套管座

化妆品理化检验方法上

1.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化妆品理化性能的测定方法。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化妆品常规理化性能及化妆品原料理化性能的试验。 3.职责 3.1化验室负责人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执行与修订。 3.2操作人员负责该设备的操作、日常维护、清洁卫生、安全管理。 4.内容 4.1pH测试 4.1.1设备的操作 4.1.1.1接通并打开电源,使仪器预热10分钟。 4.1.1.2仪器的校准 4.1.1.2.1每天在使用之前用pH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准。 4.1.1.2.2标准缓冲溶液配制方法:将购买的pH(4. 7. 9)标准试剂缓冲剂剪开,将内部粉末倒入清洗干净的50ml烧杯,加无CO2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内,以少量无CO2蒸馏水冲洗塑料袋内壁,洗出液并入到容量瓶中,稀释到刻度并摇匀备用。 4.1.1.2.3配制成的缓冲液的pH值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的pH=4.00(25℃),混合磷酸盐缓冲液的pH=6.86(25℃),四硼酸钠缓冲液的pH=9.18(25℃)。 4.1.1.2.4仪器的校准方法: A.按温度按键,确定温度25℃,若温度不为25℃,则通过温度按键的上下键进行调整至25℃,按确定按键进行确定; B.对电极状态进行确认,确认正常后,用蒸馏水将电极清洗干净,用滤纸将电极表面的水擦拭干净;将电极浸入pH=6.86的标准缓冲液中,将电极搅动至pH无明显变化后,静置至pH稳定后,用定位按键的上下键调整至数屏显示的pH为6.86,按下确定按键进行定位; C.将电极清洗干净并将电极表面的水擦拭干净后,将电极浸入pH=4.00的标准缓冲液中,将电极搅动至pH无明显变化后,静置至pH稳定后,用斜率按键的上下键调整至数屏显示的pH为4.00,按下确定按键进行斜率确定,完成校准工作; D.若测试的样品pH大多为碱性时,在定位后,用pH=9.18标准缓冲液进行斜率确定; E.若对校准后仪器的准确性有怀疑时,则pH=4.00进行斜率确定的,用对pH=9.18标准缓液进行测定,其显示值与实际值负偏差在0.1范围内的校准准确;pH=9.18进行斜率确定的,用对pH=4.00标准缓液进行测定,其显示值与实际值负偏差在0.1范围内的,校准准确; 4.1.1.3样品pH值的测定:校准完成后可以对样品的pH进行测定,测定时先将样品按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3) (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3) (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4) (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5) (四)作业过程 (6) (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7) (六)收工 (8) 二、岗位作业指导书 (11) (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11) (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12) (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14) (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15) (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16) (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17) (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18) (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19) (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20) 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 (21) 四、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一)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二)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26) (三)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28) (四)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32) (五)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5) (六)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9) (七)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2) (八)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4) (九)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6)

(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48) (十一)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0) (十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 (53) (十三)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56) (十四)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9) (十五)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61) (十六)扭力扳手使用作业指导书 (65) 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9

PCB IPQC检查重点

在线每天检查的重点注意事项: 开料: 1.剪板机所关联的品质问题,外观有无擦花/尺寸是否符合MI的要求, 板料厚度和铜厚是否符合MI.是否有确认首件,刀具是否有控制. 2.圆角机工作时的叠板高度(1.6MM板厚≤30PNL)是否符合规定及 刀具的使用寿命管控. 3.磨边机所关联的品质问题有板边披锋/磨边尺寸和参数是否正确, 刀具的管控. 4.开料和磨板的首件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钻孔: 1.钻孔时的首件记录是否按要求执行. 2.钻机的相关参数(下钻速度/主轴转速/回刀速/最小孔径/钻咀补偿) 是否符合MI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3.偏孔/多孔/漏钻/未钻穿的原因有板固定不稳/断钻咀/深度调整不 对. 4.外观问题(披锋/刮花/塞孔/孔损/氧化/胶迹)原因有钻咀不锋利/操作 不当/吸尘不好. 5.孔径(孔大/孔小)原因有放错钻咀/刀库设错. 6.孔壁粗糙度原因有参数设置不合理/钻咀缺陷.可用显微镜观察. 沉铜: 1.磨板机各段的参数设置是否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沉铜线和板电线各药水缸的温度/振动/摇摆/液位及有没有按要求

进行补加药液等相关记录进行检查. 3.查看沉铜的背光等级.(可依据化验单或查背光的切片) 外层D/F: 1.磨板机各段参数的设置(依作业指导书) 2.无尘房的温湿度控制. 3.贴膜机的相关参数设置.及拉纸试验和压痕宽度. 4.曝光机的能量和真空度,查看设备和相关记录. 5.显影机的相关参数及外观和线宽(做首件). 电镀: 1.自动线和手动线各药水缸的参数/振动/摇摆/浸泡时间. 2.电镀针对汽车产品客户(如S351/A087和流程卡上有要求做切片分 析的)重点检查. 3.显影后的电镀上板前的时间控制在6个小时之内进行重点检查. 蚀刻: 1.蚀刻前各退膜缸的参数(如温度和化验后的药水的浓度进行检查). 2.蚀刻线各温控及压力表.还有蚀刻后的首件记录. 绿油: 1.磨板机的相关参数(依作业指导书)及相关喷嘴的检查和输送的检 查. 2.无尘房环境,温湿度的控制. 3.调油机的相关记录(如粘度/搅油时间/静止时间). 4.印刷机工作时的行走速度/压力/刮刀硬度.

作业指导书与检验规范流程

碳酸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指导生产人员生产操作,使碳酸饮料生产操作规化、标准化、程序化。 2、适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并负责进行记录。 3.2检验室负责在制品质量检查,并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 4、作业过程 4.1工艺流程 见文件《生产工艺流程图》 4.2作业流程 4.2.1原料验收 选用符合产品标准的各类食品用原辅料,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果浆、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等产品须采购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书)的产品。按《进货查验及记录规》的规定进行验收,不合格原料严禁投入生产。食品生产用各类原料必须使用食品级原料,农产品应新鲜良好,无萎缩、畸形、病虫及霉烂现象,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围和添加量应严格按照GB2760的规定。 4.2.1工艺水制取 4.2.1.1每天生产前,对砂滤罐、碳滤罐进行5~10分钟“反、正”冲,直到排出之水无杂质。 4.2.1.2经砂滤、碳滤制取初滤水入水罐中备用。 4.2.1.3生产时打开初滤水罐底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器,启水泵经5u和1u精滤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以制取精滤工艺水,供生产备用。 4.2.2溶糖工序 4.2.2.1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并经复核无误之相应份量之果葡糖浆,加入350kg纯净水(属本日第一次生产时需先排出管前一天所残存的纯净水约3~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

并继续加热至90±2℃,保温20分钟。 4.2.2.2保温结束后,启动泵把溶糖缸管道的糖浆回流到溶糖缸(持续3分钟)后,启动冷却水塔,并把糖浆经过5μ过滤器和板式换热器冷却至45℃±5℃,放至对应的调配缸。 4.2.3 配料调配 4.2.4.1调配操作员按产品配方单规定的原料品种、数量和投料顺序,在“关键质量控制点监控记录上”登记好用量,复核查对无误后,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投料、操作,严禁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料生产。 4.2.4.2然后按原辅料加入顺序:①原糖浆②防腐剂③甜味剂④酸味剂⑤香精⑥色素,最后加水定容,分别按配方要求称取并复核无误以上原辅料,并用水溶解逐次加入已开启搅拌器之配料缸,再停止搅拌,继续加工艺水至2000L或6000L刻度处,并继续开启搅拌器搅拌15分钟以上,然后取样进行理化检验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即打开底阀,启泵经过滤器过滤泵入高位缸。 4.2.4汽水混合碳酸化 经水处理后的纯水,经脱氧后,注入经汽化的二氧化碳进化碳化制冷,制冷温度保持10℃以下。制冷后与调配后的溶液进行混合,完成汽水混合碳酸化工序。详见操作见文件《汽水的混合碳酸化作业指导书》 4.2.5灌装工序 4.2. 5.1上罐、罐清洗消毒 1)上罐人员上罐前先检查叉车叉来的空罐是否与所生产的产品品种相符,确认后,割掉包装带,撕去缠绕薄膜,将空罐版小心地推入上罐升降斗,然后开启升降机,将空罐版最上层空罐升至与上罐台处同一平面即停止。 2)上罐人员在接到生产指令时,开启上罐台输送链板和输罐链条,将最上层空罐用干净之木棍慢慢推进入上罐台输送链板上,由输送链板输送至输罐链条上,最后输送至自动洗罐处,罐身经清洗、消毒后进入灌装间。 3)当输送链板上有倒罐时,应及时扶正;当输罐链条上有倒罐或卡罐时,应及时停机清出。 4)需换产品品种时,在接到机房信号时,停止上罐,将剩余空罐通过上罐升降机放下并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 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 ()s Z Y X 2ij 2ij 2ij ?+?+?=s d s 式1.2.3 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 △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 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2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接触网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编制孙正成 审核 批准

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支柱装配(腕臂安装、定位安装和拉线制作安装)的施工。 2. 作业准备 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对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编制专项的作业指导书并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检查支柱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且已稳定,腕臂计算软件已进行初始化调试、试验和验证;以设计(或线路开通时)的线路轨道标高为基准在支柱上标注轨面红线,轨道线路中心已达标或者已取得线路中心标准交桩测量资料;支柱已按要求整正到位;配备测量人员、技术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准备好梯车、滑轮、线坠、钢卷尺、丁字尺、支柱倾斜仪、道尺、水平尺、扭矩扳手、电工工具、安全带、微机或手提电脑等工器具。所有支柱装配施工所需材料全部进场,检测合格并对绝缘子做耐压试验。 3. 技术要求 3.1电力金具、接触网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3.2腕臂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

紧固力矩要求符合设计要求。紧固件要按设计要求配齐螺帽、垫片、止动垫片、弹簧垫圈等,新产品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3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应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3.4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受限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5板型号、抗压极限强度、埋设深度及锚板拉杆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板拉杆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锚板垂直于拉线。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o,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o,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3.6拉线角钢水平,应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锌现象,钢绞线拉线无锈蚀现象并涂防腐油防腐。回头绑扎牢固。 3.7锚柱拉线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规定。 表3.7 锚柱拉线允许偏差(mm)

碳酸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碳酸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GMP) 1、目的 指导生产人员生产操作,使碳酸饮料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并负责进行记录。 3.2检验室负责在制品质量检查,并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 4、作业过程 4.1工艺流程 碳酸饮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标注*1234、灯检:无肉眼可见杂质。 主要设备及参数 4.2作业流程 4.2.1原料验收 选用符合产品标准的各类食品用原辅料,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果浆、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等产品须采购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 证书)的产品。按《进货查验及记录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不合格原料严禁投入生产。食品生产用各类原料必须使用食品级原料,农产品应新鲜良好,无萎缩、畸形、病虫及霉烂现象,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添加量应严格按照GB2760的规定。 4.2.1工艺水制取 4.2.1.1每天生产前,对砂滤罐、碳滤罐进行5~10分钟“反、正”冲,直到排出之水无杂质。

4.2.1.2经砂滤、碳滤制取初滤水入水罐中备用。 4.2.1.3生产时打开初滤水罐底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器,启水泵经5u和1u 精滤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以制取精滤工艺水,供生产备用。 4.2.2溶糖工序 4.2.2.1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并经复核无误之相应份量之果葡糖浆,加入350kg纯净水(属本日第一次生产时需先排出管内前一天所残存的纯净水约3~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并继续加热至90±2℃,保温20分钟。 4.2.2.2保温结束后,启动泵把溶糖缸管道的糖浆回流到溶糖缸(持续3分钟)后,启动冷却水塔,并把糖浆经过5μ过滤器和板式换热器冷却至45℃±5℃,放至对应的调配缸。 4.2.3配料调配 4.2.4.1调配操作员按产品配方单规定的原料品种、数量和投料顺序,在“关键质量控制点监控记录上”登记好用量,复核查对无误后,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投料、操作,严禁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料生产。 4.2.4.2然后按原辅料加入顺序:①原糖浆②防腐剂③甜味剂④酸味剂⑤香精 ⑥色素,最后加水定容,分别按配方要求称取并复核无误以上原辅料,并用水溶解逐次加入已开启搅拌器之配料缸内,再停止搅拌,继续加工艺水至2000L 或6000L刻度处,并继续开启搅拌器搅拌15分钟以上,然后取样进行理化检验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即打开底阀,启泵经过滤器过滤泵入高位缸内。 4.2.4汽水混合碳酸化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 一、说明 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 1.一般规定 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 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接触网维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线检调 一、周期 200km/h及以下区段正线检调周期为12个月,侧线为24个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接触线的线面校正、校直、磨耗测量和调整接触线位置、接触线补强等作业。 三、作业项目 校正接触导线线面、校正接触导线波浪弯、测量接触导线磨耗、检调接触线拉出值(之字值)、检调接触线高度、检查接触线补强 四、技术标准 1、在曲线区段,接触线与承力索的连线应该垂直于轨平面,直线区段接触线呈“之”字型布置。 2、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应符合: 200km/h以下区段: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200km/h及以上区段:设计值±20mm,并保证在0-300mm间。 同时,应满足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要求。 3、接触线高度应符合: (1)最高高度不得大于6500mm,最低高度不得小于5700mm。 (2)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3)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接触线坡度同时调整。 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应符合: (1)标准值: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2)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1根吊弦应等高,相对定位点的高度允许偏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3)200km/h区段相邻两吊弦的高差不得大于10mm。相邻两悬挂点的高差不得大于30mm。 5、接触线不得偏磨和扭面。 6、接触线硬弯不得超过0.2mm。 7、200km/h及以上区段,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接头。200km/h以下区段,正线接触线接头不超过2个,接头处必须有负驰度。 8、接触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不小于2m。 9、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避免出现接头,各接头距离不小于150m。 10、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查表待定) 11、200km/h及以上区段,在电连接、中心锚结等集中负载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吊弦分别高出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