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保障平武县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汶川大地震后平武县发展建设的需要,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科学有序地推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其职能作用的新要求,特制定《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充分考虑震后平武县实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各类恢复重建资金,发挥组合优势,加快恢复重建工作,重建一个充满活力与民族地域特色的新平武。

1、恢复重建期规划原则

民生为本,稳定为基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恢复为主,有所提高

尊重自然,传承文化

2、发展提升期规划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

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

城乡协调、统筹兼顾

远近结合、有序推进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3、《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

4、《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775号)

7、《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0)》

8、《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规划(2008-2010)》

9、《平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4条规划年限

本规划年限分为近期(恢复重建期) (2008—2010年)、远期(发展提升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两个地域范围,即平武县域和平武县城。

1、平武县域

平武县县域规划范围为:平武县行政管辖范围,辖9镇16乡,面积5974平方公里。

2、平武县城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为:包括现平武县城、北至铁龙堡村,东至古城镇,西到枕头坪,南至苟家坪的涪江两岸峡谷区,总面积为22.92平方公里。

第6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符合本规划要求。

第7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8条本规划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审批,由平武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平武县规划建设和环保局是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

第二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第9条区域战略地位和作用

1、涪江上游第一城、大九寨东进门户及其重要组成部分

2、涪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生态屏障

3、大九寨旅游度假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胜地

4、四川省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基地县

第10条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近期使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特色农业、旅游业、商贸业、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壮大。远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将平武县建设成九寨旅游门户、川北山区经济强县,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目标:近期以恢复重建为主,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震前水平的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0.9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0:45.0:30.0,第三产业比重调整为30%。远期优化产业就够和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发展等级。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0:30.0:50.0,第三产业比重调整为50%。

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 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时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其它社会部门都有长足的进步。稳步推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经济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水电强县、旅游兴县”战略,坚持农业为本,工业主导,旅游及集约经营的全面发展部署。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培育起以农业为基础,食品、林副产品加工、水电开发等具有平武特色的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商贸)相辅助的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建立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结构调整、科技运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第一产业的开发与发展,稳定农业基础;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科技创新开拓第二产业;以规模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扩大市场辐射能力,促进商贸经济的大发展;以加速城镇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壮大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化水平。努力把平武建成旅游大县、工业强县、生态新县。

3、社会发展战略

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加强教育事业发展

加大科研创新力度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第11条县域城乡产业发展战略

1、第一产业

要立足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本着着力培养特色产品的原则,依托现有的茶叶、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构建“畜、茶、果、药、蚕”五大产业支柱,建设9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同时确保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依靠科技全面提升县域农业和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2、第二产业

平武震后工业发展仍主要以在原址上恢复和重建原规模工业企业为主,产

业以水电业、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等为主导产业。实施集中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南坝电----矿高载能工业区和龙安、水晶——土城资源型加工园区。

3、第三产业

依托大九寨精品国际旅游区,突出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巩固发展传统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第12条县域城乡产业布局

平武是川北特色产业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水平,构建“一点、两区、三片、四线”的产业空间布局。

1、一点

即县城。充分依托县城人口密集、物流便捷、信息灵通、人才资金集中、市镇功能齐全等优势,把县城重建为以轻纺、出口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旅游、商贸、金融、证券、物流、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集群中心和产业龙头。

2、两区

南坝工业园区和水晶——土城工业园区。

3、三片

以古城为中心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片,以豆叩为中心的生态农业与羌文化民俗观光休闲旅游片,以南坝为中心的矿产资源与三国文化、地震遗址文化开发片。

4、四线

白马——王朗人文风情生态经济线;虎牙——泗耳原始风光生态旅游线;响岩——南坝——古城——龙安——阔达——水晶水电工业与生态农业线;平通——豆叩——锁江生态工业线。

第13条县域综合经济分区

1、西北部经济区

包括水晶镇、阔达乡、黄羊关藏族乡、白马镇、木皮藏族乡、木座藏族乡、土城乡、虎牙藏族乡、泗耳藏族乡等9个乡镇。该区在符合地质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资源型工业和林、果、药、畜等农业产业。

2、东南部经济区

包括县城(龙安镇)、南坝镇、豆叩镇、平通镇、大桥镇、大印镇、响岩镇、徐塘羌族乡、高村乡、平南羌族乡等11个乡镇。该区域区位条件较好,交通联系相对紧密,人口相对集中,为县域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今后在巩固农业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建材、矿产开发和旅游。

第三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14条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灾区人口转移等因素,预测平武县域总人口为18.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1%,城镇人口约9.5万人。

第15条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1、等级结构

规划期末,县域村镇形成县域中心城市(1个)、二级中心城镇(3个)、三级中心城镇(3个)、四级中心城镇(14个)四个等级(见表1)。

2、规模结构

拥规划期末,县域拥有1个大于2万人的城镇,2个0.5-2万人的城镇,7个0.2-0.5万人的城镇,12个小于0.2万人的小城镇共四个规模级(见表2)。

3、职能结构

规划期末,县域城镇形成综合型城镇、工贸型城镇、商贸型城镇、农贸型城镇、旅游型城镇五种类型(见表3)。

4、空间结构

以县城为核心,绵九高速、S105、S205和平松公路等主要交通为轴线,结合经济分区和产业布局,形成“一核、两轴、两片”的“轴带中心性”的县域空间结构。

以县城(龙安镇)和古城镇组成的县域发展核心,县域综合服务中心。

以主要交通和城镇为依托的县域内“X”形发展轴线。以绵九高速为依托的豆叩——县城——白马的县域一级城镇发展轴;以S205线为依托的南坝——古城——县城——水晶的县域二级城镇发展轴;水晶——白马和豆叩——南坝的两条联系轴。

以县城(龙安镇)、古城镇、南坝镇和豆叩镇为中心的县域东南部城镇发展片区;以水晶镇、白马镇为中心的县域西北部城镇发展片区。

第16条村庄布点规划与建设标准

1、村庄布点

规划远期在平武县域共布局中心村19个。

1、用地标准

村庄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80平方米/人,山区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65平方米/人。人均宅基地不超过30平方米/人。

3、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委会用房、卫生站、小学、托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含科技服务点)、便利店与邮政、储蓄代办点等。

4、基础设施

村庄基础设施包括通村公路、村庄道路、公交站、通村与村庄电力线路及变配电房、通信线路、移动通信基站、垃圾收集点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等。

第17条县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高速公路

规划于2008-2012年新建绵九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是绵阳通往阿坝及以北的重要通道,是九寨沟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阿坝州东部的生命线。平武境内130公里,途经豆叩镇、徐塘乡、龙安镇、木皮藏族乡、木座藏族乡和白马镇,县域内设有3处互通立交,分别位于豆叩镇、徐塘乡、龙安镇,同时规划建议在白马镇新增一处互通立交,以带动县域北部的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2、干线公路

县域规划建成“两横三纵两环”的干线公路网络,使得平武县城至各乡镇和景区之间均有三级公路相连。

“两横”为松潘——水晶——阔达——平武,山岭重丘二级公路;S105成青路,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三纵”为绵九高速公路;S205九遂路九寨沟——白马——平武——徐塘——豆叩——北川,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文县——白马——水晶——土城——泗耳——北川,山岭重丘三级公路。

“两环”为平武——大桥——水晶——黄羊关——白马——木座——木皮——平武环线,其中S205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其余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平武——古城——南坝——响岩——平通——豆叩——大印——锁江——大桥——平武环线,其中S205和S105段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其余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

绵(阳)九(寨沟)高速公路、S105成(都)青(川)路、S205九(寨沟)遂(宁)路、平(武)文(县)路、平(武)松(潘)路是平武县主要的区域性通道和经济发展主动脉。

3、农村道路

实现村道公路标准等级化、路面铺装高级化、道路结构网络化、管理养护规范化的乡村道路网工程总目标;通村公路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4、桥隧工程

修复牛角垭隧道1.6公里,新建黄土梁隧道4.8公里,重建S205线南坝大桥全长141.5米,重建S205线白草大桥全长192米,重建XB27平关桥全长81米,新建Y711泗耳隧道长5公里。

5、汽车客运站

迁建县城二级客运站;新建乡镇客运站15座、招呼站150个。

6、机场

在县城附近新建一处占地5公顷的直升机场。

第18条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教育设施

幼儿园:中心城市的中心幼儿园达到一类标准,二级中心镇的中心幼儿园达到二类标准以上。

小学:县城按平均1-1.5万人设置小学一所,规模24-30班的标准;其余城镇按平均0.6-1万人设小学一所,规模15-20班的标准。

中学:县城按2-3万人设中学一所,规模24班以上的标准。发展完中,各中学规模应适当扩大。

其他形式教育:县城按2-3万人建立一所独立位置的职业中学,规模15班以上的标准;其它城镇有条件时按0.6-1万人建立一所独立设置的职业中学,规模8班以上的标准。

2、文化事业

县城:规划新建县图书馆大楼,建设一个综合的文化活动中心,包括音乐厅、舞蹈房、棋社等,完善现有的文化馆、新华书店等设施。新建成的住宅小区要留部分文化活动用房。

乡镇:各重点镇文化站要达到国家标准,一般乡镇文化站全部到达省级标准。各乡镇都应建有图书馆,逐步以县图书馆分馆形式实现乡镇图书馆计算机管理。

中心村:可根据村庄发展需求,适当提高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标准,也可增加部分文化娱乐设施。

3、医疗卫生

县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康复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乡镇:各乡镇设置1个卫生院。

中心村:各中心村设置村级卫生室。

4、市场体系

善中心市场、专业市场、住宅区农贸市场三级市场体系网络。所有市场的布局及建设都要与城市(镇)建设和城市(镇)交通及城市(镇)环境保护相接轨,不符合城市(镇)建设和交通安全及环保要求的、布局不合理的市场要逐步整治、搬迁。

第19条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水源:平武县城镇用水均优先考虑采用地表水,在取用地表水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考虑选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

用水量预测:平武县城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200升/人.日;镇区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140升/人.日;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100升/人.日。预测平武县2020年总用水量3.2万立方米/日。

给水工程:规划改建县城顶门坝自来水厂,供水规模提高为1.5万立方米/日;改建古城、南坝、响岩、平通、豆叩、大印、大桥、水晶、坝子等乡镇自来水厂;新建白马大桥自来水厂;其余乡镇采用高位水塔集中供水,并保供水水质稳定可靠。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平武县城和二、三级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近期原有合流制排水设施暂时保留,以后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逐步分流排放,新建城区一律采用雨、污分流排放。

污水处理率:各污水处理厂(站)的处理深度按二级生化处理考虑,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污水工程:规划在全县三级(含三级)以上的城镇建立污水处理厂(站),其余各镇应建沼气化粪池或采用简易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

3、电力工程

负荷预测:2020年,平武县域最大电力负荷达到20万kW。

供电工程:规划在县域内县城、豆叩、南坝、水晶新建四个110kv变电站;保留县城、南坝、白马、大桥、响岩、古城、水晶七个35 kv变电站。

4、通信工程

规划远期电话普及率为70%,电话总装机容量为40000门。实现全县移动通信覆盖率90%,实现全省自动漫游并与全国网相联;全面加快数字移动通信网和移动市话的发展,淘汰模拟移动电话局和基站。

5、燃气工程

用气量预测:近期恢复重建,远期城镇气化率达到80%以上。远期用气标准为0.40Nm3/人.日,气化率为80%,规划人口为9.5万人,工业用气以生活用气的50%计,则平武县域远期总用气量为4.56万Nm3/日。高峰时变化系数取1.2。

燃气设施:改建平通、南坝、古城、县城配气站;新建豆叩、大桥、水晶、白马配气站。

第20条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保护目标

主要治理县城、乡镇、居民点、可修复农地及平武主要生命线(省道105、205线、村镇主干道)周边等关系整个平武地区居民生活及经济命脉的区域。

2、生态修复规划分区

规划将平武县分为四个生态修复规划分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和自然修复区。

重点治理区:指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的区域,主要包括集中居民点和重点工业生产基地周边安全影响区、交通干道沿线边坡区、重要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区、重要生物栖息保护地及关键性生物迁移廊道等。对该类区域应合理布局城镇建设体系,集约和节约用地,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确保迁徙廊道、栖息保护地等关键地域的恢复与重建。同时应加强区内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促进植被恢复,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次重点治理区:指主要是林地、耕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之间的交接过渡带,同时也是其它功能区之间的隔离、缓冲区,以及存在一定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有待治理和修复的地区。对该类区域应严格控制城镇发展的规模,保护现有的自然植被,禁止进行采石、取土、开矿作业,加强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和水土流失敏感区的保护。

一般治理区:指相对次要的治理区域,如高半山生活生产区、矿区废弃地、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 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 二、规划期限与目标 1、规划期限 近期:2001~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 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

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 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③临平城: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 ④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 ●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 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城市规划的主要图纸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 2. 3.附件 (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构成如下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包括文本和图纸两大部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 (1)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2)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a.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 b.建筑间距的规定; c.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 d.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e.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 f.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g.有关名词解释; h.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 (3)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 (4)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a.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a)用地性质; b)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c)建筑控制高度; d)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e)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f)交通出入口方位; g)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b.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a)人口容量(人/hm2); b)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c)建筑色彩要求; d)其他环境要求。 2.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内容要求 (1)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 (2)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 (3)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 (4)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文本中控制指标相对应); (5)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 a.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 b.规划保留建筑; c.公共设施位置; d.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形、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实验室设计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年产3 万吨P2O5 中低品位磷矿项目实验室设计 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与基本建设 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中低品味磷矿中生产磷酸,要使整个生产环节得到控制,就要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检测,故建设正规的分析实验室对整个生产过程意义很重大。在生产过程如果原料变换或者对生产环节要进行优化,都要先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型或者中型规模的实验,得到较好效果才能投入正常生产。故本实验室初步设计包括分析实验室和小型实验实验室两个部分。 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分析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测试工作的场所,是本厂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型实验室是对生产过程进行验证、改进和提升的场所,同样是本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不是单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实验室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单位: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 2)设计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化工工程公司 建设项目: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楼。 建设性质:本实验楼为新建实验楼。 建设地点及用地: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目的、依据及规模:本实验楼 主要包括分析实验室和小型实验 实验室两个部分,对本厂正常生产磷酸有指导和检测的作用。 7)人员编制:暂时未定

(8)建筑物要求及内容:根据实验室用途、实验仪器对振动、温度、湿度等条件的要求,本实验楼至少两楼,一楼为小型实验室,包括混料实验室、制球实验室、干燥实验室、回转窑还原实验室、回收气体实验室、储物室(储物室分 别为储存工具的储物室和储存物料的储存室) 和实验人员的办公休息室;二楼为分析实验室,包括湿法滴定分析室(包括天平和纯水制备)、火法分析室、灰熔点和碳氢测量分析室、原子光谱分析室、球团强度和水分分析室、分光光度分析室和分析人员办公休息室。建筑标准与建设工厂厂房的标准一致。 (9)抗震、防空措施:抗震标准与建设厂房标准一致。 (10)公害处理:本实验楼产生的试验废水先经过沉淀处理和酸碱综合处理 后,流到废水处理车间统一处理,生活废水经管道流到工厂生活废水总处理处进行处理;废气主要是P2O5废气和分析过程的废气,P2O5废气经过两次稀碱吸收, 然后排空。废物主要是烧结后的球团,运到专门存放烧结后球团储存车间统一处 理。实验楼产生的噪音、辐射和振动很小,可以不用特殊手段进行处理。 1、表2所示: (11)设备:建设此实验楼二万元以上单件设备,清单如下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08-2020)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 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广州教育城 1、战略目标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 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 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 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

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 个中心镇; “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 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 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 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总体规划图则一般要求

4 用地分类和计算 4.1用地分类 4.l.l 针对各地在编制镇规划时,用地的分类和名称不一,计算差异较大,导致数据与指标可比性差,不利于规范规划和管理工作,本标准统一了用地的分类和名称,共分9大类、30小类,这一分类具有以下特点: 1 概念明确、系统性强、易于掌握。 2 既同城市用地分类方法大致相同,又具有镇用地的特点。 3 有利于用地的定量分析,便于制订定额指标。 4 既同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的精神一致,又同各地编制的镇规划以及制订的定额指标的分类基本相符。 以下就使用中的几种情况加以说明: 1 土地使用性质单一时,可明确归类。 2 一个单位的用地内,兼有两种以上性质的建筑和用地时,要分清主从关系,按其主要使用性能归类。如工厂内附属的办公、招待所等,则划为工业用地;如中学运动场,晚间、假日为居民使用,仍划为中学用地;又如镇属体育场兼为中小学使用,则划为文体科技用地小类。 3 一幢建筑内具有多种功能,该建筑用地具有多种使用性质时,要按其主要功能的性质归类。 4 一个单位或一幢建筑具有两种使用性质,而不分主次,如在平面上可划分地段界线时分别归类;若在平面上相互重叠,不能划分界线时,要按地面层的主要使用性能,作为用地分类的依据。 为适应镇区规划深度的要求,规定了将9大类用地按项目的功能再划分为30小类。4.1.2 关于用地的分类代号的使用规定。类别代号中的大类以英文同(近)义词的字头表示,小类则在字头右边附加阿拉伯数字表示,供绘制图纸和编制文件时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4.1.3 表4.1.3用地的分类和代号,对各类用地的范围均作了明确规定。现就有关用地分类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 关于居住用地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 规划层次图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远景至2030年。(二)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即市域范围,总面积13787.6平方公里,下辖七区一县。其中,中心城区总面积1507平方公里,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处。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2) 2011-03-29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秩名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促进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 强化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共同协调发展。 (2)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态、循环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依据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3)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战略

萍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前言 受萍乡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修编工作。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指导萍乡城市建设的一项宏伟蓝图规划,萍乡市作为赣西地区的重要城市、革命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能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项目从2003年底开始以来,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2003年底,中规院与萍乡市规划局商讨总体规划编制事宜; 2004年3月17-30日,项目组开展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全面调研工作; 2004年7月14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 2004年9月2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各位领导充分肯定项目组在萍乡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阶段所作的工作,对下阶段规划成果的编制提出要求; 2004年11月23日,纲要评审前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 2004年12月7日,项目组向江西省建设厅有关领导作工作汇报; 2005年3月28-29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6年6月-8月,项目组根据新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对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2006年9月28日,江西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发改委同意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要求; 2007年6月,总体规划成果向建设部上报审核; 2007年7月—2009年2月,根据萍乡的发展情况对成果不断进行完善。 2009年3月,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4月到2010年1月,项目组根据一系列的新要求,对成果进行了调整和修改。针对新型工业城市的要求,增加湘东地区产业用地,取消主城区五陂下居住旅游组团;依据2009年12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最终定线,调整新客站位置及周边用地规划,最终形成成果评审稿。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前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建设部等中央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依据,2004年年初,我市组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的修编工作。2005年1月12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审查并同意通过《总体规划》。2005年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一、修编工作背景及必要性 (一)1993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迫切需要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心区功能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等问题日趋恶化,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压力巨大,建成区呈现无序蔓延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单中心的发展格局已经难以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以促进的可持续发展。 (三)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举办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适应发展需要编制新的总体规划。 (四)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城市规划理念迫切需要调整和创新。 二、工作组织方式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2002年5月,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2002年底,我市组织开展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23次会议审议后上报国务院,得到充分肯定,并批示据此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11月建设部致函市人民政府要求尽快开展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为了保证规划编制工作做到科学性、综合性、前瞻性,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组织开展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政府组织:组织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三家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分工协作,并且为了推动工作进行,确定了三级例会制度,在总体规划各个阶段召开若干次专题会议,对总体规划修编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 专家领衔:此次总体规划建立了开放式的编制工作框架,委托众多国内外高层次、多层面、宽领域的专家领衔进行专题研究工作,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前言视野和科学的研究基础。由吴良镛、周干峙、钱易、李京文、孟兆桢、X福垣、陆学艺、周一星等23位国内各领域的权威专家领衔(其中6位院士),以及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委托了近70个国家和市级权威研究机构进行了27项专题研究,提交成果近百万字。邀请100人次国外专家及12所国外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 部门合作:与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国家环保总局、民航总局等中央各部委就市各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了15次协调。全市39个部门,以及18个区县政府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一)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316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8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3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2050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1、城市性质 武汉城市圈北部现代制造业和品牌农业基地,汉十城镇发展带上具有李白文化、银杏文化特色的滨河园林城市。 2、城市职能 (1)面向东部承接产业转移,以创新驱动的特色的重要产业基地 (2)对接武汉,打造湖北苏州,孝感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3)两型社会建设的共生示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城市 (4)形成以李白文化、银杏文化、历史文化为核心,更具文化张力的城市文化,打造滨河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5)安陆市域政治、文化、商业中心 五、城市规模 1、市域总人口:2020年为67.59万人,2030年为73.12万人。 2、市域城镇化 近期(2020年)安陆市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 远期(2030年)安陆市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3、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多种预测方法所得数值,取平均数,得到如下结论: 2020年安陆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25万人左右; 2030年安陆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32.6万人左右。 4、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近期2020年:用地总量控制在27.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远期2030年:用地总量控制在34.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工业发展战略 (一)工业发展策略 (1)多元共生,集群发展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产业和资本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转移;为适应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我市调整市区部分行政区划,市区面积由280平方公里扩大至1864平方公里;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江苏省委、常州市委明确提出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必须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第二条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0]17号); 4.建设部《关于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7.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8.中共常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9. 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和实施意见;

10.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 11. 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 12.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条指导思想 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立足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3.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视苏锡常都市圈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十分重视与各辖区城市资源的整合,谋求共同繁荣;十分重视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和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 4.融贯生态城市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贯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创建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目标,确立各类区域的生态管治要求,谋求良好的城市生态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5.融贯特色城市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从常州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努力塑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 6.融贯经营城市理念。贯彻效益优先原则,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用地,优化建设时序,谋求集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第四条规划重点 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所规定的内容编制,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1.城市功能定位; 2.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 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⑷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 ⑸坚持规划协同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同步编制、协调一致。 第5条修编重点为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和规模调整、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体系等。 第6条规划基本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⑵《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⑶《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⑷《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⑸《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⑹《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