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设计报告 H-T矩形波导功分器

设计报告 H-T矩形波导功分器

设计报告 H-T矩形波导功分器
设计报告 H-T矩形波导功分器

班级:通信13-2

姓名:王景远

学号:1306030220 成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一、报告要求

1.设计波导H-T型接头(功分器)

2.两端口功率比1:2

3.工作在10GHz

4.利用HFSS或其他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注:此设计参考《HFSS电磁仿真设计应用详解_李明洋》里面第二章第十章例程与H—T型2:1功率分配器和同轴馈电矩形天线设计一致。真正的学习不是盲目模仿,而是消化吸收,做的不仅仅是报告。

二、设计依据

图 1

设计理论依据:

端口1 是信号输入端口,端口2 和端口3 是信号输出端口。正对着端口1 一侧的波导壁上凹进去一块,相当于放置了一个隔片,通过改变隔片的位置可以改变端口1 到端口2 和端口3 的传输功率以及端口1 的反射功率。设计时可以先把隔片的位置设计到中央,观察在8~10GHz 的工作频段内,波导3 个端口的S 参数随着频率变化的关系曲线,同时分析查看在10GHz 时波导表面的电场分布。然后利用HFSS 的参数扫描分析功能分析在10GHz 处,波导3个端口的S 参数随着隔片位

置变量Offset 变化的关系曲线,使用HFSS 的优化设计功能,求解出当端口3 的输出功率是端口2 的输出功率的两倍时隔片所在的位置。

三.结构模型

图2 功分器结构

模型参数设置:此模型有三个小长方体组合而成中间有一隔片

长方体参数:dx 2 dy 0.9 dz 0.4 单位in

材料真空

隔片尺寸Xsize 0.45 Ysize 0.1 Zsize 0.4 单位in

Y轴位置0.093in(优化后功分比2:1时)

四.相关报告数据分析

图3 S参数幅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图4隔片在中间位置时表面场流动分布(平均分)

图5 隔片偏离中间某一位置时表面场流动分布(全反射)

图6隔片偏离中间某一位置时表面场流动分布(一端输出)

图7优化求解功分比2:1时表面场流动分布

最终优化结果:

图 8

图 9 五.具体设计步骤

1、新建工程及工程设置

a.新建工程

b.设置求解类型

c.设置模型长度单位in

图10

2、设计建模

a.创建小长方体

b.设置激励端口面

c.复制2个小长方体

d.Uinte三个小长方体组合

e.创建隔片

f.Tee中减去隔片 Subtract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模型如下:

图15

3、求解设置

a.Solution Frequency 项输入10,默认单位为GHz,其他项都保持

默认设置不变

图 16

b.扫频设置

图17

4、设计检查和运行仿真计算

图18 5、分析隔片位置和各端口功率之间的关系

a.添加参数扫描分析项

b.运行参数扫描分析

c.查看分析结果

图19

6、根据6中参数优化隔片位置并求解

求解功率比2:1时隔片位置

六.设计总结及体会

在许多题目中选择这个确实是个缘分,不过这个题目带来了很多未知的探索和迷茫,要设计功分器首先要知道和熟悉功分器的设计原理,由于自己在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前4章还学习的很好,对很多概念还能看懂,受到《HFSS电磁仿真设计应用详解》书中T型波导的启发,根据书上的相关步骤,首先总体把握设计流程,根据设计流程,和设计细节一步一步耐心地做,设计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一些警告和错误但是最后经过有道词典和百度和自己的分析终于排除所有错误完成了整个设计流程。另外对H-T型接头有了更深的了解,H-T分支是在主波导窄边面上的分支, 其轴线平行于主波导TE10模的磁场方向, 其结构及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可见 H-T分支相当于并联于主波导的分支线。

七.相关参考资料出处

[1]网上资料:百度文库

[2] HFSS中文使用手册[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HFSS电磁仿真设计应用详解李明洋

电磁场HFSS实验报告

实验一? 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 2、?掌握T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实验仪器 1、装有windows 系统的PC 一台 2、或更高版本软件 3、截图软件 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要分析的器件是下图所示的一个带有隔片的T形波导。其中,波导的端口1是信号输入端口,端口2和端口3是信号输出端口。正对着端口1一侧的波导壁凹进去一块,相当于在此处放置一个金属隔片。通过调节隔片的位置可以调节在端口1传输到端口2,从端口1传输到端口3的信号能量大小,以及反射回端口1的信号能量大小。 T形波导 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设置: 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打开 HFSS 软件后,自动创建一个新工程: Project1,由主菜单选 File\Save as ,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内,命名为Ex1_Tee;由主菜单选 Project\ Insert HFSS Design,

在工程树中选择 HFSSModel1,点右键,选择 Rename项,将设计命名为 TeeModel。 选择求解类型为模式驱动(Driven Model):由主菜单选HFSS\Solution Type ,在弹出对话窗选择Driven Model 项。 设置长度单位为in:由主菜单选 3D Modeler\Units ,在 Set Model Units 对话框中选中 in 项。。 2、创建T形波导模型: 创建长方形模型: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Box 选项,在Command 页输入尺寸参数以及重命名;在Attribute页我们可以为长方体设置名称、材料、颜色、透明度等参数Transparent(透明度)将其设为。Material(材料)保持为Vacuum。 设置波端口源励:选中长方体平行于 yz 面、x=2 的平面;单击右键,选择 Assign Excitation\Wave port项,弹出 Wave Port界面,输入名称WavePort1;点击积分线 (Integration Line) 下的 New line ,则提示绘制端口,在绘图区该面的下边缘中部即(2,0,0)处点左键,确定端口起始点,再选上边缘中部即(2,0,处,作为端口终点。 复制长方体:展开绘图历史树的 Model\Vacuum\Tee节点,右键点击Tee项,选择 Edit\Duplicate\Around Axis,在弹出对话窗的Axis项选择Z,在Angel项输入90deg,在 Total Number 项输入2,点OK,则复制、添加一个长方体,默认名为TEE_1。重复以上步骤,在Angel项输入-90,则添加第3个长方体,默认名Tee_2.

实验二矩形波导TE10的仿真设计与电磁场分析解读

] 实验二、矩形波导TE10的仿真设计与电磁场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HFSS软件的使用; 2、掌握导波场分析和求解方法,矩形波导TE10基本设计方法; 3、利用HFSS 软件进行电磁场分析,掌握导模场结构和管壁电流结构规律和特点。 二、预习要求 1、《 2、导波原理。 3、矩形波导TE10模式基本结构,及其基本电磁场分析和理论。 4、HFSS软件基本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与参考电路 导波原理 3.1.1. 规则金属管内电磁波 对由均匀填充介质的金属波导管建立如图1 所示坐标系, 设z轴与波导的轴线相重合。由于波导的边界和尺寸沿轴向不变, 故称为规则金属波导。为了简化起见, 我们作如下假设: \ ①波导管内填充的介质是均匀、线性、各向同性的; ②波导管内无自由电荷和传导电流的存在; ③波导管内的场是时谐场。 图1 矩形波导结构 本节采用直角坐标系来分析,并假设波导是无限长的,且波是沿着z方向无衰减地传输,由电磁场理论, 对无源自由空间电场E和磁场H满足以下矢量亥姆霍茨方程: ` 式中β为波导轴向的波数,E0(x,y)和H0(x,y)分别为电场和磁场的复振幅,它仅是坐标x和y的函数。 以电场为例子,将上式代入亥姆霍兹方程 ,并在直角坐标内展开,即有 (,) (,) j z j z E E x y e H H x y e β β - - ?= ? ? = ?? 式1 220 E k E ?+=

2222 2 2222222222220 T c E E E E k E k E x y z E E E k E x y E k E β????+=+++?????=+-+??=?+=式2 k c 表示电磁波在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波数,如果导波沿z 方向传播,则 k 为自由空间中同频率的电磁波的波数。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两个旋度式,很易找到场的横向分量和纵向分量的关系式。具体过程从略,这里仅给出结果: 《 从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 (1)场的横向分量即可由纵向分量; (2) 既满足上述方程又满足边界条件的解有许多, 每一个解对应一个波型也称之为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 (3)k c 是在特定边界条件下的特征值, 它是一个与导波系统横截面形状、 尺寸及传输模式有关的参量。 由于当相移常数β=0时, 意味着波导系统不再传播, 亦称为截止, 此时k c =k, 故将k c 称为截止波数。 对于横电模(Ez=0)和横磁模(Hz=0)上式分别可以简化为 TE 模或H 模 ~ TM 模或E 模 3.1.2 矩形波导中传输模式及其场分布 由于矩形波导的四壁都是导体,根据边界条件波导中不可能传输TEM 模,只能传输TE 或TM 模。 % 这里只分析TE 模(Ez=0) 对于TE 模只要解Hz 的波动方程。即 2222()() 4 ()()z z x c z z y c z z x c z z y c H E j E k y x H E j E k x y H E j H k x y H E j H k y x ωμβωμββωεβωε???=-+???? ???=-? ???????=-+???? ???=-+????式2222,,z z x y c c z z x y c c H H E j E j k y k x H H H j H j k y k y ωμωμωμωμ???=-=????? ???=-=???? 式522222 222T c E E E x y k k β????=+???? ?=-?其中 式3 222 c x y k k k =+2222,,z z x y c c z z x y c c E E H j H j k y k x E E E j E j k y k y ωεωεβωμ??? ==-???? ????=-=-???? 式622200 0220z z c z H H k H x y ??++=??式7

(完整word版)利用Matlab实现矩形波导电磁场分布图的绘制

利用Matlab实现矩形波导电磁场分布图的绘制(附源程序) 通过Matlab 计算并绘出任意时刻金属矩形波导的主模TE10 模的电磁场分布图。波导 尺寸、工作频率及时刻均由外部给定。 A.矩形波导中传输的主模为TE10模。设金属波导尺寸为a*b,TE10模的截止波长为 2*a。其电磁场分量可推导表示如下:?(1-1)上式中各参量如下,λ?(1-2) B.用Matlab画电磁力线的步骤: 1.由外部给定的波导尺寸、工作频率参照(1-2)式计算得到参量。 2.由外部给定的绘图精度,分别确定电场和磁场的坐标点。按照公式(1-1)计算 得到电场、磁场的分量。 3.用quiver3函数,绘制磁场分布。允许图像叠加。 4.用quiver3函数,绘制电场分布。不允许图像叠加。 C.三维的电力磁力线分布效果图

图1 图2 C.附程序清单 rectwavestrct1(22.86,10.16,6,1,9.84*10^9,0.03); %main function rectwavestrct1(ao,bo,d,H0,f,t) %画矩形波导场结构所有计算单位为米输入为毫米 %f l0 工作频率/波长 %lg 波导波长%lc TE10模截止波长 %a b 波导尺寸%c 传输方向这里取为波导波长%d 采样精度%t t时刻的场结构图 a=ao/1000; b=bo/1000;

lc=2*a; %TE10截止频率 l0=3*10^8/f; u=4*pi*10^(-7); if(l0>lc) return; else clf; lg=l0/((1-(l0/lc)^2)^0.5); c=lg; B=2*pi/lg; w=B/(3*10^8); x=0:a/d:a; y=0:b/d:b; z=0:c/d:c; [x1,y1,z1]=meshgrid(x,y,z); %mesh(x1,y1,z1); hx=-B.*a.*H0.*sin(pi./a.*x1).*sin(w*t-B.*z1)./pi; hz=H0.*cos(pi./a.*x1).*cos(w*t-z1.*B); hy=zeros(size(y1)); quiver3(z1,x1,y1,hz,hx,hy,'b'); hold on; x2=x1-0.001; y2=y1-0.001; z2=z1-0.001; ex=zeros(size(x2)); ey=w.*u.*a.*H0.*sin(pi./a.*x2).*sin(w*t-B.*z2)./pi; ez=zeros(size(z2)); quiver3(z2,x2,y2,ez,ex,ey,'r'); xlabel('传输方向'); ylabel('波导宽边a'); zlabel('波导窄边b'); hold off; end %------------------------------------------------------------------End Code----------------------------------

第八章矩形波导复习资料0604要点

第八章 矩形波导 1. 波导中的传播条件:f>fc 或λ<λc 2. 矩形波导能传输TM 波和TE 波,不能传输TEM 波。 3. 矩形波导中:TEmn 模:m 和n 皆可取0,但又不能同时为0 TMmn 模。显然,m,n 皆不可能为0,故最低阶模为TM11 其中:m 表示电磁场沿波导宽边a 分布的半波数的个数,n 表示电磁场沿波导窄边b 分布的半波数的个数。 当m 和n 取非零值时,TMmn 模和TEmn 模具有相同的截止参数,这种现象称为模式简并,相应的模式称为简并模式。例如,TM21模和TE21模是简并模式。 4. 波长 ①工作波长λ:定义:微波振荡源所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 v f λ= = 若填充空气,则8310/v c m s ===? 若填充r ε 的介质,则v = ②波导波长λg :在波导内,合成波沿的等相位面在一个周期内所走过的路程定义为波导波长λg 。 2g π λβ = = ③截止波长λc :电磁波处于能传输与不能传输的临介状态,此时对应的波长称为截止波长,对应的频率叫截止频率,fc.(或定义为:导行波不能在波导中传输时所对应的最低频率称为截止频率,该频率确定的波长称为截止波长。) g λλ >

c c v f λ= = c c v f λ= 5.传播速度 若填充空气,则8310/v c m s ===? ,若填充r ε 的介质,则v = ①相速度vp :定义 p v ω β = = 或 p g v f λ= p v v > ②群速度vg :群速度(能速)就是电磁波所携带的能量沿波导纵轴方向(z 轴)的传播速度。 g v = 2p g v v v = g v v < 6.色散现象:传播速度与频率有关的现象 时延失真:波导传输频带内各不同频率的信号传输时间不等,造成信号失真,这种失真称为时延失真。 7. 波阻抗:波导中某种波型的阻抗简称为波阻抗。定义为波导横截面上该波型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 TM 波的:x TM y E Z H ==TE 波 : TE Z =

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1.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分配器属于无源微波器件,它的作用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分成两个(或多个)较小功率的信号,工程上常用的功分器有T型结和威尔金森功分器。 威尔金森功分器是最常用的一种功率分配器。图1所示的为标准的二路威尔 金森等功率分配器。从合路端口输入的射频信号被分成幅度和相位都相等的两路信号,分别经过传输线Bl和BZ,到达隔离电阻两端,然后从两个分路端口输出,离电阻R两端的信号幅度和相位都相等,R上不存在差模信号,所以它不会消耗功率,如果我们不考虑传输线的损耗,则每路分路端口将输出二分之一功率的信号。 图1威尔金森功分器 但是这种经典威尔金森等功率分配器有几个缺点: 1、大功率应用的时候,要求隔离电阻的耗散功率大因此电阻的体积也会比较大 2、如果功分器应用于较高的频段,波长就会与大功率电阻的尺寸相比拟,这样就需要考虑电阻的分布参数。 3、为了提高功分器性能,就要尽量减小Bl和BZ这两段传输线之间的藕合,因此在实际设计时,要求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l、BZ之间的距离较大,在低频应用时,由于四分之一波长较长,占用面积还是太大了,此外,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l、BZ的阻抗较高,因此线宽较细,制板的相对误差更大[24]。为克服这些缺点,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威尔金森等功率分配器,如图2所示

图2 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 可以看到,它仅由四段传输线组成,没有隔离电阻。传输线A 、Cl 、CZ 的特 征阻抗均为Z0。传输线B 位于A 和Cl 、CZ 之间,它的电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 特征阻抗为Z0/2。从合路端输入的信号,通过传输线B ,被分成幅度和相位相等的的两路信号,分别经过传输线Cl 和C2到达分路端口一和二,在整个结构中,传输线B 起到了阻抗变换的作用。从传输线A 、B 相接处向左看,输入阻抗为Z0。从传输线B 与C1、C2相接处向右看,输入阻抗为Z0/2。利用四分之一阻抗变换器的原理我们知道,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为2/00Z Z ?,即Z0/2。因此,整个电路处于功率分配与合成时,在中心频点处,三个端口都能匹配良好,没有反射。这种改进型的结构克服了标准威尔金森功分器的一系列缺点,同时由于省略了隔离电阻,所以成本降低,也不存在电阻分布参数的问题,与传统威尔金森功分器相比,减少了一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另外,构成变换器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 的特征阻抗较低,线宽较宽,能有效降低制板误差。 2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四段传输线特征阻抗之间 的比例关系。由此可得,传输线A 、C1和C2的特征阻抗均为50Ω,而传输线B 的特征阻抗为352/0=Z Ω 为了实现右旋圆极化,经过C2输出的信号要比经过Cl 的相位超前?90,即Cl 要比C2长λ4/1g (λg 为中心频率所对应的介质波长)。设计的功率分配器 如图3所示,传输线段B 的长度约为λ4/1g ,起阻抗变换的作用。传输线段

矩形波导模式和场结构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矩形波导模式和场结构分析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3)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 1.3 本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4) 1.4 本章小结 (6) 第二章矩形波导的基本原理 (7) 2.1 导波的一般分析 (7) 2.1.1规则矩形波导内的电磁波 (7) 2.1.2波导传输的一般特性 (8) 2.2 矩形波导的分析 (8) 2.2.1矩形波导电磁场解 (8) 2.2.2矩形波导中的波型及截止波长 (11) 2.3 本章小结 (12) 第三章矩形波导的设计 (13) 3.1 创建矩形波导模型 (13) 3.2 求解设置 (20) 3.3 设计检查和运行仿真 (22) 3.3.1设计检查 (22) 3.3.2运行仿真分析 (23) 3.4 本章小结 (24) 第四章HFSS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25) 4.1 HFSS软件仿真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HFSS仿真实现 (26) 4.3 仿真结果分析 (32) 4.4 本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小结与展望 .. (33) 5.1 工作总结 (33) 5.2 工作展望 (33)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5) 附录 A 常用贝塞尔函数公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矩形波导模式和场结构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矩形波导(circular waveguide)简称为矩波导,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长方形的金属管。若将同轴线的内导线抽走,则在一定条件下,由外导体所包围的矩形空间也能传输电磁能量,这就是矩形波导。矩波导加工方便,具有损耗小和双极化特性,常用于要求双极化模的天线的馈线中,也广泛用作各种谐振腔、波长计,是一种较常用的规则金属波导。 矩波导有两类传输模式,即TM 模和TE 模。其中主要有三种常用模式,分别是主模TE 11模、矩对称TM 01模、低损耗的TE 01模。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截止波长、传输特性以及场分布不尽相同,同时,各种工作模式的用途也不相同。导模的场描述了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输状态,可以通过电力线的疏密来表示场得强与弱。 本毕业课题是分析矩形波导中存在的模式、各种模式的场结构和传播特性,着重讨论11TE 、01TE 和01TM 三个常用模式,并利用MATLAB 和三维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 可视化波导中11TE 、01TE 和01TM 三种模式电场和磁场波结构。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由于电磁场是以场的形态存在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采取重叠的研究方法是其重要的特点,即只有理论分析、测量、计算机模拟的结果相互佐证,才可以认为是获得了正确可信的结论。时域有限差分法就是实现直接对电磁工程问题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在近年的研究电磁问题中,许多学者对时域脉冲源的传播和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描述物体在瞬态电磁源作用下的理论。另外,对于物体的电特性,理论上具有几乎所有的频率成分,但实际上,只有有限的频带内的频率成分在区主要作用。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电子的发现者) 在1893 年发表了一本论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书,肯定了矩金属壁管子(即矩波导) 传输电磁波的可实现性, 预言波长可与矩柱直径相比拟, 这就是微波。他预言的矩波导传输, 直到1936 年才实现。汤姆逊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预言波导的科学家。这证明科学预言可以大大早于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表明了应用数学的威力。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897 年发表了论文, 讨论矩形截面和矩形截面“空柱”中的电磁振动, 它们对应后来的矩形波导和矩波导, 并引进了截止波长的概念。瑞利得到了矩形波导中主模的场方程组,这是雷达中最常用的模式,

矩形波导中场结构模拟实验

实验 矩形波导中场结构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编程及图像动态演示,形象具体的了解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特性。 2.通过编写Matlab 程序,加深矩形波导中电磁波公式推导以及单模电磁波在矩形波导中的传播理解。 二、实验内容: 电磁场本身比较复杂和抽象,是涉及空间和时间的多维矢量场,需要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来理解它。 1.实验原理: 矩形波导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金属波导管,如图一所示。 波导内壁面位置坐标设为:x=0和x=a ;y=0和y=b 。波导中填充介电常数为ε、磁导率为μ、电导率为σ的媒质,通常波导内填充理想介质(σ=0)。由于波导内没有自由电荷和传导电流,所以传播的电磁波是正弦电磁波。理想导电壁矩形波导中不可能传输TEM 模,只能传输TE 模或TM 模。对于矩形波导中TE MN 模的电场强度E 、磁场强度H 场分量表达式为: (02cos sin j t z x c j n m n E H x y e k b a b )ωβωμπππ???????=???????????? (1) (02sin cos j t z y c j m m n E H x y e k a a b )ωβωμπππ???????=???????????? (2) (3) 0z E =

(02sin cos j t z x c j m m n H H x y e k a a b )ωββ πππ???????=???????????? (4) (02cos sin j t z y c j n m n H H x y e k b a b )ωββπππ???????=???????????? (5) (0cos cos j t z z m n H H x y e a b )ωβππ?????=???????? (6) 其中:ω为微波角频率;m 和n 值可以取0或正整数,代表不同的TE 波场结构模式,称为TE 模,波导中可有无穷多个TE 模式;k c 为临界波束,k c 2=(m π/2)2+(n π/b )2;β为相 位常数,β= 。 波导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截止频率f c ,有 c f = (7) 当工作频率低于截止频率f c 时,电磁场衰减很快,不可能传播很远,所以波导呈现高通滤波器的特性,只有工作频率高于截止频率f c 时电磁波才能通过。具有最低截止频率的模式,成为最低模式,也称为主模,其他模式都成为高次模式。在矩形波导内传输 的所有模型中,TE 10模为主模。 2. 实验步骤: 设置矩形波导宽边a =22.86mm ,窄边b =10.16mm ,波导内媒质为空气,当工作频率f 为9.84GHz 时,波导中只能传输TE 10模。 利用Matlab 显示矩形波导TE10模的电磁场分布的程序设计过程: (1)根据已知参数m ,n ,a ,b 和f 编程计算kc ,β和ω角频率等参数。 Matlab 中代码实现: a=22.86*1e-3; b=10.16*1e-3; f=9.84*1e9; m=1; n=0; miu=4*pi*1e-7; eps=8.854*1e-12; %E=2.71828; kc=((m*pi/a)^2+(n*pi/b)^2)^0.5; w=2*pi*f; beta=(miu*eps*w^2-kc^2)^0.5; (2)根据式1-6定义的各场强变量,以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各分量为因变量,以时间t 为自变量。 Matlab 中代码实现: ngrid=20; x=[0:a/ngrid:a];y=[0:b/2:b]; z=[0:0.04/ngrid:0.04];%定义x ,y ,z 坐标空间矩阵 %公式表示 for p=0:ngrid%执行循环p 赋初值0,循环步长为1,总步长ngrid for q=0:2 for r=0:ngrid%三层循环,赋值ex 、ey 、ez 、hx 、hy 、hz 空间上的数值 ex(p,q,r)=j*(w*miu/kc^2)*(n*pi/b)*cos((m*pi/a)*x(p))*sin((n*pi/b)*y(q))*exp(j*(

【原创】南京邮电大学 课程设计 Wilkinson(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磁场与无线技术Wilkinson功分器 课题报告 课题名称 Wilkinson功分器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班级 组长 组员 开课时间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课题名称 Wilkinson(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 二、课题任务 运用功分器设计原理,利用HFSS软件设计一个Wilkinson功分器,中心工作频率3.0GHz。 ?基本要求 实现一个单阶Wilkinson等功分设计,带内匹配≤-10dB,输出端口隔离≤-10dB,任选一种微波传输线结构实现。 ?进阶要求 多阶(N≥2),匹配良好(S11≤-15dB),不等分,带阻抗变换器(输出端口阻抗 不为50Ω),多种传输线实现。 三、实现方式 自选一种或者多种传输线实现,如微带线,同轴线,带状线等,要求输入输出端口阻抗为50Ω,要求有隔离电阻(通过添加额外的端口实现) 四、具体过程 1.计算基本参数 通过ADS Tool中的Linecalc这个软件来进行初步的计算。 在HFSS中选定版型为Rogers RT/duroid 5880 (tm),如具体参数下图

50Ω微带线计算 得到选取微带线宽度约为0.67mm。 70.7Ω微带线计算 得到选取微带线宽度约为0.34mm,由于微带线电长度与其宽度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两个分支微带线的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改。

2.绘制仿真模型 微带单阶功分器

◆微带参数:w50:阻抗为50Ω的微带线宽度;w2:两分支线宽度; l1,l2,l3,l4:各部分微带线长度; rad1,rad2:各部分分支线长度(即半环半径) ◆在本例中,需要调整的调整关键参数为w2,rad1,空气腔参数随关键参数相应调 整即可。 ◆根据计算,此处的吸收电阻值应该为100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选取97Ω。 微带多阶功分器

实验二矩形波导TE10的仿真设计与电磁场分析解读

实验二、矩形波导TE 10的仿真设计与电磁场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HFSS 软件的使用; 2、 掌握导波场分析和求解方法,矩形波导TE 10基本设计方法; 3、 利用HFSS 软件进行电磁场分析,掌握导模场结构和管壁电流结构规律和特点。 二、预习要求 1、 导波原理。 2、 矩形波导TE 10模式基本结构,及其基本电磁场分析和理论。 3、 HFSS 软件基本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与参考电路 导波原理 3.1.1. 规则金属管内电磁波 对由均匀填充介质的金属波导管建立如图1 所示坐标系, 设z 轴与波导的轴线相重合。由于波导的边界和尺寸沿轴向不变, 故称为规则金属波导。为了简化起见, 我们作如下假设: ① 波导管内填充的介质是均匀、 线性、 各向同性的; ② 波导管内无自由电荷和传导电流的存在; ③ 波导管内的场是时谐场。 图1 矩形波导结构 本节采用直角坐标系来分析,并假设波导是无限长的,且波是沿着z 方向无衰减地传输,由电磁场理论, 对无源自由空间电场E 和磁场H 满足以下矢量亥姆霍茨方程: 式中β为波导轴向的波数,E 0(x,y)和H 0(x,y)分别为电场和磁场的复振幅,它仅是坐标x 和y 的函数。 以电场为例子,将上式代入亥姆霍兹方程 ,并在直角坐标内展开,即有 22222 2222222222220T c E E E E k E k E x y z E E E k E x y E k E β????+=+++?????=+-+??=?+=式2 k c 表示电磁波在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波数,如果导波沿z 方向传播,则 k 为自由空间中同频率的电磁波的波数。 00(,)(,)j z j z E E x y e H H x y e ββ--?=??=?? 式1220E k E ?+=22222222T c E E E x y k k β????=+?????=-?其中式3 222c x y k k k =+

第五章 动态电磁场与电磁波(4)

?? =??-z x E j y H ωε ??? -=+??x y z z H j E jk y E ωμ ? ?-=-y x z H j E jk ωμ ?? -=??-z x H j y E ωμ 可得 y H k k j E z z x ??-- =? ? 22 ωμ y H k k jk H z z z y ??-- =? ? 22 y E k k jk E z z z y ??-- =?? 22 y E k k j H z z x ??-= ?? 22 ωε 式中μεω=k 。 显然,平板波导是一种均匀传输线。然而,上式表明,该导波系统还可以导引其它形式的电磁波。也就是说,沿电磁波传输方向的纵向磁场可以产生横向电场和横向磁场,或沿电磁波传输方向的纵向电场可以产生横向磁场和横向电场。在传输方向仅存在纵向磁场的电磁波被称为横电波(简称TE 波)或磁波(简称H 波),在传输方向上仅存在纵向电场的电磁波被称为横磁波(简称TM 波)或电波(简称E 波)。因此,对于一个导波系统,可能存在三种波型,即TEM 波、TE 波和TM 波。 TE 波:由波动方程,得 0d d 2 222=+-? ?? z z z z H k H k y H 引入y 方向波数k y ,使其满足

μεω2222==+k k k z y 则纵向磁场分量为 y k B y k A H y y z cos sin +=? 进一步,得 )sin cos (y k B y k A k j E y y y x --=? ωμ 由图示边界条件知,当y =0和y =b 时,0=? x E ,代入上式,得 0=A , ? =0H B ,b n k y π = , n = 1,2,3,… k y 称为平板波导的特征值。所以,TE 波的电磁场为 z k z z y b n H z y H j 0e cos ),(-? ? π= z k x z y b n H n b j z y E j e -??ππ=sin ),(0ωμ z k z y z y b n H n bk j z y H j e -??ππ=sin ),(0 2 2221?? ? ??-=??? ??π-=b n b n k z λμεωμεω 需要注意的是,上式中,n ≠0。当n =0时,不存在电磁波。下图分别画出了n =1和n =2时的场图。 (a) TE 1 (n =1)波型 (b) TE 2 (n =2)波型 图 TE n 波型场图 从图示场图不难看出,在横向y 方向上电磁场呈驻波分布,n 为横向y 方向

功分器的设计原理

设计资料项目名称: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二00六年一月

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1. 功率分配器论述: 1.1定义: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能量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也可称为合路器。 1.2分类: 1.2.1功率分配器按路数分为:2路、3路和4路及通过它们级联形成的多路功率分配器。 1.2.2功率分配器按结构分为:微带功率分配器及腔体功率分配器。 1.2.2根据能量的分配分为:等分功率分配器及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1.2.3根据电路形式可分为: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 1.3概述: 常用的功率分配器都是等功率分配,从电路形式上来分,主要有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几者间的区别如下: (1)同轴腔功分器优点是承受功率大,插损小,缺点是输出端驻波比大,而且输出端口间无任何隔离。微带线、带状线功分器优点是价格便宜,输出端口间有很好的隔离,缺点是插损大,承受功率小。(2)微带线、带状线和同轴腔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同轴腔功分器是在要求设计的带宽下先对输入端进行匹配,到输出端进行分路;而微带功分器先进行分路,然后对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匹配。

下面对微带线、带状线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2.设计原理: 2.1分配原理: 微带线、带状线的功分器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带状线的采用的是对称性空气填充或介质板填充,而微带线的主要采用的是非对称性部分介质填充和部分空气填充。下面我们以一分二微带线功率分配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传输线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是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的功率的分配。 图1:一分二功分器示意图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负载均为50Ω,也就是说在分支处的阻抗并联后到阻抗结处应为50Ω。如上图匹配网络,从输入端口看Ω==500Z Z in ,而Ω==50//21in in in Z Z Z ,且是等分的,所以1in Z =2in Z ,①处1in Z 、②处2in Z 的输入阻抗应为100Ω,这样由①、②处到输出终端50Ω需要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匹配。 2.2阶梯阻抗变换: 在微波电路中,为了解决阻抗不同的元件、器件相互连接而又不使其各自的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常用各种形式的阻抗变换器。其中最简单又最常用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阶梯阻抗变换器(图2)。它

功分器的设计

功分器现在有如下几种系列[11]: 1、400MHz-500MHz 频率段二、三功分器,应用于常规无线电通讯、铁路通 信以及450MHz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2、8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微带系列功分器,应用于GSM / CDMA/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3、8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腔体系列功分器,应用于GSM / CDMA/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4、17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腔体系列功分器,应用于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5、800MHz-1200MHz/1600MHz-2000MHz 频率段小体积设备内使用的微带二、三功分器。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功分器: 一、威尔金森功分器 我们将两分支线长度由原来的4λ变为43λ,这样使分支线长度变长,但作用效果与4λ线相同。在两分支线之间留出电阻尺寸大小的缝隙,做成如图1-1所示结构。 图1-1 威尔金森功分器 二、变形威尔金森功分器 将威尔金森功分器进行变形,做成如图1-2所示结构。两圆弧长度由原来的4λ变为43λ,且将圆伸展开形成一个近似的半圆。每个支路通过2λ传输线与隔离电阻相连,这样做虽然会减小电路的工作带宽,但使输出耦合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可以用于不对称,功分比高的电路,隔离电阻的放置更加容易,且两支路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输出口可直接接芯片。

图1-2 变形威尔金森功分器 三、混合环 混合环又称为环形桥路,它也可作为一种功率分配器使用。早期的混合环 是由矩形波导及其4个E-T 分支构成的,由于体积庞大已被微带或带状线环形桥路所取代。图1-3为制作在介质基片上的微带混合环的几何图形,环的平均周长为 23g λ,环上有四个输出端口,四个端口的中心间距均为4g λ。环路各段归一化特性导纳分别为a, b, c ,四个分支特性导纳均为0Y 。这种形式的 功率分配器具有较宽的带宽,低的驻波比和高的输出功率。理论上来说,它的带宽可以同威尔金森功分器相比。混合环功分器相对威尔金森功分器的优点在于,在实际应用中它在高频率上的性能更好一些。 图1-3 混合环 对比以上三种功分器,首先对比威尔金森功分器及变形威尔金森功分器, 变形威尔金森功分器性能与仿真结果相差较大,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加入两个21波长微带线,引入了T 型接头,使微带线产生不连续性;为了保证两21波长微带线之间的距离正好可以焊接电阻,两微带线均倾斜,使焊接电阻处微带不均匀,另外电阻焊接的非对称性影响了功分器输出两端的功分比[9]。 威尔金森功分器和混合环的插损性能较好,可以满足一般功率合成的要求。在隔离方面,威尔金森功分器隔离较好,混合环的隔离要稍差。 从上述三种功分器分析可以得出:要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微波毫米波功分 器,需保证一定的加工精度,对加隔离电阻的功分器,要特别注意选择尺寸较小的电阻,焊接时要求电阻两端对称,且从电阻反面焊接,也可以考虑使用薄膜电阻来实现。这三种功分器都可以串联用作多路功率分配/合成器。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4g λ4g λ4 g λ43g λ对称平面

矩形波导的设计讲解

矩形波导模式和场结构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矩形波导(circular waveguide)简称为矩波导,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长方形的金属管。若将同轴线的内导线抽走,则在一定条件下,由外导体所包围的矩形空间也能传输电磁能量,这就是矩形波导。矩波导加工方便,具有损耗小和双极化特性,常用于要求双极化模的天线的馈线中,也广泛用作各种谐振腔、波长计,是一种较常用的规则金属波导。 矩波导有两类传输模式,即TM 模和TE 模。其中主要有三种常用模式,分别是主模TE 11模、矩对称TM 01模、低损耗的TE 01模。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截止波长、传输特性以及场分布不尽相同,同时,各种工作模式的用途也不相同。导模的场描述了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输状态,可以通过电力线的疏密来表示场得强与弱。 本毕业课题是分析矩形波导中存在的模式、各种模式的场结构和传播特性,着重讨论11TE 、01TE 和01TM 三个常用模式,并利用MATLAB 和三维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 可视化波导中11TE 、01TE 和01TM 三种模式电场和磁场波结构。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由于电磁场是以场的形态存在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采取重叠的研究方法是其重要的特点,即只有理论分析、测量、计算机模拟的结果相互佐证,才可以认为是获得了正确可信的结论。时域有限差分法就是实现直接对电磁工程问题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在近年的研究电磁问题中,许多学者对时域脉冲源的传播和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描述物体在瞬态电磁源作用下的理论。另外,对于物体的电特性,理论上具有几乎所有的频率成分,但实际上,只有有限的频带内的频率成分在区主要作用。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电子的发现者) 在1893 年发表了一本论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书,肯定了矩金属壁管子(即矩波导) 传输电磁波的可实现性, 预言波长可与矩柱直径相比拟, 这就是微波。他预言的矩波导传输, 直到1936 年才实现。汤姆逊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预言波导的科学家。这证明科学预言可以大大早于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表明了应用数学的威力。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897 年发表了论文, 讨论矩形截面和矩形截面“空柱”中的电磁振动, 它们对应后来的矩形波导和矩波导, 并引进了

(整理)实验21微波波导管内电磁场分布测量.

实验2.1 微波波导管内的电磁场分布测量实验 §2.1.1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微波波导管内的电磁场分布,了解微波的产生、传播等基本特性,掌握微波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1.2实验原理与方法 一、微波与体效应微波振荡器 1、微波 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微波(Microwaves)是“波长足够短,以致在发射和接收中能实际应用波导和谐振腔技术的电磁波”。实际应用中,微波通常指频率在300GHz到300MHz、波长范围1毫米到1米的电磁波,可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三个波段。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微波科学技术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例如, ? 雷达的诞生与成熟(1939一1945年); ? 微波波谱学与量子电子学的巨大进步(1944年-至今); ? 射电天文学大发展(1946—1971年); ? 微波能量利用及微波医学(1947年-至今); ? 卫星通信及卫星广播的建立与普及(1964年-至今); ? 遥感、气象监测等; ? 高功率微波武器。1984年美国国防部制定定向能发展计划(定向能包括高能激光、粒子束和高功率微波(HPM)三个方面)。“微波武器” 将在反卫星、反精确制导武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体效应微波振荡器 目前,常用的产生微波振荡器的有两大类,电真空器件与固体器件。其中,电真空器件主要包括微波电真空三极管、反射速调管、磁控管和返波管等;固体器件有晶体三极管、体效应二极管(也称耿氏二极管,由于体效应管中微波电流振荡现象是耿式(J.B Gunn)于1963年首先发现的)和雪崩二极管。由于固体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及便于集成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尤其在中小功率范围内它已经取代电真空器件。固体器件中,采用体效应振荡器制成的微波信号源具有噪声低、工作电压低和便于调谐的优点,目前在实验室中广泛采用该类微波信号源。 1)负阻效应 体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N型砷化镓(GaAs)的导电能谷——高能谷和低能谷结构,如图2.1-1所示,高低能谷间的能量差0.36eV。处于这两类能谷中的电子具有不同的有效质量和不同的迁移率。在常温下低电场时,大部分导电的电子处在电子迁移率高而有效质量较低的低能谷中,当随外加电场增大,许多电子被激发跃迁到高能谷中,在那里电子迁移率低而有效质量较大。因此,低电场时,导电率高,而在高电场时导电率低。这种效应的结果使电子迁移率急剧下降。这种随电场的增加而导致电流下降的现象称为负阻效应,如图2.1-2

有效折射率法求矩形波导色散曲线(附Matlab程序)知识讲解

有效折射率法求矩形波导色散曲线(附 M a t l a b程序)

光波导理论与技术第二次作业 题目:条形波导设计 姓名:王燕 学号: 201321010126 指导老师:陈开鑫 完成日期: 2014 年 03 月 19 日

一、题目 根据条形光波导折射率数据,条形波导结构如图1所示,分别针对宽高比d a :为1:1与1:2两种情形,设计: (1)满足单模与双模传输的波导尺寸范围;(需要给出色散曲线) (2)针对两种情况,选取你认为最佳的波导尺寸,计算对应的模折射率。(计算时假设上、下包层均很厚) 图1 条形波导横截面示意图 二、步骤 依题意知,条形波导参数为:5370.11=TE n ,5100.12=TE n ,444.13=TE n ; 5360.11=TM n ,5095.12=TM n ,444.13=TM n 。其中321n n n 、、分别代表芯心、 上包层、下包层相对于nm 1550=λ光波的折射率。 本设计采用有效折射率法作条形波导的归一化色散曲线,条形波导的横截面区域分割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条形波导横截面分割图 对于x mn E 模式,x E 满足如下波动方程: [] 0),(2 2202 222=-+??+??eff x x n y x n k y E x E 由于导波模式在x 与y 方向上是非相干的,采用分离变量法后再引入)(220x N k 得到如下两个独立的波动方程: 0)()](),([) (22202 2=-+??y Y x N y x n k y y Y 0)(])([)(2 2202 2=-+??x X n x N k x x X eff 可以将条形波导等效成y 方向和x 方向受限的平板波导,先求y 方向受限平板波导的TE 模式,求得x N 后将其作为x 方向受限的平板波导的芯层折射率并求其TM 模式,得到的有效折射率eff n 就是整个条形波导的有效折射率。y 方向受限平板波导的TE 模式的色散方程为: 2 2124 222122222 1 0arctan arctan x x x x x N n n N N n n N n N n d k --+--+=-π (...2,1,0=n ) 其中1n 、2n 、4n 都是TE 模式的有效折射率从而x 方向受限平板波导的TM 模式的色散方程为: ??? ? ??--+???? ??--+=-2225 22522223 22 32 2 20arctan arctan eff x eff x eff x eff x eff x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m n N a k π(...2,1,0=m )

矩形波导地设计讲解

矩形波导模式和场结构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矩形波导(circular waveguide)简称为矩波导,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长方形的金属管。若将同轴线的导线抽走,则在一定条件下,由外导体所包围的矩形空间也能传输电磁能量,这就是矩形波导。矩波导加工方便,具有损耗小和双极化特性,常用于要求双极化模的天线的馈线中,也广泛用作各种谐振腔、波长计,是一种较常用的规则金属波导。 矩波导有两类传输模式,即TM 模和TE 模。其中主要有三种常用模式,分别是主模TE 11模、矩对称TM 01模、低损耗的TE 01模。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截止波长、传输特性以及场分布不尽相同,同时,各种工作模式的用途也不相同。导模的场描述了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输状态,可以通过电力线的疏密来表示场得强与弱。 本毕业课题是分析矩形波导中存在的模式、各种模式的场结构和传播特性,着重讨论11TE 、01TE 和01TM 三个常用模式,并利用MATLAB 和三维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 可视化波导中11TE 、01TE 和01TM 三种模式电场和磁场波结构。 1.2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由于电磁场是以场的形态存在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采取重叠的研究方法是其重要的特点,即只有理论分析、测量、计算机模拟的结果相互佐证,才可以认为是获得了正确可信的结论。时域有限差分法就是实现直接对电磁工程问题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在近年的研究电磁问题中,许多学者对时域脉冲源的传播和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描述物体在瞬态电磁源作用下的理论。另外,对于物体的电特性,理论上具有几乎所有的频率成分,但实际上,只有有限的频带的频率成分在区主要作用。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电子的发现者) 在1893 年发表了一本论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书,肯定了矩金属壁管子(即矩波导) 传输电磁波的可实现性, 预言波长可与矩柱直径相比拟, 这就是微波。他预言的矩波导传输, 直到1936 年才实现。汤姆逊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预言波导的科学家。这证明科学预言可以大大早于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表明了应用数学的威力。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897 年发表了论文, 讨论矩形截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