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

附件1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

一等奖名单(15个)

课题名称负责

主研人员承担单位

三峡库区中学环境保护教育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余明

邱江陵、李淑春、魏启万、

谭学锋、向先文、孙为民

万州区教科所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与教师培训机构队伍建设的研究刘家

况钢、邓光明、王红梅、

何元俭、余平、王国风

渝中区教师进

修学院

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研究庞

赵放鸣、王兵、王卫、

王世群、张必发、蒋华

重庆求精中学

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李协

宋海燕、何晓波、郭金明、

谢德胜

沙坪坝区教师

进修学院

小学校本课程与办学特色的实陈光胡昌益、徐星光、陈远、九龙坡区第一

践研究培何静、刘云、李学久实验小学

城市小学生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施

冯晓旭、董宏燕、杨宁、

唐敬平、陈坤、申田

南岸区南坪实

验小学

盲人学校小学校本教材建设研究李龙

孟萍、唐红菊、周建勋、

朱晓波、喻小刚、苏光军

重庆市盲人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审美化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唐炳

曾玉凤、刘才利、刘红宁、

许静、申玲、王红梅

西南大学附属

小学

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陈

张道华、余国源、汪红、

陈治国、白兵、张正明

渝北区教师进

修校

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刘小

邓钟洪、钟雪梅、胡敏、

牟长芳、李向红、马春丽

江津区四牌坊

小学

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益陈勇、刘政智、汪先惠、

胡拥军、张峰、彭成志

铜梁县教育科

学研究所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熊得屈长元、沈维安、王海洋、云阳教科所

研究雅谭仁坤、程武山、曾义荣

适应西部地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李常

万力、万礼修、曹雷、

鲁琼瑶、牛晓

重庆市教育科

学研究院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丁继

刘勇、陈有德、武宪、

周文、贺军、胡兵

重庆市人民小

梦想教育研究廖文

杨泽平、马宏、车立安、

李永强、张超、张咏梅

重庆巴蜀小学二等奖名单(41个)

课题名称负责

主研人员承担单位

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宋运

邱江陵、傅开国、高雪峰、

晏廷学、曾人平、王琼

万州区教育科

学研究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儿童现代文明习惯培养研究宋

隆泽琼、任能英、周远程、

万崇英、涂凌平、魏恩玉

万州区沙河小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研究张可

周业敏、黄红涛、周杰、

李勇、刘吉秀

涪陵区第七小

学校

“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研究云祥

张贵建、郑道信、黄禄娟、

王天兰、王宁、赵钦

涪陵荔枝希望

小学

渝中区中学双创教学实践研究况

马百里、江明愈、何维嘉、

刘家勤、龚兴英、王国风

渝中区教师进

修学院

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肖方

徐涛、曾菁、王佩、

张婕、阳劲力、王亚兰

渝中区人和街

小学

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障碍及其排解对策翟渝

李灿、周琳华、胡文谦、

凌泽银、王蓉、李萍

渝中区第一实

验小学

加强校本培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王

马佳、周丽、包忠容、

任丽、屈航、王晓琰

渝中区第二实

验小学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研究

赖发

清赵为民、徐荣声、杨贻贤、

麦莉、刘开文、梁燕

沙坪坝区教师

进修学院

城市小学“三主”发展模式研究杨志

袁必建、何大金、袁宇、

王婧、贺敏、梁燕

沙坪坝区树人

小学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李

何怀金、林绍龙、蒋元斌、

徐展、汪强、王淑敏

九龙坡区教师

进修学校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江

李琳、彭西林、杨志兵、

杭元康、娄兴勇、潘波

九龙坡区杨家

坪小学

开发社区课程资源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赵

刘志碧、陈晓红、余长华、

周亮、李雪、曹树廷

南岸区天台岗

小学

构建学习型学校策略研究冯晓

古东娅、张建华、唐易寰、

吴代碧、聂军、高谊

南岸区弹子石

小学

小学德育课程“主体参与、探究学习”教学方法研究刘

严卫、张旺

北碚区教师进

修学院

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环境的教育督导整合机制研究余国

陈捷、唐锦全、申业超、袁

世民、谌永春、张正明

渝北区教科所

优化班主任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张正

黄庆伦、陶克华、许开忠、

江陶、蒋绪军、幸坤莉

重庆市渝北中

学校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的研究付启

颜强、张波、邹倩、

张永君、叶立红、李庆益

渝北实验小学

学科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研究王琪

魏启明、张健、刁荣富、

钟玉林、丁小华

江津区教育委

员会教研室

现代网络信息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关系研究石怀

张志勇、羊自力、文洪全、

胡荣、王成山、李维敏

重庆市江津中

学校

教师教育行为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陈

陈开龙、左学厚、张木兵、

张桂芳、李文德、黄峻峰

合川太和中学

永川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周光

廖荣德、苏武银、张邦明、

陈钢、刘扬平、王泽海

永川区中小学

教学研究室

建立儿童文学校园培养儿童文学素养的研究尹从

张中纯、吴亚玲、代隆锋、

付学梅、张玉玲、李启勇

永川区汇龙小

学校

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张

刘建文、勾晓容、张常宝、

袁利萍、蒙星明、周玲

长寿区第一实

验小学

新课程7-9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研究王道

刘开全、王帮瑜、雷龙翔、

李庆、刘章、李良国

重庆市巴川中

学校

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唐

詹善名、王毅力、李琼、喻

世华、熊友玉、韩平

铜梁师范学校

附属小学

大足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的研究刘兴

吴旭辉、谢良应、王祥述、

肖兴英、黄娟、朱凯

大足县教育科

学研究所

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研究曾舜

蒋国平、栗韬、刘蜀平、唐

河堰、蒋春敏、杨学伦

梁平县教科所,梁平第一中学校

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尹建

武德瑞、梁正犹、张勇、

赵琪、鲜文亚

南川区教育科

学研究所

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唐大唐明忠、蒲永剑、王小丽、忠县忠州镇第

建设的研究勤范艳华、张燕二小学校

实施“自主·协作·创新”学习策略研究毛

邓皓、董林利、廖任华、

李勇、朱宏军、周世俊

开县德阳中学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任登

王蜀元、程先国、李正君、

王宗腾、唐仲明

开县实验中学

奉节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张和

刘咏涛、方宗昌、向彪、

向成喜、王波、唐国易

重庆市奉节中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刘德

向又新、王东川、宋万兵、

梁君

重庆市巫山中

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研究饶世

廖福金、严九洲、李川红、

严海燕、胡瑞睿、胡显强

彭水县汉葭镇

第一小学校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绿色证书”教育研究肖守

杨昌斌、黄吉华、龙群生、

何顺能、黄忠志、杨通文

秀山县教师进

修校

小学生自主科技活动的实践与丁杨洪、秦登伟、牟映、高新区第一实

研究嬿王聪敏、白正全、赵平验小学

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瞿拥

李雪芹、曾永宏、刘艳、阳

廷国、杨开文、徐锦

高新区歇台子

小学

重庆市体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赵小

牛晓、屈明

重庆市教育科

学研究院

初中化学新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徐晓

何葆真、李晓平、赵良繁、

冯启能、李云松、陈静

重庆市教育学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管理的研究李

杜东平、陈琪、卢承霞、

余朝元、陈正筠、熊军

重庆育才中学

三等奖名单(77个)

课题名称负责

主研人员承担单位

中师生研究性学习研究陈

刘科甲、熊应、熊茂荣、

张平奎、康道军、佘祥明

重庆市三峡师

范学校

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向光仙 谭地祥、曹文明、莫斌、付文君、陈永仁、杨春元

万州沙河中学

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谢定来 覃跃武、刘体美、王 荣、张 丽、邱明英、牟宜祥 万州区红光小

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龚雪桦 熊炳燕、扈鸿燕、佘建平、曾楝琪、严世芳、龙艳

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

学科综合学习实验研究 庞友海 徐昌权、何洪奎、樊佐石、王绪敏、杨泽会、赵昌品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创新问题的培养

黄芙蓉 田景碧、任廷伟、冉曙光、庞庆红、罗永高 黔江区新华小学 师幼协同活动适宜性策略研究 朱晓虹 宋 蓉、庞小玲、李 玉、左 凌、徐 苑

渝中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未来教育实践研究

黄 娅 庞 青、肖红陵、唐 杰、戴光琴、高 凡、陶 楠 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对策研究朱

胡波、王守都、李平、

郭畦洪、万民富、李波

大渡口区教师

进修学校

初中研究性学习实验策略的研究魏

王琳、刘德智、杨桦、

李昂、彭应芳、应岸

第九十五初级

中学校

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实验华

李希、徐开玲、严竹云、

胡芳勤、马国庆、陈静

大渡口区钰鑫

小学校

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研究罗

陈戈亮、刘晓凤、洪利、

何跃、刘燕、刘佳

江北区教师进

修学院

以书画为切入点,开设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梁正

钟明玉、彭康、刘支柱、

王瑾、郑丽

江北区鲤鱼池

小学

民办寄宿制学校“启导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余莹

葛华、孟祖辉、郎坤、

卫丽娜、马代华、陈泽芝

重庆加洲实验

小学

重庆市主城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张泽

赵绍锋、刘燕、杨静、

袁玲、叶华、杨咏梅

江北区华新实

验小学

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实践,探索小学英语教学新途径杨小

夏小奇、马艳、吕晓丽、胡

韧杰、饶红梅、江蓉

江北区新村实

验小学校

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张昌

甘永红、刘春晓、刘祖华、

冯越春、郭光勇、胡洪君

重庆市青木关

中学校

城市小学中民工子女养成教育研究吴文

肖君、丁利群、黄永东、

周亚利、蒲秀萍、蒋文琴

沙坪坝区斑竹

林小学

网络环境下学生品质培养的研究周燕

何军、杨永才、马杰、

赵春花、敖华明、马丹

九龙坡区谢家

湾小学

培养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郭清

邓继平、田琪、邓向阳、

谭伟、孙晓兰、王光秀

南岸区教师进

修学院

在理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李文

罗英、梁兵、蒋远中、

徐靓、李朝晖、喻言

重庆市辅仁学

整合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王永

李秀红、聂维娜、李伟、

朱晓金、王华、潘广辉

南岸区光彩小

学校

绿色教育——人、自然、生命课程体系构建古

王琳、周秦、王芬、

曾义、雷小莉、刘兴华

北碚实验幼儿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与新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张华

余琳、杜祥忠、刘辉、

郭沁红、戴汝光、毕文刚

万盛区教师进

修学校

小学英语活动化交际教育研究与实践王小

王宇文、杨大琴、张玉、殷

利平、牟翠花、邱忠维

万盛区实验中

小学研究性学习结合学科教学的多样化设计与组织实施的研究蒋永

刘红、张春燕、许桂华、

陈禹

万盛区中盛小

学校

普通中学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陶克

阳光富、谌永杰、辜庆现、

冉利梅

重庆市南华中

学校

普通中学自主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艾克

张永国、张扬群、李庆福、

聂先亮、汪天彬、潘志富

重庆市暨华中

学校

通过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肖太邹勤、蒋玉辉、何季红、重庆市巴县中

德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芬易家志、刘永昌、焦庆兰学

中学互动式环境教育研究蒋兆

唐小兵、陈文新、徐光碧、

吴庆宣、罗键、李彬

重庆市清华中

学校

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胡

陈永惠、刘玉霞、刘冬、

刘孟平、周双、周小均

巴南区鱼洞第

二小学校

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实践与社区服务研究陈

刘星、李向东、黄敏、

刘姮、张命、刘伯荣

巴南区鱼洞第

四小学校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成功体验研究邹权

郑华恒、李金良、彭竞蝶、

邹玉梅、涂炯、吴宾

江津区贾嗣祥

瑞希望小学校

引导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研究张江

梁红、陈金容、江中会、

程丛琼

江津区向阳小

学校

永川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促进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吴良

唐贤贵、朱学恒、周晓利、

郭清德、乔颖、蒋东明

重庆文理学院

附属中学校

分类目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董天熊文平、蔡华、吕弘、永川区临江镇

伟张胜利、苏彬、谷鹏临江小学校

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自主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研究杨晓

王玲、闫思兰、刘莉、

薛正琪

永川区红旗小

长寿区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张明

袁中荣、张春、付志强、

陈常全、吴建忠、余江波

长寿双龙中学

小学生品德评价研究朱晓

焦栋梁、张黎离、雷文俊、

凡红丽、汤敏、韩敏凤

长寿区凤城第

一小学

农村学校如何为新的学习方式创设愉悦的实施条件实验与研究王先

赵小平、曹红、陈敬娴、饶

晚霞、王莉、彭达先

綦江县教育科

学研究所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的研究王德

黎涛、张勇、李光佺、

林先友、王仲华、帅育强

綦江县东溪镇

初级中学校

农村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渗透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启唐述

陈本祥、黄琳、唐述清、

滕昭精、戴玉兴

潼南县柏梓镇

小学

蒙教育实验研究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估研究覃邦

宋启能、刘晓白、袁伦国、

徐川、胡敏、赵先晖

大足县教师进

修学校

构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与评价新模式胡

李寿明、柳明琼、李陈、

胥安远

大足县龙岗第

一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陈

彭定超、尹和丰、邓虹、

刘红英、杨昌相

璧山来凤中学

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罗世

彭永惠、杨红霞、曾富勇、

彭开平、左平、刘仁菊

璧山县城关幼

儿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研究罗章

刘居康、曹丽、陈荣春、

罗雪、徐玲、曾小凤

璧山县北街小

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研究曾随

龙贵兰、汪世君、吴娟、

程福萍、张泽霞

璧山县青杠实

验小学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何志何发政、李宇珍、林俊杰、荣昌县教师进

的策略研究君刘波、郭宗明、陈媛修学校

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研究申群

何志君、郭晓梅、林俊杰、

尹世华、陈媛、吕晓雯

荣昌县教师进

修学校

适应新课程的初中思想品德立体化教学研究邓显

杨守元、李英全、刘刚、

黄春、张卫星、周亚平

荣昌初级中学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研究栗

蒋国平、刘蜀平、陆开明、

唐炳林、谢敏、冉箭飞

梁平县第一中

学校

如何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情感共鸣唐

李云发、王豪伟、简红琴、

邓安文

梁平县城东乡

中心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张仁

鲜文亚、张熙谋、肖开祥、

封孝林、章波、张小娟

南川区南平镇

中心小学校

小学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李昌

陆清华、姚杰、陈凤、

李仕红、陈小莉、丁先余

南川区大观镇

中心小学校

丰都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蒋明向明权、夏绍云、蔡永孝、丰都县教科所

用昌夏德权、彭茜、陈天富

农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陈义

周正容、董泽兰、吴琼、

董延碧、杨明慧、高莉

垫江县新民小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李茂

郑伟、周伯奎、吴泽伟、

周培权、刘延风、吴贤成

垫江县太平小

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研究黄凤

况红英、黄义才、黄全、

李克碧、左家福

垫江县澄溪小

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研究与实践高世

李永涛、徐建荣、周帮琴、

曾厚明、石安志、李云发

垫江县周嘉小

山区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黄业

刘道兴、肖运锬、刘世清、

王桂林、张世春、陈永华

城口县教师进

修学校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程明

王朝武、应宏、廖学超、

陈坤、邹胜发、肖槐树

武隆县教育科

学研究所

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杨永

任崇瑜、邵瑞劲、何雪燕、

代春梅、李西伦、应红

武隆县教育条

件装备所

小学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李西

廖诗林、黄敏、游芳芳、

范瑛、郑权

武隆县江口镇

中心小学校

小学英语教育活动化系列研究张前

肖咸清、李启琼、张宇、

朱小停、刘中玉、李四清

开县汉丰街道

第一中心小学

在中学学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张小

晏寿云、叶茂林、汤春飞、

邬黎明、陈宗泽、李泽刚

重庆市云阳中

小学生挫折教育实践研究唐富

曾嵘、张明术、冉玉红、

邓超、彭小莉、廖清琼

云阳外国语实

验学校

城镇化前提下的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余

彭艳、邓樱、熊常伟、

温学梅、刘梅、王国宏

云阳县双江小

科学培养幼儿前书写技能的研究王延

颜彦、刘晓敏、余小平、

李忠云、李江云

云阳县实验幼

儿园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马克思、F.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 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

中小学教育教研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讲座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愿意和大家谈一谈教育研究的方法问题,重点谈一谈研究型老师如何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方法。所谓研究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研究就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导下,运用一定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研究方案设计去达成未知规律的未知规律探索过程。教育研究就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于研究的概念,老师们不会陌生,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护额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变革,这会对教师发展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有效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是一个必要选择。 今天我愿意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师如何有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首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出来必然要求。第二点,从方法论的角度谈一谈如何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教育科研方法。第三点,具体谈一谈相关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在现实中,我认为有这样一句话可以与老师们共鸣,我认为,没有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人类活动始于五千年以前,当人类从猿猴步入文明社会开始,教育活动就开始了。只不过几千年以前的教育活动更带有自发的盲目的心里,其实在动物界,我们也发现,老鹰教小鹰在天空飞翔,这种活动就是教育,只不过这只是出于一种本能,而我们人类他是有意识进行教育,传承文明,直到自己的后代能自己迎接挑战。有了教育就有了对教育活动的反思,这种反思就是一种研究,所以,研究就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不足或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所以我认为,没有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作为老师,要想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必须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小课题或者中端课题,也可以参与到一些研究课题中去。如何正确认识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目前社会发展正在进行非常快的变化,现在老师们都知道,信息革命、学习革命、教学革命等等这些时髦词初次在我们的事业中,信息革命的标准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最近有一个数据,说一条光缆传播的信息量将绕一条数字光缆光缆的传播得效率的变化,1988年时,一条数字光缆只能传播三千字节,到1996年达到一千五百万个字节,到两千年到一千万个字节,到了2003年,现在每条数字光缆每秒传送的信息量比1997年全球互联网一个月传输的总和还要多。 这就说明,人类的信息量在呈几何数增长,这是信息革命的出现,信息革命带来了教育革命,老师们都知道,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各省市课程改革的推进,都是教育革命的一个前奏,或者说是教育革命发生的一个标志。谈到教学革命,课程的变化对老师的教学出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既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适应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外一点,社会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教育成了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比如说,家长社会公众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指责,比如说,教育的腐败问题,然后中小学的择校问题,对寒假暑假期间的学生的补习班问题,以及教育公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社会公众指责或者关注的方面,社会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见一致,但是,从一个点上来说,就是社会,包括家庭、社区,包括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教育部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教育,另外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加了更强烈的影响,在信息革命的时代影响下,学校成为信息海洋里的一条小船,可以说是,学校不断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应付的影响有些事一致的,有些是完全矛盾的,所以学校在社会各方面的这种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的这种信息的影响下,变得比较脆弱,学校的这种稳定性和权威性正在受到挑战。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教师的权威教育影响也在弱化,影响强度在降低,以上调查表明,在新世纪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五六十年代相比,明显降低,这说明,在信息革命的影响下,原来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地位受到挑战,孩子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他的信息源不仅来自于学校、教师,还来自于父母,来自社区,来自网吧,互联网信息对于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一些电视剧也都是孩子的信息来源,这些都对孩子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孩子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教育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现在社会跨文化的这种交流和碰撞非常厉害,文化的侵略,文化的霸权,腐朽的文化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复杂,有一句歌词中说,“你已经变得不再是你,可我依然是我”,这是《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一句歌词,我认为,这句话可以这么改,改成“你已经变得不再是你,我也已经不再是我”,这说明,学生变了,老师也发生了变化,老师作为社会中一个公民,每天去学校教书,但是实际上,他也该承担各种角色,在学校是一个老师,在家里是父亲和母亲或者是儿子和女儿,在社会上是一个普通公民,他要承担社会的各种压力,所以教师的角色在进行多种变化,尤其是社会公众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我们的教师的内心会发生很多变化,教师需要人文关怀,最近有一个词非常时髦,就是教育腐败问题,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我认为教师在倍受指责的同时,或是倍受高度关注时同时,更应该受到人文关怀。这是教师变得比较复杂,教师的复杂决定了教师必须理清自己的思路,为众多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必须有效的提高自己专业化发

校本教研成果材料

“减清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师生体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思茅第六小学教导处经验交流材料 【基本情况】 思茅第六小学管理着6 所完小(即城郊的中心小学、土桥小学、光坡小学、思澜路沿线的三棵桩小学、整碗小学,思小路沿线的南岛河小学), 1 所村小(思小路沿线的曼歇坝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55 亩,校舍建筑面积17678 川。在职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93人,工人5人;有离退休教职工94 人。专任教师中,已评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60人,已聘用107人,未聘用53 人;一级教师31 人;未评职称2 人。本科学历54人,占28%;专科学历121 人,占62.7%;高中、中师学历18人,占9.3%。全校共有9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27人,其中,1 -6年级在校学生4 1 3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住校生1000 人,今年小学毕业生620 人。 【做法与成效】 一、认识到位 我们认识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自己的优势,创立自己的特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的特点自己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得靠教师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实践,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进行校本教研。 只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才能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把学校构筑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不断发展。确立“立足校本培训,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学习促提高,以反思促进步,以校 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指导思想,明确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把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点,促进学校发展和特色形成的生长点,学校采取了目标引领、成果激励、深造学习、 科研带动、榜样示范等策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力。

重庆市科学小论文大赛活动方案

重庆市科学小论文大赛活动方案.doc 第五届“今日教育杯”重庆市新课程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征评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发现身边的科学 二、活动对象 小学中段(3~4年级)和高段(5~6年级)学生 三、活动形式 1、本次活动通过观察身边科学现象,记录发现、抒发感想、探究结论,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 2、为了配合本次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指导学生有方向性的写作,今日教育杂志社特编辑《小学生怎样写好科学小论文》(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定价10元)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用书。组委会根据报名人数在一周内将指导用书送达各区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院(校)。 四、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 1.写作 ①主题:从学生自己亲历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选择主题,自拟题目。 ②内容:可以是对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的发现、分析;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报告、考察报告、实验报告;可以是对自创实验的探究、得出的解释、说明;对小发明、小制作的心得感想;也可以是自己关于科学的奇思妙想。 2.交稿

征评作品需由所在学校汇总后,统一上交到各区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院(校)。优胜作品于5月5日前上交组委会办公室进行市级终评。 3.注意事项 ①作品一律采用纸质稿。稿纸为活动组委会提供的专用稿纸(专用稿纸刊印在《小学生怎样写好科学小论文》书中,随书附送,复印无效)。 ②作品需准确填写区县、学校、姓名、指导教师,同时注明“中段”“高段”,如有与小论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可以附上。 ③作品必须是小学生自己完成的作品,不能由教师和家长代写、加工。凡抄袭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评奖资格。 五、评审办法 1.评审比例:本次征评活动按参加总人数中段20%、高段20%的比例评出优胜者,再从中分别按一等奖10%、二等奖30%、三等奖60%评出等级奖。 2.初评:2014年5月5日前,各区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院(校)组织初评,并将初评名单(名单必须有电子文档,格式参见附件)和一、二等奖原稿上报活动组委会审核、复评。 3.复评:组委会聘请学科专家、特级教师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优胜作品进行审核、复评。最终获奖名单将于2014年6月10日前将公布,同时向各区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院(校)寄发获奖证书。 4.奖励:获奖学生将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今日教育杂志社联合颁发获奖证书;对二等奖以上奖次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多名学生获奖的按最高等级颁奖);对征评活动组织工作全面、细致、到位的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此外,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小学生怎样写好科学小论文》一书。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标签:标题] 篇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昌图县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暑期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经过这次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财富。本次培训,主讲老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非浅。下面是我学习《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获得的点滴体会: 作为一个走上工作岗位才十几年的中青年教师,一听到别人提及搞科研这三个字,总感觉它离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很远。总觉得自己业务都尚未娴熟,又哪有搞科研的能力呢?但当我听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这次讲座后才发现,自己对教育科研存在深深的误解,并明白了一个道理:科研,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只有在点点滴滴的教学生活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反思,注重记录,注重阅读,做个有心人,就会慢慢积累起属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也就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因此,搞教育科研,要从现在做起!把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着,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些思考,并把他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一定会积累成宝贵的教育财富。 听完讲座,使我明白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从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来看,科研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因为这时候的教师走上了一种职业的倦怠,特别是40岁左右的教师。书里谈到四个成形信念已经成形,很难再改变;思维已经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经成形,不愿再发展;状态已经成形,不肯再激进。自己的压力很大,来自家庭、来自单位、来自社会,这让很多老师体力、健康极度透支。造成教师的事业陷入了一种高原期,导致事业的停滞。有些老师很疑惑,为何我们总是被鼓励做研究,可研究怎么总是做不好呢? 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雇员,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等价交换;大部分的老师在做着一种知识贩子的工作,美其名曰教书匠;而其实教师职业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我认识到教师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够使我们由一名普通的教师向名师靠拢。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自身专业化的需要。历来人们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根本不必要向医生、工程师那样需要专业型的人才,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第二,我们应怎样搞教育科研?下面我从价值取向,研究选题,研究的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来阐述这一问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理想价值取向应该是解决现实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研究的实践价值取向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的。很强的实践性,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高度依赖,研究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情境性等是教师职业的鲜明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构建一套理论,不是发现教育规律,也不是坐而论道式的指点江山,而应该是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研究的结论也不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对其他老师、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足矣。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选题应该直接来自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选择的研究问题切实来自一线教育教学情景,是亟须解决的;题目的特点应该微小、具体,具有可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深教院通〔2015〕144号 关于表彰深圳市2015 年高考模拟试题 命题比赛获奖教师的通报 各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教科培中心)、各新区公共事业局教科研中心,市局直属各高中: 为促进高中教师更深入地研究高考,提高各学校和学科的高考备考效率,为2015年高考提供考前复习训练题源,我院开展了“深圳市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命题比赛”活动。经各学科评委客观、公平、公正评审,评选出一等奖试题34份,二等奖试题60份,三等奖试题82份。现对命题比赛获奖教师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教师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进一步推动我市高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附件:深圳市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命题比赛获奖教师名单 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 (联系人:龚湘玲,联系电话:82672129; 汪进阳,联系电话:25913384)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电子)

附件 深圳市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命题比赛 获奖教师名单 一等奖 市局直属高中 学校 学科命题人 深圳中学 语文刘艳平 深圳中学 数学郭玉竹 刘 锋 张文涛 深圳中学 英语李北京 郭炜敏 邹艳萍 深圳中学 政治安代杰 饶智勇 李 丰 王旭东 深圳中学 物理许如基 杨政平 张艳君 冉先进 深圳外国语学校 英语金 天 杨素宁 刘晓冬 郭 川 深圳外国语学校 政治佘志龙 蒋 壮 李兴梅 王 蕾 深圳外国语学校 化学林琼丽 胡端年 孙 丽 苏玉婵 深圳外国语学校 生物肖什元 王 云 陈文昕 陈育红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数学金 宁 徐荣生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地理陈 旭 袁连兴 李兴文 庄惠芬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语文李剑林 深圳科学高中 地理艾志华 王乐乐 冉 杰 王芳丽 深圳科学高中 化学赵继海 敖小立 徐俊龙 刘 蒙 深圳科学高中 生物邱礼伟 杨香青 喻能丽 谢之文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学校在加强教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引进外面的一些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科研成果,也需要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予以推广应用,来营造学校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科研兴校”的品位。现将我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介绍如下: 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 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研讨会的举行,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如分文理科组),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研讨时有记录人做好研讨情况汇总,并由代表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汇报。这种做法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计划,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方法: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3)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成

关于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的思考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有助于促进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科研成果成为支持和支撑教育改革深化与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载体,而作为一种载体怎样更好地影响教育发展并发挥其价值,其中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无疑是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是指把教育科研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并融入教育实践,进而成为理念创新、方法改进、政策制定、制度完善等实践成果的活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目的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如陈宝生部长所言:“转化为教育事业发展活生生的实践应该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出发点和归宿。理论生产阶段结束后,要转向成果转化应用阶段。教育科学研究绝不是把成果变成抽屉里、书橱里、记忆里的成果,而是要把它融入教育事业发展活生生的实践中,变成指导教学、服务决策、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实践成果。”可见,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们生活福祉等具有强大的功能。但在当下教育科研人员科研热情不断高涨、教育科研成果数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存在诸多问题,例

如: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观念落后,转化意识不强;转化机制刻板,活力不足;转化模式固化,转化主体单一等。基于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系统论、社会建构论为理论指导,提出相关转化策略。 一、树立正确观念,增强转化意识 当前,教育界普遍认同教育科研成果的价值,但是对于教育成果转化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转化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教育科研人员及教育科研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意识。 (一)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以转变人的教育观念为首要前提 教育科研成果与自然科研成果不同,也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成果。教育科研成果属于“人学”科研成果的范畴,“它(教育科研成果)以改变人的观念、调整人的思路、培养人的能力为前提,它要求人们接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以转变人的教育观念为首要前提,而教育观念转变为人的实际行动需要经历感悟、体验、接收、内化、反馈等过程。以叶澜的新基础教育为例,之所以称之为“新”基础教育,根本原因在于该科研成果重新定义了“生命”“实践”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并将其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取向的高度。在新基础教育成果中,“生命”不仅包含个体生命特征、个体生命成长,而且包含了群体生命、类生命的意涵;“实践”不是理论的实验田,不是理论的对象和工具,而是作为理论研究的源头活水,是

教学指导委员会暨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教学指导委员会暨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2008年,根据“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室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工作计划”和分管院长的指示,顺利地完成了本年度既定的工作任务。现将2008年“**蓝天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蓝天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情况 2008年2月22日,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全面启动“六项工程”动员大会。此后,各项工程(即:教学名师培育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和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工程)陆续进入实施阶段。(转载请注明来自: ) (一)教学名师培育工程 教学名师培育工程于2008年4月正式启动,下达了院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评选通知。此后,17位教师提出申请,经过评审,产生院级名师2位,院级骨干教师7位。此外,还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我院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为了提高院级名师、骨干教师的整体水平,还将于2008年12月底遴选省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培育对象,进行重点培育。 (二)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于2008年4月开始启动。在下达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2008年度立项申报通知后,有32门课程申报,16门课程被列为“院级精品建设课程”,其中,本科课程10门,专科课程6门,初步投入建设资金19.2万元。 (三)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于2008年4月启动,15个专业申报,12个专业批准立项,其中本科专业4个,高职专业8个。2008年10月,还组织了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的申报工作,申报了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8个省级特色专业。 (四)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 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于2008年3月启动,下发通知后,7个实验实训中心进行了申报,5个实验或实训中心获立项。此外,还组织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教育厅批准,我院“汽车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成功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五)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_______________,遵循一定的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_______________的一种认识活动。 2.按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教育科研方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方法和_____________方法。 3.教育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4.教育研究存在着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不同的认识层次。 5.教育研究的两个层次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四种不同的研究水平。 6.教育研究应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为了实践。 8.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_______________,二是确定_______________。 10.课题论证是指对所选课题及课题研究的_______________进行评价性研究的过程。重大的课题要进行两次论证,除了_______________外,往往还须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活动。 A.认识 B.实践 C.研究 D.实验 2.在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形成()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问题 B.教育实践 C.教育活动 D.教育事实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属于()。 A.最一般的方法论 B.一般科学方法论 C.具体分科方法论 D.哲学方法论 5.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问题。A.分析 B.确定 C.解决 D.概括 6.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和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A.方向 B.性质 C.特点 D.类型 7.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价值。 A.理论 B.实践 C.内部 D.外部 8.有科学性的课题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 A.理论 B.社会 C.物质 D.实践 9.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学校在加强教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引进外面的一些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科研成果,也需要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予以推广应用,来营造学校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科研兴校”的品位。现将我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介绍如下: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级教研经常化。学校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3)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奋斗目标,每个学年都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教育科研指导活动 科研所魏秀华 2011年3月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按计划完成后,需要对整个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用文字记载下来,即形成一份课题研究的书面材料。这种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文字加工的过程,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也是显示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和运用。 (一)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概述 1.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论。表述教育科研成果的目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向教育界以至社会提供教育科研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和推动教育实际工作。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目的意义有以下的方面: (1)深化知识,表明研究的结论及其价值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说明了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研究结果及其价值。通过科研成果的表述,可以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进行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揭示教育的某种规律。实现理论升华,显示其理论价值。同时,又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建议、方案或办法,从而推动教育的变革和改进,显示其实用价值。因而,科研成果的表述,不仅仅是个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是深化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 (2)有利于学术交流,供他人参考 教育科研过程是我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直接参加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和发展都是十分宝贵的。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有利于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人进行学术交流。 (3)有助于培养、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要求有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总结、表述不好,课题研究只能是一种无效或低效的劳动。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有助于培养、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报告

开展系列争章活动拓宽习惯培养路径 ——基于习惯养成教育的系列化雏鹰争章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要】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的德育工作,围绕“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一核心课题展开,从礼仪、安全、学习三方面的习惯培养为重点,组织骨干辅导员从三个方面各整理出了十条小学阶段学生最需掌握的习惯要求。为了将习惯教育有效的与雏鹰争章活动进行融合,我校把三十条习惯中相近的培养要求进行分类,设置了18枚习惯章,10枚特色章,4枚荣誉勋章,并开展了基于习惯养成教育的系列化雏鹰争章活动的实践研究。我们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注重活动的系列化,旨在使原先枯燥、单一、无趣的德育教育变得生动、形象、精致起来,使原来空头支票式的评价变得实在起来,使学生厌倦的德育教育变得喜欢起来。笔者将从:活动缘起、活动立意、实践研究过程、活动实施成效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化雏鹰争章 【正文】 一、活动缘起 1.习惯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中队的保证,如何加强对队员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学校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习惯养成教育始终是德育的主旋律。 2.雏鹰争章是少先队活动的经典载体 “雏鹰争章”是少先队活动的活动载体,从1992年开始,这项活动经久不衰,也激励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它打破了传统的单纯靠分数评价优劣的模式,“不看成绩看进步”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我校少先队借鉴雏鹰争章这一经典活动载体,整合、提炼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习惯雏鹰争章活动,使争章活动系列化,力求突出了活动的纽带作用,来凝聚校内外的各方力量促进队员有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雏鹰争章”的老树上结出“新果”。 3.目前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 习惯的养成教育普遍都存在操作性差、趣味性低、延续性无的特点。即教师没有一个直观易操作的载体去评价队员的习惯养成情况;队员面对空头支票式的评价或者只是表格上计分式的评价,一开始有些效果,但久而久之便缺乏兴趣,直至毫不关注;队员

中小学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一、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教育观察法的含义 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教育观察法主要的特点 目的明确。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目的在于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 真实自然。观察是指观察对象不加干预控制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考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直接翔实。观察者和对象共处一体,研究者能够直接地、准确地了解到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及应采取某措施而发生的现象,获得真实、生动而翔实的资料。 、教育观察法的功能 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 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 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 教育观察的分类 、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即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 (2)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观察。其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周密的实施计 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做精确的观测, 进行控制, 者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是直接通过观测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动, 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 、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研究人员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所有的参与观察研究都介于“参与者的观察”与“观察者的参与”之间。 非参与观察法是研究逐步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记录。 无结构观察法是研究者只有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和内容,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体系。 、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选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段内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和事件作全面观察记录。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对某种研究目的有关的、预先确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到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的观察和记录。 二、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的含义、特点、功能 、教育调查法的含义 教育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等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法所要考察的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包含四个不同的层次: 作为个别教育要素存在的,如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育经费、学智等单个教育要素的状况。 (2)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的存在,如师生关系的状况、学校教育结构状况等。 (3)教育活动中各种要素相关联而表现出的教育实践及其中包含的思想观念状况。 教育要素综合体现的教育质量。 、教育调查法的特点 在研究对象上是以活动形态或现实存在形态的教育问题、教育现状作为对象的,其活动形态的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在研究目的上不是以操纵并改变研究对象的状态来获得关于教育问题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量等方式,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事实。 在研究方法的性质上是一种通过语言直接与研究对象打交道的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法的功能 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了解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帮助学校老师了解教育活动中各个教育要素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教育活动策略提供依据。 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利于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教育理论发展的实际。 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常模调查和比较调查 常模调查在于了解教育要素以及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一般状况的调查,掌握教育的一般发展状况,如学期阶段教育、检查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水平是否达标等。 比较调查在于了解教育要素以及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差异状况的调查。如升学考试、学科竞赛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总 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学校在加强教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引进外面的一些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科研成果,也需要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予以推广应用,来营造学校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科研兴校”的品位。现将我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介绍如下: 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级教研经常化。学校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3)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简介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简介 1998年3月云南省教育厅教材教学研究室更名为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并于1998年7月15日召开了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2009年,经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加挂“云南省教育评估院”、“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两块牌子。2011年,经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加挂“云南省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牌子。云南省教科院现已成为集教研、科研、质量评估及监测为一体的教育综合研究部门。有学前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教育教学研究室,体育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室,职业与终身教育研究室,民族教育研究室,教育评估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室,心理教育研究室,生命生活生存教育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室等十个研究室,及院办公室和财务室,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和云南省教育学会秘书处、云南省教育史志办公室等四个合署办公机构,云南教育信息中心,云南省教科图书中心和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等三个独立法人实体。全院现有在职在编职工6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9人。正高3人,副高24人,中职24人。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笃学善策,促教兴滇”为宗旨,以“砥砺品质、陶冶情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专业引领,服务全局”为工作方针,以“转方式,提质量,强服务,创绩效”的工作思路,为“造就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健全充满活力的教科研机制,形成云南教育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推动教育研究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改服务”做出积极努力。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的教育教学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深化改革为动力,指导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