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单质硅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完成下列填空: I.某些硅酸盐具有筛选分子的功能,一种硅酸盐的组成为:M 2O·R 2O 3·2SiO 2·nH 2O ,已知元素M 、R 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4。

(1)该硅酸盐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M 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不能与R 单质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CuCl 2溶液

b .Fe 2O 3

c .浓硫酸

d .Na 2CO 3溶液

(4)写出M 、R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氮化硅(Si 3N 4)陶瓷材料硬度大、熔点高。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SiO 2+C+N 2???→高温Si 3N 4+CO

(5)Si 3N 4晶体中只有极性共价键,则氮原子的化合价为______,被还原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

(6)C 3N 4的结构与Si 3N 4相似。请比较二者熔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上述反应在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气体密度增加了2.8g/L ,则制得的Si 3N 4质量为_____________。

【答案】Na >Al>Si 3s 1 bd ()-23-

2Al OH +OH =lO +H A O -3 N 2中氮元素 两者均为原子晶体,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因此C 3N 4中碳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较Si 3N 4中硅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小,键能较大,熔点较高

35g

【解析】

【分析】

【详解】

I .(1)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因此M 呈+1价,R 呈+3价,M 、R 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4,则M 为Na ,R 为Al ,该硅酸盐中Na 、Al 、Si 为同周期元素,元素序数越大,其半径越小,因此半径大小关系为:Na >Al>Si ; (2)M 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第三能层,第三能层上只有1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3s 1;

(3)常温下,Al 与CuCl 2溶液反应能将铜置换出来;Al 与Fe 2O 3在高温反应;Al 与浓硫酸发生钝化;Al 与Na 2CO 3溶液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bd ;

(4)Na 、Al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 、Al(OH)3,二者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23-

2Al OH +OH =lO +H A O ; II .(5)非金属性N>Si ,因此Si 3N 4中N 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至-3价,N 元素被还原;

(6)Si 3N 4陶瓷材料硬度大、熔点高,晶体中只有极性共价键,说明Si 3N 4为原子晶体,C 3N 4的结构与Si 3N 4相似,说明C 3N 4为原子晶体,两者均为原子晶体,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因此C 3N 4中碳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较Si 3N 4中硅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小,键能较大,熔点较高;

(7)该反应中Si 元素化合价不变,N 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至-3价,C 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至+2价,根据得失电子关系以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以及单线桥为:

(8)气体密度增加了2.8g/L ,说明气体质量增加了2.8g/L ×10L=28g ,

2234=3SiO +6C +2N Si N +6CO 140g 112g

28g

m

?高温气体质量变化 因此生成的Si 3N 4质量为

28g 140g 112g

?=35g 。

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

(2)②③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填化学式)。 (3)下列可以判断⑤和⑥金属性强弱的是___(填序号)。

a .单质的熔点:⑤<⑥

b .化合价:⑤<⑥

c .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⑤>⑥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⑤>⑥

(4)为验证第ⅦA 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②棉花中浸有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验证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⑨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该实验必须控制⑨单质的加入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结论。理由是___。

④第Ⅶ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答案】 HNO3>H2CO3>H2SiO3 cd 分液漏斗 2Br-+Cl2=Br2+2Cl- Cl2+2OH-

=H2O+Cl-+ClO-溶液分层,下层液体为紫红色氯气能够氧化溴离子和碘离子,氯气必须少量,否则干扰检验结果增大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①~⑨分别为H、C、N、O、Na、Al、Si、S、Cl,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②③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3)a.根据单质的熔点不能判断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化合价高低不能作为比较金属性的依据,故b错误;

c.Na与水反应比Al剧烈,说明金属性:Na>Al,可以比较,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可以比较,故d正确;

答案选cd;

(4)①A为分液漏斗,A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②NaOH溶液用于吸收氯气,离子方程为Cl2+2OH-=H2O+Cl-+ClO-;

③溴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若通入过量氯气,剩余的氯气能够进入试管先于Br2氧化碘离子,干扰溴与碘离子的反应,所以氯气必须少量,否则干扰检验结果;

④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故得到电子能力减弱。【点睛】

比较金属性的强弱,是看金属与水或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依照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

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请根据

要求回答问题:

(1)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⑤和⑥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⑤______⑥。

(3)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4)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C <共价键 Ag++Cl-=AgCl↓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知,①为氢,②为碳,③为氧,④为钠,⑤为硫,⑥为氯;

(1)碳的元素符号是C,故答案为:C;

(2)⑤和⑥处于相同周期,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非金属性增强,则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⑤<⑥,故答案为:<;

(3)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有H2O和H2O2,都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

(4)Na和C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答案为:Ag++Cl-=AgCl↓。

4.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

A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D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

①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或H-F H2S+OH-=HS-+H2O或HS-+OH-=S2-+H2O OH-S2-或HS-

【解析】

【详解】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符合关系的微粒分别为NH4+或HF、OH-、NH3或F-、H2O;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A为H2S或HS-,C为HS-或S2-,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分别为OH-、H2O;

5.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 mL2 mol·L-1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完成下列问题:

(1)C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2)A元素是_____,B元素是_____,D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A与D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该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三ⅦA Cl2O7 Na Mg O Na2O2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看表面颜色是否变白 Cl2+2OH-=Cl-+ClO-+H2O

【解析】

【分析】

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则A为Na元素;5.8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 mL2 mol/L盐酸完全反应,n(H+)=n(OH-),设B的化合

价为x,摩尔质量为y,则

5.8?

17

g

y x

×x=0.2,显然x=2,y=24符合,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

子数相等,则B的质子数为12,即B为Mg元素;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则C为Cl元素;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次外层为2,最外层为6符合,即D为O元素,然后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a,B是Mg,C是Cl,D是O元素。

(1)C是Cl元素,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位置的关系可知:Cl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ⅦA族,Cl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7价,其最高价氧化物为Cl2O7;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Na元素,B是Mg元素,D是O元素;

(3)A、D两种元素形成的稳定氧化物是Na2O2,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

共价键。过氧化钠为淡黄色,Na2O2容易与空气中的CO2、H2O发生反应,若变质,最终会变为白色的Na2CO3,所以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看表面颜色是否变白;

(4)C是Cl元素,其单质Cl2是有毒气体,可根据Cl2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性质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及性质的关系。明确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熟悉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即可解答。

6.有关元素X、Y、D、E的信息如下:

用化学用语

....回答下列问题: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

(2)X、Y、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为_____。

(3)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D 的单质溶于强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两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

①保存EY2溶液时,需向溶液加入少量E单质

②EY2、EY3均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③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饱和EY3溶液,可以制得胶体

【答案】第三周期第ⅢA族 r(Cl-)>r(O2-)>r(Al3+) 2H2O2

2

MnO

2H2O+O2↑2Al+2OH-

+2H2O=2A1O2-+3H2↑①②

【解析】

【分析】

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其为氧(O);Y为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其为氯(Cl);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则其为铝(Al);E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则其为铁(Fe)。

【详解】

(1)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

(2)比较O2-、Al3+、Cl-的半径时,O2-、Al3+为两个电子层数,Cl-为三个电子层,则Cl-半径最大,O2-、Al3+的核电荷数,前者为8后者为13,所以离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从而得出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Cl-)>r(O2-)>r(Al3+);

(3)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则其为H2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Al的单质溶于强碱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1O2-+3H2↑;

(4)①保存FeCl2溶液时,需向溶液加入少量Fe单质,以防止Fe2+被空气中O2氧化,①正确;

②FeCl2可由Fe与FeCl3化合制得,FeCl3可由Fe与Cl2化合制得,②正确;

③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1~2mL饱和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可以制得胶体,③错误;

故选①②。

【点睛】

比较原子或离子半径时,通常先看电子层数,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当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比较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

(5)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答:________。在⑧与?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答:_________。【答案】N Si S Ca K F Ar HClO4 KOH Al(OH)3 Al(OH)3+3HClO4=Al(ClO4)3+3H2O、Al(OH)3+KOH=KAlO2+2H2O、KOH+HClO4=KClO4+H2O F K Na 与H2O反应:Na与水剧烈反应,Mg与水不反应 Cl 将Cl2通入到NaBr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说明Cl的化学性质比Br的活泼

【解析】

【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⑥、⑦、?分别在第二周期VA、第三周期IVA、

第三周期VIA和第四周期IIA,则①、⑥、⑦、?分别为N、Si、S、Ca;

(2)根据元素周期表性质的递变规律,最活泼的金属应在第IA,最活泼的非金属应在第VIIA,惰性气体最不活泼,则在I A元素Na(③)和K(⑩)中K最活泼;在VII A族元素F(②)、Cl(⑧)和Br(?)中,F最活泼;最不活泼的是⑨即Ar;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必是非金属性增强的,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②即F,但F无最高正价;因为我们知道,HClO4已知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即酸性最强的是HClO4;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必是非金属性增强的,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⑩即K,则碱性最强的必是KOH;在表中所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只有Al(OH)3具有两性;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Al(OH)3+3HClO4=Al(ClO4)3+3H2O、

Al(OH)3+KOH=KAlO2+2H2O、KOH+HClO4=KClO4+H2O;

(4)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

(5)③和④分别是Na和Mg,根据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金属性Na>Mg,根据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可依据二者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其金属性强弱,即与H2O反应:Na与水剧烈反应,Mg与水不反应;⑧和?分别是Cl和Br,根据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非金属性Cl>Br,根据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可依据二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来判断其非金属性强弱,即将Cl2通入到NaBr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说明Cl的化学性质比Br的活泼。

【点睛】

本题综合性较强,涵盖了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等,要求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很好滴训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递变规律或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思考。

8.A、B均为钾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有氧化性,E的溶质中有一种含+5价元素的含氧酸盐M。现有下图所示转化: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检验气体F常用的试纸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M在生活中的常见用途______________

(3)写出F→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AgI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给食盐中加碘、给人体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等 Cl2+2KOH=KCl+KClO+H2O

【解析】

【分析】

A为钾盐且遇到硝酸酸化的AgNO3得到黄色沉淀,说明A为KI;D在CCl4中呈紫色,说明D为I2;将B逐滴加入KI溶液中即可将I-氧化为I2,说明该钾盐具有强氧化性, F(黄绿色气体)为Cl2,与KOH溶液反应会生成KCl和KClO,而KClO具有氧化性,又H中含B,故H中B为KClO,上述流程中,得到的碘溶液,继续滴加KClO会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继续将I2氧化为IO3-,溶液变为无色,结合已知信息,E的溶质中有一种含+5价元素的含氧酸盐M,则M为KIO3;氯气可氧化氯化亚铁为氯化铁,故K为FeCl3,据此分析作答。【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C为黄色沉淀,其化学式为AgI,F为氯气,检验气体氯气常用的试纸是(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故答案为:AgI;(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根据上述分析知,M为KIO3,在生活中的常见用途是:给食盐中加碘、给人体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等

(3)F→H为氯气与氢氧化钾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l2+2KOH=KCl+KClO+H2O。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写元素符号)。

(2)④、⑤的简单离子,其半径更大的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元素的非金属性:①_______⑦(填“>”或“<”)。

(5)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Na Ar F-HCl>HClO4Al(OH)3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元素、②为N元素、③为O元素、④为F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Al元素、⑦为Si元素、⑧为S元素、⑨为Cl元素、⑩为Ar元素。

【详解】

(1)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左下角的Na元素,最不活泼的元素为0族元素Ar 元素,故答案为:Na;Ar;

(2)氟离子和钠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氟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故答案为:F-;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则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故答案为:HCl;

(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故答案为:>;

(5)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答案为:HClO4;Al(OH)3。

【点睛】

注意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把握,注意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是解答关键。

10.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种常见单质,X、Y、Z是它们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甲是具有还原性的金属单质,X、Y、Z中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试推断:

①X、Y、Z中含有丙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②写出化合物X的电子式________;

③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是具有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单质,丙通常是深红棕色液体,Y和Z具有相同的阳离子,X与Z含有相同的阴离子。

①写出单质甲的组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贮存丙单质时,通常需要加入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X与足量的甲在溶液中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和CO2 CO2+2Mg2MgO+C 少量水加水可

防止溴单质的挥发 2Fe2++4Br-+3Cl2=2Fe3++2Br2+6Cl-

【解析】

【分析】

甲、乙、丙、是三种常见单质,X、Y、Z是常见的三种化合物,X与甲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1)若甲是具有还原性的单质,X、Y、Z中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说明甲应为金属,常见发生置换反应的为2Mg+CO22MgO+C,则X为CO2,甲为Mg,Y为MgO,丙为C,Z为CO,乙为O2;

(2)丙在通常状况下深红棕色的液体,应为Br2,甲是具有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单质,可置换出Br2,甲为Cl2,X为FeBr2,Z为FeBr3,乙为Fe,Y为FeCl3,,据此解答。

【详解】

甲、乙、丙、是三种常见单质,X、Y、Z是常见的三种化合物,X与甲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1)若甲是具有还原性的单质,X、Y、Z中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说明甲应为金属,常见发生置换反应的为2Mg+CO22MgO+C,则X为CO2,甲为Mg,Y为MgO,丙为C,Z为CO,乙为O2;

①丙为C元素,分析可知X、Y、Z中含有丙元素的是X、Z,即CO和CO2;

②X为CO2,在CO2分子,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所以电子式为

③Mg可以在CO2中燃烧,反应时产生白烟,同时在容器器壁上有黑色固体碳生成,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2)丙在通常状况下呈液态,为深红棕色,应为Br2,甲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可置换出

Br2,甲为Cl2,X为FeBr2,Z为FeBr3,乙为Fe,Y为FeCl3,

①甲为Cl2,分子中2个Cl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Cl-Cl;

②丙为Br2,易挥发,实验室保存时,需加入少量水,可防止溴单质的挥发;

③X与足量的甲在溶液中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4Br-+3Cl2=2Fe3++2Br2+6Cl-。

11.金、银、铜、铁、铝和钛均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金属。试回答与上述金属原子结构有关的问题:

(1)上述金属元素中属于主族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2)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基态钛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

5d6s,试判断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3)基态金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101

__________________ 周期第__________________族。

(4)已知Ag与Cu位于同一族,则Ag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区。

【答案】铝六ⅠB ds

【解析】

【分析】

(1)铝属于主族元素;

(2)钛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3)电子排布式中能层数与周期数相等,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1)d10ns1的原子位于第IB 族;

(4)ⅠA、ⅡA族最后填充s电子,为s区;ⅢA~零族为p区,第ⅢB~ⅤⅡB族和第

ⅤⅢ为d区;ⅠB和ⅡB族为ds区。

【详解】

(1)铝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属于主族元素,金、银、铜、铁和钛都不属于主族元素,故答案为:Al;

(2)钛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则其外围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

(3)电子排布式中最大能层数与周期数相等,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1)d10ns1的原子位于第IB族,基态金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该原子最大能层数是6,所以金原子位于第六周期第ⅠB族,故答案为:六;ⅠB;

(4)ⅠA、ⅡA族最后填充s电子,为s区;ⅢA~零族为p区,第ⅢB~ⅤⅡB族和第

ⅤⅢ为d区;ⅠB和ⅡB族为ds区,Ag与Cu位于同一族,属于第ⅠB族,所以属于ds 区,故答案为:ds。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解本题关键,了解元素周期表5区的划分方法。

12.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_____(填编号)。

A.NaCl B.NH4Cl C.HNO3 D.浓H2SO4

【答案】NaNO2 I2①②⑤ B

【解析】

【分析】

(1)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2)由2NaNO2+4HI═2NO↑+I2+2NaI+2H2O可知,鉴别NaNO2和NaCl,可利用碘的特性分析;

(3)NaNO2具有氧化性,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物质应具有还原性。【详解】

(1)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则氧化剂是NaNO2,氧化产物是I2;

(2)由2NaNO2+4HI═2NO↑+I2+2NaI+2H2O可知,鉴别NaNO2和NaCl,则固体加水溶解后,再滴加食醋酸化,将溶液滴在碘化钾淀粉试纸上,变蓝的为NaNO2,故答案为:①②⑤;

(3)NaNO2具有氧化性,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物质应具有还原性,只有选项B符合,故答案为:B。

13.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7mg?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1)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化为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2)步骤Ⅱ中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Br2的___(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3)步骤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___Br2+___CO32-——___BrO3-+___Br-+___CO2。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汽也可先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最后蒸馏,写出Br2与SO2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富集(或浓缩)溴元素 C 3 3 1 5 3 SO2+Br2+2H2O=2HBr+H2SO4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海水晒盐后得到氯化钠和卤水,卤水中通入氯气,可将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得到低浓度的溴溶液,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的是溴单质的易挥发性,利用纯碱溶液吸收溴单质,再用硫酸酸化,使溴酸根离子和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溴单质,据此解答。

【详解】

(1)由于海水中Br-的含量低,步骤Ⅰ获得游离态的溴后,步骤Ⅱ又将其转化为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富集(或浓缩)溴元素,故答案为:富集(或浓缩)溴元素;

(2)步骤Ⅱ用热空气吹出Br2,主要利用了Br2的挥发性,故答案为:C;

(3)该反应中Br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5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该离子程式为:3Br2+3CO32? ═ BrO3?+5Br?+3CO2↑,故答案为:3;3;1;5;3;

(4)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Br+2H O=2HBr+H SO,故答案为:SO2+Br2+2H2O=2HBr+H2SO4。

22224

H、14.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属于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下列八种化学符号:1

1

2

1H 、146C 、63Li 、2311Na 、147N 、73Li 、24

12Mg (1)涉及的核素共有__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_;

(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_。

(5)氢的三种同位素是__,它们与氯的同位素35Cl 、37Cl 相互结合为氯化氢,可得氯化氢分子的种数为__。

【答案】8 63Li 和73Li 11H 和21H 146C 和147N 2311Na 和2412Mg 1H 、2H 、3H 6

【解析】

【分析】

(1)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2)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3)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和原子的表示方法思考;

(4)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计算;

(5)根据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它们两两结合生成氯化氢进行判断。

【详解】

(1)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属于原子的有11H 、12H 、614C 、36Li 、1123Na 、714N 、37Li ,1224Mg ,它们都表示核素,即共有8种核素;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在8种微粒中,36Li 、37Li 质子数都是3,而中子数分别为3和4,即二者互为同位素.11H 、12H 质子数都是1,而中子数分别为0和1,即二者互为同位素;

(3)在8中微粒中,质量数相等的是614C 、714N ,它们的质子数分别为6和7而不相同,它们不能互称同位素;

(4)根据质子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得,11H 、12H 、614C 、36Li 、1123Na 、714N 、37Li 、1224Mg 的中子数分别为0、1、8、3、12、7、4、12,因此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1123Na 、1224Mg ;

(5)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1H 、2H 、3H ,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35Cl 、37Cl ,故氯化氢分子可能为:H 35Cl 、H 37Cl 、D 35Cl 、D 37Cl 、T 35Cl 、T 37Cl ,则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种类有6种。

【点睛】

考查核数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同位素的概念等,其中: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的两种同位素的组合为该题易错点。

15.科学家从化肥厂生产的424(NH )SO 中检出组成为4442N H (SO )的物质,经测定,该物质易溶于水,在水中以24SO -和444N H +两种离子形式存在,植物的根系易吸收444N H +

,但它遇到碱时,会生成一种形似白磷的4N 分子,4N 分子不能被植物吸收。

请回答下列问题:

()41N 和2N 的关系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 .同种单质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素异形体

()44422N H (SO ) ______ (填“能”或“不能”)和草木灰混合施用。

()3已知断裂1molN N -吸收167kJ 热量,生成1molN N 放出942kJ.的热量,写出4N 气体转变为2N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已知白磷、4NH

+、444N H +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面体,4NH +的结构式为,白磷()4P 的结构式为,请画出444N H +

的结构式 ______ 。 ()5已知液氨中存在着平衡34

22NH NH NH +-+?,科学家在液氨中加入氢氧化铯()CsOH 和特殊的吸水剂,使液氨中的4

NH +

生成4N 分子和另一种单质气体,请写出液氨与氢氧化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答案】D 不能 42N 2N (g) H=-882kJ (g)/mol ?? 342228NH 4CsOH N 4CsNH 6H 4H O +=↑++↑+

【解析】

【分析】

(1)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根水解显碱性,根据题意N 4H 44+遇到碱时,会生成一种形似白磷的N 4分子,据此解答;

(3)根据化学键断裂吸收热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分别计算后进行比较,从而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4)N 4H 44+中每个N 原子与另外3个N 原子形成共价键,同时与1个氢离子形成配位键;

(5)已知液氨中存在着平衡3422NH NH NH +-+?,科学家在液氨中加入氢氧化铯

()CsOH 和特殊的吸水剂,使液氨中的4NH

+生成4N 分子和另一种单质气体,由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另一种气体为氢气,由此判断液氨与氢氧化铯反应生成N 4分子、

CsNH 2、氢气和水。

【详解】 ()41N 和2N 是氮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故答案为:D ;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中的碳酸根水解显碱性,已知444

N H +遇到碱时,会生

成一种形似白磷的4N 分子,所以444N H +

和草木灰之间能反应,所以二者不能混合施用; 故答案为:不能; ()431molN 气体中含有6molN N -键,可生成22molN ,形成2molN N ≡键,则41molN 气体转变为2mol 2N ,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为6167kJ=1002kJ ?,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为2942kJ=1884kJ ?,所以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为1884kJ-1002kJ=882kJ ,即放出882kJ 的热量,则4N 气体转变为2N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2N (g)2N (g)H=-882kJ/mol ??;

故答案为:42N (g)2N (g)H=-882kJ/mol ??;

()4由于4NH

+、444N H +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面体,4NH +的结构式为,白磷()4P 的结构式为,据此推断得出:444N H +的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5液氨中存在着平衡:+-3422NH NH +NH ?

,加入氢氧化铯()CsOH 和特殊的吸水剂,使液氨中的4NH +生成4N 分子和另一种单质气体,由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另一

种气体为氢气,由此判断液氨与氢氧化铯反应生成N 4分子、CsNH 2、氢气和水,即发生的反应为:342228NH +4CsOH=N +4CsNH +6H +4H O ↑↑; 故答案为:342228NH +4CsOH=N +4CsNH +6H +4H O ↑↑。

【点睛】

为方便学生理解,现将高中阶段“四同”区分如下: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同素异形体:同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与白磷,O 2和O 3等,其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同系物:结构相似且组成上相差n 个CH 2的化合物,符合“两同一差”原则,即同通式同结构组成差n 个CH 2。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如正戊烷与异戊烷等。

高中化学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教案鲁科版选修3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并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2.了解原子半径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知道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并能解释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1)填写下表: (2)观察分析上表,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 ①根据能级能量的差异,可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七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较小,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较大。 ②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大的电子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序数。

③一个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等于对应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1)将下列各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价电子排布式填入表中: (2)以第4周期副族元素为例,填写下表: (3)依据上述表格,分析讨论族的划分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族的划分依据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密切相关。 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相同,价电子全部排布在最外层的n s或n s n p轨道上。族序数与价电子数相同。 ②稀有气体的价电子排布为1s2或n s2n 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同一纵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基本相同。价电子排布式为(n-1)d1~10n s1~2,第ⅢB~ⅦB族的族序数与价电子数相同,第ⅠB、ⅡB族的族序数=n s轨道上的电子数,第Ⅷ族的价电子数分别为8、9、10。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区的划分

(1)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周期表的关系 ①原子的电子层数=能级中最高能层序数=周期序数 ②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主族序数 (2)对价电子认识的误区提醒 ①价电子不一定是最外层电子,只有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才是最外层电子。对于过渡元素还包括部分内层电子。 ②元素的价电子数不一定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这只对主族元素成立,对部分过渡元素是不成立的。 ③同一族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不一定相同,如过渡元素中的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就不相同,在第Ⅷ族中部分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也不相同。 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结构 横行——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至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行——族:七主七副一零一VIII,共16族,18列。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元素种类:28818183226 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电子层数= 周期数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 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子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子结构。 2、规律性

由此可见,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角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角即F。对角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或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原子 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 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Cs元素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F元素 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 …… 4、特殊性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通常检测SO2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反应原理是SO2+H2O2 + BaCl2 ===BaSO4↓+ 2HCl。N A表示阿 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BaCl2晶体中所含微粒总数为0.1N A B. 25 ℃时,pH =1的HCl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 C. 17 g 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数目为0.5N A D. 生成2.33 g BaSO4沉淀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01N A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 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 “KNO3的氧化性” 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D. 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蔡侯纸”的制作工艺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 3.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 金属钠可用来除去苯中的少量水分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 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r(Na)>r(Mg)>r(Al)>r(S)>r(Cl)、r(Na+ ) >r(Mg2+ )>r(Al3+ )、r(O2- ) >r(F-) r(S2—)>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Al3+) r(Na+ )r(Cl)

2020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7.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了达尔效应 B.“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南北朝陶弘景对硝酸钾的鉴定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北宋沈括用胆矾炼铜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D.“青蒿一揭,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6gO2和O3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 A B.足量的Mg与0.1mol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 A C.25℃时,pH=2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02N A D.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CHCl3)含有的化学键数目为0.2N A 9.已知有机物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6H11O4 B.可与酸性KMmO4溶液反应 C.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D.是乙酸的同系物,能和碳酸钠反应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W同主族,X、W的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 态不同。Y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2-与W+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B.由X、Y、乙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化合物X2Z2与W2Z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11.如图是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关闭K1,打开K2,试剂X是酸性KMnO4或FeCl3溶液,均可证明SO2有还原性 B.关闭K2,打开K1,滴加硫酸,则装置B中每消耗1molNa2O2,转移电子数为N A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r 52 Fe 56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隆冬季节,雾霾天气增多造成一些城市空气重度污染,其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A. B. NO2 C. SO2 D. CO2 2. 苯胺是染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因其毒性强,在环境中对苯胺类化合物应严格控制排 放。下列关于苯胺(C6H5NH2)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和氮原子均采取Sp2杂化 B.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 C.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被氧化 3.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小于 B. 某温度时,1LpH=6的纯水中含有个OH- C. 在O2参加的反应中,1mol O2作氧化剂时得到的电子数一定是4N A D. 向含有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 mol Cl2,充分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4. “天宫一号”使用镍氢电池供电。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为储氢合金(用—表示,氢 以单原子填入合金晶格),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充电时氢原子被氧化 B. 电池放电时正极为NiOOH C. 电池充电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反应为: D.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5. 过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应用广泛,其制备反应为: 。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在500C时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制备过碳酸钠时可釆用冷水浴控制反应温度 B. 过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漂洗剂和消毒杀菌剂 C. 过碳酸钠应密封保存,放置于冷暗处 D. 过碳酸钠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

天津市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

天津市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 B.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 A C. 过量铜与含0.4 mol 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 A D. 常温下,1L 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 N A 2. 下列材料或物质的应用与其对应的性质完全相符合的是 A. Mg、Al合金用来制造飞机外壳—合金熔点低 B. 食品盒中常放一小袋Fe粉—Fe粉具有还原性 C. SiO2用来制造光导纤维—SiO2耐酸性 D. 葡萄酒中含SO2—SO2有漂白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或稀释NH4Cl溶液,NH4Cl水解程度均增大 B.滴有酚酞试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C.含有NH4Cl的氨水中,C (NH4+)可能大于C (Cl-) D.纯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恢复到原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右移且电离常数变大 4. 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a层液体中含有的NH3 B. 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冷凝 C. 从b层液体中分离出苯的操作是分馏 D. c口导出气体可使新制氯水褪色

5. X、Y、Z、M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M同主族,X的简单氢化物遇M单质产生白 烟,Z的氧化物与M的氢化物不反应,可与Y的氢化物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Z、M四种元素依次是N、O、P、S B. X、Y、Z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 四种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D. Z的化合物常用作无机非金属材料 6.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可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来解决能源问题,装置如图所示。在标准状 况下,持续通入甲烷,消耗甲烷VL。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当0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 如Br2 + 2KI == 2KBr + I2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2)氟、氧一般无正价。 (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若有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则 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在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大于右上方元素;左下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右上方元素。

(完整版)高三化学模拟题一(含答案),推荐文档

中间为白色 泸县 2018 年高三年级化学科高考模拟试题 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Al —27 Ca —40 Cu —64 Zn —65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2 分) 1、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化学与生活、 生产、 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厂排放 CO 2 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B .使用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会加速桥梁的腐蚀 C .“ft 东疫苗案”涉及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 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D .《 黄白第十六》 中有“曾青涂铁,铁赤如铜”, 这与化学变化有关 8.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 L H 2O 2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 1.5 N A B .56 g Fe 与过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2 N A C .密闭容器中 1 mol PCl 3 与 1 mol Cl 2 充分反应,生成 PCl 5 分子数目为 N A D .将 1 mol CH 3COONa 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 CH 3COO —数目为 N A 9. 环扁桃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环扁桃酯的分子式是 C 17H 24O 3 B .1 mol 环扁桃酯最多能与 3 mol H 2 反应 C .环扁桃酯水解得到的醇与苯甲醇互为同系物 D .环扁桃酯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10. 短周期主族元素 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多 4 个,Y 、Z 为相邻金属元素,Z 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W 与 X 同族。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 子 半 径 :Y >Z >W >X 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 >W C .工业上常用电解对应氯化物的方法制备单质 Z 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溶于氯化铵溶液 11. 由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2. 磷酸铁锂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正极材料橄榄石型 LiFePO 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铝 箔表面,负极石墨材料附着在铜箔表面,电解质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锂盐。电池工 作时的总反应为:LiFePO 4+6C Li 1-x FePO 4+Li x C 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聚合物隔膜是阴离子交换膜 B. 充电时,Li +迁移方向是“由右向左” C. 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当转移电子 1.25mol 时 能得到精铜 32g,则电子利用率为 80% D.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FePO 4-xe — = Li 1-x FePO 4 + xLi + 13. t ℃时,AgCl(s)与 AgI(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如下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Ag + ) c (Cl - ) .曲线 Y 表示- lg mol ? L -1 与- lg mol ? L -1 的变化关 系 B. t ℃时,向 Z 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蒸馏水, 可使溶液变为曲线 X 对应的饱和溶液 C. t ℃时,向浓度均为 0.1mol/ L 的 KI 与 KCl 混合溶液中加入 AgNO 3 溶液,当 Cl —刚好完全沉淀时, 此时 c (I —) = 1×10—11 mol/L D .t ℃时,AgCl(s) + I —(aq) AgI(s) + Cl —(aq) 的平衡常数 K =1×103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8 分) 2、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6~28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 36~3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 必考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43 分) A 往 Fe(NO 3)2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HNO 3 不稳定,易分解 B 往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少许新制氯水 试纸边缘呈红色、 氯水有酸性和还原性 化学试卷第 1 页 共 6 页 C 往 Ba(OH)2 溶液中通入少量 SO 2 白色沉淀 沉淀成分为 BaSO 3 D 0.25L0.1mol?L —1 的 NH 3·H 2O 吸收 560mL (标准状况)CO 2 后测溶液pH 测得溶液 pH>7 K b (NH 3·H 2O) < K a1(H 2CO 3)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最新2018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学生版)

最新2018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模拟测试(一)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7.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钾肥含量 B.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发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些颗粒物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 C.煤经过液化、气化两个化学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D.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有机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4.2gN2和CO混合气体中所含σ键的数目为0.15N A B.标准状况下,2.8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电子总数为0.8N A C.常温下, 0.5mol/LNH4Cl溶液中Cl-的数目为0.5 N A D.1mol铁粉在足量碘蒸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相同条件下的沸点:丙三醇>乙二醇>乙醇>乙烷>甲烷 B.将浸透了石蜡油的石棉放在大试管底部,大试管中加入碎瓷片,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持续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红棕色逐渐变浅,最终褪色 C.-C3H7和-C2H5O 各取代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4种 D. 1mol分子式为C18H26O5的酯完全水解生成lmol 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分子式为C14H20O5 10.A. B. C. 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 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 B. A. D分别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C. C. D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 D.E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于D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11.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分别用PH试纸测定饱和NaClO溶液与饱和CH3COONa溶液的 ClO?结合H+的能力比CH3COO?的强pH,pH(NaC1O)>pH(CH3COONa) 酸的强弱:HXFe3+ D.向2mL蔗糖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然后2加入lmLl%CuSO4溶液, 蔗糖没有水解 振荡后再加热至沸腾,没有出现红色沉淀 12.如图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如淀粉)和废气NO的化学 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质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B.与X相连接是用电器标有“+”的接线柱 C. M电极反应式:(C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 D.当M电极微生物将废水中16.2g淀粉转化掉时,N电极在标况下产 生6.72LN2 13.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度(AG)表示[AG=lg c(H+)/c(OH?)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均为100mL的两种一元酸HX、HY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固体,AG 随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X、HY均为弱酸 B.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 C.c点溶液中:c(HY) <c(Na+)<c(Y-) D.b点时,溶液的pH=7,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元素周期表中的性质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1.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2018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模拟试题理综化学部分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Na 2O 2吸收CO 2产生O 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 .ClO 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SiO 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NH 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A .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 正确;B .因ClO 2具有氧化性,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 错误;C .SiO 2透光性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 错误;D .NH 3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D 错误。答案选A 。 2.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 蒸馏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答案】B 【解析】蒸馏即将液体转化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升华是将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再通过凝华转为固体。结合生砒原本为固态及题意中的“如针”,题目中的状态转化为固-气-固,故选B 升华。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 的数量为0.1 N A 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 D .0.1mol H 2和0.1mol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答案】D 【解析】A 、NH 4+ 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NH 4+ +H 2O NH 3·H 2O +H +,因此NH 4+ 数量小于0.1N A , 故A 错误;B 、2.4gMg 为0.1mol ,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 ,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 A ,故B 错误;C 、N 2和O 2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 A ,故C 错误;D 、H 2+I 22HI ,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 0.2mol ,分子数为0.2N A ,故D 正确。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 Na +2H 2O=Na ++2OH – + H 2↑ B .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2Cl –+2H 2O H 2↑+ Cl 2↑+2OH –

(夺冠方略)高中化学 1.2.2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知能巩固提升 鲁科版选修3

"(夺冠方略)2013-2014高中化学 1.2.2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 径知能巩固提升鲁科版选修3 " 一、选择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C.一定是过渡元素 D.无法判断是哪一类元素 2.某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ⅤA族,则该元素的名称和价电子排布式均正确的是( ) A.砷,4s24p3 B.溴,4s24p5 C.磷,4s24p3 D.锑,5s25p3 3.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1s22s22p63s23p3 B.1s22s22p3 C.1s22s22p5 D.1s22s22p63s23p4 4.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 ) ①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元素 ②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 ③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④次外层没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2012·衡水高二检测)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Y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1)np(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4s24p4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3周期ⅥA族 C.X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 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6.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A n+、B n-和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关系:C>B>A B.微粒半径关系:r(B n-)

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V51 Cr52 Mn55 Fe56 Cu64 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卷选择题(共66分) 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其序号填入答题卡的空格中。每小题3分,共66分。) 1、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 (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 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 (PtF6) 中不存在共价键 B.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mol O2 (Pt F6)则转移lmol电子 C.在此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D.O2 (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l价 2、在给定条件的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能与Na反应生成H2的溶液:Ca2+、NH4+、NO3-、Cl- B.存在多量Fe2+的溶液:H+、Na+、NO3-、SO42- C.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Na+、K+、Cl-、NO3- D.c(H+)∶c(OH-)=1∶2的溶液:K+、Ba2+、ClO-、HCO3—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中约有N A个气体分子 B. 在含4molSi—O键的石英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2N A C. 28g乙烯和28g丙烯中均含有6N A对共用电子对 D. 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O2与O3压强也相同 4、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①与冷水的反应速率:K>Na>Mg ②沸点:HF>HCl>HBr ③离子半径:Cl->O2->Al3+④结合质子的能力:CH3CH2O->CH3COO->HCO3-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5、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 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教学重难点】 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师具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引导式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

【联想质疑】 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 【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整理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编辑本段]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018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4 2018 年全国高考模拟试题理综化学部分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Na 2O 2 吸收 CO 2 产生 O 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 .ClO 2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SiO 2 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NH 3 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A .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 正确;B .因 ClO 2 具有氧化性,可以用于自来水 的杀菌消毒,B 错误;C .SiO 2 透光性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 错误;D .NH 3 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 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D 错误。答案选 A 。 2.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 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 蒸馏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答案】B 【解析】蒸馏即将液体转化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升华是将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再通过凝华转为固体。 结合生砒原本为固态及题意中的“如针”,题目中的状态转化为固-气-固,故选 B 升华。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 0.1 mol· L -1 NH 4Cl 溶液中, NH + 的数量为 0.1 N A B .2.4 g Mg 与 H 2SO 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 和 O 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 N A D .0.1 mol H 2 和 0.1 mol I 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 N A 【答案】D 【解析】A 、NH 4+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NH 4++H 2O NH 3·H 2O +H +,因此 NH 4+数量小于 0.1N A , 故 A 错误;B 、2.4 g Mg 为 0.1 mol ,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 mol=0.2 mol ,因 此转移电子数为为 0.2N A ,故 B 错误;C 、N 2 和 O 2 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所含有的 分子数都为 0.1N A ,故 C 错误;D 、H 2+I 2 2HI ,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 为 0.2 mol ,分子数为 0.2N A ,故 D 正确。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 Na +2H 2O=Na ++2OH – + H 2↑ B .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2Cl –+2H 2O H 2↑+ Cl 2↑+2OH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