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

一、单选题:(本道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

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是

①沿海高,内陆低②西部高,东部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④东部高,中西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③地区国民生产总量④地区国民人口总量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石油资源丰富③天然气资源丰富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4.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生活垃圾④家庭炉灶⑤水土流失⑥酸雨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5~7 题。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 8952 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8 1344

5、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6、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7、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8、读下面相关示意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是

读下图,回答9—11题

9、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的不断膨胀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11、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增加耕地面积②切实保护耕地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⑤大力开垦草原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下图是世界的两处重要湿地。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

①青海湖②咸海③洞庭湖④鄱阳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②

13.造成两处湿地面积都在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C.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读下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

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

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

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的侵蚀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16.图示区域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读图(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7~19题。

17.该植被是

A.沼泽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D.草原

18.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A.土壤次生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20.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D.湿润地区

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丹麦卡伦堡工业生态园的系统框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将以下工业生产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代号填写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上,使系统成立。(每空1分,共8分)

炼油厂的副产品和废弃物有

A、硫

B、余热

C、燃料气

D、冷却水

火电厂的副产品和废弃物有

E、蒸汽

F、粉煤灰

G、除尘渣(石膏)

H、余热

(2)通过这种“从副产品到原料”的转换,不仅减少了,还产生了效益,形成了发展与和的良性循环。(每空2分。共10分)

22.读下图,分析同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22分)

(1)①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为此我国在上述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每空2分,共4分)

(2)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

(6分)

(3)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8分)治理的措施是

(4分)

地理限时训练(一)答案

21、(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ABCDHGEF(每空1分。共8分)

(2)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处理费用经济经济资源环境(每空2分,共10分)

22.(1)土地荒漠化“三北”防护林(每空2分,共4分)

(2)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人量排放SO2:等酸性气体,②地形不利于酸

性气体的扩散③空气湿度大,易形成酸雨(每点2分,共6分)

(3)原因:沟壑纵横、黄土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8分)

措施:植树种草打坝於地、打坝建库(4分)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 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是 ①沿海高,内陆低②西部高,东部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④东部高,中西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 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③地区国民生产总量 ④地区国民人口总量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石油资源丰富③天然气资源丰富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4.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退水④家庭炉灶⑤水土流失⑥酸雨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5~7 题。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 514 387 288 1344 5、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6、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7、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8、读下面相关示意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是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说课讲解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选修6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课时安排:4—5课时 考点扫描: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本章考点] 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1.环境_______环境 分类 _______环境 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 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 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 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①_______ 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 ③_______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修6环境保护第45讲环境污染与防治达标检测知能提升新人教版

第45讲环境污染与防治 非选择题 1.(2020·福州质检)非点源污染又称面源污染,主要源自农村,如来自含有农药、化肥的农田废水等。下图示意2005-2015年我国某县部分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变化状况。 与农业种植公司相比,指出该县2005-2015年种植散户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变化特点可对比图中种植散户与农业种植公司的数据,从数量与变化角度分析。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农业种植公司具有集中布局、技术与管理经验较先进的优势,而种植散户排放具有时空的分散性,更因技术、意识等因素,污染排放多、处理难度大。 答案:特点:与农业种植公司相比,种植散户的农田非点源污染较严重且逐年加剧。 原因:来自种植散户的非点源污染分布广,排放时空更不确定;环保意识较薄弱,排放更无序,在管理上更难以控制和治理;经济技术较低,污染处理技术较弱,难以达标排放。 2.融雪剂可通过降低冰雪融化温度融化道路上的积雪,播撒处效果明显。普通融雪剂成分主要是醋酸钾和氯盐。研究发现,含普通融雪剂的(雪)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我国北方的很多城市处理城市积雪时,往往大面积播撒融雪剂,部分不能及时融化的积雪会集中堆放在绿化带或农田附近。 分析大量播撒普通融雪剂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解析:含普通融雪剂的(雪)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融雪后会腐蚀道路、桥梁等设施;进入农田、地下水中,会污染土壤、地下水等。解决措施可从改良融雪剂以及减少普通融雪剂使用量等角度分析。 答案:危害:腐蚀路面、桥梁等市政工程设施,减少设施使用寿命;造成土壤污染,导致绿化植物死亡;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等。 措施:增加机械清雪和人工清雪,减少普通融雪剂的使用;研制和使用环保型融雪剂;等等。 3.(2020·宜昌模拟)长江中下游两岸的能源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呈现杂乱无序、过度开发之势。这些能源重化工业每天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水偷排入江,混杂着生活污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含答案)

高二级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 注意事项:1.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在第二卷相应的位置上 .........................。 3.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二卷的表格中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第三产业 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A.A时间 B.B时间C.C时间D.都不是 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4—5题 4.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第 1 页 5.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6.下列环境标志中,中国环境标志是(环境标志中的文字省略)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7~8题。 7.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8.上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⑤ 9.目前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①人口增加②浪费③水量减少④水体污染⑤水循环变慢⑥海洋水减少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选修6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 (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 (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 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 (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 (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 (1)成因: 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 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 (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 (3)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 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 (1)成因: 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 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 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5.耕地问题 (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 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 (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常见四类题型(答题模式)

选修6 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题型一:表现类 常用的行为动词一般有:判断、说出、指出、写出等,一般没有关键词。 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二是根据材料先寻找依据,再判断. 常考知识点: 1、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主要的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 4、主要的生态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题型二:原因类 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原因、成因等。 常考知识点: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见课本】; 2、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 (1)水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②风向、风速;③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低);④水温: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2)大气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盆地(谷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风向、风速;③降水;④气温:逆温天气;⑤植被覆盖率。人为原因:污染物或污染源 (3)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干燥;②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③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④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随意堆放。 (4)形成酸雨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②地形;③土壤;人为原因(污染物、污染源):④有色冶金工业发达⑤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 (5)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人为原因:汽车数量多,排放大量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尾气。自然原因: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 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云量少,湿度低,太阳紫外线强,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 生光化学烟雾。 (6)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工业生产中任意排放含汞的废水 (7)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略.人为原因: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②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垃圾的品种多、变化大,垃圾的处理技术难度大。 4、水、耕地、矿产资源短缺的原因;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人为原因: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导致水浪费严重;②水体污染严重;③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2)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②气候:气候干旱(高寒)区域大;③耕地地区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区差别很大。人为原因: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人均耕地的减少(如城市建设,交通、水利、工矿业等建设用地); ③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退化严重;④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耕地污染严重;⑤生态退耕,耕地减少(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3)矿产(化石燃料)频临耗竭的原因:自然原因:①矿产资源非可再生性;②地区分布不平衡;③矿产资源总量有限。人为原因:①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消耗增加;②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③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④富矿少,贫矿多,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⑤有些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5、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③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①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②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③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可吸入颗粒物的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完整版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 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 是 ①沿海高,内陆低②西部高,东 部低③北部高,南部低④东部 高,中西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 主要因素是 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 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③地区国民生产总量 ④地区国民人口总量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石油资源丰富③天然气资源丰富④水能资源丰富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4.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退水④家庭炉灶⑤水土流失⑥酸雨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5~7 题。 中国美国澳大利 亚 法国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 (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5、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6、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基本观点:保持平衡与协调。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 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共30题,每题2分)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1-2。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12为地球热 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 .作物的产量均大辐下降 B .旱涝灾害增多 C .某些物种灭绝 D .土壤肥力下降 5、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①产业转移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 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6-8题。 6。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 7?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 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 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1.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共8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每空1分)(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每空0.5分)(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每空0.5分)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每空0.5分)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每空1分)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12),回答问题。(12分)

(1)图12中A地区与B地区比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原因。(6分) (2)分析C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6分) 3、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 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4.读下图,回答问题。(15分) (1)简析②处土壤侵蚀强烈的原因。5分 (2)①处有“中华水塔”之称,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怎样才能保证水塔不枯?4分

选修6 环境保护

选修环境保护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34页) [理解—要点突破] 1.水污染及其防治 (1)主要水体污染类型的比较 项 目 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因氮、磷等营养物质 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 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 、铬等)进入水体,经动 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 对人畜造成伤害的现象 大量石油流入海洋中造成 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含氮、磷等营养物质 的生产和生活污水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 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 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 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 花(水华)”,又称“ 藻花”;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 病症 海洋上漂浮着大量油膜和 油块 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 类死亡;湖泊演变为 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 富集,最终危害人畜的 健康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 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 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 ,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2.大气污染及防治 (1)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 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自然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①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主要途径有: ②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①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②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a.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Ⅰ.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 本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 单项选择题(2×2分 共20题 40分) 2007年5~6月,太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 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据此回答1~2题。 1、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 ) A 、湖泊水比较浅 B 、湖水的更新周期长 C 、湖泊的面积小 D 、湖水的盐度高 2、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 A 、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 、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 、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D 、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1中各字母 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并回答第3~5题。 蒙古高原 ——→ 黄土高原 ——→ 华北平原 ——→裸岩荒漠 ———→沙丘 ———→黄土塬 ———→黄土沟谷 →河口三角洲 —— →冲积扇 3、下列有关外力作用a 、b 、c 、d 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a 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 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 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 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在c 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酸雨 D 、沙尘暴 5、蒙古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盐碱化 C 、土地荒漠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6~8题。 6、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 ) A 、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B 、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C 、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D 、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a 风力沉积 b c d 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 (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2.1环境污染概述 (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2.2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2.4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最新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4、重金属污染:各种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俣病) 5、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6、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海底栖息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3)、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4)、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7、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8、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9、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