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国大学生失业调查

民国大学生失业调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23345363.html,

民国大学生失业调查

作者:佚名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15期

上世纪30年代,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发出了“毕业即失业”的感叹,并发起了向政府要工作的请愿运动。南京国民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措施,虽然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其尝试性努力仍值得重新审视。

一组残酷的数字

1934年9月,山西省官方一份报告透露:山西兴学30余年,全省专科以上毕业生不过8905人,但失业者就达4700多人,就连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不容乐观。1931年的《教育杂志》披露:“中大本届毕业生二百余人,半数未获相当职业。”

在当时的经济中心上海,繁荣的背后却是为数甚多的失业大学生的艰辛求职历程。1927

年成立的上海职业指导所,宗旨在于调节教育人才与职业需求的关系,为失业青年提供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据报告,1930年至该所求职者共2772人,其中国内大学毕业生821人,国外大学毕业生133人,专科毕业生292人,三者占到求职者总数的45%。

截至1936年6月,全国108所高校中,向教育部报告学生失业的学校达80多所。依据报告结果,平均每百名大学毕业生就有13人失业。按此比例计算,每年有1000多名大学生处于“毕业即失业”的状态。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高等学校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私立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吊诡的是,大学教育的突飞猛进,带来的却是大学生谋求生计的不堪经历。

折翼天使何去何从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大学生俨如折翼天使,无所适从。时人指出:“社会上一向是看重大学生的。大学生毕业后,一旦就了个小职业,往往便会被亲友们所不齿,同时社会上也会给他种种不良的议论。”这种社会期望与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