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老树的故事》教学后反思

《老树的故事》教学后反思

《老树的故事》教学后反思
《老树的故事》教学后反思

《老树的故事》教学后反思

《老树的故事》教学后反思

周一的早晨,孩子们显得有些疲惫,或许是还没有从周末的疯狂中醒过来一样。就在这种状态下,我给孩子们讲起了老树的故事。首先,图片引入,进入课文。本课时我将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课文有4个小节,我将每一小节的生字进行归类集中识字,但整篇课文的识字又是集中识字,并且这种识字是在教师范读完以后立即进行。想法是美好的,两种识字方法的结合看上去互相都弥补了对方的不足,可操作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分小节的集中识字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在讲读课文,就像是把文章撕得很细,一一喂给学生。这种综合识字的方法很难把握,要求教师能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所以这节课显得很乱,但是小节与小节之间、教学的各个环节还不算混乱,只是两种识字方法结合的时候有些摸不着头脑。字词的抽读、齐读或者是开火车读都是放在了自主识字的后面,起到一个检查、复习的作用。但就检查的结果来看,今天的这种综合识字的方法没有发挥出效力,还有待研究、讨论。

在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环节中,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老师对我进行了微格指导,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提问没有引导性,没有启发学生的想想力,朗读的方式过于单一等等,都说到了点子上。在这种及时的“微格”中,我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失误并有深切的体会,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才能有立足于实际的教案设计。

例题教学反思

1 重视课堂教学例题的反思 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 冯剑峰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教学的效益跟教师的“个体”有关,每位教师有不同的特点,教学的差异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我们的前辈顾泠沅教授,他就曾经讲过,同样的3道例题,就算一样的时间,进一样的班级,但他的教学效果跟别人就不一样,他把原因归结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技术,它就可以在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下被复制,是一种科学。这种说法初一听,没有前一种说法有道理,但我们要追求教学效益的更大化,必须在承认教学是艺术的前提下,研究教学中的各个细节,所以教学被分解为六大环节,不断有人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果也层出不穷,像布卢姆、布鲁纳、杜威等等,专家举不胜举。事实也说明,他们的研究给教学确实带来了质的变化,因此教学是科学的说法,不由我们不信。 今天我们也把教学当作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它内在的规律,在教学中如果能掌握、并能运用好这种规律,对我们的工作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就数学教学例题的反思与大家交流交流。 我认为例题的反思至少有两种途径。 一、做好试题归类,提纲挈领 如在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教学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教学我也做过类似的尝试。 1、如右图,AD 、BE 是△ABC 的高,F 、G 分别是DE 中点,求证FG DE 。 学生对这个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入,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 困难的。假设是下面一题,他们更无从下手了。 24、如下图,AD 、BE 是△ABC 的 高,相交于H 。F 、G 分别是AB 、CH 的中点,问:线段FG 与线段DE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 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图形一个比一个复杂,我们教师就一定要教会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寻找出基本元素,这需要我们

例题教学后的反思-新课标整理(20201118155508)

例题教学后的反思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 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 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 ,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

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 ;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 ,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6 ,求周 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 ,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 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 14 。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 v y v 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再比如:人教版初三几何中第93 页例 2 和第107 页例 1 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是一题多解不可多得的素材(A

教师教学评估反思

评估反思 教师教学评价包括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其优点,脉络分明,层次清楚,且便于操作。教学行为包括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参考弗兰德斯师生行为互动十项分类法:接纳学生感情、表扬或鼓励学生、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提问、讲授、给予指导、批评或维护自己的权威、学生应答反应、学生自我提问、安静或混乱。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 1.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自然和简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有声语言或肢体语言来完成,使学生能及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有误,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其再次尝试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信心。教师似乎忘记了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也不是为了把每个小组在每堂课中的表现都划分出好与差的等级。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为了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已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教师就没有必要过分注重活动效果的统计,而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要自然和得体,切忌使用过分夸张的动作和语气;表扬要恰如其分,绝不能随意使用鼓励与表扬的话语。如果表扬得来的太容易,学生就会对此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对问题浅尝辄止或随意应付。 我认为,滥用鼓励与夸奖是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误区。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尊重和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地表扬。学生读单词的活动属于不需太多思维创新的模仿活动,教师只要点头肯定其发音正确或进行必要的纠正即可,无须用如此夸张的语言加以评价。过多和过分的夸奖往往会导致鼓励的贬值。用集体拍手的方式表示赞扬的评价方式,其必要性与可行性也值得深思。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是把教师的评价强制性地变成学生之间的评价。拍手说的学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对发言学生的评价。评价语也是教师规定的,而不是学生的真实感受。这种形式主义色彩极浓的评价方式不仅会干扰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显得机械、呆板,还忽略了评价的内容。 2.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评价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教师要明确课堂小组评价的目的。大班教学中学生人数多,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相应的评价,而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小组评价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并发挥了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鼓励的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种评价强调内在的激励作用,尽可能地弱化外在的甄别或淘汰作用。 其次,教师应考虑评价的方式、规则、时机以及评价细节的处理。对小组的评价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并非用于每个活动的每个环节;否则,这种评价就会过多占用课堂时间,甚至增加师生的负担。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时间点是进行小组评价的最佳时机。 (1)上课伊始时 上课铃响后,小学生从喧闹的操场回到课堂,其情绪一般很难迅速平静下来。此时教师可以用期待的目光环顾教室,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桌上是否有英语课本,是否坐好,是否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等)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并简要说出加分的理由。当然,此时进行小组评价时,教师要尽量让各组都得分,而且可以适当给表现最好的组提高分值,但差距不要太大,否则在课堂起始阶段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评价也可以采取学生互相监督的方式,以促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2)活动转换时 小学英语课以活动为主,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时运用小组评价则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当教师向学生发出“Let’s begin...”的指令后,就应开始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分,反应最快、合作最好、作答准确的小组可以得到最高的分数。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一些分值。例如,某小组如果在竞赛活动中处于劣势,但在转换环节中反应迅速,教师就可以适当提高该小组的分值,以起到鼓励的作用。 。 3.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让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其学习行为。学生不必在每堂课中都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可以根据各校和各班的具体情况,每周或每月开展一次自评和互评活动,以便让学生有机会进行阶段性的小结与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下是一份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行为的自评和互评表: 1.能经常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3.听课时注意力集中,遵守课堂纪律; 4.遇到不清楚的问题能主动提问; 5.勤于思考,能主动提出不同的看法。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优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种玉米》教学反思三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种玉米》教学反思三篇 第一篇 近几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逐步重视,各级各类音乐活动和音乐竞赛逐年常态化,且艺术学科也纳入到中考的考察,尽管关于艺术中考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但至少从形式的层面上已重视多年。 一般情况下,音乐课程在初中阶段每周一节,加上期中、期末前的一两周会停掉艺术课程,导致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几乎是不能完整上完。在这种情形下,教育局组织的每年一度的教学班演唱比赛要求一个年级的所有班都得演唱一首合唱作品作为参赛曲目,这都得利用客课堂教学实践来完成。虽然这是为普及艺术教育,为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时间紧迫,课程繁重,这需要音乐教师花大量的心血来筹备和排练,因此如何在课程的教材渗透与常态化竞赛活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方案,不顾此失彼,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一是提前规划、合理安排。在开学之初,就应提前预知本学期将举行哪些常规竞赛活动或者预测还会有哪些临时性的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此基础上,调整教材的教学进度,哪些是教材的重难点,学生该掌握哪些必备的音乐素养。尽管音乐科目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列入教育局和学校层面的考核评价体系,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本人用自己的良知、责任感、使命感来落实音乐教育。

二是提高效率、注重方法。在提前规划和合理分配好课堂时间进度之后,便是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方式方法。提高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心备课,这些是课堂之外的功夫,教师将功课做在之前,尽可能详尽,突破重点同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来。另外,还可以借助外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本学期由于疫情的原因,一些读大学的校友很多都在长沙没有回学校,因此,可以邀请他们来校进行课堂指导,同时她们也乐意体验和实习,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班合唱比赛的排练过程中,分教室、分场地、分声部同时进行,是共同进步、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当然,在做好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课堂之外的乐谱研读、排练策略与方法、教师个人的功底修炼与不断学习以及经验积累。在实践之后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然后再实践、再积累、再反思,个人的业务能力才能取得持久的提升。 第二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轻巧而坚定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种玉米》,所以,我在安排教学过程时主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进行歌曲的学习。整节课,从课前律动、聆听歌曲、学唱歌曲到拓展表演多个环节。 首先,在上课之前复习边唱边表演。这样不仅一开始就能使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而且也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习题讲评的教学反思

反思我的教学 教学是一种艺术。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下面我就自己本次习题Assignment Units 3/4讲评课进行一下反思: 首先是备课方面。我认为自己还存在“背课”现象。我只是在机械地或者盲目地去记忆或者背诵语言点。我仅仅满足于自己记住了这些语言点。而很少根据学生的答案分布去充分备课。学生选择哪一个选项,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而我目前所欠缺的就是不能根据学生的答案分布去排除学生的错误想法;而是仅仅停留在正确答案的讲解上。就是有的时候,自己有意识去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自己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找不到切入点。当碰到一些相当刁钻的问题的时候,自己更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巧妙地将此问题化解,如as与while的区别等等。再有就是备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明确讲每道题目的思路方法明确,呈现的是一种乱的状态。总之,我的备课方面,还不能完全做到备学生。再有就是自己的语言知识急需加强。 再有就是讲课方面。自己的目光不关注学生,把目光停留在了卷子,与学生没有眼神的交流。表情过于严肃,不自然,教态拘谨不大方。但是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板书设计过于简单,但是主要语言点一目了然,比较清晰明了。自己的教学语言,没有经过锤炼,罗嗦麻烦;而且没有幽默性的语言,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肯定给学生的感觉是“烦”。但是我也注意了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让学生保持适当的紧张度。我还有很多无效语言,如“明白了吗?记完了吗?”等等。讲的过程中有停顿现象,这肯定会浪费时间,不能充分地利用时间,从而使得整堂课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尤其是讲解完型填空的是,对自己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真是一个挑战。为了节省时间,自己应该坚决不讲得分率在90%以上的题目,把时间留给得分率

浅谈例题教学的反思

浅谈例题教学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1-03-31T10:06:29.61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任静陈俊 [导读]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概念模糊或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解题不正确。任静陈俊(邗江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002) 一、反思结果的正确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概念模糊或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解题不正确。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必须强调复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向学生讲解检查的方法。 例1:把下列各式中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里面。 二、反思题目的条件 学生往往在求出结果后就认为解题已结束,不再去推敲求得结果是否与条件吻合,这是导致解题失误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在例题教学中给予恰当地引导,培养这方面的反思习惯。 例2:已知关于x 的方程(k+1)x2-2x+3=0 有实根,求k 的取值范围。 评析:本题学生解错的原因在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为有实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而事实上一元二次方程是有两个实数根或没有根。在讲解此题时教师也可以把它变成已知关于x 的方程(k+1)x2-2x+3=0 有两个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三、反思是否漏解 初中数学已初步涉及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运用不熟练,因此对有些需分类讨论的题目导致以偏概全或漏解的错误。所以在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答是否全面,有无出现漏解的错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例3:圆O 的半径为13cm,弦AB∥CD,AB=10cm,CD=24cm,求AB与CD 间的距离。 大部分学生只考虑两条弦在半径的异侧的情形,如图1,解得距离为17cm,而忽视了两条弦在半径的同侧的情形(如图2),造成了漏解。 四、反思题目的多解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数学教学目的的过程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些都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4:如图,若在⊿ABC 中,∠C=90°,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AB=10,AC=6,求D 到AB 的距离。

教学评价反思

教学评价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进行全面检查,并予以价值上的判断。它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学生学业成绩的等级差别,而在于测评每个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除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判断外,还要评价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有利于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克服目前存在的只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观念,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今天通过教师讲解,我对课堂评价这一教学手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课堂评价是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同等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有助于调动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激励,激励为主批评为辅,激励与批评相结合;3.评价可以发生于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后。4.不要担心给学生的评价多了,学生应该在我们关注的关注下成长;5.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6.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语言、目光、表情、暗示、动作都可以。只要把握住评价能激励学生成长这条

主线,我们还会创造出更多的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评价成为我们教学成功的秘密武器吧!简单的说:就是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运用的恰当教学效果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初三物理一道回声问题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一道回声问题教学反思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具有表象性,又具有抽象性,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变化性,这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难以把握,出现了许多解题误区。 例: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进入隧道口提前鸣笛,火车速度为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司机在鸣笛后9s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①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 错解一: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分析:因为声音的所走的时间与车所走的时间相等, 所以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所以S1= S声/2 =3060m/2=1530 m S2=S1-180m=135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350m 错解二,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所以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S2= S声/2 =3060m/2=1530m S= S声/2—S车=3060m/2+180=171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710m 正解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分析,因为汽车鸣笛后,声音与车同时前进,人又听到回声,说明车与声音走过的时间相同即都是9s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所以S1=( S车+S声)/2=1620m S2= S1-S车=144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710m 分析学生做错,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我的几点看法浅谈一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建立模型意识的培养 理想的物理模型,即是物理科学体系典范,也是解决现实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建立的基本物理模型的。并要求学生牢固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并且在具体应用解决物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设条件,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在本题中学生不会做题,说明学生对声音的理解还不透,声音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传播时走的是什么路线,向那个方向传播的,学生都理解的不清楚。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20.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杨洪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节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逆命题的猜想,再利用图形验证,最后逻辑证明。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逆命题猜想、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解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同时借助实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反思

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反思 陈婧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后面有一道思考题: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到圆圈 里,使横行、竖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道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其实有相当大的难度,怎样教学才能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课上我是这么做的,自认为还可以,现在写下来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上课时我将题目抛给学生,先让他们试着做一做。几分钟后他们的脸上出现了愁容,有的记得叫起来:“怎么做啊?”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研究起来:你找到哪三个数相加等于75?学生找到21+29+25=75;22+28+25=75;23+27+25=75;24+26+25=75.想一想,还有吗?我们又共同找到第一个算式中29不动,让25少1,21多1(22+29+24)、第二个算式中28不动,让25少1,22多1(23+28+24),同样的方法又找到21+28+26;22+27+26.一共有8个算式,摆在一起,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发现。很快他们发现25用了4次,22、24、26、28各出现3次,21、23、27、29各出现2次。这时我让学生观察题中的图中哪个位置的数出现5次(中心位置)、哪个位置的数出现3次(四个顶角位置)、哪个位置的数出现2次(四条边的中间位置)。接下来我们开始根据以上的发现填数:将5放在中心位置;22、24、26、28放在四个顶角;21、23、27、29放在四条边的中间。这时有的孩子高兴地笑了,有的孩子还是发现不行,我又和他们进行细微的

调整,最后答案出来了。这时我没有满足于有了答案,我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这道题的答案,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他们发现:中间的数5放在图的中心位置;处在第2、4、6、8(双数)位置的数填在四个顶角,而且都是从左往后放置;剩下的单数放在每条边的中间(最小的放在两个最大双数中间、最大的放在两个最小双数中间,剩下两个就好放了。)教学到现在,我们基本上研究出了解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又尝试用这个方法解决几道类型题: 将1、2、3、4、5、6、7、8、9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5. 将1、3、5、7、9、11、13、15、17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相等。 将5、10、15、20、25、30、35、40、45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相等。 这几道题解决完以后,有的同学就发现了这9各数都是按照每次多几的规律排列的。这个发现很精彩,我又让能力强的孩子试着编一道这样的题来考考大家,他们编出将2、4、6、8、10、12、14、16、18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相加,和相等。将11、12、13、14、15、16、17、18、19填到圆圈中使得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相加,和相等。 这道思考题的教学,我们用了大概一节课的时间,我觉得是很值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经历了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在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他们的解题技巧的到提高。我想,今

教学工作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工作自我评价和反思 自我评价: 1、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八条禁令”要求,服从学校的安排,尽职尽力完成党教给我的教学任务。 2、在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不断转变教师角色,精心准备高三备考。一轮复习中,与备课组同仁自编一轮复习材料“80篇”。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压缩专题难度的同时,贯彻“反复复习,小题大做”的复习策略,在9月份进入了全面综合复习,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50套模拟试题的讲解和测评,其中自主编题16套。 3、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激励学生,把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小组合作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在课堂讲解中,不但讲解解题方法和策略,还教给学生思想、学法、反思方向,实现“小题大做,效率课堂”。 4、每次考完试后都及时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和月考调查报告文字形式的交流,从学生中获取教学思考,改变教学手段,调整授课速度等。 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交给学生的时间还有些不够。今后将加大课堂

学生讲评,提问,不断强化“反复复习,小题大做”的复习策略。 2、分层教学不彻底,有些学生还是掉队了。今后将多关注学困生,加强学法指导,该放弃的就放弃。给自己定一个底线,让他们学会有选择性的、力所能及的学习。 3、限时训练少,学生应试能力不足。今后利用大课或相应时间进行限时训练,让学生练习安排好答题时间和跳跃式答题方式,并练习填涂答题卡。 4、小组活动受时间、场地限制开展的不够。 5、学生作业监督、批改不到位。今后与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积极配合,发动课代表做好作业的检查、批改、反馈工作。 6、互助小组坚持的不好,老师指导的不到位。今后加强对互助小组的关心,多指导,多鼓励。 7、讲解解答题时,板演步骤不全。今后在讲解解答题时要善于分解,板演步骤要全,同时讲清命题人意图,审题思路,注重一题多解,注重通法与特法的结合。 8、讲题时速度有些快,字体有些小。今后在讲解习题时语速放慢,把字写得再大些。 9、平时答疑没时间,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少。多与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意图、计划告诉学生,把学生的反馈落到实处。 10、与同仁形成合力不足。今后加强备课组活动,集思广议,为下一步更好的复习、训练、命题做好准备。 11、对学生的激励不足,有时有埋怨批评学生现象。今后要

一道练习题的教后反思

一道练习题的教后反思 ——对估算意识、策略的探索 刘玉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本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练习十,第十一题“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此题是在教学完《三位数乘二位数》这一单元后,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的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我在教学前认真阅读了教参,了解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道题的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通过读题了解题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探讨解题方法,最后请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先请一位平时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他提出了这样的解题方法:先算出三天的总和430+380+407=1217(千克),然后用30÷3=10,再用1217×10=12170(千克)。我们承认这是一种较完美的解题方法,他思路清晰,并且很好地利用了前面刚刚训练过的积的变化规律来处理问题,结论正确。 接着又有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的解题方法:(430+380+407)÷3≈406(千克),先求出平均每天大约售出多少千克,然后再求30天的,406×30=12180(千克),学生思路清晰,方法可行,结果正确,

给予肯定。 又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他说:430、380都是整十,我也可以把407看成410,然后430+380+410=1220(千克),再用1220÷3约等于408近似看着410,然后用410×30=12300(千克),该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开始就用到了估算,力求计算简便,我紧接着问了一句“你为什么想到可以先估算呢?”他回答说“我是从问题中发现的,问题是说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是要我们估算的。”我及时地给予了这位同学充分的肯定。然后再一次提出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可是再也没有同学举手。 从上面三位同学的发言的情况来看,已经完成了教参的要求,达到了该题的教学目标。然而,我觉得余兴末尽,这道题还没有完成,还没有达到要求。首先,我们从这道题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来看,三天的销售情况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也隐藏了每天的销售数量是不相等的,不确定的,后来的销售情况有可能相同,但更多的可能是不相同的,是在一个区域内变化的,因此,提出的问题是30天大约可以销售大米多少千克?,突击“大约”二字,应该选择估算的解题策略。我觉得430稍大于400、380稍小于400、407接近400,我们可以大胆地估计每天的销售量为400千克,然后用400乘以30等于12000千克,30天大约销售12000千克,计算简便,符合实际。学生没有想到这一点,老师是否应该适时给予点拔,让学生学会去这样思考呢?我认为相当有必要,且必须讲述清楚。为此我谈下面两个方面的想法:

对一道例题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一道例题教学设计的反思 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应该是“结果”的教学,而应是“过程”的教学,数学活动的教学,即要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给学生。作者针对《高中代数》上册(必修)中一例题的教学设计来体现这些理念,谈谈自己的体会。 例题如下:求方程x+lgx=3的近似解。书中的解答只有短短的三行: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lgx和y=3-x的图像,求得交点的横坐标x2.6 ,这个x值近似地满足lgx=3-x,所以它就是原方程的近似解。 一、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按照学科逻辑程序表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做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就无从谈起了。而新课程的实施核心就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总的要求是: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知识背景→展示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水平→提升数学素养。针对例题,教师设计:问题①先解方程x+2=0,;②求函数f(x)=x+2,g(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③不解方程,探讨方程有解吗?有几个解?学生解答后,师生总结:从函数观点来看,方程f(x)=0的实根,实际上就是函数y=f(x)的零点,即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交

点的横坐标;而方程f(x)=g(x)的实根,就是两图像y=f(x)与y=g(x)交点的横坐标。从而将函数思想渗透到解题中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用函数思想能够解决一些非函数问题,而且往往方法新颖、思路独特、直观明了,大大简化解题过程。而利用图形直观解答问题③不正体现了数形相结合思想,“数”就是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形”就是图形、图象、曲线等。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的本质上的联系,以“形”直观地表“数”的本质,以“数”精确地研究“形”,将两者统一起来;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中几乎无处不在。 教师接着设计问题④求方程x+lgx=3的近似解。学生由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转入不熟悉,又没有公式可用的“超越方程”。通过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欲罢不能,产生本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进入课堂教学的重点。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从数学课程及数学学习的特点看,情境化设计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视教学设计中的“问”与“探”,由“疑”生“问”,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针对问题④学生经过思考后产生了疑问一:为什么要求方程的近似解?而不是精确值。疑问二:怎么求这个方程的近似解?经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学生解决疑问一,考虑实际问题的需要,在生产、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精确值。例如我们要锯出一块长木头,不管用什么样的工具

解决问题例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例题教学反思 【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力求解决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打造有效课堂。要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必须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如何让校本教研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经过一学期的探索,我们发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系统地规划教研主题内容 在设计相关教研活动时,我们考虑到:要让全体数学老师对教材有系统的了解。因此,我们将教材中相关教学内容划分为六次教研活动主题:低段“解决问题”例题教学探讨、中段“解决问题”例题教学探讨、高段“解决问题”例题教学探讨、苏教版“找规律”教学探讨、人教版“找规律”教学探讨、“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探讨。通过由低到高的教学探讨,使全体数学教师对小学全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同时在课堂教学和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成一致。 二、教研活动模式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对教材的把握、课堂的组织。如何有效地把握教材、把握教学,这不仅需要学习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更重要的是在观摩真实课堂之后的集体评议与反思。因此,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特别重视听课前的学习准备与听课后的集体研讨,做到既立

足课堂也跳出课堂,以整体、全面的视角透视教学: ①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教研的主题内容与思考问题,把握研讨课的教材与教学内容; ②通过集体教研时的教材研习去深入理解教材知识体系; ③通过有针对性的评课,聚焦课堂进行教学方法的提炼; ④在反思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研就是依托群体的智慧,借他人的眼睛观察自己,借出一双慧眼,收获的是更多的思想。每一次的研究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讨素材,大家从他人的课堂中审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通过这样的学习与交流,促进我们每一位教师主动学习、认真钻研,为形成适合自己风格、符合我们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而努力。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我们发现:打造精品课堂的教研活动本身也应该是一个精品。只有真实、有效的精品教研,才能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目标。 【活动后的思考】 1、如何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 系统的校本教研活动,需要老师自主的参与与自觉的思考,缺少学习的“自主性”也就失去了教研活动的意义,一切都变成形式主义。 教研是为教学而服务,如果教研影响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那么这样的教研是低效的。所以,如何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研活动成败的关键。

教学反思和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和课后练习题 1、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友情提示: (1)、弯道是什么形状?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一个什么图形? (2)、怎样找出相邻弯道的差距?相邻弯道差距其实就是谁的长度之差? (3)、怎样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 2、汇报讨论结果。(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周长相差多少米,就知道相邻跑道的差距,也就是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求出跑道的全长,或求出跑道的弯道长,可以求跑道差了) 3、同学们开动脑筋,说得很好,下面请你们拿出第二张学具,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算一算第一条和第二条跑道的起点相差的距离是多少?(计算过程中,答案保留两位小数)算完后再把计算的结果填在表格中。(提醒表格中的周长和全长各指什么?) 方法一:第一圈圆周长:3.14159×72.6≈ 228.08米 跑道一周的长度:85.96×2 + 228.08≈400米 第二圈圆周长:3.14159×75.1≈ 235.93米 跑道一周的长度:85.96×2+235.93= 407.85米 两条跑道的差是:407.85-400=7.85米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是先算两个圆的周长,再算全长,最后算两条跑道的差,计算起来很复杂,有没有什么简单些的方法。 方法二:直接用相邻跑道的外圆和内圆的周长相减。 3.14159×75.1-3.14159×72.6=7.85(米) 相邻两条跑道的差=相邻外圆周长一内圆周长 方法三:用相邻外圆直径与内圆直径的差×π (75.1-72.6)×π=7.85(米) 相邻两条跑道的差=(相邻外圆直径-内圆直径) ×π (引导学生观察直径差两个道宽,即道宽的2倍) 方法四:相邻两条跑道的差=道宽×2×π,(板书) 1.25×2×3.14159=7.85(米) 4、对比这四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最后一种。我们只知道一个条件就可以算出相邻两跑道的差。能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师:根据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其它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能算么?把剩下的填完整。 师:经过同学们的不断努力我们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到底要前移多少米呢? 生:每相邻两条跑道的差都是7.85米,也就是说,每相邻的外跑道的起跑线在内跑道前7.85米的地方。 过渡:刚刚我们学会了怎样计算道差,接下来解决几道生

教学评价反思

教学评价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进行全面检查,并予以价值上的判断。它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学生学业成绩的等级差别,而在于测评每个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除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判断外,还要评价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有利于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克服目前存在的只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观念,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今天通过教师讲解,我

对课堂评价这一教学手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课堂评价是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同等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有助于调动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激励,激励为主批评为辅,激励与批评相结合; 3.评价可以发生于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后。 4.不要担心给学生的评价多了,学生应该在我们关注的关注下成长; 5.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6.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语言、目光、表情、暗示、动作都可以。只要把握住评价能激励学生成长这条主线,我们还会创造出更多的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评价成为我们教学成功的秘密武器吧! 简单的说:就是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运用的恰当教学效果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反思 【内容摘要】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关键词】例题教学反思探究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

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

教学自我反思与评价

教学自我反思与评价 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自我反思冲动,忍受挫折,抵制诱惑,遵守道德规则,学习时不分心,为了将来而牺牲当前的利益的一种能力和行为,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初一自我反思与评价,欢迎参考。 初一自我反思与评价篇一日月如梭,岁月如流,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将迎来一场重量级的考试。 回首我们刚进入初一的时候,突然之间增加了许多新学科,使我们不禁变的手忙脚乱,即使你上课认真听讲了,那也未必就能学好,必须要巩固复习,否则你上课再怎样认真听讲,那成绩也未必能突出,所以我们要经常刚复习,为以后的学习来打好基础,就好比盖一层楼一样,底层不稳定,盖多少层也都是功亏一篑,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先打好基础。 当然,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也学会了不少知识,丰富了我的大脑,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我也知道,初一时我并没有十分努力的学习,自主学习时也只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看书也只是个囫囵吞枣,因此没有打好基础。但是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拼搏就一定会成功的。

回首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我们学会的真是太多太多,我们将要在不久的将来升入初二,我们面临的是更高一级的考验,坎坷不平的路,总有一天会成为宽广而光滑的大路。 在初一打好基础,以后的学习也随而变得简单、容易,倘若初一就被这一个个绊脚石所绊倒,那么以后岂不是更难爬起。 一年只有一个春夏秋冬,春天你会被那苗条的柳枝叶所迷惑,夏日你会被这炎热的大火球所吸引,秋天你会为这落叶而叹息,冬天你会被那雪花掀起你童年之乐。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一颗颗绊脚石。所以我们应该从初一打好基础,不被这绊脚石所绊倒。 初一自我反思与评价篇二我在本学期中,收获了不少知识,都是老师用辛勤的劳动使我们有所收获、时光飞逝初一生活转眼而过,马上升入初二,心里蛮激动但又依依不舍、老师是否还会继续陪伴我们进入初二的新生活呢?我非常期待。还因为我那些略有点可爱的同学们有些可能会转学。在这初一生活中,我不仅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友情,刚来到初一(2)班,一个个陌生的面孔面对着我等着我去挖掘、探索、发现,在老师的帮助与本人的努力下已经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虽然,在这初一生活中犯过很多的错误,但在每一个错误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奥、寓味淳厚的道理,需要自己的亲身体验才会明白。比如我悟出的道理例子1;当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