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帕金森病:你必须知道的这些事儿

帕金森病:你必须知道的这些事儿

帕金森病:你必须知道的这些事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315047954.html,

帕金森病:你必须知道的这些事儿

作者:刘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R74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83(2019)08-0031-02

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患帕金森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帕金森病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这种疾病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就在逐渐下降,如果得了帕金森病对老人的身体伤害很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人的活动能力,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那么,帕金森病是什么,帕金森病是怎样引起的,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及预防方式,我们一起来探讨和分析。

1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也被称之为特发性帕金森病,这种病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特别是老年人较容易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在医学资料也被称之为震颤麻痹,属于锥体外系疾病。一般这类疾病男性要高于女性,临床上主要是表现为动作迟缓,肌张力高,走路姿势不稳等特点。

帕金森病50岁以上患者病发率基本在90%左右,这种疾病比较隐匿是慢慢进展的一个过程。刚开始患者只会稍感无力,待休息会就可以恢复正常,容易被忽略。很多患者在病发后一般行动力都会受到阻碍,不能提重物,四肢僵直,说话不利索,还会伴随着肌痛痉挛,甚至还会流口水等特征。可见这类疾病对患者伤害很大,进入中老年后大家还是应该多注意身体。

2 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环境。有资料显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周边环境有关。可能是有毒物质侵害了身体,进而伤害了大脑神经元。尤其是目前国家在不断发展阶段,很多工厂产生的废气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如一氧化碳和煤气中毒很常见,大家平时要注意身体健康,防止帕金森病入侵。

(2)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帕金森病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表现为患者的脑干和基底节出现了多发性腔隙,使得神经系统受到阻碍,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从而引发了帕金森病的产生。

(3)遗传。遗传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的常见原因,如果家族里有帕金森病患者,那么后代中患帕金森的几率就比较高。有研究发现,家族里有帕金森疾病患者,其后代患帕金森的几率要比普通群体明显增高[1]。

(4)年龄。年龄因素也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的原因,一般多是中老年人才会患上帕金森病症。有专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脑里面多巴胺减少程度很快,要比正常衰老水平还高,而老年

帕金森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 病名诊断 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相当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1)主症: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 2)兼症;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挺,智力减退或精神碍障,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3)发病年龄在5 5岁以上。 4)发病诱因:可有明显诱因,如感受外邪,中毒或脑部病变,也可无诱因。 5)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结合年龄、诱因等特点可确诊为老年颤证。 2.西医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一)符合帕金森症的诊断 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 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1)肌肉僵直;(2)静止性震颤4一6 Hz;(3)姿势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 (二)支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的特征 1.单侧起病; 2.静止性震颤; 3.逐渐进展; 4.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 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一100%)

6.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 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 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三)必须排除非帕金森病 下述症状和体征不支持帕金森病,可能为帕金森叠加症或继发帕金森综合征。 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 2.反复的脑损伤史; 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 4.在症状出现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药; 5.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 6.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7.接触已知的神经毒类; 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 9.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 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束征阳性等。 诊断:首先是症状诊断(运动或非运动),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症(Parkinso nism)及其可能的原因,然后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病及其严重度。

帕金森氏症的病因病理

帕金森氏症的病因病理 一、帕金森氏症的病因 1、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在北方煤气中毒较多见。患者多有中毒的急性病史,以后逐渐出现弥漫性脑损害的征象,包括全身强直和轻度的震颤。 2、感染:脑炎后可出现本综合症,如甲型脑炎,多在痊愈后有数年潜伏期,逐渐出现严重而持久的PD综合症。其它脑炎,一般在急性期出现,但多数症状较轻、短暂。 3、药物: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如酚噻嗪类和丁酰类药物能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停药后可完全消失。 4、脑动脉硬化: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干和基底节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时可出现本综合症。但该类患者多伴有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症阳性,常合并明显痴呆。 二、帕金森氏症的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帕金森氏症的病因:主要是内因,因中年以后阴气自半,脏腑气血亏虚,即肝肾阴亏,精血俱耗,于是肾水不能涵肝木,风阳内动,颤抖震摇,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拘急僵直,均可发为本病。此外,外因也可能致病,如感受秽浊之邪,毒邪等,而在疾病过程中又可产生痰热、瘀血等病理因素,加重病变。

1、肝肾阴虚导致肝肾阴虚因素有两条:一是生理性虚损,即随年龄增长、人体的衰老,出现肝肾阴亏的表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加之劳顿、房事过多等将息失宜,悠思劳神,使阴精更虚,体衰败;二是病理性肝肾虚损耗,年高多病,或久病及肾,使肝肾亏虚。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发为颤证。 2、气血两虚气血亏虚原因也不外两端,一是化生无源,一为耗伤太过。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若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或情志失调,肝气横逆,或思虑内伤,均可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久病不复,精血暗耗,气血消耗太过,都可导致气血亏虚。“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虚筋脉失于温煦,血虚筋脉失于濡养,则拘紧僵直,血虚化风,又可加重震颤。诚如高鼓风在《医宗已任编》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 3、痰热动风痰的产生与脾胃关系最密切,脾虚不能运化津液,则易聚湿生痰。五志过极,皆可化火,木火过甚而克脾土;或外感毒邪,入里化热,伤及脾胃,则热与痰结,阳热化风,可见颤抖等象。 4、血瘀动风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停滞;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即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另肝肾阴亏,阴液不足,经脉失于充盈,“无水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PD)由英国学者James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又称为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临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障碍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1、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清楚 1.3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自由基生成、氧化反应增强、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等因素,导致黑质DA神经元细胞变性,其中线粒体功能异常起主导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有关的酶和基因片段的研究亦支持这种看法。研究发现黑质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基因缺陷、遗传异常,会导致易患性,在毒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黑质复合物Ⅰ活性艿接跋欤 贾律窬 赴 湫浴⑺劳觥R虼? 大多数学者认为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P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鉴别诊断: 肌炎型炎性假瘤:典型表现为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同时增粗,上直肌和内直肌最易受累,眶壁骨膜与眼外肌之间的低密度脂肪间隙为炎性组织取代而消失。 动静脉瘘(主要为颈动脉海绵窦瘘):常有多条眼外肌增粗,眼上静脉增粗,增强后增粗的眼上静脉增强尤为明显,一般容易鉴别,如在CT 上鉴别困难,可行DSA 确诊。 转移瘤:眼外肌有时可发生转移瘤,表现为眼外肌呈结节状增粗并可突入眶内脂肪内,如果表现不典型,鉴别困难,可行活检鉴别。 淋巴瘤: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均受累,一般上直肌或提上睑肌较易受累,此肿瘤与炎性假瘤在影像上较难鉴别,活检有助于鉴别。 【影像学】 CT 和MRI 均能较好地显示增粗的眼外肌,但在MRI 上很容易获得理想的冠状面和斜矢状面,显示上直肌和下直肌优于CT ,而且根据MRI 信号可区分病变是炎性期还是纤维化期,对于选择治疗方法帮助更大。 2 、帕金森病的特异性病理指标-路易氏体 主要为黑质致密区含黑色素的神经元变性、丢失及细胞破碎、色素颗粒游离;细胞内出现玻璃体样同心样包涵体(Lewy小体)(见图1);包涵体也见于兰斑、迷走神经背核、下丘脑、中缝核、交感节等。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纤维增生。黑质神经元细胞内铁含量增高,也主要在黑质致密部,即神经元变性、坏死的部位。帕金森的特异性病理指标-路易氏体,见图1 3 、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 3.1 发病年龄:中老年隐袭性发病, ≥50 岁占总患病人数的90 %。 3.2 首发症状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者易于早期诊断。首发症状依次为:震颤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治疗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0-08-19T17:46:44.46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2期作者:董孝国 [导读] (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摘要:帕金森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帕金森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继发性帕金森病、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等。针对帕金森致病原因,现在医学上提出了很多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减轻痛苦,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帕金森病,震颤,多巴胺,突触,中脑黑质。 自从1817年,英国医师JamesParkinson首次描述了一组以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失调伴姿势不稳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该病的研究和探索。1841年Hall将其称之为“震颤麻痹”,他对该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但随着人们对该疾病的更多认识和了解,逐步认识到“震颤麻痹”的命名并不确切,因为,这类患者除了有肢体的不自主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外,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些复杂症状伴随,1892年Charcot建议将这种疾病称为帕金森病(Pakinson’disease,PD)这样可比较全面的描述这一病症,因此。这一观点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1 原发性帕金森病 1.1原发性帕金森 原发性帕金森是大多数病因不明的,它的诊断比较复杂,在三个基本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附加条件。 基本诊断标准:中年、老年人中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和动作缓慢,持久活动后动作更慢、幅度更小;颈和(或)肢体肌张力增高;4~6Hz的静止性震颤或姿势不稳。 附加条件:(1)偏侧肢体起病。(2)一侧肢体受累后,较长时间才扩散到另一侧肢体,病情呈现明显不对称性。(3)良好的左旋多巴试验反应(评分记分法判断,可好转70%以上)。(4)左旋多巴制剂的良好疗效可持续5年以上。(5)病程中体征呈现十分缓慢地进行性加重,但病程至少9年以上。(6) PET、SPECT检查显示黑质纹状体区多 [1]。 疾病初期,原发性帕金森的主要症状多表现在一侧肢体,随病程进展波及双侧肢体及中线。 疾病后期,常出现神经心理障碍,表现抑郁、焦虑、记忆力下降、意识混乱或痴呆。在照顾这类病人的时候我们要顾及病人的心里变化,给予充分的关爱。 晚期残障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给经济、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2]。 1.2 少年型帕金森病 一般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都是中老年人,青少年也可以发生原发性帕金森病,但非常少见。对缺少家族史的病人,一般较难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期难以鉴别,往往需要治疗观察一个时期才能得出结论。 早期临床特点是:发病年龄多在10-25岁之间,多有家族性发病倾向或明显遗传史;病程短,进展快,容易伴有智力障碍;以肌张力高、动作迟缓多见,常伴有锥体束征和其他系统损害,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容易发生动眼危象;青少年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见于病毒性脑炎、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或服用药物所致。帕金森综合征,在脑电图、脑CT或MRI常有阳性所见;原发性帕金森病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期维持时间短,出现“长期左旋多巴治疗综合征”出现较早[3] 。 虽然现在还没有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有一个确定的了解,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在部分病人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族性帕金森病,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例如Polymeropoulos等1996年在1个患家族性帕金森病的意大利大家族中将其致病基因定位在第四号染色体的4q21~23区间,不久他们就确定其致病基因是由于α-synuclein基因在第四号外显子上的1个错义点突变(G209A,GenBank IDL08850)所致,它使其编码的53位氨基酸由丙氨酸(Ala)置换为苏氨酸(Thr),并在另外3个希腊的家族性帕金森病人得到证实,而在正常人中则未发现该突变[4]。 2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和原发性帕金森病不同的是,继发性帕金森病往往有明确的病因。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由其他特发性变性疾病、药物或外源性毒素引起基底神经节内多巴胺作用的丧失或受到干扰所致。 常见的致病原因: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多有中毒的急性病史,以后逐渐出现弥漫性脑损害的征象,包括全身强直和轻度的震颤;感染:脑炎后可出现本综合症,如甲型脑炎,多在痊愈后有数年潜伏期,逐渐出现严重而持久的PD综合症;药物: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如酚噻嗪类和丁酰类药物能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停药后可完全消失;脑动脉硬化: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干和基底节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时可出现本综合症。但该类患者多伴有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症阳性,明显痴呆。 3 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 3.1 Wilson Wilson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以脑、肝、肾损害为主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进行性加剧的构音困难、肢体震颤、肌强直、精神症状、角膜色素环、肝硬化以及肾功能损害等。多数患者隐匿起病,渐进发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少数病例进展迅速,在发病数天或数周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3.2 Lewy小体病 Lewy小体病是20世纪末才被重视的一种疾病,是非Alzheimer性痴呆,但在临床特征和神经病理改变方面这两种病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临床上症状:认知功能下降,视幻觉、帕金森病的症状和体征、反复跌倒及对安定药敏感等。 根据Lewy小体在脑内的分布状态,可分为脑干型(古典的帕金森病)和皮质型。皮质型的Lewy小体多弥散分布,故称为弥散性Lewy小体病。皮质型 Lewy小体病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如下: 常见于60岁初期;男性多于女性(1.5∶1);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伴有明显的注意能力缺陷和视幻觉。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同时,常伴有发作性精神错乱和神志清醒,以致于出现反复意外跌倒及暂时性意识障碍而误诊为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版) : 268-271. DOI: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 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 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 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 项症状的1 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 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1.运动迟缓:

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 中手指敲击()、手部运动()、旋前-旋后运动()、脚趾敲击()和足部拍打()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 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 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 Hz 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 中和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 中和)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临床诊断: (一)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 需要具备:(1)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absolute exclusion criteria);(2)至少存在2 条支持标准(supportive criteria);(3)没有警示征象(red flags)。 二)临床很可能的帕金森病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最新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转载) 发表者:谢安木1015人已访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正式发布,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第六期,指南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执笔。 学组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 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5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组对中国帕金森病 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新版指南明确提出,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的理念,同时强调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用药原则。陈生弟教授呼吁:“广大神经科医生须在临床实践中参考新指南,以控制帕金森 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治疗目标,使患者获得改善生活质量的长期获益。” 【治疗原则】 一、综合治疗 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 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二、用药原则 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 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 发生率。 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认知障碍、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04): 268-271.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4.00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2]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3]。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2]。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5]。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1.运动迟缓: 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 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 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 Hz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中3.17和3.18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 中3.15和3.16)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临床诊断: (一)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 需要具备:(1)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absolute exclusion criteria);(2)至少存在2条支持标准(supportive criteria);(3)没有警示征象(red flags)。 (二)临床很可能的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济南脑科医院帕金森病治疗中心关良帕金森病是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慢性病,又称“震颤麻痹”,男性多于女性。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能终身维持高水平的运动机能和生活质量。当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病情发展到晚期将全身僵直,卧床不起,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生命危险。它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我国人口呈现老年化趋势,患帕金森症的比例也在增加,据统计,目前我省患者已达五万人左右。由于环境污染和某些尚未认识的原因,此病也有向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发展的趋势。 病因 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帕金森病发病的过程,这是因为致病因素通过与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方式和途径作用于人体,从而导致了帕金森病的发生。目前比较公认的直接影响发病的环境因素有:⑴有机化学物质。⑵水源污染:据来自一些工业化国家的报道,帕金森病的发生和流行有一定区域性,而这些区域的水中显然含有某些与致病有关的水溶性物质。⑶农药与工业污染:国外的一些实验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农药的使用之间关系密切。此外,环境因素通过破坏机体内部的自由基清除系统,使体内蓄积大量的氧自由基,也间接造成帕金森病的发生。 现在病因研究认为主要是杀虫剂、除草剂对人体的伤害,遗传不起重要作用。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正常人脑的纹状体含有多种神经递质,其中一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最多,多巴胺由黑质细胞产生,它为纹状体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正常人身上两者是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帕金森病者由于黑质细胞遭受大量坏变,多巴胺递减,并且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亢进,于是便出现了帕金森病种种症状,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愈少,症状就愈重。症状 ⑴静止性震颤,手指的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挫丸样动作。”⑵强直,是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高,为“铅管样强直”。由于肌强直可有头部前倾,关节屈曲等表现。⑶运动迟缓,可有写字过小症;起立及翻身不能,行走时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即使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面部表情极少,呈“面具脸”。流涎,严重时可有吞咽困难。⑷其它可有顽固性便秘、大量出汗、皮脂溢出等植物性神经症状表现。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治疗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 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治疗 班级:14级护理6班姓名:邹巧雅指导教师:李嘉【摘要】帕金森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帕金森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继发性帕金森病、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等。针对帕金森致病原因,现在医学上提出了很多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减轻痛苦,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帕金森病,震颤,多巴胺,突触,中脑黑质 自从1817年,英国医师JamesParkinson首次描述了一组以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失调伴姿势不稳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该病的研究和探索。1841年Hall将其称之为“震颤麻痹”,他对该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但随着人们对该疾病的更多认识和了解,逐步认识到“震颤麻痹”的命名并不确切,因为,这类患者除了有肢体的不自主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外,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些复杂症状伴随,1892年Charcot建议将这种疾病称为帕金森病(Pakinson’disease,PD)这样可比较全面的描述这一病症,因此。这一观点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1.原发性帕金森病 1.1原发性帕金森 原发性帕金森是大多数病因不明的,它的诊断比较复杂,在三个基本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附加条件。 基本诊断标准:中年、老年人中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和动作缓慢,持久活动后动作更慢、幅度更小;颈和(或)肢体肌张力增高;4~6Hz的静止性震颤或姿势不稳。 附加条件:(1)偏侧肢体起病。(2)一侧肢体受累后,较长时间才扩散到另一侧肢体,病情呈现明显不对称性。(3)良好的左旋多巴试验反应(评分记分法判断,可好转70%以上)。(4)左旋多巴制剂的良好疗效可持续5年以上。(5)病程中体征呈现十分缓慢地进行性加重,但病程至少9年以上。(6) PET、SPECT检查显示黑质纹状体区多[1]。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考试成绩80分,考试通过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多巴胺激动剂—能够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的一类药物,其分子结构可能部分与多巴胺相似。最初作为LD的辅助用药用于晚期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患者。() A.正确 B.错误 2.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 A.在外周脱羧变成多巴胺起作用 B.促进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释放递质起作用 C. 进入脑后脱羧生成多巴胺起作用 D.在脑内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E.在脑内抑制多巴 胺再摄取 3.男,45岁,因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用氯丙嗪治疗,两年来用的氯丙嗪量逐渐增加至600mg /d,才能较满意的控制症状,但近日出现肌肉震颤,动作迟缓,流涎等症状,对此,应选何药纠正() A.苯海索 B.左旋多巴 C.金刚烷胺 D.地西泮 E.溴隐亭 4.多巴胺可用于治疗()

A.帕金森病 B.帕金森综合症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以上都不 能 5.帕金森病治疗的目的是() A.缓解症状, 减轻生活残疾 B.避免\推迟\减轻药物并发症&不良反应 C.神经保 护治疗, 减缓\阻断神经变性过程 D.以上均正确 6.增加左旋多巴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卡比多巴 B.维生素B6 C.利血平 D.苯海索 E.苯乙肼 7.苍白球\丘脑底核毁损切除术的适应症是药物治疗失效不能耐受&出现异动症患者;对年龄较轻, 一侧的震颤、强直疗效好。() A.正确 B.错误 8.目前推荐在临床诊为PD后首先使用激动剂。()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以下属于帕金森病治疗原理的是() A.治愈性治疗 B.保护性治疗 C.对症治疗 D.外科治疗 E.康复治疗 2.下列对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docx

考试成绩 80 分,考试通过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多巴胺激动剂—能够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的一类药物,其分子结构可能部分与多巴胺相 似。最初作为LD 的辅助用药用于晚期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患者。() A.正确 B.错误 2.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 A.在外周脱羧变成多巴胺起作用 B.促进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释放递质起作用 C.进入脑后脱羧生成多巴胺起作用 D.在脑内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E.在脑内抑制多巴胺再 摄取 3.男,45 岁,因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用氯丙嗪治疗,两年来用的氯丙嗪量逐渐增加至600mg /d,才能较满意的控制症状,但近日出现肌肉震颤,动作迟缓,流涎等症状,对此,应 选何药纠正() A.苯海索 B.左旋多巴 C.金刚烷胺 D.地西泮 E.溴隐亭 4.多巴胺可用于治疗()

A.帕金森病 B.帕金森综合症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以上都不能 5.帕金森病治疗的目的是() A.缓解症状 , 减轻生活残疾 B.避免推迟减轻药物并发症& 不良反应 C.神经保护治疗 , 减缓阻断神经变性过程 D.以上均正确 6.增加左旋多巴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卡比多巴 B.维生素 B6 C.利血平 D.苯海索 E.苯乙肼 7.苍白球丘脑底核毁损切除术的适应症是药物治疗失效不能耐受&出现异动症患者;对年龄较轻 , 一侧的震颤、强直疗效好。() A.正确 B.错误 8.目前推荐在临床诊为PD 后首先使用激动剂。()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以下属于帕金森病治疗原理的是() A.治愈性治疗 B.保护性治疗 C.对症治疗 D.外科治疗 E.康复治疗 2.下列对于儿茶酚-氧位 -甲基转移酶 (COMT)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诊断标准——杨治权

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诊断标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 一、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1.由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至四肢的静止性震颤,震颤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续存在可有间断; 2.肌肉僵硬,表现于肢体、躯干、颈部等肌肉,手的轮替运动缓慢笨拙,走小步; 3.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精细动作障碍(如写字,扣衣扣、系鞋带困难),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穿衣、洗漱时间长或难于完成。 这是最基本的三大症状,其它尚有面部表情呆板、张口、流涎、语言不清等。 二、早期帕金森病的表现 1.至少有一个上肢存在轻度的静止性震颤; 2.至少有一个肢体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直,双手轮替运动减慢; 3.运动迟缓。日常生活能力降低。 以上三项主要症状中至少有两项症状或体征比较明显,可考虑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三、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1、损伤。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路上的障碍物,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容易跌跤,轻则软组织损伤,重则骨折甚至重要器官损伤。 2、心理障碍和智力减退,多见于晚期病人。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在治疗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3、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①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主要是咽部肌肉协调障碍导致吞咽困难、饮食及饮水减少有关。②食管扩张,假憩室形成,食管括约肌功能不良,胸骨后有烧灼感。③胃排空延迟,有人统计约占55%,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④小肠运动功能不良,由此产生腹胀感。⑤结肠功能不良,主要表现为便秘,其高发生率(50%~67%)和顽固性给病人带来痛苦。 4、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 5、感染感染是帕金森病晚期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并经常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6、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等主要见于本病的晚期。故对早、中期病人应鼓励其多运动,为晚期病人多做被动活动,以延缓肢体并发症。 有资料统计,帕金森病晚期死亡的病人中,死于褥疮、败血症者占50%,心力衰竭者28%,肺炎者14%,泌尿系感染者8%。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要点 1.由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至四肢的静止性震颤,震颤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续存在可有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第八节 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八节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诊断震颤麻痹最重要的依据是 A、确切的病史及体征 B、脑脊液检查 C、血常规检查 D、头部MRI E、脑电图 2、可以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钠 B、卡马西平 C、利血平 D、他巴唑 E、苯妥英钠 3、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 A、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受损 B、脑桥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受损 C、低位脑干5-羟色胺能系统受损 D、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 E、纹状体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受损 4、帕金森首发症状为 A、肌强直 B、动作不灵活和震颤 C、运动减少 D、面具脸 E、继发性关节僵硬 5、帕金森病的特征性症状是 A、运动缓慢 B、静止性震颤 C、写字过小征 D、吞咽困难 E、姿势步态异常 二、A2 1、患者女,78岁,患帕金森病7年。随诊中患者表示现在多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并对此感到害怕。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时,护士应提醒患者避免 A、足跟先着地 B、尽量跨大步 C、脚步尽量抬高 D、双臂尽量摆动 E、将注意力集中于地面

2、患者,男,68岁。热爱书法经常练字,但近期情绪常激动,有时心情抑郁,出现不能独立洗澡、刷牙、上厕所等,练字时字越写越小。请问此症状是 A、阿尔茨海默 B、抑郁症 C、帕金森 D、痴呆症 E、癔症 3、患者男,65岁。双手静止性震颤伴动作缓慢8年,诊断为帕金森病,需服用多巴丝肼治疗。患者双手静止性震颤,面部表情呆板,呈面具脸,可进食,慌张步态。患者不宜进食高蛋白饮食的原因是 A、不易消化 B、可能加重震颤 C、可能出现肌强直 D、可降低多巴丝肼疗效 E、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4、患者男,72岁。2年来无诱因逐渐出现行动缓慢,行走时上肢无摆动,前倾屈曲体态。双手有阵颤,双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无智能和感觉障碍,无锥体束损害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A、帕金森病 B、扭转痉挛 C、肝豆状核变性 D、阿尔茨海默病 E、脑动脉硬化 5、患者男,70岁,患帕金森病,躯体呈前倾前屈姿势,行走时上肢摆动动作消失或减少,起动和终止均有困难,步距缩小,这种特殊步态称为 A、醉酒步态 B、跨阈步态 C、剪刀步态 D、鸭步 E、慌张步态 6、患者,75岁,男。近期确诊患有帕金森病,请问给予患者的饮食为 A、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脂、适量优质蛋白 B、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 C、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高蛋白 D、低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 E、高热量、低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 7、患者,男性,60岁。近期一侧上肢被动运动关节时表现出“铅管样强直”,并且上肢震颤严重。此症状日益加重,请问患者此时的治疗方案是 A、抗胆碱药 B、多巴胺替代药物 C、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D、手术疗法

帕金森病教案定稿版

帕金森病教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帕金森病教案课程名称:帕金森病 课时:10分钟 授课者:湖北中医药大学王东 授课对象:李玉洁胡欣玫方惠东王梦梦李丽君邹杰 授课媒体:PPT 授课地点:内科2号楼神经内科10楼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帕金森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要点 熟悉:帕金森病的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健康教育 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 【教学重点】 帕金森病的概念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难点)

临床表现-- 一般特点 主要临床表现概括 临床表现详细 帕金森病的辅助检查 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分类 帕金森病的治疗(重点) 帕金森病的护理要点(重点) 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重点) 【教学安排】 时间内容 3min介绍概念,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3min帕金森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 3min讲解帕金森病的护理诊断、护理要点和健康教育1min结束语、布置课后思考题

【教学过程】 1、引言介绍相关内容,与听课者达成互动,进入状态 2、讲解帕金森病相关知识 3、布置课后思考题、结课 【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的小讲课,对帕金森这一疾病做了简单的介绍,让大家对帕金森病这一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遇到了此类疾病希望大家能够知道如何判断此疾病以及如何护理和如何向病人做健康教育。希望大家能将此知识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帕金森病。谢谢大家的聆听! 【引言】 各位同学,大家好,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161床吴恒舫这位爹爹,他静止性震颤的表现让我们印象深刻。今天我将向大家讲解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变和各种感染因子的存在,神经系统疾病也逐渐频繁发生,下面带着大家并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疾病——帕金森病。 【教学内容】 1.帕金森病概念

帕金森病综合论述

1.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英文简称PD.是—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1817年首先由英国一位叫做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的医生描述,后来学者沿用帕金森病这一病名并成为研究的基础。 2.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 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一个叫中脑的部位。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做黑质神经元,它们合成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大脑的其它一些区域,如纹状体,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至80﹪以上时,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便减少到不能维持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便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正常人中脑有一条狭长的黑色素沉着部位,那便是正常数量的黑质神经元聚集的部位。而在帕金森病人中脑的相应部位则颜色浅淡,这是黑质神经元减少的缘故。 3.帕金森病的病因 迄今为止,PD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 1)年龄老化。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3)家族遗传性: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

族聚集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4)遗传易感性:尽管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老化和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与于同一环境的人,甚至同样吸食大量MPTP 的人都会出现帕金森病。虽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现象,但至今也没有在散发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说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综上所述,任何单一的因素均不能完满的解释PD的病因。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中年以后,对环境毒素易感的个体,在接触到毒素后,因其解毒功能障碍,出现亚临床的黑质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不断死亡变性,最终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 4.如何才能确诊帕金森病? 对一个具有帕金森病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讲,诊断是不困难的。如果一个人有了静止性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中的任何两个症状,同时排除了其他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症状,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后症状改善明显,在临床上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但要真正诊断帕金森病需要脑组织的病理诊断,在脑组织的切片中能找到帕金森病的特异性病理指标—路易氏体(Louy body),遗憾的是这在患者术前无法做到。现在还没有一种仪器或化验检查可以诊断帕金森病,在临床上医生让患者进行的一些检查,如脑的CT扫描或者核磁共振成像,主要是为了排除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

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 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Hz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中3.17和3.18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中3.15和 3.16)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