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学地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地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地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地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地理课案例教学法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它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以适应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迅猛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形势,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教师应认真寻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大教育力度,在中学的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终身学习”所具有的基础和能力。

2、新教材实施,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地理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作为一种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而成功地运用于法学、医学、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之中。地理学科同样有着适合于案例教学生存的土壤,并且高中地理新课程力倡使用案例教学,同时教材又增设了许多案例内容,所以加强案例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对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的弊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成功的地理案例教学,将会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地理案例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新《课标》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教研成果,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正是这些理念的相互渗透和互补并有机地贯穿在相关内容的方方面面,从而构成了新《地理课标》的精髓。它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了地理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2、教育人本论的观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双方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功能才能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认知活动,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潜能的开发。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

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者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一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的建构。

三、课题的界定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概念:

所谓地理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地理新课标的教育目标,以地理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以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

1、真实性。教学案例通常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或真实场景的描述或记录,这样一来,学生会被这些案例所深深吸引,好似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之中。

2、讨论性。编写者通常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一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思考、参与、分析,通过课堂的讨论,学生不仅学到了有着真实背景的“内化”了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性。教学案例的编写、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事实上,大多案例往往就是某一社会生活领域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学生在思考、剖析这些案例的同时,也从中锻炼自己在真实情景中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4、实践性。案例教学能使某些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具体生动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为教学理论提供现实土壤,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

(三)地理案例教学的功能:

相对于地理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效率更高,实效性更强:

1、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中真实事件,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也有助于实现抽象地理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的形象化、具体化。

2、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是问题意识。由于每一个案例所呈现的问题情景都是复杂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解决的问题也往往不止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也可能多种多样,这就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案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多角度探究,创造性地找出潜藏在表象下的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案例教学离不开集体协作,离不开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特别是相左观点的激烈交锋,可以磨练、催生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典型性、故事性、互动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一扫沉闷、刻板、单调、被动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能根据课改要求和教学内容,学会选编地理教学案例的技巧。

2、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操作策略与方式,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案例、案例教学的概念及案例教学的特点、作用等理论方面进行阐述。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

3、重点探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从选编教学案例及案例教学实施程序二方面展开。最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评价。

4、探索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以及学生的参与方式。

5、分析和比较案例教学的采用与传统教学效果的差异。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中所有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优化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总结得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3、个案分析法:针对具体的案例教学课,实施个案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4、调查法:学生问卷、访谈等形式,采集数据,分析反馈,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七、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阅读案例教学等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

进行案例教学研讨,探究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教学故事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整理加工案例教学课件资源,评议案例教学效果,总结提炼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李雪梅

成员:雷海燕邹永平孙燕文辛永刚贾小红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2、成果形式: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3、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整理材料,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孙玉玲(负责具体内容的实施)

成员:杜建林左巧玲杨金玲乔蕊王新华杨向丽(负责各个阶段自己手中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阅读案例教学等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

进行案例教学研讨,探究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教学故事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整理加工案例教学课件资源,评议案例教学效果,总结提炼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2、成果形式: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根据我们对于情境教学的理性思考,本课题力图通过实验与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①构建新的课堂模式,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利用课程和教材,成为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研究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作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3、从中学地理课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采用案例教学对中学地理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论证中学地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4、探讨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从选编教学案例及案例教学实施程序等二方面展开。最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