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典型城市河道自净能力研究与模拟

典型城市河道自净能力研究与模拟

典型城市河道自净能力研究与模拟
典型城市河道自净能力研究与模拟

典型城市河道自净能力研究与模拟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河受到严重破坏,污染严重,自净能力低下,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要实现水环境生态修复就要恢复和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但是城市内河污染物来源复杂而分散,自净能力(容量)的界定较为困难。

要实现城市内河自净能力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水体生态修复,就要利用人工措施或水利工程来提升水体的自净容量。在国内外实施的众多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治理的效果往往不可预料。

这就需要水环境模型来对治理效果进行模拟,以此对后续的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方案优化,并对工程效果进行后评估,从而达到推广工程技术经验的目的。本文以苏州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和室外模拟实验,测定相应的自净参数,研究了人工水力循环、人工强化复氧和渗滤净化装置等不同工程措施下水体自净能力的变化情况。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水质模型,以实验所得的自净参数为依据,对水体中的NH3-N、CODcr、TP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验证,以此对工程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人工水力循环、人工强化复氧和渗滤净化装置等工程措施,能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建立的水质模型基本上能很好地反映出研究区域内水质变化情况,模拟结果的确定性系数较好,均在0.7以上。

由模拟预测结果可知,工程措施可以改善官渎内河水质情况,对污染负荷如NH3-N、CODcr、TP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减,与后续跟踪监测一致。在旱季,人工水力循环的削减量:CODcr为6.8%,NH3-N为9.8%,TP为10.1%;人工强化复氧的削减量:CODcr为4.2%,NH3-N为6.3%,TP为17.8%;渗滤净化装置的削减量:CODcr 为12.3%,NH3-N为18.9%,TP为9.5%;综合整治工程削减量最高:CODcr为

15.7%,NH3-N为29.8%,TP为21.3%。

在雨季,削减量基本上都较旱季有所提升,其中人工水力循环的削减

量:CODcr为31.5%,NH3-N为22.1%,TP为17.3%;人工强化复氧:CODcr、NH3-N和TP的削减量分别为23.5%、16.7%和18.9%;渗滤净化装置:CODcr、NH3-N及TP 的削减量分别为41.3%,43.5%和10.2%;综合整治工程:CODcr、NH3-N及TP的削减量分别为11.2%,52.4%和14.7%。CODcr的削减量最高值(41.3%)出现在雨季的渗滤净化装置下,NH3-N的削减量最大值(52.4%)则出现在雨季的综合整治工程下;TP的削减量最大值(21.3%)则是在旱季的综合整治工程条件下。

综上所述,工程措施实施后可以提升内河水体自净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污染负荷(NH3-N、CODcr、TP)。其中,内河综合整治工程在旱季就可以完成所有污染物的有效削减。

为实现综合生态修复工程的长效维持,后期应定期对水质进行跟踪监测。

第一章 水质与水体自净 2教案

第一篇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引言 目前,水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中最为迫在眉睫的严重事件,直接威胁到工农业生产甚至人类的生存。因此,水环境工程学的发展最为各国重视,技术发展也最为迅速,可以说,它带动了其他各项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各学科发展成为一个科学整体。在我国,环境专业的高等教育中,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治理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问题的引入 ●水质如何净化,借助何种力量? ●净化到何种程度? ●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是否有针对性?可有万能的水处理技术? ●水处理技术有哪几种? 第1篇教学内容: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第1章水质与水体自净(2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 水循环与水污染,水质指标,废水的成分与性质,水体自净,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水资源状况,了解常用的水质标准,掌握常用的水质指标; (2)掌握水体自净的原理,了解水环境容量;掌握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本章教学重点: 水污染的分类、水质指标、水体自净、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本章习题:P611, 19, 20, 22 1.1水环境 1.1.1 地球的水循环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积的大约3/4都是水域,陆地面积仅占1/4左右,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等主要陆地和无数岛屿上。因此,水环境是我们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水环境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386 x 109 km3,这一庞大的数字说明,水是地球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能够以气态、固态和液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形成了地球水圈(Global hydrosphere),其储量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

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_何嘉辉_潘伟斌_刘方照

网络出版时间:2015-02-05 11: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f37064757.html,/kcms/detail/21.1135.X.20150205.1107.014.html 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 何嘉辉1,2,潘伟斌1,2*,刘方照1,2 (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广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为研究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选取5条具有不同河流线型的河涌进行研究,以弯曲度和分形维数表征河流线型,以TP、NH3-N、NO2-N、NO3-N、COD cr、T OC、DOC、叶绿素(Chlorophyll)和蓝绿藻藻蓝蛋白(BGA-PC)等 9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表征河流自净能力,并分析各研究河段的悬浮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探讨河流线型影响河流自净能 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随河流线型蜿蜒程度的增加而提升。在直立式浆砌石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 过提高悬浮微生物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TP、NH3-N、NO3-N、DOC、Chlorophyll和BGA-PC的沿程削减 率显著提升;而在格宾石笼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过增加悬浮生物生物量和提高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NO2-N、 COD cr、TOC和DOC的沿程削减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河流线型;弯曲度;分形维数;自净能力 中图分类号: Influence of the River Linear Form on the River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He Jiahui1,2, Pan W eibin1,2*, Liu Fangzhao1,2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of Guangzhou W ater Resource and W ater Environment,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5 stream segments which have different river linear form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e river linear form on the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the river. The river linear form was characterized by sinuosity and fractal dimensions. In addi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river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was using along-path reduction rate of water quality indexes including TP、NH3-N、NO2-N、NO3-N、COD cr、TOC、DOC、Chlorophyll and Blue-green algae phycocyanin(BGA-PC). Suspended microbe biomass and bioactivity was use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between river linear form and river self-pur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along-path reduction rate of water quality indexes are enhanced with the the increase meander of river linear form. In the stream segment which have the vertical masonry retaining wall river bank, river linear form affect river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by enhancing suspended microbe bioactivity, making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P、NH3-N、NO3-N、DOC、Chlorophyll and BGA-PC reduction 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stream segment which have the gabion retaining wall river bank, river linear form affect river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by increasing suspended microbe biomass and bioactivity, making improve significantly to NO2-N、COD cr、TOC and DOC reduction ration. Key words: river linear form; sinuosity; fractal dimensions;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天然河流的线型通常是蜿蜒曲折的,在许多河流修复案例、河流健康评价体系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均将河流线型作为主要考虑因素[1-6],但关于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影响的定量研究却少有报导[7,8]。 本研究通过分析具有不同河流线型河段的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悬浮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探讨河流线 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河流生态化整治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30801003);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2A142) 作者简介:何嘉辉(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工程与环境修复研究, E-mail:jiahui.he@https://www.sodocs.net/doc/f37064757.html, 通讯作者:潘伟斌,E-mail:ppwbpan@https://www.sodocs.net/doc/f37064757.html,

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实验七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各种形态氮的相互转化和氮循环的平衡变化是环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水体中含氮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当水体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时,其中的含氮化合物由于水中微生物和氧的作用,可逐步分解氧化为无机的氨(NH3)或铵(NH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等简单的无机氮化物。氨和铵中的氮称为氨氮(NH4+-N);亚硝酸盐中的氮称为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中的氮称为硝酸盐氮(NO3--N)。通常把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称为三氮。这几种形态氮的含量都可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各个不同阶段。在有氧条件下,氮产物的生物氧化分解一般按氨或铵、亚硝酸盐、硝酸盐的顺序进行,硝酸盐是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随着含氮化合物的逐步氧化分解,水体中的细菌和其它有机污染物也逐步分解破坏,因而达到水体的净化作用。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相对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含氮有机物污染的时间长短,对了解水体污染历史以及分解趋势和水体自净状况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见表7-1。目前应用较广的测定三氮方法是比色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氮,二磺酸酚比色法测定硝酸盐氮。 表7-1 水体中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 NH3-N NO2--N NO3--N 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 清洁水 + - - 表示水体受到新近污染 + + - 水体受到污染不久,且正在分解中 - + - 污染物已分解,但未完全自净 - + + 污染物已基本分解完全,但未自净 - - + 污染物已无机化,水体已基本自净 + - + 有新的污染,在此前的污染已基本自净 + + + 以前受到污染,正在自净过程,且又有新 的污染

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1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重点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作用的机理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课前预习】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 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河流水>④________>地下水。 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__________的自净能力,以⑥.

.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 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 污染物:植物营养素?______、?____等。 形成条件:较为?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____________ 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________”。 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 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水体的自净作用及自净过程.

水体的自净作用及自净过程 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即所谓环境容量。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净作用。也可简单地说,水体受到污染后,靠自然能力逐渐变洁的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 水体的自净过程很复杂,按其机理划分有: (1)物理过程。其中包括稀释、混合、扩散、挥发、沉淀等过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这一系列的作用下,其浓度得以降低。稀释和混合作用是水环境中极普遍的现象,又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过程,它在水体自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污染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应使其浓度降低。 (3)生物化学过程。污染物质中的有机物,由于水体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分解、氧化并转化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浓度降低。 总之,水体的自净作用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任何水体的自净作用又常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物理过程、化学和物化过程及生物化学过程常常是同时同地产生,相互影响,其中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生物体在水体自净作用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例如:河流对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大致如下:当污染物质排入河流后,首先被流水混合、稀释扩散,比水重的粒子即沉降堆集在河床上;接着可氧化的物质被水中的氧所氧化;有机物质通过水中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生物化学的氧化分解还原成无机物质;与此同时,河流表面又不断地从大气获得氧气,补充水中被消耗掉的溶解氧;阳光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河水流到一定距离后就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状态。水的自净能力与水体的水量、流速等因素有关。水量大、流速快,水的自净能力就强。但是,水对有机氯农药、合成洗涤剂、多氯联苯等物质以及其它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的自净能力是及其有限的。

浅析河流水体自净能力

浅析河流水体自净能力 摘要:分析了河流自净过程,并综述了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污染物质种类与性质、水体性质、水生生物、水中的溶解氧、其他环境因素;同时还阐述了河水体自净能力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物理自净能力、化学自净能力和生物自净能力。 关键词:水体污染自净能力 河流作为最终的陆源污染物排放途径,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功能。它可以通过稀释、降解、转化和运移,使一部分污染物无害化或降低负荷,对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和减少人类治污压力有积极作用。如何正确地评价河流的自净能力,合理地制定排污方案,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水体自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1],影响自净能力的因素很多且相互联系,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物质种类与性质 有些污染物质易于分解,有的则难于分解。有的易受微生物分解,有的不易微生物分解,有的在好氧条件下易分解,有的在厌氧条件下易分解。例如合成洗涤剂、有机农药(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合成有机化合物,化学稳定性极高,在自然界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分解,可以成为环境中长期存在的污染物质,它们可以随着水的循环过程在地球上蔓延、积累。 2.水体性质 水体水温、流量、流速、含沙量都对水体自净作用有很多影响。流量大、流速高易于稀释扩散。含沙浓度与污染物质有一定关系。 3.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自净有密切关系,能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多,则自净速度快。 4.水中的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含量与自净作用关系密切,水体的自净过程也就是复氧过程[2]。水体在未纳污以前,河内溶解氧是充足的,当受到污染后,由于有机物聚增,好氧分解剧烈,耗氧超过溶氧,河水中溶解氧降低。如果水体复氧速度较快,水质将会较快由坏变好。水中氧的补给受到水面和大气之间条件影响,如水面形态,水流方式、大气与水中的氧气分压,大气与水体的水温等。 5.其他环境因素 太阳光照条件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紫外线能使水中污染物迅速分解,太阳光可以促使浮游植物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改变溶解氧条件。不同的底质影响底栖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从而影响污染物质的分解。 水体的自净作用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生物体在水体自净作用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但是,水对有机氯农药、合成洗涤剂、多氯联苯等物质以及其它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的自净能力是极有限的。 二、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定性分析 1.物理自净能力 物理自净是指污染物在水体中通过混合、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作用,使水体得到一定程度净化的过程。物理自净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污染物自身的物理

什么是水体自净

第七章 1、什么是水体自净?怎样理解水环境容量?怎样理解水污染的概念? (1)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以内,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 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2)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既所谓的环境容量。 (3)水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 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2、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点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面污染源(3危害: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间接影响。 3、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有那些?污水的水质指标包括那些内容? (1)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性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酸碱污染、石油类、放射性物质、热污染、病原体。 4、水污染防治对策有那些?效果如何? (1)“防”,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治”,废水无害化 (3)“管”,管理控制对策 5、污水处理技术包括那些类型 废水的物理处理法、废水的化学处理法、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6、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主要污染物有那些? (1)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2)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7、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那些? 可以通过改变燃料结构、改进燃烧方式、安装除尘装置 8、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那些?

SO2和NO X的治理、汽车尾气的治理 9、汽车尾气污染与气态污染物的异同?常用的治理方式有那些? 10、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 主要是CO2的增加。主要危害: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威胁人类的食品供应和居住环境。 11、酸雨的主要类型是哪些?它产生的原因与主要危害是什么? (1)主要有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2)主要是工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危害有:危害生态系统、对森林造成危害、对植物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影响、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12、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 (1)主要是人造化工制品氟氯烃和哈龙污染大气的结果。 (2)打乱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导致生物物种灭绝,产生粮食危机,还会使全球变暖,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13、固体废物的定义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特性? (1)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2)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14、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与水、气污染有什么不同? 15、什么是固体废物的综合防治原则?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6、一般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有那些?它与最终处置技术是否一样? 预处理、固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技术 最终处理包括陆地处理和海洋处理 17、什么是危险废物?如何理解《巴塞尔公约》与危险废物之间的关系?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是什么?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主要有: (1)臭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感官指标之一,清洁水是无臭的,受到污染后才产生臭味。 (2)水温,是水体一项物理指标。水体水温升高.表明受到新污染源的污染。 (3)浑浊度.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物质造成的。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 (4)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值为7表示水为中性,大于7 的水呈碱性,小于7的水呈酸性。清洁天然水的pH值为6.5—8.5,PH值异常,表示水体受到酸碱性的污染。 (5)电导率,是测定水中盐类含量的一个相对指标。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盐类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因此具有导电性,所以导电率的大小反映出水中可溶性盐类含量的多少。 (6)溶解性固体.主要是溶于水中的盐类,也包括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能穿透过滤器的胶体和微生物,因此溶解性固体的大小反映上述物质溶于水中的多少。 (7)悬浮性固体,包括不溶于水的淤泥、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细微物质。悬浮物的直径一般在2mm以下。它是造成水质浑浊的主要来源,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8)总氮,是水中台有机氯、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氯的总量,简称总氮,主要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9)总有机碳(TC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总量,折合成碳计算。总有机碳含量是反映废水中有机物总量,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10)溶解氧(DO),是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指标。溶解氧含量较高,表示水体自净能力强;反之表示水体中污染物不易被氧化分解,此时厌氧性菌类就会大量繁殖,使水质变臭。 (11)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一般指五日生化学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从而消耗了水中的氧。因此生化需氧量的大小能反映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12)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需氧污染物质时所消耗的氧量,主要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数值越大,说明水体受污染越严重。 (13)细菌总数,反映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的程度。细菌总数增多表示水体的污染状况恶化。 (14)大肠菌群,是表示水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越高,水体污染越重。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指数每升水不得大于3个。 什么叫化学需氧量(COD)? 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地理选修6 第二章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1.环境自净能力的概念、类型。 2.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差异,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形成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3.结合区域自然背景,探究不同地区水污染的原因,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环境的自净能力 (1)概念: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叫做环境的自净能力。 (2)机理: 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1)差异: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最强的,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是最差的。 (2)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

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形成条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和磷等营养元素。 (2)表现 (3)危害?????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流失到海洋中的大量石油。 (2)危害: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1.河水比地下水更容易被污染,所以河水的自净能力差。(×) 2.在河道的不同位置,自净作用发生的机理不完全相同。(√) 3.河流不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因为向河流排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少。(×) 4.海上石油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5.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虽然环境有自净能力,但人类把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后,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B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人工净化,成为净化的天然水 C .河道中适量的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D .地理环境的净化作用是有限的,污染的排放一旦超过其自净能力,环境将趋于恶化 6.日本水俣湾污染属于( B )

《大自然的神功——自净》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①大气、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使自己逐渐恢复到正常 的状态,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②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印度的恒河被佛教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河水能消灾除难, 强身健体。因此,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河中沐浴,甚至有人在此投水“升天”。尸体火化后骨 灰也被倒入河中。即便如此,虔诚的教徒仍然一边沐浴,一边开怀畅饮。奇怪的是,他们并 没有因此而生病。 ③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海上油田的开采以及运输油轮的泄漏,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有几十 万吨原油流入海洋,所到之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但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受害的海域 生态大都 ..恢复正常。 ④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海湾战争中,泄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沙漠里形成了一个50平方千米的“油湖”,清除它们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就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大 自然显示其“自净”的本领:流动的沙粒覆盖了油层,沙层中长出了绿色的小草,沙漠中异常的高温也促使了原油的分解和挥发。 ⑤但是,人类不要以为大自然具有自净能力就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要知道,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大自然的自净神功。 C.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人类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 D.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7.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一句属平实说明。 B.第③段画波浪线句的“最大”一词可以删掉。 C.第③段的中心句是“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 D.第④段主要说明清除沙漠里的“油湖”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 【答案】

最新整理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河流污染与自净(6)

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河流污染与自净(6) 2.河流的生化自净和氧垂曲线模型 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渐氧化分解为无机物质,从而使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大减少的过程就是水体的生化自净作用。 生化自净作用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所消耗的氧如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生化自净过程就要停止,水体水质就要恶化。因此,生化自净过程实际上包括了氧的消耗(耗氧)和氧的补充(复氧)两方面的作用。 氧的消耗过程主要决定于排入水体的有机污染质的数量,也要考虑排入水体中氨氮的数量,以及废水中无机性还原物质(如S O32-)的数量。氧的补充和恢复一般有以下两个途径:①大气中的氧向含氧不足(低于饱和溶解氧)的水体扩散,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②水生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不同污染物的毒性和危害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仅用水体中某一种或几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小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为此,在前一章中提出可以用一些综合的水质指标,如生化需氧量B O D等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质污染的水平。B O D值

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因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生化自净过程,可以用水体的B O D值随时间的衰减变化规律来反映。 若不考虑硝化作用、底泥的分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沉降作用等,而将有机污染物的自净衰减过程简化为仅由好氧微生物参加的生化降解反应,并且认为这种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那么: 河流接受有机废水后,从受污点至下游各断面的累积耗氧量曲线、累积复氧量曲线和亏氧变化曲线(氧垂曲线)。受污染前,河水中的溶解氧几乎饱和,亏氧接近于零。在受到污染后,开始时河水中的有机物大量增加,好氧分解剧烈,耗氧速率超过复氧速率,河水中的溶解氧下降,亏氧量增加。 随着有机物因分解而减少,耗氧速率逐渐减慢,终于等于复氧速率,河水中的溶解氧达到最低点(相当于图7-2中氧垂曲线的最缺氧点,即临界点)。接着,耗氧速率低于复氧速率,河水溶解氧逐渐回升。最后,河水溶解氧恢复或接近饱和状态。当有机物污染程度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时,河流将出现无氧河段,这时开始厌氧分解,河水出现黑色,产生臭气,河流的氧垂曲线发生中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1)

污水常用指标含义: 1、PH值 一般来讲,PH值测量就是用来确定某种溶液的酸碱度。在水中加入酸,水的酸度便会提高,而PH值降低;在水中加入碱,水的碱度便会提高,而PH值升高。PH值是用来表示酸碱度的单位。2、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与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的量。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时,水中的有机物几乎可以全部被氧化,这时氧消耗量即称化学需氧量,简称COD。化学需氧量的优点是能够更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测定时间短,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是不能像BOD那样表示出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另外还有部分无机物也被氧化,并非全部代表有机物含量。COD通常以每升水所消耗氧的量来表示,单位为mg/L。 3、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是一个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机物的含量及排到水体后所产生的耗氧影响指标。它指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BOD越高,表示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越多。通常是指在20温度下,经5天培养后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用BOD5表示,BOD5 常用来表示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含量。单位为mg/L。 4、溶解氧(DO)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好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水里的溶解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 黑、发臭。 5、悬浮物(SS) 水中未溶解的非胶态的固体物质,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沉淀。悬浮固体分为有机性和无机性两类,反映污水汇入水体后将发生的淤积情况,其含量的单位为mg/L。因悬浮固体在污水中肉眼可见,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理念:外源控制+内源控制+提升自净能力+综合管理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理念:外源控制+内源控制+提升自净能力+综合管理 我国自“九五”期间开始启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经过近20年的治理,在大江大河水质改善的同时,城市中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河流、河道和小型湖泊等水体,老百姓周边的毛细血管河流水质尚未好转,部分城市出现多条黑臭水体,甚至城市区域内的主干线河流也出现黑臭现象。 水体黑臭是大部分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产生的环境产物。国外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也出现过城市水体黑臭、水体污染的现象,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中期的英国晤士河。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莱茵河由于重工业区工业污水的排入,水体发生黑臭现象。同期,美国的芝加哥河、特拉华河等,也曾污染严重而常年黑臭。 我国由于近几十年来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使得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镇水体直接成为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导致城市水体大面积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截至2019年2月,我国已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其中,河流1595条,占85.7%;湖、塘266个,占14.3%。从黑臭水体地域分布来看,南方地区有1197个,占64.3%;北方地区有664个,占35.7%,总体呈南多北少的趋势;从省份来看,60%的黑臭水体分布在广东、安徽、山东、湖南、湖

北、河南、江苏等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十二五”以来,我国对解决和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十分重视。2019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对黑臭水体治理和水体水质提出的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2019年8月,住建部、环保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目标、原则、工作流程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城市黑臭水体的识别、分级、整治方案编制方法以及整治技术的选择和效果评估、政策机制保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指南》,到2019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已基本完成);2019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成因和分级 黑臭水体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是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水体黑臭是由于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作为人与自然抗争的直接产物,水利工程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就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本文以生态景观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对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划,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其突出表现在城市水环境方面的日趋恶化。作为城市水源的接收体和运输体,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生态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水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防洪和泄洪功能,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河岸护坡结构坚硬,多采用石块或混凝土堆砌而成,却忽略了河道与周围历史、社会环境的相容性,河道中的生物种类往往单一化,进而带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提出了,以生态景观为中心,建设生态景观型现代城市河道的设计理念。 一.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 现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基本上都是滨水而立,以水系河网作为城市的血脉,城市滨水岸线作为现代城市中比较突出的自然生态聚集区,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集中点,也是吸引城市居民的最佳景点。 修正河道环境,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是近年来城市河道建设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城市河道建设中最为复杂多变,最具挑战性的项目。由于城市河道的功能涉及防洪、排水、运输、水源储备、城市形象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难以想象的。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结合生态学、园林景观学等众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城市河道滨水地带的(环境)生态景观设计 1.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返璞归真:河道建设中优先利用原有的生态护岸,减少石块和混凝土的使用 ②水质优良:对河道存在的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进行治理和监督,去污还清,保持河流水质的优良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 ④立足长远,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⑤充分体现和维持河流当地的文化历史特征,保持当地的民俗风情 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⑦以人为本,降低河岸高度,使人们可以亲近和接触水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 2.建造城市河道的生态岸线 水的流向受到河道岸线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为了丰富水流的平面形态,滨水岸线的设计讲究顺应河流的本性,能弯则弯,能宽则宽,尽量保持河流的原生面貌。从美学角度讲,弯曲的河流比笔直的河流更具美感;从水利角度讲,笔直的河流会导致水流速度的平衡,减少了河道的长度和河水的流动时间,从而造成河流的渠道化;从生态角度讲,等速的水流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也容易使水流的能量几种,形成洪水威胁。 所以,现代城市河道滨水岸线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蜿蜒、曲折形的设计方案,避免

水的自净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 一、简介: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有机的自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所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数小时之内即可完成。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随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而不同。一般要延续数天,但被生物化学氧化的物质一般在5天内可全部完成。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过程最慢,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二、特征: 废水或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后,就开始了自净过程。该过程由弱到强,直到趋于恒定,使水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全过程的特征是: 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2)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 3)重金属一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 4)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不论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条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 6)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7)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则生物不能栖息,如不逃避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就要随之大量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有毒物质浓度或数量下降,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随之回升,最终趋于正常的生物分布。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中,如果含有机物过高,那么微生物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有机物为食料而迅速的繁殖,溶解氧随之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使纤毛虫之类的原生动物有条件取食于细菌,则细菌数量又随之减少;而纤毛虫又被轮虫、甲壳类吞食,使后者成为优势种群。有机物分解所生成的大量无机营养成分,如氮、磷等,使藻类生长旺盛,藻类旺盛又使鱼、贝类动物随之繁殖起来。 三、实现方式: 水体自净主要通过三方面作用来实现。 1、物理作用 物理作用包括可沉性固体逐渐下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释混合,浓度逐渐降低。其中稀释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净化过程。 2、化学作用 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的

浅析微博自净能力——以新浪微博为例

浅析微博的自净能力——以新浪微博为例-新闻学 浅析微博的自净能力——以新浪微博为例 张庆贺 【摘要】“微博”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增大。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了一些负面虚假信息的诞生地和助力工具。谣言丛生的“微博”中也不乏辟谣者和辟谣机构,“微博”的“自净”能力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简单分析微博自净能力的来源,以及阻碍微博“自净”的因素。 关键词微博谣言自净能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网民使用率为43.6%①。微博已成为重要的网络社交平台,成立于2009年8月14日的新浪微博是国内用户最多的网络社交工具,其用户年龄分布以及职业分布相对合理,故本文选择新浪微博为例来分析。 一、微博自净能力的含义 “自净”一词来源于生物学领域,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自然界中受污染的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逐渐下降,一段时间后便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②。微博的自净能力指当微博中出现不实信息和危害他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信息时,微博可以通过用户生产内容的相互补充、纠错、印证和延伸的结构性关系,自发地接近事实真相③。 二、谣言等虚假信息在微博肆虐的原因 1、微博用户媒介素养参差不齐

谣言自古就存在,只是借助微博其流传速度更快、出现的频率更高。微博的准入门槛较低,用户自身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容易成为谣言等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们对于真实的信息有强烈的需求,一旦人们不能获知事实真相的时候,人们便寻求其他看似合理的解释,这就给谣言、流言等信息提供了传播机会。微博核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谣言往往披着真相的外衣,一旦出现就会以极高的速度传播。 2、用户的从众心理及“沉默的螺旋”效应 人们的从众心理和“沉默的螺旋”效应更是加剧了谣言传播。微博中的造谣者别有用心,伪造的虚假信息往往都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难辨别真伪。表面上多是站在公众的角度,利用公众对贪污腐败、违规执法等现象的憎恶炮制谣言,一些缺乏理性的网民往往不加甄别盲目转发,支持谣言的一方往往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会成为大多数,即使有理性的声音也害怕被孤立而不敢表达,“沉默的螺旋”效应使得谣言愈演愈烈。如2015 年8 月10 日,一位网民发微博称,警号281292 的人民警察对普通百姓大打出手,并附一张现场照片,随后该信息被部分不明真相的网友夸大加工,在新浪微博平台大量转发传播。后来天津市公安局进行调查核实,警号为281292 的民警8 月9 日在河东区红顶花园处理一起纠纷,在使用执法记录仪拍摄现场情况时,遭到当事人多名家属阻拦、拉扯,致使民警警服被撕坏。微博所称“民警对普通百姓大打出手”内容与事实不符。这是一则典型的利用官民矛盾捏造的谣言,利用网民先入为主的偏见骗取转发量。 三、微博得以自我净化的原因 微博作为一种工具,其既可以成为谣言等信息的沃土,同时也可为辟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