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白藜芦醇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冯瑞陈继承林好薛丽华赖明耀庞杰

来源:《海峡科学》2012年第08期

[摘要] 白藜芦醇是蒽醌萜类化合物,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天然二苯乙烯类活性多酚物质。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提取方法和生理活性方面对白藜芦醇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白藜芦醇制备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藜芦醇提取方法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0 引言

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Res)又称芪三酚,化学名称为3, 4, 5-三羟基二苯乙烯(3, 4, 5-trihy-drolystilbence),是含芪类结构的二苯乙烯芪类、非黄酮类多酚物质[1-2]。白藜芦醇首次从毛叶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的根部分离得到[3],研究表明,它在抗菌、抗氧化、抗

肿瘤、治疗炎症、脂质代谢紊乱、心脏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目前发现在虎杖、葡

萄、花生、桑葚等72种植物中均含有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顺式、

反式白藜芦醇和顺式、反式白藜芦醇苷,在紫外光照射下,白藜芦醇苷反式异构体能够转化为顺式异构体,其中反式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大于顺式异构体,单体活性大于糖苷,植物中白藜芦醇通常以稳定的反式糖苷形式存在[5]。随着白藜芦醇提取纯化技术和生理、药理活性研究的

不断深入,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1 白藜芦醇的提取

白藜芦醇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256℃~258℃,较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乙醇、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在366nm激发产生紫色荧光,遇氨水等碱性溶液显红色,遇醋酸

镁的甲醇溶液显粉红色,并能和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起显色反应[6]。白藜芦醇应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碱性环境中不稳定。在紫外光210nm处有强吸收,次强吸收峰分别在305nm~330nm和280nm~295 nm处[6-7]。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白藜芦醇的传统方法为有机溶剂提取法和加热回流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所需时间较长,溶剂用量大,生产成本高;而加热回流法所需的温度较高,易造成活性成分的分解或挥发,提取效率低[8]。随着对白藜芦醇研究的深入和高新提取技术的应用,从植物中

提取白藜芦醇的先进工艺不断涌现。新工艺不仅大大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提取率,而且减少提取时间,缩短生产周期。

1.1 有机溶剂提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是利用白藜芦醇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包括:浸渍、回流、索氏抽提及恒温水浴等方法。提取溶剂主要有水、乙醚、甲醇、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和丙酮等。酸性

醇法提取白藜芦醇效率较高,一般采用60%~80%酸性乙醇进行回流提取。俸灵林等[9]研究发现甲醇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最高,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时,杂质峰干扰少。但由于有机溶剂提取时间长,对热不稳定成分易被破坏,杂质含量高,不易纯化,萃取溶剂消耗量大以及污染环境等缺点,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开发新型提取方法。

1.2 酶法提取与转化

酶解提取法是天然产物提取的新兴技术,酶可作用于细胞壁,使之破裂、疏松,减小传质阻力,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白藜芦醇酶法提取条件温和,并能够减少中间环节,因此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物得率。目前用于提取的酶主要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鼠李糖苷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葡萄苷酶等。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采用多种酶复合,以提高白藜芦醇得率,同时也促进白藜芦醇苷的转化。应用较多的是纤维素酶和糖苷酶,纤维素酶能够水解纤维,使植物细胞壁破坏,充分释放细胞内含物,而糖苷酶可水解白藜芦醇苷促进其转化。李梦青[10]将虎杖粗粉加入到纤维素酶和水中进行酶解,滤渣采取乙醇回流提取可获得白黎芦醇的收率高达1.5%。黄志芳等[11]采用纤维素酶、β-葡萄苷酶、复合酶提取虎杖中的白藜芦醇,得到复合酶的水解效果最佳,酶解后的提取物经分步溶解沉淀白藜芦醇粗品,含量可达65%,工艺稳定可行。

1.3 超临界CO2萃取法

超临界CO2萃取是以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为溶剂来提取分离混合物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渗透能力以及良好的流动性和传递性,正逐步应用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分析中。周锦珂等[12]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虎杖中白藜芦醇,以95%乙醇作夹带剂,萃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可达33%以上。曹庸[13]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对虎杖中白藜芦醇进行了提取,获得了初步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5.7MPa,温度46℃,解析釜压力25MPa,温度50℃,以无水乙醇和2 -丙醇混合溶剂作夹带剂,萃取液中白黎芦醇含量为18%,提取率为75%。

2 白藜芦醇的生理和药理活性

2.1 抗肿瘤活性

在白藜芦醇的各项药理作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癌症最重要的机制依赖于其传播和转移的能力。癌细胞最初以原发肿瘤的形式组在一起,一旦原发肿瘤形成,癌细胞将通过血液系统及淋巴系统散布于全身各处,并且形成新的肿瘤。而双酚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转移作用,能显著降低癌细胞的数量和重量[4]。因此研究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

据报道,白藜芦醇对鼻咽癌、肝癌、肺癌、胃癌、乳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白血病等都有作用[14]。分析白藜芦醇抗肿瘤活性机制的研究结果后揭示,白藜芦醇在肿瘤起始、促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