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

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A、形式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

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

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

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

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

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

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11、()是个体难以清除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大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

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学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

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

16、感性材料是想象活动进行的()

A、原因

B、动力

C、基础

D、目标

17、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两种水平

A、注意

B、能力

C、表象

D、想象

18、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

A、客观描述

B、本质属性

C、科学原理

D、普遍规律

19、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为基础

A、词汇学习

B、概念学习

C、事务性知识的学习

D、认知策略

20、汉字、英语单词、图像、图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都属于()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21、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无”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如果掌握了这两个关键特征,就掌握了这个概念的一般意义,这就是()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2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总结学习

B、迁移学习

C、关系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3、下位学习又称()

A、总括学习

B、迁移学习

C、类属学习

D、命题学习

24、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的某一部分,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A、新的概念

B、原有观念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5、()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

A、相关类属学习

B、士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26、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A、士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7、新观念和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了()

A、相关类属学习

B、士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28、学生原有认为鱼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类生物,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鱼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用腮呼吸,就是()

A、相关类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29、()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A、上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0、在学习过正反题、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属于()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1、()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A、上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2、学习热与体积、遗传与后天环境、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属于()

A、上位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下位学习

33、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34、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A、知识编码

B、知识记忆

C、知识保持

D、知识检索

35、在(),短时记忆系统中的新知识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建议联系,从而建构出新意义

A、保持阶段

B、巩固阶段

C、提取阶段

D、获得阶段

36、在(),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就会出现遗忘

A、保持阶段

B、巩固阶段

C、提取阶段

D、获得阶段

37、在(),个体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A、保持阶段

B、巩固阶段

C、提取阶段

D、获得阶段

38、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保持和应用

A、获得

B、巩固

C、同化

D、提取

39、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4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现直观

41、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42、某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图形来说明,还用等图示来说明。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

A、实物直观

B、横像直观

C、变式

D、比较

43、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4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快

A、6

B、

C、

D、

4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46、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作用

B、倒摄作用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47、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48、学习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49、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50、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

A、理性概况

B、感性概况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51、老师在讲杠杆原理时,在黑板上画图进行讲解,这是用的()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教材直观

52、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53、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利用的直观对象的()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54、由于直观对象的(),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55、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56、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这是由于直观对象的()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57、()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一般的、理性认识的活动过程

A、直观

B、形象

C、概括

D、抽象

58、学生对于知识的概况存在着()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况和理性概况

A、深度

B、反映形式

C、反映内容

D、抽象程度

59、感性概况又叫()

A、主观概况

B、客观概况

C、直觉概况

D、抽象概况

60、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此就认为主语就是

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是()

A、主观概况

B、客观概况

C、感性概况

D、抽象概况

61、()所解释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是思维水平的概况

A、主观概况

B、抽象概况

C、感性概况

D、理性概况

62、()又称否定例证

A、变式

B、迁移

C、反例

D、抽象

63、在讲鸟的概念时,用蝙蝠作为(),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

A、变式

B、迁移

C、反例

D、抽象

64、()就是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A、反例

B、迁移

C、变式

D、抽象

65、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互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66、鸟的概念时,先用麻雀、燕子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耻为”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有用蝙蝠作为例子,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这是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互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67、为使学生获得平原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平原地带的图片和地图,然后要求他们去比较这些图片和地图上所见的各个地带的特征,确定哪些是个别地带所特有的、变异着的无关特征,哪些是各个地带所共有的关键特征,这是()

A、迁移

B、变式

C、同类比较

D、异类比较

68、对“质量”与“重量”、“岛”与“半岛”、“主语”与“谓语”的比较是()

A、迁移

B、变式

C、同类比较

D、异类比较

69、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顺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70、()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顺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现代认知

71、()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长时记忆

72、顺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秒

A、1-3

B、0.25-2

C、2-5

D、1-5

73、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在()

A、1分钟-3分钟

B、5秒-2分钟

C、2分钟-5分钟

D、1分钟-5分钟

74、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A、无限大

B、20个组快

C、7-2个数字

D、7+2个组快

75、()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A、短时记忆

B、直接记忆

C、工作记忆

D、长时记忆

76、()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ADD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A、短时记忆

B、直接记忆

C、工作记忆

D、长时记忆

77、长时记忆的容量是()

A、无限大

B、20个组快

C、7+2个数字

D、7+2个组快

78、德国心理学家()最早对遗忘发展的进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A、布鲁纳

B、皮亚杰

C、艾宾浩斯

D、加涅

79、艾宾浩斯进行遗忘的研究时,采用了()作为记忆材料

A、英语单词

B、图片

C、无意义音节

D、汉字

80、艾宾浩斯采用()来检验记忆的效果

A、过度学习法

B、重学法

C、深度加工法

D、编码法

8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纵坐标是()

A、保持量

B、节省率

C、时间间隔

D、遗忘率

82、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

A、正加速型

B、零加速型

C、负加速型

D、倒U型

83、()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84、()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85、()理论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86、()理论认为,遗忘是遗忘我们不想记起,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87、是指前面的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正迁移

C、负迁移

D、倒摄抑制

88、()是指后面的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正迁移

C、负迁移

D、倒摄抑制

89、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和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是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减轻了记忆,这是一种()

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A、消极遗忘

B、假性遗忘

C、内隐记忆

D、积极遗忘

90、动机遗忘了最早是由()提出的

A、桑代克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费罗伊德

91、动机遗忘理论也叫()

A、消极遗忘

B、假性遗忘

C、压抑理论

D、积极遗忘

92、所谓(),是指通过对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A、记忆术

B、组块化

C、深度加工

D、过度学习

93、()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A、记忆术

B、组块化

C、深度加工

D、过度学习

94、()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A、记忆术

B、组块化

C、深度加工

D、过度学习

95、()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送以后的附加学习

A、记忆术

B、组块化

C、深度加工

D、过度学习

96、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这是一种()

A、记忆术

B、组块化

C、深度加工

D、过度学习

97、“认知心理学”5个字对于根本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5个组块:对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2个组块,而对心理学家来说是一个组快,这是一种()

A、记忆术

B、组块化

C、深度加工

D、过度学习

98、读一首短诗,某人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在能够背诵之后增加的学习就是()

A、记忆术

B、组块化

C、深度加工

D、过度学习

99、学习的数量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佳

A、50%

B、100%

C、150%

D、180%

100、英文的gas一词,可以用汉语该死做关键词。两者读音相似,又可以产生“人因煤气中毒而死”的联想,这是一种()

A、组织策略

B、过度学习

C、关键词方法

D、组块化

101、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02、由于反映程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A、记忆知识

B、直观知识

C、理性知识

D、应用知识

103、组块的概念是由于1956年在关于短时记忆容量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

A、曼德勒

B、里奇

C、米勒

D、巴特利特

104、知识的具体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

A、审题

B、联想

C、解析

D、类化

105、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106、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10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108、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109、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10、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11、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是()

A、符合学习

B、感性学习

C、命题学习

D、概念学习

112、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学习

113、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4、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

A、反例

B、变式

C、概况

D、抽象

115、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直观和()

A、概况

B、比较

C、分析

D、综合

116、小李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归纳学习

D、上位学习

117、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118、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19、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20、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作,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A、反应能力B、观察能力C、想象力D、注意力

121、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122、早晨起床后背英语效果好,重要原因是()

A、超限抑制弱

B、倒摄抑制弱

C、延缓抑制弱

D、前摄抑制弱

123、可以理解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124、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和运用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是()

A、概念形成

B、日常概念

C、概念掌握

D、科学概念

125、一味教育学家说:要及时巩固建筑物,而不要“在建筑物崩溃之后才去修补”,强调的是()

A、集中复习

B、分散复习

C、复述

D、及时复习

1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127、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128、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在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强化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理性知识

2、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理性知识

3、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的问题

A、是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样

D、做什么

4、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

A、直接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工作记忆

E、长时记忆

5、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如()

A、字体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6、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派生类属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E、命题学习

7、知识学习包括()几个阶段

A、知识获得

B、知识巩固

C、知识保持

D、知识提取

E、知识应用

8、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

A、同化

B、巩固

C、保持

D、提取

E、应用

9、知识学习是()的重要前提

A、增长经验

B、发展创造力

C、形成技能

D、适应社会

E、心理健康

10、知识的获得通过()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A、迁移

B、记忆

C、概况

D、变式

E、直观

11、直观方式有()

A、实物直观

B、教材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12、下面哪些属于模像直观()

A、图片

B、言语

C、模型

D、幻灯片

E、教学电影电视

13、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的方法有()

A、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B、加强词语形象的配合

C、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E、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4、直观对象的特点有()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E、效果律

15、知识学习的作用有()

A、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B、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C、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心理健康的保障

D、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16、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层次律

D、差异律

E、组合律

1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规则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概念学习

18、属于非语言符号的有()

A、汉字

B、英语单词

C、实物

D、图像

E、图形

19、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迁移学习

D、过度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

20、知识学习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A、知识获得

B、知识保持

C、知识的提取

D、知识的遗忘

E、知识的建构

21、进行有效知识概况的方式有()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B、正确运用变式

C、科学进行比较

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况

E、培养观察能力

22、认知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

A、内隐记忆

B、外显记忆

C、瞬时记忆

D、短时记忆

E、长时记忆

23、瞬时记忆的描述正确的是()

A、贮存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B、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C、当感觉信息收到特别注意时,就会进入短时记忆

D、不可能一次性印入长时记忆系统

E、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24、短时记忆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B、贮存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C、短时记忆的信息全部来自感觉记忆

D、容量大约为7+2个组块

E、包括直接记忆与工

作记忆两个成分

25、长时记忆包括()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记忆

D、言语记忆

E、动作记忆

26、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A、概念理解

B、概念形式

C、概念同化

D、概念内化

27、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28、在长时记忆中,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前摄迁移

D、倒摄迁移

E、动机性遗忘

29、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只是保持的方法有()

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组块化编码

D、适当过度学习

E、合理进行复习

30、对于组块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组块可以使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句子

B、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经验

C、每个人的组块的容量的相同的

D、gas一词,可以编码为汉语“该死”来帮助记忆

E、把数字185119211839193719491935看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年代1985,1921,1839,1937,1949,1935

31、合理进行复习方法有()

A、及时复习

B、集中复习

C、分散复习

D、反复阅读

E、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32、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

A、视觉编码

B、言语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情景编码

E、图像编码

33、奥苏贝尔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方式有()

A、类属学习

B、派生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连锁学习

34、记忆的基本过程是()

A、编码

B、存储

C、组块

D、提取

E、输出

35、下列哪些理论是对遗忘的理论解释()

A、共同要素说

B、痕迹衰退说

C、干扰说

D、同化说

E、动机说

36、学生对于知识的概况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感性概况

D、理性概况

三、判断题

1、知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客观描述()

2、命题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3、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

物()

4、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5、汉字、英语单词、图像、图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都属于概念学习()

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关系学习()

7、相关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

8、学习热与体积、遗传与后天环境、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属于并列结合学习()

9、在巩固阶段,短时记忆系统中的新知识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建议联系,从而建构出新意义。()

10、在提取阶段,个体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11、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

12、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形象直观()

13、在讲鸟的概念时,用蝙蝠作为变式,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

14、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15、对质量与重量、岛与半岛、主语与谓语的比较是同类比较。()

16、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2-5秒。()

17、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个数字。()

18、艾宾浩斯进行遗忘的研究时,采用了英语单词作为记忆材料。()

19、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倒摄抑制比较少的缘故。()

2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纵坐标是保持量。()

21、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倒U型。()

22、痕迹衰退说理论认为,遗忘是遗忘我们不想记起,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23、“认知心理学”5个字对于根本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5个组快,对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2个组快,而对心理学家来说是一个组快,这是一种记忆术。()

24、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缩简法。()

25、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痕迹衰退说。()

26、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两个。()

27、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作,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

28、一位教育学家说:要及时“巩固建筑物”,而不是“在建筑物崩溃之后采取修补”,强调的是复述的重要性()

29、早晨起床后背英语效果好,重要原因是前摄抑制弱。()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教学教材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 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

属于() 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 单项选择题 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 B、师资力量制约 C、仪器设备制约 D、课程复杂性制约 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 单项选择题 A、思维 B、逻辑记忆 C、形象思维 D、有意注意 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 单项选择题 A、心理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l、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哪一阶段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D 】P13 A.幼儿园毕业 B.小学毕业 C.青春期 D.死亡 2、人的思维发展是沿着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思维,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B 】P14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逆性 3、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说明心理发展有它的【 D 】 P14 A.连续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C】P14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C 】P14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6、哪一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C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I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的时期是【 C 】 P14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关键期”概念是和动物的哪一种行为现象有关……………………………【 A 】P16 A.印刻现象 B.学习现象 C.本能 D.无条什反射 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 C 】P19 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 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D 】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11、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B 】P16 A.想象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12、儿童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叫【 A 】P17 A.自我中心 B.去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 A 】P17 A.去自我中心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C 】P1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

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从感知动作图式开始,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依次建构起新的图式,如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以至运算思维图式等。运算图式是最重要的认知结构,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是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而划分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里按四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是靠感知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在这个阶段,儿童虽然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但真正的认知过程将从这个阶段的习得中产生,因而这一阶段是重要的。它又可分为六个分阶段。 新生儿期(0~1个月),儿童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时,他们还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1~4个月,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4~8个月,出现了有目的的动作;8~12个月,动作的目的和手段逐渐分化;12~18个月,儿童能在重复的活动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个月~2岁,儿童开始用言语作为信号来描述外部世界。言语机能的出现,加速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

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重点是: 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2.方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 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 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 岁至17、18 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 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里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2、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一)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三)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心的研究有着十分广泛的前景。由单纯的学习心理向关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心理转变,教学心理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教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心的一种应用。因而,几乎所有当代重要的心理学思想,都对教心产生着影响。同时,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也一再向教心提出要求,影响着教心研究课题的变化。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当代教心研究与发展的理解:教心的独立性发展,教心的研究课题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新理论的启发与影响。 一、教心的独立性发展:尽管交心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出现的,但是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心不再单纯是普心原理的一种应用,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领域。对教心这种独立性发展的认识,是把握当今教心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实际上,教心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未来的教育心理学除了继续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其他问题也必将引起教育心理学的关注。例如我国学者正在进行的而且还将继续进行的有关校本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给教育心理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加之她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因而教育心理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等,都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稍加改动而形成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后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把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正在使用的方法融合起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l.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