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案

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案

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案
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案

时间单位的换算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题:3时=()分 2分=()秒 1分40秒=()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课堂总结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布置作业

第6页练习一的第3、8、9题

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

2时=120分

1分40秒=100秒

课后反思: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1. 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设疑引入。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 再现问题。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 探究验证。 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 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 1分米3= 1000 厘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 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宣圩小学:张亚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说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厘米3,记作1c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厘米3的物体 说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分米3的物体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米3,记作1m3。 2、学生制作体积单位。 (1)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2)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用米尺在墙角出搭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3、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把体积单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4、教学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讲明,从里面两量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积是1dm3,可以容纳1升的溶液。 1升=1分米3 1L = 1 dm3 1毫升=1厘米31ML =1 cm3 三、课堂练习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进行交流,特别是读法的交流。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四篇《体积单位的换算》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内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具 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 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三年级上册-《时间单位的换算》第二课时教案-刘雅茹

第2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一、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嫌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室打开课件,提问: (1)“马儿的三条腿分别是什么?” (2)“三个指针分别走一小格、走一大格、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4时,10时15分,6时,8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时间的换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组内交流,组长总结发言,教师点评。 2、(1)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自己所得结果,组长说一说所得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60秒=1分60分=1时 二、堂清检测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2、在()里填“>”“<”或“=”。 9分() 90秒 3时()200分 4时() 24分 140秒()2分 1分15秒() 65秒 1时30分()分 三、课后小结 本节课是关于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学习。 四、作业安排 1、课后活动:搜集有关时间的谚语或成语。 2、填一填 3时=()分4分=()秒4时=()分 3分=()秒5时=()分8分=()秒 1时=()分1分=()秒120分=()时180秒=()分1时40分=()分 1分45秒=()秒70分=()时()分 140秒=()分()秒 五、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 1时=(60 )分 1分=(60 )秒 2时=(120 )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班级五年级科目数学班级人数40 授课教师 课型《体积单位的换算》(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操作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内容陈述性知识: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程序性知识:1、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 元认知知识:1、数学源于生活,善于把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从而喜欢数学。2、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评价方法(○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鉴定法) 教学资源印刷材料:图片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课件。模型/实物: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关键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换算精品教案 (25)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 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 积和。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 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内容课本p4例1,p5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猜谜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中,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第一段:学什么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谁知道是那几个吗?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你想怎么来学? 4、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段:我来学 二、研究探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说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而且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谁来说下我们是怎么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呢?或者他们的推导方法是什么呢?

2、对我们可以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推导 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出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我们知道1立方米=1米×1米×1米,那么大家想一想,用刚才的推导关系怎样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或者进率? 4、好,大家想了一会了,谁来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书写出来。 5、表扬学生,并且书写正确的推导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书写的关系式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三段:我来用 三、巩固练习 1、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我们刚才知道了相邻的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不相邻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对,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样用推导关系可以推导出来。那么现在大家自己动手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3、集体反馈结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2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4、完成课后练习 2、3题。 5、我们还学习了容积单位,下去同学们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来,再根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第四段;我来思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时间的计算”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秋天来了,你们最喜欢的集体活动是什么? 要秋游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 1、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决定去淘气堡秋游,可是看了这个时间安排表却犯了愁。(教师出示淘气保图) 星期一----星期三每个同学可以玩2小时 星期四----星期五每个同学可以玩100分钟 2、哪一天去才好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你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4、你们真聪明!老师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3时=( )分 3分=( )秒 240分=( )时 1时=(

《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l分米=10厘米 l厘米=10毫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l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2)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l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l” 因为l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 l分米× l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 l0厘米×l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

4.体积单位的换算

4.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换算(课本50页——51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米=()分米=()厘米 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的进率) (二)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解决以上问题很简单,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做。预设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1、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2、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出示自探提示(大屏幕出示): 1、以主题图为依据进行大胆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2、小组合作填一填51页的表格。 二、自探、合探、共探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完整word版)《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48、49页的例1、2和练习十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熟练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单位换算,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改写。 2.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有条理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 难点: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利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会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夯实基础。

1.课前准备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1吨=()千克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1.25元……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呢?你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48页情景图) 2.你们能按高矮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 3.观察数据,教师提出问题: (1)观察数据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这些数据太乱了,既有单名数又有复名数,既有单位“米”又有“厘米”。从直观上,不能直接做出判断。 (2)怎样比较方便呢? 预设: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后,在排队。 导语: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层层推进。 导语:通过情景创设“给小朋友排排队”的数据观察和判断,同学们说要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相同的计量单位后再排队。4个数据中有那些名数?(“米”和“厘米”)怎么统一计量单位呢? (小组讨论问题。) 预设: (1)4个数据中,后两个数据是以“米”为单位的,我们可以把前两个“厘米”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据,就可以排队了。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韩建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P50-51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结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计算的正确性交流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的实际意义。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难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掌握体积与容积单位换算,理解进率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1分米3的盒子(16+1个)、每位学生准备1厘米3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出新课 1.请你填入合适的单位: 一个讲桌的体积约为0.6(m3)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为0.6(dm3)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6(cm3) 2.请你算一算: 一个长方体,它的长为0.5米、宽为2分米、高为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师:我在同学中发现了3种答案:0.008m3,8dm3还有8000cm3,究竟谁做对了呢?体积单位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换算关系,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体积单位的换算 (预设:若有学生提出3个答案都正确,或者提到相邻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老师给予肯定,反问学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吗?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得出真知 1.猜想——实践操作——得出结论:1分米3=1000厘米3 (1)猜想:装满这个1分米3的盒子,需要多少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呢? (2)实践操作: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动手摆放,体会、感知,思考需要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才能填满1dm3的盒子。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主备人: 复备栏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 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 步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 的问题。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1、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2、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3、同桌两人练习。 二、新授

1、教学整时的计算。 出示节目预报表。 说说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各要多少时间。 思考“六一剧场”播放了多少时间。 指名说说怎么想的。 2、教学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的计算。 思考“金色的童年”播放了多少时间。 出示时间线段图。 在时间线段图上找出8:50和9:30。 交流怎么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再算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一共播放了40分钟。 (2)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三、练习 1、完成P53(1)。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00到16:30是1小时30分,合起来是3小时。 (2)先算12:00到16:30是4小时30分,再从4时30分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00是1小时30分,所以是3小时。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使学生知道相邻的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转化方法。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xx 单位有哪些? 板书:xx 单位 米、分米、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呢? 板书:10 100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课件出示)(1)4米=()分米= ()厘米 (算法:高级单位的数>进率) (2)500厘米=()分米=()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毬率) 3、谈话引入:相邻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转换都与它们的进率有关,那么,我们要研究体积单位的换算就比须先知道什么?(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发现 (一)猜想: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为什么?(二)探究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 1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 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课件出示)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想一想:(课件出示) 1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 升=()毫升

3、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填空(课件演示) 体积为 1 立方米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米;也可以看成是棱长为分米的正方体, 它的体积是10X 10X 1立方分米 所以 1 立方米=立方分米 4、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三)体积单位的换算(课件出示) 1 、口答,并说一说算法。 8 立方米=()立方分米 0.54 立方米=()立方分米 学生XX,汇报。 2、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35 升=()毫升 4.2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7.03 立方米=()立方分米 3、小结: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X高级单位的数,并板书。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理解生活中的小数,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交流、探究,归纳总结,逐渐掌握低级单位的名数与高级单位的名数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明数的改写方法,会换算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明数间的转化。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回想一下,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量的单位吗?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进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归纳总结:什么是高级单位,什么是低级单位 在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厘米相对于米来说,厘米是低级单位,米是高级单位;米相对于千米来说,米是低级单位,千米是高级单位。 师:嗯,同学们记得真清楚。单位换算很重要,眼明亮来手勤劳。从高到低一条线,从低到高线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小数的单位换算。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列小朋友排队。 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思路? 讲解过程 方法一:将这四个数都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普通名数的换算 80厘米=()米 学生汇报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法A:1厘米=米 80厘米=米=0.8米 想法B: 1米=100厘米看80里面有几个100 就有几米所以用80÷100=0.8 教师提问:怎样得到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归纳总结1: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低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板书:80厘米=0.8米

《时间的单位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含试卷)

《时间的单位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任务是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会计算经过时间。 本节课我先进行了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复习,而后让学生尝试解决例1,在时间换算过程中学生会分别用加法和乘法列式,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学生还没学习,给计算带来了一些不便。 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在练习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校的时间表,学生上下学路上所用时间等等,让学生知道时间计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4x+8错写成4(x + 8),结果比原来( ) A.多4 B.少4 C.多24 2.如图,甲摸到白球得1分,乙摸到黑球得1分,在( )箱中摸是公平的。 A. B. C. D. 3.用长12cm,宽9cm的长方形纸拼成正方形,最少要用这种长方形纸()张。 A.8 B.6 C.24 D.12 4.如图,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5)。线段O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A的对应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5)B.(5,1)C.(4,1)D.(6,1) 5.某超市节假日进行‘买三送一’(即买三盒送一盒)促销,相当于打()折 A.三B.三五C.四D.七五 6.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A.B.3倍C.D.2倍 7.下面各组中的线段,可以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2cm,6cm,6cm B.5cm,2cm,2cm C.3cm,3cm,6cm 8.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0立方米,它的底面积是15平方米,它的高是() A.9米B.6米C.3米D.1米 9.下面四个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2 B. C. D. 10.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周长应是()A.6×4=24(厘米) B.6×3×2=36(厘米) C.(6+3)×4=36(厘米) D.6×2+3×2=18(厘米) 二、填空题 1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度数是________度,这是一个 ________三角形。 12.列式:b与2之和的6倍________ 13.铁路旁每隔50米有一棵树,晶晶在火车上从第一棵树数起,数到第55棵为止,恰好过了3分钟,火车每小时的速度是_____千米.

《体积》五年级数学教案

《体积》五年级数学教案 体积的认识以及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历来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大纲》的要求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标准是: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 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数学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首先强调”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并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另外强调”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遵循课标的要求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思想与内容设计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重视体积、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不但是学习体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教材用 1 课时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体积和体积单位建立的过程如体积概念的建立先利用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小实验:把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块(比土豆小一些)放入同样多水的两个杯子中通过直观的水平上升高度不同的情况由学生已有的” 土豆占的地方大“的生活经验发展为:“土豆占的空间大”接着让学生描述火柴盒、铅笔盒、鞋盒等非常熟悉的物品个占的空间大把学生对物品大小的经验和占空间的大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占空间大小的含义” 再介绍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

的体积”再如认识1厘米3时找出生活中大约是1厘米3的物品认识 1分米 3 时用手比一比、 1 分米3 有多大认识 1 米 3 时用三根 1 米 长的木条在墙角搭一个 1 米3 的空间等这些实验、观察、描述、想像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体积、体积单位建立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体积和基本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自主探索过程如:探索长方体的体积首先让学生用40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搭成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搭成的不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整理在表格中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探索正方体的体积时首先让学生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计算“长和宽都是 3 厘米高是 4 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然后试着计算长、宽、高都是 3 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在学生计算和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知识背景下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方体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材设计和数学学习不单是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了计算公式自主建构的过程这样得出的计算公式是学生自己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与提升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如:计算洗衣机包装箱体积的过程中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在计算“挖地窖要挖出多少立方米土” 的过程中了解土石方的知识;在解决“木箱能装多少小麦” 的问题中认识容积的概念学习容积的计算;在解决“水箱能装多少立方分米水”的问题中认识升和立方分米、毫升和立方 厘米的关系这些内容的设计既是长方体、正方体计算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的灵活运用又是新知识的学习、认识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长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