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一、法语专业基本情况

江汉大学文理4学院自2009年向湖北省教育厅申请新增法语(本科)专业,经省教育厅批准厉,于2010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届法语(本科)专业学生。

自招生以来,我部法语专业已经发展至四个年级六个班共165人,其中,10级法语专业有1个班,共33人;11级法语专业有2个班,共49人:12级法语专业1个班,共36人;13级法语专业有2个班,共47人.

二、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特色

经过近4年的发展,我部法语专业培养方案经过了一些改革与发展,体现出我部培养方案的思路和特色。

1.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课程设置

全国设立法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有几十所,作为独立学院的法语专业,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自身特色,并符合三本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我部申请新增法语专业之初就在考虑的重点。

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入校的分数普遍低于其他设立法语专业的高校,而且等学习惯往往有缺陷,面对一门新语言的学习,课程设置如果和其他一本或二本高校一样,教学双方的压力过大教学效果可能难以达到。所以我部法语专业设置在办学伊始就致力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如。。。。。。。这类课方向明确、特色鲜明,它们的开设主要是着力培养应用型法语人才,以期能使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并了解商务、科技等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自身的竞争力。

2.以能力为中心,积极修改课程设置

我部法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积极进行修改和调整,使教学真止与实际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新兴的三本院校的法语(本科)专业,在办学之初有些课程设置未必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近四年间,法语专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积极修改和调整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各方面,希望通过对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止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使学生的法语水平能得到真止的锻炼和提高。

3.以实践能力提高为核心,着力完善实践课程

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第二课活动建设等环节上,依托外语学部的已有实习资源,初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设立了法语专业实习基地等多个基地;规范论文写作;通过法国领事馆组织的法语日等活动为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扰行情况

(一)法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土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法语在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法语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专业标准;英语达到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法语,以从事翻译、研究、外事、外贸、教学、管理等工作应具备的综合业务能力及较高的素质。

(二)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整体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没计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知识、能力”三人要素为中心,设置相应的知识模块和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和环节。

培养方案坚持以“能力”为导向,法语专业自2010年开始招生以来,如同我院其他专业一样,基本实行“3+1教学模式”,即六个半学期的在校专业学习,一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并根据法语专业学科发展动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应用型人才特色要求,进行专业教学。

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法语专业已建立起一支教授、副教授为核心,以年轻讲师为主题的教学团队,团队由批具有探索精神、热爱教学、善于协作,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

3.教学方法改萆

(1)大量采用立体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课堂教学手法

我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率。一、提高教师的多媒体使用技能。二是与教务处协调,尽量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提高学生的效率。

(2)立体、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法语专业依托法国政府往武汉设立领事馆的优势,充分利用领事馆提供的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立体、全方位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的执行情况

1.公共课程模块

我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设立相关公共课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开课率均为100%,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党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

2.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是奠定学生坚实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的平台,是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我部根据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学习计划,突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在方案培养中的地位,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使得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为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以2010级的教学计划为基础,2010级教学执行计划修改了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根据句学生的要求,将课程提前至第二学期,至2012级的教学指导计划,该课程被提前至第一学期开设。2012级教学执行计划,进一步修改,删减了“法语文化启蒙”课程,并将“法语写作”课程的开设时间从第三学期延后至第四学期。2013级的教学执行计划中,再次在基础课程阶段进行调整,将第一学期的“法语听力(初级)”、“法语口语(初级)”课程的开设时间从第一学期延后至第二学期,并且删减第一学期“法语语音”的课程量,将减少的课时量分配给法语语法“,在基础阶段对语音和语法的学习做无缝对接。

3.高年级专业课程

在专业模块课程中,我部法语专业根据学校“分分合合”的教学理念和“3+2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调整专业课程开课学时,增加相关专业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以期打造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法语专业暂时只有一届应届毕业生,所以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高年级专业课程的调整并不明显,删除了“法语企业在华现状研究”等课程,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实际的“商务社交礼仪”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我部英语专业因地制宜:一方面,鉴于法语作为新语言学习的效果,为了夯实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校的法语课程一直持续到第七学期的上半学期,保证学生学习的课程量;另一方面,为了贯彻学校“3+1”教学思想,为了与我部其他专业的实践环节保持一致,利于学部筹建,调整专业技能到第7学期,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实践环节的效果。

课程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标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城关一小课程管理工作执行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校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在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坚持教育创新,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加强常规管理,努力提高常规管理水平,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和谐的发展。下面就我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在校学生971名,其中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829名。有教职工50名。一级35名,二级教师15名。区级骨干教师4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县级骨干教师13名。 二、课程开设与落实情况 1.课程标准和计划情况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各课程课时分别为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含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选用的课程3课时,主要由法制教育课、安全教育、古诗文诵读活动和主题中队教育活动构成。 2.学校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要求所有课程特别是非考试学科都必须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或相关资料。 三、主要做法 (一)规范教学管理,落实管理目标

1.学校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和教职工奖惩办法,每年与教师签订教学目标任务书,并进行量化考核与奖惩。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各司其职,保证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进行。学校能研究、制定校本教学计划,组织、指导教师具体落实,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严格学校教务管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努力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执行:每周上课5天,学生冬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50分,夏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30分,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 3.建立对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随意调课现象,严格按课时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不断改变管理方法,关心教师疾苦。 学校在管理上,我们强化学校以教师为本,老师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转变角色,与教师平等合作,指导帮助,变检查评比为协商切磋,在管理上,建立科学的、人性的富有弹性而又能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工作的管理制度,做到无情制度,有情管理,为师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三是当好组织者。在管理的同时,努力关心教师疾苦,尽量保证秩序的稳定,为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提供保障。 (二)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教学设计。坚持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遵循教学规律来组织教学,在教学常规工作中严要求,勤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组织教研组对教案、作业进行抽查和定期的检查,并把从教案、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在教研组会上进行详尽的分析,给老师们提出合理的建议,让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 2.有序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代码:082801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制:五年修业年限:4-7 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212.5 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建筑学。 相近专业:城市规划。院部负责人:胡跃进审核:方辉平校长:汪建利日期:2016年8 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能从事城市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安徽省及华中、华东等地区,从事城市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2、培养要求 (1)科学知识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泛的人文科学社会基础。包括: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军事。 2)自然科学知识:了解高等数学、物理学、力学、材料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学、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3)工具性知识: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通信原理,掌握流行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至少掌握1 门计算机语言,并能进行编程;能用英语进行书面、口头表达,能较好地阅读专业文献。 (2)专业知识要求 1)工程制图与识图:掌握各种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掌握制图的原理及规范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掌握施工图的识度和使用,相关规范和图例。 2)建筑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素描与色彩、景观建筑学、生态建筑概论,掌握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物理等基 本知识。 3)建筑专业核心知识要求:掌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

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62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1课天气与节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 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 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天气,增强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二、开动脑筋,认识天气 1.除了刚才所说的几种,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2.那么怎样来描述一天的天气呢? 3.如果你打算外出旅行,通常你是怎样获得天气消息的呢?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报纸、手机短信……) 4.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获得天气变化的途径有这么多。那我们古人是怎样了解天气变化的呢?(利用天气谚语。) 三、畅所欲言,交流气谚 1.学生阅读背诵教材上的谚语。 2.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并就难懂谚语做简单解读。 3.总结:古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现代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看天气预报。) 四、探究园地,学习预报 1.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想: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有哪些?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2.汇报交流。 (1)天气预报常用符号:请几生前台板画,教师课件补充。 (2)天气预报包含信息:气温、阴晴(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 3.尝试播报天气。出示济南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请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播报天气。先组内练习,再推荐播报。 4.探究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1)刚才我们了解了关于天气的许多知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2)那么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多媒体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日常生活、天气与农业生产、天气与军事的图片。 (3)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充分地利用天气预报,就能预知近期天气,就可以未雨绸缪,有效地趋利避害。 (4)几种极端天气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还指出,2010年极端天气有增长趋势。国外也频频出现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同学们,看到这些事件,你想说点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齐心协力,知晓节气 认识了天气,那什么是节气呢? 1.什么是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那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知晓节气的来历:把地球公转的轨道分成24份,每15度为一个节气,便有了二十四节气。 2.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含义。 (1) 学生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2)指导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工作总结.doc

篇一:椹涧二中2011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 椹涧二中10-11学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执行情况的总结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高学校的 教学质量,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各部门和个人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依据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有条不紊的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指南针,那么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如何呢,通过学校的检查,做以下的总结: 一,学校教学计划的分类 (1) 教务处教学工作计划 (2) 各教研组工作计划 (3) 任课教师工作计划 二,检查执行情况的方式 (1) 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法 (2) 学校检查教务处的教学计划,教务处检查教研组的教学计划,教研组再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 (3) 方法多样化,可随机听课,随机抽查作业教案,教学进度,质量抽测,科目竞赛,三课活动,与老师座谈,与学生座谈等 (4) 校长不定时对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检查 三,检查次数:每学期2—3次。期初,期中考试后或 期末考试前 四,检查依据,学校教学行政历、教学计划、教研组 计划、个人计划 五,工作总结评估 a;教务处工作 (1)教务处能按照学校教学行政历的安排,定期召 开教学工作会议,布置周或月教学任务,执行乡 中心校的教学计划。 (2)按计划定期完成了县级课题申报,乡级课题申 报,个人课题申报工作。 (3)按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到外参加业务培训 (4)按计划安排三课活动,搞好校本教研 (5)按计划组织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各种 竞赛工作 (6)按计划检查作业教案的完成情况 (7)按计划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查,如教 学诊断,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专等题教学分 析会 (8)有计划的推动新课改向前发展 b;教研组工作(1)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活动计划 (2)能按计划举行教研组学科教研活动 (3)能圆满完成汇报课,优质课,公开课的三课活 动 (4)能按时参加听评课活动

五、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

五、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 (一)小学部教学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 1、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以愉快的儿童教育为格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为抓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夯实基础,强化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努力做好 2020-2021学年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2、工作任务与目标 学生习惯管理 (1)全体教师都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注重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加大家校联系力度,积极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促学环境。 (2)向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一年级适应为主需培养的习惯:课前准备,听课,看书,写字,整理书包,卫生习惯;二、三年级兴趣为主需培养习惯:预习,书写,阅读等习惯,分析,记忆,注意,计算,合作能力的培

养;五年级思维为主需习惯:预习,阅读,书写等习惯,记忆、分析推理,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 (3)引导教育好学生认知、实践、主动思维,各学科教师要利用课程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维引导活动。 (4)培养学生小教师或教师助手,每科教师助手 10% 以上,探索学长制,大代小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常规教学管理 (1)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我们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再上新水平。加强质量监控,强化目标责任制。 (2)加强常规管理。按照教学常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计划、课表编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检测等环节上、从质和量上,对各项指标都做出明确要求,形成常规检查、常规管理制度,并将结果纳入学期末的考核。 (3)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案中应呈现知识点,教法和学法,本节课的思维引导图,活动方式,课后反思,鼓励教师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也是展示教学成果的关键。要深入推进课堂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力求做到四“要”。即:备课要实、上课要活、师生要亲、反思要深。本着“向三十五分钟要质量”的原则,要求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生

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视光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有较强的眼视光学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就业于医院、眼镜行业以及眼视光产品企业,从事眼保健与视觉保健、视功能康复、医学验光配镜、眼视光特殊检查及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理想和创新、创业精神; 2、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和熟练的视光学专业实践技能,掌握眼视光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眼保健、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的综合技能; 3、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人际沟通能力; 4、能够较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视光学科研工作方法,有参与现代视光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 5、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校学位英语考试,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三、主干学科基础医学、眼视光学 四、主要课程(共19门) 物理学、医用化学、高等数学、头颈部解剖学、人体机能学、人类疾病的病原病理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视光学应用光学基础、眼视光学导论、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验光学、眼镜学、眼视光器械学、角膜接触镜学、斜视弱视学、低视力学、屈光手术学。 五、课程设置 必修课类(共32门、137学分) 公共基础课(共11门、59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3英语258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2计算机基础9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3物理学7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1086医用化学724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军事理论724高等数学825 体育1308 专业基础课(共10门、37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头颈部解剖学362人体机能学985 1237医用电子学543 人类疾病的病原病理学基 础

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初级中学 2017-2018学年度落实课程计划自查报告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由教导处、各教研组,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音乐、美术、体育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开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以下活动课程:

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内容。 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工作,根据学校教师编制、专长,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进行课时分配。

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1-6年级每周2节,七年级单周3节,双周2节,八年级每周2节,九年级每周3节。 语文:1-2年级每周8节,3-4年级每周7节,5-6年级每周6节;7-9年级每周5节。(书法每周一节,含在语文课程内。) 数学:1-5年级每周4节,6年级每周5节,7-8年级单周5节,双周4节,9年级每周4节。 英语:3-6年级每周2节,7-8年级单周3节,双周4节,9年级每周3节。 物理:8年级每周2节,9年级每周3节。 化学:9年级每周3节。 生物:7年级单周2节,双周3节。8年级每周2节。 历史:7—9年级每周2节。 地理:7—8年级每周2节。 科学:3-6年级每周2节 体育:1-2年级每周4节;3-9年级每周3节。 音乐、美术:1-6年级每周各2节,7-9年级每周各1节。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3-9年级每周各1节。 地方课程:1-6年级每周3节。7年级每周4节,8-9年级每周3节。 学校课程:1-2年级每周1节;3-4年级每周2节,5年级每周3节,6年级每周2节,7-9年级每周1节。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 2.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4年制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4个创新创业学分为免费学分。实行弹性学年制,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特殊原因者,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规定学制3年。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管理学学士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学位课程必须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学科大类课程33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包含经济大类课程6学分,管理大类课程10.5学分,本专业主干课程43学分。

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施的要求及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通知》(川教〔2009〕81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3年修订)和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对于新课改中的科学、生命、生活与安全、品德与生活(社会)、书法、劳动与技术等课程,除开足课时之外,还安排专业的人员执教。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

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学校教学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开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众多的活动课程。 特别是根据教材内容在一、二年级设置了英语活动课(每周2节),使学生在课程中体验英语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表达水平,从而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结合实际以前开设的国学课,初步拟定中华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内容,本学期利用地方和校本课时在每周开设一节中华经典诵读课程。 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的要求落实工作,一、二年级周课时26节、三—

2016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2016级焊接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一)焊接专业及现状 焊接是加工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械制造、安装、维修业也逐步向精、细方向发展,对焊接专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焊接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大。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1)石油和化工建设行业 50% (2)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 45% (3)其它行业 5% (三)、主要职业岗位 (1)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2)焊接设备维修工作 (3)工业设备维修 (4)其它岗位工作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中级应用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能在各个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各种焊接加工技术人员。 (二)专业要求 1、文化知识要求 毕业生具有中等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综合能力(交际、公共、协同工作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修方面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埋弧焊、 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接性及焊接 工艺 ⑧焊接检验分类,X光探伤评定标准;焊接缺陷形成原因、防止方法及修补 要求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2焊、埋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5.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

六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吴瑞驹 一、指导思想: 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有学生52人,学校每个学期只有六个课时,学校尽管近年来开展环境教育工作较扎实,但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掌握的知识还不系统、不全面。只对所开设的课程有一些了解,但不够深入。在加之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浓。但环境教育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引导学生更加熟悉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从而通过教育,让学生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素质。 三、工作目标: 1、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3. 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4. 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要发挥课堂

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 5、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 四、教学任务和重点难点: 1、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专题教材,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3、利用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期末评比“环保小卫士”。 五、工作措施: 1、注重知识渗透,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重视环保实践教育。 4、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5、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六、工作安排:每周一课,在第三、五、七、九、十三、十五周进行环境知识宣传讲解。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 第二课:垃圾的新生 第三课:绿色能源的呼唤 第四课:我们的绿色生活 第五课:“六.五”环保演出 2014.9

中学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中学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一年来,我校的课程与教学工作在教体局教研室领导下,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强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延伸,我校的课程与教学工作立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着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工作,现将本学年教学工作分析如下: 一、课程与教学工作总结 (一)强化规范意识,严格抓好教研的落实 1.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与考评。 2.严格执行教学的三级监控制度。严格执行质量考核制度,实现教学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 3.严格抓好教研的落实。 (二)强化备课意识,认真搞好集体备课 1.确定集备抓手。通过“半天无课日”全组活动,把导学案编写、使用、检查做为集体备课的主要抓手,列入教学常规检查,各学科组实行捆绑制,每学期除级部内不定期自查外,教导处统一检查两次,成绩记入教师绩效考核。根据学校对导学案的要求,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牵头,利用集体备课把导学案提前两周分好工,提前一周出好题,确保导学案的及时、高质、有效。 2.强化集备落实。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保证,在人员上做到主备人精备--集体合备--个人细备--教研组、备课组审查把关;在内容上要把学科章节、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培养以及德育和教学经验,一一落实到位。对集体备课情况,

教导处、级部、教研组分不同层面抓好检查、落实和考核。 (三)强化课程意识,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各级部、各学科研究适合本级部、本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初一开展“走班选课,兴趣课堂”菜单式一技专能活动。要求学生每人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每周四下午第二节全体初一学生选课走班。尝试开展每人掌握一种乐器活动。每班安排了一节葫芦丝课,聘请专业老师专门授课。 (四)强化课堂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1.开展系列活动,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探索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搭建平台。 3.进行捆绑考核,为“高效课堂”落实效果。 (五)强化反思意识,改进教法学法 1.通过学情分析制度促教法学法改进。对于各类测评发现的学生“面上”问题和“点上”问题,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和“班教导会”。 2.通过听评课活动促教法学法改进。 3.通过优秀教法、学法评选活动促教法学法改进。 (六)强化质量意识,坚持以质兴校 1.掀起“学习竞赛”高潮。 2.抓好基础年级工作。首先,抓好养成教育,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年级五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 、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 、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 1 、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 、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 、环保现状: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⑶空气质量预报;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 、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小学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学校要求各年级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

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每学期不低于 6课时)。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小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们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自然常识、社会、语文、音乐)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各班应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情况报告

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情况报告 导读:根据教育局要求,我校对课程计划实施及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自查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改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学校常规工作正常运行,学校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条例》。学校每天对各班的上课情况进行巡视抽查,杜绝了随意调课、让课、占课和无人课的现象。学校继续贯彻“减负精神”,对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外作业的布置做了明确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坚决按照教育局规定的作业量时限布置作业,各学科之间注意协调作业总量。各科课外作业总量(包括预习)为: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双休日适量布置动脑与动手、书面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外作业,体现了活动性、趣味性、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坚决杜绝各种违规现象,坚定不移地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 为了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有章可循,使得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有关制度,这样就使得学校的教学活动

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操作更规范,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高效运行。在制定制度时,我们努力呈现一种细节化的规范,体现了我们对细节的追求。制度只是一种提醒,是对质量期望,是责任心的外显,是我们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学校质量管理,需要用制度来守护。面对老师,“在统一中追求自由,在标准中追求特色,在一致中追求个性”是我们进行质量管理的出发点。 (1)、认真备课。 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集中备课,协调好一学期的备课分工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写出“可圈可点”的教案,然后大家共同评议、修改、完善,形成教案母本,实现教案资源共享。研究内容要涵盖教材、学生、教法乃至课程标准中所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出自己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检验。 教学中,执教者必须本着实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结合班级和学科的教学实际对教案母本进行再处理,注重体现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强调因材施教。 2、认真上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提高课堂效率。我校非常重视常态课的`研究,不定期巡课,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反馈。为了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学校领导千方百计抽出时间走进课堂,随堂听课,以督促教师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上完课随即叫教师把教案拿来检查,看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1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 6月1日修订)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因此,为积极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中国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为促进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入学、培养、毕业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依据南京大学有关本科生培养的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作为南京大学培养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其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以及培养对象、方式及学习年限,并就其课程设置、课程修读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给出指导性意见。 一、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 1、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能够

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2、培养方向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强化基础、注重实践。针对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本科生阶段强调宽口径培养,不具体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但考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从而使得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较深入地认识某类软件系统和应用领域。 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涵盖软件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学、工程与职业基础。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应覆盖软件设计开发、软件过程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软件、信息系统、图形系统等。 3、培养要求 1、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掌握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几个学期的环境教育教学,学生们基本把握了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爱好不浓,极少开展综合环保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本学期,要综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方面着重加以指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大地的呻吟1.农药带给我们什么2.化肥带给我们什么3.湿地的“呼唤”4.大地的“呻吟”; 第二单元:空中杀手1.不和谐的声音2.飞来的沙尘3.秸秆的处理4.保护臭氧层。 第三单元:全球在行动1.世界无烟日2.能源短缺体验日3.植树节4.自然保护区。 第四单元:绿色科技1.绿色食品2.绿色能源3.生态农业4.绿色科技 实践活动:绿色志愿者、能源保卫战 同时教育学生知道一些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 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三、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思想教育目标: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教学方法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五、进度表

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精选4篇)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精选4篇)(713字) 一、学生分析 (1469字)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及《“绿色学校”创建指南》、江苏省教育厅、环保局制定的《江苏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建“绿色学校”为目标,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 (二)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树立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三)使师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校园环境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 (四)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培养可持续发展人。环境保护教育是让少年儿童从小懂得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让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六)结合“书香校园”、“园林化学校”建设工作,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三、具体工作: (一)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910字) 一、指导思想:

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工作目标: 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三、教学任务和重点难点: 1、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专题教材,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 3、利用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期末评比“环保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