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立体 色彩 平面构成

立体 色彩 平面构成

平 面 构 成

概 述
包豪斯与构成
1、1919年德国人——格罗佩斯:a、魏玛手工学校 b、魏玛美术学院。“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包豪斯”的形成,对后世的影响,设计教育体系。
2、“包豪斯”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
3、在构成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平面构成,从空间意义来说,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中都有色彩因素。色彩根本不可能脱离平面和空间实体而独立存在,因此,平面、立体、色彩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4、平面构成的定义: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法则组构既有形态,从而创造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5、材料和工具准备
(1) 材料:a、纸张(白卡纸、绘图纸、素描纸)
b、颜料:黑色水粉
c、其它材料:做肌理的特殊材料(旧画报、各种颗粒物)
(2) 工具:a、铅笔
b、毛笔
c、针管笔
d、绘图仪器
e、直尺
f、三角板等等
6、平面构成引入电脑
无论如何电脑只是一种工具、本身不具有创意,更无法代替我们的大脑。在设计中起决定因素的仍然是人,是人的创意,电脑只是帮助我们有效地实现构思。

第一章 形态的基础理论
一、认识形态:1、现实形态 2、非现实形态
1、现实形态
(1) 自然形态(动物、植物、山川、星体、色彩缤纷的蝴蝶、叶片纹理、贝类的精巧结构)
(2) 人工形态(建筑、服装、工业产品)
2、非现实形态:a、概念形态与造型要素。b、意幻形态
(1) 概念形态与造型要素。(支配着精神)
(2) 意幻形态:存在于人的梦幻,预测和意念之中,往往与自然规律相悖而是怪异,荒诞的面貌和理性特征。
3、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
(1) 具象形态:泛指人们在生活中正形成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的存在物。(如: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工具、日用品)
(2) 抽象形态:指那些无法明确指认的形象或形态。如:抽象派绘画,构成主义的雕塑等。虽然能引起我的某种感受,在生活经验中而找不到与之对应相似的存在物。
4、设计意幻形态
介于具象与抽象的艺术再现,其形态特征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它是对客体表象的主观变异,现保留具象特征,又具象征的抽象意义。(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皮影,呐喊)
二、设计的形态
1、形态的构成
(1) 二维构成(平面)
(2) 三维构成(立体)
(3) 四维构成(时间) 电脑监控系统中的火箭发射
(4) 五维构成(声、光) 如:声控音乐喷泉片头动画。
2、形态的知觉与心理
错视
a、尺度错视
b、形状错视
c、反转错视
3

、形态的基本要素
(1) a、点的定义: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没有长度和宽度,也没有形象和面积。
形态学中点还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
b、点的形态:圆点、方点、三角形点、水滴形点、多边形点、不规则形点。
c、点的性格:圆点给人圆润、饱满、活泼、和谐、运动感;方点给人稳定、坚实、规则、庄重、静止感;三角形给人尖锐、挺拔、向上、沉重感;多边形给人闪动、活泼、节奏感;水滴形点给人膨胀、下落、飘浮感;不规则形点性格富于变化,比较自然生动。
d、点的性质:a点的空间位置(稳定性)b点与点的关系(点与点的距离)c点的空间变化(由大到小排列——由强到弱)
丰富而有序的点,会产生层次细腻的空间感.
无序的点会呈现出丰富的,平面的涣散的视觉效果.
点有集中视线,紧缩空间,引起注意的功能.
(2) 线:运动中的点(积极,中性,消极)
a、直线(平行线,垂直线,斜线,折线,虚线,锯齿线)
水平线:有横向的扩张感,平稳、平定、广阔、无限
垂直线:上升与下落趋势
斜线:不安全感、运动和速度感,上升与下降的动感
(装饰性差,从性格上它代表男性特征)
b、曲线:优美轻快、柔和、富有旋律感(从性格上它代表女性特征)
c、线的排列:(空间感)密则近,疏则远
有序的线通过渐变或方向的改变,具有层次感.
无序的线呈现出丰富的,对比的,生动多变的视觉效果
(3) 面:扩大的点成了面,封闭的线成了面,密集的点和线成了面
面的形式:
几何形(无机形):简洁,明快,冷静,秩序
a、圆形(运动、柔美)
b、四边形(稳定性)
c、三角形(平稳安定,尖锐,向上)
有机形:具有秩序感,规律性,生命的韵律和纯朴的特征(鹅卵石,树叶)
偶然性:自然或人为偶然形成(墨迹,水迹,虫眼)
不规则形:人为创造的自由构成形.
(4) 面的性质
a、积极的面:封闭实体为特征,明确的外轮廓,又有统一充实内部面形,画面是明确且富有力度。
b、消极的面:内部面形不充实,或外轮廓未封闭的面。
直面:稳重,刚毅,男性化
曲面:动态,柔和,女性化
面的构成:
(1)分离(2)相遇(3)覆叠(4)透叠(5)差叠(6)相融(7)减缺(8)重叠
4、造型艺术的形态美法则:
(1) 对称: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完全对称,相似对称)
优点:稳定性,产生统一的秩序威。严谨,安定,庄重,平衡和谐的效果。
缺点:产生拘谨,机械,缺少变化的弊端
(2) 均衡:画面中的图形和色彩在面积大小,轻重,空间上的视觉平衡.(更加自由个性化)
一种动态的平

衡在量的变化中潜在的稳定,这是一种富有运动的变化之美与意匠之美。
(3) 对比:把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对象的性质及性格方面的对立因素十分突出的表现出来
(4) 比例: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5) 节奏:形象排列组织的动势(大海潮起潮落,山脉层叠起伏,跑步,钟声,交响乐)
首先体现在“动”上,“流动”性的旋律,活泼自由,愉快,变化无穷,生机勃勃。
(6) 统一
a 和谐:相接近的因素的调和统一
b 统一:一切组成部分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组合起来

第二章 基础构成
一、 基本图形的设计
(一) 单形—— 简洁化的形(形的概括、形的省略)
(二) 组合形
1、 形的组合
2、 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1)分离(2)相遇 (3)复叠 (4)联合 (5)减缺 (6)差叠 (7)重合
3、 形的分解
二、 逻辑构成
1、 基本形与骨格:是逻辑构成的基本变化要素
基本形:构成空间图形的基本单位。(有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
骨格:支撑形象内在支干,构架,决定了图形在空间中的格式与表现。(创造构成、编排形成)
2、 重复:同一画面或视觉空间中以相同的基本形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构成方法
(加深印象,安定性,秩序感,韵律感,高度的协调与整体感)
表现:四季运转,心脏跳动,音乐旋律的反复,建筑,图案
基本形的重复、方向、色彩、单元排列
3、 近似:同类或同族的形体,以重复或近似的骨骼排列
(在规律中体现出生动性与变化性)
表现:花瓣,树叶,手
4、 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过度而相互转换的
过程。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它的结构富于动感。
(1) 双向渐变:任何两个截然不同的形,都可以通过一个过度阶段,从一个形逐渐自然渐变成另外一个形。
(2) 大小渐变:基本形逐渐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产生远近深度的效果。
(3) 方向渐变:基本形方向逐渐有规律地变动,造成鲜明的层次和强烈的空间效果。
(4) 色彩渐变:在色彩上作色相或明度纯度的渐变推移,获得细腻的层次美感。
(5) 基本形渐变
5、 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和渐变,其基本形和骨格线均环绕一个或几个共同中心。
(太阳的光芒、盛开的花朵、贝壳的螺纹、波纹、蜘蛛网等)
(1) 中心式发射:由一中心向外发射或由外向内集中。密度高,发射性强。
(2) 移心式发射:发射点根据图形的需要,按一定的动势,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形成规律化的变化。画面有移动和变化感。
(3) 螺旋式发射:以旋绕的排列方式进行的,旋绕的

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画面自然优美,有韵律感。
(4) 多心式发射:以一个以上或数个点为发射中心。画面有很强的动感,起伏的变化具有空间感。
6、 特异:在规律化的重复中刻意的突变,它是在同类形象中的异质形象强调,以打破
重复性的单调,并以对比形成视觉焦点,是平面广告中常用的手法。(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基本形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色彩,肌理的特异
7、 结集(密集):对基本形的一种组织编排,以基本形的多少进行疏密关系的自由安
排,通过画面产生的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形成整个画面的视觉焦点。
在构成中基本形的面积不宜太大,并且应有一定的数量,任何过大的基本形或过疏过少的数量,都不会产生密集的效果。
8、 对比:是以差异为前提,在不同中求统一。任何基本形只要有相异因素都可以产
生对比,如粗细、长短、大小、明暗、锐钝、轻重、方圆、曲直、规则与不规则、收缩与拉伸等。
基本形形状,大小,空间,方向,色彩,肌理的构成
9、 空间:在二次元的平面内实现三次元的空间表现,实现立体效果。
(1) 透视表现
(2) 渐变表现(大小,色彩)
(3) 矛盾空间
四、肌理
肌理:形象表面的纹理特征。
肌理——自然肌理(自然天成)
人工肌理(人为制造)
肌理——视觉肌理(眼睛直接观察感知:大理石,木材装饰板材等相对平滑的图形)
触觉肌理(触摸感知:粗糙的织物,毛皮,浮雕,半立体玻璃)
肌理的表现方法:
1)绘写(用笔和颜料在材料表面描绘)
(1)规律绘写(单位图形重复) (2)自由绘写(点绘法,构线法,平涂法)
2)拓印:将某一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按压与平面材料上,便可产生拓印效果。
3)喷洒:将液体颜料喷成细雾状,使其附着于纸面,便获得均匀细密的肌理效果。
4)拼贴:用片状实物粘贴于画面的构成技法。
5)其他技法:渍染、吸附、复印。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开发与应用
第一节 图形的创意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一、 复像(重复位移):运用重复规律的超现实图像,把某一形象连续反复地移动排列或做各种位置变换,从而构成新的图形。
复像的创造方法:
1、位移(沿线或面移动)
2、扩散(中心不变的发射形式)
3、矛盾循环(同一形象在不同方位矛盾连接)
二、 重像(重叠复合):就是把几种不同的形象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巧妙地构成一个新的形象,他们在概念为形象,融多形于一体。
重像——部分重叠、完全重叠
三、 变像(形变转化):利用抽象的相似

性,将一种形象按一定逻辑含义渐变转化成另一形象。
变像——渐变、影变
四、 残像(分解重构):运用减缺和分解重构规律的超现实图形。
(一) 破碎美:过年时,家里摔碎了东西,人们便会喜气洋洋地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在设计中将这种约定俗成的意义尽情发挥,中国传统门窗和陶瓷中的冰裂纹,正是由于破碎美而转增魅力。
(二) 意残:由有秩序的破坏产生新的形象,实质是一部分形发生质的变化。这种转化通过与原来整体的强烈对比形成残像,从而产生思维上的联想和意识上的转化。
(三) 分解重构:在“破碎”基础上的“组新”。
第二节 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
1、 画面形象以抽象几何形态出现,全面地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时以数理逻辑演绎画面,甚至绘制手段都借助绘图仪器或机械工艺。
2、 画面以具体形态为主,有可辩识的特征。
3、 画面强调肌理和材质或引发的联想是现代绘画的主要再现手段。
(二) 平面构成在摄影中的应用
(三) 平面构成在广告招贴中的应用
(四) 平面构成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五) 平面构成在染织设计中的应用
(六) 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七) 平面构成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的应用
(八) 平面构成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应用
(九) 平面构成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
色 彩 构 成

概 述
色彩构成: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与多角度的组合配置,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认识色彩
1、色彩与生活
2、色彩与光: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
3、光进入视觉的形式:
(1)光源光
(2)透射光
(3)反射光(光进入眼睛最普遍的形式)
二、光与色彩的形成
1、色彩的形成:

色彩产生的原因:光刺激眼睛而被视觉所感受的结果。
2、光的种类:
(1)自然光
(2)人造光
3、光与色的实验:

光的色散实验示意图

三、物体颜色的呈现
1、物体怎样呈现颜色
2、物体色的概念:在光源照射下所看到的具有反射特性或透射特性的物质色的统称。
3、影响物体呈现颜色的因素:
(1)物体表面的不光滑程度
(2)物体所反射的每一种光的比例

反射色光的比例决定物体的颜色
4、固有色:物体固有的某种反光能力。


第二章 色彩的属性
一、

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个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
2、有彩色系: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蓝、紫为基本色。
二、色彩的属性
1、色相:色彩呈现出来的相貌。
红、橙、黄、绿、蓝、紫为六种基本色相。
2、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为亮度。
越靠近白,明度越高;越靠近黑,明度越低。
色彩中加入白色,明度提高;加入黑色,明度降低
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最低,红绿色居中。
3、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纯净度,也可称彩度,饱和度。
它代表某一色彩所含纯色的比例。比例越大,纯度越高。
加入黑白灰或水,纯度都会降低。
红色纯度最高,蓝绿色纯度最低。
三、 色彩的推移
色彩推移:是平面构成上律动的色彩形式,是一种有规律有联系有秩序的运动构成。
1、明度推移: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的色彩构成。画面层次感,渐变感强烈。
2、色相推移: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色相。画面律动感强烈。
3、纯度推移:某一纯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画面神秘感,朦胧感强烈。

第三章 色彩的混合规律
一、色彩的混合
1、混合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颜色,称为色彩混合。
2、混合类型: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
二、加色混合
1、加色混合:色光混合
2、光的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
3、加色的应用:舞台照明、摄影等。
三、减色混合
1、减色混合:各种颜色和燃料混合
2、色料的三原色:品红、青(湖蓝) 、柠檬黄。
品红+黄=橙 黄+湖蓝=绿
湖蓝+品红=紫 品红+黄+湖蓝=黑
3、减色的应用:印刷、染色等。
四、中性混合
1、中性混合:视觉内的混合。
2、中性混合类型:旋转混合、空间混合。

第四章 色彩表示方法与体系
一、色相环
1、牛顿色相环:太阳光分解以后产生的红、橙、黄、绿、蓝、紫光头尾相连,形成一个圆环,叫做色相环(六色相环)。

伊顿色相环
2、互补色:色相环中距离180°的两种颜色。
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红、黄、蓝三原色是在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角所指出,橙、绿、紫处于一个倒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所指出。
三原色中任何一种原色都是其他两种原色之间色的补色;
三间色中任何一种间色都是其他两种间色之原色的补色。
3、色立体
把色彩按照色相、明度、纯度这三种基本属性有秩序地、系统的加以排列与组合,就可以构成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

色彩体系,称为色立体。

以无彩色作中心轴,色相环呈水平状包围着中心轴,环上各色与无彩色轴相连接,表示纯度。
曼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


第五章 色彩对比构成

一、色相对比
1、邻近色相对比:相隔15°以内的色相对比,最弱的色相对比,只有深浅之分。
对比的效果单纯,雅致,但也易单调单板。
2、类似色相对比:相隔30°左右的色相对比,对比弱,可通过明度的变化加强对比。
随和,统一,比邻近色相对比的效果丰富得多。
3、中差色相对比:相隔60°左右不超过90°的色相对比,中度对比,在对比保持统一的基础上,显得更加丰富,饱满。可通过变化明度、纯度加强对比
4、对比色相对比:相隔120°左右的对比。色相的强对比。对比色是极富运动感的配色,三原色和三间色在色相环中均相隔120度。对比的效果强烈,兴奋,有鲜明的色彩感,但处理不当会产生烦躁,不安之感。
5、互补色相对比:相隔180°的两色对比。为最强烈色相对比关系。对比效果更完整,更
充实,更刺激。饱满,活跃,生动,刺激,不含蓄,不雅致,过分的刺
激易引起视觉疲劳。如:红与绿、黄与青紫、橙与蓝。
二、明度对比
主要靠色彩明暗程度差异形成的对比关系,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明度对比
来实现。(可以是同一色相,也可以是多种色相的明暗对比)
以曼塞尔色彩体系的明度阶段为标准,明度从黑到白共有11个等级。
颜色的明度差在3个级数以内的对比为明度弱对比(短调对比)。
颜色的明度差在3-5个级数以内的对比为明度中对比(中调对比)。
颜色的明度差在5个级数以上的对比为明度强对比(长调对比)。
如:纯黄色的明度为8,纯红色的明度为4,两色对比明度级数差为4,属于中调对比。
在明度对比中,凡明度在0-3级之间的色彩划分为低调色。
明度在4-6级之间的色彩划分为中调色。
明度在7-10级之间的色彩划分为高调色。
如果画面上面积最大并能起到主导作用的色彩是高调色,同时又存在着强明度差,我们
把这样的基调称为高长调。
十种明度基调:
低长调:暗色调的明度强对比。色彩效果清晰,激烈,不安,有冲击力。
低中调:暗色调的明度中对比。色彩效果沉着,稳重,雄厚,迟钝,深沉。
低短调:暗色调的明度弱对比。色彩效果模糊,沉闷,消极,阴暗,神秘。
中长调:中色调的明度强对比。色彩效果充实,深刻,敏锐,坚硬,力度感强。
中中调:中色调的明度中对比。色彩效果饱满,丰富,较含蓄


中短调:中色调的明度弱对比。色彩效果朦胧,模糊,混沌,深奥。
高长调:亮色调的明度强对比。色彩效果明亮,清晰,活泼,有动感。
高中调:亮色调的明度中对比。色彩效果柔和,欢快,明朗而又安稳。
高短调:亮色调的明度弱对比。色彩效果极其明亮,辉煌,轻柔。
全长调:暗色和亮色面积相等的明度强对比。色彩效果极其矛盾,生硬,明确,单纯。

三、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对比构成的性格意味
1、 高纯度基调(高彩对比):在纯度对比中,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相均属于高纯度色。色彩饱和,鲜艳夺目,具有积极、强烈、华丽、冲动、外向、快乐、生气、聪明、活泼的性格意味,久视易产生视觉疲劳。
稳健、文雅、可靠、中庸性格意味
3、 低纯度基调(低彩对比):整个调子含蓄,朦胧而暧昧,或淡雅、忧郁、神秘、自然、简朴、平淡、消极和无力的性格意味。
4、 艳灰对比:画面中主体是最艳的高纯度色,其他色由接近无彩色的低纯度色组成。
灰色与艳色相互衬映、生动、活泼。但注意保持明度的一致,否则会被明度对比所取代。
四、 冷暖对比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
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绿、青、蓝划为冷色,天蓝色称为冷极。
无彩色系中,白色为冷极,黑色为暖极。
五、 面积对比
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数量多少,面积大小)。
面积小的红绿色点或线空间混合后会感觉接近金黄,大面积的红绿色块并置,给人以强烈的刺激感觉。(红,黑,白等)


第六章 色彩调和构成

一、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主要是满足人们视觉和心理的需要,色彩调和不调和,通常是我们所说的放在一起,舒服不舒服,相对于对比,调和应该说更倾向于对人眼的低刺激联系到一起。
色彩的和谐应该是求的视觉上有节奏,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对比是目的,调和是手段。
二、色彩调和的原理和法则:
1、类似调和:以文静,柔和的调子为主,颜色间虽有细微差别,但含有许多共同因素,类似调和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主要通过同一调和与近似调和两种形式表现。
1)同一调和:在明度,色相,纯度的组合关系中,有某种属性相同,变化其他的属性而达到的调和效果。
单性同一调和:同一明度调和(明度相同,变化色相与纯度);
同一色相调和(色相相同,变化明度与纯度);
同一纯度调和(纯度相同,变化明度与色相)。
双性同一调和:同色相、同纯度调和(色相、纯度相同,变化明度);
同色相、同

明度调和(色相、明度相同,变化纯度);
同纯度、同明度调和(纯度、明度相同,变化色相)。
双性同一调和比单性同一调和更具有一致性,因此统一感极强。
2)近似调和:在明度、色相、纯度的组合关系中,有某种属性近似,变化其他的属性而达到的调和效果。
近似明度调和(明度近似,变化色相与纯度);
近似色相调和(色相近似,变化明度与纯度);
近似纯度调和(纯度近似,变化明度与色相)。
近似调和的色彩关系在统一的基础上更加富于变化。
2、对比调和:强调在变化的基础上达到统一的和谐美。
在对比调和中,明度、色相、纯度可能都处于对比的状态,因此色彩效果强烈、生动、活泼更加富于变化。
关键:不是依靠某种属性的一致,而是要使变化具有一定的秩序,依靠秩序来实现色彩的统一,从而达到和谐的效果。
1)伊顿色彩调和理论:
二色调和:凡通过色环中心相对的两个颜色(互补色),均可搭配成调和的色组(对比较强),如:黄与紫、红与绿等补色对。
三色调和:凡在色相环中构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色三个色是调和的色组,三角形可以任意转动位置以求更多的色组调和变化。
四色调和:凡在色相环中形成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色都可以体现出更为调和的颜色,色相更丰富。如果是梯形或不规则四边形,会得到更富变化的色彩图形。
五色以上的调和:如五角形、六角形对应的色组,将是更为和谐的色彩搭配。
2)秩序调和构成:指同意要素有规律的反复,或两种要素有规律的交替出现,自始至终保持某种秩序。
在色彩构成中采用三要素级差递增、递减的形式,可使各色按照一定的秩序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具有秩序的美。
3)主色调调和构成:在多色构成中掌握各色的倾向性,按照明确的主色调进行构成,这是色彩取得调和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4)比例调和构成:通过面积比例关系的调节从而达到调和的构成方法。
如果有一组对比色过分注目,则可以缩小其面积已达到色彩的调和,如果采用几组对比色构成,则应以一组为主,通过协调色彩的主从关系达到色彩的调和。
5)隔离调和构成:为了协调和缓冲色彩的强烈对比关系,在色彩构成时,可采用间隔的方法。
6)相互混合调和构成: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相互放置对方色颜色的构成方法。
对比之色,特别是互补色构成,往往各色个性突出,难以协调,如果采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混合,就可以逐步减弱矛盾,达到调和的目的。




色彩的调性表达
1) 橙色的室内给人:暖和、光明、艳

丽、丰富的感觉
2) 淡橙色调:温馨,愉悦,雅致的情调
3) 高明度的淡紫色适用于:女性化妆品
4) 纯紫色和纯蓝色:科幻,天文馆的展览色调,一种神秘遥远,梦境的气氛
5) 纯紫色:传达出神秘,迷信,灾祸,恐怖的气氛
6) 淡紫色:给人以清纯,柔和,雅致的女性意味


第五章 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色彩的表情
1) 红色:威武、恐惧、火热、革命、力量、献身、奉献、暖和、吉利、喜庆、真诚、赤子、庄严、号召、前途、危险、禁止等含义。
红色处于高饱和状态时,可以刺激人们的兴奋感,促使血液循环加速;红色处于低明度的状态时,给人以稳重,消极,悲观的意味;深红色背景上的红色显得很平静,似有降低热度的效应;橙色底子上的红色显出缺乏朝气的暗淡;黄绿底子上的红色感觉比较活泼,莽撞,冲动;蓝绿背景衬托下的红色却显得有生气,迸发出炽热的火焰;黑底上的红色显得跳跃,纯正,温度升高。
简而言之:红色是一种热烈,冲动,有活力的色彩。
2) 蓝色:典雅、朴素、善良、庄重、智慧、高贵、纯度正的品质,也有憧憬,幻想的意味,既亲切又遥远,一般情况下,饱和度最高的蓝色有理智,深邃、博大,永恒,真理,信仰,尊严,深守,冷淡等心理上情感意味。
红橙底子上的蓝色感觉较暗淡,但色彩的效果仍然鲜亮;黄底陪衬下的蓝色显得很沉着,稳定,自信;绿底子上的蓝显得暧昧,无力;淡紫色背景的蓝显得空虚,退缩,褐色陪衬下的蓝变得激昂,颤动;黑色底子上的蓝,焕发出独有的亮丽色彩。
蓝色加白时,明度提高,具有轻盈,清淡,透明,飘渺,雅致的意味;蓝色加黑时,具有悲哀,沉重,朴素,幽深,孤独的感觉
3) 黄色(也属于金色)具有辉煌而光亮的特征,光明华贵,富丽,金色常常与秋季,丰收,欢乐,珍贵,权威,富有等联系在一起。
在红色背景下的黄色显得比较燥热,喧闹;橙色底子上的黄显得轻浮,稚嫩,缺乏诚意;蓝色底子上的黄感觉明亮,温暖,稍微有些生硬;黄色被白色包围时,显得无力,暗淡;黑色陪衬下显得积极,明亮强劲的力度。
4) 绿色:青春,温柔,新生,萌发,抒情,从面引申出茁壮、滋长、清新、生动、安全、和平、幼稚、向往、渴望、开阔、深远、深沉、幽静。
黄绿:新生、无邪、纯真、活力、酸涩、无知等色彩意味。
绿色加白具有宁静,清淡,凉爽,轻盈,舒畅的感觉;绿色加黑具有沉默,安稳,刻苦,忧愁,迷信,自私等感觉。
5) 紫色:大胆、娇艳、开放的心理上感觉。变暗时给人一种压迫,威胁,恐怖的感觉。
6) 浊紫色、灰紫色

:孤寂、失望等精神意味。
7) 淡紫色:浪漫、妖媚、优美、梦幻、羞涩、清秀、含蓄适用于女性化妆品。
8) 白色:清白、光明,正直、无私、纯洁、忠贞、空虚、飘渺、投降、等意味。
9) 黑色:沉默、力量、严肃、永恒、毅力、刚正、忠义、黑暗、罪恶、恐惧等。
10) 灰色:柔和、平凡,含蓄、中庸、消极、稳定的印象。
二、色彩的味觉感
在科学的指导和启示下,人可以将自己的味觉与许多可食物品的色彩对应联系起来。
(酸:使人联相到不成熟的果实,如:生梨、生苹果、生葡萄,梅子。)
1) 酸——黄绿色,嫩绿色
2) 辣——红辣椒,辣油——红
3) 咸的味觉——冷灰、暗灰色、白色
4) 甜——淡红、粉红、淡赭色
5) 芳香的——粉色、淡红色、淡蓝色、
6) 香辣的——大面积红、少深红、少黄少黑、少绿
7) 刺鼻的——少红、多兰、少绿、少土黄
8) 可口的——大面黄、中黄、少黄绿
9) 病中呻吟——墨色底、兰质色流动线条
10) 深沉的——方块形、紫色、兰灰色、橙色、深兰
11) 清新的——(色调明快)黄、黄绿、淡紫
三、色彩的心理性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里上具有温暖的感觉。
1、色彩心理与年龄
根据实验心理学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有差别:
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至9岁儿童最喜欢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至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喜好依次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依次是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度,向黑色靠近
四、色彩的强弱感
高纯度色有强感,低纯度色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有强感,有彩色系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的具有强感,对比度低的有弱感。
五、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一般由明度决定。高明度具有轻感,低明度具有重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低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重感,高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轻感。
六、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软硬感和明度,纯度有关。凡明度较高的含灰色系具有软感,明度较低的含灰色系具有硬感;纯度越高越具有硬干,纯度越低越具有软感;强对比色调具有硬感,弱对比色调具有软感。
七、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与纯度和明度有关,鲜艳而明亮的色具有华丽感,浑浊而深暗的色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补色最为华丽

。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八、色彩的错觉
1、视觉后像: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称为视觉后像(视觉残像)。
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连续对比)。
(1) 正后像:黑暗中,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这时会产生那盏灯的影像。
(2) 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负后像则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
如: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盯着看了很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纸上,这时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
2、同时对比: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相互排斥现象。刺激的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性质的感觉而向对应方面发展。
如: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同一灰色在红底上呈现绿色的味道,在绿底上呈现红色的味道,在紫色底子上呈现黄色的味道,在黄色底子上呈现紫色的味道;
同时对比的规律:
(1) 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色更艳,灰色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2) 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
(3) 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艳度同时增加。
(4) 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 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如果一色包围另一色,效果更为醒目。
强化或抑制同时对比的方法:
强化方法:
(1) 提高色彩纯度
(2) 是对比色建立补色关系
(3) 运用面积对比(色彩集中而不分散)
抑制方法:
(1) 改变纯度,提高明度
(2) 破坏互补关系
(3) 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
(4) 缩小面积,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九、色彩的易见度
色彩在视觉中容易辨认的程度称之为色彩的易见度。
纯度高,明度对比强烈,大面积色及近处的色易见度高;
含灰,暗淡,调和,小面积分散的色,远处的色易见度低。
色彩的易见度和光的明亮程度有关,与色彩面积大小。
色彩的易见度与色彩的对比度有关,对比越强,易见度越高。
色彩的易见度与色彩冷暖有关,暖色易见度较高。
当光源与图形保持不变,是否看得清楚则取决于图形与背景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尤以明度对比的作用最大,对比强则易见度高,反之则弱。
易见度的顺序:
1、 黑色背景易见度的顺序:白——黄——黄橙——橙——红——绿——蓝
2、 白色背景易见度的顺序:

黑——红——紫——红紫——蓝——绿——黄
3、 红色背景易见度的顺序:白——黄——蓝——蓝绿——黄绿——黑——紫
4、 蓝色背景易见度的顺序:白——黄——黄橙——橙——红——黑——绿
5、 黄色背景易见度的顺序:黑——红——蓝——蓝紫——黄绿——绿——白
6、 绿色背景易见度的顺序:白——黄——红——黑——黄橙——蓝——紫
7、 紫色背景易见度的顺序:白——黄——黄橙——橙——绿——蓝——黑——红
8、 灰色背景易见度的顺序:黄——黄绿——橙——紫——蓝——黑
十、色彩的采集重构
将生活中发现的配色或由此而产生的色彩灵感通过创造的过程,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赋予色彩“第二次生命”,这种色彩的再创造过程是通过色的采集和重构来完成的。
1、 色的采集:通过写生,摄影,临摹,剪贴等方法对客观世界的色彩进行采集。(zui2优秀的配色范本是自然界中的配色,如蝴蝶翅膀,花,羽毛,彩虹等等)
2、 色的重构:根据采集对象的形色特征,经抽象的过程在画面中进行重新组织的构成。


第六章 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环境色彩:建筑造型的色调,是由功能,结构,造型风格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的。建筑周围环境的不可变因素给建筑外形的色彩设计带来一定的限制。
二、室内环境色彩:
1、商业、公共厅堂内部环境:主要用于商品的陈列,展示,这种环境色彩的设计目的是突出商品,以及处理被商品遮住的墙面,地面或其他部分的色彩。由于商品或展品本身已有丰富的色彩,所以室内环境色彩一般以不强烈,易与其他色相协调的色彩来衬托商品的形象和色泽。
2、文教、图书馆内部环境:以学习,研究为主,所以色彩的选择和处理常以安静,稳定,柔和,淡雅的色调为佳。(高明度,低纯度,色相对比缓和的色调,良好的照明,绿色植物的点缀,获得简介,明快大方的效果)
3、纪念性等空间的内部:减少强烈的对比色。明度关系上选用背景暗,主体亮或背景亮,主体暗的搭配关系,利用不同纯度的色彩变化获得浑厚庄严的效果。
4、餐厅内部环境:一般选用暖色加干净的白色,使整体色调更加明朗,活泼。
三、居室环境的色彩设计:以居住对象的要求为设计依据。
起居室作为家庭主要的活动中心,其大小决定了色彩的倾向与色调,小空间以淡雅为主,以达到视觉上扩大空间感的效果,大空间选择中性色调,有时也采用低明度灰。
卧室的色彩,儿童房间色彩,餐厅厨房和浴室的色彩。
四、广告色彩
广告色彩应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用色不

易过于复杂,一般以鲜艳,明快,和谐为佳,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商品时力求表现它的固有色。主要色彩在画面中应占有相当的优势。
广告用色应具有象征的作用:烘托广告的主题和气氛,不能只凭主观的审美意识,要从广告内容的需要来思考。
广告色彩应具有回忆的价值:使广告色彩占据消费者的记忆。
五、工业产品色彩
根据产品自身的属性特征来选择: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用品多为白,灰,黑色系等
根据消费群选择色彩: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文化程度等差异
根据色彩本身的含义选择:如冷暖色。
根据产品所处的环境来选择: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
根据不同时期色彩的流行趋势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