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程的内涵与界定的文献综述2

课程的内涵与界定的文献综述2

课程的内涵与界定的文献综述2
课程的内涵与界定的文献综述2

课程的界定与内涵的文献综述

摘要:课程是一个随着时代不断演变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仁者说仁智者说智的概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课程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人们对于课程概念的界定也经过一个不断反复发展的过程。对于课程概念,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本文尝试对各种主流的课程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并对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概念,界定,探讨

一、课程的发展及界定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宋时期。唐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小》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注疏,说:“维

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在国外,“课程”这个词,英语为Curriculum,俄语为Kypc。从西方教育史

的角度看,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已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谓之“Curriculum”。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迄今为止教育理论界对课程的定义也是众说风云,可谓仁者见智。关于课程的概念有着新旧的区分,总体来说,“课程”的原义(轨道),内涵:“教学”------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规范,作为教学活动的先导。外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课程”的新义(在轨道上运作),内涵:有指导的“学程”。外延:包括整个有指导的学习活动的课程规范与运作系统。

施滕浩斯列述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1、尼格利和埃万斯:“学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准备的有计划的一切经验。”

2、印罗:“学校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3、约翰逊:“在所期待的学习结果的一连串的结构化系列中,所处置的(或者至少是期待的)教学结果。”

美国学者蔡斯和麦克尼尔列举了6种和7种“课程”定义。[1]

蔡斯列举的“课程”的定义:课程是学习方案;课程是学习内容;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是在学校的领导下“已经获得的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课程是书面的活动计划。

麦克尼尔列举的“课程”的定义有:用来编制学习时所凭借的作品、书籍和才来哦的一套指南;一种活动方案,一张列有课程、单元、课题和内容的表;学校指导的所有学习活动;人们决定教什么的过程;用于课程编制的过程研究;学习者在学校实际上学习的内容;人们为学习者规划的学习内容。

《辞海?教育心理册》中,将课程定义为“教学的科目。可以指

一个教学科目,也可以指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或指一组教学科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课程的定义是: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成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门活动。

《教育大辞典》中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称谓”。吴也显认为,“课程最一般的含义就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

[2]王策三也认为,“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钟启泉在《现代课程论》中认为,“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从学校的教育计划这个侧面出发,也可以归纳成这样一个定义:旨在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健全发展,由学校所实施的施加教育影响的计划”。

李秉德指出,“课程是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3]

丛立新指出,“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4]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人对课程的定义有着不同之处。但是他们大体都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定义的:一种是将课程作为学科或教育内容进行定义,一种是将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进行定义,还有一种就是把课程当作经验或体验进行定义。上述的每一种课程的定义,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积极的特征,但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缺陷,由于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同,指向也存在着差异,并且每一种课程定义背后都有其成文活不成文的理论基础,因此可以认为这种差异将继续存在下去,此处认为课程就是一种为达到一定教育目的而设置的显性的、潜在的文化载体,旨在促使学习者向完人方向发展,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课程的内涵分析

关于“课程”内涵的界定向来是见仁见智。早在1974年,美国课程学者塞勒和亚历山大就曾鉴别了各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将其归纳为四类:学科和教材,经验,目标,计划;我国学者施良方教授概括了6种典型的课程定义;奥立佛对课程本质也进行了归纳,将其总结为13种;美国学者鲁尔统计,课程这一术语至少有119种定义;[5]而波特利则指出,教育文献中存在120多种课程的定义。下面本文将对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6]。

1、课程即学科

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彻、书、数六艺;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事实上,西方的学校是在七艺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学科,逐渐建立起现代学校课程体系的。最早采用英文“课程”一词的斯宾塞,也是从指导人类活动的各门学科的角度,来探讨其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的。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众多教育学教材也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部学,或者括某一门学科。王道俊、王汉谰主编的《教育学》认为:“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7]”

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

种典型的“教程”。然而,只关注教学科目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这些维度。其实,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范围,远远超出了正式列入课程的学科。现在我国各地的课程改革已把活动和社会实践列入正式课程,这说明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是不周全的[8]。

2、课程即学习经验

卡斯威尔和坎倍尔(Caswell,H.&Campbell,D.)早在1935年就提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所有经验。”福谢(Foshay,A.W.)也坚持认为,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史密斯(Smith,B.O.)等则进一步分析道:“学校为了通过集体思考和行动的方式来训练儿童青少年,专门设置一套潜在经验的系列,这套经验就被称做课程。”杜威主张把课程看作手段——结果的连续统一体,不赞成把课程看作一组活动或预先决定的结果。[9]台湾和大陆均有学者持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验活动”。大陆的吕达先生指出:“最广义的课程是指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之前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经验。[10]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是指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大陆的靳玉乐教授,在概括分析了已有课程定义的优点和缺陷之后,对国外的“经验说”进行了修正,写道:“我们将学校课程定义为: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11]台湾的林本先生和李祖寿先生提出:“课程乃是指学生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的一切活动与经验。它包括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与社会经验。所以

此等活动与经验自系遵循一定之目标而进行。[12]”

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经验是学生在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思考中形成的。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虽说经验要通过活动才能获得,但活动本身并不是关键之所在,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学习者,他们从同一活动中获得的经验都各不一样。所以,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也就是说,唯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认识到的或学习到的课程。目前,一些西方人本主义课程论者也趋向于这种观点。这种课程定义的核心,是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从理论上讲,把课程定义为学生个人的经验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在实践和很难实行。这种课程观,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但它忽视了人类的科学文化的基本呈现形态为间接经验,学生必须学习这些内容。同时这种课程定义也过于宽泛,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容进来,以致对课程的研究无从入手。

3、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本质上是人们制订的、将要实行的一种特殊计划。塔巴(Taba.H)认为“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古德(Good,C.V.)认为课程是“学校通过使学生获得毕业、领取证书或进入专业、职业领域的资格的特有方式,应该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以及专门材料的一个总的综合性计划。”奥利瓦(Oliva,P.F.)则坚持,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指导下经历的所有经验的一种计划。”香港的李子建博士等

认为:“课程是一个有意图而可修订的计划,它亦是学习活动的计划或蓝图,包含正规及非正规的内容和过程,课程并且是有组织的意图,课程的要素诸如目标、内容、评鉴等彼此是关联的,且为一致连贯的整体。”[13]大陆的李臣之博士主张:课程是“指导学生获得全部教育性经验(含种族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计划。”[14]郝德永博士则扩展视野,给出了一个综合性定义:“课程作为一种具有多方面来源的客观现象,作为一种学校借以实现其目标、完成其任务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经验的计划。”[15]而张廷凯先生在考察了我国的课程理论发展后认为,“对课程的本质涵义,研究者们越来越倾向于把它看成是旨在使学生获得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16]”

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相进程,甚至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即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台在一起,以图对课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例如,我国有学者认为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这种课程观,把课程理解为一种计划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将课程理解为包括教学在内的活动计划,这就混淆了课程和教学的界限。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有人指出,定义课程应该把内容、目标、内容顺序和预备技能评估结合起来,这样的话,课程实质上是人们的“预期学习结果”,其

典型代表是小约翰逊(Johnson,J.M.),他将课程定义为,“一种预期学习结果的结构化系列。”这一定义在北美课程理论中较为普遍。

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在西方课程理论中相当盛行的课程行为目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然而,研究表明,预期会发生的各馆与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在课程实际中,顶期的学习目标是由课程决策者制定的.教师作为课程实施音,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在客观上是分离的,两者不可能完全下致。因此,有人提出,目标制定与目标实施之间的差距,应该成为课程研究的基本焦点。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在一些人看来,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实际上都是(而且也应

该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

的知识、技能。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需要来规定所教的内容,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考虑如何把它们转化成可以传送给学生的课程。这种定义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是:个体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课程应该反映各种社会需要以便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可见,这种课程定义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顺应现存的社会结构,从而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

以为课程应该不加批判地再生产社会文化,实际上是以这一观念

为前提的:社会现状已达到完满状态了,即认为社会文化的变革已不再需要了。然而,现实的社会文化远非这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合理。英美一些学者在指出了他们社会中存在的大量偏见、不公正现象后认为,倘若教育者以为课程毋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那就会使现存的偏见和不公正永久化[17]。

因此,在任何社会里或任何文化条件下,课程都应当是那种文化的反映。其理由是,学校教育工作是为年轻一代进行最有用的知识与价值的再生产;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工作在于把知识、技能和欣赏力变成课程,提供给儿童和青年。这种课程观对文化不加批判地进行生产,把社会看得太完美了,事实上,社会问题处处存在。可见,把课程看作文化的再生产也是不准确的。

6、课程是社会的改造

一些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因此有人提出“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口号。他们认为,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学校的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摆脱对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世界观的盲目依从,使学生具有批判的意识。

然而,正如一些批评者所指出的:“剥削与压迫是美国阶级结构

的基本特征,不可能因学校的小修小补而得到改观。”[18]以为学校课

程能起到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那也未免太天真了。在我们看来,最

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里,对社会改造的理解有本质的区别。

康茨(Counts,G)是社会改造主义在教育领域的鼻祖,布拉梅尔

德也属于社会改造主义。他们认为课程用于指导学生去改造社会、文化机构、信念及活动议程的知识和价值观。这种课程观,夸大了课程的社会功能,而且把课程看作一种政治化的工具,没有反映受教育者的合理需要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

三、课程的界定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这些各执己见、莫衷一是的课程定义,无疑造成了课程概念的泛化倾向。使得课程概念的内涵越来越抽象,概念的外延越来越宽泛。“但其所称之为课程的东西却均非是个全面的、有形的、可见的

实体,众多的课程定义已使课程被撕裂为多极对立内涵的限定对象”。

[19]课程概念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课程概念的拓展过程。对于一个概念来说,一定的拓展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略了课程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及学校制度化背景,课程概念就被泛化而不是拓展了。课程概念的泛化只会将课程实践带入一系列的危机之中。要化解课程概念泛化所带来的危机,首要前提是,课程理论研究者应当担当起“自觉思考”的重任.建立植根于本土实践的课程概念体系[20]。

其次,课程界定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以上对学校课程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表现形式缺乏全面的了解。有些学者只看到了学科或科目,而忽视了课程标准和各类教材;另一些学者只注意到教材,而未注意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不全面掌握课程事实,就必然丧失揭示课程本

质的先决条件。不善于透过现象去揭示课程的本质属性。没有深刻揭示课程的本质属性,主要原因是有关学者没有自觉运用系统方法和结构功能方法去分析课程现象。不善于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来界定课程。许多学者提出的课程定义,没有认识到课程概念属于集合概念的类型,没有确定课程的属概念,也没有揭示课程的种差。

因此,课程概念是课程研究的逻辑起点,但传统课程概念大多是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其不足在实践中日渐凸显,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要以一种新的视角对课程概念进行建构,以寻求一种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概念。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变化中的“课程”概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吴也显.教育论新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269.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77.

[4]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9.

[5]陈侠.课程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13.

[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07.

[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

[8]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0-11.

[9]吴杰.教学论[M]. 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5-6.

[10]Lewy,A.(ed.)(1991).The International Eneyelope —

dia of Curriculum.Oxford and New York.Pergamon Press:PP.15.

[11] 吕达等著.独木桥?阳关道?—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观[M].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1:3. [10] 靳玉乐.现代课程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5.

[12] 杨亮功.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第八册·教育学[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13l. [12] 李子建、黄显华著.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21—22.

[13] 李臣之.试论活动课程的本质[J].课程·教材·教

法,1995,(l2).

[14] 郝德永.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7,(8).

[15] 张廷凯.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

1997}(下) [J].课程·教材·教法,1998,(2).

[16]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

[17]Mann,J.S.OnStudentsRights,EducationalLeadership,Vol .31,No.9.,1975

[18]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2-64.

[19]王娟娟.课程概念的泛化及其危机[J].当代教育科学,2007,(8).

文献总结模板

总结 读本文,感觉文章内容清晰,条例清楚,实验图解介绍明确,具体说的是岩石的渗流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对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本文运用以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为基础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系统,对非对称孔隙压力梯度下非均匀岩石多孔水压致裂过程中的裂缝扩展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再现了水压致裂过程中岩石由细观微破裂到宏观破坏的演化过程,并且与试验结果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表明,水压致裂过程中裂纹的扩展模式和压裂压力都受到裂纹尖端局部孔隙水压力大小和宏观上孔隙水压梯度分布的影响,裂纹总是向高孔隙水压力的区域扩展,并且压裂压力随着局部孔隙水压力的增大而降低。通过数值模拟对非对称孔隙水压力场下多孔水力压裂裂纹的扩展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模拟模型破坏模式、应力场分布及压裂压力的分析,表明裂纹的扩展不仅受到裂纹尖端局部孔隙水压力大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宏观上孔隙水压梯度分布的影响,在扩展方向上致裂裂纹往往偏向于高孔隙压力的区域扩展,并且其压裂压力随着局部孔隙压力的增大而降低。 本文使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系统对非对称孔隙压力梯度下多孔岩石的水力压裂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从裂纹扩展模式、应力场分布、失稳压裂压力等方面探讨了孔隙压力梯度的分布对水压致裂过程的影响。此数字模拟实验的研究结果对实际的压裂施工,对水压致裂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压水作用下煤层裂缝的扩展延伸过程为岩石水压致裂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 试验表明,本文结果中水压裂缝扩展控制参数对改善顶煤预裂设计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此数字模拟实验的研究结果为盐类矿床水压致裂连通溶解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

文献综述总结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刘琴琴.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D].长沙市.中南大学,2010. 刘琴琴(2010)具体研究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选择了RCA作为评价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结果的指标,提出了FDI 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路径,并提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建议[1]。 [2]李亚.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竟争力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李亚(2010)对FDI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系统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如何利用FDI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 [3]杨欢.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杨欢(2012).总结了FDI对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途径和机理。并进行国际间与行业间的比较。然后,运用我国1996一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多种模型估计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进行整体和行业的横向比较。表明:FDI能够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大于FDI 对我国整体经济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影响。提出通过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措施加强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和行业的效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3]。 [4]方文婷.FDI对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方文婷(2011)通过理论分析FDI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影响,,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并比较FDI对我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区别。最后,总结了我国新兴产业在利用FDI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下一阶段我国利用外资提出了政策建议[4]。 [5]谭龙.FDI技术外溢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发展[D].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总结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总结 作者:潛潤齋主人 2015年我以初试成绩第四名,复试总成绩第三名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回首考研的历程我感慨良多,兹分以下几点叙述。 考研的动机 我考中国古典文献学纯属是因为“兴趣”两个字。本人好古,从小喜欢听有关古代的故事,初中时候喜欢看《说唐》之类的历史题材小说。再后来对《史记》、《左传》这样的书上瘾,所以选了中文系。我就是想通过研究生的进一步深造提高我独立研究的能力。我奢望有一天我能有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发明创造,希望自己也能整出一两部能够传世的著作。那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考研的准备之一 英语复习 我英语一直不太好。就因为英语拖后腿,我没有考上一本,只上了一个师范类的二本。一直对英语很害怕。一开始挺迷茫的,先从单词起步,各家的词汇课我都基本上听过了,刘一男的词根词缀记单词,李剑词汇真经,朱伟“恋练有词”,吴耀武的词汇课。我听了很多课,书也买过很多,说实在的我词汇量还是不行。朱伟的“恋练有词”课我听的遍数比较多,单词记得一点,然后做真题,就这样最后英语考了57分,过线没问题了。所以英语这次没有拖我的后腿。如果你2016年考研,词汇我还是推荐朱伟的“恋练有词”。你可以加他的微博“朱伟老师”,然后买他的网络课程来学习。虽然花点钱,但是我觉得不错。他和我素不相识,我学到东西,我才想推荐他的。翻译可以看唐静的翻译课。唐静讲课不错,知识水平也非常高。作文跟着王江涛学,我没有买翻译课和作

文课,就只买了作文书背了背。课程全部看网上的盗版视频,免费的视频。我英语不好,所以英语花的时间比较多。复习过程中基本上全是看英语和专业课的。 考研的准备之二 政治复习 我本来就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不感到害怕。我买了大纲解析从头至尾翻了翻,也没有背诵。真题做了五六套,然后把领导人最新的提法看了看,注意要用“专业的政治术语”,还有“最新的精神和指示”来答题。一句话得有“官腔”,要像一个学过政治的人说出来的话。当然你可以报网络课程学习。认准新东方的就不错。基本上跟着老师走就行了。背背也就差不多了。政治每天花个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差不多了。最好跟着辅导班老师学,那样有条理,总结的好,背着方便。我裸考政治62分,参加辅导的同学都70分以上,这样可以飚总分。 考研的准备之三 文献阅读基础的复习 主要是看王力《古代汉语》。我是反复看了好几遍,又看了超星学术视频网上的北大邵永海的《古代汉语》和南大高小方《古代汉语》课程。我也买了马景仑和董志翘主编的《王力古代汉语习题辅导》和《古代汉语》书配合起来看。书看得比较熟,然后再做真题。真题在淘宝上买的,也不全,大概看看是什么题型之类的就行了。 古典文献学的复习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用的教材是项楚和罗鹭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这本书里面的知识点总结的非常好,非常适合考试答题。我还买过杜泽逊先生的《文

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雷公藤药物研究进展 班级:2016级中药1班 顾颖2016140836 姓名(学号): 邓颖2016140796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年11 月3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目录 1.课题分析 (1) 2检索策略 (1) 2.1 选择检索工具 (1) 2.2 选择检索词 (1)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1) 3.1 万方医学网 (2) 3.2 实体图书馆 (4) 3.3网络免费学术信息资源 (5) 3.4中国知网 (6) 4.文献综述 (13) 5.参考文献 (17) 6.自我总结评价 (17)

1.课题分析 上次,我们的选题是“新型中药制剂技术”,这次,我们将上次的课题细化,选题为“雷公藤药物研究进展”。雷公藤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中药的重视,雷公藤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发现,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下面一些文献中,主要讲述雷公藤多苷类化学物质被发现并用于临床应用以及在免疫方面的作用;雷公藤产生毒副作用的机理以及相关减毒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毒副性越来越小。 2检索策 2.1 选择检索工具 2.2 选择检索词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3.1万方医学网 学位论文

从序号3选出 主题词:雷公藤AND药物AND研究AND(发展OR进展) 【篇名】雷公藤应用研究的在研讨和再评价 【作者】郑家润 【摘要】雷公藤热门研究和应用近半个世纪,项目涉及新药研究所有的医、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但研究发展很不平衡,留下很多需要再研讨和再评价的问题。单一结构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研究样品的标准化及量化;药效和毒理研究受累的同时,进一步制约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评价;能提供临床研究直接参考的、有指导性的实用基础资料不多,因而靠经验、靠观察作判断,从而产生带偶然性和盲目性的报告很难避免。在雷公藤自身药用研究还不充份和不均衡背景下,雷公藤新的药用衍生物的问世,带来了雷公藤研究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关键词】雷公藤药代动力学药用衍生物药用价值甾体激素毒副作用 【出处】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集 【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篇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及雷公藤多甙片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玲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 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中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DN发病率呈明显地逐年增加趋势.DN一旦出现明显持续蛋白尿以后则病情基本不可逆转,常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本研究观察DN患者血浆白介素

文献综述总结

《科研技能训练》课程总结 本学期又温梅老师担任的《科研技能训练》课程,主要讲述了毕业论文的撰写、立项申请表的函审验收、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的撰写以及实践课程总结写作辅导等内容,顺利完胜了教学任务。整个过程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在温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使自己在论文以及总结的写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了解了申请表函审的整个过程,从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态度的重要性。现做个人总结如下: 一、知识要点的掌握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温老师主要介绍了: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和要求,主要包括封页、页码、目录等十五项内容的具体要求。论文的写作步骤、资料收集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申请表的函审预验收。主要讲述了:软科学申报书、验收申请表、验收函审申请表、验收函审表的填写方法和内容。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写作区别、填写要求及内容实践总结的写作。由于这部分内容温老师在教授我们《商务写作》课程时,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本次训练过程中只是对格式进行详细介绍,其他内容主要以复习巩固为主。 二、学习问题的解决 1. 论文正文的格式要求:正文是论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及其分析等。第一,各级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一般不超过15个字;同级层次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用词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层次标题一般不超过四级。第二,表包括表序、表题、表头、表格、表注等,表应具有自明性,简洁爽快。一个表应尽量打印在一页上,必须分页时应标明“续表”字样,且表头不能省略。第三,图包括图序、图题、图线、图注等,图要精选,具有自明性,美观匀称。第四,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有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第五,汉字和标点的使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最后,在结果分析中,毕业论文(设计)应尽量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结论。 2. 资料如何搜集:以前写论文时自己只是根据自己学过的一些知识来写,有时查资料 也只是在百度上搜一两篇自己拿来参照那上面的格式写。而这次训练使我明白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论文。在搜集到的论文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论文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论文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论文。另外,我也学会了一些论文资料的搜集途径,比如说:去图书馆网站—期刊论文网去搜集、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论文资料、利用原始文献搜集论文资料等。还学会了如何在上面进行复制有关资料。 三、今后的打算 这次科研技能训练,使我学到许多关于毕业论文写作需要的知识。科学研究讲究严谨,每个研究者都要怀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次研究,在研究开始前的计划与大量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这要求我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并且有坚定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研究。经过科研训练的锻炼让我发觉个人在大学期间发展目标并不明确。在任务到来时才发现自己是毫无准备,在问题面前一无所措,无从下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吸取此次的教训,认认真真的完成每一件事,把握住每次学习的机会。理论联合实际,不断地充实自己,是自己的到提升,超越自己。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理论: 1民俗的基本特征 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3民俗的社会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5民俗的集体性 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 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的四种学说。 8简述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9简述民俗的生活性与历史性的关系 10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1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12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 13谈谈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4物质民俗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5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6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17结合你所居住的区域或你所属的民族所存在的节日习俗谈谈民俗的社会功能18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 19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 20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 21谈谈民俗志在民俗学中的作用? 22简述民俗的独立学科性质 物质生产: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行业习俗的差异与行业特点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农业民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4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 5坐商的主要特点 物质生活: 1饮食习俗的主要类型与内容 2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3简述风水观念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化与心理涵义。 4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5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 6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7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 8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 9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10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试如何反映民族传统观念的。

社会组织: 1什么是宗族?宗族组织民俗的特征? 2为什么说庙会可谓是社区文化的大展示 3家族祭祀的功能 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吗?为什么?5简述宗族组织的民俗要素? 6我国家产继承的基本类型 岁时节日: 1节日习俗与灵魂崇拜的关系 2岁时民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4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5民间组织对传统节日的作用。人生礼仪: 1何谓人生礼仪,通过仪礼如何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2成年礼中考验所具有的意义 3 简述“土葬”与“墓葬”的异同。 4简述我国古代丧服等级制度。 5简述中国古代“六礼”。 6人类婚姻经历的主要阶段 7什么是成年仪礼?它有哪些类型? 8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主要内容及其衰微的原因 9简述“通过仪礼”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价值。 民俗信仰: 1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2信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 3巫术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4说说巫的种类及其职能。 5简述民间常见的几种巫术形式 6简析民俗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口头文学: 1民间口头文学的性质及分类 2民歌的类别 3 幻想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古老观念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5传说的种类 6民间故事讲述家在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上的作用。 7神话对起源的解释与民间传说相比有什么不同? 8简述民间诗歌的功能。

我怎样写文献综述

我怎样写文献综述 说到文献综述,大家都知道这是研究生的必修功课之一。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扩大了知识面;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选题及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写的好坏关系到论文的成败,因此,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是如何写文献综述的呢? 首先,得从认知上去明白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又有哪些特点。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文献学加工深度角度理解。如果将未发表的论文当成零次文献,那么正式发表的论文原文就是一次文献,目录、题录、书目等是二次文献,理所当然综述就是三次文献了。真正的文献综述可以理解为文献的文献,是对文献的再加工。综述的作者不一定要做第一手研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并作出综合性地介绍。 文献综述具有多个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综”和“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当然除此之外还具有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格式及写法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格式及写法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of opening rep or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格式及写法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文献综述怎么写】 1论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 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 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 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

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 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 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 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 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3文献综述的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 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总结实用篇)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总结实用篇)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a)Effect of (因素)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句式

中医文献学总结

概论 1.1984年4月1日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的文献标准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含有三大要素:记录有知识、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有一定的记录手段或方式。 3.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即为中医文献。 4.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中医文献学主要研究中医文献的著录、考订与整理,以目录、版本、校勘为核心内容。 5.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式:①善本影印: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刻印与抄写较好的版本。②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一类工具书。③从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的总名。 6.P4 第一章中医文献的载体于形制 1.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2.甲骨文:是在殷商时代用坚硬的契刀凿刻于龟甲或兽甲上的,故甲骨文又称为“契”、“契文”、“殷契”、“殷文”等。 3.金文: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4.金文多铸于乐器钟、礼器鼎,故又称“钟鼎文”。其中大多是凹下的阴文,称为“款(刻)”;也有一些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 5.缣——细绢。帛——丝织品的总称。 6.简牍:简是狭长的竹片。牍是比简更宽大的木片,二者经过加工后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 7.卷轴是纸张(纸卷、卷子)发明至雕版印刷术发明之间盛行于六朝隋唐时期的主要文献载体和书籍形式。 8.书籍制度:为了避免散乱,将各种载体的文献加工装订成一定的形式,便于阅读保存,这就是文献的装订制度。 9.根据中医文献的具体历史情况,古医籍的装订制度可分为简策、卷轴、册叶三种。 10.简策制度是将竹木简牍用编绳串联成策,予以保存的制度。 11.卷轴制度是将帛书或纸叶用书轴卷成卷子,予以保存的制度。 12.册叶制度是将纸卷、写叶或印叶用各种方法装订为整册,予以保存的制度。 13.册叶分为: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2019年本科学习毕业总结

本科学习毕业总结 本人__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有幸被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成为__年春季函授班的一名学员。在三年的函授学习中,我在努 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尽量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面授,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相关的文学书籍,收获很多,现对这三年的 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总结。我一直担任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似乎以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是绰绰有余的,而且 社会上很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真正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例子越来 越少。所以当初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真正的目的完全是想拿一张本科文凭。但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当自己以读者的身份解读一篇篇课文的 时候,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更要是一眼活水”的重要性,当面对一次次教学中的争议时候,真真 切切地感受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中感觉最大的障碍就是工作和 学习不能兼顾。一年三次的面授除了夏季是安排在假期中进行的,春季、和秋季的面授都与我们的工作时间相冲突(我们一般是连续面授 10天左右)。我能克服长途跋涉的辛劳(到苏大要转车,来回将近2 个小时),能顶着高温参加暑假中的每一次面授。在春秋两季的学习中,由于小学语文课务的安排特点,无法请假参加每一次学习,所以 只能采用调课,回来补上的办法尽量参加每一次的学习。另外我还采 用自学的方式来弥补自己面授学习的缺失,使自己能尽量多地汲取知

识。采用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三年中我学习了《古代汉语》 《西方文论》《文献学》《美学概论》《语文教学心理学》《中国历 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明清小说》《逻辑学》等 多门课程,选修了《语文教学散论》《古代小说艺术鉴赏》《刘锋杰 现代文学评论集》等课程,同时自己还阅读了《徐志摩诗文赏析》 《鲁迅随想录——呐喊人生》等书籍。老师的面授让我听得津津有味,收益非浅,获益良多,自我的学习更我体会到学习读书的乐趣。三年 的学习,丰厚了我对文学理论的理解,积淀了我的文学知识,提升了 我的文学修养,所有这些让我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底气和自信。函授时 一位老师讲的一个故事让我对学历进修有了更深的体悟:“你请朋友 吃饭,一顿饭吃了198元,如果你口袋了只有200元,付钱时你是什 么感受?——紧张、庆幸。假如你口袋里有____元,你又有什么感受?——坦然、从容。口袋里的钱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学识,虽然有时不一 定能直接派上用场,但储备得越多,你在工作中就越能游刃有余。” 终身学习,学习终身,不能成为口号,而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5年11月20日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开题报告如何写: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

论文的自我总结最新大全

论文的自我总结最新大全 a;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论文的自我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论文的自我总结1 毕业答辩最后结束了,虽然没有什么个性新的点子,但其中点点滴滴经验值得记录下来。 1.确定研究方向刚开始毕业设计时一点头绪都没有,论文题目都难得确定下来。多亏师兄指点才确定了论文研究方向。为了让答辩老师明白你毕业设计做了些什么,所以必须要把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效果怎样样。所以论文要用程序说明你确确实实解决了那些问题。经过师兄指点大概确定了论文研究方向为随即行走理论在聚类中的研究。 2.程序实现程序实现是个大问题,以前没有用过matlab,为了学matlab还专门借了matlab书,最终也没有翻几页,大部分知识网上一搜就有。所以个人感觉对于本质上,原理上的东西还是需要看看书,但如果语法不懂网上多的是能够对症下药查找,这个比书方便多了。就这样在晃悠无聊中过了大半个月,还不敢动手,matlab语法书也看不下去。最后有一天开始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吧,首先在纸上记录了程序要做的几个步骤。

1).造数据集2).生成k邻近图3).随即行走4).看聚类效果发现写下这几个步骤很有好处,虽然没有规定务必那一天要完成,至少当我可能漫无目的飘着的时候,明白此刻动手做哪一步。就这样根据上面几个步骤写程序,细节处是当天计划下来的,在写程序过程中出现了我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才真正感觉到刘未鹏《暗时间》里对书写作用的思考,与其漫无目的的想着,不如就动手,对着写下的文字反思。程序写完后发现效果不对立刻找错,发现就应把最小生成树与k-邻近图叠加起来。在写最小生成树的这样的算法时,绝对要先把算法步骤弄清楚。当时找了从网上找了一个迪杰斯特拉算法,发现运行有点问题,对程序分析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错误。之后透过画图演示,发现给环做标记时变量赋值错误。所以对于算法务必有怎个框架和具体难点怎样解决的思路,不然给一个变量赋错值程序白写了。 ps:从程序实现这一阶段得出1.做事要有大框架细小计划2.写算法要对算法步骤清晰和难点怎样解决 3.大胆写,小问题在写的过程中会冒出但很容易解决,不大胆写这些问题被发现的时间越晚,效率越低。 3.写论文 写论文也要很有规划,开始我就一个劲的从头写到尾。之后发现这些旁支末节能够先不写,先把论文框架搭起来,写核心部分。比如,最小生成树,k邻近图,随即行走及其距离计算。也许是偷懒,对其中用到的一些参考文献没有好好记录下来,这之后写参考文献资料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随着毕业设计的结束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让我对大学三年的所学的课程进行了整体的回顾和再次学习。让我从中又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或没有掌握的知识。同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查阅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如何利用现在的资源去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现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自学的能力才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 在此次的毕业设计中,我搜集了许多资料,使我能够去通过查阅一些书籍而独自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我以前所不能的。通过这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使我学到了许我东西,同时也使我再次感受到了知识是无边际,我们要学的太多了,而这些都是自己要去学的,是的三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交给我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交支我了自己如何去学习,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我以后工作所离不开的。 现在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参考的书籍: asp后台数据库网站制作实例经典。 本书的设计思想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模拟一个标准网站的建设流程来体现的,本书设计的每一项技术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包括网站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网站与数据库的连接以

及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此外,还精选了很多典型例子和相关的技术和技巧,供我们参考学习内容翔实。由浅入深,结构清晰,实例丰富,为初学者的最佳手册。 在毕业设计中,很多动态网站,都是能通过借鉴此书实现的,例如,实现上下页,反馈信息等。 asp程序设计教程 内容包括:asp基础,web页面制作基础,vbscript脚本语言基础,request和repose对象,session对象,application对象,server和objectcontext对象,asp组件,文件系统组件,web 数据库基础,ado对象,web数据库的操作,容错环节与asp程序调试,设计实例—税务征管资料电子档案系统。 通过些书使我对asp又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就好像又学一次一样,会了很asp的语法,比如,当借鉴其它的书籍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错误,这时我就需要用些书里面语法去解决,发现错误。 网站建设案例精粹 本书精选了各种典型的网站案例,包括实时新闻发布网站,休闲娱乐网站,企业门户网站,网上书屋—btoc电子商务网站,企业电子交易与物流网站—的系统设计及其程实现方法。 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很多网页风格都是通过此书所产生的。 当然一个好的网站除了借鉴别人的,也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风格,比如在网站中有许多图片是由自己制作而成,这就是需要一本比较好的平面设计方面的书籍,它是photo7.0经典实例158例,全书涉及面广,介绍详细,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比如,第

文献综述学习心得

文献综述学习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课程心得 段智勇学号:GC5 通过学习《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课程,我感受到做文献综述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综述了。经过对课程的认真学习,我认识到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对原始文献中的各类理论、观点、方法的叙述不是简单地照抄或摘录,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因此文献综述不同于文摘,不是将原文献的中心内容摘录出来;也不同于节录,不必完全按照原文节选下来。而是将文献中有用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用最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的描述,提炼出数据,同时舍弃原始文献中的论证、计算、推导过程等细节。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这需要的是耐心,还要用心。越是不懂的东西才要去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互相学习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在此期间,我与同学也进行了综述的交流学习,在学习之后我也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使我的综述更加的完善,这也是我在完成综述之后体会到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文献综述最基本的特点,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文献综述首先表现出对大量文献的综合描述。各种类型的综述,其基础都是综合叙述。必须将每一篇需综述的原始文献置于上下文里,并用某一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另一方面,它综述广泛时空范围内的发展和情况,既有纵向描述,又有横向覆盖。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掌握了撰写文献的步骤:确定选题与研究重点;对文献资料搜集和积累;阅读分析文献,进而进行筛选;写读书笔记;整理资料,确定分类线索;撰写论文。文献综述写作的结构包括前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各部分缺一不可,其中正文要求有明确的分类线索,然后按照分类线索展开,总结则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通过学习,我已经非常明确了文献综述的概念,而且更加懂得了我们身为一个研究生撰写文献综述,其实就是将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历程用文献综述记录下来。 另外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综述性文献的客观性有两方面,一方面叙述和列举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技术及数据要客观,必须如实地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不得随意歪曲,或是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同时还要避免因理解不同而出现的误解;另一方面,在分析、比较、评论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时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应基于客观进行分析、评价,不能出于个人的喜好、倾向进行评论,更不能出于个人的感情有意偏袒或攻击。另外,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