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住院患儿护理及家庭支持

住院患儿护理及家庭支持

住院患儿护理及家庭支持
住院患儿护理及家庭支持

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儿童对疾病、住院和诊疗活动的理解与成人不同,在承受住院所带来的压力时,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其应对方式也有所差异。同时,住院患儿的沟通、评估、诊疗也与成人患者不同。儿科护士应理解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身心反应,认识到家庭在帮助患儿应对住院压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支持。

第一节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我国儿童医疗机构可分为3类:综合医院中的儿科、妇幼保健院及专门的儿童医院。不同的医疗机构,设置布局有所不同,其中以儿童医院的设置最为全面,包括门诊、急诊和病房。

一、儿科门诊

(一)儿科门诊的设置

儿科门诊与一般门诊设置类似,设置有预诊处、测体温处、挂号处、候诊处、诊察室、治疗室、配液中心、输液室、采血中心、化验室等,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儿科门诊的设置可缩减合并,但儿科由于就诊对象的特殊性,部分场所的设置具有儿科的独特性。

1.预诊处由于儿童病情变化快,年龄跨度大,预诊可帮助识别急重症患儿,尽快安排急诊就诊,赢得抢救危重患儿的时机;检出传染病患儿,及时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协助家长选择就诊科别,节省就诊时间。预诊处主要采取简单扼要的问诊、望诊及体检,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判断,预诊处应设在医院内距大门最近处,或儿科门诊的入口处,与急诊、门诊、传染病隔离室相通,方便转运。

2.候诊处儿科门诊由于陪伴就诊人员多,人员流动量大,候诊处应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有足够的候诊椅,并设有换尿布、包裹之用的台面,提供热水等具有儿科特色的便民设施。室内装饰和摆设可尽量生活化,可设置儿童娱乐的场地,以减轻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护理管理

儿科门诊的人员多、流动量大,而且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往往大于其他可科的就诊人员。因此,儿科门诊在护理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保证就诊秩序有条不紊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分诊,做好家长及患儿的沟通协调工作,必要时陪同他们到相应的诊查室。做好就诊的准备、诊查中的协助及诊后的解释工作。合理安排、组织及管理,提高就诊速度和质量。

2.密切观察病情儿童病情变化快,在预诊及门诊整个过程中,护士应经常巡视观察患儿,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医师并处理,如对体温过高患儿进行物理降温等处理。

3.预防院内感染制订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及时发现传染病的可疑征象,并予以隔离等。

4.杜绝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执行给药、注射等各项操作时应认真、仔细,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5.提供教育宣教儿科门诊室进行健康宣教的重要场所,门诊护士可提供促进生长发育、合理喂养以及常见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等知识。对慢性病患儿要了解其平时用药、营养、生长发育等情况,给予正确的保健指导,减少或避免影响儿童健康的不利因素。

二、儿科急诊

(一)儿科急诊的特点

1.儿童起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应及时发现,做好抢救准备。

2.儿童疾病表现常不典型,而延误诊断危及生命,如化脓性脑炎的感染性休克,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尽快明确诊断。

3.儿童疾病的种类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如冬季的呼吸道感染、夏季的腹泻等、应根据跪了做好充足准备。

(二)儿科急诊的设置

儿科急诊一般设置有分诊处、抢救室、观察室、手术室等,与一般急诊类似,各室备有抢救设备和药物等,考虑到儿童年龄和体格差异,儿科急诊应备有适合年龄段儿童医疗设备和药物,如不同规格的简单呼吸器、不同型号的气管插管,儿科急救尺(Broselow急救尺)等,及时准确地为患儿诊治。

(二)护理管理

1.重视五要素人、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和时间是急诊抢救的五要素,其中人起主要作用。急诊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儿童各种抢救的理论与技术,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出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敏捷地配合医师抢救。为争取时间,危重患儿的就诊顺序可特殊安排,先就诊后挂号,及实地进行抢救。

2.执行急诊岗位责任制度坚守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随时做好抢救患儿的准备。经常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对抢救药物和设备的使用、保管、补充、维护等应有明确的分工及交班制度。

3.建立并执行儿科常见急诊的抢救护理常规儿科急诊护士应坚持学习,巩固已掌握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护理要点,更新知识和程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抢救效率。

4.加强急诊文件管理应有完整规范的病历材料。紧急抢救中的口头医嘱,须当面复述确保无误后执行,并及时补记与病历上,方便日后核对并且为进一步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三、儿科病房

儿科病房可分为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时还可分为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儿科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和普通病房设置的监护室。

(一)儿科病房的设置

1.普通病房设置儿科普通病房设置与一般病房类似,设有病房、护士站、治疗室、值班室、配膳(奶)室、厕所灯。具有儿科特色的是病区设置有游戏室或游戏区,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患儿的玩具和设备,定时开放,能帮助患儿尽快适应住院生活。此外,病室的细节设置也应为患儿和家长考虑,如墙壁课粉刷为柔和的颜色并装饰患儿喜爱的卡通图案,配膳(奶)室备有配奶器具,新生儿病房设置婴儿淋浴设备等。儿科的病房也应有适合各年龄患儿的床栏,厕所可有门但不加锁,浴室设有防滑装置等,以保障住院患儿的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2.重症监护设备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病情危重、需要观察及抢救者。监护室应与普通病房、产房和手术室邻近,方便转运和抢救,室内备有各种抢救设备和监护设备。监护室主要有监护病房、隔离病房和辅助用房(治疗室、护士站、医护办公室等)组成。监护病房的床位安排可分为几种适合分散式。集中式是将床位集中在一个大房间内,中央设置护士站,便于观察抢救;分散式是将床位分散于小房间内,房间之间用透明玻璃隔开,方便观察和隔离感染,较安静。监护室为满足患儿家长的探视需求,可在监护室内设置摄像器材,家长可通过监护室外的电视屏幕看到患儿的情况,以促进与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二)护理管理

1.环境管理病房环境应适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可张贴或悬挂卡通画,以动物形象作为病房标记。病房窗帘及患儿被服可采用颜色鲜艳、图案活泼的布料制作。室内温、湿度应依据患儿年龄大小而定,见表5-1.普通病房夜灯光应较暗,以免影响睡眠;NICU则应控制光照的噪声,应为持续明亮的灯光对早产儿不利,过大的声音会带来压力刺激,可影响听力和

情感发展,应在需要时开灯,避免灯光直射患儿眼部,人为活动控制音量。美国而科学园环境健康委员会建议NICU最安全的声音水平为45dB一下。

表5-1 不同年龄患儿适宜的温、湿度

供式样简单、布料柔软的患儿衣裤,经常换洗,保持整洁。根据患儿的疾病种类与病情决定其活动与休息的时间,对长期住院的学龄期患儿要适当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规律的作息生活,减轻或消除离开学校后的寂寞、焦虑心理。

3.安全管理儿童病房安全管理的范围广泛,内容繁杂。无论设施、设备还是日常护理的操作,都要考虑患儿的安全问题,防止跌伤、烫伤,防止用药差错、误饮误服。病房对紧急事件应有应急预案,每个病房后粘贴紧急疏散,发生紧急情况时根据病房所在方位按图中指示疏散。病房中的消防、照明器材应专人管理,工作人员应知道取材位置和使用方法,安全出口要保持通畅。新生儿病房和NICU还应注意防止新生儿丢失等问题,除加强人员管理和设置门禁外,还可引入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给新生儿佩戴RFID 手镯,未经许可抱离病区可发出警告。

4.感染控制实践证明,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工作人员应在操作前后洗手,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监测统计。此外,应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知我保护意识

第二节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儿童时期是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时期,无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均不成熟,在评估儿童健康状况时,要掌握其身心特点,运用多方面知识,已获得全面、正确的客观资料,为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健康史的采集

健康史可有患儿、家长、其他照顾者及有关医护人员的叙述获得。

(一)内容

1.一般情况包括患儿姓名(乳名)、性别、年龄、民族、入院日期,患儿父母(抚养人)的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注意患儿年龄记录要准确,采用实际年龄,新生儿记录到天数甚至小时数,婴儿记录到月数,1岁以上记录到几岁几个月,必要时注明出生月。

2.主诉为来院就诊的主要原因和发病时间。如“持续发热3天”。

3.现病史包括发病时间、起病过程、主要症状、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接受过何种处理等,还包括其他系统和全身的伴随症状,以及同时存在的疾病等。即使来院诊治的主要原因及发病经过。

4.个人史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疫苗接种史、生活史情况。询问时根据不同年龄及不同健康问题各有侧重。

(1)出生史:胎次、胎龄、分娩方式及过程,母孕期情况,出生时体重、身长、有无窒息、产伤,Apgar评分等。对新生儿及婴幼儿应详细了解。

(2)喂养史:婴幼儿及患营养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要详细询问喂养史。问清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人工喂养以何种乳品为主、如何配制,喂哺次数及量,添加转换期食

品级断奶情况,近期大小便情况等。年长儿应了解有无挑食、偏食、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3)生长发育史:了解患儿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高、头围、增长情况;前囟闭合时间及乳牙萌出时间、数目;会抬头、翻身、坐、爬、走的时间;语言的发展;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学龄儿还应询问在校学习情况及于同伴间的关系等。

(4)生活史:患儿的生活环境,卫生习惯,睡眠,休息,排泄习惯,是否有特殊行为问题,如吸拇指、咬指甲等。

5.既往史包括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预防接种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

(1)既往一般健康状况:需询问患儿既往健康还是多病。

(2)疾病史:患儿曾患过何种疾病,是否患过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患病时间和治疗情况,是否有手术史。

(3)预防接种史:接种过何种疫苗,接种次数,接种年龄,接种后又会玩不良反应。(4)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注意了解患儿是否对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6.家族史家族是否有遗传性疾病;父母是否是近亲结婚,母亲妊娠史和分娩史;家族其他成员健康等。

7.心理-社会状况内容包括:①患儿的性格特征,是否开朗、活泼、好动或喜静、合群或孤僻、独立或依赖②患儿及其家庭对住院的反应,是否了解住院的原因、对住院环境能否适应、对治疗护理能否配合、对医护人员是否信任。③患儿父母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

④父母与患儿的互动方式⑤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有无宗教信仰。⑥学龄儿还应询问在校学习情况及于同伴间的关系等。

(二)注意事项

1.收集健康史最常用的方法是交谈、观察。在交谈前,护理人员应明确谈话的目的,安排适当的时间,地点。

2.儿科采集病史较困难,应耐心询问,认真倾听,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可亲,已取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获得准确的、完整的资料,同时应避免使用暗示的语气来引导家长或还孩子做出主管期望的回答。

3.对年长儿可让其自己叙述病情,但患儿因为害怕各种诊疗活动,或表达能力欠缺,会导致信息失真,要注意分辨真伪。

4.病情危急时,应简明扼要,边抢救边询问主要病史,以免耽误救治,详细的询问可在病情稳定后进行。

二、身体评估

(一)儿童体格检查的原则

1.环境适宜体格检查所用的房间应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安静。检查物品齐全、适用,根据需要提供玩具、书籍安抚患儿。检查时体位不强求一律,婴幼儿可由父母抱着检查,怕生的孩子可从背部查起。尽量让孩子与家长在一起以增加其安全感。

2.态度和蔼开始检查前要与患儿交谈,或用玩具逗引片刻,用鼓励表扬的语言获得其信任与合作;同时,也可借此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对外界的反应及智力情况。对年长儿,可说明要检查的部位,有何感觉,使患儿能自觉配合。

3.顺序灵活体格检查的顺序可根据患儿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患儿安静时先进行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数呼吸脉搏,因这些检查易受哭闹的影响;皮肤、四肢躯干、骨骼、全身淋巴结等容易观察到的部位则随后检查;口腔、咽部和眼结合膜、角膜等对患儿刺激大的检查应放在最后进行;在急诊,首先检查重要生命体征和疾病损失有关的部位。

4.技术熟练检查尽可能迅速,动作轻柔。检查过程中全面仔细,注意保暖,冬天检查双手及听诊器胸件等应先温暖。

5.保护和尊重患儿患儿免疫力弱,易感染疾病,要注意防止院内感染,检查前后要洗后,

听诊器应消毒。对于学龄前患儿和青少年要注意保护隐私。

(二)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1.一般状况在询问健康史的过程中,在患儿不注意时就开始观察,以便取得可靠资料。观察患儿发育与营养状况、精神状况、面部表情、皮肤颜色、哭声、语言应答、活动能力、对周围事物反应、体位、行走姿势等,根据这些观察,可初步判断患儿的神志状况、发育营养、病情轻重、亲子关系等。

2.一般测量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外,患儿还应测量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前囟、坐高等。

(1)体温: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选择测温方法。能配合的年长儿可测口温,37.5℃以下为正常;小婴儿可测腋温,36-37℃为正常;肛温较准确,但对患儿刺激大,36.5-37.5℃为正常,但不是和腹泻患儿;用耳温机在外耳道内测温,20秒左右可显示体温,较准确,适用范围广,但仪器较贵。

(2)呼吸和脉搏:应在患儿安静时测量。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可按小腹起伏计数。呼吸过快或不易看清者可用听诊器呼吸音计数,还可以用少量棉花纤维贴近鼻孔边缘,观察棉花纤维摆动计数。除呼吸频率外,还应注意呼吸的节律及深浅。年幼儿腕部脉搏不易扪及,可计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也可通过心脏听诊测得。各年龄阶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见表5-2。

表5-2 各年龄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

(3)血压: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袖带过宽测出的血压教实际值为低,太窄则测得值较实际值为高。年幼儿血压不易测准确。新生儿及小婴儿可用心电监护仪或简易潮红法测定。不同年龄的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出测量上臂血压,需要进一步评估患儿是否有助动脉狭窄。

(4)体重: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后2小时测量为佳。测量时应拖鞋,只穿内衣裤。衣服不能脱去时应减去衣服重量,以求准确。小婴儿用盘式杠杆秤测量,电子秤直接读数,机械秤记录读书到10g;稍大的婴幼儿用坐式杠杆秤测量,机械秤记录读书到50g;患儿能配合独立站立后用站式杠杆秤测量,机械秤记录读书到100g。测量前必须校正调零。秤量时患儿不可接触其他物体或摇动。

(5)身高(长):身高测量方法随年龄而不同。3岁以下患儿卧位测身长。患儿脱帽、鞋、袜及外衣,仰卧于量板中线上。助手将患儿头扶正,使其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按直患儿膝部,试下肢伸直;一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患儿两侧足底并与底板相互垂直,当量板两侧数字相等时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3岁以上患儿可用身高计或将皮尺钉在平直的墙上测量身高。要求患儿拖鞋、帽,直立,背靠身高机的立柱或墙体,两眼正视前方,挺胸抬头,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使两足后跟、臀部、肩胛间和头部同时解除立柱或墙壁。测量者移动身高计头顶板与患儿头顶接触,板呈水平位读数。

(6)坐高(顶臀长):3岁以下患儿卧于量板上测顶臀长。测量者一手握住欢而消退使其膝关节屈曲,骶骨紧贴底板,大腿与底板垂直;一手移动足板紧贴臀部,量板两侧刻度相等时

读书,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3岁以上患儿用坐高计测坐高。患儿坐于坐高计凳上,骶骨紧贴量板,再直挺身坐直,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腿平放于地面;测量者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7)头围: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一般可测量到3岁。患儿取立位或坐位,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0点固定于患儿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左手中、示指固定软尺与枕骨粗隆,手掌稳定患儿头部;右手使软尺紧贴头皮(头发过多或有小辫者应将其拨开)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0点读数,记录小数点后一位数。

(8)胸围:患儿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一手将软尺0点固定于患儿一侧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固定于胸骨中线第4肋间),一手将软尺紧贴皮肤,经背部两侧肩胛骨下缘回至0点,取平静呼吸的中间读数,或呼、吸气时的平均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3皮肤和皮下组织观察皮肤颜色,注意有无苍白、潮红、黄疸、皮疹、瘀点、瘀斑等观察毛发颜色、光泽、有无脱发;触摸皮肤温度、湿润度、弹性、皮下脂肪,有无脱水、水肿等。

4.淋巴结检查枕后、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主义大小,数目,质地和活动度等。

5.头部

(1)头颅:观察透露形状、大小,注意前囟大小和紧张度,是否隆起或凹陷;婴儿注意有无颅骨软化、枕秃;新生儿有无产瘤、血肿等。

(2)面部:观察有无特殊面容。

(3)眼耳鼻:注意眼脸有无水肿、下垂,眼部是否突出、斜视,结膜是否充血,巩膜是否黄染,角膜有无溃疡,有无鼻腔分泌物、鼻塞等。

(4)口腔:观察口唇是否苍白,发绀、干燥,有无张口呼吸,硬腭和颊粘膜有无溃疡、麻疹粘膜斑、鹅口疮,牙的数目和排列,有无龋齿。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等。

6.颈部观察有无斜颈等畸形,甲状腺是否肿大,气管是否居中,有无颈抵抗等。

7.胸部

(1)胸廓:检查胸廓是否对称,有无畸形,如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等;肋间隙是否凹陷,有无“三凹陷”等。

(2)肺:注意呼吸频率、节率,有无呼吸困难;触诊语颤有无改变;叩诊有无浊音、鼓音等;听诊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啰音等。

(3)心:注意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是否移位;出真有无震颤;叩诊心界大小;听诊心律、节律、心音,注意有无杂音等。

8.腹部注意有无肠型,新生儿注意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出血或炎症,有无脐疝;触诊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有无肿块等。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6-7岁后不应在触及。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听肠鸣音是否亢进。腹水患儿应测腹围。

9.脊柱和四肢观察脊柱有无畸形,有无“O”形或“X”型腿,手镯、足镯征等佝偻病体征。

10.肛门及外生殖器观察有无畸形、肛裂,女孩阴道有无分泌物,男孩有无包皮过长、阴膜积液、阴囊鞘膜积液、隐睾、腹股沟疝等。

11.神经系统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状态,有无异常行为,检查四肢的活动、几张力和神经发射,注意是否存在脑膜刺激征。新生儿应检查某些特有发射是否存在,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有些神经反射有其年龄特点,如新生儿和小婴儿腹壁反射、提囊反射或不能引出,但跟腱反射亢进。2岁以下患儿Babinski征呈阳性,但一侧阳性有临床意义。

三、家庭评估

家庭评估包括家庭结构评估和家庭功能评估,是儿科健康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患儿与

其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结构评估

1.家庭组成应包括整个家庭支持系统。评估中应设计父母目前的婚姻状况,是否由分居、离异及死亡情况,同时应了解对家庭危机事件的反应。

2.家庭成员的职业及教育情况父母的职业包括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工作强度,工作地离居住地的距离、工作满意度以及是否暴露于危险环境等,还应涉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医疗保险情况等。父母的教育状况是指教育经历、所掌握的技能习惯等。

3.文化及宗教特色此方面的评估应注意家庭育儿观念、保健态度、饮食习惯等。

4.家庭及社区环境包括住房类型、居住面积、房间布局、安全性等。社区环境包括邻里关系、学校位置、上学交通状况、娱乐空间和场所、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家庭功能评估

1.家庭成员的关系及角色成员之间是否亲近、相互关心,有无偏爱、溺爱、冲突、紧张状态等。

2.家庭中的权威及决策方式评估父母的权力分工对家庭的影响。传统上,母亲在照顾家人生活和健康上承担更多责任,父亲在家庭重大事项的决策上起到主导作用。

3.家庭的沟通交流评估父母是否鼓励孩子与他们交流,孩子是否耐心倾听父母的意见,家庭是否具有促进欢而生理、心理和社会新成熟的条件;与社会的联系情况,是否能从中获得支持。

4.家庭卫生保健功能评估家庭成员有无科学育儿的一般知识、家庭用药情况、对患儿疾病的认识、提供疾病期间护理照顾的能力等;同时,了解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状况。

(三)注意事项

护士应使用沟通技巧,或的家长的信任,涉及隐私的问题应注意保护,并对患儿家长进行解释,一伙的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节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住院会引发患儿的各种心理问题,患儿会沉默、哭泣、抵触各种治疗和护理程序,甚至会剧烈反抗,拒绝配合治疗等。而曾有负性住院经历的患儿再次入院后其心理问题往往表现的更为严重表现为对治疗和护理难以配合,依从性差。由于发育水平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疾病的成因和后果、住院和各种治疗的理解有很大差异,了解各年龄段的患儿对疾病和住院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帮助患儿尽快适应疾病和住院导致的变化,尽量避免患儿产生负性的心理反应。

一、各年龄阶段患儿对疾病的认识

1、幼儿与学龄前期这一阶段患儿对自己身体各部位和器官的名称有所了解,但对疾病的病因常用自身的感情和行为模式来解释,易将疾病和痛苦认为是对自身不良行为的惩罚。

2、学龄期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学龄期患儿开始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对疾病的病因有一定认识,能听懂关于疾病和诊疗程序的解释,疾病常使其关注自己的身体和治疗,喜欢询问相关的问题,对身体的损伤和死亡感到恐惧。

3、青春期认知水平的提高使青春期患儿能理解疾病及治疗,但也易对疾病和治疗所导致的后果感到焦虑恐惧,而自我意识增强,使青少年难以接受疾病造成的身体功能损害和外表改变。

二、患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

住院使患儿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由于医院规章制度的限制和各种诊疗措施,患儿常出现

各种心理反应,常见的有:

1、分离性焦虑(separation anxiety)指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离时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分离性焦虑一般表现为 3 个阶段:

①反抗期(protest):患儿常表现为哭叫、认生、咒骂,拒绝医护人员的安慰等。

②失望期(despair):发现分离的现状经过自身的努力不能改变,表现为沉默、沮丧、顺从。部分患儿可出现退化现象,及倒退出现患儿过去发展阶段的行为,如尿床、吸吮奶嘴和过度依赖等,这是患儿逃避压力常用的一种行为方式。

③否认期(denial):长期与父母或亲密者分离进入此阶段。患儿克制自己的情感,能与周围人交往,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诊疗程序,以满不在乎的态度对待父母或亲密的探视或离去。这一阶段往往会被误认为患儿对住院生活适应良好,但却是患儿与父母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损害,患儿成年后不易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甚至影响成年后的人际交往,患儿还有可能出现注意力缺陷,以自我为中心以及智力下降等问题。

分离性焦虑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婴幼儿期对父母或照顾者的依赖十分强烈, 6个月后的婴儿就能意识到与父母或照顾者的分离,住院导致的分离性焦虑常表现为明显的哭叫行为;学龄前患儿由于进入一些日托机构接受学前教育,其社会交往范围叫婴儿扩大,日常生活对父母或照顾者的依恋不急婴幼儿期患儿表现明显,但在疾病和住院影响下,患儿往往希望获得陪伴和安慰,住院导致的分离性焦虑常常表现为偷偷哭泣、拒绝配合治疗,反复询问父母或亲密者探视时间等;学龄期和青春期患儿以开始学习生活和同学朋友的分离,常担心学业的落后,感到孤独等。

2、失控感(loss of control)是一种对生活中和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感到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住院期间的各种诊疗活动常使患儿体验到失控感,不同年龄段住院导致失控感的原因和后果也有所不同。

(1)婴儿期:此期患儿以能通过简单的表情、姿势扥逐渐学会对外界世界的控制,住院的诊疗活动,特别是侵入性的诊疗活动会使患儿有失控感,易导致患儿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2)幼儿及学龄前期:此期患儿正处于自主性发展高峰,住院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活动带来的时空赶回使患儿感受强烈的挫折,患儿常有剧烈地反抗,同时伴有明显的退化行为。(3)学龄期患儿:此期患儿以能较好地处理住院和诊疗或导致的限制和挫折,但对死亡、残疾和失去同学朋友的恐惧会导致失控感。

(4)青春期:此期患儿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住院和诊疗活动常使其感到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控制受到威胁,感到挫折不依从。例如:用于治疗哮喘的皮质类股醇激素,会导致明显的外貌和提醒变化,青春期患儿为外表与同学朋友保持一致,常会减少服药次数甚至拒绝服药。

3、对疼痛和侵入性操作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在各年龄段是相似的,但有耳机学龄前期患儿会害怕身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对侵入性操作和手术过程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4、羞耻感和罪恶感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易将患病和住院视为惩罚,如错误观念得不到纠正,随着学龄后期道德观念的建立,患儿会产生羞愧、内疚和罪恶感的心理反应。

(二)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1、入院前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因故离父母,教师等对孩子进行医院作用和功能的简单介绍,注意引导孩子对医院的印象,禁止用住院或者诊疗行为空下孩子,使其对住院和诊疗行为产生恐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参观医院,学习简单的健康知识,如人体器官的名称和作用等,有利于患儿理解住院的目的,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2、防止或减少被分离的情况有条件时,应鼓励父母和照顾者对住院患儿进行陪护,对缓解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分离性焦虑尤为明显,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3、减少分离的副作用当住院导致的分离不可避免时,护士应与家长协作采用积极的方式

对分离。

(1)陌生的环境和工作人员可能使患儿感到陌生、恐惧,护士可将病房布置为患儿熟悉的环境,建议家长准备患儿喜欢的日常用品,如玩具、被子、毯子等,提高其适应分离的能力。(2)护士在患儿入院时主动介绍自己,并且介绍医院环境的尽快适应,缓解不安和焦虑。(3)学龄期患儿可坚持学校的学习,与学校老师同学通讯联系,允许同学来院探视。(4)家长向患儿解释分离原因,鼓励家长定期频繁的探视。

4、缓解失控感

(1)在不违反医院规定和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患儿自由活动。

(2)有条件时,可尽量保持患儿住院前的日常活动,如收看患儿喜欢的电视节目、从事其喜爱的娱乐活动等。

(3)在诊疗活动中,护士也可提供一些自我决策的机会缓解失控感,例如:在静脉输液时,提供各种颜色的止血带让患儿选择,固定针头时选择胶布数量和长短等,这些都能明显的缓解住院带来的失控感。但是要注意,护士在提供选择时,应避免询问患儿不能进行选择的情景,例如询问患儿“要不要打针?”,会让患儿觉的可以不打针,应该询问患儿“要打针了,你想坐在凳子上打,还是躺在床上打呢?”。

5、应用游戏或表达性活动来减轻压力游戏不仅有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在住院是也有助于患儿应对住院带来的各种压力。

(1)游戏可以促进欢而表达,帮助护士理解患儿的想法,例如:可通过医师、护士和患者的角色扮演游戏或木偶游戏了解患儿对疾病、住院、诊疗的认知、感受和需要。

(2)游戏可以帮助治疗,护士可采用放松和转移注意力的游戏缓解疼痛,例如:患儿术后学要进行深呼吸训练时,可以让患儿吹东风车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6、发掘住院的潜在正性心理效应护士应积极地引导和发挥这种潜在的正性心理效应。(1)住院虽然是不愉快的经历,但住院作为患儿生活中的一个应激事件,是促进父母和患儿的关系发展的契机。

(2)住院是一个教育过程,根据患儿及家庭的需要和理解程度,护士能为其提供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

(3)成功而地应对疾病能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患儿能发挥其独立能力,自我护理,从而更加自信。

(4)住院为患儿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能顾静距离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同其他患儿和家长交流,互相支持。

第六节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对儿科护士来说,与患儿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护士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医护人员获得正确的病史资料,正确评估患儿及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以满足患儿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使患儿得到更好的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但是,由于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沟通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差异大,以及家长对患儿保护意识的强烈,护士在玉患儿沟通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并注意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

一、与患儿的沟通

(一)儿童公投的特点

儿童在8岁前,语言沟通能力差,抽象思维发育不成熟,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自己的想法,但在非语言沟通方面,儿童已经能够熟练的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着装、语调、手势等获取正确的信息,例如患儿看到身穿白色衣服、手持注射器的人,能很快联想到注射导致的疼痛,

因而产恐惧就和哭闹。8岁后语言沟通才能逐渐流利的使用,并逐渐接近成人。儿科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与患儿交流。

(二)与患儿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1.采用适合患儿年龄和法语水平的沟通方式与患儿交流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发育

水平选择适合的方式与患儿交流,以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并能根据患儿的反应调整沟通方式。例如:婴幼儿对陌生人的出现通常会感到恐惧,护士与这一时期的患儿初次接触时,可以从询问患儿喜爱的玩具或宠物入手,自然地让患儿接纳自己并开始交流。

2.注意给予欢而平等尊重患儿虽是不成熟和独立的个体,但护士在玉患儿交流时要给予

尊重、平等对待。在体态上,护士与患儿交流时应保持目光的接触,与患儿的视线保持水平,必要时可坐下或蹲下。与家庭成员交流时,应避免只向患儿家长询问问题。欢而表现恐惧、退化性行为和哭泣时,应给予理解哈安慰,避免责备和羞辱。对青春期患儿,则应尊重患儿的想法和隐私,以客观而不加批判的开放态度与其交流。

3.保持诚信护士与患儿交流时,应避免欺骗患儿,如在注射前,不应向患儿描述打针“一

点都不痛”,应诚实的向患儿提供有关知识,特别是患儿将要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信息,不要试图隐瞒和欺骗,在诊疗程序结束时还应询问患儿的感受,避免前期交流中的误解导致患儿的不信任;另外,护士不要随意向患儿许诺,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实现,以免破坏护患之间的互信关系。

4.恰当地使用语言沟通交谈时,护士应吐字清晰,注意用词、语速、语调和音量。尽量

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向患儿提问,避免答案是“是”或“不是”的闭合式问题,并在患儿回答时,耐心倾听。

5.恰当地使用非语言沟通护士应外表整洁,给患儿安全感;在交流时,注意配合面部的

表情、眼神、动作等。根据情况,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肢体的接触,可给予患儿拥抱或抚摸,如轻拍患儿后背的简单动作就能创打出关心、安慰、信任和支持的含义。

6.使用游戏作为护患沟通的桥梁护士应积极常与患儿的游戏,并善于利用游戏与患儿沟

通交流,游戏不仅可以拉近护患的距离,还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欢而内心的想法,替代语言的安慰帮助患儿发泄痛苦,协助胡是向患儿解释诊疗程序。例如护士可以通过绘画,讲故事的游戏了解患儿难以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以及利用玩偶扮演医师和患者的医疗游戏向患儿手术程序。

二、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为使与患儿家长沟通顺畅、有效,儿科护士应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与患儿家长沟通时,忽视的首要任务是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护士在与患儿家长初次接触时,应积极热情,展现自身良好的专业素质,体现对患儿健康状况的关心,耐心倾听患儿家长的观点和想法,了解患儿和患儿家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工作较忙,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应对患儿家长做出解释,并告知患儿家长如何获取护士的帮助,避免家长感到被冷落和忽视。

2.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交谈护士应尽快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家长交谈,并注意倾听和观察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注意对谈话主题进行引导和限制,避免与患儿家长的交流偏离目标和主题。

3.恰当的处理冲突由于担忧患儿的病情,患儿家长易产生怀疑,表现的挑剔易怒,心情烦躁。护士应换位思考,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针对家长的问题给予解答,不可搪塞应付、使用家长难以理解的医疗术语。进行各项操作是应给予耐心的解释,表现对患儿的关心爱护。例如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时,应安慰患儿,表示歉意,争取家长谅解,沉着熟练地重新操作或寻去同事协助,避免慌乱和无序操作,以免让患儿家长产生不信任感。

第十节儿科护理技术

二、婴儿沐浴法

(一)目的

保持婴儿皮肤清洁、舒适,协助皮肤排泄和散热。

(二)评估和准备

1.评估婴儿身体情况和皮肤状况

2.准备

(1)物品准备:浴盆、水温计、热水、婴儿浴液、婴儿洗发液、平整便于操作的处置台、大小毛巾、婴儿尿布及衣服、包被、棉签、棉球、碘伏、婴儿爽身粉、护臀霜或鞣酸软膏、磅秤、弯盘,根据需要备液体石蜡油、指甲剪等。

(2)环境准备:关闭门窗,调节室温至26-28℃。

(3)护士准备:操作前洗手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台上使用顺序备好浴巾、衣服、尿布、包被等。

2.浴盆内备热水,水温37-39℃,用于降温时,水温低于体温1℃,备水时水温稍高2-3℃。

3.抱婴儿放于操作台上,脱衣服解尿布,用毛巾包裹测体温并记录。

4.以左前臂拖住婴儿背部,左手掌托头颈部,拇指与中指分别将婴儿双耳廓折向前按住防止水流入内耳感染,左臂及腋下夹住婴儿臀部及下肢,将头移至盆边。

5.用小毛巾或棉球洗婴儿双眼,芳香油内眦向外眦;接着擦洗脸部,注意擦洗耳后皮肤皱褶处;用棉签清洗鼻孔;洗发液清洗头部,用清水洗净。

6.左手握住婴儿左肩及腋窝处,使头颈部枕于操作者左前臂。用右手握住婴儿左腿靠近腹股沟处,放松婴儿于水中。

7.保持左手的握持,用右手抹沐浴液按顺序洗颈下、胸、腹、腋下、上肢、手、会阴、下肢、边洗边冲净浴液。

8.以右手从婴儿前方握住婴儿左肩及腋窝处,使其头颈部俯于操作者右前臂,左手抹淋浴液清洁婴儿后颈、背部、臀部及下肢、边洗边冲净浴液。

9.将婴儿从水中按放入水中的方法抱出,迅速用大毛巾的包裹全身并将水分吸干。

10.脐带未脱落,用碘伏消毒,范围包括脐带残端和脐周;在颈下、腋下、腹股沟处撒婴儿爽身粉,女婴儿注意遮盖会阴部;臀部擦护臀霜或鞣酸软膏。

11.包好尿布、穿衣,和对手腕带和床号,放回婴儿床。

12.清理用物,洗手。

(四)注意事项

1.沐浴应在婴儿进食后1小时进行。

2.观察婴儿全身情况,注意皮肤、肢体活动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沐浴过程中,注意观察面色、呼吸,如有异常,停止操作。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注意水温,防止烫伤;不可将婴儿单独留在操作台上,防止坠落伤。

4.注意保护未脱落的脐带残端,避免脐部被水浸泡或污水污染,可使用脐带贴保护脐部。

5.婴儿头不如有皮脂结痂不可用力去除,可涂油剂浸润,如液状石蜡、植物油等、待痂皮软化后清洗。

四、约束保护法

(一)目的

1.限制患儿活动,便于诊疗。

2.保护躁动不安的患儿以免发生意外,防止碰伤、抓伤和坠床等意外。

(二)评估和准备

1.评估患儿病情,约束的目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准备

(1)全身约束:方便包裹患儿的物品皆可,如毯子、大毛巾、包被等,根据需要可备绑带。(2)手足约束:棉垫、绑带或手足约束带。

(三)操作步骤

1.全身约束法

(1)将毯子折叠,宽度相当于患儿肩至踝,长度可以稍长,能包裹患儿两圈半左右。(2)将患儿平卧与毯子上,用一侧的大毛巾从肩部绕过前胸紧紧包裹患儿身体,至对侧腋窝与身下;在用另一侧毯子绕过前胸包裹身体,将毯子剩余部分塞与身下。

(3)如患儿躁动明显,可用绑带细雨毯子外。

2.手足约束发

(1)绑带及棉垫发:用棉垫包裹手足,将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拉进,使肢体不能脱除,但不影响血液循环,将绷带系于床缘。

(四)注意事项

1.使用约束应具有必要性,并注意向患儿和家长解释。

2.松紧应适宜,定时观察患儿情况,手足约束注意观察肢端循环和局部皮肤状况。

五、头皮静脉输液法

婴幼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头皮静脉输液方便患儿肢体活动,因此婴幼儿静脉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等。

(一)目的

1.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2.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二)评估和准备

1.评估患儿身体,了解用药情况和头皮静脉情况。

2.准备

(1)物品准备:治疗盘、输液器、液体及药物、头皮针、消毒液、棉签、弯盘、胶布、治疗巾,根据需要备剃刀、肥皂、纱布、固定物。

(2)护士准备: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三)操作步骤

1.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携带物至床旁,和对患儿,查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备好胶布。

3.将枕头放于床沿,枕上铺治疗巾,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头枕于枕上,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患儿;如两人操作,则一个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立于患儿头端便于操作。

4.选择静脉、传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根据需要剃去穿刺部位的毛发。

5.常规消毒皮肤,再次核对后,一手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针沿静脉走向进针,见回血后松开活塞,如无异常,固定针头,将输液管绕于合适位置,妥善固定。

6.调节滴速,再次核对,签字并交代患儿家长注意事项。

7.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头皮动静脉。

2.密切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是否肿胀,针头有无移动和脱出,特别是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注意观察。

3.头皮针和输液管的固定应牢固,防止头皮针移动脱落。

七、静脉留置管术

(一)目的

1.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便于抢救,给药等。

2.减轻患者痛苦。

(二)评估和准备

1.评估患儿身体和用药情况,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和静脉情况。

2.准备

(1)物品准备:治疗盘、输液器、液体及药物、头皮针、被不同规格的留置针、肝素帽、透明福贴、消毒液、棉签、弯盘、胶布、治疗巾,根据需要备剃刀、肥皂、纱布、固定物。(2)护士准备: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三)操作步骤

1.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并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 携带物至床旁,和对患儿,查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备好胶布。

3.铺治疗巾于穿刺部位下,选择静脉,扎止血带,消毒皮肤,再次核对。

4.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将套管针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用透明敷贴和胶布妥善固定,连接数也装置,注明置管时间。

5. 调节滴速,再次核对,签字并交代患儿家长注意事项。

6.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选择头皮静脉穿刺应剃除穿刺部位毛发。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妥善固定,告知患儿及家长注意不要抓挠留置针,护士应注意观察。

4.不应在穿刺肢体一侧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用药后应正压封管,根据使用说明定期更换透明敷贴和留置针,敷贴如有潮湿、渗血应及时更换,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

十一、温箱使用法

(一)目的

为新生儿创造一个温度均适宜的环境,以保持患儿体温的恒定。

(二)评估和准备

1.评估患儿,测量体温,了解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等。

2.准备

(1)物品准备:语气清洁消毒的温箱。

(2)护士准备:操作前洗手。

(三)操作准备

1.检查温箱,温箱水槽内加蒸馏水。

2.接通电源,预热箱温,达到所需的温湿度。一般温箱的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及出生日龄

而定(见表5-11),维持在适中温度,暖箱的湿度一般为60%-80%.如果患儿体温不升,暖箱应设置为此患儿体温高1°。预热时间需30-30分钟左右。

表5-1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箱温度

3.温箱达到预定温度,和对患儿后,患儿入箱,如果使用温箱的肤控模式调节箱温时,应

将温度探头置患儿腹部较平坦处,通常用胶布固定探头于上腹部,一般设置控制探头肤温在36~36.5°之间。

4.在最初2小时,应30~60分钟测体温一次,提问稳定后,1~4小时测体温1次,记录箱

温和患儿体温。

5.患儿情况稳定,体重达2000g,或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并且在32℃箱

温内,患儿穿单衣能保持正常体温,可出箱。患儿出箱后,应对温箱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四)注意事项

1.注意保持患儿体温,腋窝温度需维持在36.5~37.5℃之间,使用肤控模式时应注意烫头是

否脱落,造成患儿过患儿体温不升的假象,导致箱温调节失控。

2.温箱所在房间室温维持在22~26℃之间,以减少辐射散热,避免放置在阳谷暗直射、有

对流风火取暖设备附近,以免影响箱内温度。

3.操作应尽量在箱内集中进行,如喂奶换尿布及检查等,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一

面箱内温度波动。

4.接触患儿前,不须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5.注意观察患儿情况和温箱状态,如温箱报警,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严禁骤然提

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6.保持温箱的清洁,每天清洁温箱,并更换蒸馏水,每周更换温箱1次,彻底清洁、消毒,

定期进行细菌监测。

十一、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phototherapy)又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主要通过一定波长的光线使新生儿血液中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其中以波长450nm的蓝光最为有效,绿光、日光灯或太阳光也由此效果,其中双面光优于单面光。光疗按照射时间可分为连续光疗和间断光疗,对于黄疸较重的患儿,一般照射时间较长,但以不超过4天为宜。光疗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低血钙、贫血、青铜症等,应注意观察。(一)目的

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二)评估和准备

1.评估患儿,了解日龄、体重、黄疸、胆红素检查结果、生命体征、反应等情况。

2.准备

(1)物品准备:避光眼罩,光疗箱、光疗灯或光疗毯,光疗灯管和反射板清洁无灰尘,光疗箱须预热至适中温度。

(2)护士准备:操作前洗手

(三)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工作。

2.将患儿全身裸露,以增加照射皮肤面积,用尿布遮盖会阴,尿布应尽量缩小面积,或用

柔软的带子将折叠或裁减的尿布穿过患儿会阴后系于腰间,男婴注意保护阴囊;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患儿的视网膜,光疗箱或光疗灯附近如有其它患儿,也应遮挡设备,避免对其他欢而造成影响。

3.记录开始时间。

4.单面光疗每2小时翻身1次。

5.监测患儿体温,2-4小时测体温1次,以此调节箱温,维持患儿体温稳定。

6.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皮肤颜色和完整性、大小便、四肢张力有无变化及黄

疸进展程度并记录。

7.患儿出箱后清洁消毒光疗设备,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

(四)注意事项

1.患儿入箱前需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机和油类。

2.患儿光疗是随时观察患儿眼罩、会阴遮盖物有无脱落,注意皮肤有无破损。

3.患儿光疗时,如体温高于37.8℃或者低于35℃,应暂时停止光疗。

4.光疗过程中患儿出现烦躁、嗜睡、高热、皮疹、呕吐、拒奶、腹泻及脱水等症状时,及

时与医师联系,妥善处理。

5.光疗超过24小时会造成体内核黄素缺乏,一般光疗同时或光疗后应补充核黄素,以防

止继发的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降低导致的溶血。

6.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每日擦拭,防止灰尘影像光照强度。

7.灯管与患儿的距离需遵照设备说明调节,使用时间达到设备规定时间也必须更换。

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d5904057.html, 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 作者:孙慧芳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分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并总结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发生摔伤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伤人事件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噎食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2%,此次研究患者中均未出现自杀、压疮和感染。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配合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使意外事件发生 率显著降低,对其病情康复也可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就老年精神病患者而言,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加之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逐渐降低,会提升意外事件发生率,如:伤人或跌倒等。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对其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21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60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72.49士8.73)岁。 1.2 不安全因素分析 ①噎食。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药物作用的影响会致使咽喉肌功能出现异常,对患者咽反射进行抑制的同时会引发患者产生饥饿感,之后会因不知饥饱抢食引发噎食。 ②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特殊性会发生行为异常或妄想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患者出现以下不良事件,如:伤人、毁物等。③若患者伴有抑郁症,其自杀倾向较比其他精神病患者更高。④大多老年精神病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如:迟钝,加之多数老年患者自身的骨质疏松,服药后会发生步态不稳和肢体不协调等现象,从而提升摔伤率和骨折发生率[2]。⑤就精 神衰退的老年患者而言,受到疾病的影响会长期卧床,加之较差的自主意识,不能有效感知和控制疼痛、大小便,特别容易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这样不仅会引发局部血运不良,同时会引发营养不良,降低皮肤抵抗力,从而损伤皮肤完整性。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近几年有关精神病出手伤人的事件越来越多,前几天有一条新闻引起的人们的注意“精神病患者发狂恐吓路人民警出击制服“板砖男””这个事件主要发生在202省道上的海孜闸上。当时的情况是,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抓着一根长约3米的木棍乱舞,另一手拿着砖头站在桥上,驱赶过路群众。10月23日下午1点左右,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临涣镇海孜大闸桥上有一男子一手挥舞着木棍,一手拿着砖头,见人就要乱打乱砸,行人和车辆都不敢靠近。接报后,所长丁建虎带着民警李红军等人迅速出警,看到现场已聚集了很多围观的人。“要不是民警,他早就伤人闯下大祸。太感谢你们了!”10月26日上午,濉溪临涣派出所干警接到来自阜阳市太和县的一个电话,一名精神病患者的家人对民警及时出警和热心服务表示感谢。随后记者了解到这位“板砖男”并不是正常人,而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患有精神病多年,当时是其疾病发作才做这样的举动。随后其家人赶到派出所,记者对其家人进行了采访。 据家人介绍:“这名男子叫吴晓亮,在几年前患上了这种怪病,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患上了精神病,我们在医生的建议下就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当时是疾病的早期治疗的效果好事不错的,但是并不能彻底的根除,随着疾病的发作之后治疗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再加上医疗费用我们就出院回家治疗,每天都要吃很多的药物来控制病情,长时间的服用药物给孩子也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他都快被疾病折磨死了,看到他发病我们都很心酸,但是却无能为了。我希望通过这个报道可以帮助我孩子找到治疗精神病最彻底的疗法,彻底的去除疾病,这同样也是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的想法。” 精神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在活动中随时给予精神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兴趣。对精神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疗护理外,应该进行一些工娱护理,以引导改变病人的思维心境。以下给出一些工娱护理的方法。 2.对一般患者宜安排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如观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糊信封(药袋)、拆纱头、户外除草、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3.对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选择色彩鲜艳的品种进行工疗,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疗活动。 4.兴奋激动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单调安静的环境中,选择患者愿意做的项目进行工疗,避免参加易引起兴奋的文娱活动。 5.对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对有特长或康复期患者,可安排较为复杂的工娱活动,如排练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缝纫、编结、制作精细的工艺品等。这些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从而为其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在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8.对服药量较多,体质较弱的患者不宜直接参加剧烈的活动,如接力赛跑、球赛、拔河。舞蹈等,可组织他们在旁观看。在活动过程中还须防止意外,做好应急处理。 9.在工疗过程中,应经常查点工疗用具,若有缺少,必须及时追查寻找,严防突然意外事件发生。 要时刻密切观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需求,精神病患者提出的需求,能够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精神病患者讲明情况以求得理解,最好用婉转的讲话技巧说服之。尽量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心理,融洽护患关系,使他们体会到人们的关心、温暖而安心住院。

2021年小儿肺炎患者护理方案

小儿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有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小儿肺炎患者剧烈咳嗽或痰液较多导致呼吸困难严重到窒息。其临床特点为咳嗽,气促,发绀,发热。听诊有肺炎或实变表现【啰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羊音,呼吸音降低】,呼吸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咳嗽咳痰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每位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转危为安,使患者家属安心。现将小儿肺炎患者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 一般情况 患者谭某,女性,出生1个月未婚。于XX年1月1日9:3由门诊收入新生儿科家人报送 2 健康史主诉不详 家属口述患者一天前洗澡后出现剧烈咳嗽,喉咙有大量浓痰,哭闹不止,而且伴有发烧。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肤无黄染,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小儿肺炎”收入我科。既往史卡介苗、乙肝疫苗均已注射,母亲无既往病史,否认“肺炎、肺结核、伤寒”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已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个人史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儿。单胎。出生体重88kg胎膜早破无。胎儿宫内窘迫无。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平产。羊水量不详。脐带正常,胎盘正常。apgar评分不详。 3 体格检查 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欠佳,呼吸困难,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 4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 t 39℃,p 98次/分,r 2次/分。 患者对刺激反应可,张力正常,眼球运动灵活,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约2mm大小,对光反射灵敏,皮肤可见散在红色丘疹,无出血点,发育正常,食欲好,睡眠足,呼吸微弱,可见明显呼吸三凹征,精神面貌差,脸色苍白,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啰音,心音有力,节律整齐,无杂音。全身皮肤无黄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血肿、五官无畸形。眼结膜、口唇、甲床苍白,巩膜无黄染,全身无溃烂。耳鼻无异常。口角无歪斜,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咽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颈对称,双颈静脉无充盈。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语颤均等,心界正常,心率135次/分,率齐,各瓣膜区听诊无杂音,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及痛,肠鸣音活跃。脐部残端已脱落,脐部干燥,无血性分泌物,无臭味,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拥抱反射正常,握持反射正常,吸吮反射正常,觅食反射正常。围巾征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无亢进。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数18×1 ^9∕l↑,中性粒细胞4.84↓%,提示白细胞增多,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18 mol/l↑、直接胆红素48 mol/l↑、间接胆红素2 mol/l↑,心肌酶示乳酸脱氢酶487u∕l↑、肌酸激酶211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 u∕l↑,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综述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综述 发表时间:2009-12-15T10:38:25.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夏新湖[导读] 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种伤害的发生,具体的护理措施是:夏新湖(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一病室湖南长沙 410007)【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161-02 【摘要】结合精神疾病的症状特点,总结精神病学护理要点,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进行详细综述。【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综述精神障碍是指在内(躯体)外(环境)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的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精神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多为慢性病,反复发作,有较高的复发率,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13.47%,发病率有增长趋势。精神病人因为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学习、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也可能由于社会歧视而丧失工作、学习机会。精神病人对家庭的影响不仅仅是治疗、照顾的负担,还包括诸如家庭成员的精神付出、重新适应、忍受社会歧视等等,同时精神病患者往往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辨别能力,常对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危害。许多患者缓慢起病,发现初期症状不明显,家庭成员又存在讳疾忌医心理,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说出去今后不好做人”,病拖延不治很可能日渐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明显加重了患者以及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种伤害的发生,具体的护理措施是: 1 病情的观察 精神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无原因地怀疑别人害他,跟踪他,议论他,说他坏话,别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针对他的,认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认为自己特别聪明,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认为是名人的后代,出现幻觉。同时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睡眠差。反复地检查是不是做好了,反复地洗手,怕被细菌感染闭门不出,逐渐出现孤僻、独处,不与同学或同事接触、交往,与亲人无话可说,行为怪异反常,在没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撕扯、挤压、虫爬感等,但病人又不能明确说明不适的部位。说话颠三倒四,不知道要说什么,也可能受妄想的影响出现拒食、控告、逃跑或自伤、自杀行为。情感淡漠、易激惹、焦虑,情感高涨或低落。缺乏自知力,自己不认为有精神病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家属要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 2 服药的护理 家属要督促患者一定要把药服下。由于精神病人常需要长年服药,药物副反应较重,加上疾病复发时不认为自己有精神病,同时由于坚持服药仍存在复发的可能等,导致大多数的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督促服药是家庭护理的重要责任。首先家属要保管好药物,定时定量给病人服药,防止病人把药吐掉或藏在口腔里,防止病人积攒药物企图自杀。其次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出现反应迟钝、动作笨拙等。出现与原精神症状不相符的意识障碍,消极悲观、幻觉、紧张状态或兴奋躁动时应及时就诊,并加强监护,避免发生意外。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及时发现肝损伤和粒细胞减少,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年老体弱、饮食差、伴有心血管疾病、既往有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人,起立或起床时,动作要慢,当感觉头晕、心慌、乏力时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应就地平卧,采取头低脚高位。 3 安全护理 安全是家庭护理不可忽视的内容,应了解病人的病情,随时监护,确保病人、家人、社会的安全。首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治疗后的反应,了解病情,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严防自杀、自伤、出走。60%~80%的病人自杀前有明显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如“我不想活了”、“下辈子再报答你”以及立遗嘱、交待后事、将心爱之物送人,尤其病人情绪由悲哀转为正常或高昂时,要格外注意。自杀以午夜之后最多,且成功机会最大。暴力攻击行为常发生在白天,主要对象是配偶和父母,导致这一行为的主要精神症状是被害妄想、行为障碍、嫉妒妄想、幻听,年龄多在30~49岁。有严重自杀企图,多次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必须住院冶疗。其次避免危险,家人要妥善保管好各种危险物品。外出时最好要家人陪同。让病人参与各种活动和没有危险的体力劳动,以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和信心。鼓励病人战胜疾病,树立乐观主义精神,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4 为病人安排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保证睡眠 根据病人的特长、兴趣和能力,白天为其安排适当的活动,这样既可以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减轻副作用导致的体重增加,又可以促进夜间睡眠。精神障碍病人不宜喝茶、咖啡、酒等兴奋大脑的饮料和食物。不宜观看刺激、紧张的节目。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不要干扰病人睡眠。 5 尊重病人的人格 重视病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对治愈精神疾病、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家属的责难,往往使病人认为在家里的地位低下,有伤自尊心,感到自卑,有时使病情复发。家庭护理要让病人体会到他和其他成员一样,有同等的地位,享受同样的待遇。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疏导、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其正确评价自身的价值,鼓励回忆以往的成就而使其情绪愉快。注意过分照顾也有损病人的自尊心,不利于精神康复。

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 A i型题 1. 儿科门诊一般不设」 A .预诊室 B .隔离诊室 C. 候诊室 D .抢救室 E .治疗室 2. 关于儿童病房的设置,错误的是 A. 大病室可放置4-6张床,小病室可放1~2张床 B. 各病室之间应以玻璃间隔,便于观察患儿及患儿间彼此交流 D. 病室内应设有各种保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 E. 病房窗帘、墙壁和被服的颜色应采用灰暗的颜色 3. 关于急症抢救的五要素,最重要的是 A .医疗技术 B. 仪器设备 C.人 D.急救药品 E .时间 4. 儿童室内温度、湿度,下列正确的是 A. 新生儿温度为22~24 C ,湿度为50%~60% B. 婴幼儿温度为20~22C,湿度为50%~60% C. 儿童温度为20 ~22 C ,湿度为55%~65% D. 婴幼儿温度为20~22 C ,湿度为55%~65% E. 儿童温度为18~20 C,湿度为55%~65% 5. 儿科护理过程中,关于收集资料时资料的来源,不正确的是 A .患儿 B .家长和其他照顾者 C .医务人员 D.病案记载和相关文献 E. 邻居 6. 儿童护理体格检查中,下列体检顺序正确的是 A.给小婴儿检查时,先听心脏和肺部,最后再查咽部 B .给小婴儿检查时,先查咽部,最后再听心脏和肺部 C. 给小婴儿检查时,先检查四肢后再检查其他部位 D .给幼儿检查时,先检查其他部位后再检查四肢 E .以上都不正确 7. 儿童病房的管理特点不包括 A .生活管理 B. 环境管理 C.安全管理 D. 预防感染和传染病的管理 E .加强文件管理 8. 下列不是儿童病房应有设置的是

A.医护办公室 B. 治疗室 C. 游戏室

1例白血病患儿化疗致_度骨髓抑制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_田荣

作者单位:2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血液科 田荣:女, 本科,护师·个案报道· 1例白血病患儿化疗致Ⅳ度骨髓抑制并发 带状疱疹的护理 田 荣王春梅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9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感染性皮肤病,此病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1] 。白血病化疗期间,由于 化疗药物的作用,骨髓处于抑制状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本病。儿童白血病合并带状疱疹的病情比成年患者严重,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1例白血病化疗后致Ⅳ度骨髓抑制并发带状疱疹的患儿,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患儿疱疹治愈,并安全度过了化疗期,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儿,女,12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2012年2月16日入院,查体:T 37.0?,P 104次/min ,R 22次/min ,BP 100/70mmHg 。入院后给予VDCLP (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培门冬酶、强的松)方案化疗,在化疗第7d 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7?,左侧颜面及后颈部出现不规则红斑, 2d 后红斑演变成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伴皮肤灼热感及阵发性神经痛,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带状疱疹,查血常规示:Hb 64g /L , PLT 1.0?109 /L ,RBC 2.35?1012 /L ,WBC 0.62?109 /L ,据WHO 骨髓抑制分级标准,该患儿属Ⅳ度骨髓抑制,因此暂停化疗,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对症治疗,应用升白细胞药物及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输注止血类药物及血小板预防出血,静脉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必要时给予输血。1.1 疱疹的发生与局部症状 疱疹起初为不规则的红斑,伴 皮肤灼热感及阵发性神经痛,继而演变成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多枚成群簇集,破裂、糜烂,各簇水疱间皮肤正常。治疗第14d ,患儿疱疹开始结痂并部分脱落,结痂脱落后,后颈部出现一大小约2cm ?3cm ,深约1cm 的皮肤溃烂,并有渗血渗液。1.2 疱疹的治疗方法 治疗主要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缩短病程为原则。(1)抗病毒治疗。病毒唑300mg 静脉滴注, 1次/12h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外用;伐昔洛韦0.3g 口服, 2次/d 。(2)营养神经治疗。甲钴胺片500μg 口服, 3次/d 。(3)止痛治疗。氨酚双氢可待因500mg 口服,1次/6h 。(4)局部治疗。皮肤溃烂处定期给予消 毒清创,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溃疡速宁粉外敷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去腐生肌,然后用油纱填塞,无菌纱布压迫止血。(5)营养支持治疗。遵医嘱给予甘露聚糖肽5mg 静脉滴注,1次/d ;水溶性维生素1支入液静脉滴注,1次/d ,以提高免疫力,促进破损皮肤黏膜修复。1.3护理方法 1.3.1 全身与局部症状观察 患儿在重度骨髓抑制的基础 上并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情复杂而危重,要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意识及精神状态。观察疱疹有无感染的早期症状,有无出血倾向及重症出血先兆,当患儿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呼吸急促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时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1.3.2 环境与日常生活护理 患儿白细胞低,极易感染,需 要进行保护性隔离,住层流病房,保持室内相对湿度50% 6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min 。患儿血小板极低,易引起自发性出血,嘱患儿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碰撞;勿用手抠鼻,勿用牙刷刷牙,三餐前后及睡前用5%的碳酸氢钠漱口,每日用温水清洗肛周,预防口腔感染及肛周感染;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不随意剥离痂皮,保持疱疹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有渗血污染时及时更换;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1.3.3 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白 血病免疫功能极其低下的个体中容易出现并发症,可造成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感染 [2] 。严密观察感染的征象,每2h 测 量体温1次,当体温高于38?时,给予物理降温,但禁用乙醇擦浴,以免造成皮下出血。高热时遵医嘱给予退热剂,以免持续发热而导致机体营养大量消耗,逐渐形成恶液质;降温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儿降温后的反应;补给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每天至少2000ml 以上,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1.3.4 局部皮肤的护理 保持疱疹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勿用 手搔抓,取健侧卧位,防止局部摩擦或压迫增加损伤机会加剧疼痛;皮肤溃烂处给予消毒清创,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溃疡速宁粉外敷,应用湿润烧伤膏去腐生肌,用油纱填塞,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有效抗生素。1.3.5 疼痛的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物理不良刺 · 551·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1期(上半月版)

精神病患者居家护理注意事项

精神病患者居家护理注意事项 功能性精神病,家庭照顾好的病人病情恢复快,复发率低,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都相对要强;家庭照顾差或无人照料的病人病情反复或逐渐加重,生活质量低,易发生意外事故,危害社会安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那么,精神病人的居家护理应注意些什么呢? (1)心理支持:心理支持能增强病人的防御功能,增加其安全感,减轻焦虑恐惧的情绪。具体做法是: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尊重和理解病人,给病人以关心、鼓励、安慰,为他的某些病征作出解释,对他担心的事情提供保证。 (2)安全管理:精神病人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可能会出现攻击他人、自杀、毁物等行为。还有的病人不承认有病,不安心留在家里,常伺机外走。因此,对病人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在病人症状明显或病情不稳定的阶段,要有专人看护,有严重自杀企图和外走观念的要不离视线,一切对病人生命有威胁的物品不能带入病人的房间或活动场所。 (3)服药:药物治疗是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所以要保证药物按量服入。但病人因否认自己有病,或认为药物有毒,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常表现出拒药和藏药行为。

因此,病人的药物应由亲属保管,服药要有专人督促检查,每次服药后要检查口腔及指缝,以防藏药或吐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特别要注意防止病人蓄积药物后一次吞服自杀。服药后出现的如头晕、口干、流诞、便秘等一般性反应,无须特殊处理,如出现双手震颤、坐立不安、动作迟缓、吞咽困难等,要去医院,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服药时间最好是中午饭后或晚上睡觉前,服药后要适当作息,最好不要外出。 (4)饮食:精神病人有的认为食物有毒,拒绝进食,有的自称有罪而不肯进食,还有的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吞咽困难而影响进食,因此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保证病人营养的需要。认为食物有毒的可叫人先吃几口示范给病人看;自称有罪的可将饭菜搅拌在一起使其看上去像剩饭菜,劝慰病人服用;吞咽困难的要改用软食或流体食物,让病人缓慢进食。以上种种均不奏效,可给以鼻饲或去医院静脉输液。另外,有的病人出现乱食或暴饮暴食,要及时予以制止和限制。病人在进食时可能会出现噎食现象,一旦出现,要立即解救。 (5)活动与睡眠:精神病人因意志活动减退,多表现为懒散、孤僻、回避社交,还有的病人专注于幻觉妄想的病态体验中,也喜卧床。因此,要督促病人参加活动,还应做一些简单轻微的劳动,这对于改善症状、增进食欲、解除便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所以,不管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来说还是对于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治疗和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跟随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要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轻松,不要让精神分裂症病人感觉紧张与焦虑,另外在小事上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尽量多陪伴他们,与其交谈,尊重并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鼓励他们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树立康复信心。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都思想不能集中,也不会记得按时服药。家属们要督促患者及时定量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日常治疗,如发现病情严重迹象,要送医诊治。对于神分裂症患者们的护理自然离不开精心的生活照顾,主要是饮食与起居方面,清洁卫生,帮他们准备每日食物,并督促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多安排一些社交活动,利于康复。 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安心住院逃离医院行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班。平时要加强巡视,病人活动范围要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同时要经常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沟通,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反应及逃离医院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住院的现实和认识治疗的意义。 有自杀危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禁止住单人房间。安置于重病室,有专人巡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心理的沟通。了解其病态的内心体验,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同时要了解病人出现自杀行为的规律。

一般在凌晨、清晨、午睡或工作忙乱时及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情绪突然好转时容易发生意外。这些时间护士要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杜绝意外事件发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检查精神分裂症病人携带的物品,防止病人留存各种锐器、长绳类物品,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患者来说,精神分裂症在摧残着患者的意志和身体,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护理措施,尽量减轻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影响。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精神病患者家庭就是社会关怀中得主力军之一,给病 人一个良好得生活坏境与更多得关心,使她们降低了对家庭、她人与社会得潜在危害,提高了她们得生活质量。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就是精神康复工作得主要目得,也就是患者家屈最为期盼得、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得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得控制而同步恢复,她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而、细致得家庭护理,帮助她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支持系统就是患者获得得支持系统中最直接得、最重要得一个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得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家庭康复技能训练 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2次/天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1次/天剪指(趾)甲,洗澡1次/周理发1次/周散步,瞧电视,听音乐1次/天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1次/天 精神病复发得原因

停药或减药,最多见;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得先兆 自知力动摇;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下 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识别复发早期得 “预警症状”;有效、便利得求助策略;保持良好得社会角 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 预防复发得训练 防复发训练 首先出现得征象 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 中间出现得征象 2、感到人们都与自己作对2、增加药物 3、离不开房子 4、变得重负荷健忘 晚期出现得征兆 复发标记 1担心人际关系 1与社区医生联系 2感到嫉妒 2用思想日记使自己得思维变得合理 3变得多疑 3花时间放松自己 4没有正规服药 4、避免承担太多事务 1、感到恐惧与焦虑 1、拜访朋友与社区医生

基础护理学第三、第四章训练题教学内容

基础护理学第三、第四章训练题

第三章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一、选择题: 1.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的根据是( D ) A.单位介绍信 B.转院证明 C.门诊病历 D.住院证 E.公费医院特约单 2.休克病人入病室后护士首先应( B ) A.填写各种卡片 B.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测量生命体征 C.询问病史,评估发病过程 D.通知营养室,准备膳食 E.介绍病室病友 3.住院处护士送病人入病区时其他病人的物品应与( E ) A.门诊值班医生交接 B.门诊护士长交接 C.病区值班医生交接 D.病区护士长交接 E.病区值班护士交接 4.一般病人出院后,所用的毛毯应如何处理 ( D )

A.送洗衣房清洗 B.日光曝晒6小时 C.高压蒸汽消毒 D.紫外线照射1小时 E.乳酸熏蒸法消毒 5.一般病人入院后的初步护理不应包括 B A.准备床单位 B.介绍入院须知 C.准备急救药品 D.测量生命体征 E.通知医生 6.王先生,58岁,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入院,急诊室已给予输液、吸氧,现准备用平车送病房,护送途中护士应注意( A ) A.继续输液、吸氧,避免中断 B.拔管暂停输液、吸氧 C.暂停吸氧,输液继续 D.暂停输液,吸氧继续 E.暂停护送,酸中毒好转后再送入病房 6.下列有关分级护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E ) A.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随时观察的病人 B.特别护理应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

C.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者 D.三级护理适于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病人 E.二级护理应应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 7.用平车运送病人不正确的是( C ) A.护士在病人头端 B.车速适宜 C.上下坡时,D.病人头处于低处 E.注意保暖、安全 F.进门时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 8.为股骨末端骨折石膏固定并有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正确的是(D ) A.评估病人的体重 B.了解病人肢体活动情况 C.翻身时应放松牵引 D.关节部位有石膏者忌关节处施加屈折成角的力量E.石膏未干者不应挪动病人 9.两人帮助病人翻身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禁止拖拉病人 B颈椎和颅骨牵引的病人可放松牵引 C两人动作协调一致 D应托起病人头部 E翻身后病人肢体处于功能位

精神病人的护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神病人的护理 精神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此外,家属要多了解精神病人的家庭生活该怎么安排,做好精神病的预防护理,以防精神病病情再次复发。那么如何做好精神病预防护理呢? 精神病人护理方法 1.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在活动中随时给予精神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兴趣。对精神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疗护理外,应该进行一些工娱护理,以引导改变病人的思维心境。以下给出一些工娱护理的方法。 2.对一般患者宜安排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如观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糊信封(药袋)、拆纱头、户外除草、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3.对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选择色彩鲜艳的品种进行工疗,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疗活动。 4.兴奋激动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单调安静的环境中,选择患者愿意做的项目进行工疗,避免参加易引起兴奋的文娱活动。 5.对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对有特长或康复期患者,可安排较为复杂的工娱活动,如排练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缝纫、编结、制作精细的工艺品等。这些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从而为其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在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精神病家庭护理的五大要点

精神病家庭护理的五大要点 谈起精神病,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在大家的认知里,此疾病是属于较为危险的一种,患者的 行为上无法控制。那么对于精神病患者其主要在症状较为活跃时会住院治疗,通常情况在是 在家中进行康复护理,因此家庭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十分重要。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 精神病家庭护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首先我们应当先了解精神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此病症主要因人们的脑部出现絮乱情况,从而 造成自身行为不可控制的病症,例如遭受到重大刺激等情况,均会造成此疾病的发生。通常 情况下,其主要是认知、情感、思维以及行为等出现异常表现,造成其无法正常的生活,对 生活环境也无法适应,严重者还会影响到社会的治安问题。并且患者通常不认为自身患有精 神病,从而在治疗时会出现抗拒的行为。 通过对精神病的了解我们可知其诱发因素为遭到刺激后产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出现脑部的絮乱。而在出现此病症时,需要如何进行护理呢?其护理方法可分为5大要点,具体为: ①在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时,需要严格看管及照顾患者的情况,对其做好思想的工作,在 患者面前,切勿进行交头接耳,以免其出现猜疑,从而刺激其神经造成病发的情况。时刻观 察其是否存在发病的先兆,例如行为或者语言上出现异常。若感觉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提 前做好准备工作,必要时可给予其适量的镇静药剂服用。若患者出现狂躁等情况时,要对其 进行保护,家中存在的任何危险物品,需要及时保管好,以免出现自伤或者伤人情况出现。 在其状态良好时,可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争取让其恢复到可自行生活的状态,让其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促进病情的快速恢复。 ②需要对其进行饮食的管理,患者体重增长是服用抗精神药剂的副作用,可根据其自身情 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搭配,让其适当食用营养较为丰富的食物,若其出现拒食的情况时,要用 温和语气让其食用,对于食欲过于旺盛的患者,需要适当的进行饮食的限制,合理的制定饮 食用量。在食物上多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禁止食用任何带骨刺的食物,以免因进食过快, 出现误吞等情况。 ③需要对其的卫生保持整洁,有患者会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需要家属对其帮助,定 期对其进行洗澡,贴身衣物及时更换,帮助其日常的洗脸、漱口等;若患者为女性,要注意 经期的卫生情况。在天气出现变化时,及时对其衣物进行更换,以防出现受凉的情况。贴身 被褥要时常进行晾晒,屋内要保持新鲜空气的流通,掌握其出现的排便的时间及次数。 ④家属要适当的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因精神病易造成人们的歧视,从而对其心理造成影响,易出现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此家属要给予其信心,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让其多与他 人进行沟通,让其表达自身的想法。让其多参加家庭的聚会,适当可进行家务劳动或者手工 的造作,以此对其技能进行锻炼,并陶冶其性格。家属要时刻观察其心理情绪的变化,一旦 发现及时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安抚,让其恢复乐观、积极的精神态度。可适当陪同其到室外进 行活动,观赏外面的花草树木以及景色,让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其多参加社会活动,让 其感受到活动的氛围,让其逐渐接受此活动。家属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其需求,从而减轻其精 神上的痛苦,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 ⑤家属要定期带患者进行检查,坚持服用药物。严格按照医嘱的用药剂量进行服用,不要 轻易对药剂进行调整,尤其是患者在认为其病情逐渐好转后,自行对药剂进行调整,家属要 随时与主治医生联系,根据医生的指导正确的服用药物,在食用药物时家属应监督其服用, 以防在食用药物时其将药物含在舌下或者口腔两颊部位,等到家属不注意将药吐出,若没有 正常服用药物,其病症的发作次数会逐渐增加。

《基础护理学》第4章(护理程序)题库

D 、解决问题论 E 、人的基本需要论 第四章 护理程序 一、名词解释 1.护理程序 2.护理诊断 二、选择题 1.收集资料的最主要来源是( A 、病人 B 、家属 D 、病历 E 、医疗指南 2.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是( ) A 、方法论 B 、系统论 3.下列哪项不属于客观资料( ) A 、体温过低 B 、面色 D 、焦虑 E 、心律 4.下述主观资料是( ) A 、血压增高 B 、大汗淋漓 D 、手足冰冷 E 、感觉疼痛剧烈 5.除哪项外,均是观察的方式( ) A 、查阅病案 B 、触摸皮肤的温湿度 D 、测量呼吸次数 E 、辨别病人的语言 6.以下除哪项外,均是资料的来源( ) A 、病人 B 、其他医务人员 D 、护士的主观感觉 E 、病案的各种记录 7.不属于护理诊断中健康问题的是( ) A 、潜在的感染 B 、发热待查 D 、恐惧 E 、皮肤完整性受损 8.在书写护理诊断时,下列哪一做法不正确( ) A 、 一项护理诊断只针对一个护理问题 B 、 患有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其护理诊断也应是相同的 C 、 护理诊断是需要用护理措施来解决的 D 、 护理诊断应以收集到的资料作为诊断依据 E 、 护理诊断应采用规范性的名称 9.护理诊断针对( ) A 、病人的疾病诊断 C 、病人对疾病所作出的行为反应 E 、病人疾病的发生和转归 10.某病人, 70 岁,患“肺源性心脏病 A 、清理呼吸道无效 D 、语言沟通障碍 11.预期目标的陈述对象是( ) A 、病人 B 、病人家属 C 、医生 C 、信息交流论 C 、呼吸困难 C 、肺部有湿罗音 C 、测量血压 C 、查阅的文献 C 、便秘 B 、病人疾病的病理过程 D 、病人疾病潜在的病理过程 ,存在的健康问题,需优先解决的是( ) B 、皮肤完整性受损 C 、便秘 E 、活动无耐力 C 、护士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护理查房培训课件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护理查房 主讲科室:五病区血液科主讲人:李文霞 床号:538 姓名:袁东方住院号:0239132 性别:男年龄:三岁诊断:1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上呼吸道感染 简要病史:患儿因“面色苍白20天,皮肤瘀点十余天”于2011-04-22入院,患儿二十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色苍白,呈进行性加重,十余天前皮肤出现瘀点,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4-11)示WBC:3.3*10~9/L,N:13.9%,RBC:2.25*10~12/L,Hb:74g/L Plt:42*10~9/L.骨穿涂片示:M3可能,M2待排除。未予特殊处理。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拟“M3”收住入院。患儿食欲减退,二便可,睡眠可,无牙龈、鼻腔出血,无发热,有乏力,阵发性咳嗽。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有血浆输注史。 个人史:出生后因“缺血缺氧脑病”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奶粉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现饮食同成人。 体格检查(4-22): T:36.8℃, P:100次/分, R:20次/分, W:23㎏ 神志清,精神安静,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分布瘀点,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口腔肛周皮肤黏膜完整无破溃。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04-22):Hb:53g/L↓ Plt:30*10~9/L↓ WBC:2.71*10~9/L ↓粒细胞绝对值0.17*10~9↓ 外周血涂片(04-22):幼稚细胞28% 骨髓涂片(04-22):M3 凝血常规示(04-22):D-二聚体:972ug/l↑,纤维蛋白原0.99g/l↓ 病情变化: 患儿入院当日予头孢类抗感染,卡络磺钠预防出血。输注红细胞、血浆支持治疗。口服维甲酸,肝素静滴抗凝。4-23查凝血常规示:D-二聚体:1526ug/l↑,纤维蛋白原↓,有DIC危险。4-28予柔红霉素化疗。4-30体温37.9℃,物理降温可退热。晨起有呕吐,予欧贝止吐。4-30查凝血常规示D-二聚体:6799ug/l ↑,考虑患儿可能发生颅内出血、DIC,病情危重,严密监护。输血时背部发红有痒感,予非那根抗过敏。5-1 D-二聚体:14370ug/l↑(最高),经对症处理后5-2 D-二聚体:3216 ug/l,较前有所下降。5-3 D-二聚体:2249ug/l,有低热,已及时处理.目前患儿仍病危中,每日监测凝血常规、血常规,抗感染、抗凝治疗中,必要时予血浆、红细胞输注。偶有阵发性单声咳。食欲可,二便可,睡眠可。

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

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找出最佳的护理方法来帮助患儿摆脱病魔,减轻疾病带来的伤害。方法:对1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呼吸系统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进行有效的总结。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的病情基本达到痊愈的效果。结论:在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时,要遵守科学有效的护理原则,让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位患者以及家属着想,帮助患儿摆脱病魔。 关键词:小儿肺炎摆脱病魔出院指导 1.临床资料 对1例疑似肺炎患儿进行身体检查,确诊为肺炎患者,患者有咳嗽、发热以及呼吸不均匀的症状。 2.护理措施 2.1全面护理要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吃饭后家属要帮助患儿及时漱口,平时要多喝水,如果发现患儿有痰要及时的排除,防止痰吸入肺内。护理人员要严格的按着医嘱对患者进行给药,如果患儿有排痰困难的现象出现时要有效的使用护理辅助器械,比如吸痰器对患儿进行吸痰,要对辅助器械进行消毒清理,不能一器多用。 2.2呼吸系统护理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过程中药保证患儿的呼吸顺畅,这对患儿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出痰困难的患儿应借助器械进行吸痰,保证吸痰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增加吸痰的效率,避免空吸,可以有效的使用化痰药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吸痰,控制好吸痰的压力,避免过大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控制好吸痰的时间,保持在15s以内,若吸痰后出现发绀可加大氧流量13%左右。定时的帮助患儿翻身,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患儿的体内外的气体交换,也可以有效的帮助排除肺内的痰,可以有效的缓解病症,减轻患儿的痛苦。把患者的头部枕高于身体,采取半卧位可以帮助患儿更好的呼吸,经常的更换卧床的位置,减轻肺部的淤血,这几种措施对患病比较严重的患儿有着重要的作用。 2.3饮食护理 在平时的饮食方便患者应该注意:平时饮食要清淡,注意保持一定量的饮水量,有助于帮助患儿对浓痰的淡化,这对排痰有一定的帮助。发热是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样会消耗一定的体能,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多摄入一些营养高的食物,但是要多注意食物类别,不能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应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东西,要有规律的进食,注意少餐多食,保证正常的身体需要。 2.4出院指导 当小儿肺炎患者达到出院的标准后,医院方面应该及时的做好患者家属出院后的医学宣讲工作,让家属对小儿肺炎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帮助孩子平时的日常生活情况,在吃饭时不要边吃边说话,注意力要集中,如遇气温下降应该注意防寒保暖,身体条件差的患者要经常服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辅助药物,劝导孩子应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多吃一些含有微量元素的食物,平时要多吃水果和蔬菜类的,如果患儿家属有吸烟习惯的,应尽量的远离孩子,避免孩子的二次吸入,给孩子创造一个号的生活环境,这对孩子后期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3.结果 通过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的病情基本达到痊愈的效果。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及用药知识讲座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及用药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家庭护理: 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爲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三、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适度的参与娱乐活动; 4、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平等对待他们,既不过分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加强对他们生活技能的训练,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康复服务。 5、要科学地养成饮食健康习惯,多吃蔬菜和蛋白质高的食物 6、患者家属要督促和监督病人不要喝酒、少喝咖啡、少抽烟,以防止诱发病情的情况出现。 用药: 目前对精神分裂病的治疗,已发展出许多有效的抗精神病剂。为防止症状再度恶化,许多病患必需长期服药。 然而,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会拒绝吃药,究其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点: 第一、许多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如眼球上吊、流口水、肌肉僵硬、颤抖等);第二、每日服药太麻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