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上的如懿:乾隆继后那拉氏是如何被册封为皇后的

历史上的如懿:乾隆继后那拉氏是如何被册封为皇后的

历史上的如懿:乾隆继后那拉氏是如何被册封为皇后的
历史上的如懿:乾隆继后那拉氏是如何被册封为皇后的

详解乾隆继后那拉氏的立后时间线

乾隆十三年

三月十一,孝贤皇后崩逝于德州(起居注)

三月十七,驾进宫(起居注)

三月二十二,孝贤皇后定谥,养心殿西耳房装修挪东耳房(见造办处档案)也就是说某位贵妃or妃搬进皇后在养心殿的单间了,并且从挪装修而非改做装修来看,养心殿西耳房从前是这位贵妃长住的,乾隆十三年有两位贵妃。同月,娴贵妃手下增加三名宫女,接近皇后标准(见嬷嬷妈妈里底账)

四月十一,孝贤皇后丧期满月

四月十二,内部晋封令妃、舒妃、陈嫔等(见嬷嬷妈妈里底账)

四月十四,娴贵妃侄子讷苏肯授三等侍卫及乾清门行走

五月二十一,册谥孝贤皇后

六月二十一,孝贤皇后百日满,大阿哥、三阿哥遭训斥(以上均出自清实录)六月二十二,军机处呈进所拟册立皇贵妃谕旨,朱笔改册立谕旨,明日再述(军机处录副奏折)说明在此之前,乾隆帝已经下达了册封皇贵妃的旨意。

七月初一,诏封娴贵妃为摄六宫事皇贵妃,明确立后时间是在27个月后,亲蚕礼等正位中宫后再举行,同时下诏晋嘉贵妃、令妃、舒妃等。加崇了皇贵妃的礼仪,册封时,新封贵妃也要向皇贵妃行庆贺礼“但皇贵妃摄行六宫事。二十七月后即正位中宫。既统理内政。体制自宜尊崇。贵妃亦应一体行礼。”礼部奏请:皇贵妃仪仗内车舆例用明黄帷金黄幨,今请加崇均用明黄,准。(《清实录》《大清会典》)

摄六宫事皇贵妃是乾隆自己想出来的头衔,没有前例,摄六宫事的皇贵妃和皇后一

样享有中宫笺表,生日照皇后千秋,册封时昭告天下等等待遇,也就是说乾隆让那拉氏提前过上了皇后生活。皇太后让皇帝在丧期过后、生日之前立后,(“即皇帝心有不忍。亦应于皇帝四十岁大庆之先。时已过二十七月之期矣。举行吉礼。”)可没让皇帝册封摄六宫事皇贵妃抬举那拉氏,如果那拉氏以普通贵妃或者皇贵妃的身份成为皇后也没问题,因为圣祖康熙册立继后时就是这么做的。

七月初七,早膳延春阁抱厦下同皇贵妃纯贵妃进膳(见节次照常膳底档)

七月初十,官房赏给讷苏肯。(见《清实录》)

七月三十,皇贵妃家抬入正黄旗。

那拉氏家中有两个世管佐领,分别是镶蓝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一和第九佐领,第一佐领就是那拉的父兄在管,第九佐领估计是堂兄弟在管。抬旗的时候,第一佐领内的属人和主子一起抬入正黄旗,第九佐领只有主子,即皇贵妃堂兄弟的旗籍抬入正黄旗,佐领下人没有抬旗。另外,上三旗抬入哪个其实并没区别,主要是看原旗分和所属翼以及各旗人口问题。(据《钦定八旗通志》《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

闰七月十七,万岁爷驾幸盘山汤泉(见节次照常膳底档)

闰七月二十,皇贵妃乘坐轿上向系明黄沥水。今于本月初十日奉旨,皇贵妃仪仗内之车轿,沥水着改用金黄,车轿腔仍用明黄,钦此。查皇贵妃仪仗内之车轿,沥水既经改用金黄,其乘坐之轿,沥水亦应改用金黄。

第二年就又改回了明黄,还顺带抬高了皇后、皇贵妃、贵妃等的仪仗标准,为那拉氏未来的皇后生涯铺路。

闰七月二十五,讷亲上《皇贵妃请即正位坤宁折》,乾隆朱批“朕立不了”。

乾隆在封皇贵妃的上谕里曾明确指出立后在27个月后,况且此时孝贤皇后新丧不到半年根本不能立后,讷亲不可能不清楚。乾隆帝曾评价讷亲“素性谨慎公正,朕所深知。”

这样一个谨慎的人突然莽撞实在是令人侧目,更奇怪的是传说中“被逼立后”的皇帝并没

有因为这道请求立即续弦的折子处罚讷亲,四天后还因为他在金川“虽目下尚无大捷。而

调度有方。用是稍慰。”嘉奖了他(《清实录》)

闰七月二十八,还宫

八月十三,万寿圣节伺候宴奉旨宴不必伺候,膳添用酒膳不必伺候。早膳淡泊宁静晚膳九州清宴俱用洋漆花膳桌摆。晌旿伺候上用饽饽桌二张皇贵妃等位伺候上用饽饽桌一张共三桌(见节次照常膳底档)

这里一共三桌,皇帝一人就用了两桌,而皇贵妃等位只有一桌,可以推测下一起用餐的只有皇贵妃一人。也就是说在皇帝生日这天,他和皇贵妃单独用膳

八月十九,启程谒泰陵

八月二十七,车驾还京师

九月初九重阳节,伺候苏宴奉旨宴不用伺候,早晚膳同皇贵妃等位聚座。(见节次照常膳底档)

十月初七,送皇后金棺至静安庄

乾隆十四年,

所有皇贵妃仪仗内车舆均用明黄,写入会典。(见皇朝通典)

二月初一,礼部奏请遣妃恭代行亲蚕礼,乾隆回答:“夫妃所恭代者。代皇后也。有皇后则妃可承命行事。皇贵妃未经正位中宫。则亲蚕之礼。尚不当举行。何得遣妃恭代.应照皇帝不亲行耕耤,顺天府尹致祭先农之例.....酌派一人致祭”

在十三年七月的谕旨上乾隆就明确表示了亲蚕礼等皇贵妃正位中宫后再举行,二三月份一般是出巡谒陵的时候,而乾隆曾经降旨“皇后亲蚕典礼。经朕降旨。若遇不行亲蚕之

年。遣妃内一人恭代。”因此礼部奏请遣妃恭代皇贵妃行礼,很明显当时朝野上下已经默

认皇贵妃就是皇后了,乾隆不得不出来解释:皇贵妃未经中宫,她都不合适主持亲蚕礼,

又怎么能让下面的妃子的恭代呢?

三月初六,御笔黄绢的懋端壶教御笔红绢的德茂教敷还有米色绢挑山一张挂翊坤宫后殿明间北墙(见造办处档案)以上都是用于形容皇后职责的匾额

三月初八,御笔红绢挑山一对绿绢对一副挂怡(翊)坤宫后殿西大墙上(见

造办处档案)

三月初九,傅恒凯旋回京

三月初十,上以金川平定。御太和殿受贺,赐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四团龙褂

三月十三,启銮谒东陵、西陵

三月二十八,还宫

三月二十九,墨刻本文一张,传旨作锦边壁子匾随匾丁勾,系翊坤宫前殿佛前。御笔画金龙韵对一幅、御笔红绢金龙福字一张,系翊坤宫后殿正宝座(见造办

处档案)

四月初一,明确册封礼礼仪问题。在命妇行礼上将皇贵妃和贵妃区别开来,“且今皇贵妃、及嘉贵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王妃命妇。行礼略无分别。则于

仪制亦未允协。嘉贵妃前著照纯贵妃之例。不必行礼。将此载入会典。”同时,将册封皇贵妃庆贺礼与初九日尊上皇太后徽号的庆贺礼合并。

四月初五,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册封礼

十月初四,乾隆确认于十六年春开始第一次南巡

乾隆十五年

正月十二日驾行圆明园

正月十三起至二十二止此十日同乐园唱连台戏伺候皇后等位阿哥等位果盒元宵(见节次照常膳底档)

二月初二,西巡五台,车驾发京师

二月初十,皇贵妃千秋,赏银九百两。(赏赐档)

生日赏银九百两是皇后标准(据《国朝宫史》)

三月初六,驾还宫

三月十五,皇长子永璜薨

六月十一,孝贤皇后丧期满。

七月初十,下诏筹备立后。

七月十五,下诏筹备巡幸豫省。

七月二十二,因皇后接册宝赐大卷八丝缎三十匹(男色二十女色十)大卷五丝缎三十匹

八月初一,以册立皇后。遣官告祭天。地。社稷。太庙后殿。奉先殿。(清实录)

如意传旨赐皇后银六百两因初二日接册宝(赏赐档)

八月初二,册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

八月十五,皇后之父讷尔布、追封为一等公。遣官致祭。造坟立碑如例。妻封为公妻一品夫人。以其孙讷苏肯袭一等侯。(《清实录》)

八月十七,启程恭谒祖陵,巡幸嵩洛,车驾出京师。

十一月初三,驾进宫

综上,我们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

1、乾隆是自愿立后,皇太后管不了娴贵妃侄子升官的事

2、那拉氏在册立前已经享受到了种种皇后待遇,成为事实皇后,不存在什么拖延立后的说法

3、立后过程循序渐进,从搬入新居、增加宫女,抬举娘家,到公开准皇后身份,一步步铺路,筹划得当。

4、继后剪发与孝贤皇后无关,因为乾隆十三年到十五年就是皇帝最怀念孝贤皇后的时候,此时不嫉妒,为何要在年过半百的时候嫉妒。

附: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胡世杰传旨:“袍子领子小些!到

家里着皇后放样。巡幸褂抬肩转身最小,亦着放样。”(《穿戴档》)此时皇帝在谒泰陵回京的路上,称宫里为家里,让皇后为他

做衣服,单从这一条史料来看,两人还是很有些老夫老妻、相濡以

沫的感觉的。

大清各朝官(民)窑瓷器年制款图(图样)

大清各朝官(民)窑瓷器年制款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 d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乾隆年制官窑款式 款识描述: 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所以,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9款图。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 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1款图。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款图1和款图9两种,还有一种写法如款图1,只是笔画圆滑,“衣”字下部一笔合成。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总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体工整,青花深沉,个别有字体偏斜草率、连笔书写和青花深浅不一的极少现象。

大清乾隆--款识分析

款识分析——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现在非常多见,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人数估计不少,款式变化较多。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由于款的比画比较多,所以,常常先印上痕迹,再进行描写。 字料发色的变化比较大,色料的发色一般不理想,有红料。 每笔的首尾色重。 一,“大”字: 1,(1)一行、(2)四竖、(3),头是有一明显小点,居中、(4),最后一竖往往有点外撇。 2,一般下面是平行如图1,图2,图3,也有不整齐的如图4; 3,还有把中间两笔写成儿形的如图5; 4,右溜肩(图2)少见。 二,“清”字第一图最为标准

1,三点水:(1)一般写成五笔,上两笔在2/3的位置。 也有更上的如图2,更下点的如图4; (2)右上一笔都横连中间一长笔。 也有左下一笔上部也连中间,甚至四笔都连的如图8的珐琅彩款。2,“主” (1)主上第一横两边直立,U最后一横与下面“月”有明显空隙。少见最后一横点在“月”上如图8。 3,“月” (1)为一个独立方框中间一竖上下都不连。 也有连上横的如图4与连下横的如图8; 中间也用点的如图7,也有用丫形的如图5; 口的上下两竖也有上出头如图6图7, 口也有下出头的如图7图8。 三、乾字的变化比较少

1,左边顶部是个鱼叉形,中间是个日字,下面像是个阿拉伯数字“5”。也有把“5”写成“亏”字少最上一横如图3,图4 2,右边顶上一“点”,下面是个横竖的“弓”形。四横位置均衡。 也有第一横第二横间隔小的如图2; 早期的形入图4。 四、隆字看上去复杂,其实变化也少。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制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年)始创,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莸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 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胚胎,用夏布或绸布和生漆逐层裱褙在胚胎上,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形,上灰地、打磨、髹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直接涂髹,工序与脱胎布胚相同。 每件工艺品前后须经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其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锦纹、薄色料、晕金漆画、仿古铜、嵌螺、嵌银上采等10多种,后来又发展了宝石闪光、堆漆浮雕、仿彩窑变、仿青铜、仿唐三彩和匏纹技法暗花等工艺,并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等结合起来,使表面装饰更加丰富多采。磨漆画则是新发展的漆艺种类,平滑光亮,立体感强,瑰丽神奇,韵味无穷。 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家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的优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寿山石雕以福州北郊40公里的寿山村出产的叶腊石为原料,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品。 寿山石温润莹澈,斑斓多彩,柔韧易攻;分为田石、水坑、山坑等3大类120多个品种。田石极为稀少,石质最佳,按颜色分为田黄、田白、田黑、田红等4种,其中的田黄石温润通灵,最为罕见,人称“石中之王”,价逾黄金。水坑石多透明状结晶体,滋润雅洁,明泽如脂,主要品种有坑头冻、水晶冻、桃花冻、天蓝冻、鱼脑冻、玛瑙冻等。山坑石埋存在岩层夹缝中,往往一块料中含有红、黄、青、赭等多种颜色,瑰丽多彩,较出色者有白芙蓉、都灵坑、太极头和高山等。 早在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前,寿山石就被开采雕刻。唐代时,当地僧人把寿山石琢磨成念珠、钵盂,作为馈赠礼品。宋代时,寿山石被刻成石俑,用作殉葬,风行一时。明代时,出现寿山石章印钮雕刻。清代,寿山石雕名家辈出,如杨玉璇、周尚均等,流派纷纭。现代“薄意”雕刻大师林清卿的作品就可与同时代的吴昌硕媲美。 现代寿山石雕,继承传统技艺又有创新,其工艺分为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5大类,

【清朝皇帝的故事】乾隆的故事(1)

乾隆的故事(1) 乾隆如何收拾老臣 乾隆收拾老臣 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乾隆继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之际。 不过,雍正临终嘱托里,特别交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这让刚坐上龙椅的弘历,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位新皇帝,对前朝老臣都不会太欢迎的。 鄂尔泰比乾隆长34岁,张廷玉比乾隆长38岁,对这两位等于父辈的前朝老臣,能不能驾驭得住?他们会不会买他的账?让年轻皇帝有点郁闷。 虽然,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他的祖父康熙登上大位后,处心积虑,搞掉了碍手碍脚的前朝老臣鳌拜;他的父亲雍正登基以后,马上就出重拳,将前朝老臣年羹尧打入十八层地狱。现在,轮到他主政,却拿这两位强行安排的左膀右臂无可奈何。 然而中国人窝里斗的劣根性,根深蒂固,积习难除,两位老臣在雍正朝就互不相能,到乾隆朝,更针锋相对。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大小官员逐一排队。鄂尔泰树大根深,其追随者为封疆大吏,为地方督抚,为带兵将帅,为满族要员。因曾“节制滇南七载,一时智勇之士多出幕下”,所以,执掌内阁以后,更获雍正帝的眷注恩渥,授首席军机大臣一职,权倾天下。于是,在他周围,形成一个以满臣为中坚,包括一部分汉臣在内的政治集团,主要成员有庄亲王允禄、军机大臣海望、湖广总督迈柱、河道总督高斌、工部尚书史贻直、巡抚鄂昌、总督张广泗、学政胡中藻等,人称鄂党。 张廷玉长期经营,其拥护者为府院高层,为六部长官,为文化名流,为门生子弟。尤其张氏一门登仕者达十九人,其弟廷璐、廷璩,其子若霭、若澄、若淳均为朝中高官,可谓显赫世家,顶戴满门。张著文自诩:“近日桐人之受国恩登仕籍者,甲于天下”,“自先父端而下,三世入翰林者凡九人,同祖者二人,是廷玉一门受圣朝恩至深至厚。”如此广通的关系网,如此深厚的软实力,自然是朝中举足轻重的政治组合,人称张党。 鄂尔泰具有居高临下的满族背景,骄横跋扈;张廷玉具有精通汉文化的精神优势,名声遐迩。鄂尔泰背后是颐指气使的满族豪贵集团,气焰嚣张;张廷玉身边是炙手可热的汉人精英分子,极具人脉。于是壁垒分明,不相水火。 乾隆一直等着两位老先生,出格、犯规、惹事、闯祸,有个什么闪失,好来收拾他们。他通过一系列的案件,一、乾隆元年,鄂党张广泗、张党、张照,先后出兵贵州的相互攻讦案; 二、乾隆六年,鄂党仲永檀、张党、张照,泄密受贿彼此揭老底案;三、乾隆十三年,处死鄂党张广泗兵败金川案;四、乾隆十五年,张廷玉姻亲涉及吕留良文字狱被罚巨款案,以及发动朝臣攻击张廷玉不当配享案;五,乾隆二十年,胡中藻的《坚摩生诗抄》文字狱案发,因系鄂尔泰门生,虽死也遭清算案。极尽打打拉拉,拉拉打打之能事,极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手段,终于将他俩修理得体无完肤而离开人世。 显然,两位老人家没料到这位年轻对手,竟是“鹬蚌相争”的得利渔夫。多年以后,乾隆笑谈这两位老臣的不识时务,不知进退时,以调侃的口吻说:“朕初年,鄂尔泰、张廷玉亦未免故智未忘耳!”这话说得有点阴,有点损,什么叫“故智”?即“玩不出新花样的老把戏”,即“起不了大作用的老手段”,这种如同耍猴戏似的,挥鞭驱使的主宰语气,这种完全在其掌控之中,跳不出掌心的从容口吻,也可窥见乾隆绝非善类的嘴脸一二。 风流皇帝乾隆的情感生活

清朝时期乾隆年间

清朝时期乾隆年间 1736年(乾隆元年) 3月1日:(正月十九日)清廷令西路、北路军部分撤兵后,留吉林兵1000名暂驻鄂尔昆。 4月16日:(三月六日)遣发宁古塔的汪景祺兄弟家属赦免返籍,族人革禁者宽免。 5月13日:(四月三日)因黑龙江、宁古塔、吉林等地发遣人犯太多,定除满人犯法者外,汉人犯法者改发关内各省烟瘴地方。 8月11日:(七月五日)裁撤长宁县,其地和民人仍归伯都讷副都统管辖。 8月23日:(七月十七日)由京师发往宁古塔等处人犯,年久者在京已多无产业。是日,刑部行文该将军查明情况,有愿返京者可以返京;不原返京者,可在当地安置。 8月27日:(七月二十一日)吉林、黑龙江之巴尔虎兵丁从西路、北路军营撤回。 8月:调打牲乌拉兵丁1000名前往巴里坤备调。 9月30日:(八月二十六日)前锋统领吉党阿任宁古塔将军,原任将军博第调任奉天将军。 9月:依据南京文庙格局,建永吉州文庙(即吉林文庙),1742年落成。 10月17日:(九月十三日)定宁古塔等处遣犯人中,曾为职官

及举、贡、生、监出身者,一律免其为奴,编入该旗出户当差。法司定案时,凡职官及举、贡、生、监等发遣人犯不得加“为奴”字样。 是年,设额穆赫索罗驿站(今吉林省蛟河县)。旋设佐领衙门,置佐领、防御、骁骑校各1员,领催6员,披甲20名。 是年,吉林各属官庄已达80处,原额地共14404万垧,岁征谷9万石。其中吉林官庄50处,原额地6000垧,岁交谷1.5万石;宁古塔官庄13处,原额地1560垧,岁交谷3.9万石;伯都讷官庄6处,原额地720垧,岁交谷1.8万石;打牲乌拉官庄5处,原额地5404垧,未征谷。至1756年,阿勒楚喀、拉林有官庄共6处,原额地720垧,岁交谷1.8万石。 1737年(乾隆二年) 5月25日:(四月二十六日)发遣宁古塔十余年的翰林院侍讲学士戚麟祥被赦免返回原籍。 9月18日:(八月二十四日)准将吉林、伯都讷、宁古塔、阿勒楚喀、三姓等地赈济兵丁婚丧的恩赏生息银两互相调剂使用。是日,由吉林、伯都讷二处拨本息银1万两给三姓地方,使三姓恩赏声息银达到2万两。 9月24日:(九月一日)吉林距宁古塔630里,官兵押解遣犯跋涉艰难。是日,给事中慧中奏准于额穆赫索罗驿站大路南添置防汛,从吉林额兵内拨出佐领1员、防御1员、兵120名驻防。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目录; 1,乾隆帝 2,乾隆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 3,当时世界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4,如何正对这种中西方的发展差距与文化异同提出改革措施。 在乾隆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其中很大成分在于雍正在为十四年的政策,为康乾盛世做了必要的衔接,尤其在经济和封建体质方面的贡献。 乾隆是一个十分崇拜康熙的皇帝,所以为人处事多效仿其爷爷,如康熙曾六次下江南,雍正也六次下江南。康熙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而且其对数学、天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唯一一个有如此广泛兴趣的皇帝。而雍正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才能和贡献更加突出,从国库的丰盈状况就可窥一斑,但此人在为人处世上面却很多疑,而且在性格过于刻板和绝情,做事多少也有些阴毒,单单从性格角度讲,是一个不能深交需处处提防的人,这也是后来民间对其恶评的原因之一。 乾隆在为人处世方面很成功的效仿了其爷爷,尤其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更是深得其爷爷的真传,懂得权横和收取人心,这也是康熙刻意栽培的结果。可以说,乾隆也是千古一帝,其在文化、政治方面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其才华也与康熙相仿,在其统治时期人人安居乐业,深得百姓好评。但是乾隆有些观念和做法却受到雍正的影响,雍正的刻板与保守,是大清对外的交流产生了严重的阻碍,而乾隆有过之,所以闭关锁国政策就是在乾隆统治末期形成的。而且很不幸,其爷爷常常以“好大喜功”来评价之前有过丰功伟绩的皇帝,乾隆在晚年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但总的来说,乾隆的历史功绩是绝对得到肯定的,但晚年在国策的方针对嘉庆及其后皇帝的影响深远,造成大清在体制上的弊端,使大清走向没落。 在乾隆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其中很大成分在于雍正在为十四年的政策,为康乾盛世做了必要的衔接,尤其在经济和封建体质方面的贡献。 LZ说错了,在乾隆时期,满清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应该这样说。清朝政府的建立是吃的大明衰败的底,如果要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的时 代是宋朝(《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所以楼主写历史剧 影评的时候应该多看点书,不要学别人误人子弟。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 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 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 率低于清朝。他主持修的《四库全书》修一点,烧一堆,的却是很英明。在乾隆执 政的60年间,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历史性的、跨时代的巨大变化,在短短的150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被西方给赶超了。而在明朝时期都是领先西方,这也说明清朝盛世是在退步。

大清乾隆年制

大清乾隆年制”款雍乾二帝父子情深,弘历自幼景仰胤禛,视之为明君之典范,特别乾隆登基之初,处处遵循前朝诸项规制,力求全面继承雍正皇帝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情趣,此番特殊的缅怀之情于御瓷烧造之中流露尤甚,许多雍正时期首创的重要品类,在乾隆早期继续烧造,其品格与前朝无异。本品正是这一段独特历史感情的见证。本品造型优美,气质典雅,口沿与底胫各绘一道海水浪涛纹,此独特的边饰在雍乾之世就是对永宣窑器摹古的象征。主题纹饰为穿花苍龙图。所见四龙横空而出,穿腾于花丛之中,遒健凶猛,气夺千里,神姿各异却又相互呼应,王者之气激荡其中,予人鉴阅之际顿生敬畏之心。其青花发色苍妍夺目,犹若水墨般淋漓尽致,其胎釉之精良,如玉之莹润,彰显出非凡之丽质,诚为佳瓷名器。梅瓶为历代瓷器造型中格调最为高雅的重要器型之一,自宋元以来,价值品质都高于同侪。此梅瓶纹饰特殊,其寓含的图像学含义值得进一步探究。瓶身所绘四龙中有一正面立龙形象,口齿微张,双目圆睁,须发飘散,不怒自威,特别之处在于爪为三爪,十分少见。“三爪龙”在唐、宋、元为龙纹的主体,如宋代定窑、磁州窑,元青花和蓝釉留白器、白釉枢府器上的龙纹。清代较少出现,故揣摩此梅瓶所绘三爪龙纹,当有摹古追宗之意,是对盛唐气象和蒙元大帝国的致敬。考察所见各种重要公私出版物及国际拍卖纪录可发现,三爪龙的纹饰于雍正时期有所出现,如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折沿大盘,盘心正面立龙为五爪,盘内壁各有一翼龙、行龙为三爪;再如清雍正青花海水龙纹长颈盘口瓶,主体纹饰为五爪大龙高高在上,三爪幼龙在下昂首呼应,寓苍龙教子之意,其中五爪龙象征皇帝,三爪龙象征皇子。是体现雍正与皇子父子情深的一件器物。而如此件梅瓶所绘之“三爪正面龙”形象未见雍正一朝出现,似为乾隆朝的独特创造。推想其含义,其一,承继前述雍正苍龙教子之图式,“三爪龙”皇子弘历此时已继承大统,成为天子,故应以正面龙表现天子形象,但为尊怀父皇,仍然以五爪减二的三爪形式表现当朝天子乾隆本人,亦寄托缅怀雍正之情。其二,则似应为数字“三”与“干”卦三爻图像的关系。“干”卦为天,刚阳刚健,“自强不息”,代表皇帝的至尊,又为“乾隆”的年号,“干”六爻皆盈满,故肥润,圆满亨通,成功盛大,大吉,最受乾隆帝尊崇。干卦图像为“≡”,为乾隆帝的图像徽记和吉祥数字,双龙捧“≡”图像在乾隆帝御用玺印中经常出现。故三爪龙为乾隆推衍的图像象征的另一种形象表现,三爪正龙即为乾隆帝本人的化身。三为多,为极,是《老子》“三生万物”的思想体现。一龙为正,三龙为辅,三三见九,都是哲学化的“三”的图像学体现。此外缠枝莲配龙纹图案在雍乾御瓷当中是非常罕见的纹饰,最早见于雍正青花御瓷大盘,可参考伦敦佳士得1994年秋拍第8号拍品、香港佳士得2001年春拍第0609号拍品“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大盘”。与之完全相同图案、尺寸的青花大盘在乾隆朝延续烧造,据乾隆三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记录:“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宣窑串花青龙大盘一件……传旨:交与焼造磁器处唐英照样焼造。” 这是乾隆朝关于御瓷烧造使用此类缠枝莲配龙纹的最早记录,据此可以表明,此图案的出现不会早于乾隆三年。而这类大盘与本品最大之区别在于中心立龙的形象不同,前者是翼龙,左右绘以二翼,后者则是标准的立龙。检阅目前公私典藏资料,乾隆御瓷当中同类装饰风格的瓷瓶见于著录仅为四件,分别是香港佳士得1991年春拍第569号、2001年秋拍第814号拍品和香港苏富比1989年春拍271号拍品、伦敦苏富比2005年秋拍第327号。其中与本品在构图和立龙形象最为接近者则是香港佳士得2001年秋拍第814号拍品和伦敦苏富比2005年秋拍第327号“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双耳大壶”,虽然器型不同,

清朝乾隆年间

清朝乾隆年间(约1775年),山东的吕氏家族出过一位大学士,这个家族在方圆几百里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吕大学士在朝廷有很高的名望,地位尊崇、深受爱戴。 这位大学士的智慧、品格、名望、地位成为吕氏家族几百年的荣耀。 几百年来,这个家族先后出过多位秀才、进士、官员、教授、博士…… 吕大学士家族的书香气息,一直被他的后人延续至今。知识、教育一直是萦绕着这个家族的文化情结。 2003年,吕大学士的后人创建并注册了“大学士”这个品牌。 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大潮席卷全国,吕大学士的第十四代孙吕启梦放弃了医学科研机构优厚的待遇,下海创业,开办了一个教学设备厂,专为学校提供设计独特的、更加人性化的课桌椅,继续保持着与教育、文化的密切关联。 因为要高考,因为职工的家里条件不好,冬天来临,孩子们晚上在被窝里学习更暖和。原本搞科研的吕厂长按照人体工学原理,亲自给职工的孩子们设计制作了十几张独特的、桌面有一点斜度床上学习桌 当时这些孩子正在读高一高二(那个年代没有高三),每天晚上都要苦读,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知识是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的。那个年代,家里有一张自己专用的小桌子,孩子们已经很满足了。 光阴如梭,高中毕业了,高考了,十几个孩子都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这十几个孩子,都是职工们看着长大的,现在个个出类拔萃了,也从心里替他们高兴。到底是大学士后代制造的小桌子给了他们灵感,还是孩子们的聪慧勤奋呢?也许兼而有之吧。 博士陈文涛说,我当年考大学成绩突出,多亏了那张小桌子,因为用那个桌子很舒服,学习不觉得累,每天晚上可以学习更长的时间。说实在的,我很感谢你们,还有那张小桌子。 这个教学设备厂在2003年更名为大学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大学士”品牌。 “大学士”品牌,与吕大学士的智慧、品格、名望、尊崇一脉相承。2003年,我们公司邀请了附近大学里的百位大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让他们共同参与小桌子的设计,这就是大学士品牌功能多,款式新,工艺精之所在。 我们卖的其实不是一张“大学士”多功能笔记本电脑桌,卖的是一种放松的生活状态,卖的是一种时尚达人的贴身宝物! 大学士床上电脑桌——让您每天多一点开心快乐!

明清史综述论文-清朝社会的瘟疫与社会反应——以乾隆年间的疫病为例

清朝社会的瘟疫与社会反应——以乾隆年间的疫病为例 一、选题 长期以来,史学工作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往往忽视了人类的生存状况、生活态度和精神信仰等与人本身息息相关的问题。瘟疫显然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但与历史发展规律又无关联的,自然不在研究者的视野范围之内。 而在一个文明社会,应对疾病的医疗观念和实践也对人类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瘟疫绝不仅仅是自然生理现象,而是关乎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社会文化问题,因此对人类瘟疫历史的回顾与认知具有毋庸置疑的意义。研究瘟疫不只是关注疫病本身,而是希望从疫病入手,展开研究,进而呈现历史上人类的生存境况与社会变迁的轨迹。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的瘟疫频次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尤其在明代中后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这一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清朝历史上,康雍乾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这一时期,清王朝政权巩固,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现了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乾隆朝正是这个盛世的顶峰,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救济制度相对完备、组织实施得相对得力的时期。本文通过对乾隆年间涉及范围最广的两次疫情的研究,从而了解传统中国国家和社会在卫生医疗事业中的作为,进而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真正关怀和珍视。 二、研究现状 我国史学界对瘟疫的关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史学界兴起了疾病医疗社会史的研究。90年代中期开始,大陆史学界也开始了这一研究。 余新忠的著作《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和《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北京:中国书店,2004年1月)中认为瘟疫的传播不仅仅是医学关注的疾病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表现形式,把抵抗瘟疫的过程与政府、地方官员及底层民众的反应等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特别是对于瘟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了全面细致的论述。 邓铁涛主编的《中国防疫史》(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1月)从清朝的医疗系统、政府防疫应对以及医学发展对瘟疫防治的影响介绍了清朝社会对待瘟疫的反应。 张艳丽在《清代北京地区瘟疫流行的社会影响及政府应对》(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