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免费下载】从忠义典范看关羽形象的文化蕴意

【免费下载】从忠义典范看关羽形象的文化蕴意

从忠义典范看关羽形象的文化蕴意

李良

摘要:三国时期之忠义典范关羽人生短暂,生活道路坎坷。但其辉煌灿烂的一生和不同凡响的经历给历史和人们留下一本含有丰富文化蕴意的多彩画卷,值得品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为臣忠诚是世人效仿之楷模;二、处世信义是大众行事之标榜;三、干事智勇是百姓尊崇之丰碑;四、性格倔强是黎庶借鉴之明镜。这使他从众多的三国英雄豪杰人物中脱颖而出,占要席之地。现本人主要从他的忠、义等方面加以简要品读和研究,浅析关羽形象的文化蕴意,我想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忠义典范为臣忠诚处世信义干事智勇

性格倔强

对于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丰富曲折、夺目耀眼的古典文学精品《三国演义》来说,只能用“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至理名言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它深厚的思想内涵、荡气回肠、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渊源流长的文化影响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本人社会经验浅薄、历练欠足、见识欠远,但仍从英才辈出豪杰如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中独选忠义典范关羽关云长,因关公在中国以至海外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所以斗胆谈一谈自己对关

羽形象的陋见。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摘自《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开国元勋,位致前将军,汉寿亭候。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不朽典范,同时也被千万万后来人尊奉为忠义典范,这就是我最喜欢他、最崇拜他、最神往他的缘故吧。我认真研读过有关他的许多作品,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深刻、难忘的印象。例如,《三国志》(陈寿著)、《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齐裕焜编)等相关著作,我期望能够掌握更多的文学理论、历

史知识来分析、研究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题西林壁》有句广为流传的哲理诗:“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关羽其人其事其绩本人难以准

确论之。现特综合前人的资料及研究的基础上,既充分尊重客观真实的历史文献,又运用综合分析,推理论证等方法,结合一些历史文学

理论观点试就关羽从为臣之忠、处世之义、干事之勇、性格之倔及当

时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展开全面分析,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加以批评指正,本人不胜感激!

一、品关羽之忠:为臣忠诚是世人效仿之楷模

“忠诚”二字是中国文化最核心内容之一,是对作臣民最起码、最至高的道德要求,也是历史学家和世人对其人生前身后是非功过评判的最重要的标尺之一。关羽的为人为臣忠诚的的确确是千万万世人效

仿之楷模,是一座常人难以企及、难以逾越,只能顶礼膜拜的道德高峰。这个论断可以从他对国尽忠、对主尽忠二方面加以证实和佐证的。

(一)对国尽忠

1、其铿锵有力之辞体现对国尽忠。

《三国演义》中关羽出场第一次言辞就使人刻骨铭心,久久难以忘怀。羽曰:“……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金,铿锵有力,展现了一个最平凡、最普通、最低层的匹夫拳拳爱国之心,赤赤忠君之情。

2、其满腔报国之誓体现对国尽忠。

关羽生逢东汉末年的乱世,时值宦官专权,盗贼蜂起,己虽一介

白衣,但位卑未敢忘国忧。在初识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时,焚香说誓曰“……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皇天后土,实

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简短但饱含满腔热情的报国誓言,足能体现有识之士对国尽忠报国安邦之心志。

3、其怒发冲冠为国除奸之行体现对国尽忠。

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专国弄权,擅作威福,食汉禄,不思救国难反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许田打围中,不守为臣之道,在众目

睽睽之下,擅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遮于天子之前迎受群臣,行僭越之事时,你看关羽:大怒,剔眉睁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国贼曹操,

被兄长刘备摇手送目止住。事后公追问备:“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这充分突出了关羽面对被称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且掌生杀大权的曹操丝毫不惧,挺身而出,不顾己险,为国除奸的大胆令人敬仰的大丈夫行径。

(二)对主尽忠

1、句句不背其主的千古“三约”。

关羽身处绝地,当义兄玄德不知存亡,义弟翼德未知生死,但视死如归。当曹操派羽之故人张辽来游说劝降时,回话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彰显能为主尽忠的大英雄气概,确令千秋万代的天下人刮目。你看他的千古三约: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但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然后请操退军,入城告知二嫂,经允可方才暂时性投降。这种对主子和对主人的眷属的极度忠诚,难道不值得世人效仿吗?这句句不离其主的的千古佳约难道不值得称颂吗?

2、阴谋谋不断的忠主情。

羽降操替操解白马重围之后,在班师还许昌路上,操施伎俩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而关羽把忠主之情永远放在首位,本着“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处事原则,于是乎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忠心,内心愈加敬服,真是阴谋难断关羽忠主情。

3、如天大的恩礼留不住公如拳小的忠主心。

操为笼络羽,策略一:赐爵、设大小宴、备绫锦及金银器皿、送美女,除爵宴外,这所有一切羽都让于二嫂,策略一难见其效。策略二:

赠锦袍。操见关公所穿绿战袍已旧,即度旧身品,取异锦作战袍相赠

,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俭,公以“不敢以丞相

之新而忘兄长之旧赐”释疑坦言以表其心。策略三:送宝马。操见公马瘦,当即令左右备身如火炭、状甚雄伟、举世无双的赤兔宝马相送,公一再拜谢,操不解其意,以为公贱人贵畜。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悔之晚矣。策略四:派使窥探。张辽受操之托窥探常怀去心的关羽。后知他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若吾终不留此,要立效报曹公。若兄弃世,公愿从于地下。至此,操知其礼既使如天大都留不住公如拳小的忠主心。

4、风云际会,斩敌将以表其忠。

当与义弟翼德走散千里他乡重逢时,义弟指责他:“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并要杀他解恨,关公立即斩曹将蔡阳

以示其忠主之真心。飞见其行,又细加盘问小卒后,方才信其真忠,兄弟遂冰释前嫌。

二、品关羽之义:处世信义是大众行事之标榜

“仁、义、礼、智、信”是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劳苦大众处世之蓝本,而英雄关羽却是坚守“信义”的忠实信徒。空说无凭,有大量事

实作证,如下:

(一)与兄友义

1、答书义。

刘、关、张失散后,三方杳无音讯,当陈震(袁绍部下)带兄玄德书信相访时,方知义兄之所踪,速作答书回兄:“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

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

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

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陈震得书自回。这番发自内心肺腑之言,是万金难买的信义。

2、辞书义。

当知晓义兄之下落,当即曰:“人生天地间,无始终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尔后多次拜辞曹操,不得见。乃

往张辽家相探,张辽亦托疾婉拒,遂写辞书:“……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最后,封金挂印,千里

走单骑苦寻义兄,这前前后后凡人难以做到的大信义,连操都不得不感叹: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我私下认为:关羽就是关羽,别人做不得关羽。史上只有他死后被历代帝王一再加封,被民间各行各业拜为“开山祖师”,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当之无愧的。

2、与恩人义。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恩人信义也是世之常理,人之常情,关羽把信义看重甚于生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表现的是关

羽重情重义,是大义中的大义。赤壁兵败后,曹操如丧家之犬,疯狂逃窜至华容道见关羽截住去路,亡魂丧胆,难以复战之山穷水尽时,云

长深明春秋,又知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况且操又亲以昔日之情

相诉相求。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云长恩怨难舍,公私难分,但羽面对昔日之恩人,心中不忍,遂毅然以信义废公,自己甘冒受军法处置之险,放曹操一马。此事可用后人诗作评: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3、与敌义。

黄忠,字汉升,当时大将,后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南阳人,有百步穿杨之绝技,有万夫不当之神勇,时值事韩玄(长沙太守)。关羽奉刘备、诸葛亮之命来取长沙。此时黄忠关羽各尽其责,各为其主,各显其能,是战敌。第一次交锋,斗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交锋,又斗五六十回合,胜负难分。关羽欲用拖刀计砍之,但见黄忠马失前蹄,羽急回马饶他性命,后忠寻思:难得云长如此义气。第三次交锋,战三十回合后,忠诈败,但忠想云长昨日不杀之恩,前二次只虚张弓弦,让关羽虚惊二场,第三次射中盔缨,羽明白是回报昨日不杀之恩。这次关黄相争,先是关重义,后是黄重情。此战使关羽领略到了古代兵家所云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也达到了化敌为友的美好圆满的结局,这种不乘敌之危,光明磊落坦荡之义实在可作为大众行事之标榜。

4、人说公义。

时人对关公的中肯评价,也可作关羽处世信义的有力证据。

曹操①云长义士,必不失信。②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程昱:“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

义素著。”

黄忠:“难得云长如此义气。”

神医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公设宴款待,又以百金酬之。佗曰:“某闻君侯高义,特来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出。

后世对关公处世之信义作了中肯崇高的评价。例如奉为“义炳乾坤”、“万世人极”、“关圣帝君”、“神中之神”等。

三、品关羽之智勇:干事智勇是百姓尊崇之丰碑

古之文臣武将终生为国奋斗的最高目标:文死谏,武死战。关公

践行了这条千古名训,而且非常出色的践行到了极致,至今令世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超人智慧,他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盖世之勇是百姓尊崇的一座

不朽丰碑。这可以从多方面来加以说明。

1、初出茅庐,温酒斩华雄,体现的是身怀绝技的盖世之勇。

华雄,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自言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此前,华雄己斩鲍忠、祖茂(孙坚手下名将),大挫众诸侯锐气,且难有应对之策。后又有袁术骁将俞涉不战三合被华雄所斩。大守韩馥上将潘凤战不多时,又被斩。时关羽毛遂自荐,自告奋勇,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袁术不识其才,不知其勇,还出言讥讽。独具慧眼的曹操不认其位卑,念其智勇,力荐关公迎战。操教酾热酒一杯,要关公饮了上马。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羽提刀上马,众诸侯听得

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

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

威镇乾坤第一功,谁人能比啊!此事不但可衬出关羽之勇,同时也批评了以袁术为代表的官宦世族以出身贵贱划分人才标准的错误做法。

2、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体现的是沙场宿将之神勇。

颜良,当世骁将。率军与曹操对阵时,原吕布手下猛将宋宪、魏续皆在三合之内被颜良斩于马下,就连名将徐晃也与颜良战二十回合后败回,此时曹操手下猛将皆震惊,无人再敢出战迎敌。曹操正陷于苦

恼之际,谋臣程昱进言道:“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此人为谁者,正是

关羽关云长也!关羽得令后只带数人至白马来见曹操。操指山下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颜良军队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又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于是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直冲彼阵。关公赤兔马快,杀颜良措手不及,拴其首级于马项之下,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

文丑,身长八尺,面如獬豸,乃河北名将。杀得曹操手下大将徐晃、张辽大败,而关羽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可怜河北名将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袁绍虽连折二爱将,却见刘备自言能将羽引来辅佐自己,后大喜曰:“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也。”

后关公寻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隘,斩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六将,也可引用后人诗叹曰:“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

翰墨间。”

以上略举几例,关羽沙场宿将之神勇之论断不言自明。

3、单刀赴会体现的是关公临难不惧,不亢不卑,力挫强敌的外事之勇。

关公明知鲁肃相邀,是东汉版的鸿门宴,必无好意,但全无怯意,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且自信: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并以战国时期赵人

蔺相如为例为之壮胆,临难不惧,迎难而上。

单刀会上,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举杯相劝,不敢仰视。

云长仪态万方,谈笑自若,尽现英雄本色。与鲁肃等唇枪舌战,毫不逊色,令敌不敢轻举妄动。后机智果断抓住时机,挽鲁肃作人质,乘风作别,使江东预谋的奸计得空(于庭后设刀斧手就筵间杀之)。关公在战场上视强敌如草芥,在外事不亢不卑,机智应变,哪怕是泰山压顶之势,却能化劣势为优势,反败为胜,这不胜过蔺相如在渑池许多吗?

4、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逼操欲迁都以避其锋,体现的是

作将帅之大智勇。

关羽之武勇举不胜举,难以言尽。作为将帅的大智勇也令世人称羡不己。这可从《三国演义》七十四回:“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人难出其右,难以争锋!不信,请看:当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关平未知其谋报关公。关公先观其军容军貌,见其慌乱;又见城北十里山谷屯军马且襄江水势甚急;后问其地名,知叫“罾口川”。于是妙计上胸。喜说:“于禁必为我擒”。诸将未信,关公紧急备战,

令人预备船筏,收拾水具。并把妙计详情解说给关平听,关平听后顿

悟拜服。公果料事如神,当风雨大作之时,云长放水淹七军,于禁被擒被迫投降。而庞德却力践“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的人生信条,虽力战,但终落于水中被周仓生擒。后立而不跪,宁死不屈,引颈受刑(公称其气节,怜而葬之)。

5、刮骨疗毒体现的是身处险境,但视死如归的传奇英雄之勇。

沛国能人,当世真扁鹊,仓公之流的神医华佗闻关公中毒,特来

医治,但前提条件二个:一要将手臂穿于柱环,二要蒙其首。公笑曰:

如此容易,何用柱环,更不必说蒙其首。说己不比世间凡夫俗子,不惧痛。虽然手术时血流盈盆,但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连华佗不由不感叹:“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他的

中的之言胜众人千万言,可谓:神勇只惟关将军!

四、品关羽之性:性格倔强是黎庶借鉴之明镜

刘知几在《史通·惑经》里所说:“盖明镜之照物也,研媸必露,不以毛嫱之面或有疵瑕,而寝其鉴也:虚空之传响也,清浊必闻,不以绵驹之歌时有误曲而辍其应也。夫史官执简,宜类于斯。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斯为实录。”又历史学家评判人的标准是:不掩恶,不虚美。

以上从中启发我:如实公正公平评价人就必须用老老实实、严肃认真

的态度来评价我心中的“神人”关羽。

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神人关公也不能例外。他的为臣

忠诚,处世信义、干事智勇虽名冠千古,但不足之处是性格倔强。这既不利于蜀汉的长治久安,也使自己损兵折将,兵败麦城,祸于小人之手。再三思之,这应是黎庶借鉴之明镜,为何呢?容我细说。

1、悔不该拒吴主之政治联姻,同时也拒了蜀主刘备、军师孔明共同制定的具有远见卓识的“联吴抗曹”战略方针。

拒婚事小,但拒吴主之婚,事就大了。“联吴抗曹”是蜀汉刘、孔共

同制定并苦心经营数年,并行之有效的战略方针。执行贯彻这个方针,蜀、吴就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名垂千古。现吴主特来求婚,从私交上看,以示友好,交豪杰之士;从政治上看,联蜀共破曹操。此诚

美事,但云长不顾全局意识,感情用事,且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

犬子乎!”导致两国关系交恶,“联吴抗曹”名存实亡,使魏、吴得利,蜀国失利,最终得不偿失,值得深思。

2、悔不该不听司马王甫言,以致误中奸计,惨遭横祸。

云长得了襄阳后,赏军扶民。随军司马王甫提三点建议:一、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荆州之意,倘率兵取荆州如之奈何?二、糜芳、傅士

仁(先前二人工作失职,关羽已严罚二人,二人怀有异心)恐不竭力。三、潘睿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建言差赵累(忠诚廉直,用此人

万无一失)代之。但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云长一意孤行,均未采纳。

后致大意失荆州,兵败麦城,悔之晚矣,虽子牙复生,难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大势己去。最后羽被敌将所擒,仍誓扶汉室,不耻与叛汉之贼为伍,唯死报国。权仍怜云长是世之豪杰,深爱之,欲以礼相待,劝其归降,但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厚礼,毕竟留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

既己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最后关羽义不屈节,惨遭敌手,时值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亡年五十八岁。

3、悔不该轻同僚,罪小人,致关键时刻难觅帮手

如与马超之关系。当马超倍受刘备器重时,关羽要入川与之比试高低。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云长看毕,自绰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此种作法有争强好胜之嫌,终觉不妥。

与黄忠之关系。汉中王刘备封黄忠为五虎大将之一,封羽为五将之首,云长怒曰:“黄忠何等人也,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经费诗一再解释,晓以利害,方悟,乃拜受印绶。如此轻视同僚,不与邻为善,不与邻为伴之恶名,有待改善。

与糜芳、傅士仁、刘封等小人关系。这些人罪该万死,在关键时刻反水。如糜芳、傅士仁一错再错,阵前投敌,使羽腹背受敌。又如关羽兵败麦城,上庸救兵不至,乃刘封(羽曾备说刘封:螟蛉之子不可用。)孟达按兵不动之故,纵使关羽有登天之术,也难回天,悔呀!不该罪小人!

所以最后我冒昧作结如下: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光辉伟岸形象,特别是他“忠”与与“义”,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讲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关公文化及关公对于现代人来说,仔细品读,潜心研究,认真学习,由衷赞叹,用心借鉴仍具有十分重要

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贯中著《三国演义》[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08.01

[2]陈寿著《三国志》[M]

[3]齐裕焜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03.05

[4]秦林编《曹操忏悔录》[M]现代出版社2008.09.01

福建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从忠义典范看关羽形象的文化蕴意 学习中心:衡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外学习中心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

年 级: 2007-1级

学 号: 072F3C7030 学生姓名: 李 良 导师姓名: 王进安

线高中盒处,以

安互关系行整核于调试术

围,于差

2009 年 5 月15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