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与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工作箱由左右两个箱体组成,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工作箱的一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L形杆,所述L形杆的一端设有传动块。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测试装置设置为一个箱体,通过在箱体内加设加热装置对压力传感器的周围环境进行加热,同时通过电脑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使得整个测试装置连接的较为紧密,通过传输装置对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传输,并通过显示器读取,使得测试的结果更为精确,用时更短,同时基本实现自动化。

技术要求

1.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远离底板(1)的一端设有工作箱(3),所述工作箱(3)与第一支撑杆(2)滑动连接,所述工作箱(3)由左右两个箱体组成,所述底板(1)上设有第二支撑杆(4),所述工作箱(3)的一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L形杆(7),所述L形杆(7)的一端设有传动块(6),所述传动块(6)水平方向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插设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5)上设有第二齿轮(9),所述工作箱(3)内设有加热箱(10),所述加热箱(10)的上端侧壁和下端侧壁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加热箱(10)内设有多个环形加热圈,所述加热箱(10)的两端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极块(11),所述电极块(11)与加热圈连接,所述电极块(11)远离加热箱(10)的一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插头(12),所述加热箱(10)的上侧设有卡环(19),所述卡环(19)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环形杆(22),所述工作箱(3)的上端侧壁和下端侧壁均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工作箱(3)的下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块(23),所述连接块(23)相向的一侧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连接块(23)之间设有连接板(24),所述连接板(24)的水平方向上对称设有滑孔,其中中一个滑孔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杆(25),另一个滑孔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杆(26),所述第一限位杆(26)与第一限位杆(25)插设在限位槽中并与其卡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上端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8)位于第二齿轮(9)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3)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负极板(14)和正极板(15),所述插头(12)与负极板(14)和正极板(15)均通过电线(13)连接,所述正极板(15)上设有多个控制开关(16),所述控制开关(16)上设有第一数据线(17),所述第一数据线(17)的另一端设有电脑(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19)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0),所述固定块(20)的一侧设有弹簧(21),所述弹簧(21)的另一端与环形杆(22)的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4)上端内侧壁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中插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齿轮轴(27),所述第一限位杆(25)与第二限位杆(26)相向的一侧均设有齿条,所述齿轮轴(27)与齿条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4)的上侧设有传输器(28),所述底板(1)上设有显示器(30),所述传输器(28)的一端设有第二数据线(29),所述第二数据线(29)的另一端与显示器(30)连接。

技术说明书

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微机电器件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传感器的测试,通常包括重复性、线性度、灵敏度、迟滞特性、零偏、零偏稳定性、零点温漂、灵敏度温度系数、满度温度系数等项目。这就需要在进行压力传感器测试时,不仅为压力传感器提供压力激励,而且需要同时提供一个可控的高低温环境。然而,受测试设备的条件限制,目前压力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单位在对传感器器件测试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无法同时给器件提供压力环境与变化的温度环境,于是无法进行全参数的测试,其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也比较低。目前已有的解决方案为:待测器件安装在工装夹具上,通过工装夹具给待测器件提供压力环境,同时将封装了待测器件的工装夹具放置在高低温试验箱内,由高低温试验箱提供高低温环境。由于这种解决方案的测试系统,体积大,比较零散,不够集成,不易形成全自动化系统;此外该方案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使测试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影响测试效率。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由于这种解决方案的测试系统,体积大,比较零散,不够集成,不易形成全自动化系统;此外该方案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使测试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影响测试效率,而提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与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工作箱由左右两个箱体组成,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工作箱的一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L形杆,所述L形杆的一端设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水平方向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插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工作箱内设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上端侧壁和下端侧壁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多个环形加热圈,所述加热箱的两端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极块,所述电极块与加热圈连接,所述电极块远离加热箱的一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插头,所述加热箱的上侧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环形杆,所述工作箱的上端侧壁和下端侧壁均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工作箱的下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相向的一侧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水平方向上对称设有滑孔,其中中一个滑孔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杆,另一个滑孔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一限位杆插设在限位槽中并与其卡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第二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负极板和正极板,所述插头与负极板和正极板均通过电线连接,所述正极板上设有多个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上设有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另一端设有电脑。

优选的,所述卡环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环形杆的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端内侧壁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中插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齿轮轴,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相向的一侧均设有齿条,所述齿轮轴与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侧设有传输器,所述底板上设有显示器,所述传输器的一端设有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另一端与显示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测试装置设置为一个箱体,通过在箱体内加设加热装置对压力传感器的周围环境进行加热,同时通过电脑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使得整个测试装置连接的较为紧密,通过传输装置对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传输,并通过显示器读取,使得测试的结果更为精确,用时更短,同时基本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杆、3工作箱、4第二支撑杆、5转动杆、6传动块、7 L形杆、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加热箱、11电极块、12插头、13电线、14负极板、15正极板、16控制开关、17第一数据线、18电脑、19卡环、20固定块、21弹簧、22环形杆、23连接块、24连接板、25第一限位杆、26第二限位杆、27齿轮轴、28传输器、29第二数据线、3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远离底板1的一端设有工作箱3,工作箱3与第一支撑杆2滑动连接,工作箱3由左右两个箱体组成,底板1上设有第二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4的上端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

轮8,第一齿轮8位于第二齿轮9的一侧,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工作箱3的一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L形杆7,L形杆7的一端设有传动块6,传动块6水平方向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插设有转动杆5,通过电动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由于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传动,使得第一齿轮8转动将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5转动,转动杆5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转动杆5上设有第二齿轮9,工作箱3内设有加热箱10,加热箱10的上端侧壁和下端侧壁均设有第一开口,加热箱10内设有多个环形加热圈,加热箱10的两端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极块11,电极块11与加热圈连接,电极块11远离加热箱10的一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插头12,工作箱3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负极板14和正极板15,插头12与负极板14和正极板15均通过电线13连接,正极板15上设有多个控制开关16,控制开关16上设有第一数据线17,第一数据线17的另一端设有电脑18,根据需要加热到的温度,在电脑18上输入相关参数,然后电脑18将通过第一数据线17,启动控制开关16,从而将正极板15和负极板14接通,使得环形加热圈工作,加热箱10的上侧设有卡环19,卡环19内设有滑槽,滑槽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环形杆22,卡环19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0,固定块20的一侧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另一端与环形杆22的一侧连接,通过弹簧21的弹力作用,使得卡环19和环形杆22将压力传感器进行夹紧,工作箱3的上端侧壁和下端侧壁均设有第二开口,工作箱3的下侧对称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块23,连接块23相向的一侧设有限位槽,两个连接块23之间设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的上侧设有传输器28,底板1上设有显示器30,传输器28的一端设有第二数据线29,第二数据线29的另一端与显示器30连接,通过传输器28获得数据,并通过第二数据线29将得到的数据传输到显示器30中,从显示器30上读取数据,连接板24的水平方向上对称设有滑孔,其中中一个滑孔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杆25,另一个滑孔中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杆26,第一限位杆26与第一限位杆25插设在限位槽中并与其卡接连接,连接板24上端内侧壁设有转动槽,转动槽中插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齿轮轴27,第一限位杆25与第二限位杆26相向的一侧均设有齿条,齿轮轴27与齿条啮合连接,转动齿轮轴27,由于齿轮轴27与齿条啮合连接传动,以齿轮轴27转动将使得第一限位杆25与第二限位杆26向着连接板24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限位杆25与第二限位杆26卡接在限位槽中。

本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压力传感器放置在卡环19内,并使其底部与传输器28连接,通过弹簧21的弹力作用,使得卡环19和环形杆22将压力传感器进行夹紧,然后启动电动机,通过电动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由于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传动,所以第一齿轮8转动将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5转动,由于转动杆5与传动块6螺纹连接传动,所以转动杆5转动将带动传动块6在转动杆5上相向运动,进而带动工作箱3相向运动,从而对传感器进行夹紧,当夹紧后关闭电动机,当测试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时,根据需要加热到的温度,在电脑18上输入相关参数,然后电脑18将通过第一数据线17,启动控制开关16,从而将正极板15和负极板14接通,使得环形加热圈工作,对传感器周围进行加热,再对传感器施加压力,通过传输器28获得数据,并通过第二数据线29将所得到的数据传输到显示器30中,从显示器30上读取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测试系统的特性

第4章测试系统的特性 一般测试系统由传感器、中间变换装置和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测试过程中传感器将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物理量(如压力、加速度、温度等)检出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中间变换装置;中间变换装置对电信号用硬件电路进行处理或经A/D变成数字量,再将结果以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的方式传输给显示记录装置;最后由显示记录装置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提供给观察者或其它自动控制装置。测试系统见图4-1所示。 根据测试任务复杂程度的不同,测试系统中每个环节又可由多个模块组成。例如,图4-2所示的机床轴承故障监测系统中的中间变换装置就由带通滤波器、A/D变换器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分析软件三部分组成。测试系统中传感器为振动加速度计,它将机床轴承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带通滤波器用于滤除传感器测量信号中的高、低频干扰信号和对信号进行放大,A/D变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测量信号进行采样,将其转换为数字量;FFT分析软件则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出信号的频谱;最后由计算机显示器对频谱进行显示。 要实现测试,一个测试系统必须可靠、不失真。因此,本章将讨论测试系统及其输入、输出的关系,以及测试系统不失真的条件。 图4-1 测试系统简图 图4-2 轴承振动信号的测试系统

4.1 线性系统及其基本性质 机械测试的实质是研究被测机械的信号)(t x (激励)、测试系统的特性)(t h 和测试结果)(t y (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4-3表示。 )(t x )(t y )(t h 图4-3 测试系统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如果输入)(t x 和输出)(t y 可测,则可以推断测试系统的特性)(t h ; (2)如果测试系统特性)(t h 已知,输出)(t y 可测,则可以推导出相应的输入)(t x ; (3)如果输入)(t x 和系统特性)(t h 已知,则可以推断或估计系统的输出)(t y 。 这里所说的测试系统,广义上是指从设备的某一激励输入(输入环节)到检测输出量的那个环节(输出环节)之间的整个系统,一般包括被测设备和测量装置两部分。所以只有首先确知测量装置的特性,才能从测量结果中正确评价被测设备的特性或运行状态。 理想的测试装置应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并且最好为线性关系。由于在静态测量中校正和补偿技术易于实现,这种线性关系不是必须的(但是希望的);而在动态测量中,测试装置则应力求是线性系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目前对线性系统的数学处理和分析方法比较完善;二是动态测量中的非线性校正比较困难。但对许多实际的机械信号测试装置而言,不可能在很大的工作范围内全部保持线性,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和误差允许范围内当作线性系统来处理。 线性系统输入)(t x 和输出)(t y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4-1)来描述 )()(...)()()()(...)()(0111101111t x b dt t dx b dt t x d b dt t x d b t y a dt t dy a dt t y d a dt t y d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 (4-1) 当n a ,1-n a ,…,0a 和m b ,1-m b ,…,0b 均为常数时,式(4-1)描述的就是线性系统,也称为时不变线性系统,它有以下主要基本性质: (1)叠加性 若 )()(11t y t x →,)()(22t y t x →,则有

传感器的种类及特性分析

一、传感器地特性 ()传感器地动态性.动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地输入量地响应特性.动态特性输入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而相应地变化,这个过程称为响应.传感器地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地输入量地响应特性.动态特性好地传感器,当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化地动态信号时,传感器能及时精确地跟踪输入信号,按照输入信号地变化规律输出信号.当传感器输入信号地变化缓慢时,是容易跟踪地,但随着输入信号地变化加快,传感器地及时跟踪性能会逐渐下降.通常要求传感器不仅能精确地显示被测量地大小,而且还能复现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地规律,这也是传感器地重要特性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感器地线性度.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地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地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地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地一个性能指标.拟合直线地选取有多种方法.如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地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地平方和为最小地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感器地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地比值.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地斜率.如果传感器地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地变化而变化.灵敏度地量纲是输出、输入量地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为,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当传感器地输出、输入量地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感器地稳定性.稳定性表示传感器在一个较长地时间内保持其性能参数地能力.理想地情况是不论什么时候,传感器地特性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但实际上,随着时间地推移,大多数传感器地特性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敏感器件或构成传感器地部件,其特性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传感器地稳定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地被测量地最小变化地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地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地变化是分辨不出来地.只有当输入量地变化超过分辨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地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地输入量中地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地指标.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地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迟滞性.迟滞特性表征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地程度,通常用这两条曲线之间地最大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地百分比表示.迟滞可由传感器内部元件存在能量地吸收造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感器地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地程度.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说明重复性越好,随机误差就越小.如图所示为输出特性曲线地重复特性,正行程地最大重复性偏差为.反行程地最大重复性偏差为.取这两个最大偏差中地较大者为,再以其占满量程输出地百分数表示,就是重复误差,即一士×()重复性是反映传感器精密程度地重要指标.同时,重复性地好坏也与许多随机因素有关,它属于随机误差,要用统计规律来确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常见地传感器种类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地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变频功率传感器 变频功率传感器通过对输入地电压、电流信号进行交流采样,再将采样值通过电缆、光

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

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内容 l、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光学系统组装调试实验; 2、发光二极管驱动及探测器接收实验; 3、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测压力原理实验。 三、实验仪器 1、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仪1台 2、气压计1个 3、气压源l套 4、光纤1根 5、2#迭插头对若干 6、电源线1根 四、实验原理 通常按光纤在传感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将光纤传感器分成功能型(或 称为传感型)和非功能型(传光型、结构型)两大类。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使 用单模光纤,它在传感器中不仅起传导光的作用,而且又是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但这类传感器的制造上技术难度较大,结构比较复杂,且调试困难。 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中,光纤本身只起传光作用,并不是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它是利用在光纤端面或在两根光纤中间放置光学材料、机械式或光学式的敏感元件感受被测物理量的变化,使透射光或反射光强度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这种传感器也叫传输回路型光纤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纤把测量对象辐射的光信号或测量对象反射、散射的光信号直接传导到光电元件上,实现对被测物理量的检测。为了得到较大的受光量和传输光的功率,这种传感器所使用的光纤主要是孔径大的阶跃型多模光纤。光纤传感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技术上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应用,但灵敏度较低,测量精度也不高。 本实验仪所用到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属于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本实验仪重点研究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电路设计。在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中,光纤本身作为信号的传输线,利用压力一电一光一光一电的转换来实现压力的测量。主要应用在恶劣环境中,用光纤代替普通电缆传送信号,可以大大提高压力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测量精度。 相关参数: l、光源 高亮度白光LED,直径5mm

压力传感器的特性试验

压力传感器的特性及非平衡电桥信号转换技术 【实验目的】 (1)了解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参数。 (2)了解非电量的转换及测量方法 —— 电桥法。 (3)掌握非平衡电桥的测量技术。 (4)掌握应变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及物体重量的测量。 (5)了解多个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线性组成、调整与定标。 【实验原理】 压力传感器是把一种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弹性体在压力(重量)作用下产生形变(应变),导致(按电桥方式连接)粘贴于弹性体中的应变片产生电阻变化。 压力传感器的主要指标是它的最大载重(压力)、灵敏度、输出输入电阻值、工作电压(激励电压)(V IN )范围、输出电压(V OUT )范围。 压力传感器是由特殊工艺材料制成的弹性体以及电阻应变片、温度补偿电路组成,并采用非平衡电桥方式连接,最后密封在弹性体中。 1. 弹性体 一般由合金材料冶炼制成,加工成S 形、长条形、圆柱形等。为了产生一定弹性,挖空或部分挖空其内部。 2. 电阻应变片 金属导体的电阻R 与其电阻率ρ、长度L 、截面A 的大小有关。 L R A ρ= (4.3.1) 导体在承受机械形变过程中,电阻率、长度、截面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变化。 R L A R L A ρρ????=+- (4.3.2) 这样就把所承受的应力转变成应变,进而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因此电阻应变片能将弹性体上应力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电阻应变片一般由基底片、敏感栅、引线及履盖片用黏合剂黏合而成。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如图4.3.1所示。 电阻应变片结构示意 图4.3.1 1—敏感栅(金属电阻丝);2—基底片;3—覆盖层;4—引出线 (1)敏感栅。敏感栅是感应弹性应变的敏感部分。敏感栅由直径约0.01~0.05 mm 的高电阻系数的细丝弯曲成栅状,它实际上是一个电阻元件,是电阻应变片感受构件应变的敏感部分。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章 传感器基本特性参考答案

第3章传感器基本特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不包括()。 A. 线性度 B. 灵敏度 C. 频域响应 D. 重复性 2、下列指标属于衡量传感器动态特性的评价指标的是()。 A. 时域响应 B. 线性度 C. 零点漂移 D. 灵敏度 3、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是()。 A. 延迟时间 B. 上升时间 C. 峰值时间 D. 响应时间 4、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是()。 A. 延迟时间 B. 上升时间 C. 峰值时间 D. 响应时间 5、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 C.迟滞、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 6、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动态特性的是() A.迟滞、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C.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 7、不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 A.重复性 B.固有频率 C.灵敏度 D.漂移 8、对于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变面积式的电容传感器可看作零阶系统 B.一阶传感器的截止频率是时间常数的倒数 C.时间常数越大,一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越好 D.提高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可减小动态误差和扩大频率响应范围9、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A.重复性 B.固有频率 C.灵敏度 D.漂移

10、无论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如何变化,当它受到的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该系统的位移与激振力之间的相位差必为() A. 0° B.90° C.180° D. 在0°和90°之间反复变化的值 11、传感器的精度表征了给出值与( )相符合的程度。 A.估计值 B.被测值 C.相对值 D.理论值 1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当传感器输入、输出不随( )变化时,其输出-输入的特性。 A.时间 B.被测量 C.环境 D.地理位置 13、非线性度是测量装置的输出和输入是否保持( )关系的一种度量。 A.相等 B.相似 C.理想比例 D.近似比例 14、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 )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多次测量 B.同次测量 C.正反行程 D.不同测量 =秒的一阶系统,当受到突变温度作用后,传感器输15、已知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3 出指示温差的三分之一所需的时间为()秒 A.3 B.1 C. 1.2 D.1/3 二、多项选择题 1.阶跃输入时表征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指标有哪些?() A.上升时间 B.响应时间 C.超调量 D.重复性 2.动态响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描述,以下属于用来描述动态响应的方法是:() A.精度测试法 B.频率响应函数 C.传递函数 D.脉冲响应函数 3. 传感器静态特性包括许多因素,以下属于静态特性因素的有()。 A.迟滞 B.重复性 C.线性度 D.灵敏度 4. 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表征的重要指标有:() A.灵敏度 B.非线性度 C.回程误差 D.重复性 5.一般而言,传感器的线性度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使用一定的线性化方法,以下属于线性化方法的有:() A.端点线性 B.独立线性 C.自然样条插值 D.最小二乘线性 三、填空题 1、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对的比值。 2、系统灵敏度越,就越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就越。 3、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4、要实现不失真测量,检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应为,相频特性应为。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

实验十一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仪器 压力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5V 、±15V。 三、实验原理 在具有压阻效应的半导体材料上用扩散或离子注入法,摩托罗拉公司设计出X 形硅压力传感器如下图所示:在单晶硅膜片表面形成4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条。并将它们连接成惠斯通电桥,电桥电源端和输出端引出,用制造集成电路的方法封装起来,制成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X 形硅压力传感器的一个方向上加偏置电压形成电流 i ,当敏感芯片没有外加压力作用,内部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当有剪切力作用时,在垂直电流方向将会产生电场变化i E ??=ρ,该电场的变化引起电位变化,则在端可得到被与电流 垂直方向的两测压力引起的输出电压Uo 。 i d E d U O ???=?=ρ (11-1) 式中d为元件两端距离。 实验接线图如图11-2所示,MPX10有4个引出脚,1脚接地、2脚为U o+、3脚接+5V电源、4脚为Uo-;当P1>P2时,输出为正;P1

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实验

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实验 【目的要求】 测量PN结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试PN结的正向电流与正向电压的关系(指数变化规律)并计算出玻尔兹曼常数。 【实验仪器】 FD-ST-TM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实验模块(需配合FD-ST系列传感器测试技术实验仪)含加热系统、恒流源、直流电桥、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NTC1K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电流型集成 温度传感器AD590、电压型集成温度传感器LM35、实验插接线等)。 【实验原理】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热学物理量,它不仅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科研及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实验及生产的结果至关重要,所以温度传感器应用广泛。温度传感器是利用一些金属、半导体等材料与温度相关的特性制成的。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的类型、测温范围和特点见下表。

PN结温度传感器 1.测试PN结的Vbe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求出灵敏度、斜率及相关系数 PN结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PN结的结电压对温度依赖性,实现对温度检测的,实验证明在一定的电流通过情况下,PN结的正向电压与温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常将硅三极管b、c极短路,用b、e 极之间的PN结作为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硅三极管基极和发射极间正向导通电压Vbe一般约为600mV (25℃),且与温度成反比。线性良好,温度系数约为℃,测温精度较高,测温范围可达-50——150℃。缺点是一致性差,互换性差。 通常PN结组成二极管的电流I和电压U满足(1)式

[] 1/-=kT qU S e I I (1) 在常温条件下,且1/??KT qU e 时,(7)式可近似为 kT qU S e I I /= (2) (7)、(8)式中: T 为热力学温度 ; Is 为反向饱和电流; 正向电流保持恒定条件下,PN 结的正向电压U 和温度t 近似满足下列线性关系 U=Kt+Ugo (3) (3)式中Ugo 为半导体材料参数,K 为PN 结的结电压温度系数。实验测量如下图。图中用恒压源串接51K 电阻使流过PN 结的电流近似恒流源。 2.玻尔兹曼常数测定 PN 结的物理特性是物理学和电子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模块通过专用电路来测量研究PN 结扩散电流与结电压的关系,证明此关系遵循指数变化规律,并准确的推导出玻尔兹曼常数(物理学的重要常数之一)。 由半导体物理学可知,PN 结的正向电流——电压关系满足式(1),式(1)中,I 是通过PN 结的正向电流,I S 是不随电压变化的常数(漏电流)。T 是热力学温度。e 是电子的电荷量,U 为PN 结正向压降。由于在常温(300K )时KT/e ≈,而PN 结正向压降约为几百毫伏,则exp(eU/KT)>>1,则式(1)中-1项可忽略,于是有: kT qU S e I I /= (2) 即:PN 结正向电流随正向电压按指数规律变化。如测出PN 结I-U 关系值,则利用式(1)可以求出e/KT 。在测得实际温度T 后就可以得到e/K 常数,把电子电荷量代入即可求得玻尔兹曼常数K 。 在实际测量中,二极管的PN 结I-U 关系虽也满足指数关系,但求得的K 往往偏小,这是因为通过二极管电流一般包括三个成分:[1]扩散电流,它严格遵循式(8);[2]耗尽层复合电流,它正比于exp(eU/2KT);[3]表面电流,它是由Si 和SiO 2界面中杂质引起的。其值正比于exp(eU/mKT),一般m>2。因此为了准确的推导出K ,不宜采用二极管,而采用硅三极管,且接成共基极电路。因为此时三极管C 和B 短接,C 极电流仅仅是扩散电流,复合电流主要在B 极中出现。这样测量E 极电流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实验内容】 为电子电量, C q ;10602.119-?=为玻尔兹曼常数,K J k /10381.123-?=

第4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解析

第4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1 知识要点 4.1.1测试系统概述及其主要性质 1.什么叫线性时不变系统? 设系统的输入为x (t )、输出为y (t ),则高阶线性测量系统可用高阶、齐次、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d )(d d )(d d )(d 01111t y a t t y a t t y a t t y a n n n n n n ++++--- )(d )(d d )(d d )(d 01111t x b t t x b t t x b t t x b m m m m m m ++++=--- (4-1) 式(4-1)中,a n 、a n -1、…、a 0和b m 、b m -1、…、b 0是常数,与测量系统的结构特性、输入状况和测试点的分布等因素有关。这种系统其内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称之为时不变(或称定常)系统。既是线性的又是时不变的系统叫做线性时不变系统。 2.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哪些主要性质? (1)叠加性与比例性:系统对各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单个输入的输出之和。 (2)微分性质:系统对输入微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微分。 (3)积分性质: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 (4)频率不变性:若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将为同一频率的谐波信号。 4.1.2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1.什么叫标定和静态标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静态标定?标定有何作用?标定的步骤有哪些? 标定:用已知的标准校正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过程。 静态标定:就是将原始基准器,或比被标定系统准确度高的各级标准器或已知输入源作用于测量系统,得出测量系统的激励-响应关系的实验操作。 静态标定方法: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地取定5个或5个以上的标定点(包括零点),从零点开始,由低至高,逐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称标定的正行程),然后再倒序由高至低依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直至返回零点(称标定的反行程),并按要求将以上操作重复若干次,记录下相应的响应-激励关系。 标定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

【人力资源】实验4-18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资料

第五章 热学实验 热学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在理想热学实验中,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其一是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其二是测量一个系统的状态参量时,应保证系统处于平衡态。我们的实验内容设计了对空气的比热容比进行测定。 §5.1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气体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称为气体的绝热指数,它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常数,在热力学方程中经常用到,本实验用新型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测空气的压强,用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测空气的温度变化,从而得到空气的绝热指数;要求观察热力学现象,掌握测量空气绝热指数的一种方法,并了解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预习重点】 1.了解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知道理想气体的等温及绝热过程特征和过程方程。 2.预习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的定义,进而明确二者之比即绝热指数的定义。 3.认真预习实验原理及测量公式。 【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了解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实验原理】 理想气体的压强P 、体积V 和温度T 在准静态绝热过程中,遵守绝热过程方程:PV γ 等于恒量,其中γ是气体的定压比热容P C 和定容比热容V C 之比,通常称γ=V P C C /为该气体的比热容比(亦称绝热指数)。 如图5.1.1所示,我们以贮气瓶内空气(近似为理想气体)作为研究的热学系统,试进行如下实验过程。

(1)首先打开放气阀A ,贮气瓶与大气相通,再关闭A ,瓶内充满与周围空气同温(设为0T )同压(设为0P )的气体。 (2)打开充气阀B ,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充入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关闭充气阀B 。此时瓶内空气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等待内部气体温度稳定,即达到与周围温度平衡,此时的气体处于状态I (1P ,1V ,0T )。 (3)迅速打开放气阀A ,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当瓶内压强降至0P 时,立刻关闭放气阀A ,将有体积为ΔV 的气体喷泻出贮气瓶。由于放气过程较快,瓶内保留的气体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以认为是一个绝热膨胀的过程。在此过程后瓶中的气体由状态I (1P ,1V ,0T )转变为状态II (0P ,2V ,1T )。2V 为贮气瓶容积,1V 为保留在瓶中这部分气体在状态I (1P ,0T )时的体积。 (4)由于瓶内气体温度1T 低于室温0T ,所以瓶内气体慢慢从外界吸热,直至达到室温 0T 为止,此时瓶内气体压强也随之增大为2P 。则稳定后的气体状态为III (2P ,2V ,0T )。从 状态II →状态III 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容吸热的过程。由状态I →II →III 的过程如图5.1.2所示。 图5.1.1 试验装置简图 图5.1.2 气体状态变化及P-V

实验九.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检修

实验九: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检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 丰田8A电喷发动机故障实验台1台、数字万用表几块、手动真空泵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次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检测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在汽油机上,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是用来测量进气管内气体的绝对压力,并将信号送入ECU,作为燃油喷射控制和点火控制的主控制信号。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按照检测原理分为压敏电阻式、电容式、膜盒式、表面弹性波式等,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压敏电阻式和电容式。这里主讲述压敏电阻式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方法,与ECU的连接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压敏电阻式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电路 ECU通过Vcc端子给传感器提供标准的5V参考电压,传感器信号经PIM端子输送给ECU,E2为搭铁端子。 检测步骤如下: 1.电源电压检测: 点火开关置于“OFF”位置,拆开线束插接器。然后将点火开关置于“ON”位置(不起动发动机),在线束侧用万用表电压当测量线束插接器电源端子Vcc 和搭铁端子E2之间的电压,其电压值应为4.5~5.5V。如有异常,应检查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与ECU 之间的线路是否导通。若断路,应更换或修理线束。 2.输出信号电压检测: 将点火开关置于“ON”位置(不起动发动机),拆下连接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与进气歧管的真空软管,然后用真空泵向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内施加真空,同时在ECU侧用万用表电压挡测量端子PIM与E2之间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电压,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1中。 表1 输出信号电压测量记录表

LED温度特性的测试

2007年3月 第18卷 第1期照明工程学报 Z HAOMING GONGC HE NG XUEB AO Mar. 2007 Vol 18 No 1 LED 温度特性的测试 梅 毅 陈郁阳 袁 川 刘木清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上海 200433) 摘 要:本文介绍了对多种型号LED 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色度参数的测试过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了LED 输出光通、色温等受环境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LED 温度测试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关键词:LED;光通量;相关色温;色坐标;温度特性 Measurement of LEDs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Mei Yi Chen Yuyang Yuan Chuan Liu Muqing (Fudan Unive rsity De p a rtment of Light Source and Illuminatin g Enginee rin g ,Shangha i 200433)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sure ment process of various types of LE Ds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B y analyzing the results,a conclus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LEDs chromatic parameters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is given.And some consideration during LED measurement is discussed. Key words :LED;luminous flux;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hromaticity coordinate;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1 引言 发光二极管(Light E mitting Diodes,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二极管,当注入PN 结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就会发光,是一种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和辐射能的发光器件。其相对白炽灯等传统光源具有功耗小、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电压低、发光响应时间短,光色纯等一系列特性。LED 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指示灯、显示屏、交通信号灯等诸多领域。随着高效、大功率LED 技术的不断突破,LED 将有可能成为未来应用广泛的新型光源。 LED 光源是一个温度依赖性较强的光源。温度的浮动可能会导致光输出的显著变化和发光峰值波长的漂移等现象。因此,对LED 温度特性的测试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LED 产业飞速发展并逐步进入照明领域,对大功率LED 温度特性进行测量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设计开发的颜 色分析仪以及LED 驱动电路,对不同颜色与不同功率LED 在宽温度范围内光通量的变化进行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2 实验 2 1 LED 温度测试装置 LED 温度测试系统由恒温箱、积分球、驱动电路、LED 光源、温度计、光谱仪、颜色分析软件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LED 测量系统框图 LED 驱动电路由可调电源模块PT6304与功率运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

实验二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单晶硅的基片上扩散出P型或N型电阻条,接成电桥。在压力作用下根据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基片产生应力,电阻条的电阻率产生很大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我们把这一变化引入测量电路,则其输出电压的变化反映了所受到的压力变化。 图一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引压胶管。 四、实验步骤: 1、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实验模板的支架上,根据图二连接管路和电路(主机箱内的气源部分,压缩泵、贮气箱、流量计已接好)。引压胶管一端插入主机箱面板上气源的快速接口中(注意管子拆卸时请用双指按住气源快速接口边缘往内压,则可轻松拉出),另一端口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引线为4芯线: 1端接地线,2端为U0+,3端接+4V电源, 4端为Uo-,接线见图9-2。

2、实验模板上R W2用于调节放大器零位,R W1 调节放大器增益。按图9-2将实 验模板的放大器输出V02接到主机箱(电压表)的Vin插孔,将主机箱中的显示选 择开关拨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R W1 旋到满度的1/3位置(即逆时针旋 到底再顺时针旋2圈),仔细调节R W2 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 3、输入气压,压力上升到4Kpa左右时调节调节Rw2(低限调节),,使电压表显示为相应的0.4V左右。再仔细地反复调节旋钮使压力上升到19Kpa左右时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1(高限调节),使电压表相应显示1.9V左右。 4、再使压力慢慢下降到4Kpa,调节差动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使电压表显示为相应的0.400V。再仔细地反复调节汽源使压力上升到19Kpa时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使电压表相应显示1.900V。 5、重复步骤4过程,直到认为已足够精度时仔细地逐步调节流量计旋钮,使压力在4-19KPa之间变化,每上升3KPa气压分别读取电压表读数,将数值列于表1。 作业: 1、画出实验曲线,并计算本系统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实验完毕,关闭所有电源。

压力传感器(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参数。 2. 了解非电量的转换及测量方法——电桥法。 3. 掌握非平衡电桥的测量技术。 4. 掌握应变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及物体重量的测量。 5. 了解多个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线性组成、调整与定标。 二、实验原理 压力传感器是把一种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弹性体在压力(重量)作用下产生形变(应变),导致(按电桥方式联接)粘贴于弹性体中的应变片,产生电阻变化的过程。 压力传感器的主要指标是它的最大载重(压力)、灵敏度、输出输入电阻值、工作电压(激励电压)(VIN)、输出电压(VOUT)范围。 压力传感器是由特殊工艺材料制成的弹性体、电阻应变片、温度补偿电路组成;并采用非平衡电桥方式联接,最后密封在弹性体中。 弹性体: 一般由合金材料冶炼制成,加工成S 型、长条形、圆柱型等。为了产生一定弹性,挖空或部分挖空其内部。 电阻应变片: 金属导体的电阻R 与其电阻率ρ、长度L 、截面A 的大小有关。 A L R ρ = (1) 导体在承受机械形变过程中,电阻率、长度、截面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变化。 A A L L R R ?- ?+ ?=?ρ ρ (2) 这样就把所承爱的应力转变成应变,进而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因此电阻应变片能将弹性体上应力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电阻应变片一般由基底片、敏感栅、引线及履盖片用粘合剂粘合而成。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如图1所示: 1-敏感栅(金属电阻丝) 2-基底片 3-覆盖层 4-引出线 图1 电阻丝应变片结构示意图 敏感栅:是感应弹性应变的敏感部分。敏感栅由直径约0.01~0.05毫米高电阻系数的细丝弯曲成栅状,它实际上是一个电阻元件,是电阻应变片感受构件应变的敏感部分.敏感栅用粘合剂固定在基底片上。b ×l 称为应变片的使用面积(应变片工作宽度,应变片标距(工作基长)l ),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来表示,如3×10平方毫米,350欧姆。 基底片:基底将构件上的应变准确地传递到敏感栅上去.因此基底必须做得很薄,一般为0.03~0.06毫米,使它能与试件及敏感栅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另外它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抗潮性和耐热性.基底材料有纸、胶膜和玻璃纤维布等。 引出线的作用是将敏感栅电阻元件与测量电路相连接,一般由0.1-0.2毫米低阻镀锡钢丝制成,并与敏感栅两输出端相焊接,覆盖片起保护作用.

智能温度测量系统

智能温度测量系统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摘要 传统检测温度的方法是用模拟温度传感器。信号经取样、放大后通过模数转换,再交给单片机处理。这种方法经过众多器件,易受干扰、不易控制且精度不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测量系统,系统主要通过对单总线可编程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特性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模块由两位一体的共阳数码管和两个9012组成。并以AT89C51单片机为开发平台,通过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智能温度测量系统。该测温系统能取得并显示8点的温度数据,可直接应用在一些需要测量温度的场合。 本设计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由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显示电路、通信模块共4个模块组成。本文对以上四个部分的软硬件设计作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核心芯片的选型,外围电路的连接,芯片与芯片之间的连接电路,程序设计方法和相应的软件程序。本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共阳数码管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design Abstract Traditional testing temperature method is to use simulated temperature sensor. Signal by sampling, amplification, then delivered by frequency-field SCM processing. This method after numerous device, easy interference, not easy to control and the precision is not high.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ystem, mainly through single bus programmable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characteristic and work principle are studied and the display module consists of two one of Yang digital tubes and two 9012 composition. And with AT89C51 for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develop practical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measuring system. The temperature measuring system can obtain and display the 8 o 'clock temperature data, which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in some requires measuring temperature occasion. This design of multi-point temperature measuring system by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mperature sensors, display circuit, communication module totally 5 module.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above five parts for detail, introduces the core chip periphery, circuit connection, chip and cmos circuit connection between, program design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programs. This system structure is simple, strong anti-

基于单片机的压力传感器实验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压力传感器设计 学院(系): 年级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及模块划分---------------------------------------------------------------2 1.1总体设计方案--------------------------------------------------------------------------------3 1.2模块划分--------------------------------------------------------------------------------------4 1.3设计框图如下图所示-----------------------------------------------------------------------5 第二章各模块设计参数-------------------------------------------------------------------------------5 2.1传感器元件模块------------------------------------------------------------------------------5 2.2 A/D转换模块---------------------------------------------------------------------------------8 2.3控制器处理模块-----------------------------------------------------------------------------12 2.4 AD0809接口电路及LED接口电路------------------------------------------------------14 第三章压力传感器实验数据采集、显示及程序---------------------------------------------14 3.1数据采集及显示-----------------------------------------------------------------------------14 第四章心得体会--------------------------------------------------------------------------------------15 附录-----------------------------------------------------------------------------------------------------16 程序设计--------------------------------------------------------------------------------------16 参考文献资料---------------------------------------------------------------------------------25 实物图--------------------------------------------------------------------------------------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