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人教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的史实。通过识读《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增强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分析能力。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教师讲述: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通过实行新政,取得了重大成就,而德、意、日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形成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对外侵略扩张,并相互勾结组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问题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

(1)经济危机的影响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1、二战爆发

亚洲战场,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出示相关图片

2、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出示地图,并讲述德国闪击波兰的大致过程

思考: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

提示: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二战的主战场有:欧洲西线、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

3、德军进攻西欧

阅读课本,归纳德军进攻西欧的过程:

(1)1940年4月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投降;

(2)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投降;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3)1940年7月10日英国遭猛烈空袭——不列颠之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坚持抗击德军,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进行直观理解

4、德军侵略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到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击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和结果

展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图片并介绍其史实。

材料: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忽略了日军伤员治愈后重返战场的人数)、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强调: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成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3)意义:反法西斯国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起止时间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

(2)交战双方:德国对苏联

(3)结果:苏军打败德军

(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展示图片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

展示图片并介绍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3.1943年9月3日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4.诺曼底登陆

展示图片并介绍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战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相关史事: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3个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埃及首都)会晤(即:开罗会议)。并于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①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②目的: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③时间:1945年2月

④内容:a.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c.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材料:日本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从沙俄手中夺取的“权益”须予恢复,即:甲、……乙、中国大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恢复租用中国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丙、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摘自雅尔塔秘密协定

议一议:美苏之间的协议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然而又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2.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以三国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德国投降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

事结束。

4.二战结束

阅读课本,找出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猛烈的反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5.二战的影响

展示二战情况统计表,归纳二战的影响:(1)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2)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3)但是击败了法西斯,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合作探究:

二战的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③国与国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四、课堂总结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世界人民的共同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维护世界的和平是我们第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板书设计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标志:德国突袭波兰

2.德国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2.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3.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

4.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

2.《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3.大战的结束

①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

②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 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案及练习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学习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 学习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浅尝试】(自主阅读课文,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一、慕尼黑阴谋 1.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张,在吞并(国)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2.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3.西方大国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因此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慕尼黑阴谋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德国军队对发动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国宣战。 5.1940年四、五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国在内的西欧和许多国家,国也遭到轰炸。在此期间,(国)也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6.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的企图没能得逞。 7. 年12月7日凌晨,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深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 【知识梳理】(动动脑,忆一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1.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2. 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侵波兰, 3.扩大:1940年4--5月德军占领法国、空袭英国伦敦 4.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军苏联,在斯大林带领下,莫斯科保卫战成功 5.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巩固拓展作业】 班级姓名等级 1.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 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A. 慕尼黑阴谋 B. 德军突袭波兰 C. 日军偷袭珍珠港 D. 德军突袭苏联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战场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法国 B、进攻敦刻尔克 C、进攻莫斯科 D、进攻巴黎 4.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 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敦的枪声 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回答关于二战初期的有关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 (2)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哪里? 6.材料分析题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回答: (1)“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2)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全册导学案

目录 第1课人类的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23课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思考探究人类怎样形成?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原始社会怎样解体?明确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 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自学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科学发展。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发表了《》一书,探索了 的规律,阐明 的发展过程,向 发起勇敢的挑战。 2、英国教授首次提出的观点。 二、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的祖先:洲南方。 2、产生时间:距今约年前。 3、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1)南方古猿属于 (2)“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和使用 4、世界上的主要人种: (1)三大人种:、、 (2)现代人种差异出现的时间: (3)划分人种差异的依据: (4)人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三、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2、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原因: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氏族社会的产生 (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和社会的进步。

【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 整理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造成的。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大批失业,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2、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如何正确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 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肯定方面:“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局限方面:但是“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借鉴作用: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日本为了转嫁经危机的严重后果,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军部法西斯势力上台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给中国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 5、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④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 扩大的主要事件。 【重点】二战爆发的原因【难点】大战初期欧洲国家败亡的原因【导课】 【课堂引领】(依据以下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如何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其带来的恶劣影响? 2.阅读p37动脑筋谈谈你的看法。 【质疑、解疑】(学生互动,同桌、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精讲点拨】 一、慕尼黑阴谋: 背景:上台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矛头指向。 会议:年月,四国政府首脑在国召开会议,签署《》, 内容:规定必须在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结果:国占领,不久又占领了整个。 二、绥靖政策: 原因:20世纪30年代,、、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西方大国害 怕讹诈,又想东引,将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 含义:它们对不是加以制裁,而是希望以的 利益,来。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把该政策推向顶峰 的事件是。 影响: 三、二战: 根本原因: 二战 直接原因:(1),引起,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的形成;(2)一些大国为自身利益而采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3)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相反加深了各国矛盾。 全面爆发:年月,,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初级阶段:(1)1940年四五月,德国占领包括在内的和许多 国家。(2)德国空袭不列颠,英国军民在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史称 不列颠之战。(3)加入一方作战。 扩大:(1)苏德战场:年月日,德国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在领导下取得了的胜利。(2)太平洋战场:年月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第二天对宣战,战争爆发。二战达到规模。 【当堂训练】(独立完成以下习题,检测掌握程度。) 1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1

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知识梳理】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⑵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发展壮大,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⑶二战的破坏性使双方都不想再次卷入战争,因此,冷战政策是东西方争夺的结果,也是美苏对立的产物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备注:(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二、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⑴成立:1955年 ⑵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美苏争霸 1、50年代开始争霸: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达到高潮: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的体现)

3、80年代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的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四、美苏争霸的启示 1、美苏争霸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遏制霸权主义最有利的措施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中国在美苏推行霸权主义过程中多次发挥过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特别是重大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知识链接: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背景: 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表现: 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开始和结束标志: ①“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冷战”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解体。 (5)影响: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形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导入】 右图是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的画面。而在前一天,即1939年8月31日,一群身穿波兰军装的人冲向一个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并占据了小城里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强行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广播,然后通过广播用波兰语对德国进行大肆辱骂。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是波兰人发动了对德国的战争吗?显然,这是德国为其发动侵略战争而制造的借口。果然,次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大浩劫开始了。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但为什么西方大国仍对这些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呢?这一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

2.1938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达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请分别站在苏联和德国的角度,谈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各自目的。 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日本和美国相距万里,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发生战争呢?请结合日本、美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下面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C.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 D.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2.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表明()。 A.英国遏制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B.他为英国远离战争作出了贡献 C.他被德国的谎言所迷惑 D.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3.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 C.中立自保 D.冷战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下列属于德军遭受大失败的战役是()。 A.波兰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进攻法国 D.偷袭珍珠港 5.二战时,被日军偷袭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军事基地是()。 A.关岛 B.中途岛 C.檀香山 D.珍珠港 二、填空题 1. 年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德国的侵略扩张行为持政策;继任首相丘吉尔则对德国的侵略持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自学目标】 1.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收复的史实。 2.通过讲述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理解和认识到人 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自学填空】 亚 非 拉 国 家 的 新 发 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隆会议的与会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有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了解,也有些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受到美国在背后的指使。美国还千方百计进行挑拨离间。因此,怎样在万隆会议上维护亚非国家的团结,排除杂音,保证会议的大方向不受干扰,并取得成功,这是摆在中国代表团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变化,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增至9个。此后,独立运动 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4亿多非洲人民 获得了自由和解放……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宣告独立,古老的非洲由此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非洲国家独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有50多个独立国家的非洲在联合国中占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对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1)面对材料一所描述的恶劣外交环境,这次会议在各国的努力下,最终结果如何?这次会议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运动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哪一年出现了17个国家的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指的是什么?这块殖民地在哪一年获得独立? 【巩固练习】 1.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主备 参与备课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2.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很难理解,要通过举例子来说明一下。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案)学生活动(学案)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二、课堂教学:(一)、繁荣及其崩溃:1、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

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繁荣出现的原因。2、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教师指出危机发生的大致过程:恶性竞争--生产过剩—工厂倒闭—人们购买能力下降—其他行业产品积压,如此循环)注意:涉及一些难理解的经济概念,举例说明一下,不要过多涉及。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二)、重点问题探究:1、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2、分析归纳这次危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3、看导言框,思考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大量产品,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残酷,达成思想教育目标。三、课内归纳小结:四、作业:基础训练相关知识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识,为新课教学准备基础。二、课堂教学:1、看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繁荣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如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加深对经济危机本质的认识。3、总结经济危机的特点:(特点一,范围广。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另外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特点二,时间长。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二)、重点问题探究:1、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工人大量失业,销毁商品、生产破坏。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2、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引发社会危机,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的统治面临巨大挑战。3、资本家销毁商品,主要是为了保住高价格,以便于在经济恢复后把现在的损失成倍的赚回来。培养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学习目标 目标A:掌握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二战爆发原因。 目标B:了解二战全面爆发以及战争初期的欧洲战况。 目标C:了解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掌握二战规模扩大。 二、问题引领 问题组A:慕尼黑会议及二战爆发原因(阅读教材第一目,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慕尼黑会议召开背景、时间、地点、参会国、签订的协定内容、影响。 2.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恶劣影响。 3.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催化剂) 问题组B:二战全面爆发及初期战况(阅读教材第二目35至36页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必须明确“全面”,而不是“开始”,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情况不同。 2.二战初期的战况。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法国和英国遭到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英、法遭到德国侵略意味着什么政策破产? 问题组C:二战规模扩大(阅读教材36页第四段至37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二战规模扩大的时间及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时间及标志? 2.动脑筋: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二战中都有哪些主要战场。 三、专题检测 训练A:慕尼黑会议及二战爆发原因 1.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标志着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 A.慕尼黑阴谋 B.“国会纵火案”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③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④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训练B:二战全面爆发及初期战况 3.“兵火横流,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无路可退,英法盟国只好宣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题目中的信息主要是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特点:(1) 涉及范围特别广。(2) 持续时间特别长。(3) 破坏性特别大。影响:(1)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大批失业,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2) 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2、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如何正确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 作用:(1)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2)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3)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1)肯定方面:“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2) 局限方面:但是“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

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借鉴作用:(1) 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3) 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 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日本为了转嫁经危机的严重后果,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军部法西斯势力上台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给中国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 、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④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

(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导入】 右图是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的画面。而在前一天,即1939年8月31日,一群身穿波兰军装的人冲向一个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并占据了小城里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强行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广播,然后通过广播用波兰语对德国进行大肆辱骂。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是波兰人发动了对德国的战争吗?显然,这是德国为其发动侵略战争而制造的借口。果然,次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大浩劫开始了。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但为什么西方大国仍对这些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呢?这一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 1938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达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请分别站在苏联和德国的角度,谈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各自目的。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

步扩大。日本和美国相距万里,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发生战争呢?请结合日本、美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下面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c.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D.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表明。 A.英国遏制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B.他为英国远离战争作出了贡献 c.他被德国的谎言所迷惑 D.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c.中立自保D.冷战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下列属于德军遭受大失败的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难点:阿拉伯帝国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统一阿拉伯半岛 ①默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遭到传统势力反对,于 年率信徒迁居 ,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 者穆罕默德的决定。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②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1、对外扩张 ①默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条件: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阿拉伯人空前 团结,士气高昂。 ②在亚洲: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非洲: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欧洲: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2、帝国形成 ①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②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知识点3 阿拉伯文化 1、哈里发重视知识: ①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在巴格达设立“ ”,集科学院、 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为延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2、成就 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 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③“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201x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4.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新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的史实。通过识读《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增强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分析能力。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教师讲述: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通过实行新政,取得了重大成就,而德、意、日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形成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对外侵略扩张,并相互勾结组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问题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 (1)经济危机的影响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1、二战爆发 亚洲战场,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出示相关图片 2、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出示地图,并讲述德国闪击波兰的大致过程 思考: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 提示: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二战的主战场有:欧洲西线、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 3、德军进攻西欧 阅读课本,归纳德军进攻西欧的过程: (1)1940年4月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投降; (2)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投降;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3)1940年7月10日英国遭猛烈空袭——不列颠之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坚持抗击德军,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进行直观理解 4、德军侵略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到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击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和结果 展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图片并介绍其史实。 材料: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忽略了日军伤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 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 、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 ,其生活地点是 。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 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 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 ,分为 氏族和 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 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 制和 制 ,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 、印尼爪哇人 B 、南方古猿 C 、尼安德特人 D 、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 、原始人群 B 、氏族社会 C 、 奴隶社会 D 、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 、使用天然工具 B 、能直立行走 C 、会制造工具 D 、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棕色人种 D 、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发展展 产品剩余 私有制产生 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学案: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教学目标 二、(1)、了解慕尼黑的时间、内容以及绥靖政策的危害。 (2)、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导火线及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挑起者。 (3)、记住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标志。 (学习重点: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 (学习难点:慕尼黑阴谋) 二、合作与探究 (一)复习与导入 (1)指名回答前一课知识(问题略); (2)谈话过度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学指导(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 学生阅读课文P27、28页,勾画、标注(慕尼黑会议【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的时间:1938年9月。操纵国:德、意、英、法。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1)含义: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2)内容: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危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自学指导(二)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爆发 学生阅读课文P28——30页,勾画、标注(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9月1日。导火线:德国突袭波兰。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影响。二战爆发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1940年4-5月,德军很快占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