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写作教程(电子版)_刘明华

新闻写作教程(电子版)_刘明华

新闻写作教程(电子版)_刘明华
新闻写作教程(电子版)_刘明华

第一章怎么样学习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是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制作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作品主要分为:新闻报道、新闻评论。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有三方面决定:1、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2、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品

3、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

(二)新闻写作直观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新闻写作属于信源编码过程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同样写作也反作用于采访。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这个次序不能颠倒

唯物辩证主义认识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采访时写作的前提与基

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与归宿。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

所谓功夫在笔外,即有关记者素质问题。

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的要求。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六种作风: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

一、加强政治修养

(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二)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三、加强思想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

思维能力。

课后:1、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意义?

2、试论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3、新闻记者要加强哪些修养?为什么?

上编总论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首先,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其次,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

浅层次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务必真实准确,深层次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what/who/where/when/why/how)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中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感官可以直接感受的事实称为具体事实(现象真实),感官不能直接感受的事实称为概括事实(本质事实)。新闻中容易犯的错误是:从那些看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实升华或抽象到概括事实时容易失真。

(二)围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报道个体事实要真实,它体现的是微观真实,报道总体事实要真实,它体现的是宏观真实,总体是建立在个体之上的,可个体又不等同于总体。新闻容易犯的错误:把不能代表总体事实的个体事实或者一个侧面,夸大了它的普遍度,而对总体事实报道发生扭曲。

(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第二节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一、体制失实:阴谋中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

造成的新闻失实。(大跃进、文革、俄车臣事件)

二、经济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的强烈

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一)故意失实: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造价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

观原因而有意导致新闻报道失实。与报道者思想意

识不端正与职业道德差有关。

(二)非故意性失实(业务性失实):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客观主观条

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事实本来面目做出报道

所导致的新闻失实。表现形式:思想方法片面、知

识不足、采写作风不严谨等。

第三节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布局谋篇时要避免片面性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在采访上下功夫,力争采

访到当事人自己陈述的心理活动,然后如实表述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所获得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核对(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材料和情况

的单位和个人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以上7条主要针对非故意性失实)

在采访时注意:第一,采访一定要深入细致;第二,不轻信被采访者提供的事实,而争取多采访一些人,通过不同渠道来核实信息。

课后:1、新闻写作中如何贯彻新闻真实性的原则?2、分析一篇失实报道,找原因。

第三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以及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

见。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离不开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其特点在于两者的结合。(藏舌头的艺术)

二、为什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二)事实胜于雄辩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是)

“说话”:有目的的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说话”是主观意图,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

学会用事实说话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二种方法: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

第一人称再现法,也就是由记者直接把读者带入现场,是“再现场景”常用的一种手法。(P40永不不消失

的电波:典型、再现)

在批评报道中,通过“场景再现”让事实说话

●第三种方法:学会用背景材料说话。(背景材料: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旧事实)

用背景材料说话,通过背景材料表达记者的倾向,是客

观报道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

一、善于联想

二、善于对比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四、综合立体的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第四种方法: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的作用:1、是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

2、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

3、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可以是新闻事件中当事人所说的话,也可以是新闻事件之外的某些消息源的话。(呼啦圈晃动京城P51)课后:1、有无纯客观的报道?是否所有的新闻观点都在说话?

2、新闻写作是运用哪几种方法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3、分析新闻报道在运用事实说话放方面的特点?(澳督告别澳督府)

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发表在报纸上的新闻作品有两个特点:一是传播产品,另一个是组合产品。这两个产品带来的相应观念:读者观念与版面观念。这两个观念决定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主要功能在于传播。

树立读者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从读者的读报特点讲:时间短,随手翻。

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点

组合产品两个内涵:每件新闻作品都是“个体创造,集体完成”;新闻报道在写作时是

单个成篇的,但发表时必须必然以组合形式出现,这种具体的组合形式就是版面。

版面在空间、时间上都是有限的,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从内容、主题等方面都要服从于整体规划。

第二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

“一次性消费”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同时一次向消费会带来“排他性”,即指同样内容的新闻那一条先到受众那里,解决了他的不知道,后续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作用了。

一、新鲜

(一)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者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是形式摆在读者面前(三)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出某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二、快速

加强训练: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

2、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尤其是

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

4、善于准备好各种素材,灵活组成“预制构

件”

5、培养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怎样做到新闻写短:(P63例子分析消息优点)

(1)坚持一事一报

(2)注意把主题破小,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

出最有价值的事实,忌总结式报道、漫无边际

的全景式报道等

(3)化整为零,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和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第三节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

可读性:要把新闻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下去。

一、具体

(一)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P67)

(二)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

二、生动

(一)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是联系在一起

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生动。

(二)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子“活”

起来的一个关键

(三)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关系DEE结构又称“华尔街日报体”,这种结构比较多用于非事件性消息,其基本特征是从描写具体的某个人入手,通过对事实的进一步解释和恰当的背景分析,进而显示整体、点明主题、引入结论;或者通过集中描绘整体事实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部分进而说明与展示整体。

三、通俗

把新闻写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怎么写得通俗:

(一)解决“新闻官腔”问题

(二)要学会“第二种翻译”(主要针对专业性很

强的报道)

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诉、表达或者说明新闻报道的内容。

(三)巧妙的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P80中

国一日:数字与希望)

第四节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针对性有两层意思: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针对性的两个特点:

第一,这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加大信息量

如何增加信息量:

(一)学会对侧面地进行报道,“立体化新闻”

(二)学会抓特点

(三)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二、加大知识含量如何增大知识含量:

(一)讲究科学性,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客观规律(二)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的信息报道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的影响力

课后:1、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提出这些要求的依据?

2、如何提高新闻写作的时效性?

3、分析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如何加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

第五章新闻角度

第一节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为什么)

新闻角度定义: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点。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第二节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几种角度:领导与群众角度、工作角度与生活角度、表扬角度与批评角度、正面角度与侧面角度、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对内角度与对外角度等。

最佳角度:一是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二是能体现事

物的本质,三是有生动活泼的内容;四是有新颖巧妙的形式。西方记者标准:切中要害,引起人们兴趣,读者最容易接受,读者最关心,时空距离读者最近的角度,最有人情味。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应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的传媒导向定位和主

要受众群需求这三点聚焦。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冰点新闻”从久已封存的历史中挖掘出的新闻。

第三节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角度选择体现在两方面:思辨角度、表现角度。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旧闻做背景,对比新变化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P102豫南庄户纷纷举行交接仪

式取下神像挂地图)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主要针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

强的事实材料,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

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

价值。(类似学术的讨论会)这中方法对改进会议

新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为中心,

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

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六、统摄思维找角度(聚拢思维,思维态势是向心的,

以求对新闻事实更深刻的认识)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艾丰:当记者要向总理想的事

情)P108 长江上游仍在砍树

课后:为什么要寻找新闻角度?什么是最佳新闻角度?分析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得消息与通讯一等奖作品的新闻角度

第六章新闻跳笔

第一节何惟新闻跳笔?

笔法:西方叫叙述学,我们指的是运笔的技巧,行文叙事的方法。

跳笔特点: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每一段讲一个事情,节奏明快,干脆利落,每段之间内容跨度大,有着现在进行时的动态节奏。

为什么要用新闻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的阅读习惯

(一)段落短,每段讲清楚一件事情

(二)跳笔是每一个小段落形成一个新鲜的阅

读兴奋点

(三)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体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手段

第二节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多分段

改写要点:一是把原稿打散,拆分数个新闻事实;二是一段一个意思;三是把这些“预制构件”重新进行段落的排列组合。

二、断裂行文

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他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连接。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

把通讯中的某些细节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镜头的推拉摇移把他们连接起来。(P120北京有个李素丽)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课后:1、为什么新闻跳笔是新闻写作的主要笔

法?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第七章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新闻学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传播具有新闻价值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叫新闻语言。

大众传播学:新闻传播是媒介与受众为传递信息而进行的“对话”,这种“对话”即编码解码的互动,新闻语言就是这种文字符号的编码方式。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要有时代感

(三)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语言要求不同

2、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访者的语言个性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多用动

词)

新闻白描: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式,既不尚修饰、不用或者少用形容词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的勾勒出事物的特征。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火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

第二节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二、多用子概念(具体多一些描写,少一些议论)

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木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西方人们语言具有“抽绎阶梯”,即它有不同层次的抽绎层次,随着抽绎层次的不断提高,语言越抽象,理解的人越少。(例:“气温高达38度”比“天气很热”更符合新闻语言)

三、多用大白话: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口语

化不等于地方方言。

课后1、新闻语言的特色是什么?为什么白描是其主要特色?

2、分析中国新闻奖消息与通讯类作品的语言特色。

中编消息

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消息体裁的特点

一、简括

简要概括的反映新闻事实,好似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即倒金字塔结构。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

美国将这种方式称为“三度反复”,即对同一新闻时间,从标题到导语,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

这种结构方式起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

四、消息有自己外在标志

“电头”作用:表明新闻稿发出单位,显示消息身份;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节消息体裁的优势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泛,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

息承载量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快捷的新闻体裁

三、消息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典型做法:对于突发重大事件,一般是消息在前,随后再另发文章详加补充。

课后:1、消息这一体裁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2、如何认识消息体裁的优势?

3、找一篇长篇通讯改写成消息。

第九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

第一节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一、导语的定义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1)它是消息体裁特所特有的(2)出于文章开头(3)它

是结果、提要或者高潮

二、导语的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的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最新消息,是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

第二节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

二、将最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写进导语

(三)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进导语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第三节导语的大致类型

一、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用

得最多、较容易把握)

优点: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洁,极易为读者理解。

(一)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二)用具体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

特点: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

优点:1、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吸引读者2、能以情景先感染读者。

描述型导语要求记者:1、采访中捕捉有形画面,让采访者简洁给你提供一些情景。

2、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

3、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

优点:1、发挥“勾玄”的作用,给人一种启迪

2、直截了当的发表议论,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写评述型导语注意事项:

(一)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

(二)少而精、点到为止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论更具客观色彩和说服力,为了防止因作者直接评论导致的被动,可以使

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

闻。

特点:它不是靠描写或者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第四节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导语以提问为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

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

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调动读者

的阅读兴趣。

二、拟人:使导语带有感情色彩

三、借用:使导语富有情趣

四、对比: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五、直呼:导语以第二人称“您”或“你”直接呼读者,又

“谈话体”。

优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

六、排比:造成震撼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

课后:1、怎么样认识导语在消息中的重要地位?

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提出这些要求的理由

是什么?

3、实践:分析消息的导语类型。

第十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主体重任在肩

如将导语比作“头”,主体便是“躯干”,消息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以便吸引读者,然而精彩的导语之后,还必须有一个丰满的、文字讲究的主体。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一)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二)将导语中导读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一)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二)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一)运用“色彩”:色彩的核心是细节

(二)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第二节主体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导语与主体之间,主体内部都是

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安排材料。

二、纵向结构:主体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

三、横向结构(综合性新闻、会议新闻、经验性新闻、

反映成就或问题的新闻)

特点: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的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第三节消息的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特点:以事实结尾,事实讲到哪里消

息的结尾就在哪里。

二、接种巧妙的结尾方式

(一)材料典型、意味隽永

(二)首尾关照,巧妙呼应

(三)稍加议论,画龙点睛

(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课后:1、主体与导语的关系?如何理解的主体任务?

2、写好消息主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一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

第一节写消息切记交代背景

一、何谓新闻背景?

狭义定义: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务或者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新闻背景的任务和作用

(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解释新闻中的名词术语或者消息中的事实部分

(二)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言明的观点(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可读(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累加性背景”它是在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之外,顺带介绍其他一些相

同类型的事例或者顺带给出同类事件总发的情况、

数字,它是褒贬事物的有力武器

第二节精选背景材料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决定背景材料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主题。

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第三节巧妙穿插

一、插入导语(视情况而定)

(一)背景本身为一典型事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二)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

(三)用历史性背景材料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二、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一)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进一步

展开

(二)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需要

三、分散插入主体中

(一)主题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二)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

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新闻事实与背景

的界限。

课后:1、何谓新闻背景?消息为什么要加新闻背景?

2、消息的背景大体有哪些类型,各自的作用?

3、怎样才能写好新闻背景?

第十二章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消息这种体裁是由报道事件起家的,事件性消息是消息的“正宗”。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一)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事件本身程度不同的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警示作用

(三)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首选体裁原因:消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第二节报道事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事实要交代的一清二楚

(一)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二)忽略了某些必须交代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三)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的不够具体二、勿做表面文章(勿就事论事)

三、见事见人

(一)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特别是直接关系人的安危的灾难性报道

(二)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灾祸、犯罪等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事

件属于恶性事件。

(一)不要煽情(二)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破案方法

(二)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四)关注事件成因

第三节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动态消息是报道事件的主要方式(一)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二)动态消息更强调“客观笔法”

(三)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性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一)善于扑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二)客观记述,增强可信性

(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性

第四节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一)简讯的特点:文字简略,内容简单;结构单一。

(二)简讯的地位: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篇幅小可以多发稿,从整体上增加媒介的信息含量;活

跃报纸版面;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

索。

二、简讯的写作

(一)撮要:撮要是简讯写作的决定性环节。

选择材料的标准: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2、提示新

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讲究文字1、精简2、要有表现力

课后:1、怎样认识事件性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2、报道事件性消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3、怎么样写

好动态消息?

4、媒体为什么需要简讯?写作简讯的要义是什么?

第十三章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费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由它的题材的特殊性决定

的)

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有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二)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三)一些非事件性消息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四)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非事件性消息类型:综合性消息、经验性消息、服务性消息、预测性消息、人物消息。

一、对比显现:通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将其变化、

问题、新闻性明显的揭示出来,而显现的基本手

段对比。

二、量化集中: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集中,集中的

一个手段是总体量化,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

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趋势。

三、以点带面:是非事件性消息尤其是综合性消息写

作的重要方法,综合性消息应特别重视“点”,应以

典型开路。

非事件性消息选材注意:(1)高,高度概括同类

事物的基本特征(2)深,内涵丰富,思想深度(3)

活,有思想感情,故事性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第三节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预测性消息带有不确定性;预告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二、预测消息的价值

(一)有助于科学决策

(二)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一)及早预测

(二)他人预测:不能是记者出面预测,它是预测活动、预测性意见的客观反映,应交代预测行为的主体。

(三)权威预测

(四)深度预测:1、避免简单化,不仅报道结论,也反映预测者对问题的分析,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2、预测到位(五)审慎发稿

第四节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

特点:(狭义)“直接可用”,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

功能: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消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一)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

(二)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

1、方法要具体

2、对所提出的忠告建议要做出说明,以便读者接受。

(三)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四)亲切自然:导语适合采用“直呼式”“谈话体”,宜用第二人称。

课后:1、怎样认识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性?

2、预测性消息的地位如何?采写预测性消息对记者提出什么要求?

3、写好服务性消息的关键何在?

第十四章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特点是“再现”。消息与特写的不同之处在于,描写性消息不是细描,而是简笔勾勒,区别主要在于繁简。

二、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一)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二)发挥形象感染力、震撼力

(三)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第二节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一、简笔描写

二、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三、描中有述、叙描结合:描写性消息的叙述,主要靠背景材料来完成。

第三节新闻素描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也称特写性新闻,它是以“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家族中的代表性成员。它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

“视觉新闻”这一概念由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与1983年9月在一次讲话中提出,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画面,读起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的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

“现场短新闻”概念提出在1989年10月首都新闻单位负责人会议上。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第四节花絮

一、花絮的特点、作用

花絮与新闻素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题材上。花絮它是从侧面入手,它是从重大事件、活动、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其作用如下

1、花絮有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

2、花絮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二、花絮的写作

(一)小角度

(二)大视野:思想性

(三)轻松幽默、亦庄亦谐(P287 亦庄亦谐皆真情)

课后:1、如何认识“再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2、新闻素描和花絮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区别?

3、以“再现”方式进行报道对记者提出哪些要求?

4、简析《戴安娜葬礼隆重举行》写作特点。

第十五章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1、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

2、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

二、分析性消息的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二)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三)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

*分析性消息的多少、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关系到一家媒体的声誉,可以反映一家媒体的整体素质和报道力度。

第二节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二、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

新闻性含义: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者问题的分析;讲究实效;应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的信息。

第三节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背景新闻)的特点及重要性

特点:说明事物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重要性:(关于分析性新闻的地位的论述也适应于解释性消息)

1、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

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2、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的为

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

3、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具启

迪作用,也更见有建设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即全局性背景。

在解释性新闻中,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新闻的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背景的任务是诠释新闻事件的整体。(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

(三)巧妙开篇,引人入胜。

1、立即开讲

2、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3、先将奇异的场景再现出来,然后再进行解释。(橱窗式)

第四节新闻评述

一、新闻评述的特点、价值

新闻评述是一种有评有述,评述相间的形式,其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在于:

1、评述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

就是论理的一种写法

2、新闻评论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

类型:事件性评述(写好事实);非事件性评述(评的成分

更重)

价值:1、评述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

2、评述可以为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评论战线的轻骑兵

二、新闻评述的写作

(一)典型题材,全局观点

(二)因事论理,理由事出

(三)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P309 喜见萝卜入客房)课后:1、信息时代分析性新闻有何重要意义?写好分析性新闻对记者提出怎样的要求?

2、解释性新闻与评述有何不同?写作中各应注意什么?

下编通讯

第十六章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个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出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以详报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第二节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通讯必须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真实、时效性、具有新闻价值。

第三节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满足

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

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三、通讯文体比较自由(P325 汉城决赛的最后四十秒——

男子4×100米决赛画外音)

四、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五、体现住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

手法表现事实

七、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

第四节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可读性,是通讯魅力所在。

要使读者从这些白纸黑字中“读”出新闻的现场画面,“读”出记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来,必须借助读者的想象力,这需要记者和读者在两个符号系统之间不断转换才能完成:现场画面——记者——记者感受——通讯中的描述文字——读者——读者想象中的现场画面。

课后:1、通讯的基本特征好似什么?

2、通讯的魅力何在?媒介激烈竞争的时代,通讯占有什么地位?(谈通讯的优势所在)

第十七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记者经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其主要特征:鲜明的目的性。

第二节通讯主体的要求

一、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正确)

主题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主题真实性)二、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通讯深化主题的三条经验:全局意识、历史感、关注人的心灵

三、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指导性)

针对性有两层含义:新鲜;时代色彩(P350 寻找时传祥)

第三节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一、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二、预设主题加事实印证(主题先行论)

课后:1、主题对于通讯写作有何意义?

2、通讯写作对主题有哪些要求?

3、练习写通讯

第十八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两层含义:突出;普遍存在。二、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忌重复: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

第二节通讯选材的类型

一、骨干事例:就是那些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

一个大的骨干事例如果情节丰富,通常可以独立写成一个时间通讯或者故事。

但是如果写人或者一个社会问题,就需要几方面的骨干材料来表现主题。

二、细节材料:再现性材料,是骨干材料事例中细致的情节、

场面或者个性化的对话。最有灵性、最有感染力、最易吸引受众的部分。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1、完整情节事实(P366 莫老更买电视)

2、片段性情节事实

3、语言情节事实

(二)特写镜头

1、场景画面——如临其境

2、人物特写——如见其人

人物特写镜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物特写形象的特写画面;人物动作特写

3、人物语言特写——如闻其声,作用:可信,生动。

三、一般叙述性材料:对人物、事物、风貌的背景和此案在

状态做概括性介绍和解释,使人了解一个大致的事实框架,“织”出通讯的一个基本背景和舞台。骨干事例讲一个点,细节材料也表现一个点,而一般叙述性材料却表现出一个面。

第三节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一、记者现场观察:有一种观察现场,是事件发生后的弥补

性现场采访,入车祸发生后看到现场。

二、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三、记者的访问:常采用“触景生情”将对象带到曾经经历过

的地方去采访。

课后:1、通讯选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通讯需要哪些类型的材料?细节在通讯中的作用?

3、分析穆青的通讯在选材上的特点。

第十九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

第一节通讯结构的特点

一、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二、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第二节结构通讯的原则

通讯结构两个层面意思:“内结构”,即通讯表达新闻事实内在逻辑联系的“意义性”结

构;“外结构”它是通讯意义性结构表诸文字、篇章而必然取得

的一种外在形式。

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三、简洁清晰原则

四、对称均衡原则:要有层次意识;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通讯首尾衬托、互相照应,突出文章的整体感。

五、跌宕起伏原则:结构疏密得当,灵活穿插。

第三节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纵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事件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一)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照事件顺序叙述下来

(二)按照生活中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另一种纵式结构通讯,“纵切式结构”人为地切割事实,对客观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或者某种现象的存在状态切出一个按照事件顺序的纵向剖面,以展现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传播价值。

(三)将多线条事实组织成单线条纵结构:主要是通过“日记”等手法将通讯原来的复杂事实进行梳理,使之简单明了。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新闻写作培训教程

1、新闻的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 ? 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 ? 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 ? 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 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 ? 综合上述,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 ?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 新闻价值 ?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 (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 ? (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 ?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 ? (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 新闻写作基本原则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 3、要表现,不要陈述。 ?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2、消息的写作

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

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 下笔千言,终要收尾。稿子写到结尾,也就到了作者与读者握手言别的最后时间了。人们告别的方式有多少种,结尾的方式就有多少种。一些新闻作品,之因此让人读后掩卷长思、唏嘘别已,不少得益于作品有一具好的结尾。作为作者,要尽可能经过结尾的“神来之笔”,给读者留下一具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顾。结尾并非可有可无普通来说,从事新闻写作的人大多比较重视导语写作,对结尾的作用则没有引起脚够的重视,总认为结尾可有可无,弄不行还有画蛇添脚之嫌。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有些新闻、尤其是在一些简讯中,常常惟独百十来字,离首即尾,离尾即首,真的无所谓结尾;但在大多数新闻作品中,结尾对主题思想和新闻事实的表达依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大伙儿,特别重视结尾在写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白居易曾在《新乐府序》中称“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意思是说《诗经》各篇的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提出开头要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令人余音萦耳;明末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述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在文章中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至于是否画蛇添脚,别在于要别要结尾,彻底在于它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一些结尾之因此显得多余,正说明没有发挥好结尾的作用。 新闻结尾虽然处于文章的最后位置,但它关于受众同意心理的妨碍却别容低估。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材料显示,处于系列首尾位置的经历材料,比处于系列中间位置的材料更容易被记住,其几率几乎相当于中间位置的三倍。英国新闻学者安德鲁?博伊德认为:“任何一具节目或新闻给人的长期印象通常基本上最开始或最后几个词留下的。”因而他认为:“像有力的开头一样,结尾应该加强语气,幸免虎头蛇尾。新闻报道宁用砰然响声做结尾而别用低声呜咽。有力、确定、语气强烈的结尾胜过软弱无力的结尾。”(《广播电视新闻教程》) ①卒章见义,点化主题。写稿子,别仅仅是说故事,重要的是要经过叙述给读者一具交待,以便把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诉读者,让读者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也算是我们常说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夹叙夹议,边说故事边出思想;有的先捅主题,尔后用事实补证;还有的是把主题思想巧妙地躲藏在新闻事实的叙述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主题思想有初步感悟,最后再经过结尾将其鲜亮地告诉读者。比如,1990年11月12日《解放军报》一版有一篇消息,题目是《“硬六连”的硬根子》。在这篇稿件中,作者先用4个骨干例子作了充分的铺垫,假如读者认真研读,是可以看出其主题思想的;但新闻怎么说别全是经典著作,读者普通也别可能像读经典著作那样,去精研细读一篇新闻作品,很可能是“一扫而过”,扫上了就扫上了,扫别上就过去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于是,作者在稿子的最后又加了如此一具结尾:“六连的士兵过硬,是军官带出来的;六连的军官过硬,是党小组、支部管出来的。党支部那个战斗堡垒过硬,是硬六连的硬根子。”如此一来,稿子的主题思想就知道无误了。 ②登高望远,阐明意义。对记者、通讯员来说,写稿子别仅仅是报道新闻事实、点明新闻主题,还应充分阐述其意义,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但在写作过程中,为便于新闻事实的叙述、主题思想的集中表达,作者有时很难把新闻事实的意义穿插于新闻主体中,于是常常在报道结束时特意拿出一段文字解决这一咨询题。从另一方面说,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往往比普通读者要深一些、远一些,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去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当事人,对新闻事实的了解,也必定比普通读者多,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应该更准确、更全面。从那个意义上说,阐明新闻意义也是记者应尽的义务。看一下《解放军报》这篇人物新闻的结尾,也许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一咨询题的认识。战喜武是平庸的。这个地方的每一具人,海防前哨的

新媒体新闻写作与制作

网络新闻业务与传统新闻业务1、新闻资源的全面利用2、层次化、网络化的新闻组织方式3、实时的文字报道4、多媒体采访与报道5、新闻报道中各种层次的互动 网络新闻编辑的四个层面1、网络新闻的选2、网络新闻的加工3、网络新闻的整合4、网络新闻的延伸 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特点1、网络新闻编辑的主动性与被定性2、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整合性和原创性3、把关人角色 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1 、多媒体内容编辑的比重将不断上升2、网络新闻编辑分工不断细化3、网络新闻编辑新闻加工向高层次发展4、从面向单平台编辑向多平台编辑发展 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采集相同点是什么1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变2对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坚持不变 网络新闻采集的优势在哪里1、网络新闻作品的多层次写作2、全时与互动3、新闻资源的利用4、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影响网络新闻采集的因素1、政策环境2、法律环境3、著作权法4、经济环境5、技术环境因素 对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判断1多源求证2内容分析3调查核实4技术判断 网站策划指1、根据现实的情况与信息,判断市场变化的趋势,针对未来网站建设做当前决策2、对网络媒体的规模、结构、形象进行整体设计3、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网站策划解决的问题1网站战略发展策划2网站内容策划3网站形象策划4网站市场行销(如何提高访问量)5网站品牌形象推广6网站内部人员安排 网站策划的原则1指导原则2全面原则3个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迅速原则6团队原则 调查分析阶段1网站的服务对象2社会环境3竞争对手4自身条件分析 属于内容的构成要素1网页名称2标题3正文4图表5标语 一个网站的网页构成:主页(homepage)首页(frortpage)新闻文章页(news articles) 属于造型的构成要素1标识2文字3图标4插图5动画6背景7声音 网页编排设计原则1网页编排首要原则@主页以占用空间和带宽小的静态文本和小图片为主@避免占用空间大的背景、图表、视频、动画在主页上出现@建立合理的网站布局,链接点不要太多太杂2版面布局原则:统一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对比性原则、节奏性原则、视觉冲击中心 新闻网页设计注意原则1简化新闻信息的阅读路径2网页的设计应以功能为先3借鉴报纸版面编辑方法原则4利用新技术,方便网络新闻的打印 新闻栏目与内容的规划1依据新闻来源的特色2依据报道内容的特色3依据与其它媒体合作形成的特色4依据新闻延伸形成的特色5依据对传统新闻栏目分类的借陈出新 网页框架布局的设计1框架模式2文字的编排3字体的运用4网页设计中的色彩 主页的功能1对网站内容的介绍2引导浏览者到他们要去的地方3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新闻网站的一般结构1分类新闻2新闻服务3多媒体新闻4地方性新闻网站 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1题文分家2慎用长题3大多单行4宁实勿虚 网络新闻单行题的制作1、一句话题2两(三)句题、一条新闻3两句题两条新闻4标题+摘要4标题群 标题群:是围绕某个主题或事件,在一个大标题统率下,由多种传播符号(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构成、即时滚动播出多个存在相互关联的新闻小标题的集合标题群写作形式:1标题群的小标题一般是加“[ ]”标志2在一些网站也采用“大字号标题+小字号标题”的方式,“小字号标题”一般是作为副题,“大字号标题”作为主题标题群形式优势1大标题将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最新、最重要的事实突出2将不同的新闻事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动态性和新闻事件间的相关性3既突出了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又为普通用户梳理出事件发展的脉络4展示出立体化的传播思维和空间层次感,形成一种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样式 网络标题的加工原则1准确2客观、真实3掌握分寸4导向正确5言之有物6生动形象 锤炼标题文字1压缩与概括标题内容2删去可有可无的字3改变叙述方式4适当运用约定俗成的简称5作题窍门 网络新闻内容整合编辑的手段1依据新闻素材组织新稿件:综编、缩编、拆编2编辑引导性内容:为引导阅读而撰写导读、加小标题、加注点评3为使表达准确对稿件中人名、地名核对、改动 相关内容的编辑1配相关内容1)同一事件的相关内容2)类同事件3)配资料4)有关服务2、灵活编排1)标题排列2)全文切入3) 关键字超级连接3、把握好尺度(1)注意关联性(2) 坚持正确导向 热点事件的报道一段时期内,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 灾难新闻报道1力争在第一时间向公众进行全面、准确、真实、客观的报道2报道事故的同时,还应关注灾难的原因、背景、后果、责任,实现舆论监督的作用

《新闻写作教程》期末考题

2007级第四学期期末《新闻写作教程》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无论哪一篇消息,绝不能没有的部分是( )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2.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 ) A.分析报道 B.事件特写 C.工作通讯 D.概貌通讯 3.新闻结构犹如人的骨骼,是一种组"局部"为"整体"的营造艺术,它被当代西方写作学称为( ) A.新闻建构 B.组合艺术 C.建构艺术 D.仿人体艺术 4.在消息写作上,要力求避免所谓的"三重复",是指( ) A.避免导语、主体、背景的重复 B.避免导语、主体、结尾的重复 C.避免标题、导语、主体的重复 D.避免标题、导语、背景的重复 5.所谓新闻的生命,也即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 ) A.及时 B.真实 C.生动 D.具体 6.作为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在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部分是( )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7.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的最主要区别是( ) A.文学性 B.艺术性 C.形象性 D.真实性 8.言简意明地反映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引导读者尽快把握新闻要旨的简要文句是( ) A.新闻导语 B.新闻标题 C.新闻主题 D.新闻主体 9.选择()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A.新闻跳笔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角度 10.常见的硬新闻结构:() A.倒金字塔B,金字塔 C.华尔街日报型 D.沙漏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导语的大致类型:() A. 概述型导语 B. 描写型导语 C. 评述型导语 D. 橱窗式导语 1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A. 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B、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C、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13.主体的作用() A、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B、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C. 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14.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 A.客观 B.确切 C.简练 D.通俗 E.朴实 15.按照不同的写作形式和写作特点,我国新闻界通常把消息分为( ) A.动态消息 B.综合消息 C.经验性消息 D.人物消息 E.述评性消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闻敏感 17.新闻价值 18.深度报道 19.硬新闻与软新闻 20 GOAL采访法 21.核心段 22.华尔街日报型结构 23.字幕机 24.解说词 25.同期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教程。《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写作教程》继承了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汤世英主编的《新闻通讯写作》的优点。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补充了新的内容。突出了新的特点。归结起来。有五大特点。第一。特设“总论”部分。第二。设置专门章节论述当今应用比较广泛的非事件新闻。分析性新闻和描写性新闻等;第三。对网络新闻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给与了强烈关注;第四。运用案例教学。对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新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第五。 重点介绍新闻报道的主流体裁。全书将理论与写作实践。传统习惯与时代精神尽可能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书名,新闻写作教程。作者,刘明华徐泓张征。ISBN,39817 。12。页数,560。定价,¥元。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

版时间,xx年。装帧,平装。开本,图书> 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 新闻学。 内容提要。《新闻写作教程》有五大特点。第一。 特设“总论”部分。介绍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角度。跳笔。语言等带有普遍性的内容;第二。设置专门章节论述当今应用比较广泛的非事件新闻。分析性新闻和描写性新闻等;第三。对网络新闻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给与了强烈关注;第四。运用案例教学。对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新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第五。重点介绍新闻报道的主流体裁。即消息和通讯。并涉及到了兼有叙事。描写。 抒情。议论。解释。预测等各种功能的新闻体裁的现象和写作方法。总之。新闻写作将理论与写作实践。传统习惯与时代精神尽可能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作者简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著有:《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名

最新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的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俩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关系。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 3.简要叙述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政治修养。 表现在俩方面:一是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二是强烈的正义感。 (2)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所以一个记者处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思想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4.简要谈谈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写作练习范文

写作练习 请以我院由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走向四川传媒学院的历史性转变作为参照,运用说明性、注释性、对比性背景资料,各写一条消息。﹙也可自选题材和背景写三条消息﹚ 小资料之1—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1997年开办电视维修短训班,年招生员600多人;1998年在团结镇租地300亩,由成都理工大申办广播影视学院,试办专科教育;2001年创办新闻、播音、技算机等系科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专科学生;2002年招收本、专科学生600多人;2011年发展为11个系,41个专业,拥有20600多名本专科学生,其中本科占三分之二以上,面向全国普招;全院校基面积1300多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米,拥有2000多台剪编、摄像和非编设备,成为环境宽敞优美,师资雄厚的全国著名艺术院校之一;2013年4月1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设为四川传媒学院;从今秋开始,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学科,面向全国进行二类本科招生。 小资料之2—清华大学,1908年农历6月初4日,在清室皇家林园的清华园用庚子赔款退还部分设游美学务处,1911年农历4月初一开学培养留美学生,1912年改名清华学堂,传授西方科技和中国学;1925年设大学部,1937年9月迁长沙,后迁昆明更名西南联大;1946年返回北京为国立清华大学;1948年国民党溃逃台湾时,带走少部分师生设备到新竹县开设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时,剥离清大的文法医航四类专业另办大学,清华仅为国家培养高级理工人才,现已走出500多位两院院士,150多名将军级军队高级科技精英和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 范例1, 4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胡锦涛等领导出席致贺。清华大学于1911年在北京清华园创办而得名。现已走过100年风雨历程。 范例2, 4月22日上午9时,海峡两岸400多名学子齐聚北京清华大学科技交流中心,携手共庆百岁校庆。1948年清华的部分师生来到台湾新竹创办起台湾清华大学。这是清华学子分手后第一次同庆建校纪念。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两岸学子聚首,道不尽两岸两校同根同源、密不可分血浓于水的深情。 范例3 百年风雨路,水木湛清华。最近,北京和新竹清华大学正在筹办共庆百岁校庆的活动。两校分离后近40年间几乎没有过任何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两校拥有的共同的校训、校徽和校歌,办学理念及校风文化使彼此息息相通。近20年来,两岸科技和教育信息、举办论坛和人员互相参访越来越频繁。百岁共同校庆是两岸清华的历史性起点,更是宏伟清华携手共同面对各种挑战的亮点。 二、练习—试用下列素材改写出三种不同结构的消息﹙任选﹚ 5月9日上午,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宣布,头天该院有9件文物被盗,吁请社会各界提供线索,协助破案。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不少公众置疑,故宫博物院里有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多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在运行,还有400个特警保安。当天,这些技防设施都不灵了?这么多保安哪去了?再说,博物院四周围墙高10米,盗犯插翅难飞,怎么就逃脱了?北京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侦办此案。很快锁定石某有重大嫌疑。根据对石某有上网习惯的分析,排查北京所有网吧。9日晚21日许,这位来自山东,相貌平平,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石柏魁被抓获。据石某初步交待,5月8日下午,他混入一香港旅行参访团队伍进入故宫博物院诚肃殿,纯属临时起意,盗走9件香港来的参展珍贵文物。他怎样在如此严密防范的故宫里得手的呢?经再审石交待,今年3月来京无事可做,从电视看到对故宫的介绍,产生偷文物的念头,又上网查阅过相关资料,还查看过博物院内部和外围筒子河地形。8日上午他混入博物院听导游介绍这些展品很值钱时,起意盗窃。于是躲进展厅夹道至晚上8时,天下起雨,厅里基本无人,他敲碎玻璃进入配电房,无意间发现总闸,于是拉闸断电,进入诚肃殿打坏展板取走展品。9日清晨来到海淀区一收购金银玉件店销赃,店主称全是假货未逞,于是一怒之下全将脏物丢于中关村附近。另据石交待,博物院内很多未展区施工中留下不少电线、光缆,助他顺利爬上10米高墙逃逸。 1、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 北京市警方神速侦破故宫博物院文物被盗案 【据《新华社》北京5月10讯】 5月8日发生在故宫博物院的9件珍贵展出文物被盗案,昨天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石柏魁被抓获。故宫博物院有多项高科技装备全天候严密监测,还有400多名特警级保安昼夜严防死守。可是,40多年0事故的故宫还是发生了重大失窃案。5月9日,当故宫宣布9件文物被盗,世人震惊。北京市警方获讯后立即展开侦调。在对失窃文物的诚肃殿监录资料详细排查分析中,

新闻稿写作方法培训教材

附件一新闻写作方法相关案例 一、新闻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四种的基本组合而成。 (1)灵活鲜明的标题。(2)引人入胜的导语。 (3)深化题旨的文体。(5)恰到好处的结尾。 一般来说,我们的稿件分为系部活动稿件(比赛、重要会议、青年志愿者)、班级特色活动稿件、协会动态稿件、党务稿件、教研成果稿件等。教学评估、系院运动会、校庆活动、大型文娱活动、以及各系的特色活动。 二、稿件的总体要求: 第一段:为导语部分,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背景、原因、目的) 第二段:概括介绍主要事件 第三段:高度升华事件的意义 新闻稿,文字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它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新闻稿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容集中精炼。 三、稿件的写法: 1、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准确新颖,要响亮,富有吸引力,但也要注意切合主题。 2、导语: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高度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容,中心、主题突出。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份。它是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提示的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主干突出。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2)容要充实,紧扣中心,突出重点,尽量发掘它的亮点,对所选的新闻点作深入的报道,可加入自己的议论。禁忌写得太

抒情。 (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有条理、按时间或逻辑顺序来写出事件的主要容。 4、结语: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深化事件主题、说明事件的意义,体现出事件的作用,给人以启示。消息的结尾的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可用排比、对偶等手法来写。 那怎样写好一篇新闻稿?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写好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一个好的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水到渠成的结尾 结尾就是新闻的结束,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它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事件发展的趋势,加深读者的理解和引起读者的思考。新闻的结尾无固定的格式和写法,常用的写法有结论式,前瞻式、解析式、启发式、号召式、鼓励式等,结尾要力争写出新意,在深刻、含蓄、发人深省中结束全文,切忌出现画蛇添足的赘笔。 写作技巧 说清楚5个“W”1个“H”即Who―谁是活动的主体What―活动中发生什么新鲜有趣的事Where―活动的地点Why―活动的

新闻写作范文

新闻写作范文 报告类: 校党委书记王少安为学生干部作“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 11月23日晚,党的十七大代表、校党委书记王少安,带着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刻领会,在南校区小礼堂为全校学生干部作“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来自我校16个院(系)的800余学生干部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上,王书记首先强调指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全校师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王书记希望广大学生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深刻领会,带动全体同学学习,努力把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 随后,王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广大师生就如何学习十七大精神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王书记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是政治立场,更是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的必然选择。二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王书记强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三要准确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新走向。王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关键是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其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四要准确判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王书记强调,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报告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突出,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艰巨。五要准确判断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新任务。王书记指出,党的十七大在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新举措,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王书记号召广大青年学子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党的宗旨,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报告会后,王书记和在场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而认真的回答。王书记深情的嘱托和殷切的期盼,深深打动了广大青年学子的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王书记的殷切期望,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 下列不属于直面采访中应注意的原则是() A. 争论交锋的原则√ B. 因人而异的原则 C. 掌握主动权的原则 D. 平等的原则 2. “去年一天产煤211万吨,为1949年日产量的23倍。”这句话在处理新闻数字的时候使用的是() A. 打比方 B. 作比较√ C. 缩减法 D. 位移法 3. 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A. 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 B. 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C. 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 D. 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4. 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被编辑部临时派到西藏去采访,这种采访叫() A. 隐性采访 B. 蹲点采访 C. 巡回采访 D. 易地采访√ 5. 一条好的消息导语,不必要遵循的原则是() A. 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 B. 切近读者的利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C. 导语为全篇定下写作的主旨 D. 内容越详细越好√ 6. 在常用的采访方法中,最为深入的、能够获取更多新闻细节的方法是() A. 直面采访√ B. 电话采访 C. 观察采访 D. 书面采访 7. 消息的开头出现画面描写,有可视可感的效果,能引起读者的好奇。这指的是() A. 概述型导语 B. 述评型导语 C. 橱窗式导语 D. 描述型导语√ 8. 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A. 形容词

B. 动词√ C. 助词 D. 惊叹词 9. ()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是对新闻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人们称之为新闻的“眼睛”。 A. 导语 B. 主体 C. 背景 D. 标题√ 10. 比较而言,最为有效地促进受访人思考和发言的提问方式是() A. 侧面提问法 B. 设问法 C. 反面激问法√ D. 故问法 11. “可读性”的概念,把()明确地摆在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 A. 记者 B. 采访对象 C. 读者√ D. 编辑 12. 下列哪个标题更符合当代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 A. 科学院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 B. 中科院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 C. 中国投资二十亿元建设新一代大科学装置√ D. 中科院确定九五重大项目 E. 中科院确定跨世纪的四大任务 13. 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 A. 时效 B. 新鲜 C. 有趣 D. 真实√ 14. 当记者向自己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何在?读者接触这一事件后,最关心 A. 媒体竞争意识 B. 新闻敏感 C. 受众意识√ D. 时效意识 15. 下列原则哪个不是采访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 A. 简洁 B. 发散化√ C. 具体 D. 层层深入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新闻学笔记和新闻写作技巧与基础知识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新闻写作教程》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笔记讲义) 目录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 上编总论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第二节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第三节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第三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第三节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第四节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第五节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第二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 第三节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 第四节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 第五章新闻角度 第一节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第二节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第三节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第六章新闻跳笔 第一节何谓新闻跳笔? 第二节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第七章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中编消息? 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消息体裁的特点 第二节消息体裁的优势 第九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 第一节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第二节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导语的大致类型

第四节导语修辞技巧 第十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主体重任在肩 第二节主体的结构方式 第三节消息结尾 第十一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 第一节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第二节精选背景材料 第三节巧妙穿插 第十二章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第二节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动态消息 第四节简讯 第十三章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预测性消息 第四节服务性消息 第十四章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第二节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第三节新闻素描 第四节花絮 第十五章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第二节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第三节解释性消息 第四节新闻述评 下编通讯 第十六章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 第二节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三节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第四节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第十七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第二节通讯主题的要求 第三节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第十八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第一节通讯选材的特点

新闻写作教程课后习题——湖北大学专升本新闻学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1.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 2.试论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2)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①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②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3.新闻记者要加强哪些修养?为什么?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1)加强政治修养 ①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②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2)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新闻写作

新闻报道:是对社会与自然界发生的“客观事实”的反应,“事实”本身不会因报道者的意见而改变其存在状态。 新闻评论:是个人或群体“主观意见”的表达。 软新闻:主要指写法轻松,人情味较浓的各种社会或娱乐性的报道。读者阅读时能产生“及时报酬效应”,即有较强的阅读兴趣,能立即获得新闻阅读的满足,效果是即时和短暂的。硬新闻:主要指题材内容较严肃的政治、经济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报道,阅读时,主要产生“延缓报酬效应”,读后引人思索,给人以启发,报道效果是延缓和较长时期的。 1、消息: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一般带有“消息头”。完整的消息一般有消息头,结构上多由“导语”和“主体”构成的“倒金字塔结构”。 分类:简讯短消息长消息 2、通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消息更详细、深入、形象、生动再现(报道)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 分类:人物事件风貌工作 3、边缘文体:边缘文体是那些在表现形式上相互通便或交叉,并与其他多种带故事性的新闻报道体裁相关联的几种报道样式的统称。 分类:特写速写新闻小故事现场新闻目击报道暗访纪实 4、专访:指对事先选定的专门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报道。 分类:人物专访事件专访现场专访科技专访 5、典型报道: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人物或事物的重点突出报道。 6、深度报道:将新闻事实置于更深广的时空背景中,较深刻地头饰新闻事实因果、性质、影响及趋势意义的新闻报道。 7、解释性报道:对新闻事实提供较充分和系统背景解释的报道方式。 8、精确新闻报道:指采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采写新闻事实,侧重对其进行宏观的定量描述或解释分析的新闻报道方式。 9、调查性报道:就某一新闻事件、某方面工作、或某方面社会问题进行专题性调查研究的报道形式。报道要求客观、公正、全面、深入地提出问题、揭露问题、剖析问题,以促使问题的解决。 10、特稿:除了具有独家新闻、调查性报道和现场报道的共有的获奖物质外,特稿更加注重报道的文学性和创造性。(普利策奖的条件) 11、基本写作程序-----FORK写作方法 F:focus报道要点O:order结构顺序R:repetition of key words重复关键词 K:kiss off消息源各自集中 12、导语:是报道中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开头部分(第一段或前两段,他要求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新闻的核心要点(新闻事件的本质),同时唤起读者的注意。 13、直接式导语:也称“硬新闻导语”或“概括式导语”,它能立刻告知受众报道中最重要的内容,通常用于突发性新闻事件。它只回答新闻要素中的某几个问题,最重要的事实写进导语,其他写进第二段或第三段。 14、延迟式导语:也称“特写导语”或“软导语”,它可能有几个段落,逐渐进入正题,它暂不告诉读者报道的主要内容,而是通过描写或讲故事的方法来激起读者的兴趣,暗示报道的内容通常用于特稿。 (1)描写式导语:着重描写一个人物、地区或事件的现场情景。【新闻特写】 (2)故事性导语:这种导语从一个人的故事或者一件事开始,再引出报道的要点或主题。(3)叙述式导语:用足够的生动情节讲故事,使读者如同亲身目击事件一般的感受,包括运用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给读者以线索提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