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面积脑梗塞17例死亡之原因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17例死亡之原因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17例死亡之原因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17例死亡之原因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17例死亡之原因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是由于脑主干动脉闭塞导致其供血区域组织广泛水肿、坏死、软化。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定义。本文限定大面积脑梗塞须符合以下两项:(1)梗塞累及二个脑叶以上,(2)梗塞面积达20㎝2以上或梗塞体积达50㎝3以上,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经CT证实的大面积脑梗塞30列;其中死亡17例,死亡率56.7%。17例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10例,女性7例,男:女为1.43:1。年龄42~88岁,平均66岁,70岁以上占53%。既往历史:有心脏病并房颤者7例(41%),其中冠心病6例、风心病1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有7例,有脑梗塞史5例,慢支、肺心、十二指肠肿瘤及精神分裂症各1例,原因不明4例。17例均为急性起病,无诱因者10例,吃饭时发病4例,劳动中2例,排便1例,白天起病9例,睡眼中发病5例,凌晨起床后3例。

1.2临床表现

偏瘫17例,癫痫8例,失语7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头昏、头痛、呕吐各3例。脑膜刺激征1例,入院时体征,神志清楚者3例;有意识障碍者14例,其中嗜睡4例,昏睡3例,浅昏迷3例,中度昏迷4例,瞳孔正常8例,双侧缩小6例,不等大3例。体温正常10例,发热37℃以上者7例。血压在21.3/12.7kpa 以上者6例。21.3/12.7Kpa以下者11例。Batinski征双侧阴性者4例,一般阳性者12例,双侧阳性者1例。

1.3辅助检查

入院时BON>7.0mmol/L者8例,正常7例,住院后进一步升高者10例。Cr>135mmol/L者9例,正常7例,进一步升高者9例,K+>5.3mmol/L者7例,正常8例,进一步升高者3例,低血钾1例。血糖756mmol/L者11例,血白细胞增高在10G/L以上者12例,心电图异常13例,其中5例伴房颤。

头颅CT表现:17例均CT证实。发病后10~24小时扫描10例,2~3天6例,4~5天1例,左侧梗塞10例,颞顶叶5例,额顶叶2例,额颞顶枕、颞顶枕、颞顶+基底节及顶叶基底节各1例。病灶同例脑室受压变窄11例,正常6例;有中线移位9例,无移位8例。梗塞面积20.16cm2~6.35cm2,平均42.20cm2,梗塞体积52.75cm3~303.29cm3,平均142.56cm3按长×宽×CT扫描阳性层数×π/6计算。

1.4与死亡有因素

脑梗塞溶栓评估准则

溶栓小组评估能否溶栓的标准。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小时内,无溶栓禁忌症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推荐静脉内使用rt-PA或UK。治疗后,前24小时内不得使用抗凝药或阿斯匹林。24小时后CT显示无出血,可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6小时,不推荐常规rt-PA、UK静脉给药,若应用可在特殊影象(PWI、DWI)指导下应用。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症可适当放宽。 (1)适应症: ①急性缺血性卒中。 ②发病3小时内,MRI指导下可延长至6小时 ③年龄在18-75岁之间。 ④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程度比较严重(NIHSS评分在7-22分) ⑤脑CT已排除脑出血,且无早期脑梗塞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早期脑梗塞改变。 ⑥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绝对禁忌症: ①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 ②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 ③两次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 ④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AVM ⑤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 ⑥活动性内出血 ⑦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 ⑧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PT>15sec,INR>1.4, PTT>40sec,血小板<100×109/L) ⑨正在应用抗凝剂或卒中发作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者 (3)相对禁忌症: ①意识障碍 ②CT显示早期大面积病灶(超过MCA分布区的1/3) ③2月内进行过颅内和脊髓内手术 ④过去3个月患有卒中或头部外伤 ⑤前3周内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 ⑥血糖<2.7mmol/L(50mg%)或>22.2mmol/L(400mg%) ⑦卒中发作时有癫痫 ⑧以往有脑出血史 ⑨妊娠 ⑩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 ⑾严重内科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很重要。本期专家观点特邀胥方元主任,为您详述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死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脑梗塞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脑梗死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康复。已证实一些药物,如溴隐亭等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巴氯芬对抑制痉挛状态有效,由小剂量开始,可选择应用。可乐定、哌唑嗪、苯妥英钠、安定、苯巴比妥、氟哌啶醇对急性期的运动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 严密观察脑梗死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 一、主动活动: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二、床上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三、保持良姿位: 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劝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

(推荐)脑梗塞的个案护理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 病人概况 ●病人,60岁,男,患者4天前中午睡醒后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 手不灵活,尚能行走,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头痛,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无肢体麻木,神智清,无四肢抽搐,当时未予重视。3天后,患者症状加重,故到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出血”,查头颅MRI示“左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新洋梗塞灶”,拟“脑梗塞”收住入院。体查: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0级,血压:170/8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 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颅脑内外供应组织 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和体征。 病因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狭窄, 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

脂血症,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 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等短暂脑缺氧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 ●3、“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 症状 ●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的中老年患者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较少的有严重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 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管部位不同而异。

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方法:本组20例病例除按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治疗原则治疗外均注意了急性期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调控血压、控制血糖、防止误吸和并发症的处理等问题。结果:好转17例,死亡3例。结论:绝大多数病人安全度过了危险期,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治疗成本,值得推广。【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治疗;急性期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塞患者20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0-75岁,平均65例,有高血压病史15例,冠心病史10例,风心病房颤病史3例,糖尿病史8例,出现意识障碍17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8例,伴有肺部感染15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2例,脑疝2例。2治疗及结果治疗原则: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的功能恢复。结果:好转17例,死亡3例。3讨论大面积脑梗塞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卒中。患者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病灶对侧的凝视麻痹,可有头痛和意识障碍,并呈进行性加重。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于多发性脑梗塞,预后较差。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的功能恢复。但在治疗过行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房颤,抗凝,调脂,收住重症监护室。(2)调控血压:急性期患者会表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增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卒忠后的应激反应,膀胱充盈,疼痛及机体对脑缺氧和颅内压升高的代偿反应等。且升高程度与脑梗塞病灶的大小、部位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有关。一般主张血压不超过180/110mmhg可不予处理。血压过低易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加重脑梗塞。(3)监测血糖:高血糖或低血糖都能加重缺血期脑损伤,从而加重脑梗塞,当血糖超过11.1mmol/l时,应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但应注意定时监控血糖水平,防止低血糖。(4)早期脱水剂的应用,但要经常监测肝肾功、电解质的指标,防止低钾、高钠、低钠血症,防治高渗状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必要时可静脉输注白蛋白,血浆等,以升高胶体渗透压,提高脱水效果。(5)吞咽困难的处理:可早期给予鼻饲,补充营养,如肠内营养混悬液等,防止返流,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6)肺炎的处理:误吸是卒中合并肺炎的主要原因,肺炎是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疗,经常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痰,根据痰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给予化痰、平喘治疗。(7)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卒中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可早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潘托拉唑等。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如磷酸铝凝胶等及胃肠动力药如莫沙比利等。及时停用抗凝血药及活血化痰药物。(8)心脏损伤的处理:脑卒中合并心脏损伤是心脑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要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检测,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9)发热的处理:发热可以是中枢性的也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体温超过38.5℃以上,要及时降温,包括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抗生素。(10)溶栓治疗:目的是挽救半暗带,通过溶解血栓,是闭塞的脑动脉再通,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关键,一般静脉溶栓发病后3小时以内,动脉溶栓发病后3~6小时以内。另外,严格溶栓禁忌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11)外科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小脑梗塞合并脑疝须行开颅减压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大面积脑梗塞的外科手术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a6495394.html, 大面积脑梗塞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李乾 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均经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并将头皮颞浅动脉连同颞肌贴覆梗塞大脑表面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均经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并将头 皮颞浅动脉连同颞肌贴覆梗塞大脑表面治疗,经术后复查及随访3~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尽早施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加颞浅动脉与颞肌贴敷术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开颅去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74-02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是与其相关性较大的几个疾病,大面积脑梗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缺血性脑卒中,这类病人的死亡率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脑缺血、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疝形成,目前内科通常采用尿激酶/链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但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往往单纯依靠内科治疗通常难以奏效,进行开颅减压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方法。减压的同时并行颞肌贴敷术,可以使颞肌与脑表面建立血管吻合,从而改善脑缺血[1]。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共11例,年龄40~79岁,男7例,女4例。其中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7例,风湿性心脏病并脑梗塞者2例,外伤性脑梗塞者1例,出现天幕裂孔疝者8例。手术时间在发病后10小时—38小时,平均手术时间为18.3小时。 1.2治疗方法:在全麻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骨瓣大约12cm×12cm),手术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各1 cm,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 向前至前额部发际下,顶部骨瓣必须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 cm。全层切开头皮,头皮夹止血,电凝止血,电刀切开颅骨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向颞侧推移骨膜,电刀切开颞肌边缘附着点,骨膜剥离器向颞侧分离颞肌,止血后连同头皮一起向上翻起,并缝合悬吊。颅骨从颧弓上、耳廓上、耳廓后上方、同侧顶骨、发际下、同侧眉弓外侧分别钻孔,铣刀开颅,打开骨瓣后将蝶骨嵴外1/3咬除,使颞叶和部分额叶向外凸出,解除和减轻对侧裂血管的压迫。切开硬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 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①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②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③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④急性期应早用脑细胞保护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避免病情加重。⑤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消除致病因素,预防脑梗死再发。⑥积极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⑦其他:发病后12h内最好不用葡萄糖液体,可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或林格液加三磷腺苷(ATP)、辅酶A及维生素C等,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液体加重酸中毒和脑损害。 2.急性期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另外,大多数患者、患者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药物使患者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患者的饮食。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3.脑水肿的治疗 (1)甘露醇: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脑梗死范围大或伴有出血时,常有病灶周围的脑水肿,近年来发现甘露醇还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依病情选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注,每6~8小时1次,静滴的速度要快,最好是静脉推注,要求在15~30min内注完250ml 20%的甘露醇,太慢起不到降颅压的作用。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00ml/d以下,对于老年患者或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应控制在750ml/d以下,并分4~6次给药。一般应用3~5天后应减少剂量,使用时间以7~10天为宜。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除用于抢救脑疝外,快速小剂量输入(125ml)可获得与一次大剂量输入类似的效果。应用甘露醇期间要密切监控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注意监控水、电解质变化。 (2)10%甘果糖(甘油果糖):可通过高渗脱水而发生药理作用,还可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通过上述作用,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用量:一般为10%甘果糖(甘油果糖)250~500ml缓慢静点。甘果糖(甘油果糖)注射液降颅压高峰出现时间比甘露醇晚,故在抢救急性颅内高压如脑疝的情况下,首先还是推荐使用甘露醇。但是甘果糖(甘油果糖)降压持续时间比甘露醇长约2h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

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 一、评估和诊断: 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 (1)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⑵饮水实验。(3)MRS评分。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

(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灌注不匹配(PWI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MR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的患者。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2.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MRA和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 DSA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MRI; ②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

脑梗塞护理_个案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所属专科:神经内科 个案护理计划题目:脑梗塞的个案护理姓名:洪彩霞 所属医院:云浮市人民医院 提交日期: 2016年 4月09日

內容 一、学习目的 二、疾病相关知识 三、个案资料入院护理评估: 四、护理计划及评估 五、出院计划: 六、小结

一、学习目的

2010年6月24日,天坛国际脑血管会议宣布,脑血管病在我国排第三,至残率、至死率排第一,缺血性脑卒中占70﹪。卒中的流行病学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四高”特点折射出在缺血性卒中的规范化诊治中存在严重缺陷,在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QUEST)协作组【1】及PRESS-CHINA协作组【2】的研究资料提示我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规范治疗和预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患者尽可能改善临床症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疾病相关知识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其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死塞称为脑栓塞。

个案入院时护理评估如下:1病例介绍

初步诊断 : 1、急性脑梗塞(左侧桥脑)2、高血压3级(极高危级)3、2型糖尿病 相关检查:CT 示拟桥脑、双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多发性脑梗塞。MR 示:1、桥脑左侧急性腔隙性脑梗塞2、桥脑右侧、双基底节、放射冠多发性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X 线示: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主动脉硬化3、腰椎退行性变。B 超示: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轻度、二尖辨反流、三尖辨反流,双颈动脉粥样硬化,右肾囊肿。血常规、凝血五项、大小便无异常,空腹血糖7.59mmol/L ,12月12日血钾3.0 mmol/L ,12月15日复查血钾3.3 mmol/L ,12月19日复查血钾 3.4 mmol/L 。 四、护理计划及评估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我国脑梗总患病人数近1000万,每年新增病例大约130万,虽然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我国每年仍有150万人死于脑梗,即便是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幸存下来的有50%的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40%面临复发威胁,40%重残,有的偏瘫,肢体感觉丧失,肌肉萎缩,难以行动,有的口眼歪斜,吃饭说话都困难,甚至出现痴呆等精神异常,尽管他们的病状出现在一侧肢体和面部等一些不同的部位,可最终发病却都在脑子里。 脑梗治疗是在急性发作期用西药,以注射见效最快,但不适合在漫长的后遗症期、恢复期、二级预防时期使用,在此时期中药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的优势,中药里有药性温和的植物药,有药性比较强的动物药,前者容易治疗不彻底造成脑梗复发,后者容易造成患者中毒,植物药和动物药有机配伍,病配合名贵动物药牛黄麝香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最理想的选择。 人脑需要的各种物质是靠血液的流动传递输送的,血液在心脏的博动下流动,在流动中,将氧料氧气等各种生命物质送向全身,同时也送向脑部。血液经脑动脉流入脑组织的微细血管,通过微细血管将氧气氧料等各种生命物质源源不断的送给脑组织,再把脑组织的代谢物通过静脉运出。血液在这里每循环一次仅仅需要四到八秒钟,可见脑血管承受了多么繁重的传递使命,这也说明脑血管必须具有良好的状态才能保障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机能。 健康人和年轻人的血管,血流十分通畅,它的管腔宏大,表面光滑,富于弹性; 患高血压的病人和中老年人的血管逐渐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粗糙,形成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多加大,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窄,阻碍了血液的流动,血流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了脑子的正常机能减弱。当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就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疼,健忘失眠等现象。由于脑血管变化的部位不同,往往出现不同的症状:有的人看东西模模糊糊不清楚;有的嗜好睡觉,不分场合昏昏沉沉的睡; 也有人肢体容易麻木,软弱无力;有的出现血压忽高忽低,或者恶心呕吐,这些现象常常是脑梗的先兆,多出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这也是容易发病的年龄阶段。 一旦脑血管斑块增多,血管狭窄,血流缓慢,加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即血管病变和血液病变同时作用,导致脑血流阻断而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就形成了脑梗。 脑梗多形成在大中型动脉血管处,使得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等部位缺血,由于这些神经纤维下行交叉到对侧,所以左侧脑梗就会造成右侧半身不遂,同样,当右侧脑梗就会造成左侧半身不遂,因此即使抢救及时,也都留下了不同程度后遗症,据统

脑梗塞诊治指南

脑梗塞得诊治指南 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脑梗塞就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得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得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少见于儿童少年。 脑梗塞易患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得人;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3、糖尿病病人;4、脑功脉硬化病病人;5、肥胖病人;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得人);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得病人;8、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得功能下降);9、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得血液粘滞度增高得病人);10、大量吸烟得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11、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12、高龄。 流行病学:近30年来我国得发病率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185-219/10万,每年脑卒中发病200万人,存活得700万人,死亡120万,2/3致残或致死就是发达国家得死亡数得总与。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疾病负担脑血管病得发病率达到49%。 脑梗塞易发时段:人们常会遇到这样得事,一些老年人清晨一觉醒来,却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甚至完全偏瘫,或伴有不会说话等症状。送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为脑梗塞。 目前认为与机体得动脉血压、血浆中儿茶酚胺及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 1、血压波动人由于受生物钟得影响, 血压具有明显得昼夜波动性。总体上说,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随之减慢,于就是便成了清晨发生脑梗塞得生理病理基础。 2、血液凝固性改变有人通过连续抽血化验24小时血液粘度,发现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以及粘度均相对增高,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人经过夜间长时间得睡眠,不吃不喝,没有补充水分,仍继续有肾小球滤过,导致血浆丢失,血液变得更加浓缩,粘度更大,因此易发生脑梗塞。 3、睡眠姿势还有学者指出,可能睡眠时姿势得固定侧卧,使颈部扭曲,压迫颈动脉,造成供血减少或静脉回流不畅,与发生脑梗塞有一定关系。 鉴于以上原因,有人提出,凡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得老年人,在睡眠前适当地喝些白开水,对预防脑梗塞有一定好处,尤其就是对睡前喝酒较多得人更为重要。另外,夜间睡眠姿势也应注意,防止因固定侧卧而引起颈内动脉受压。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6-06-29T13:48:51.4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作者:张秀英 [导读] 并按照本文归纳总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而有规律的治疗,改善病人脑部环境,达到缓解病患病症甚至治愈病患的目的。张秀英(肇东市人民医院内一科)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搜集与研究,针对大面积脑梗塞病患在临床中的表现,总结了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及时发现病人的脑梗塞现象提供了正确方式,并提出了有效的脑梗塞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脑梗塞;临床特点;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11-01 1.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1.1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意识发生障碍现象造成大面积脑梗塞的原因,是由于大脑内的动脉主干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堵塞,使得脑内血管中的血液流动缓慢,大部分的脑部组织由于缺血而导致梗死现象的发生。缺血区的大脑半球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积水现象,使得患者的脑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脑部功能不健全,记忆发生损失,意识产生障碍。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意识障碍是该病症一个显著的临床特点,大脑是控制人体思维与行动的中枢器官,大脑的供氧不足必定会导致智力水平的下降,意识障碍是智力下降的显著表现。医生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意识活动,包括觉醒状态与意识内容。觉醒状态包括清醒的程度以及清晰度,而意识内容包括对自身和环境的理解程度。只有及时发现患者的意识障碍现象,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脑梗塞现象,并进行治疗。 1.2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脑部发生肿胀现象所谓的脑部肿胀现象,是由于大脑的颅内压升高从而引起的。 脑内动脉血管的堵塞,使得堵塞区域的大脑组织发生水肿现象,颅内的内容物大量增加,从而使的患者颅内压的压力上升。颅内压的升高往往会带来脑疝的现象,极容易使患者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死亡。颅内压临床表现很明显,有几大特征性表现。由于排便,咳嗽等等一系列行为导致的头疼现象有可能是颅内压升高引起的。头疼期间引发呕吐现象,呕吐后头疼稍有缓解,也是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视网膜中静脉扩展,视网膜内部有渗出物出现,同时视乳头附近有溢血现象发生,这都是颅内压力升高的典型表现。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较为直观,较易发现,医生应当针对这些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 1.3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其他表现现象脑部的梗塞还容易引起身体偏瘫现象的发生,这是大脑中控制运动的皮层部分由于血液流动缓慢,氧气供应不足造成的。控制左侧躯体运动的中枢位于大脑右侧,而控制身体右侧运动的中枢位于大脑左侧,大脑的任一一侧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的现象,就极易引起偏瘫。同时,这种情况还容易使得侧身感觉发生障碍,例如感觉迟缓甚至丧失。由于控制眼球运动的中枢部分发生梗塞现象,容易导致眼球的侧视,斜视等。其对视神经的损害,这会造成偏盲现象,使得病人视觉衰弱甚至于丧失。大面积脑梗塞有众多的并发症,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对大面积脑梗塞的研究刻不容缓。 2. 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方式2.1 扩张血管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大脑内动脉主干的堵塞造成的,多种情况都会造成堵塞。由于缺少运动,机械性损伤,饮食不均衡造成的动脉的粥样硬化,是造成动脉堵塞的原因之一。心脏中的心室,心房的某些瓣膜破损,其脱落下来的物质会随血液流动,逐渐积蓄沉淀,堵塞脑部血管,造成脑内动脉流动不通畅,大面积脑梗塞现象发生。针对这种现象,直接的处理方法,便是通过扩张血管,使得血液流动通道变得通畅,血管内部淤塞现象得到缓解,恢复到脑梗塞之前的状态。通常临床中多利用药物进行血管扩张,如乌拉地尔,烟酸,盐酸罂粟碱等,其对平滑肌有很好的扩张作用,直接作用于脑血管,进行血管扩张。平时还可以辅以可以减轻血管堵塞现象的食物,食疗与药疗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扩张血管的一大手段。 2.2 抗凝血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液凝聚,易堵塞。在大脑内部的血管中,结块的血液凝结聚集发生堵塞现象,使血液流动缓慢,造成大面积脑梗塞。因此,直接解决凝血来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最主要的解决凝血现象的方法便是使用抗凝血药物。肝素便是抗凝血药物的一种,主要来自于猪的小肠部位以及牛的肺部组织。通过静脉注射,可以立即发挥作用,这与其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的作用分不开关系。香豆素也是抗凝血药物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影响凝血的过程,使凝血作用降低,从而解决血液凝集的问题。黑木耳,大蒜,柠檬等食物也有很好的抗凝血功效。食疗与药疗的结合使用将极大的降低凝血过程,使大脑内血液流动通畅。 2.3 其他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现象的发生与氧气的供应不足脱不开关系,因此,对患者进行吸氧处理可以说是暂时性治疗脑梗塞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由于脑梗塞引发的颅内压上升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生活方式与生命安全,通过降低颅内压间接缓解大面积脑梗塞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最简单的一个小手段便是提高床头,将床头提高30 度可以略微缓解颅内压上升现象。而脑脊液回流则是降低颅内压的主要手段。通过提高胸内压和阻止静脉回流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利用药物如甘露醇进行渗透疗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达到缓解或部分治愈大面积脑梗塞的症状。大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使用也可以降低颅内压过高的现象,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陷,对于脑损伤的患者,这种方法不但可能没有任何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症,因此需要谨慎的使用。 结语:大面积脑瘫患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在任何活动中都有可能随时发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命造成极大地隐患。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脑部的生理状态,使其部分甚至全部恢复到梗塞前的健康状态中。可不恰当的治疗不但无效,反而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损害患者的生命保障。因此,对于医生来说,根据本文所列出的大面积脑梗塞的各种临床表现,及时的发现患者具有脑梗塞的病症,并按照本文归纳总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而有规律的治疗,改善病人脑部环境,达到缓解病患病症甚至治愈病患的目的。 参考文献:[1] 李艳华, 张丹. 脑梗塞合并癫痫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论文集.2015:721-721.[2] 蔡力进, 郭春生, 郑华等. 心房颤动与大面积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3):256-258.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作者:武燕萍脑梗塞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大都遗留偏瘫、失语运动不协调等后遗症,疾病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同的临床表现,肌肉本身并没有病变,病变在大脑。脑起搏器通过物理磁场与电场调频修复受损的大脑神经,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的诊断性治疗和随访,取得良好疗效,肯定了只要电信号紊乱就可以通过脑起搏器电、磁场调频来治疗的理论。 一、急性期治疗:原则: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进展,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梗死范围,减少脑水肿,防止并发症 (一)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并发症:梗死灶继发出血或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致命性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溶栓后再闭塞。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三)中成药活血化瘀治疗 (四)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1)阿司匹林,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 或75mg/天。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 (2)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

250mg/天,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该药价格较阿司匹林贵。 (3)氯吡格雷:欧美已经开始使用,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 的疗效相同。 (五)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六)血液稀释疗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温馨提示:许多患者在患上脑病之后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去治疗,用一种焦急的心态去乱投医。在选择医院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并且专业的医院,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治愈患者的疾病。得了脑病患者不要讳疾忌医,要积极的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治疗疾病。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许护士长:今天我们对31床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查房,由于我们科收住的患者大多数是脑梗塞病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护理患者,故组织此病的护理查房,首先请主管护士介绍一下病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林护师:患者女性,陈勺妹,81岁,于2005年3月20日入院,诊断:脑梗塞,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小时伴呕吐1次入院,查T36.6℃,P74次/分,R20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言语清楚,伸舌左偏,口角右歪,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心率74次/分,律齐,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门诊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梗塞。入院第三天给予复查头颅CT提示:①大面积脑梗塞。②出血性脑梗塞(少量出血),遵医嘱予脱水降颅内压,护脑,疏通血管循环,吸氧,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经过6天的治疗及护理,现患者神志清,无诉头晕、头痛和呕吐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2级。根据患者入院情况所收集的资料,提出了如下护理问题:自理缺陷与肢体无力有关;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感知改变与感知觉障碍有关;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潜在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缺乏知识与对病情及治疗不了解有关;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了如下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每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情况,予每1/2小时巡视病房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侧一边,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病人的一切生活护理由护士给 予完成。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协助并指导家属做好患者患肢功能锻炼。 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给予每2小时翻身防褥疮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许护士长:以上是主管护士对该患者做了详细的介绍及制订的护理计划措施亦已收效,该病人使用了阿斯匹林,速碧林抗凝剂,在使用抗凝剂中应如何观察及注意事项。陈护士:①我们应观察病人是否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血情况;②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出血情况,经常观察是否有皮下瘀斑瘀点; ③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哮喘。④长期服用定期查肾功能;⑤年老体弱老年病,尽量避免使用。许护士长:脑梗塞可分为好几种类型,请问实习同学有谁知道脑梗塞的类型及最常见的梗塞部位。实习护生:可分为4类型:①大面积脑梗塞;②分水岭脑梗塞;③出血性脑梗塞;④多发性脑梗塞。最常见的部位:①颈内动脉系统;②大脑中动脉。许护士长:根据此病人的病情是属于小脑梗塞,请问小脑梗塞有什么特殊症状李护士:小脑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表现为:①右小脑病变—患者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②旧小脑病变—肌张力降低。③新小脑病变—共济失调,脂鼻试验阳性,运动性震颤。许护士长: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辅助检查,该病人合并有脑出血,应如何做好脑梗塞合并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姚护士:脑梗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时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新的问题:①做好急性期基础护理,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取平卧位休息,抬高床头15度以利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流量3L/min,每天更换湿化液,每班更换吸氧管,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口腔。②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脑梗塞与脑出血是两个相对立的疾病,当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时,病程会延长很多,应与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脑梗塞合并脑出血后在治疗上就只能是脱水,营养脑细胞,能量合剂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促进疾病的恢复,而不能采取止血或者抗凝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故而疾病的恢复与病人的意志状态有很大的关系。④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许护士长: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肢体偏瘫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张护士:①急性期:预防关节弯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Ⅰ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如:指导病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及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脑梗塞是血液中的各种梗塞随血流进人脑动脉而阻塞脑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正常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那么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是怎样的呢?以下是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中医治疗方法分类: 第一类:活血化瘀治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医疗法,活血化瘀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具有抗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治本为主。对发病时间较长的脑梗塞,效果受局限。 第二类:芳香开窍治疗:以开通见长,能够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导致的头痛,肢体疼痛效果明显。芳香开窍中药(如麝香)能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病情容易反复,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防治。 第三类:活血化瘀、芳香开窍双重治疗(典型用药如天欣泰):该治疗方法被公认是有效率最高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应用此法的中成药物能够对缺血性脑中风总体病因血液病变及血管病变同时起效,对针对脑梗塞“本虚标实”的特点,做到标本兼治。

天欣泰利用方中动物类、植物类和香类药上百种有效成份的配伍及协同作用,达到增效减毒、抗耐药性等多靶点治疗效果。代表方剂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其方中含有两种国家一类新药(体外培育牛黄和中国药材公司产麝香),这在心脑血管中药中极为罕见,道地取材配合现代工艺,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成药的安全性与长效性,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改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同时防止复发,效果明显。临床用药显示:坚持长期服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能使缺血性脑中风复发率降低80%以上,死亡率降低90%以上。 天欣泰的有效成分成百上千种,同样包含能起到上述六大类西药功效的成分,例如川芎嗪、丹参酮、水蛭素、麝香酮、胆红素等上百种有效成分的协同及抗拮作用,达到多靶点综合治疗的作用。有效成份川芎嗪和水蛭素能从血液病变入手,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效抗凝,降低血浆粘度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不易在动脉堆积形成血栓,并且能加速血氧自由基的清除,对已生成的动脉壁上的脂质物质能够有效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心脑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丹参酮和麝香酮能够增加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脑的耐缺氧能力,保护血管壁内皮细胞,使其不易受损,预防血栓形成。总之,在脑梗塞治疗领域,重要的作用并不亚于西药,甚至功效和副作用等多项指标综合考虑的话要远远优于西药。 临床常用治疗脑梗塞中药按质量标准逐层提高的分类: 第一类:国家药典标准中药:最基本的标准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查房.docx

病人的护理查房 神经内科主讲人 护士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的护理查房主要讲的病人。现在我先简单的 介绍一下的一般知识。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的形成和脑栓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其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 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梗塞为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 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发病前通常可有某些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多数在安静状态下发病,通常1~3天发展到高峰。以下几种为特殊的临床类型: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此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小 时,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2、大块梗塞型:有文献报道称此型为大面积梗塞,是由于较大动脉或广 泛梗塞所引起,往往伴有明显的脑水肿,可发生出血性梗塞,患者意识丧失,病情严重。 3、缓慢进展型:患者症状在起病2周以后仍逐渐进展。

4、腔隙性梗塞:这种梗塞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 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腔隙的直径一般在10mm以下,最大不超过20mm 常为多发。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一一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脑栓塞的发病年龄不一,起病急骤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数秒钟症状发展到高峰。常见的临床表现: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意识障碍较轻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可突起昏迷,可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 脑梗塞的治疗: 1、早期溶栓:一般在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效果较好,应用此类药物首先需经 CT证实无出血灶,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常用的溶栓药有: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2、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比患者病前稍高水平,除非血压过高(保持在 180/11Omm H以下),一般不使用降压药,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使脑梗塞加重。 3、防止脑水肿:当梗塞范围大或发病急骤时可产生脑水肿,若病人意识 障碍加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行降低颅内压治疗。常用药物为甘露醇、甘油等。20%甘露醇125ml~250ml快速滴注,并可联合使用激素、咲塞米等药物。 4、改善微循环、抗凝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