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较四种典型面向对象方法的异同

比较四种典型面向对象方法的异同

比较四种典型面向对象方法的异同
比较四种典型面向对象方法的异同

题目:比较四种典型面向对象法的异同

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伟聪学号0123992 专业软件工程届别125

指导教师廖汉成

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计算机硬件有了飞速发展之后,各种应用领域对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和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发展软件质量,缩短软件开发期,发展软件可靠性、可扩充性和可重用性迫使软件界人士不断研究新法、新技术,探索新途径。

面向对象的法是一种分析法、设计法和思维法。面向对象法学的出发点和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使人们分析、设计与实现一个系统的法尽可能接近人们认识一个系统的法。也就是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法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其基本思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以更接近人类思维的式建立问题域模型,以便对客观实体进行结构模拟和行为模拟,从而使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构造出模块化的、可重用的、维护性好的软件,同时限制软件的复杂性和降低开发维护费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法起源于六十年代末期的语言SIMULA’67,到了七十年代末期,软件行业正受到软件危机的困扰,结构化的开发法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软件危机。面向对象语言Smalltalk的出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从此面向对象也和开发法开始结合,出现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法。

自80年代后期以来,相继出现了多种面向对象开发法,现将其中四种典型的法作一个简介和比较。面向对象法都支持三种基本的活动:识别对象和类,描述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描述每个类的功能定义对象的行为。

一.Booch法

Booch是面向对象法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出了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1991年,他将以前面向Ada的工作扩展到整个面向对象设计领域。Booch法的开发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分为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构成和结构,动态模型分为状态图和时序图。该法对每一步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描述手段丰富、灵活。不仅建立了开发法,还提出了设计人员的技术要求,不同开发阶段的资源人力配制。OOD[3](Object Oriented Design)法是Grady Booch从1983年开始研究,1991年后走向成熟的一种法。OOD主要包括下述概念:类(class)、对象(object)、使用(uses)、实例化(instantiates)、继承(inherits)、元类(meta class)、类畴(class category)、消息(message)、域(field)、操作(operation)、机制(mechanism)、模块(module)、子系统(subsystem)、过程(process)等。其中,使用及实例化是类间的静态关系,而动态对象之间仅有消息传递的连接。元类是类的类。类畴是一组类,它们在一定抽象意义上是类同的。物理的一组类用模块来表达。机制是完成一个需求任务的一组类构成的结构。

Booch法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给定的抽象层次上识别类和对象;

(2)识别这些对象和类的语义;

(3)识别这些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4)实现类和对象;

这四种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序列,而是对系统的逻辑和物理视图不断细化的迭代和渐增的开发过程。类和对象的识别包括找出问题空间中关键的抽

象和产生动态行为的重要机制。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研究问题域的术语发现关键的抽象。语义的识别主要是建立前一阶段识别出的类和对象的含义。开发人员确定类的行为(即法)和类及对象之间的互相作用(即行为的规描述)。该阶段利用状态转移图描述对象的状态的模型,利用时态图(系统中的时态约束)和对象图(对象之间的互相作用)描述行为模型。在关系识别阶段描述静态和动态关系模型。这些关系包括使用、实例化、继承、关联和聚集等。类和对象之间的可见性也在此时确定。在类和对象的实现阶段要考虑如用选定的编程语言实现,如将类和对象组织成模块。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法中,Booch强调基于类和对象的系统逻辑视图与基于模块和进程的系统物理视图之间的区别。他还区别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然而,他的法偏向于系统的静态描述,对动态描述支持较少。Booch 法的力量在于其丰富的符号体系,包括:

. 类图(类结构-静态视图)

. 对象图(对象结构-静态视图)

. 状态转移图(类结构-动态视图)

. 时态图(对象结构-动态视图)

. 模块图(模块体系结构)

. 进程图(进程体系结构)

用于类和对象建模的符号体系使用注释和不同的图符(如不同的箭头)表达详细的信息。Booch建议在设计的初期可以用符号体系的一个子集,随后不断添加细节。对每一个符号体系还有一个文本的形式,由每一个主要结构的描述模板组成。符号体系由大量的图符定义,但是,其语法和语义并没有格地定义。

二.OMT法

Rumbaugh等人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OMT(Object Modelling Technique)法,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概念,并引入各种独立于语言的表示符。OMT 法讨论的核心就是建立三类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对象模型描述了由对象和相应实体构成的系统静态结构,描述了系统中对象的标识,属性、操作及对象的相互关系,该模型使用了对象图来描述,它是分析阶段3个模型的核心,提供了其它两类模型都适用的框架。主要的概念包括:a.类;b.属性;c.操作;

d.继承;

e.关联(即关系);

f.聚集。动态模型根据事件和状态描述了系统的控制结构,系统中与时间和操作顺序有关的容。如:标记变化的事件,事件的顺序,定义事件背景的状态等。其主要概念有:a.状态;b.子状态和超状态;c.事件;d.行为;e.活动。功能模型着重描述系统中与值的转换有关的问题,如函数、映射、约束和功能作用等。其主要概念有:a.加工;b.数据存储;c.数据流;d.控制流;

e.角色。

三类模型描述的角度不同,却又相互联系。

OMT法将开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 分析

基于问题和用户需求的描述,建立现实世界的模型。分析阶段的产物有:

. 问题描述

. 对象模型=对象图+数据词典

. 动态模型=状态图+全局事件流图

. 功能模型=数据流图+约束

2. 系统设计

结合问题域的知识和目标系统的体系结构(求解域),将目标系统分解为子系统。

3. 对象设计

基于分析模型和求解域中的体系结构等添加的实现细节,完成系统设计。主要产物包括:

. 细化的对象模型

. 细化的动态模型

. 细化的功能模型

4. 实现

将设计转换为特定的编程语言或硬件,同时保持可追踪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OMT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自底向上的归纳

OMT的第一步是从问题的述入手,构造系统模型。从真实系统导出类的体系,即对象模型包括类的属性,与子类、父类的继承关系,以及类之间的关联。类是具有相似属性和行为的一组具体实例(客观对象)的抽象,父类是若干子类的归纳。因此这是一种自底向上的归纳过程。在自底向上的归纳过程中,为使子类能更合理地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可能需要自顶向下的修改,从而使整个类体系更加合理。由于这种类体系的构造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因此能更快、更便地完成任务。这与自顶向下的Yourdon法构成鲜

明的对照。在Yourdon法中构造系统模型是最困难的一步,因为自顶向下的"顶"是一个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基础,而且功能分解有相当大的任意性,因此需要开发人员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而在OMT中这一工作可由一般开发人员较快地完成。在对象模型建立后,很容易在这一基础上再导出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这三个模型一起构成要求解的系统模型。

(2)自顶向下的分解

系统模型建立后的工作就是分解。与Yourdon法按功能分解不同,在OMT常按服务(Service)来分解。服务是具有共同目标的相关功能的集合,如I/O 处理、图形处理等。这一步的分解通常很明确,而这些子系统的进一步分解因有较具体的系统模型为依据,也相对容易。所以OMT也具有自顶向下法的优点,即能有效地控制模块的复杂性,同时避免了Yourdon法中功能分解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3)OMT的基础是对象模型

每个对象类由数据结构(属性)和操作(行为)组成,有关的所有数据结构(包括输入、输出数据结构)都成了软件开发的依据。因此Jackson法和PAM 中输入、输出数据结构与整个系统之间的鸿沟在OMT中不再存在。OMT不仅具有Jackson法和PAM的优点,而且可以应用于大型系统。更重要的是,在Jackson 法和PAM法中,当它们的出发点———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即系统的边界)发生变化时,整个软件必须推倒重来。但在OMT中系统边界的改变只是增加或减少一些对象而已,整个系统改动极小。

(4)需求分析彻底

需求分析不彻底是软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OMT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需求分析过程已与系统模型的形成过程一致,开发人员与用户的讨论是从用户熟悉的具体实例(实体)开始的。开发人员必须搞清现实系统才能导出系统模型,这就使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避免了传统需求分析中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

(5)更重要的是OMT彻底解决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在OMT之前的软件开发法都是基于功能分解的。尽管软件工程学在可维护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使软件的可维护性有较大的改进。但从本质上讲,基于功能分解的软件是不易维护的。因为功能一旦有变化都会使开发的软件系统产生较大的变化,甚至推倒重来。更重的是,在这种软件系统中,修改是困难的。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微小的修改也可能引入新的错误。所以传统开发法很可能会引起软件成本增长失控、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重问题。正是OMT才使软件的可维护性有了质的改善。

三.OOSE法

Jacobson于1994年提出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OOSE法,其最大特点是面向用例(Use-Case),并在用例的描述中引入了外部角色的概念。use case是指行为相关的事务(transaction)序列,该序列将由用户在与系统对话中执行。因此,每一个use case就是一个使用系统的式,当用户给定一个输入,就执行一个use case的实例并引发执行属于该use case的一个事务。基于这种系统视图,Jacobson 将use case模型与其它五种系统模型关联:

. 领域对象模型,即需求模型。use case模型根据领域来表示。

. 分析模型。use case模型通过分析来构造。

. 设计模型。use case模型通过设计来具体化。

. 实现模型。该模型依据具体化的设计来实现use case模型。

. 测试模型。用来测试具体化的use case模型。

OOSE对建立对象模型中对象和用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多有用的建议。Jacobson等人用系统边界、控制和实体对象实现用例的法来建立分析模型,但是在分配系统行为和产生类(class)的过程,要求有一个附加的翻译过程。

OOSE法与上述三种法有所不同,它涉及到整个软件生命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四个阶段。需求分析和设计密切相关,需求分析阶段的活动包括定义潜在的角色(角色指使用系统的人和与系统互相作用的软、硬件环境),识别问题域中的对象和关系,基于需求规说明和角色的需要发现use case,详细描述use case。

设计阶段包括两个主要活动,从需求分析模型中发现设计对象,以及针对实现环境调整设计模型。第一个活动包括从use case的描述发现设计对象,并描述对象的属性、行为和关联,在这里还要把use case的行为分派给对象;在需求分析阶段的识别领域对象和关系的活动中,开发人员识别类、属性和关系。关系包括继承、熟悉(关联)、组成(聚集)和通信关联。定义use case的活动和识别设计对象的活动,两个活动共同完成行为的描述。OOSE法还将对象区分为语义对象(领域对象)、界面对象(如用户界面对象)和控制对象(处理界面对象和领域对象之间的控制)。

Booch是面向对象法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出了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

1991年,他将以前面向Ada的工作扩展到整个面向对象设计领域。OMT法用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和用例模型,共同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建模,所定义的概念和符号可用于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全过程,软件开发人员不必在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概念和符号的转换。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OOSE)对建立对象模型中对象和用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多有用的建议。Jacobson等人用系统边界、控制和实体对象实现用例的法来建立分析模型,但是在分配系统行为和产生类(class)的过程,要求有一个附加的翻译过程。

综合分析Booch、OMT、OOSE三类面向对象法,可知Booch比较适合于系统的设计和构造,OMT特别适用于分析和描述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系统,OOSE 比较适合支持商业工程和需求分析。

四.Coad/Yourdon法

格区分了面向对象分析OOA和面向对象设计OOD

OOA五个层次的活动

1.发现类及对象。描述如发现类及对象。从应用领域开始识别类及对象,形成整个应用的基础,然后,据此分析系统的责任。

2.识别结构。该阶段分为两个步骤。第一,识别一般-特殊结构,该结构捕获了识别出的类的层次结构;第二,识别整体-部分结构,该结构用来表示一个对象如成为另一个对象的一部分,以及多个对象如组装成更大的对象。

3.定义主题。主题由一组类及对象组成,用于将类及对象模型划分为更大的单位,便于理解。

4.定义属性。其中包括定义类的实例(对象)之间的实例连接。

5.定义服务。其中包括定义对象之间的消息连接。

OOD模型四个部分

问题域部分(PDC)。面向对象分析的结果直接放入该部分。

人机交互部分(HIC)。这部分的活动包括对用户分类,描述人机交互的脚本,设计命令层次结构,设计详细的交互,生成用户界面的原型,定义HIC类。

任务管理部分(TMC)这部分的活动包括识别任务(进程)、任务所提供的服务、任务的优先级、进程是事件驱动还是时钟驱动、以及任务与其它进程和外界如通信。

数据管理部分(DMC)。这一部分依赖于存储技术,是文件系统,还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菁、元庆,2013-2015版,《UML建模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2]廖汉成,2014,面向对象ppt。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https://www.sodocs.net/doc/f57418097.html,面向对象分析方法1/2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Object-Oriented Analysis,OOA),是在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了系统业务调查以后,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问题。OOA与结构化分析有较大的区别。OOA所强调的是在系统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针对OO方法所需要的素材进行的归类分析和整理,而不是对管理业务现状和方法的分析。 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5个层次(主题层、对象类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和5个活动(标识对象类、标识结构、定义主题、定义属性和定义服务)组成。在这种方法中定义了两种对象类之间的结构,一种称为分类结构,一种称为组装结构。分类结构就是所谓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组装结构则反映了对象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OOA在定义属性的同时,要识别实例连接。实例连接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的映射关系。 OOA在定义服务的同时要识别消息连接。当一个对象需要向另一对象发送消息时,它们之间就存在消息连接。 OOA 中的5个层次和5个活动继续贯穿在OOD(画向对象的设计)过程中。OOD模型由4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设计问题域部分、设计人机交互部分、设计任务管理部分和设计数据管理部分。 一、OOA的主要原则。 (1)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抽取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就叫作抽象。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须手段。 抽象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尽管问题域中的事物是很复杂的,但是分析员并不需要了解和描述它们的一切,只需要分析研究其中与系统目标有关的事物及其本质性特征。第二,通过舍弃个体事物在细节上的差异,抽取其共同特征而得到一批事物的抽象概念。 抽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原则。抽象原则包括过程抽象和数据抽象两个方面。 过程抽象是指,任何一个完成确定功能的操作序列,其使用者都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单一的实体,尽管实际上它可能是由一系列更低级的操作完成的。 数据抽象是根据施加于数据之上的操作来定义数据类型,并限定数据的值只能由这些操作来修改和观察。数据抽象是OOA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把数据(属性)和操作(服务)结合为一个不可分的系统单位(即对象),对象的外部只需要知道它做什么,而不必知道它如何做。 (2)封装就是把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为一个不可分的系统单位,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 (3)继承:特殊类的对象拥有的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服务,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 在OOA中运用继承原则,就是在每个由一般类和特殊类形成的一般—特殊结构中,把一般类的对象实例和所有特殊类的对象实例都共同具有的属性和服务,一次性地在一般类中进行显式的定义。在特殊类中不再重复地定义一般类中已定义的东西,但是在语义上,特殊类却自动地、隐含地拥有它的一般类(以及所有更上层的一般类)中定义的全部属性和服务。继承原则的好处是:使系统模型比较简练也比较清晰。 (4)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对象划分为一类,用类作为这些对象的抽象描述。分类原则实际上是抽象原则运用于对象描述时的一种表现形式。 (5)聚合:又称组装,其原则是: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看成若干比较简单的事物的组装体,从而简化对复杂事物的描述。 (6)关联:是人类思考问题时经常运用的思想方法:通过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的事物。能使人发生联想的原因是事物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联系。

java面向对象知识点总结

j a v a面向对象知识点总 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类和对象 类: 类是用来描述一类事物的共性内容的, 类是抽象的; 创建类,如何描述 属性功能 用变量来描述属性 用方法来描述功能 对象: 就是现实中具体的事物,对象是具体的; 创建对象 类名对象名 = new 类名(); 如何通过对象访问类中属性和方法呢 对象名.变量名 对象名.方法名(); 只要是new的对象,就是新创建的,就会在内存中开辟一段单独的空间匿名对象 创建的对象没有赋值给具体的变量; 所以给匿名对象的属性赋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匿名对象使用场景

1 调用方法 2 作为参数传递 3 添加进容器中 This 关键字 This. 类中的普通方法访问到的成员前边都有this.这个关键字This. 就代表当前对象, 普通方法, 创建对象调方法, 谁调用就代表谁 This(); 可以用来在构造函数中调用本类与之相对应的构造函数使用注意事项: 1 this() 只能是构造函数的第一条执行语句 2 this() 不能在构造函数之间相互调用 3 this() 不能调用自己 构造函数(方法) 构造函数的作用 用来给对象进行初始话的(初始化就是指给对象的各个属性赋值) 构造函数何时执行 对象一创建就会调用与之相对应的构造函数

构造函数语法 修饰符没有返回值类型类名(参数列表){ 具体执行的代码 } 构造函数自动添加 当一个类中我们没有明确指定构造函数的话,jvm会自动帮我们添加一个空参数的构造, 如果我们指定了,就不添加了 构造函数和普通函数的区别 执行时机不同 对象一创建就会调用与之相对应的构造函数 普通函数只有被调用才会执行 return 1 就是用来在方法中返回具体结果(结果类型必须和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一致) 2 即便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void,方法中也可以出现 return; 3 构造函数中也可以有return关键字 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 1 作用范围不同, 成员变量是定义在类中的,在整个类中都起作用 局部变量是定义在方法中的,在所在代码块起作用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简答题

1、什么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不仅是以些具体的软件开发技术与策略,而且以一套关于如何看待软件系统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什么观点来研究问题并进行求解,以及如何进行系统构造的软件方法学。 2、软件开发方法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软件工程和瀑布方法学2)新方法学:螺旋式、迭代式、递增式、合并式3)面向对象方法学:UML、RUP、XP 3、为什么需要OOA、OOD。 OOA就是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OOA加强了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有利于人员之间的交流,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很好的支持软件复用。 OOD就是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系统设计,OOD.符合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便于分解大型的复杂多变的问题;易于软件的维护和功能的增减;可重用性好;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改善了工作界面。 4、从概念层次、规格层次、实现层次三个角度如何理解对象的概念? 从概念层次来看,一个对象就是一系列的责任; 从规格层次来看,一个对象是一系列可以被其他对象或该对象自己调用的方法;从实现层次来看,一个对象是一些代码和数据。 5、如何绘制类图和对象图?简述其步骤。 类图绘制:1发现类,找到备选类,确定候选类2关联分析,确定关联关系,多重性分析3职责分析4限定与修改,导航性分析,约束,限定符; 对象图绘制:1发现类和对象2对其细化,分析,确定关系。 6、简述重定义方法与重载的区别。 重定义:1参数列表必须完全与被重写的方法相同2返回类型必须一直域被重写的方法的类型相同3访问修饰符的限制一定要大于被重写方法的访问修饰符4重写方法一定不能抛出新的检查异常或者比被重写方法申明更加宽泛的检查性异常:重载:1必须有不同参数列表2可以有不同的返回类型,只要参数列表不同即可3可有不同访问修饰符4可抛出不同的异常。 7.简述抽象方法与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虚方法有一个实现部分可以为子类实现有共同的方法,并为派生提供了覆盖该方法的选,抽象方法只是强制派生覆盖方法;抽象方法只能在抽象类中声明,而虚方法不是;抽象方法不能声明方法实体,虚方法可以;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不能实例化,但虚方法可以。 8、简述使用继承的规则。 1)、不要过度使用;2)、子类应是超类的一个类型;3)、子类应是超类的扩展; 4)、尽量少从具体类继承,最好继承接或抽象类。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_软件工程实验_1245713131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1245713131 班级:计科1班 姓名:

一、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规模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也迅速的增加,这一庞大的信息量也对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图书管理上的混乱,降低管理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给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图书管理系统必须引入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对图书资料进行集中、统一、高效率的管理。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各高校已经把计算机引入了图书馆,开始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给予了学生极大的便利,学生可通过图书馆可以获得丰富的文献资料。和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相比,计算机和 Internet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对书籍的管理效率,为读者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与此同时服务理念也由以书籍为中心变为以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为中心,但是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还远远没有跟上网络建设的步伐,所提供的服务也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当有着先进的现代信息设备,完善的管理和服务,并且有稳定和特定的高素质读者用户群,更应该深入开展图书馆多元化信息服务,以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不同的信息需求。 目前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内容都是浅层次的,主要还是集中在资料的“提供”上,比如动态信息和催还信息的发布只是停留在计算机上,没有充分利用现在飞速发展的通讯技术,使借阅者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信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群体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使得资源的共享性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三、需求分析 (一)用户提出的需求包括下列内容: ①这是一个图书馆支持系统。 ②图书馆将图书和杂志借给借书者。借书者已经预先注册,图书和杂志也预先 注册。 ③图书馆负责新书的购买。每一本图书都购进多本书。当旧书超期或破旧不堪 时,从图书馆中去掉。 ④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就是和读者打交道并在软件系统的 支持下工作。 ⑤借阅人可以预定当前没有的图书和杂志。这样,当他所预定的图书和杂志归 还回来或购进时,就通知预定人。当预定了某书的借书者借阅了该书后,预定就取消。或者通过显式的取消过程强行取消预定。 ⑥图书馆能够容易地建立、修改和删除标题、借书者、借阅信息和预定信息。 ⑦系统能够运行在所有流行的技术环境中,包括Unix, Windows和Linux,并应 有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图形用户界面(GUI)。

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的比较

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结构化方法是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编程的总称,是最早最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也是迄今为止信息系统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它引入了工程思想和结构化思想,使大型软件的开发和编程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面向对象方法它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软件开发技术与策略,而且是一整套关于如何看待软件系统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用什么观点来研究问题并进行问题求解,以及如何进行软件系统构造的软件方法学。人们普遍认为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关联、消息和多态性等概念和原则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二者的比较如下。 一、基本思想的比较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把程序看成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把一个系统与程序看成是一层一层的。例如:户籍管理系统可以划分为:户籍迁入迁出,人员迁入迁出,户籍注销,人员注销等几个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划分为接收用户信息,实施处理,提供返回信息等等部分。二、模块化:即将几个系统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实现特定的功能,最终整个系统由这些模块组成。模块跟模块之间通过接口传递信息,模块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独立性,模块之间还有上下层的关系,上层模块调用下层模块来实现一些功能。三、语句结构化: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都是常用的语句结构。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一、客观世界中的事物都是对象,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复杂对象由简单对象构成。二、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属于一个类,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三、类之间可以有层次结构,即类可以有子类,其中,子类继承父类的全部属性和操作,而且子类有自己的属性和操作。四、类具有封装性,把类内部的属性和一些操作隐藏起来,只有公共的操作对外是可见的,对象只可通过消息来请求其他对象的操作或自己的操作。五、强调充分运用人在日常逻辑思维中经常采用的思想方法与原则。例如:抽象,分类,继承,聚合,封装,关联等。 二、基本原则的比较 结构化方法遵循基本原则有:一、抽象原则:是一切系统科学方法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注重把握系统的本质内容,而忽略与系统当前目标无关的内容,它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二、分解原则:是结构化方法中最基本的原则,它是一种先总体后局部的思想原则,在构造信息系统模型时,它采用自顶向下、分层解决的方法。三、模块化原则:结构化方法最基本的分解原则的具体应用,它主要出现在结构化设计阶段中,其目标是将系统分解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若干模块,从而完成系统指定的各项功能。 面向对象方法遵循基本原则有:一、抽象:是处理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最基本方式,在OO方法中它强调一个对象和其他对象相区别的本质特性,对于一个给定的域确定合理的抽象集是面向对象建模的关键问题之一。二、封装:是对抽象元素的划分过程抽象,由结构和行为组成,封装用来分离抽象的原始接口和它的执行。封装也称为信息隐藏,它将一个对象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的执行细节分割开来,并将后者对其他对象隐藏起来。三、模块化:是已经被分为一系列聚集的和耦合的模块的系统特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问题,确定正确的模块集几乎与确定正确的抽象集一样困难,通常每个模块应该足够简单以便能够被完整地理解。(高内聚低耦合)四、层次:抽象集通常形成一个层次,层次是对抽象的归类和排序,在复杂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试卷与答案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 分,共20 分) 3.下列不属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是()。 A. 封装性 B. 模块性 C. 多态性 D. 继承性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描述事物的数据与( ) 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 A. 信息 B. 数据隐藏 C. 对数据的操作 D. 数据抽象 5. 关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下列不正确的叙述是()。 A. 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致 B. 可重用性好 C. 以数据操作为中心 D.可维护性好 8. 下列不属于类的成员函数的是( )。 A. 构造函数 B. 析构函数 C. 友元函数 D. 拷贝构造函数 9. 继承机制的作用是( )。 A. 信息隐藏 B. 数据封装 C. 派生新类 D. 数据抽象 14. ()是从用户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表达方法。 A. 类图 B. 对象图 C. 序列图 D. 用例图 15. ( ) 是表达系统类及其相互联系的图示,它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建立状态图、协作图 和其他图的基础。 A.对象图 B. 组件图 C. 类图 D. 配置图 16.()描述了一组交互对象间的动态协作关系,它表示完成某项行为的对象和这些对象 之间传递消息的时间顺序。 A.对象图 B. 协作图 C. 状态图 D. 序列图 17.()就是用于表示构成分布式系统的节点集和节点之间的联系的图示,它可以表示系 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构。 A. 组件图 B. 协作图 C. 状态图 D. 配置图 18. 在用UML进行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 ) 就是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使用用 例图、类图、顺序图、活动图等建立业务模型。 A.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B 业务Use Case模型设计 C.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 D. 物理实现设计 19. 使用UML进行关系数据库的()时,需要设计出表达持久数据的实体类及其联系,并把它们映射成为关系数据库表(Table)、视图(View)等。 A. 业务Use Case模型设计 B.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

面向对象分类之图像分割

传统的基于像素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都是基于遥感影像光谱信息极其丰富,地物间光谱差异较为明显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只含有较少波段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传统的分类方法,就会造成分类精度降低,空间数据的大量冗余,并且其分类结果常常是椒盐图像,不利于进行空间分析。为解决这一传统难题,模糊分类技术应运而生。模糊分类是一种图像分类技术,它是把任意范围的特征值转换为0 到1 之间的模糊值,这个模糊值表明了隶属于一个指定类的程度。通过把特征值翻译为模糊值,即使对于不同的范围和维数的特征值组合,模糊分类能够标准化特征值。模糊分类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和可调整的特征描述。 对于影像分类来说,基于像元的信息提取是根据地表一个像元范围内辐射平均值对每一个像元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原理使得高分辨率数据或具有明显纹理特征的数据中的单一像元没有很大的价值。影像中地物类别特征不仅由光谱信息来刻画的,很多情况下(高分辨率或纹理影像数据)通过纹理特征来表示。此外背景信息在影像分析中很重要,举例来说,城市绿地与某些湿地在光谱信息上十分相似,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中只要 明确城市绿地的背景为城市地区,就可以轻松地区分绿地与湿地,而在基于像元的分类中这种背景信息几乎不可利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技术是在空间信息技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在遥感影像分析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要建立与现实世界真正相匹配的地表模型,面向对象的方法是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方法。 面向对象的处理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是一种重要的图像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图像分割的方法和种类有很多,有些分割运算可直接应用于任何图像,而另一些只能适用于特殊类别的图像。有些算法需要先对图像进行粗分割,因为他们需要从图像中提取出来的信息。例如,可以对图像的灰度级设置门限的方法分割。值得提出的是,没有唯一的标准的分割方法。许多不同种类的图像或景物都可作为待分割的图像数据,不同类型的图像,已经有相对应的分割方法对其分割,同时,某些分割方法也只是适合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图像分割。分割结果的好坏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及要求衡量。图像分割是从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可以说,图像分割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图像的理解。 为后续工作有效进行而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有意义的区域的技术称为图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早期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边界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图像分割结果的某个子区域在原来图像中一定会有边缘存在;一类是区域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图像分割结果的某个子区域一定会有相同的性质,而不同区域的像素则没有共同的性质。这两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的学者考虑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现在,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很多方法不断涌现,如基于彩色分量分割、纹理图像分割。所使用的数学工具和分析手段也是不断的扩展,从时域信号到频域信号处理,小波变换等等。 目前,有许多的图像分割方法,从分割操作策略上讲,可以分为基于区域生成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界检测的分割方法和区域生成与边界检测的混合方法.图像分割主要包括4种技术:并行边界分割技术、串行边界分割技术、并行区域分割技术和串行区域分割技术。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摘要]评述面向对象的几种建模方法并作一比较,阐述统一建模语言的优越性,并对其组成、特征、建模过程进行描述。 [关键词]软件工程建模面向对象 一、引言 面向对象方法学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它属于软件工程的范畴。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就是说,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法,它是把程序看作是相互协作而又彼此独立的对象的集合。由于对象的独立封装,模块的可构造性、可扩充性、可重用性也大大加强,从而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能够胜任当今大规模复杂、易变软件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要求首先对系统建立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它提供了系统的蓝图。一个好的模型只需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忽略那些次要矛盾。每个系统可以从不同方面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因而每个模型都是在语义上闭合的系统抽象。通过建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可视化模型详细地说明了系统结构或行为,指导我们构造系统模板 二、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建模是构造软件系统最基本的步骤,在软件工程学科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建模方法和高效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早期就发现设计中可能隐含的缺陷和错误,对于今日的大型软件系统,采用一种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一个良好的模型是成功的关键。在市场上已有一些公司,如Rationa1,Cayenne,Platinum等开始提供商品化的建模工具,即通常所谓的CASE工具,使得建模过程实现了一定的自动化的标准化,并逐步走向实用,而这些工具的后面,便是具有不同特色的建模方法。 下面分析比较Booch,OMT,OOSE,UML等几种主要的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一)Booch方法 Booch方法是由Grady Booch提出的,是一种主要面向设计的方法,它通过二维图形来建立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模型,强调设计过程的不断反复知道满足要求为止。Booch 方法特别注重对系统内对象之间相互行为的描述,注重可交流性和图示表达。但在方法学上并不注重严格的过程,既不推荐软件设计人员该做什么,只是指出了其可做的工作。Booch 方法把几类不同的图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反映系统的各个方面是如何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这些图贯穿于逻辑设计到物理实现的开发过程中,包括类图、状态图、对象图、交互图、模块图和进程图。 (二)OMT方法 OMT(Object Modeling Technology对象建模技术)是由JamesRumbaugh 等人提出的。OMT方法包含了一整套的面向对象的概念和独立于语言的图示符号。它可用于分析问题需求,设计问题的解法以及用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来实现这个解法。OMT方法用一致的概念和图示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这样软件开发人员不必在每一开发阶段便换新的表示方法。 OMT方法从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3个不同但又相关的角度来进行系统建模。这3个角度各自用不同的观点抓住了系统的实质,全面地反映了系统的需求。其中,对象模型表示了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数据性质,动态模型表示了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功能模型则表示了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在软件开发的周期中,这3种模型都在逐渐发展:在分析阶段,构造出不考虑最终设计的应用域模型;在设计阶段,求解域的结构被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提纲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 一、用例模型:业务用例、业务场景、系统用例、用例规约(用例描述) 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例描述可以有三个级别:1)简单描述2)中间描述3)完全展开描述系统分析:将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范围和主要功能。 二、分析模型 1)静态视图(类图) 2)动态视图(系统顺序图) 1.1建立静态视图(问题域建模) 定义这些系统需求而建立的类图称为域模型类图或简称域模型 类之间的关系:依赖、泛化、关联(聚合、组合) 2.1动态视图(系统顺序图)

三、OO模型的集成 OO需求模型中的关系 依赖性通常从顶部流到底部,双向箭头表示在两个方向都产生影响。 四、面向对象分析步骤: 第一步域模型 A、分析域模型得到静态视图(类图) B、画出实体对应的类及其之间的关系,注意此阶段强调的是静态关系 第二步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需求的调查,业务用例的构建和活动图的绘制,最终得到系统用例图 在用例图的下方,应附上每个用例的用例描述 第三步输入和输出:系统顺序图 域模型类图:

用例图:系统顺序图: 从分析到设计

五、面向对象设计 OO程序是由一系列协同完成某一任务的程序对象组成 OO设计目标:识别并确定所有对象,并生成每个用例,比如用户界面对象、问题域对象及DB访问对象 六、OO设计过程和模型 设计步骤:⑴创建设计类图的基础版本,或初步模型 ⑵开发交互图 ⑶根据开发交互图时得到的信息,返回设计类图并开发方法名称 ⑷用包图将设计类图分割成相关的功能 输入的模型: 交互图:用例图、用例描述、活动图、系统顺序图、设计类图 设计类图:域模型类图、交互图 包图:设计类图 七、设计类和设计类图 7.1 设计类图符号:1. 构造型 2. 标准的构造型 构造型:按照模型元素的特征进行归类的一种方式,用《》符号描述 2. 标准的构造型 (0)设计模型中的标准构造型 ⑴实体类 ⑵边界类 ⑶控制类 ⑷数据访问类 设计模型中的标准构造型:

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分析

第29卷 第2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9 No.2 2001年6月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J un.2001  文章编号:100123857(2001)022******* 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分析 张 莉, 裘国永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剖析了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这两种软件开发方法具体的分析设计过 程,讨论了各自在不同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及局限性,提出了在选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 大型软件系统的同时可结合结构化方法. 关键词:软件开发;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问题域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以来,软件的发展一直受到开发综合症“软件危机”的影响.为了提高软件质量,软件开发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结构化方法[1,2]经过30多年的研究及应用,最为成熟且影响最大,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系统是用它开发的.而面向对象方法[1,3]是在结构化方法、信息建模方法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10年来发展较快,现已呈现出取代结构化方法的趋势.本文具体分析两者在软件开发中的差别以及面向对象方法的优越性. 1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基于功能分解设计系统结构,通过不断把复杂的处理逐层分解来简化问题,它从内部功能上模拟客观世界.用结构化开发的软件运行效率较高,且能够增加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1.1 结构化分析 它是面向数据流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在该阶段力求寻找功能及功能之间的说明.它主要采用的工具是数据流图DFD(Data Flow Diagram),利用DFD描述边界和数据处理过程的关系. 1.2 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设计是将数据流图表示的信息转换成程序结构的设计描述,在该阶段力求寻找功能的实现方法,采用系统结构图表示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设计过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以需求分析的结果作为出发点,构造出一个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决定系统的模块结构(包括决定模块的划分、模块间的数据传递及调用关系).第二步详细设计即过程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结构和算法,最终产生每个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因此,结构化方法比较适合于像操作系统、实时处理系统等这样的以功能为主的系统. 1.3 结构化方法的局限 (1)结构化方法在需求分析中对问题域的认识和描述不是以问题域中固有的事物作为基 收稿日期:2000211228 作者简介:张莉(1969─),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讲师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大作业文档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结课大作业 学号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结课作业\ 题 分\号 值\—— 一 二三四五六七总结总分 总分5 020100 得分 提示:1、请将答案写在此文档的相应位置,图形需在Rational Rose下绘制,大小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定制(宽不超过页面1/3);2、请将相关的文档,包括程序的相关文档进行压缩,并将压缩文档上传到“大作业电子版文档”文件夹下命名为“班级-学号-姓名”,纸质版于2015年6月12日上午10:00 —13:00交到逸夫楼109。 一、选题(此题5分) 请根据你抽中的题号,请将其所对应的题目写到下方,并将你要描述的界面进行截图。 题目:照相(即手机的“相机”软件) XPERIA Z系列手机的自带相机软件。图中第五行第 该相机软件为SONY 二列 的软件。 相机

用例图用到的界面:A D E F 类图用到的界面:B C D E F 序列图和协作图用到的界面:A C 状态图用到的界面:A C 活动图用到的界面:AB C D E F 部署图用到的界面:A DEF ./ * 1SVf 九—X IJ .鈕 EuH o StiilE 拍 untflimhwiiBMiiriifn Qi -A 1 i a口X nt^tt帕.9* 自怕 笑Kt*n 关闻寸慎毛连拍JI 人■注册 O Q ? O■□Q :9 c口X 快走总谕 填理杯记? ?D 将害?瞳用朴 isn^g C? 内序科11诬? 4k a C3 Q)gv> W BF \j o Q ! A ◎ a o X 白拘Jt 笑隘快门(鞭牆)X nn-:? nt窒恙 (>o ■ U K>Qi A B 手动 创息啟 JR

比较四种典型面向对象方法的异同

普 通 本 科 毕 业 小 论 文 题目:比较四种典型面向对象方法的异同 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张伟聪学号 0123992 专业软件工程届别 125 指导教师廖汉成 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计算机硬件有了飞速发展之后,各种应用领域对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和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发展软件质量,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发展软件可靠性、可扩充性和可重用性迫使软件界人士不断研究新方法、新技术,探索新途径。 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一种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思维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使人们分析、设计与实现一个系统的方法尽可能接近人们认识一个系统的方法。也就是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其基本思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以更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建立问题域模型,以便对客观实体进行结构模拟和行为模拟,从而使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构造出模块化的、可重用的、维护性好的软件,同时限制软件的复杂性和降低开发维护费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起源于六十年代末期的语言SIMULA’67,到了七十年代末期,软件行业正受到软件危机的困扰,结构化的开发方法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软件危机。面向对象语言Smalltalk的出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从此面向对象也和开发方法开始结合,出现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自80年代后期以来,相继出现了多种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现将其中四种典型的方法作一个简介和比较。面向对象方法都支持三种基本的活动:识别对象和类,描述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描述每个类的功能定义对象的行为。 一.Booch方法 Booch是面向对象方法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出了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1991年,他将以前面向Ada的工作扩展到整个面向对象设计领域。Booch方法的开发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分为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构成和结构,动态模型分为状态图和时序图。该方法对每一步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描述手段丰富、灵活。不仅建立了开发方法,还提出了设计人员的技术要求,不同开发阶段的资源人力配制。OOD[3](Object Oriented Design)方法是Grady Booch从1983年开始研究,1991年后走向成熟的一种方法。OOD主要包括下述概念:类(class)、对象(object)、使用(uses)、实例化(instantiates)、继承(inherits)、元类(meta class)、类范畴(class category)、消息(message)、域(field)、操作(operation)、机制(mechanism)、模块(module)、子系统(subsystem)、过程(process)等。其中,使用及实例化是类间的静态关系,而动态对象之间仅有消息传递的连接。元类是类的类。类范畴是一组类,它们在一定抽象意义上是类同的。物理的一组类用模块来表达。机制是完成一个需求任务的一组类构成的结构。 Booch方法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给定的抽象层次上识别类和对象; (2)识别这些对象和类的语义; (3)识别这些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4)实现类和对象;

面向对象的逻辑思维方法

面向对象的逻辑思维方法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也许有不少初学者对这个概念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是这个处于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许多人刚刚学完现在看来是快要淘汰的只是面向过程的语言。他们的脑子还没有脱离面向过程思想的束缚,抬头却发现,“面向对象”早已经流行开来,这个陌生的词漫天飞舞。随便拿起一本流行计算机技术书籍,那里会没有“面向对象”的字眼!于是心中便惶惑了:什么叫“面向对象”?不感兴趣者,一带而过;有志于在这方面发展的,匆忙找到一本有关书籍来啃究竟什么是“面向对象”。然而,要突破思想的束缚,说难也不难,说到要深刻认识却也不容易。笔者在做了一些轻量级的工作后,颇以为有点心得,不怕贻笑大方,写出已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对象(Object)”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就有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并定义。对象是世界中的物体在人脑中的映象,是人的意识之所以为意识的反映,是做为一种概念而存在的先念的东西,它还包括了人的意愿。举例说明吧。当我们认识到一种新的物体,它叫树,于是在我们的意识当中就形成了树的概念。这个概念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当中,并不会因为这棵树被砍掉而消失。这个概念就是现实世界当中的物体在我们意识当中的映象。我们对它还可以有我们自己的意愿,虽然我们并不需要付诸实现——只要在你的脑中想着把这棵树砍掉做成桌子、凳子等——我们就把它叫做意向。于是,对象就是客观世界中物体在人脑中的映象及人的意向。只要这个对象存在我们的思维意识当中,我们就可以籍此判断同类的东西。譬如,当我们看到另外一棵树是,并不会因为所见的第一棵树不在了失去了供参照的模板而不认识这棵树了。当我们接触某些新事物时,我们的意识就会为这些事物确立一个对象。当然这个过程是怎么形成的,那就不是我们所能讨论的问题了。上面所说的对象研究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因而它可以外推到一切事物。我们经常所说的“对象”,一班指的是解决信息领域内所遇到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应用软件技术来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们经常碰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的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的设计 (Object-Oriented Design)等。应用前面所介绍的关于对象的概念,可以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在面对较复杂的系统,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个对象来进行分析。一个系统(解决某个问题的全套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对象,可以由多个部分组成。同样,这个对象也可以由多个对象组成。对于同类的事物,可以由一个对象来表示。这样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灵活而高效,可以大大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简化实际的模型。举一个例子。在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当中,我们可以把一个元组当作对象,给它定义一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将适用于所有元组,从而我们不必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细致的考虑不同的元组(如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合法):因为它们有一组公共的面向本身的方法,它们“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更上一层的对象可以是一个表、视图等。表对象在元组对象的基础上又有它们自己的方法,如增加、删除等。从这个层面上讲,它也只需要做“自己”的事情,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 摘要 分析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仿真领域的种种优点,亦即我们选择采用面向对 象的方法进行改造的原因。一些面向对象方法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仿真,面向对象,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训练器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以对象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 面向对象=对象(Object) +分类(classification) +继承(inheritance) +通过消息的通信(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s)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明显不同。 面向对象的仿真为仿真人员提供了开发模块化可重用的仿真模型的工具,它把系统看成由相互作用的对象所组成,而对象则往往表示现实系统中的真实实体。从而提高了仿真模型的可理解性、可扩充性和模块性,并且便于实现仿真与计算机图形和人工智能的结合。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原因如下: 1.可理解性 面向对象仿真对设计者、实现者,以及最终用户来说都改进了仿真的可理解性。因为仿真系统中的对象往往直接表示现实系统中的真实实体,这些实体在面向对象的仿真系统中可以用外观上类似于人们熟悉的实际系统的对象的图形或图像来表示,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与仿真模型进行交互,利用图形或图像来直接建立仿真模型,这对于熟悉实际系统的用户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 2.可重用性和可扩充性 在面向对象的仿真中,可以建立起一个模型库用以保存以前建立的模型,模型库中的模型可以作为建立新模型的可重用构件,通过面向对象技术内在的继承机制可以容易地和系统地修改现有的对象(类)以创建新的对象。并且可以加入现有的类库中。类库提供了仿真建模所需要的一般设施。通过修改现有的类,可以建立各种应用中所需要的特殊对象。 3.模块性 面向对象的仿真是模块化,特殊的过程来寻找相应的信息,不会影响其它的对象。 4.图形用户界面

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流程

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流程 高分一号城市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实现教程将介绍基于高分一号影像数据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的实现步骤,下图是主要的操作流程图一首先对高分影像进行预处理,其次使用监督分类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法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然后对分类出来的影像进行矢量化处理,最后另其在arcGIS中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武汉市城市绿地的现状,下面是具体步骤。第一章数据预处理因为处理数据是高分一号影像,处理软件为,因为以下版本不能对高分一号直接进行处理,所以需要安装r6补丁,将下面两个文件直接粘贴到软件所在位置,然后就可以打开高分影像了图二图三为了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是选择先进行辐射定标然后将图像裁剪在进行后续的操作,预处理流程如下图:

图四辐射校正分为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打开数据:ENVI-Open As-CRESDA-GF-1,选择处理的影像,打开XML后缀文件;辐射定标:选择Toolbox->Radiometric Correction-> Radiometric Calibration,选择待处理的高分数据弹出Radiometric Calibration对话框,进行如图设置。对于多光谱影像,点击Apply FLAASH Setting 设置成默认值;如果是对全色影像进行辐射定标,那么Calibration则是Reflectance,Out Put Type 为UInt,Scale Factor为1000,如下图:高分一号多光谱影像参数设置高分一号全色影像参数设置大气校正:选择Toolbox->Radiometric Correction->Atmospheric Correction Module->FLAASH Atmospheric Correction,弹出FLAASH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odel Input Parameters对话框。要注意,全色影像不做大气校正,多光谱影像则需要做大气校正处理。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后作业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第八章 8.1.什么是面向对象方法学,它有哪些优点? 答:面向对象方法学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与实现揭发的解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的方法学科。优点:1、与人类的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适合用于大型软件产品;5、所开发的软件有较好的可维护性;6、面向对象的软件比较容易修改;7、面向对象软件比较容易理解;8、易于测试和调式。 8.2.什么是对象,它与传统的数据有何异同? 答:对象是对问题域中某个实体的抽象。相对于传统数据的静态被处理,对象既有静态的属性,又有动态的行为,是进行处理的主体。 8.3.什么是类? 答:类是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

8.4.什么是继承? 答: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他们。 8.5.什么是模型,开发软件为何要建模? 答:所谓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该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视定义的书面描述。由于模型忽略了事物的非本质东西,因此模型比原始事物更容易操作。对于那些因过分复杂而不能直接理解的系统,特别需要建立模型,建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复杂性。人的头脑每次只能出来少量信息,模型通过把系统的重要部分分解成人的头脑一次能处理的若干个子部分,从而减少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8.6.什么是对象模型,建立对象模型时主要使用哪些图形符号,这些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答:对象模型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性质,是对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以及对象彼此间的关系的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在UML中,用类图来建立对象模型,表示一个类及属于该类的对象。 8.7.什么是动态模型,建立动态模型时主要使用哪些图形符号,这些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答:动态模型时描述系统控制结构,即行为化的一种模型。在UML

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分析

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分析 吴松娇 (凯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09本(1)班,2009406012) 摘要:剖析了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这两种软件开发方法具体的分析设计过程,讨论 了各自在不同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及局限性,提出了在选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同时可结合结构化方法.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剖析,揭示DFD 与UML 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提 出结构化软件分析方法与面向对象软件分析方法存在的对应关系,在软件需求分析方法上实现了二者的相互转换,这种对应与转换关系对现有结构化软件的维护及再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软件开发; 结构化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 问题域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软件的发展一直受到开发综合症“软件危机”的影响. 为了提高软件质量,软件开发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结构化方法[1 ,2 ]经过30 多年的研究及应用,最为成熟且影响最大,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系统是用它开发的. 而面向对象方法[1 ,3 ]是在结构化方法、信息建模方法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10 年来发展较快,现已呈现出取代结构化方法的趋势. 本文具体分析两者在软件开发中的差别以及面向对象方法的优越性. 1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基于功能分解设计系统结构,通过不断把复杂的处理逐层分解来简化问题,它 从内部功能上模拟客观世界. 用结构化开发的软件运行效率较高, 且能够增加软件系统的 可 靠性. 1. 1 结构化分析 它是面向数据流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在该阶段力求寻找功能及功能之间的说明. 它主要 采用的工具是数据流图DFD(Data Flow Diagram) ,利用DFD 描述边界和数据处理过程的关系. 1. 2 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设计是将数据流图表示的信息转换成程序结构的设计描述,在该阶段力求寻找功 能的实现方法,采用系统结构图表示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设计过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以需求分析的结果作为出发点,构造出一个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决定系统的模块结构(包括决定模块的划分、模块间的数据传递及调用关系) . 第二步详细设计即过程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结构和算法,最终产生每个模块的程序流程图. 因此,结构化方法比较适合于像操作系统、实时处理系统等这样的以功能为主的系统. 1. 3 结构化方法的局限 (1) 结构化方法在需求分析中对问题域的认识和描述不是以问题域中固有的事物作为基本 单位,而是打破了各项事物之间的界限,在全局范围内以数据流为中心进行分析,所以分析 结果不能直接反映问题域. 同时,当系统较复杂时,很难检验分析的正确性. 因此,结构化分析 方法容易隐蔽一些对问题域的理解偏差,与后续开发阶段的衔接也比较困难; (2) 结构化方法 中设计文档很难与分析文档对应,因为二者的表示体系不一致. 结构化方法的结果2数据流 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