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900—01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助产专业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看似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制作出某种“产品”,却是实实在在地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求。学校创建示范校的过程中,在产科学及护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入项目教学,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目标。

1 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1 评估学生情况并分组产科学及护理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

三、四学期,学生已具备了医学基础课程、人文护理课程、部分基础护理技术的知识积淀,穿插进行的见习使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和助产岗位有了感性认识,为项目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将学生合理分组,每组8~10人,推选1名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规范的学生任项目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制定项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具体任务。

1.2 确定项目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涉及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了三个典型教学项目(表一)。综合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课时及内容、教师的经验和对项目教学法的驾驭能力等,

结合绘本开展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结合绘本开展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以中班美术活动“小蜘蛛织网”为例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幼儿园吴雅萍 二期课改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如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教”才能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习得美术表现的技能,获得认知、技能和情感多 方面的经验,做到“教的无痕”呢? 众所周知,绘本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着瑰丽多元的情境,更有着绚丽多姿的画面。利用绘 本开展美术教学,有益于孩子在情境中感受画面的美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益于教师将 技能和情境融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更有益于孩子获得多元能力的提升。 以下通过中班美术线描画活动“小蜘蛛织网”的两次课例比较,具体阐述我是如何结合绘本开 展美术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思路、感受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背景: “线描画”强调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排列规律,对中班的孩子来说非常 枯燥。他们已经认识、并会画一些简单的线条,但是对线条的组合却缺乏经验,因此,线描画可以 从线条的组合入手。 而绘本《好忙的蜘蛛》中,小蜘蛛的形象和故事情节都深受孩子的喜爱,同时蜘蛛织网的整个 过程在绘本中一览无遗,对于线描画的布局和线条的运用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直接拿来就 用。 中班孩子接触的绘画形式已经非常多样化了,对于握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而刮蜡画的形式, 正好与本次活动的重点“表现线条”契合;另一方面在刮画的过程中也能降低线描画的枯燥和乏味。 有了以上的思考,美术活动“小蜘蛛织网”就此开展了。 (绘本《好忙的蜘蛛》) 实录一: 当故事PPT播放,孩子们被小蜘蛛吸引了:“小蜘蛛在吐丝织网”,“小蜘蛛吐出一根根很长的丝,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绍兴市元培中学 章国水 1.问题设计的意义 美国国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曾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引导与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这里的“引导”与“激发”,显然都是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考虑的。而如何“引导”与“激发”呢?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上,我给学生们讲了下面一道题: 若1038018322≠=+-=+-ab b b a a ,,,求 b a ab 1++的值。 当时我是按下面的过程给学生讲解的: 解:,0382=+-b b ,0131812=?? ? ??+??? ??-∴b b 即:0118132 =+??? ??-??? ??b b 1≠ab ,b a 1≠ ∴ ∴b a 1 ,是方程01832=+-x x 的两个根, 33 138111=+=?++=++∴b a b a b a ab 后来,在一次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期末考评卷中,我给学生出了类似上面的一道题目,结果这道题目得分很低,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做对,当时我感到很惊讶!是怎么回事呢?我明明给他们讲得很详细的,怎么学生们还不会做呢?我反思了好几天,带着这些问题,我找了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交流,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使我难以忘记,他说:“老师,那天您讲的时候我是懂的,可考试的时候就是一点也不记得了。”当时这个学生的回答,对我触动很大,我反省自己,发现是在教学方式上出了问题。因为那天给学生讲解是在我的认知水平上给学生讲的,学生不太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教学也是灌输式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时间长了,学生差不多忘了怎么做。过了几天,我去分析试卷,我调整了教学方式,在讲解那个题目之前,我预先设计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实践,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如何改革学校管理,以推进新课程的落实,是摆在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几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实践,并结合其他学校改革的经验成果,着手对教学工作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反思传统教学方式,确立新型教育理念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有学者以为:“传统学校在教师中心、师德尊严背后,掩盖着的是对教师发展的漠视或遗忘。” 基于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反思,在新课程的大潮中,更凸显教师的主体意识与主导地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培养一支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教师队伍,我们坚持做教学管理的参与者,引导老师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学生发展的评估能力,有与同事、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千方百计地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把单一的、扁平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丰富的、立体的知识结构;用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方式去把握教学问题;注意锻炼自己把握具体情况下的、动态的、多因素的、变化的教育过程的能力;不断更新思维方法,尽快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努力成长为创新型、开拓型、专家型的教师。

二、多渠道、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通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各人结合本班的实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正,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优秀群体,大大增强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2、坚持说课制度 说课就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前向领导、同行,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程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预演,是督促教师业务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3、坚持听课制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行动反思有五个阶段:行动→对行动反思→意识到关键所在→创造其他行动方法→尝试,就是学校常规的“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收获是重要的:一方面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听课,可以互通有无,可以在倾听中革新自己。 4、制定科学评课标准 学校以以下方面作为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 ①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前提); 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投入足够的激情(是灵魂);

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的意义、步骤(教师必读)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

真的是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思考 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真的是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思考绘本 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子阳 到目前为止,我读过好多篇关于写母亲的文章,看过日本《我的母亲》电影,母爱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早已经定型,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母亲,其实享受母爱都有着自己的体现。没有读这篇课文,我们的思考其实不由自主的在头脑中就有了,当然也会有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母爱不会有多少创新的心理。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第一想法是我错了,也许老师们和我一样。也许是我阅读这类文章太少了,不过在我头脑中存在的歌颂母爱的文章来看,这一篇是最美的,有着心在流血的感觉。对于亿万人来说,真的如此抱母亲恐怕了了无几。我想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震撼也在此。我读这篇课文之前,也思考过课题,我把眼球停留在抱字上,我想这个抱应该是拥抱吧,但阅读之后,发现这个抱不是拥抱,这种抱我找不到什么词来命名,最后一段这样写的: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看这一段,想一想,我找不到答案,只有与我同时感动。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实录,从于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学生读那么几遍其实就有了感动。我想只要一遍阅读,然后放下课本,静静地想一想,留在大脑中的信息一定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教学中每一次阅读后,最后要求学生放下课本,合上书,看看每一次阅读留在头脑中是什么,反复这样做着,学生就会自动产生一种思考冲动。 怎么教这课呢?一遍遍地读,用心去,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亲,想父母亲的母亲,其实就行了。所以,这一课,我非常欣赏于老师引导学生的读。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读起来,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基础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我校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强化“质量为本”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把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定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教师,以反思的眼光看自己,以期待的眼光看领导。全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不抓质量我有过,质量不高我有责;花拳绣腿不可靠,苦干兴校是出路。 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一)提高质量,领导苦抓是关键 只有学校领导牢固树立“质量兴校”意识,自我负重加压,深入教学第一线,挑大梁,以苦为荣,敬业勤业,发挥了中坚带头作用,才形成了同甘共苦、齐抓共管、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我的体会是:只有领导苦抓,才会有教师的苦教和学生的苦学,才会换来学校质量的新高度和大丰收。 1、让所有的中层干部明确岗位职责,并实施层级管理,竭力发挥管理的高效能、高效益; 2、坚持查堂制度,每人分段负责,巡查必须做好教师状态、学生纪律、校园卫生的评价和记录工作,然后每月接受校长的监督和检查; 3、坚持值周工作,在值周期内与教师同甘共苦,每天和老师、同学同作息。日有记录,周有总结,谁当班,谁负责; 4、在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之外,每位中层干部还必须包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和一个班级,做到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召集一次联系会议。 5、坚持每周一次行政例会,各部门总结近期工作,讨论布置新的工作,力求做到照章行事,按计划实施; 6、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教学人员缺额的情况下,学校所有中层干部都要在第一线上课,担任主科课。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喀旗牛家营子中心学校兰海生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下面就学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重管理,讲规范,凸显“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就人为因素而言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是教师,而在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他们上要对学校要负责,下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课改工作实施以来,老师们的思想不统一,有这样想的,也有那样想的,有溜堂的,有不写教案的,也有放怨气的……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加强思想统一,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因此,梳理教师的思想就成为学校班子成员的主要任务。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班子结合学校实际,讲民主,重实效,从细节入手,以课改精神为学校发展的统一思路,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每个学初,学校班子成员都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进行系统的研究,把重视教师的思想教育拿到首位上来,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每个学期伊始,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够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激发教师,用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观念去影响教师,用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身影去感召教师。班子成员树立起终身学习、超前学习、随时学习的思想。学理论、研政策、习法规,随时把好工作的方向;懂管理、抓落实、亲实践,随时抓好工作的指导落实;讲师德、重德育、做示范,随时做好教书育人的典型。 在管理上要做到用真情、讲实学、凭实据、有真才,从而大张旗鼓的弘扬

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工作必须体现出:干与不干不一样,成绩面前都平等。用责任去制约领导和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领导和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领导和教师的行为,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章程,立制度,狠抓工作落实。 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让老师们听在心中、记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中。诸如,教师坐班管理,学校统一要求教师课下必须坐班,在要求上让老师们知道坐班是在“坐”质量,是在“坐”安全,是在“坐”学生的心,不是在教室里“死”坐,而是在与学生随时交流,随时娱乐,随时拉近感情,随时在一起…… 学校每学期都召开班子会,根据课改深化的不同程度为发展脚步,研究讨论调整各项措施,措施中没有任何强制的条款,而是随时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为了统一思想,随时利用好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时间,随时根据教师的思想波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因人而谈,因人而议,因人而做,让大家知道思想统一的归根结底就是讲团结、讲奉献、讲责任、讲贡献。随时调查了解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论,因时而导,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肯定他们,表扬他们,让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慢慢的老师们也就适应了大环境的影响,适应了学校管理的模式。 三、身作则,材施能,充分调动兴趣。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学校工作而言,其实质就是领导的示范和引导。班子成员只有团结一致,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汗往一块儿流,才能形成学校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子成员在工作面前,要处处以身作则,为教师们做出表率,问题面前敢于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 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 ,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 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以下是关于“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育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 ·

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

绘本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文案

绘本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点击数: 1055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绘本阅读教学。在去年举行的烟台市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第一次将绘本教学纳入到优质课评选课例当中。绘本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绘本阅读,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到绘本阅读教 学指导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节绘本导读课。(观看精品课例——《大脚丫跳芭蕾》。) 刚才我们聆课听了由牟平区贺爱华老师执教的绘本导读《大脚丫跳芭蕾》一课。这节课贺老师独到的文本解读、精巧的教学设计、灵动的课堂过程和精彩高效的课堂生成,使我们充分领略到绘本阅读教学的无穷魅力。之所以选这节课和各位老师分享,是因为目前,我们对绘本的阅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有的教师把它上成看图说话课,有的上成精读分析课,有的以提问贯穿绘本阅读始终,使绘本阅读没有发挥其优势。而贺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绘本阅读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下面就结合这节优秀课例和自己在学习、听课、实践中的所得,谈几点思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思考一:绘本导读,如何凸显图画的价值?

绘本又叫图画书,但是她跟普通的图画书绝对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本优秀的绘本,它的图画所传递给读者的,往往是比文字更细腻、更深远、更耐人寻味的信息。因此,我总喜欢叫她们绘本,而不是图画书。我总也固执地认为,绘本的价值,在于她图画的价值,绘本的阅读,阅读画面比阅读文字更为重要。 1、从封面猜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从封面猜故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导读中,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关注封面的。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封面,猜一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我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只母鸡和一只狐狸之间。 师:你发现了故事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猜测吗? 生:故事肯定是讲母鸡萝丝去散步,而狐狸偷偷跟在她身后想吃掉她。 师:看看这两位主人公,你们猜,故事的结局也许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看这只母鸡长得有点呆头呆脑的,而狐狸却长得很狡猾,也许最后是狐狸把母鸡吃了。 生:我有不同猜想。书名里一点都没讲到狐狸,我想最后狐狸应该吃不到母鸡才对。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发表的见解也挺有道理,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吧……

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拔、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三)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敦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指南视角下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指南》视角下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以《纸真好玩》早期阅读系列活动为例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近年来也是教育工作者最热衷研究的教育领域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指南》中语言领域指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绘本教学是承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教师如何在活动中正确的使用教育教学指导策略,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早期阅读《纸真好玩》系列活动的实践基础上,进行观察记录及反思,对绘本教学实践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为后续开展同类教学活动做指导和参考,并提升理论研究。 一、绘本分析,挖掘有效教育信息,梳理适合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 1.筛选绘本,教师是优秀绘本的选择人 绘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书,绘本教学也并非是单纯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更不是单一的语言教学活动载体。绘本内容中几乎包含了幼儿期可发展的所有领域和认知。所以,教师要在进行绘本分析活动中对优秀的绘本进行筛选和抉择,选取优秀的、适合当前年龄段孩子阅读学习开张活动的绘本。读本分析中,教师是优秀绘本的选择人。 在作品《纸真好玩》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纸玩具”,贴合幼儿生活的同时,玩具也是孩子最喜欢的认知载体,所有绘本《纸真好玩》是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作品。 2.教学信息梳理,老师是绘本作品的品读人 选择了绘本作品,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通过专业的眼光,运用自身专业的技能技巧,深入挖掘绘本作品中有效的教学信息,对绘本作品的画面、文字、色彩等元素进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当前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上不能再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去教学,而是要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探究式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实质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探究。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现

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本领,进而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1)培养和促进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产生;(2)形成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策略;(3)鼓励学生参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4)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智力;(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 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道的形成过程,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探究程度。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从以下方面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进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震撼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形式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 内,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事先 就需要预设,我们称之为课堂教学设计。大凡是那些有看点的、成功的、高效的课无 不是提前精心设计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必不可 少的环节,尤其是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建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考虑 的因素有很多,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梳理我认为概括起来说应该有以下这些: 一、心中有目标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做任何一件事都希望有一个预期的结果,那就是目标。 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设计时设计者心中要有目标。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要求和定位 有哪些呢?首先,目标的定位必须准确、清晰,其次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活动得 以达成,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测。除在目前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中 经常提到的“三维目标”外,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还有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之分,还 有当前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等等。这些目标经过处理,成为制定和指导教学设 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杠杆,所以说心中有目标必然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指 标。 二、心中有教材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教材来 承载这些东西,然而教材是固化和有限的,因此,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和再度开发 便成为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素养又一个维度。同样的教材内容在不同教师手中会 演绎出不同的精彩,这跟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灵活运用是分不开的。只有紧紧围绕教 学目标,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 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和易于接受,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的 教和教材的运用才真正变得有意义。 三、心中有学生 从实际来看,现在所提倡的生本课程理念是颇有道理的。人们在不停地追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只 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心中有学生,有全体学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学生,设计 的内容和过程才会更加的丰满、实效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 际和发展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只顾将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 顾自己的展示,而学生或者是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和成长,像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应 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四、心中有希望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只要希望之光不灭, 那就意味着还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无意的植入一些充满希 望的元素。这样的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 需要。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发展的眼光和心态去审视眼前的 事情、目前的学生,相信自己,也相信学生,即使是在最失利与失意的时候也要心存 希望,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罢。 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还应该有以下几点: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李红梅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李红梅 摘要: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而且识字量少。绘本中 精美的图画、生动的故事,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心等参与阅读,不仅可以增 长知识,拓宽视野,激发想象力,而且有了绘本阅读做基础,学生就容易把课堂 上讲解的内容更好地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育价值;实践方法 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生在阅读绘本过程中,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就能够快速理解绘本的意思, 而且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器官感受在脑海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象,不需要学生进 行复杂的逻辑思考,因此,将绘本阅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绘本阅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绘本阅读的教育价值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绘本将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到一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而且绘 本内容主要以童话故事为主,符合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绘本相比于文字教材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 读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和督促者,不要代替学生进行 阅读,也不要将成人的理解和感受强加于孩子身上,而是要立足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空间中阅读,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不仅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能够发挥出学 生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很少能 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 读习惯。在小学语文绘本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主动去认识世界。小学生由于年龄有限,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相对匮乏,认 识世界的过程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绘本阅读 给予了他们一个认识世界的通道,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第二,学生主动去改变世界。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内心深处能够构建出自身 的主观世界,表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學的知识运用 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改变客观世界。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独特性更加鲜明,而这种独特性也 造就了这个时代的丰富多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绘本阅读理解难度相对较低,每个学生通过阅读绘本都能 够有自身的体会,学生对于绘本个性化的体会就是学生独特性的外显特征。因此,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不以模式化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 阅读行为,释放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启发阅读,适时点拨。 在阅读的关键时刻,给学生一个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测,大家合作完 成一个故事,不仅会让绘本的知识丰富起来,而且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这 个美好的故事中,从而使这个故事比原作者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如读《爷爷一定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现代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独创性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教育者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也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究其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是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获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 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化,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数学课堂的“变式教学”,既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系统)、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变式教学”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

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从初中数学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变的狭窄,对所学知识往往只注重数学表象,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核心——数学思想。这些促使我们思考:实施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系统)、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呢? (二)课题的提出 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自2017年8月开始承担了区教研室的教研课题《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这项工作以来,我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井然有序地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希望探索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机制,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当前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必然成为我们考虑的焦点。课程改革更多关注“成人”与“成才”的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