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MFC实现动态菜单及响应函数

MFC实现动态菜单及响应函数

MFC实现动态菜单及响应函数
MFC实现动态菜单及响应函数

MFC中利用CMenu类动态添加弹出菜单和响应函数

步骤:

1 声明一个菜单:

CMenu menu;

2 生成菜单对象:

menu.CreatePopupMenu();

3 给菜单添加上内容:

menu.AppendMenu(MF_STRING,WM_CLEARHOSTS,"清除HOSTS");

AppendMenu函数具体的意义可以查看MSDN,其中WM_CLEARHOSTS为自定义的一个消息,最后一个参数为菜单的text,点击这个菜单就可以调用WM_CLEARHOSTS消息的处理函数。

4 添加子弹出菜单:

CMenu submenu;

submenu.CreatePopupMenu();

menu.AppendMenu(MF_POPUP,(UINT_PTR)(submenu.m_hMenu),"sub");

5 设置当失去焦点时菜单自动消失

SetForegroundWindow();

6 设置菜单的位置:

menu.TrackPopupMenu();

以上各步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生成菜单的步骤,当动态生成的菜单很多且菜单又不固定的时候,预先

为每个菜单都定义一个消息和消息处理函数是很麻烦且不现实的,现在介绍一种方法来动态响应动态生成的菜单。

其原理就是利用OnCommand函数。

首先,要为每一个动态生成的菜单指定一个ID,方式如下

menu.AppendMenu(MF_STRING,ID,"yourMenuName");

其中参数ID为一个唯一的整数,可以由你自己指定,当鼠标单击此菜单的时候,系统发送一个消息,此消息优先

被OnCommand函数接收,OnCommand函数的原形为:

BOOL OnCommand(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假如你指定菜单的ID为10001,响应函数的具体写法为:

BOOL OnCommand(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int menuID = LOWORD(wParam);

if(menuID > 10000)

{

//添加你自己的处理代码

}

}

如果是使用对话框的mfc,自己重载OnCommand函数即可

做一个MFC程序的时候碰到一个需求。就是需要根据定制情况,动态生成菜单,菜单的具体结构和信息是之前不知道的(因此不能利用工具构造),点击不同类型的菜单会触发特定的一类事件(需要动态绑定事件)。这种需求实际是蛮不BT的,很多场合下都可能会有,用C#写了个Demo花了不到半个小时。但转到MFC下来写,就费尽周折。其实这个问题代表了在MFC中动态创建资源绑定事件的一般性问题,所以总结一下。

动态创建菜单需要先了解CMenu类。通常我们利用工具绘制一个菜单,每一个菜单项下都可以视为有一个CMenu类。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树状。典型的一个菜单对应过来是如下图这个样子:

如上,CMenu可以分成三种,一个是Popup(黄色),一个是Separator(灰色),一个是Item (红色)。前两种都是没有ID信息的,Popup有一个指针,指向其SubMenu;Item保存各种信息有ID可以响应事件;Separator,恩,基本是一穷二白的。

CMenu的CreateMenu方法可以创建一个菜单资源,用DeleteMenu(包含所有子菜单)或DestoryMenu可以销毁菜单资源,用AppendMenu可以添加一个菜单。了解这些内容,就可以开工了,现实现上图所示的MainSubMenu1下菜单的动态创建,代码如下:

// 假设在ChildFrm中,调用该方法获得当前的主菜单指针

CMenu* mainMenu = AfxGetMainWnd()->GetMenu();

CMenu* subMenu = NULL;

// 遍历主菜单下的各级菜单寻找名为MainSubMenu1的菜单

int menuCount = mainMenu->GetMenuItemCount();

for(int i = 0; i < menuCount; i++)

{

CString menuName;

if(mainMenu->GetMenuStringA(i, menuName, MF_BYPOSITION)

&& menuName == "&MainSubMenu1")

{

drawingMenu = mainMenu->GetSubMenu(i);

break;

}

}

// 移除原有的菜单项

int subMenu1Count = subMenu->GetMenuItemCount();

for(int i = subMenu1Count - 1; i >= 0; i--)

{

subMenu->DeleteMenu(i, MF_BYPOSITION);

}

// 动态添加Item菜单项

for(int i = 0; i < 2; i++)

{

CString message = "";

subMenu->AppendMenuA(MF_STRING, ID_BEGIN + i, message.Format("SubSubMenu%i", i);

}

// 添加分隔符

subMenu->AppendMenuA(MF_SEPARATOR);

// 添加弹出式子菜单

CMenu * popupMenu = new CMenu();

popupMenu->CreateMenu();

for(int i = 0; i < 2; i++)

{

CString message = "";

popupMenu->AppendMenuA(MF_STRING, ID_BEGIN + 2 + i,

message.Format("PopupSubMenu%i", i));

}

subMenu->AppendMenuA(MF_POPUP, (UINT_PTR)popupMenu->operator

HMENU(), "PopupMenu");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是主菜单的指针获得,可以参考《MFC框架各部分指针获取方式》一文。另一个是Popup的菜单建立,策略是分成两部分,先new出内存在Create出资源,缺

一不可。最后一个是为每个Item菜单合理分配ID,这些ID须事先预留出来,在MFC中,至少40000到49000通常都是没人用。

这也就引出下一个问题,即菜单事件的动态绑定。我们知道在.net中,事件是真正动态绑定的,

而MFC中的事件都是只能静态绑定,这是由两者的编译方式决定的。所以,在MFC中需要定义菜单事件,你需要先挖好坑(预留足够ID),规定每个坑种什么罗卜(将不同类型的ID绑定到不

同类别的事件处理函数上),最后才能按坑种罗卜(为执行相应事件的菜单设置相应的ID)。

可以有两种方式来绑定对应ID处理的事件,一个是通过ON_COMMAND_RANGE宏(想一下

ON_COMMAND宏会不会派上用场?)在MessageMap里绑定批量处理事件的函数;另一个是重载PreTranslateMessage函数,截获并判断ID来进行处理。思想都是类似的。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还需要配套使用ON_UPDATE_COMMAND_UI_RANGE来保证动态创建的菜单Enable为True,否则很可能菜单不可以点击

脉冲响应函数简析

3-2 脉冲响应函数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其传递函数)(s Φ为 )() ()(s R s C s =Φ 式中)(s R 是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s C 是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 系统输出可以写成)(s Φ与)(s R 的乘积,即 )()()(s R s s C Φ= (3-1) 下面讨论,当初始条件等于零时,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量的响应。因为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等于1,所以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恰恰是它的传递函数,即 )()(s s C Φ= (3-2) 由方程(3-2)可见,输出量的拉氏反变换就是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用)(t k 表示,即 1 ()[()]k t s -=Φ 脉冲响应函数)(t k ,是在初始条件等于零的情况下,线性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可见,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函数,就系统动态特性来说,二者所包含的信息是相同的。所以,如果以脉冲函数作为系统的输入量,并测出系统的响应,就可以获得有关系统动态特性的全部信息。在具体实践中,与系统的时间常数相比,持续时间短得很多的脉动输入信号就可以看成是脉冲信号。 设脉冲输入信号的幅度为11t ,宽度为1t ,现研究一阶系统对这种脉动信号的响应。如 果输入脉动信号的持续时间t )0(1t t <<,与系统的时间常数T 相比足够小,那么系统的响应将近似于单位脉冲响应。为了确定1t 是否足够小,可以用幅度为12,持续时间(宽度)为 21t 的脉动输入信号来进行试验。如果系统对幅度为11t ,宽度为1t 的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与系统对幅度为12t ,宽度为21t 的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相比,两者基本上相同,那么1t 就可以认为是足够小了。图3-3(a)表示一阶系统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曲线;图3-3(c)表示一阶系统对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曲线。应当指出,如果脉动输入信号T t 1.01<(图3-3(b)所示), 则系统的响应将非常接近于系统对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 这样,当系统输入为一个任意函数)(t r 时,如图3-4所示。那么输入量)(t r 可以用n 个连续脉冲函数来近似。只要把每一个脉冲函数的响应求出来,然后利用叠加原理,把每个脉冲函数的响应叠加起来,就可得到系统在任意输入函数)(t r 作用下的响应。

VAR与脉冲响应函数

VAR与脉冲响应函数 建立VAR本质是一个多元方程,因此需要变量序列都为同阶单整,且如果非平稳的话就需要存在协整关系,否则会出现伪回归现象。 脉冲响应函数(IRF)中变量序列顺序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脉冲图像。关于这个顺序的选择依据,目前还没见到相关说明。不过在实践中见到《经济研究》上一篇关于农村农民收入与金融发展关系的论文中,作者在IRF中为了避免不同的变量顺序产生不同的结果,每个VAR 只选取两个变量。此时两个变量的VAR不论顺便如何变化,IRF的结果也就唯一。个人认为这个方法非常好。如果VAR有两个以上变量,则可以根据要求建立起多个双变量的VAR和IRF,这样问题迎刃而解。 脉冲相应函数是用于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比如在eviews中有gnp和m2+cd的数列,在命令窗口输入series by=log(gnp)-log(gnp(-1)) 可以得到名义gnp成长率dy,同样类似的命令可以得到名义货币需求成长率dm.然后对名义数据的成长率进行var分 析.menu->quick->estimate VAR .内生变数里输入dy dm就可以了.在eviews 里进行var推定之后,view->impulse response里选择table,就可以知道第一期dm的noise在第二期也同样带来影响.用命令来输入的话,就是 var1.impluse(20,T) dy dm.括号内是期数. 在workfile窗口下点住x不放,拖到y上。也就是同时选中x和y序列,鼠标右键,在弹出的选单中选择open as group。 之后弹出窗口,点选窗口中的view,有graph和multipe graph两个选单,下面还有子目录,根据你的需要选择图表就行了,图表出现后可以进行复制粘贴。 点击 Edit——copy即可或者通过print转成PDF格式然后在复制粘贴

风险脉冲响应函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46993047.html, 风险脉冲响应函数 作者:孙志鹏张思妍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基于Chavleishvili and Manganelli (2017)提出的多变量动态分位数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dynamic quantile model),对市场风险进行测量,并通过推导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市场风险对个体风险的传导机制。本研究选取沪深300指数、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及中信证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市场,金融机构对于结构性冲击(structural shock)更加敏感;此外,左尾冲击相较于右尾冲击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更显著及持久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验证了多变量动态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稳健性。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脉冲响应函数;VaR值 一、研究背景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损失,有效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业界以及学术界的重视。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逐步加大了对外开放 的深度及广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和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1)如何有效地定义和测量市场风险;(2)市场风险是如何向个体金融机构传导。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重点所在。 VaR(value at the risk)这一概念最早于1994年由J.P Morgan提出,之后因其能快速、简单地将投资组合的风险信息数量化,逐渐被广泛的用来衡量和报告市场风险。但在传统方法中,VaR的计算是基于历史概率分布(historical distribution),而这一分布是确定性的,并不能很好地描述收益率分布的动态随机过程。因此,选择一个更加合适的模型估计VaR值,无论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还是机构的投资决策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之下,Engle and Manganelli (2004)提出CAViaR(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value at risk)模型,该模型直接 利用分位数回归对数据建模,突破了传统上先确定资产组合收益率概率分布的做法。该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分位数回归所估计出的参数对极端的风险值测度依然很稳健;其次,由于该方法是一种半参数法(semi-parametric),因此不需要对数据的分布提出任何假设,能有效提高模型的估计效率,降低模型设定偏误。White et al. (2015)对CAViaR模型进行了推广,提出了能联合估计多个时间序列VaR值的VAR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型,该模型最大的优点在于可直接测量多个随机变量的尾部风险冲击的相关关系,而不是由其时间序列的一阶矩和二阶矩间接得到。 CAViaR模型和VAR for VaR模型都对VaR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拓展,然而它们在推导风险脉冲响应函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首先,由于分位数回归没有对误差项分布作具体设定,在CAViaR至VAR形式的推广过程中无法得到一个多变量联合概率分布,因此无法研究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 二 章 2-3试证明图2-5(a)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分析 首先需要对两个不同的系统分别求解各自的微分表达式,然后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系数的对应关系。对于电网络,在求微分方程时,关键就是将元件利用复阻抗表示,然后利用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变换成微分方程的形式,对于机械系统,关键就是系统的力学分析,然后利用牛顿定律列出系统的方程,最后联立求微分方程。 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 22212121122122112121122121221 11()1()1 11 o i R u C s R R C C s R C R C R C s R u R R C C s R C R C R C C s R C s R C s + ++++== +++++ + + 即 220012121122121212112222()()i i o i d u du d u du R R C C R C R C R C u R R C C R C R C u dt dt dt dt ++++=+++取A 、B 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o 112( )()()i o i o dx dx dx dx f K x x f dt dt dt dt -+-=- o 22()dx dx f K x dt dt -= 整理可得: 2212111221121212211222()()o o i i o i d x dx d x dx f f f K f K f K K K x f f f K f K K K x dt dt dt dt ++++=+++ 经比较可以看出,电网络(a )和机械系统(b )两者参数的相似关系为 11122212 11,,,K f R K f R C C : ::: 2-5 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x(t)曲线,指出各方程式的模态。 (1) ; )()(2t t x t x =+&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自1205 刘彬 41251141 1 实验方案设计 1.1 生成输入数据和噪声 用M 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噪声采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生成白噪声时,首先利用乘同余法生成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再利用U[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1.2 过程仿真 模拟过程传递函数)(s G ,获得输出数据y(k)。)(s G 采取串联传递函数仿真, 2 12111 11)(T s T s T T K s G ++= ,用M 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 1.3 计算互相关函数 ∑++=-= p p N r N i p Mz i z k i u rN k R )1(1 )()(1 )( 其中r 为周期数,1+=p N i 表示计算互相关函数所用的数据是从第二个周期开始的,目的是等过程仿真数据进入平稳状态。 1.4 计算脉冲响应估计值、脉冲响应理论值、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脉冲响应估计值[] )1()()1()(?2 --?+=p Mz Mz p p N R k R t a N N k g 脉冲响应理论值[] 21//2 10)(T t k T t k e e T T K k g ?-?---=

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 ∑∑==-= p p N k N k g k g k g k g 1 2 1 2 )()(?)(δ 1.5 计算噪信比 信噪比()()2 2 )()(v k v y k y --=η 2 编程说明 M 序列中,M 序列循环周期取 63 126=-=p N ,时钟节拍t ?=1Sec ,幅度1=a , 特征多项式为1)(56⊕⊕=s s s F 。白噪声循环周期为32768215=。 )(s G 采样时间0T 设为1Sec ,Sec 2.6 Sec,3.8 ,12021===T T K 3 源程序清单 3.1 均匀分布随机数生成函数 function sita=U(N) %生成N 个[0 1]均匀分布随机数 A=179; x0=11; M=2^15; for k=1:N x2=A*x0; x1=mod(x2,M); v1=x1/(M+1); v(:,k)=v1; x0=x1; end sita=v; end 3.2 正态分布白噪声生成函数 function v=noise(aipi) %生成正态分布N(0,sigma)

《信号与系统》试题及答案

2012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测验卷 《信号与系统》试题 注:1、开课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院。 命题组:电子信息教研组 2、考试时间:12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 3、适用班级: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及电子类专业。 4、在答题前,请在所发两张答题纸上认真填写所要求填写的个人信息。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周期信号为功率信号。 B 、 时限信号(仅在有限时间区间不为零的非周期信号)为能量信号。 C 、ε(t )是功率信号; D 、e t 为能量信号 2、下列关于冲激函数性质的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 、)()0()()(t f t t f δδ= B 、()t a at δδ1 )(= C 、)(d )(t t εττδ=?∞- D 、)()-(t t δδ= 3、) 2)(1() 2(2)(-++= s s s s s H ,属于其极点的是( )。 A 、1 B 、2 C 、0 D 、-2 4、If f 1(t ) ←→F 1(j ω) , f 2(t ) ←→F 2(j ω) Then[ ] A 、[a f 1(t ) + b f 2(t ) ] ←→ [a F 1(j ω) *b F 2(j ω) ] B 、[a f 1(t ) + b f 2(t ) ] ←→ [a F 1(j ω) - b F 2(j ω ) ] C 、[a f 1(t ) + b f 2(t ) ] ←→ [a F 1(j ω) + b F 2(j ω) ] D 、[a f 1(t ) + b f 2(t ) ] ←→ [a F 1(j ω) /b F 2(j ω)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z)在单位圆内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序列为衰减的。即当k →∞时,响应均趋于0。 B 、H(z)在单位圆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态响应。 C 、H(z)在单位圆上的高阶极点或单位圆外的极点,其所对应的响应序列都是递增的。即当k →∞时,响应均趋于∞。 D 、H(z)的零点在单位圆内所对应的响应序列为衰减的。即当k →∞时,响应均趋于0。 本试卷共4页,本页为第1页 6、函数f(t) 的图像如图所示,f(t)为( ) A 、偶函数 B 、奇函数 C 、奇谐函数 D 、都不是 7、系统的幅频特性|H(j ω)|如图(a)(b)该系统时,不产生失真的是(

信号与系统第三次作业

《信号与系统》第三次作业 1. 试由s 域求系统的系统函数,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及完全响应。 (1)()5()4()2()5(),0y t y t y t f t f t t ''''++=+> 2()()t f t e u t -=,(0)2y -=,(0)5y -'= ① ② 将式中②两边求导后代入式①,随即求得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③ 将式③进行拉氏变换,得 ④ 由于在零状态下, 故有 令 ⑤ 则得 Y(s)=H(s)X(s) ⑥ 可见,在系统初始不储能的零状态下,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等于输入的拉氏 变换乘以H(s),即 ⑦ 从式⑤、⑥可见,H(s)取决于系统的构成和有关参数(系数),而与输入信 号无关,它反映了输入信号通过系统以后所产生的变化,如系统的输入 x(t)=u(t) ,是有

(2)()3()2()4()3(),0y t y t y t f t f t t ''''++=+> 2()()t f t e u t -=,(0)3y -=,(0)2y -'= 当系统的输入是单位冲激信号,即 ,则从式⑥求得 Y(s)=H(s), y(t)=h(t) 上式表明系统在单位冲激激励下,其输出就等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如图所示,它恰好等于系统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所以系统函数又可定义为单位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即 ⑧ LTI 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一旦测得系统的冲激响应,随即求得系统函数。同理,已知系统函数,随即求得相应的冲激响应。 系统函数 H(s) 在s 域表征连续系统的传输特性,而单位冲激响应 h(t) 是在时域描述连续系统的时间特性,因此它是时域分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性参数。 2. 求离散时间LTI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1)1[][1][]3y k y k f k --=,1[][]3k f k u k ??= ???,[1]1y -= 通过以上分析,若已知一个连续系统在 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h(t) ,则利用LTI 系统的叠加性和非时变性,不难求得在任一信号作用下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从第三章式(3.1)得知,一个非周期信号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骄阳书苑)

第 二 章 2-3试证明图2-5(a)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分析 首先需要对两个不同的系统分别求解各自的微分表达式,然后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系数的对应关系。对于电网络,在求微分方程时,关键就是将元件利用复阻抗表示,然后利用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变换成微分方程的形式,对于机械系统,关键就是系统的力学分析,然后利用牛顿定律列出系统的方程,最后联立求微分方程。 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 22212121122122112121122121221 11()1()1 11 o i R u C s R R C C s R C R C R C s R u R R C C s R C R C R C C s R C s R C s + ++++== +++++ + + 即 220012121122121212112222()()i i o i d u du d u du R R C C R C R C R C u R R C C R C R C u dt dt dt dt ++++=+++取A 、B 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o 112( )()()i o i o dx dx dx dx f K x x f dt dt dt dt -+-=- o 22()dx dx f K x dt dt -= 整理可得: 2212111221121212211222()()o o i i o i d x dx d x dx f f f K f K f K K K x f f f K f K K K x dt dt dt dt ++++=+++ 经比较可以看出,电网络(a )和机械系统(b )两者参数的相似关系为 1 112 22 1 2 11,,,K f R K f R C C 2-5 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x(t)曲线,指出各方程式的模态。 (1) ;)()(2t t x t x =+

第六章脉冲响应函数

第6章 脉冲响应函数的辨识 6.1辨识问题的提法 下图所示,、将作用在系统上的一切随机干扰和噪声,用一个作用于系统输出的等效随机干扰源)t (v 来代替。其中,输入信号)(u t 是过程的运行操作信号, 是可以直接观测的确定性变量;)(y u t 是过程的实际输出,是不能被观测到的;y(t) 是过程的观测输出,混有随机噪声)t (v 。 由此可以提出辨识问题: 在已知输入、输出的观测量)(u t 、y(t)以及f t (f t 可以根据脉冲响应过渡历程时间的先验知识作粗略估计)的情况下,要求估计出脉冲响应函数)(g t 。 下面介绍两种辨识脉冲响应函数的常用方法:相关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法。 6.2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函数 相关函数是基于一种统计的描述,是由输出信号)(y t 同其余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脉冲响应函数。假定噪声)t (v 是一个零均值平稳随机过程,并与)(u t 不相关,且过程是线性时不变的、因果性的系统,过程的未知脉冲响应函数为)(g t ,则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脉冲响应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如下: ?∞ -=0)()()(y λλλd u t g t u (6.1) ?+-=f t t v d u t g t 0 )()()()(y λλλ (6.2) 把变量t 用τ+t 代换,得 ?++-+=+f t t v d t u g t 0)()()()(y τλλτλτ (6.3) 由于已经假设)t (v 与输入信号)(u t 不相关,因此对应的相关系数0)(uv =τR ,是可得维纳-霍夫方程。 λλλτd t R g R f t uu )()()(0uy -=? (6.4) 若将(6.4)离散化,得到离散型Wiener-Holf 方程: 过程g(t) ) (u t y(t) ) (y u t ) t (v + +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请高手解答

对两个时间序列A和B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在内生变量框里输入的次序不同(一次是A B,另一次是B A),通过eviews5.0得出的脉冲响应图的结果怎么会完全不一样?输入A B 时得出的是A对B的一次冲击有很大响应,B对A的一次冲击没有什么响应;输入B A 时得出的是A对B的一次冲击没什么响应,B对A的一次冲击有很大响应。哪位高手能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乔分解将所有影响的公共因素强加到你的VAR模型中的第一个变量中去,也就是说结果与你VAR模型中指定的变量秩序有关,你改变了秩序很正常的 解决办法:定义脉冲时在IMPUSE DEFINITION项目中分解方法选择广义脉冲结果就不会因为模型中变量指定秩序改变而改变了,也就是说结果与变量秩序无关。 高人,能否详细解释一下geralized Impulses和Cholesky-d.f. adjusted这两种脉冲响应的应用有什么不同?在哪种情况下应该使用geralized Impulses,在哪种情况下又应该使用Cholesky-d.f. adjusted?不胜感激。 Cholesky-d.f. adjusted实际上是运用乔分解时,当是小样本时,在估计残差的协方差估计时进行了修正(高第2版P310)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修正过的乔分解(主要征对小样本进行修正),它进行脉冲时同样存在乔分解的问题:脉冲与秩序有关而广义脉冲分解法其结果与秩序无关,它是为了避免乔分解结果与秩序有关而采用的另外一种分解方法,对样本无什么要求,只要你建立的VAR/SVAR模型稳定即可! 请问只有对平稳序列才能建立VAR模型吗?看了一些教材,好像说法不一。 如果有序列LnY和LnX,它们是非平稳序列,但是一阶差分后平稳,此时能否对原序列进行VAR分析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如果只有平稳序列才能进行VAR预测的话,对于取了差分之后的序列,应该如何解释经济含义呢? 如GDP/、能源消费量等。 1、只有平稳才能建VAR模型,但有特例,就是涉及到一些变量是如增长率,由于种种原因,如数据太少,或其他原因,ADF检验没通过,但也可以算作平稳,视情况而定。 2、差分后的变量建立的模型,其经济含义只能是差分后的,比如GDP你就只能说是GDP 增长或增长率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3、非要建立原始变量(GDP)的VAR模型的话,应该建立误差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要求协整。 建立VAR模型并没有对序列有什么要求,不过要想进行脉冲与方差分解的话,则要求所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而不是序列平稳),也就是VAR模型的AR根均小于1(在单位园内),考虑到VAR系统平稳,所以应在建立模型时用平稳序列(这就是有的书上要求平稳序列,有的不要求平稳序列),否则难以达到所有AR根均小于1这个严格的要求,当然你构建VAR不进行脉冲与方差分解就无所谓了(序列平稳与否就无所谓了,反正是一个不稳的VAR就是了),不过建立一个不稳定的VAR,由于不能进行脉冲与方差分解,那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找事做了,浪费时间,倒不如休息休息下。 我现在遇到的情况是:原序列是非平稳,一阶差分后平稳。使用原序列建立VAR模型,模型稳定,即AR 均小于1,这样的话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时,曲线均呈发散状态。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你如果不差分建立的VAR是稳定的,就无需差分,不稳定就考虑差分 脉冲分析可以发散呀,没有讲非得收敛呀,发散说明冲几击越来越大呀,正常呀

《信号与系统》习题三

《信号与系统》第三次作业 1. 试由s 域求系统的系统函数,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及完全响应。 (1)()5()4()2()5(),0y t y t y t f t f t t ''''++=+> 2()()t f t e u t -=,(0)2y -=,(0)5y -'= ① ② 将式中②两边求导后代入式①,随即求得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③ 将式③进行拉氏变换,得 ④ 由于在零状态下, 故有 令 ⑤ 则得 Y(s)=H(s)X(s) ⑥ 可见,在系统初始不储能的零状态下,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等于输入的拉氏变 换乘以H(s),即 ⑦

从式⑤、⑥可见,H(s)取决于系统的构成和有关参数(系数),而与输入信号 无关,它反映了输入信号通过系统以后所产生的变化,如系统的输入 x(t)=u(t) ,是有 (2)()3()2()4()3(),0y t y t y t f t f t t ''''++=+> 2()()t f t e u t -=,(0)3y -=,(0)2y -'= 当系统的输入是单位冲激信号,即 ,则从式⑥求得 Y(s)=H(s), y(t)=h(t) 上式表明系统在单位冲激激励下,其输出就等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 如图所示,它恰好等于系统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所以系统函数又可定义为单位冲 激响应的拉氏变换,即 ⑧ LTI 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一旦测得系统的冲激响应,随即求得系统函数。同理,已知系统函数,随即求 得相应的冲激响应。 系统函数 H(s) 在s 域表征连续系统的传输特性,而单位冲激响应 h(t) 是在 时域描述连续系统的时间特性,因此它是时域分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性参数。

实验3 利用matlab求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实验3 利用matlab 求LTI 连续系统的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LTI 系统的冲激响应h(t)及matlab 实现; 2. 了解LTI 系统的阶跃响应g(t)及matlab 实现; 3. 了解LTI 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二. 实验原理: 设描述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 ()()()∑∑===M j j j N i i i t f b t y a 0 则可以用向量a 和b 来表示该系统,即: ],,,,[011a a a a a N N Λ-= ],,,,[011b b b b b M M Λ-= 注意:在用向量来表示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系统时,向量a 和b 的元素一定要以微分方程时间求导的降幂次序来排列,且缺项要用零来补齐。 1. impulse()函数 函数impulse()将绘出由向量a 和b 表示的连续系统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冲激响应h(t)的时域波形,并能求出指定时间范围内冲激响应的数值解。impulse()函数有如下几种调用格式: ● impulse(b,a) ● impulse(b,a,t) ● impulse(b,a,t1:p:t2) ● y= impulse(b,a,t1:p:t2) 详细用法可查阅帮助文件。 2. Step()函数 函数step()将绘出由向量a 和b 表示的连续系统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阶跃响应g(t)的时域波形,并能求出指定时间范围内阶跃响应的数值解。step()函数有如下几种调用格式: ● step(b,a) ● step(b,a,t) ● step(b,a,t1:p:t2) ● y= step(b,a,t1:p:t2) 3.lsim()函数 函数lsim()将绘出由向量a 和b 表示的连续系统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对函数x(t)响应的时域波形,并能求出指定时间范围内响应的数值解。lsim()函数有如下几种调用格式: ● lsim(b,a,x,t) ● y=lsim(b,a,x,t) 三. 范例程序 已知描述某电路的微分方程是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2-3试证明图2-5(a)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分析首先需要对两个不同的系统分别求解各自的微分表达式,然后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系数的对应关系。对于电网络,在求微分方程时,关键就是将元件利用复阻抗表示,然后利用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变换成微分方程的形式,对于机械系统,关键就是系统的力学分析,然后利用牛顿定律列出系统的方程,最后联立求微分方程。 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 即取A、B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整理可得: 经比较可以看出,电网络(a)和机械系统(b)两者参数的相似关系为 2-5 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x(t)曲线,指出各方程式的模态。 (1) (2) 2-7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2-6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Uc(s)/Ur(s)。 图2-6 控制系统模拟电路 解:由图可得 联立上式消去中间变量U1和U2,可得: 2-8 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方块图如图2-7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功率放大级放大系数为K3,要求: (1) 分别求出电位器传递系数K0、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比例系数K1和K2; (2) 画出系统结构图; (3) 简化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 图2-7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 分析:利用机械原理和放大器原理求解放大系数,然后求解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从而画出系统结构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1) (2)假设电动机时间常数为Tm,忽略电枢电感的影响,可得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为

式中Km为电动机的传递系数,单位为。 又设测速发电机的斜率为,则其传递函数为 由此可画出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 (3)简化后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9 若某系统在阶跃输入r(t)=1(t)时,零初始条件下的输出响应,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 分析: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域表示变成频域表示,进而求解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对传递函数进行反变换求出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解:(1),则系统的传递函数 (2)系统的脉冲响应 2-10 试简化图2-9中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s)/R(s )和C(s)/N(s)。 图2-9 题2-10系统结构图 分析:分别假定R(s)=0和N(s)=0,画出各自的结构图,然后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将其化成最简单的形式,从而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a)令N(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可求出: 令R(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实验一利用相关函数辨识脉冲响应分析解析

北京工商大学 《系统辨识》课程 实验报告 (2014-2015 1学期) 课程名称:系统辨识 题目: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专业班级:控制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刘 成绩: 2015年1月18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仿真实验掌握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图1为本实验的原理框图。过程传递函数为) (s G,其中 Sec 2 6 T Sec, 3 8 120 2 1 . . ,= = =T K;) ( ) (k z k u和分别为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 (k v为 过程测量白噪声,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零,方差为2 v σ,记作) , ( ~ ) (2 v N k vσ;) (k g 为过程的脉冲响应理论值,) ( ? k g为过程脉冲响应估计值,) (~k g为过程脉冲响应估计误差。 过程的输入驱动采用M序列,输出受到白噪声) (k v的污染。根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 (k z k u,利用相关分析算法根据输出过程的脉冲响应值) ( ? k g,并与过程脉冲响应理论值) (k g 比较,得到过程脉冲响应估计误差值) (~k g,当∞ → k时,应该有 → ) (~k g。 图1 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原理框图 三、实验要求 进行方案设计,模拟过程传递函数,获得输出数据,用M序列作为辨识的输入信号,噪声采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白噪声,计算互相关函数,不同λ值的脉冲响应估计值、脉冲响应理论值和脉冲响应估计误差,计算信噪比,画出实验流程图,用MATLAB编程实现。 四、实验原理 1、采用串联传递函数) (s G仿真 相关分析法 v(k) u(k) z(k) )1 )( 1 ( ) ( 2 1 + + = s T s T K s G y(k)

《信号与系统》第三次作业

《信号与系统》第三次作业 姓名: 学号: 1. 试由s 域求系统的系统函数,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及完全响应。 (1)()5()4()2()5(),0y t y t y t f t f t t ''''++=+> 2()()t f t e u t -=,(0)2y -=,(0)5y -'= 将式中②两边求导后代入式①,随即求得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将式③进行拉氏变换,得 由于在零状态下,故有 则得 Y(s)=H(s)X(s) ⑥ 可见,在系统初始不储能的零状态下,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等于输入的拉氏变换乘以H(s),即 从式⑤、⑥可见,H(s)取决于系统的构成和有关参数(系数),而与输入信号无关,它反映

了输入信号通过系统以后所产生的变化,如系统的输入 x(t)=u(t) ,是有 (2)()3()2()4()3(),0y t y t y t f t f t t ''''++=+> 2()()t f t e u t -=,(0)3y -=,(0)2y -'= 当系统的输入是单位冲激信号,即,则从式⑥求得 Y(s)=H(s), y(t)=h(t) 上式表明系统在单位冲激激励下,其输出就等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t) ,如图所示,它恰好等于系统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所以系统函数又可定义为单位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即 一旦测得系统的冲激响应,随即求得系统函数。同理,己知系统函数,随即求得相应的冲激响应。 系统函数H(S)在S 域表征连续系统的传输特性,而单位冲激响应h(t)是在时域描述连续系统的时间特性,因此它是时域分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性参数。 2. 求离散时间LTI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1)1[][1][]3y k y k f k --=,1[][]3k f k u k ?? = ??? ,[1]1y -= 通过以上分析,若己知一个连续系统在 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h(t),则利用系统的叠 加性和非时变性,不难求得在任一信号作用下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从第三章式(3.1)得知, 一 个非周期信号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

《信号与系统》第三次作业

《信号与系统》第三次 作业 姓名:学号: 1. 试由s 域求系统的系统函数,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及完全响应。(1)() 5()4()2()5(),0 y t y t y t f t f t t 2()()t f t e u t ,(0) 2y ,(0) 5 y 将式中②两边求导后代入式①,随即求得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将式③进行拉氏变换,得 由于在零状态下,故有 则得 Y(s)=H(s)X(s) ⑥ 可见,在系统初始不储能的零状态下,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等于输入的拉氏变换乘以H(s), 即 从式⑤、⑥可见,H(s)取决于系统的构成和有关参数(系数),而与输入信号无关,它反映

了输入信号通过系统以后所产生的变化,如系统的输入 x(t)=u(t) ,是有 (2)()3()2()4()3(),0 y t y t y t f t f t t 2()()t f t e u t ,(0) 3y ,(0) 2 y 当系统的输入是单位冲激信号,即,则从式⑥求得 Y(s)=H(s), y(t)=h(t) 上式表明系统在单位冲激激励下,其输出就等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t) ,如图所示,它 恰好等于系统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所以系统函数又可定义为单位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即 一旦测得系统的冲激响应,随即求得系统函数。同理,己知系统函数,随即求得相应的冲激响应。 系统函数H(S)在S 域表征连续系统的传输特性, 而单位冲激响应 h(t)是在时域描述连续系统 的时间特性,因此它是时域分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性参数。2. 求离散时间LTI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1)1[] [1][]3 y k y k f k ,1[] []3 k f k u k ,[1]1 y 通过以上分析,若己知一个连续系统在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h(t),则利用系统的叠 加性和非时变性,不难求得在任一信号作用下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从第三章式(3.1)得知,一 个非周期信号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姓名:谢英明班级: 学号: 实验题目: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 时域中,用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描述系统特性;在频域可用系统函数。已知输入信号,可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用filter函数求差分方程的解,用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条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 实际中检查系统稳定性可以采用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信号,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于一个常数,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方法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系统稳态输出是n趋于无穷时系统的输出。如果系统稳定,则信号加入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着n的增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3、实验内容、步骤及结果 (1)编制程序,产生输入信号,单位脉冲响应序列的子程序,用filter函数或conv函数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主程序并绘图。 解: A=[fix(10*rand(1,5))];%随机产生系统差分方程系数向量B和A B=[fix(10*rand(1,5))]; n=1:10; x1n=[ones(1,5) zeros(1,5)];%产生信号x1n=R8n x2n=[ones(1,10)];%产生信号x2n=un hn=impz(B,A,10);%求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 figure; subplot(2,2,1); stem(n,hn); xlabel('n');ylabel('hn');title('单位脉冲响应'); y11n=filter(B,A,x1n);%求系统对x1n的响应y1n subplot(2,2,2); stem(n,y11n); xlabel('n');ylabel('y11n');title('用filter求x1n的输出序列'); y21n=filter(B,A,x2n);%求系统对x2n的响应y2n subplot(2,1,2); stem(n,y21n); xlabel('n');ylabel('y21n');title('用filter求x2n的输出序列'); y12n=conv(x1n,hn); figure; subplot(2,1,1); stem(y12n);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

实验一及课堂作业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 1、在时域求系统响应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解差分方程求得系统输出;第二种是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通过求输入信号和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得系统输出。 2、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其方法是在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观察输出波形,如果波形稳定在一个常数值(包括零)上,系统稳定,否则不稳定。 3、系统的频域特性包括传输函数/特性(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傅里叶变换——幅频、相频)、系统函数/特性(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Z 变换)、零极点分布等。分析系统的频域特性是为了知晓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所产生的响应结果,因为零、极点分布对系统的频域特性有影响,通过控制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特性需求的系统。 二、实验内容 1、编制程序,包括产生输入信号、单位脉冲响应序列的子程序,用filter 函数或conv 函数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主程序。程序中要有绘制信号波形的功能。 2、给定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 输入信号 (1)分别求出)(8)(1n R n x =和)()(2n u n x =)的系统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2)求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画出其波形。程序见附录、实验结果见图。 3、给定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用线性卷积法求)(8)(1n R n x =)分别对系统)(1n h 和)(2n h )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程序见附录、实验结果见图。 4、给定一谐振器的差分方程为? 令49.10010=b ,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rad 4.0。? (1)用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输入信号为)(n u 时,画出系统输出波形。 (2)给定输入信号为? 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画出其波形。程序见附录、实验结果见图。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及结论 1、实验结果: 图 依据差分方程求取系统脉冲响应和输出响应 实验分析、讨论及结论: (a )中25个点数和程序所写一致。Filter 函数实现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信号与系统计算题

1、已知函数) 3)(2()(2 -+=z z z z F ,求逆z 变换。 其收敛域分别为:(1)3>z ;(2)22,故f(k)为因果序列 k k f k k (])2(3 2 )1(31[)(ε+-=) (2) 当?z ?<1,故f(k)为反因果序列 )1(])2(3 2 )1(31[)(-----=k k f k k ε (3)当10时,有 h ”(t) + 4h ’(t) + 3h(t) = 0 故系统的冲激响应为一齐次解。 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为-1,-3。故系统的冲激响应为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试题库

1-1 判断下列信号是否是能量信号,功率信号,或者都不是。注意这里圆括号和方括号表示其分别对应连续和离散信号,下同。 (1) ; (2); (3); (4); (5) ; (6)。 1-2 验证下式: (1) ;(2)。 1-3 计算下列积分 (1); (2); (3); (4); (5)。 1-4 如下图所示的系统是(1)无记忆的;(2)因果的;(3)线性的;(4)时不变的;(5)稳定的。 1-5 如果可以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出信号来惟一的确定输入信号,则该系统称为可逆的,如下图 所示。试确定以下的系统是否是可逆的,如果是,给出其逆系统。 (1); (2) ; (3) ; (4) ; (5) 。

1-6如下图所示的网络中,已知励磁信号为,单位为,电阻(单位),电感 (单位)均为常数,电容器是一个伺服机械带动的空气可变电容器,其容量的变化规律为 。试列出该网络输出电压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该网络属于哪类系统。 1-7建立下图所示电路的数学模型,指出该电路产于哪种系统。若将图中的开关在开启,在 闭合,开启,如此不断重复,试问该网络是什么样的系统? 2-1设,证明。 2-2设为下图中(a)所示的三角形脉冲,为单位脉冲串,如图中(b)所示,表示为 ,试确定并画出当为以下各值时的:(1) ;(2) ;(3) 。

2-3设一个连续时间系统为,求出并画出系统的冲激响应,该系统是否为因果系统? 2-4如下图中(a)所示,系统是通过连接两个相叠的系统构成的,这两个系统的冲激响应分别为和 ,且,。求出图中(b)所示整个系统的冲激响应,并判断系统是否为BIBO稳定的。 2-5如下图所示,连续时间系统由两个积分器和两个比例乘法器构成,写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微分方程。 2-6设一个连续时间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为,其中是常数。 (1) 若,求;(2) 用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方式表示。 2-7对习题2-6中的系统求其冲激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