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

【摘要】离开了心灵的交流,一切教育将无从谈起。探索如何走进学生心灵对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师走进、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正确引导其

心理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关键词】走进心灵;沟通交流;教育

班级管理中,很多时候发现,我们很努力的去教育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学生,或好为人师地教训学生,他

们往往不买我们的账,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没走进学生

的心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学生

接受你的教育,前提是他信任你、认可你。

教育效果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学生的心灵,所谓“走进

心灵”,就是让学生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它是需要技巧和智慧的一种教育。

下面就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问题谈

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善于倾听,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需要真诚,更需要技巧。作为教师

首先应该善于倾听,不能只是“老师谈,学生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倾听他们的诉说,发自内心的尊重他

们,把他们当作平等的朋友。出现问题尽量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不要武断地打断他们的诉说,而要细心,耐心,用心地听,并通过某些体态语言告诉学生:“我在认真听,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完全可以信任我,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烦恼和苦闷”。使他们无所顾忌地继续讲下去,这是建立信任,进行沟通的前提。

当然教师还要善于边听边想,思考学生说的话的意思,通过谈吐洞察其内心,和他们一起分析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给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孩子会不知不觉把我们当作朋友进而更加信任我们。

2化批评为表扬,善于挖掘消极事件中的积极因素

教育中我们常用的一个方法是批评,它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更加有效,更容易触动、走进学生心灵。

对待学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骨头里挑肉,哪怕是找到一丁点儿肉丝,也要看成是一块好排骨,给以赏识和激励。哪怕是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能够找到学生可以鼓励和表扬的地方,巧妙地将批评转化为表扬,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比如班上的王启航同学,某些时候表现出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我找到他,先表扬他写的字很漂亮,思维敏捷,

最近考试成绩还不错。听到这他放松了紧张的表情,我接着告诉他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并追问:“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呢?”由他自己进行反思,找到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这样巧妙地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学生更容易正视自我,有效地调控自我。

3对学生宽容、民主,巧妙应对“师生冲突”

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们会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被学生不礼貌地对待甚至辱骂,并不鲜见。

师生发生冲突时,有的老师可能是想:“一定要把你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绝不能退让”等等。如果老师直接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不但影响课堂教学,很有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升级,老师和学生都下不了台。有的老师却富于教育机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比如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继续讲课,只当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当然“冷处理”不等于不处理,在课后及时地与之沟通,了解原因,进行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冲矛盾,避免事件扩大,是为更深入地寻找对策。

4多一些“非功利谈心”,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没有教育目的的谈心或聊天,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应把学生当作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可利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

机会与学生交往、闲聊,询问有关学习或生活上的情况,和他们同乐共忧,忘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蹲下来看学生,通过这种自然而然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

换而言之,学生不必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目的被隐藏起来,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学生中追星成为时髦,有一段时间在班级中形成不正当的攀比之风。考虑到凭此风蔓延下去,定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在一次摄影展的闲聊中,借助橱窗里的一些图片告诉他们:“那是西北黄土高原,那里有许多失学的孩子,因为要放羊,锄地,照顾多病的家人,没法上学。你们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演唱会门票,对你们是笔小数目,对这些穷孩子来说,却是他们终生的前途与幸福啊。”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追星的盲目,并愿意将富余的零花钱捐助给西北贫困地区的学子。

沟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之间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和交往,进行情感联络及信息交流,才能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作为教师,平时要注意和学生的沟通方式,这是建立感情,达成信任的必要途径。

5结语

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教师在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就能不断发现走进学生

心灵的方法和策略。用爱心、耐心和慧心搭建信任的平台,教育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

[2] 刘坚新,郑学志(编著).《班主任工作的55个“鬼点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