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区域经济学(05)专业硕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区域经济学(05)专业硕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区域经济学(05)专业硕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区域经济学(05)专业硕

区域经济学(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师X大学

2006年

前言

华中师X大学在恢复研究教育后的20多年,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X、切合实际的研究生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各学科专业制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经过五次修订,日臻完善。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校本着对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在原有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第六次对全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新确立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拓宽了专业口径,调整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规X了培养过程。这些工作无疑将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时间仓促,培养方案的修订仍有不完善之处,如部分课程简介不完整、少量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现将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以单行本的形式印发、试用,在适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请以书面的形式,于2004年6月以前报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以便进一步完善之后,于2004年9月结集出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工作的指导书,是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学科专业一定要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指导研究生合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保证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完成。

2006年区域经济学(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地区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城市经济管理

2、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3、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

4、区域开发与投资环境

5、区域发展战略与模式

6、城乡发展与规划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第三、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科研活动。

第五、六学期主要做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

实行学分制和中期分流制,总学分为36—39分。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4学分)

(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

(三)任意选修课程

一、指定选修课(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9学分)

区域经济政策,36学时,2学分;

城市经济学,54学时,3学分;

公共经济学,36学时,2学分;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专题研究,36学时,2学分。

二、任意选修课( 2-3学分)

产业经济学 36学时,2学分

发展经济学 36学时,2学分

区域经济管理 54学时,3学分

五、教学实践

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进行,教学实践时间一般为四周,教学实践形式主要是讲授本科课程若干章节或若干专题。

凡教学实践不合格者,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可在毕业前重新进行一次。凡未进行教学实践或教学实践成绩不合格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

具有两年以上大学教龄者,非教学部门定向委培生,可申请免修,免修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六、社会实践

本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本专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在生产单位或科研单位、经济管理部门,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调研和生产实践工作。实践工作完成后,应有单位的评语和本人的调研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前,可集中不少于四周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任务是为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搜集资料。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4篇课程论文,3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1)论文选题必须与本专业和本研究方向有关

(2)论文必须有较丰富的思想材料与实际材料

(3)论文必须有作者自己的见解,不允许抄袭他人成果

(4)论文参考书目不能少于25本(篇)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经济实践相结合,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九、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3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X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X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经济学院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城环学院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01 课程名称: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资本论》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肖殿荒

内容概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经典。

本课程主要学习《资本论》第一、二、三卷,内容包括:马克思生平

简历;《资本论》创作过程及其传播与意义;《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方法、结构与体系;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理

论;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理论;商业利润理论;生息资本理论;地租

理论等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政治经济学)》(上册),中共

中央党校,1992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人民,1975年。

洪远朋:《<资本论>教程简编》,复旦大学,2002年。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课程编号:0401 课程名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城环学院任课教师:X绍焱,X嗣明

内容概要:该课将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及框架、中国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问题进行介绍和探讨,以

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及中国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同学们后续课

程的学习及从事相应的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

课程编号:0403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I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X小怡,肖殿荒,罗静,蔡靖方内容概要:宏观经济学是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在研究内容方面,它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与波动机制,着重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与调节经济周期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在研究方法方面,现代宏观经济学既重视采用诸如总供给与总需求等总量分析的方法,也注重对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基础的分析,并在不断引入各种新的研究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宏观经济学基础;(2)总需求一总供给分析与经济增长理论;(3)总需求分析的微观基础;(4)宏观经济专题等。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先导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后续课程为区域经济学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7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课程编号:0501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城环学院任课教师:曾菊新

内容概要:1.区域系统、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2.区域经济增长分析;3.区域产业结构;4.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5.中国宏观区域发展理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David E.Boyce. Peter Nijkamp, Regional Science, 1991.New York;2.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1990年版;3.曾菊新,《区域经济发展导论》(自编教材),1995年版;

4.瓦尔特.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高等教育,1990年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

预修课程:区位论、西方经济学、空间经济学

课程编号:0502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李庆华、李家成

内容概要:满足经典假设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违背经典假设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选择模型、联立方程问题、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林少宫译、古轧拉蒂著《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书: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前沿发展》,商务印书馆。

李庆华,《数理经济学》,XX。

教学方式:面授为主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课程编号:0503 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理论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X贯一

内容概要:研究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城市化的道路。研究城市中产业经济、人口经济、交通经济、生态经济、土地经济、住宅经济、基础设

施经济以及福利经济的发展与对策。研究城市政府的职能、小城镇经

济、区域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城市经济学》,饶会林著,东北财经大学,1999年8月。

2、《城市经济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编,经济科学,1999年8月。

3、《中国城市管理新论》,饶会林经济科学2003年

4、《(城市经济学),〔美〕阿瑟.奥沙利文著 XX2003年

教学方式:授课、讨论

课程编号:0504 课程名称: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研究,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邓宏乾

内容概要:主要研究住宅市场,住宅价格,住宅消费理论,土地市场及土地价格,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房地产市场体系,房地产产权理论,房地产

税收、房地产制度、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房地产业周期

等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谢经荣等编著:房地产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2.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版。

3.[美]查尔斯·H·温茨巴奇等著,任淮秀等译。

《现代不动产》,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版。

课程编号:0505 课程名称:制度经济理论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X圣欢

内容概要: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入交易成本,重点对如下问题进行研究:(1)现实及历史上的各种组织形态;(2)法规的理论解释;

(3)产权及其经济结果。主要涉及企业的性质、组织的逻辑、制度的

变迁、产权的起源和国家理论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新制度经济学》,冰思拉恩·埃格特森著,商务印书馆,1996,。

2.《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德〕柯武刚,史漫飞,商务印书馆,2000年,。

课程编号:0506 课程名称:房地产经济前沿问题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邓宏乾、高炳华

内容概要:主要研究房地产一些前沿问题,主要包括:房地产融资、房地产证券化、房地产策划、物业管理、房地产产业政策等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谢经荣等编著《房地产金融》,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版。

2.[美]威廉姆·B·布鲁格曼等著,李秉祥等译,

《房地产金融与投资》,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版

3.[美]罗伯特.C.凯尔等著(物业管理),XX2001年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课外自学。

课程编号:0507 课程名称:房地产法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邓保同、

内容概要:现代经济日益趋向法制经济(或制度经济),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立法走向对经济行为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作为研究生课程的

《房地产法》,主要是从法律的角度学习研究权利构造中的问题。主

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土地使用法律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

拨、转让法律制度;集体土地使用法律制度;房屋拆迁法律制度;房

屋所有权与相邻权法律制度;合作建房的法律制度;房屋预售法律制

度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黄河编著《房地产》,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1月出版。

2.温世扬、宁立志主编《房地产法教程》,XX大学1996年7月出版。

3.江平主编《中国土地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4月出版。

4.关涛著《我国不动产法律问题专论》,人民法院1999年4月出版。

课程编号:0508 课程名称:土地资源配置理论与方法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艾建国

内容概要:本课程内容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和探讨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包括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手段等理论部分;第二部

分考察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历史原因和基本

状况,并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效进行理论反思;第三部分

研究和探讨土地资源配置及土地资产管理的合理制度安排。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0年》,杨重光等著,中国大地1996年7月出版

2.《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樊纲著,XX三联书店,1995年4月

3.《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著,中国发展1996年2月出版

教学方式:上课

预修课程:土地经济与管理

课程编号:0509 课程名称:房地产评估与管理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高炳华、艾建国

内容概要:房地产评估的理论体系,房地产估价的原则,房地产估价的程序,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分析,房地产估价的方法。土地价格

评估方法,不同类型房地产估价专题研究,房地产评估管理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柴强:《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2002年版。

2.艾建国主编《房地产估价》,华中师X大学,1998年版。

3.周宣康编著《房地产估价》,东南大学,2001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自学、实践

课程编号:0509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管理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曾菊新

内容概要: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如何对地区经济特别是对省级区域经济进行管理,包括调控发展建设、调控产业发展和项目布局

以及协调地区间利益关系,还包括区域投资的组织与管理、区域财政

的组织与管理、区域货币和金融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区域经济活动

的宏观调节与控制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朱乐尧,《区域经济的组织和管理》,中国财政经济,1992年版。

2.程选主编,《我国地区比较优势分析》,中国计划,2001年版。

3.周伟林,《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复旦大学,1997年版;

4.王铮著,《区域管理与发展》,科学,2000年版

5.原崇信著,《区域财政研究》,经济科学,2001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调研相结合

预修课程: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学

课程编号:0510 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蔡靖方

内容概要: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中国城市的土地使用与内部空间结构,城市

住房,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城市生态环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蔡孝笺,《城市经济学》(修订本),XX:南开大学;

2.(美)K.J.巴顿著:《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日本)山田浩之,《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1999年版;

4.(美)沃纳·赫希著,《城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版。

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篇,《城市经济学》,:经济科学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预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课程编号:0511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政策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曾菊新

内容概要:研究区域政策起源和目标;区域政策手段;区域政策发展方向;区域政策和体制改革;区域政策的评估;区域政策的成本效益;区域政策

与产业政策;不同类型地区的区域政策及其实施。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朱明春,《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XX科技,1991、年版;

2.金锋等,《区域经济与政策分析》,中国环境科学,1992年版;

3.X

可云著,《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中国轻工业,

2001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与自学

预修课程:产业政策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发展

课程编号:0512 课程名称:区域开发与管理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邓宏兵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讲述区域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区域开发的国际比较、中国区域开发史、典型地区的开发问题、区域开发中的规划问题、区

域开发效果评价、区域开发政策以及区域管理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发

展管理、区域人口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PRED协调管理等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X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中国轻工业,1998年版;2.王铮,《区域管理与发展》,科学,2000年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

预修课程:区域经济学

课程编号:0513 课程名称:投资环境研究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邓宏兵

内容概要:主要阐述投资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投资环境研究的基本问题,分析投资环境系统、剖析政府行为与投资环境的关系,探讨投资环境评价

理论与方法和投资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研究投资环境对策,结合实

际进行区域和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投资环境学》,邓宏兵主编,中国地质大学, 2000年版;2.《投资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邓宏兵编著,中国地质大学,

2000年版;3.《区域投资环境研究》,邓宏兵、X振二主编,中国地

质大学,2001年版。4.《中国投资环境》,X敦富主编,化学工业,

1993年版;5.《XX省投资环境研究》,冯德显等,地震,1993年版;

6.《投资环境分析·评价·优化》,郭信昌等,中国物价,1993年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

预修课程:投资学、经济数学

课程编号:0514 课程名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邓宏兵、X毅

内容概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②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人口经济学。③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自然资源系

统、自然资源价格、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置、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

化管理。④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环境经济问题、环境经济评价与管

理、环境保护、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失调。⑤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与

PRED协调战略。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杨云彦主编,中国经济,1999年版;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X思华等,XX人民,1998年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

预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课程编号:0515 课程名称:区域发展战略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X嗣明

内容概要:区域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程将全面讲述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区域发展战略的任务、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及应用

模型、区域发展战略的原则、区域发展战略的协调门类、区域发展战

略的建构条件、区域发展战略的模式、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区域发

展战略的构成,进而讲述区域发展战略的编制及区域发展战略的鉴

定、决策与实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同学掌握区域发展战略的一

般理论,并达到能够编制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X嗣明著,《中观发展战略导论》,XX教育,1996年版;2.

周天勇主编,《发展经济学》,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版;3.方创琳

著,《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2002年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区域开发与管理

课程编号:0516 课程名称:区域发展模式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X嗣明

内容概要:世界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地区)的市场经济问题模式各有其特色,了解有关情况,特别是学习别国(地)成功的

经验,并吸取他们的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将讲述美

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XX、XX

等10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从而

为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事专业研究奠定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X嗣明主编,《当代世界市场经济模式》,XX旅游,1996年版;2.格雷戈里著,《比较经济体制学》,三联书联(XX),1994年

版。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预修课程:区域经济学、区域开发与管理

课程编号:0517 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罗静

内容概要: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这门课程具有广

阔的研究视野、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多元化的研究X式的特点,有

助于研究生更深刻理解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主要内容

包括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一般原理、制度因素与政府作用、发

展要素与国际条件、结构转换与城乡发展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XX经济2002年版;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XX大学1999年版;3X培刚,《发展经济学教

程》,经济科学2001年版;4 Meier,G.M,ed. Leading Issu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6th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课程编号:0518 课程名称:城乡建设经济学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I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罗静

内容概要:城乡建设经济学是以城乡地域X围内的物质设施的建设为研究对象,研究城乡建设的经济规律及其管理方法的科学。它既是应用经济学的

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同城市建设技术科学联系较密切的边缘科学。主

要内容包括: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问题,城乡居住建设和非居住

建设经济问题,城乡环境建设经济问题和城乡建设金融问题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李梦白主编,《城市建设经济学研究》,:,1993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课程编号:0519 课程名称:城乡规划原理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罗静

内容概要:城乡规划原理是研究一定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空间规律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方法的科学,它是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城乡规划原

理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地理、建筑、艺术、工程技术等多个学

科的交叉学科。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2001年版;2X小林,《乡村空间系统及其演变研究》,XX:XX师X大学,1999年版;3曾菊新,

《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XX,1996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与自学

课程编号:0534 课程名称:城市土地经济学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艾建国

内容概要:城市土地概念与功能、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土地利用的区位理论、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土地金融与税

收、土地制度与法规、土地价格、土地市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城市土地经济学》,华中师大;2.《城市土地管理学》,华中师大;3.《土地经济学》,人民大学,1991:4.《土地经济学原理》,X书楷,XX科技。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预修课程:城市经济学

课课程编号:0520 课程名称: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理论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X圣欢

内容概要:以房地产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的效益进行评价。主要内容有:(1)房地产的特性与市场特性分析;(2)资金

的时间价值;(3)投资与开发的环境研究;(4)资金的筹措方式;(5)

确定性分析;(6)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7)国民经济评价;(8)项

目可行性研究与开发程度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房地产开发 X圣欢华中师X大学1998

参考书:

1.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决策,X圣欢,丁克炎,华中师X大学,1993

课程编号:0522 课程名称:住宅产业化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任课教师:高炳华

内容概要:国内外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历程与现状,日美住宅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对比,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原则、模式和途径,影响住宅产业化的因素,住宅产业集团的构建与

运行机制,住宅产业化的组织体系与实施,住宅产业化进程和住宅科

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作用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关柯等编著《现代住宅经济》,2002年版。

2.李忠富等编著《现代住宅管理》,,2002年版。

课程编号:0523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学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曾菊新

内容概要:管理学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快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为管理学通论,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

区经济管理的需要,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通晓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

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融汇中外管理学研究的前沿

课题,主要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基本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1998年版;

2.杨文士等,《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版;

3.陈伟,《创

新管理》,科学,1998年版;4.(英)安德泽杰·胡克金斯基,《管理

宗师:世界一流的管理思想》,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版; 5.(美)

乔.L·皮尔斯等,《管理宝典》,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版;6.(美)

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经济科学,1998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相结合

预修课程:管理学基础

课程编号:0524 课程名称: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曾菊新

内容概要:这是地区发展研究中探讨建设适宜生存空间的一项系统工程,旨在塑造地区良好形象,阐述地区形象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地区形

象与组织形象,个体(群体)形象的关系,以及DIS理论与CIS理论

的关系,具体研究地区形象定位、地区形象评价、地区未来形象设计

和地区精神的培育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罗治英,《地区形象论》,中央编译,1997年版:2.仇保兴,《地区形象建设理论与实践》,人民,1996年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调研

预修课程:区域经济学

课程编号:0525 课程名称:城市与区域规划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曾菊新

内容概要: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理论、程序和目标体系;城市、乡村与区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区域信息系统与评价方法和模型;规划实施

的保障体系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吴传钧等,《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XX教育,1990年版:

2.黄以柱等,《区域开发与规划》,XX教育,1991年版;

3.[英]J.B.

麦克劳林,《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1998年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调研

预修课程:城市经济学、乡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课程编号:0526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蔡靖方

内容概要:1.产业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2.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及其研究的新领域);3.产业经济的应用研究(增长与结构变化、战

略与政策);4.方法论的综合与分析(产业联系理论与中观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2001年版;2.

史忠良主编,《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1998年版;3.周公朴、夏

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XX:XX财经大学,1998年版:4.J.

卡布尔主编,于立、X嫚、王小兰译,《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

国税务与图腾电子联合出版,2000年版;5.(美)丹尼斯·卡尔顿、

杰弗里·佩罗夫著,黄亚钧等译,《现代产业组织》(上、下册),XX:

XX三联书店、XX人民联合出版,1998年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课程编号:0527 课程名称:投资学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邓宏兵等

内容概要:主要讲授投资的基本概念、投资主体、投资资金来源与筹措、投资分配与使用、投资循环与周转、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布局、投

资调控、投资政策、投资效益、国际投资等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投资经济学》,强莹编者,XX大学,1997年版;2.《投资经济学》,金德环,复旦大学,1993年版;3.《投资学》,X仲敏、

钱丛友,东北财经大学,1993年版;4.《国际投资》,文显武,XX

大学,1997年版;5.《投资管理学》,马洪等,中国发展,1997年

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

预修课程:经济学

课程编号:0528 课程名称:中国投资环境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 1)“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内涵: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应当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②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③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及其慢富群体。 3)“两个大局”论:改革开放之初,内地支持和帮助沿海加快发展;到一定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 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 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 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 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 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 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 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 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 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 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 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 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是什么? 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 如何表述? 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 型? 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 变化? 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 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 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 表述的? 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 特点? 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 易是如何实现的? 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 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 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 域贸易利益? 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 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 的? 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 态贸易利益? 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 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 易条件? 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 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 中国的运用。 50.美国是如何打破地区封锁,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 51.中国地区贸易格局最大的问 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52.区域经济合作如何作用于区 域经济发展? 53.如何认识新要素学说?在区 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培育新要 素? 54.工贸合作对于珠江三角洲地 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如何体现 的?如何评价这种作用? 55.中国地区间资金合作的主要 障碍是什么? 56.如何正确认识旅游业与劳务 输出的关系? 57.如何通过技术合作加快落后 地区发展? 58.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中国 城市设置的特点与问题是什么? 59.论述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59.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59.论述中国城市化的轨迹与特 征。 59.论述城乡结构转换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定量分 析。 59.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是如 何揭示城市形成过程的? 60.廖什对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贡 献是什么? 61.城镇体系有哪些类型?各有 什么特点? 62.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 针? 63.为什么在“严格限制大城市 规模”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大 城市规模却增长很快?如何评 价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政策的 绩效? 65.中国城镇规模体系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什么? 66.为什么说“增加城市个数是 调整城市规模结构的主要任 务”? 67.为什么需要降低中国的设市 标准? 68.简述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 征。 69.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 济发展的关系。 70.对中外基础设施的规模、结 构进行比较分析。 71.计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能 源弹性系数,并解释其曲线。 72.论述三峡建设对中国能源现 代化的意义 73.论述中国交通运输结构的特 点及发展趋势。 74.如何确定区域发展重心? 75.中国区域重心的演变轨迹是 什么?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76.核心区与外围区划分的理论 依据是什么? 77.阐述并解释中国核心区与外 围区变化的基本格局 78.如何理解经济区划的功能和 作用? 79.请分析并评价中国现阶段经 济区划的方案。 80.为什么要制订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 8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含 义是什么? 8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预见性 表见在什么地方? 8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各类模 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地区? 84.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哪类区域 经济发展战略? 85.区域定位在区域发展战略的 制定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8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 系包括哪几个主要类型? 87.区域产业结构与重点产业是 什么关系? 88.区域经济规划的基本内容有 哪些? 89.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 础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90.如何理解“超国家层面的区 域经济政策”? 91.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表现在 哪些方面? 92.各类区域经济政策之间有哪 些联系? 93.简述区域经济政策中的区域 产业的投资政策。 9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哪些质 的规定性? 95.区域创新政策作用在区域经 济发展的哪些方面? 96.如何估量地方政府对区域经 济发展的作用? 97.你对目前关于区域经济政策 理论的争论有什么看法? 98.什么是地区投资环境?它由 哪些要素组成? 100.地区经济环境包含哪些内 容?、 101.地区的文化、政治和法律环 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什么作 用? 102.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有哪些 方法? 103.什么是地区形象?为什么 要塑造地区形象? 104.塑造地区形象要遵守哪些 形象? 105.区域信息标志的建立有什 么作用? 106.为什么说世界经济一体化 为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最 好的历史机遇? 107.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 史使命是什么?为什么? 108.区域经济学发展与分化的 趋势是什么? 109.举例说明区域经济理论对 产业选择的作用。 110.请列举出区域经济学未来 主要的发展方向。 答案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 么? 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 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 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 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 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 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 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 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 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 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 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 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 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 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 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 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 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 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 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 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 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 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 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 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 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 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 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 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 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 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 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 现的?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 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 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 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 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 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伴随 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 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 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免费下载】孙久文区域经济学课后习题总结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 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 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 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伴随着进入2l 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已经多次错过参与世界发展的机会并因此受到太重的历史惩罚。中国没有理由再次错过历史的发展机遇也没有时间再次走经济发展的弯路。为此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规律驾御经济活 动、提高发展效率的基本途径。这正是中国区域经济学所要研 究的核心问题。 第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千差万别。全国资源有效利用必须落实到各个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的资源条件使处于传统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地区根据各自的区情加速工业化进程缩小与世界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化已经达到较高程度的发达地区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某些城市则需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发展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追赶世界发展步伐的历史重任。因此中国区域经济学者有义务回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及人们有效作用于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府将在很长时期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主体的重任它们将负责制定各自区域的开发与发展规划并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参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府官员需要一种系统阐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理论该理论应能够回答区域发展各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使命。 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本书是从广义的角度去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并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每一章的分析都包括理论和实证分析两大部分。理论分析部分阐述相关的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实证研究部分以大量的具体资料揭示半个世纪以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历史根源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主 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介绍区域、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1)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熟悉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向经济和管理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较高素质和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经济学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熟练掌握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技能以及其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国内外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理论热点,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深刻认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及热点问题; (4)通过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与规范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形成厚实的科研基础和从事经济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 B.区位理论 C.均衡增长理论 D.非均衡增长理论 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 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 B.后向关联效应 C. 集聚效应 D.旁侧关联效应 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 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 C.开发的时效性 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后工业化社会 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 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A.人口和劳动力 B.市场 C.自然环境 D.自然资源 10.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A.国际经济合作 B.民间合作 C.官方合作 D.官民合作 11.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A.股份合资 B.信贷 C.契约合资 D.证券投资 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2 授经济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经济研究领域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 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研究总结中外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经典理论、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开展拓展性的创新研究;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实问题; 研究总结中外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与发展,分析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精准性创新问题。 2. 区域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从交叉学科研究视角,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统计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区域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总结区域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现实问题。 重点研究地方产业体系理论与分析方法、城市服务业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 3. 城市经济转型 借鉴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结合新工业革命、服务业革命、生态文明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研究中外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般理论、基本规律和典型个案。 重点研究中国特大城市、大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问题。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政府B。企业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2)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正确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在大数据时代能熟练地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处理、数量分析、预测与决策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经济统计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统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建模、数据分析以及应用统计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科学的采集社会、经济和技术信息数据资料,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计模型,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综合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统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 (2)掌握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的基本技术; (3)具备从事统计分析、应用与管理,市场调查与策划,统计教育与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4)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应用技能; (5)熟悉国家统计、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 (6)了解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7)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统计理念并具有较强的统计思维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1 / 14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 A建筑业B农业C采掘业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 B C )。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应用经济学培养方案(湘潭大学)

附件: 湘潭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在应用经济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2)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一至两门统计软件,能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与计量工具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经济学专业外文文献。(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前三个学期主要进行课程学习,后三个学期主要进行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培养计划要求者,必须按规定提出延长时间的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六个月。符合学校有关提前毕业条件的,在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培养年限,时间为半年至1年。 三、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学 2.金融经济学 3.消费经济学 4.产业经济学 5.国际贸易与投资 6.数量经济方法与经济预测

四、课程设置

(不够可加页。) 课程名称应规范、一致。同一门课程应当避免使用不同的名称。 课程代码由研究生教务干事在学校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中查询。 “开课学院”一栏中注明教师姓名的课程为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色自主申报的选修课。 五、学分要求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6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5学分,其他必修4学分,专业方向4学分,选修课至少8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前景,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硕士生一般在第3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于第4学期的第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由各学位点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本人的研究思路和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开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 分) 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 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 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 分) 1. 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15分) 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 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 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 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而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徳、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徳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能写作科学论文。 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4.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常的心态。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 科学 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左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立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 更新。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讣划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 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主、辅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 研究生学习的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 硕士生的教疗必须注重和加强苴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髙。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4.因材施教 导师对硕士生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本科背景,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 在导师确左、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方而都必须严格进行,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执行,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宜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英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4 门、8学分,专 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即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3门、6学分: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补修课程(凡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 究生,应以参加本科生课程班级学习的方式补修本专业不少于2门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