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复习

高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复习

高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复习
高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复习

高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复习(常考题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圆C:与圆:位置关系是()A.内含 B, 内切 C .相交 D.外切

2、函数的图象是()

3、抛物线上点P的纵坐标是4,则其焦点F到点P的距离为( ) A.3B.4C.5D.6

4、若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则有()

A.B.,

C.,D.

5、已知奇函数f (x)满足f(x+3)=f (x), 当x∈[1,2]时,f (x)=-1则

的值为

A.3B.-3

C.D.

6、设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则的值为()A.B.C.

D.1

7、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若前n项和为10,则项数n为()A.120B.99C.110D.121

8、若,则=()

A.B.C.D.

9、有5名同学被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值日,已知同学甲只能在周一值日,那么5名同学值日顺序的编排方案共有

A.12种B.24种C.48种D.120种

10、为不重合的直线,为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则

B.,则

C.,则

D.,则

11、已知函数,,当时,方程

的根的个数是()

A.8B.6C.4D.2

12、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A.

B.C.

D.

13、已知对任意恒成立,则a的最大值为()A.0B.1C.2D.3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4、已知函数,若时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直线与曲线相切于点,则实数的值为

______.

16、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17、若函数有三个零点,则正数的范围

是 .

三、解答题(题型注释)

18、(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6分,(Ⅱ)小问6分)已知向量

,且.

(Ⅰ)若,求的值;

(Ⅱ)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求函数的值域.

19、(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矩形,、

分别是、的中点,底面,,

(1)求证: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中,为的中点,,,且.将此平面四边形沿折成直二面角,

连接,设中点为.

(1)证明:平面平面;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若存在,请确定点的位

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1、经调查发现,人们长期食用含高浓度甲基汞的鱼类会引起汞中毒,其中罗非鱼体内汞含量比其它鱼偏高.现从一批数量很大的罗非鱼中随机地抽出条作样本,经检测得各条鱼的汞含量的茎叶图(以小数点前的数字为茎,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为叶)如下:

罗非鱼的汞含量(ppm)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食品的汞含量不得超过ppm.

(1)检查人员从这条鱼中,随机抽出条,求条中恰有条汞含量超标的概率;(2)若从这批数量很大的鱼中任选条鱼,记表示抽到的汞含量超标的鱼的条数.以此条鱼的样本数据来估计这批数量很大的鱼的总体数据,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2、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过点(2,0)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设为椭圆上一点,且满足(为坐标原点),当<时,求实数取值范围.

2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过点,倾斜角,再以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1)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和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直线与曲线分别交于、两点,求的值.

24、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圆的极坐标方程为.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取相同单位长度(其中,,).

(1)直线过原点,且它的倾斜角,求与圆的交点的极坐标(点不是坐标原点);

(2)直线过线段中点,且直线交圆于,两点,求的最大值.

25、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求证:,不等式恒成立.

26、已知函数在x=1处的切线与直线

平行。

(Ⅰ)求a的值并讨论函数y=f(x)在上的单调性。

(Ⅱ)若函数 (为常数)有两个零点,

(1)求m的取值范围;

(2)求证:。

27、已知函数.

(Ⅰ)若存在使得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Ⅱ)求证:当时,在(1)的条件下,成立.

28、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 . (1)求角;

(2)若的中线的长为,求的面积的最大值.

29、已知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其中,

(Ⅰ)若,求的值;

(Ⅱ)若边上的中线长为,求的面积.

30、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且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的前项和,证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