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4.铸件公差与加工余量

4.铸件公差与加工余量

4.铸件公差与加工余量
4.铸件公差与加工余量

国际标准二版

ISO8026 第铸件------ 尺差公差和加工留余量

1.范围

此国际标准系统地规定了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和加工余量要求。它适用于不同铸造工艺的金属及合金件尺寸[同时请参见介绍g]和第5款]

此国际标准适用于图纸上提到的基本公差及/或要求的加工余量,同时也适用于特定尺寸的旁标注的个别公差及/或要求的加工余量(见第11款)。

当铸造厂提供模具或冲模工具,或接受证明责任时,该系统实施。

2.参考标准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下述标准构成其条款。在出版期间,提到的版本有效。标准都是有可能要进行修订的,建议接受本标准的各方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的成员拥有当前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286-1:1998,ISO体系极限与适用---第一部分:公差与适用基础

ISO1302:1992,技术图纸---表面结构标注方法.

3.定义

就本标准,采用下述定义:

3.3 要求的加工余量,RMA:对于未加工铸件,产品余量允许铸件表面后续加工影响的去除,达到希望的表面构成和必要尺寸精确度。

对柱形或双面加工,RMA要考虑两次(见图5和6)

3.4 移位:由于多个型板要素的失误,会造成铸件表面的相对移位。(见图3)

图3:最大的移位

3.5 斜度角(锥角):成形因素(例如:在包围面上)额外的倾斜,对于把铸件从铸模和压模,或模具从砂型,或永久模具上的零件间相互挪动都是很有必要。

4 标尺寸

除了给壁厚标尺寸(它可能存在两种尺寸),需要避免连续的尺寸。

5 公差等级

铸件公差等级分16级,从CT1到CT16(见图表1)

对基本公差不适用的尺寸,应该被归类为个别公差。

对为获得永久金属模(高压与低压),压模铸件和熔模铸件等特殊的操作,其它更精确的公差标准,比如国标,可以采用.

6 移位

除非另有说明,移位必须控制在如表1(见图3)的公差范围之内。当需要进一步限制移位值时,最大值应该在图纸上标出。(见11.1)

7 壁厚

除非另有说明,壁厚公差等级从CT1到CT15应该比其他尺寸的基本公差松一级,例如:如果图纸上的基本公差为CT10,那么壁厚公差可为CT11。

8 锥角

如果设计要求有锥角(例如有斜角),那么公差在这个表面是适用的(见图4). 图纸应作基本说明,无论锥度是否应从产品上增加、减少或与产品一样。

锥度+,图4 a)

锥度-, 图4 b)

锥度±, 图4c)

与普通锥角不一样的特殊表面的锥角,应该在图纸上单独标注出来.比如+.

对于要加工的尺寸,应选用“锥角+”,而不管图纸上对锥角的总体规定,以使加工尺寸可以达到要求。

图4:锥角公差区

9 公差区的位置

除非另有说明,公差区应根据基本尺寸进行对称处理,例如一半放在正面,一半反面(如图2).如果因为特别的原因,由生产商与采购商另成协议的,公差区可能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公差应在基本尺寸旁单独指出。

10 要求的加工余量RMA

10.1 总则

除非另有说明,要求的加工余量对整个毛坯件均有效,例如,所有待加工面只有一个值,这应该可以理解为是从最适合的尺寸范围(按末道加工后加工件的最多全部尺寸)里取出来的(见图9)。

毛坯件的最大尺寸不能超过最终尺寸,必要的加工余量与总的铸件公差之和(见图2和图5至8).必要时,锥角也应考虑进去,如图4所示。

R=毛坯基本尺寸

F=末道加工后的尺寸

RMA=要求的加工余量

CT=铸件公差

图5:凸台的外部加工

10.2 要求加工余量的等级

加工余量分为10个等级,从A至K(见表2)

注2: 特殊合金和制造方法推荐的参考等级,见表B.1。

10.3 经铸造厂初加工的表面

任何将由铸造厂进行粗加工的表面及其必要的加工余量应该由客户根据ISO1302在图纸上作标。铸造厂对粗加工要求达到的加工余量负责,与表2中的值无关。

11 图纸标识

11.1 铸件公差标识

根据此标准的铸件公差,应以下述方法中的一个在图纸上标注出来。

a)与公差相关的基本信息;

例如

“基本公差ISO8062-CT12”

b)如果对移位有更高的要求(见条款4)

例如

“一般公差ISO8062-CT12-最大移位1.5”

c)如果基本尺寸有特殊的公差。

例如: “95±3”或”200+5 -3”

图9:末道加工后的最大全部尺寸

11.2 加工余量标识

待加工表面,要求的加工余量,要求的加工余量等级应在图约上用括号标出.当模具或者压铸设备已生产时,这些需要考虑进去。

要求的加工余量应该在图纸上作如下标识:

a) 与公差及要求的加工余量相关的基本信息.

例如

对铸件最大尺寸从400毫米(不含)到630毫米(含),H级6mm的加工余量:

“ISO8062-CT12-RMA6(H)”

与/或

b);图纸上的个别表面,如果有特殊的加工余量要求(见10.3)

例如

见图10

图10:个别表面上的加工余量标识

附录A(提供资料)

铸件公差

A.1 表A.1和表A.2说明了铸造过程中期望的基本公差等级。正如本标准引言里所讲的,铸造工艺的精确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

a)设计的复杂性

b)模型设备和压模设备的类型

c)相关金属或合金

d)模具或压模的条件

e)铸造的工作方式

A.2经过长时间重复操作,通过调整,控制芯位置,可能可以达到比表A.1中所示的公差等级更好。

A.3对小批量和单一铸件的砂铸铸造,使用金属模具,采用机器与铸造流程以缩小公差,通常是不实际不经济的.这种生产的更大公差见表A.2

A.4本标准表1中的公差是以众多国家的铸造资料为基础的。采用下述方法,利用这些资料建立了一系列平滑的曲线图,

铸件的许多尺寸受到模具接头和芯的影响,因此要求增加尺寸公差。由于设计者不一定知道将采用的模具和芯设计,表1里已将增量包含进去了。

表A.1 长期大批量生产的毛坯公差等级

表A.2 短期批量生产或单批生产的毛坯件的公差等级

附录B

要求的加工余量(RMA)

RMA等级推荐使用于表B.1里提到的特殊金属与合金及生产方法

附录C

参考书目

1.ISO1101:1983

2.ISO5459:1981

3.ISO10135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改变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而切除的金属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过程中,将工件上待加工表面的多余金属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掉,获得设计要求的加工表面,零件表面预留的金属层的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 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被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由于工序尺寸有公差,实际上同一批工件所切除的余量是变化的,因此余量有基本余量、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之分。从加工表面是否具有对称性,工序余量还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工序尺寸及公差一般均按“入体原则”标注,对被包容尺寸,其公称尺寸即为最大工序尺寸,上极限偏差为0;对包容尺寸,其公称尺寸则为最小工序尺寸,下极限偏差为0。对孔距类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一般按对称偏差标注。 (1)工序余量的计算 工序余量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对于右图(a)(b)所示的平面等非对称表面,工序余量为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切除的金

属层的厚度。对于右图(c)和(d)所示的外圆和孔等对称表面,工序余量为双边余量,即以直径方向计算,实际切除的金属层厚度为工序余量的一半。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是国防工业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孙本绪、熊万武。 内容简介: 手册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毛坯的种类及其尺寸公差,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机械加工经济精度,毛坯余量和工艺结构要素及其工艺尺寸,工序间加工余量等。 目录: 第一章毛坯及其尺寸公差 第二章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 第三章机械加工经济精度 第四章毛坯余量及工艺结构要素 第五章工序间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一、平面 二、端面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1.3 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 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二、端面 ..

..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1.3 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表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八) 镗孔加工余量表(九) 附注:当一次镗削时,加工余量应该是粗加工余量加工精加工余量。 ..

铸件 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引言 对铸件规定的公差可以确定铸造方法因此在设计完成或合同签订之前建议采购方应与铸造厂取得联系以商定 铸件设计和所要求的精度 机械加工要求 铸造方法 所要生产的铸件数量 所采用的铸造设备 各种特殊要求例如基准目标系统个别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圆角半径公差以及个别的机械 加工余量 是否有更适合该铸件的其他标准 由于铸件的尺寸精度与生产因素有关因此对下列生产方式在附录中介绍了用不同方法和不同金属所能达到的公差等级 大批和大量生产此时可通过对铸造设备的改进调整和维护以获得精密的公差 小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和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有各种铸造方法生产的各类金属及其合金铸件的尺寸。 本标准既适用于在图样上给出的一般公差和/或个别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 本公差体系用于铸造厂家提供墨阳或金属型装备,或承担模样或金属型装备检验责任的场合。2.铸件基本尺寸 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 3.在图样上的标注 3.1.铸件公差的标注 如果需要在基本尺寸后面标注个别公差 例如:“95±3”或“200?3+6” 3.2.机械加工余量的标注 应在图样上标出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和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值并在括号内标出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当制造模样或金属型装备时应考虑这些要求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应按下列方式标注在图样上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在特定表面上的标注 铸件尺寸公差 1)在等级CT1~CT15中对壁厚采用粗一级公差。 2)对于不超过16mm的尺寸,不采用CT13~CT16的一般公差,对于这些尺寸应标注个别公差。 3)等级CT16仅适用于一般公差规定为CT15的壁厚。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以上平面宽度200 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长度 0.3 小于100 0.45 100-250 0.6 0.5 251-500 0.65 0.6 500-800 说明:1.5 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2 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0.5-0.8 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3.厚度0.7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3.2 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

. 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 1.6 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2)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当D<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Ⅱ: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 3.2 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 者,(毫米)

L 度件工件直径工长 )(D101-250 46-100 <10 11-20 21-45 直径上加工余量长度方向上余量5 7 150-200 5 5 5 5 5 5 5 6 6 8 5 6 5 6 5 6 5 7 201-300 8 9 6 8 5 7 5 7 301-400 5 7 9 10 6 8 7 9 5 8 401-500 7 8 10 11 6 8 501-600 7 10 7 8 6 8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Ⅲ:矩形锻件类: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 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铸件公差与加工余量

国际标准二版 ISO8026 第铸件------ 尺差公差和加工留余量 1.范围 此国际标准系统地规定了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和加工余量要求。它适用于不同铸造工艺的金属及合金件尺寸[同时请参见介绍g]和第5款] 此国际标准适用于图纸上提到的基本公差及/或要求的加工余量,同时也适用于特定尺寸的旁标注的个别公差及/或要求的加工余量(见第11款)。 当铸造厂提供模具或冲模工具,或接受证明责任时,该系统实施。 2.参考标准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下述标准构成其条款。在出版期间,提到的版本有效。标准都是有可能要进行修订的,建议接受本标准的各方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的成员拥有当前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286-1:1998,ISO体系极限与适用---第一部分:公差与适用基础 ISO1302:1992,技术图纸---表面结构标注方法. 3.定义 就本标准,采用下述定义: 3.1 基本尺寸:加工前毛坯件的尺寸(见图一),包括必要加工余量(见图二) 3.3 要求的加工余量,RMA:对于未加工铸件,产品余量允许铸件表面后续加工影响的去除,达到希望的表面构成和必要尺寸精确度。 对柱形或双面加工,RMA要考虑两次(见图5和6) 3.4 移位:由于多个型板要素的失误,会造成铸件表面的相对移位。(见图3) 图3:最大的移位

3.5 斜度角(锥角):成形因素(例如:在包围面上)额外的倾斜,对于把铸件从铸模和压模,或模具从砂型,或永久模具上的零件间相互挪动都是很有必要。 4 标尺寸 除了给壁厚标尺寸(它可能存在两种尺寸),需要避免连续的尺寸。 5 公差等级 铸件公差等级分16级,从CT1到CT16(见图表1) 对基本公差不适用的尺寸,应该被归类为个别公差。 对为获得永久金属模(高压与低压),压模铸件和熔模铸件等特殊的操作,其它更精确的公差标准,比如国标,可以采用. 6 移位 除非另有说明,移位必须控制在如表1(见图3)的公差范围之内。当需要进一步限制移位值时,最大值应该在图纸上标出。(见11.1) 7 壁厚 除非另有说明,壁厚公差等级从CT1到CT15应该比其他尺寸的基本公差松一级,例如:如果图纸上的基本公差为CT10,那么壁厚公差可为CT11。 8 锥角 如果设计要求有锥角(例如有斜角),那么公差在这个表面是适用的(见图4). 图纸应作基本说明,无论锥度是否应从产品上增加、减少或与产品一样。 锥度+,图4 a) 锥度-, 图4 b) 锥度±, 图4c) 与普通锥角不一样的特殊表面的锥角,应该在图纸上单独标注出来.比如+. 对于要加工的尺寸,应选用“锥角+”,而不管图纸上对锥角的总体规定,以使加工尺寸可以达到要求。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 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八) 镗孔加工余量表(九)

铸造模具影响铸件尺寸公差与机加工加工余量

铸造模具影响铸件尺寸公差与机加工加 工余量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用户投稿来源:未知 (1)铸造模具影响铸件尺寸公差与错型值1)铸件基本尺寸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2)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代数差的绝对值。根据GB/T 641 4-1999的规定,铸件尺寸公差代号为CT公差等级分为16级,见表对于一般公差的尺寸,在图样上采用公差代号统一标注,如:“一般公差GB/T 6414-CT12”;对于不适合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应规定个别公差,在图样上需要在基本尺寸后面标注个别公差。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上,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下。因特殊原因,经铸造厂与采购方协商同意,公差带也可以不对称分布。在此种情况下,公差应单独标注在基本尺寸的后面。不同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生产的铸件所能达到的铸造模具尺寸公差等级是不同的。对于大批量重复生产方式,有可能通过精心调整和控制型芯位置达到比表所示更精的公差等级;在用砂型铸造方法作小批量和单个铸件生产时,通过采用金属模样和研制开发装备及铸造工艺来达到小公差的做法通常是不切实际且不经济的,表给出了适用于这种生产方式较宽的公差。铸件的许多尺寸受分型面和型芯的影响,因而需要增大尺寸公差。鉴于设计者没有必要了解所用的铸型和型芯的布置情况,因此,这些公差增加量已经包括在表中。错型(错箱)由于合型时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处相互错开。错型值应处在表所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当需要进一步限制错型时,应在图样上注明最大错型值,如:“一般公差最大错型”。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时加工余量的确定

来源于:注塑财富网https://www.sodocs.net/doc/f617968441.html, 机械加工时加工余量的确定 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后,在进一步安排各个工序的具体内容时,应正确地确定工序的工序尺寸,为确定工序尺寸,首先应确定加工余量。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由于毛坯不能达到零件所要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因此要留有加工余量,以便经过机械加工来达到这些要求。 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一)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1 .工序余量的计算 工序余量等于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对于外表面(见图 3 -75a ) Z=a - b 对于内表面(见图 3-75b ) Z=b — a 式中 Z ——本工序的工序余量 (mm) ; a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mm ) ; b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mm) 。 上述加工余量均为非对称的单边余量,旋转表面的加工余量为双边对称余量。 对于轴(图 3 -75 c ) Z=d a — d b

对于孔(图 3-75d ) Z=d b — d a 式中 Z ——直径上的加工余量( mm ) ; d a ——前工序的加工直径( mm ) ; d b ——本工序的加工直径( mm )。 当加工某个表面的工序是分几个工步时,则相邻两工步尺寸之差就是工步余量。它是某工步在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2 .工序基本余量、最大余量、最小余量及余量公差 由于毛坯制造和各个工序尺寸都存在着误差,加工余量也是个变动值。当工序尺寸用基本尺寸计算时,所得到的加工余量称为基本余量或公称余量。 最小余量 Z min 是保证该工序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质量所需切除的金属层最小厚度。最大余量 Z max 是该工序余量的最大值。下面以图 3-75 所示的外圆为例来计算,其它各类表面的情况与此相类似。 当尺寸 a 、 b 均为工序基本尺寸时,基本余量为 Z=a — b 则最小余量 Z min=a min — b max 而最大余量 Z max=a max — b min 图 3-76 表示了工序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间的关系。余量公差是加工余量间的变动范围,其值为 T Z=Z max — Z min=(a max — a min)+(b max — b min)=T a+T b 式中 T Z ——本工序余量公差 (mm) ; T a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mm ); T b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mm )。

铸造、锻造余量相关资料

铸造 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零件或毛坯)的工艺过程。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铸造生产的毛坯成本低廉,对于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同时它的适应性较广,且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但铸造生产所需的材料(如金属、木材、燃料、造型材料等)和设备(如冶金炉、混砂机、造型机、造芯机、落砂机、抛丸机等)较多,且会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而污染环境。 铸造是人类掌握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公元前3200年,美索不达米亚出现铜青蛙铸件。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中国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时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商代的重875千克的司母戊方鼎、战国的曾侯乙尊盘和西汉的透光镜等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早期的铸造受陶器的影响较大,铸件大多为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较浓。公元前513年,中国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鼎(约270千克重)。公元8世纪前后,欧洲开始生产铸铁件。18世纪的工业革命后,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先后开发出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超低碳不锈钢以及铝铜、铝硅、铝镁合金,钛基、镍基合金等铸造金属材料,并发明了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新工艺。50年代以后,出现了湿砂高压造型,化学硬化砂造型和造芯、负压造型以及其他特种铸造、抛丸清理等新工艺。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铸造工艺通常包括:①铸型(使液态金属成为固态铸件的容器)准备,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铸型准备的优劣是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②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铸造金属(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③铸件处理和检验,铸件处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铸件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凸出物以及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等。 锻造 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的铸态疏松,焊合孔洞,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锻造按成形方法可分为:①开式锻造(自由锻)。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两个抵铁(砧块)间产生变形以获得所需锻件,主要有手工锻造和机械锻造两种。②闭模式锻造。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可分为模锻、冷镦、旋转锻、挤压等。按变形温度锻造又可分为热锻(加工温度高于坯料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温锻(低于再结晶温度)和冷锻(常温)。锻造用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钛、铜等及其合金。材料的原始状态有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等。金属在变形前的横断面积与变形后的模断面积之比称为锻造比。正确地选择锻造比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很大关系。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1 标准概况 GB/T 6414—2017《铸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是铸造基础性标准之一。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062-3: 2007《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模制件尺寸和几何公差第3部分:铸件一般尺寸、几何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本标准代替GB/T 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2 标准的主要内容 2.1 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各种铸造方法生产的铸件[1]。 2.2 术语和定义 2.2.1 铸件公称尺寸 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设计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

2.2.2 铸件尺寸公差 铸件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 2.2.3 错型(错箱) 由于合型时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处相互错开。 2.2.4 机械加工余量 在毛坯铸件上为了随后可用机械加工方法去除铸造对金属表面的影响,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表面特征和必要的尺寸精度而留出的金属余量。 2.2.5 起模斜度 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脱出,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 2.3 尺寸标注

除壁厚的尺寸标注(允许存在由两个尺寸组成的尺寸链)外,应避免链式尺寸标注。 2.4 倾斜要素 2.4.1 在设计要求有斜度(如有起模斜度)的位置,应采用沿斜面对称分布的公差。 2.4.2 图样上一般应规定斜度是增加材料,还是减去材料,或取平均值,表示为:斜度+;斜度-;斜度±。 2.4.3 与图样上通用的斜度布置不同的特殊表面的斜度,应在该表面上单独标注,标注应符合GB/T 131的规定,例如。 2.4.4 对于要机械加工的尺寸,为了能获得成品尺寸,应采用“斜度+”,而不考虑图样上对斜度的通用技术要求。 2.5 公差等级 铸件尺寸公差等级的代号为DCTG,即英文Dimensional Casting Tolerance Grade的缩写,公差等级分为16级,标记为DCTG1~DCTG16,见表1。表中在同一尺寸段,公差值从左向右随着公差等

铸件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的确定和说明

铸件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的确定和说明序号基本尺寸/mm 加工余量等级加工余量/mm 选择理由和选择过程说明 1 137 G 双侧余量3.0 根据成批生产的加工余量等级(表2.8)为G级,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查表2-10,双侧加工余量为3mm,即尺寸为143mm,查表2-7,等尺寸公差为3.6mm,该尺寸及公差为(143±1.8)mm 2 Φ65G 双侧余量2.5 根据成批生产的加工余量等级(表2.8)为G级,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查表2-10,双侧加工余量为2.5mm,即尺寸为Φ70mm,查表2-7,等尺寸公差为3.2mm,该尺寸及公差为Φ(70±1.6)mm 3 17 G 单侧余量3.5 根据成批生产的加工余量等级(表2.8)为G级,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查表2-10,单侧加工余量为3.5mm,即尺寸为17+3.0-3.5=16.5mm,查表2-7,等尺寸公差为2.4mm,该尺寸及公差为(16.5±1.2)mm 4 Φ80G 双侧余量2.5 根据成批生产的加工余量等级(表2.8)为G级,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查表2-10,双侧加工余量为2.5mm,即尺寸为Φ85mm,查表2-7,等尺寸公差为3.2mm,该尺寸及公差为Φ(85±1.6)mm 5 30 G 单侧余量3.5 根据成批生产的加工余量等级(表2.8)为G级,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查表2-10,单侧加工余量为3.5mm,即尺寸为30+3.0+3.5=36.5mm,查表2-7,等尺寸公差为3.2mm,该尺寸及公差为(36.5±1.6)mm 6 Φ100G 双侧余量2.5 根据成批生产的加工余量等级(表2.8)为G级,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查表2-10,双侧加工余量为2.5mm,即尺寸为Φ105mm,查表2-7,等尺寸公差为3.6mm,该尺寸及公差为Φ (105±1.8)mm 7 15 G 单侧余量3.5 根据成批生产的加工余量等级(表2.8)为G级,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查表2-10,单侧加工余量为3.5mm,即尺寸为15+3.0+3.5=21.5mm,查表2-7,等尺寸公差为2.4mm,该尺寸及公差为(21.5±1.2)mm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 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毫米)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 (毫米)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一、平面 平面每面磨量 二、端面 端面每面磨量

注: 20-40% 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加工粗糙度不低于▽,端面留磨量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铸钢件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公差及缺陷评定标准

铸钢件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公差及缺陷评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钢件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公差及缺陷的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起重机械产品铸钢件尺寸公差测量验收及铸造缺陷评定,也适用于外协铸钢件毛坯的检验验收。 2、引用标准 GB/T11350-89 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GB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JB/T6392.2-92 起重机车轮技术条件 Q/DQ100-80 普通桥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3、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铸件机械加工件,有毛坯图时,加工余量按毛坯图的规定;没有毛坯图时,按公司的产品特点,选用GB/T11350-89《铸件机械加工余量》中H级加工余量(铸件尺寸公差等级按CT13)数值如表1: 表1 注:表中每栏的加工余量数值是以一测为基准,进行单侧加工的加工余量值,()内数值为进行双侧加工时,每测的加工余量值。 4、铸件尺寸公差 4.1 铸件尺寸公差按设计图纸的规定。 4.2 设计图纸未规定的铸件非加工面的尺寸公差及加工面毛坯尺寸公差,按公司的产品特点,选用GB64414-86《铸件尺寸公差》中规定的CT13级,公差带为对称分布,即一半为正值,一半为负值。公差数值见表2: 表2

5、技术要求 5.1 铸件最终热处理应按图纸规定,铸件毛坯应进行正火或退货处理; 5.2 铸件表面应整洁,不得留有明显的型砂、斑疤等缺陷。浇口、冒口、毛边应气割清除,飞刺应清除,气割应在铸件毛坯热处理前进行。浇、冒口气割侯,根部残留高度不大于4mm; 5.3 铸件毛坯如有气孔、夹渣、机械伤痕等缺陷,除高锰钢外可焊补; 5.4 铸件不加工的次要表面,若缺陷在下述范围内允许存在,可不进行焊补: a、缺陷总面积不超过该表面面积的5%; b、单个缺陷面积的直径不超过5mm,深度不超过其壁厚的10%,且绝对值不超过3mm,每100mm×100mm 面积上不超过2个。 5.5 铸件毛坯焊补,应遵循以下条件: a、焊补应在毛坯热处理前进行; b、缺陷必须清除干净,至呈现良好基体金属; c、所用焊条应能保证焊内的机械性能与铸件本身的机械性能相当。 5.6 铸件裂纹不允许焊补,有裂纹时应报废。 5.7 卷筒、滑轮、车轮、角型轴承箱、联轴器、制动器等为铸造件时,经机械加工到名义尺寸后,发现铸造缺陷分别评定处理。 5.7.1 卷筒 卷筒加工到名义尺寸后,发现加工面上有沙眼、气孔等缺陷时,按下述规定评定处理: a、成品卷筒表面上不得有影响使用性能和影响外观的显著缺陷: b、加工面上的缺陷为局部小麻点,其直径不超过8mm,深度不超过该处名义壁厚20%,在每100mm,长度上不多于1处,在卷筒全部加工面的总数不多于5处,允许存在,可不焊补。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 机械加工工时,是正确反映机械加工成本、工人劳动量和劳动报 酬的数据。在很多机械报价的方法中,由于工时计算带来的便捷、简便,所以运用工时进行报价已经成为大家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了。 机加工时间定额组成 1、机动时间:也叫作基本时间,主要是用于改变工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所需要的时间,其中也包含了刀具的趋近、切入、切削和切出的时间。 2、辅助时间:这是用在工序中加工每个工件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以及保证正常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例如:启动和停止机床、切削用量的改变、对刀、试切、测量等需要消耗的时间。 3、其他时间:这个时间虽然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是完成加工中必不可少的时间。例如,阅读文件、检查工件、机床、润滑维护和空转等。在生产中为了方便,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加工复杂程度的难易,按操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4、准备终结时间:这个时间是指完成一批加工工件的准备工作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包括:图纸熟悉、工艺文件的了解、尺寸的换算、借还工具、安装刀杆等,技工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机床的清理,发送成品。 一般情况下,准备与终结时间分为固定部分与另加部分。固定部分指的是一批零件加工前必须发生的时间。另加部分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

做某些准备与结束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加工一批零件只给一次准备与终结的时间。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 用工时进行机械加工报价的计时单位是从接手加工开始至加工完成验收合格要求。 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机械加工工时费用: 1、车基本价:20—40/小时。这只是一个参考价,具体的还根据 实际的情况进行确定,如果是小件,简单的话工时小于20元。但是一些大的皮带轮加工,加工余量大,余量就有一定的收入。 2、磨削基本价:25—45元/小时 3、铣削基本价:25—45元/小时 4、钻削基本价:15—35元/小时 5、刨削基本价:15—35元/小时 6、快走丝线切割基本价:3—4元/1200平方毫米 7、电火花基本价:10—40元/小时,如果工时小于1个小时的,按件计算,单件一般为50元 &数控机床基本价:比普通的贵2—4倍 9、雕刻:一般都是单件的50 —500元/件 10、钳工基本价:15-35元/小时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杠杆的材料是HT200,毛坯的重量0.85kg,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由于毛坯用采用金属模铸造, 毛坯尺寸的确定如下: 由于毛坯及以后各道工序或工步的加工都有加工公差,因此所规定的加工余量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加工余量,实际上加工余量有最大加工余量及最小加工余量之分。 由于本设计规定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法加工,因此计算最大与最小余量 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定。 毛坯与零件不同的尺寸有:(具体见零件图)故台阶已被铸出,根据参考文献[14]的铣刀类型及尺寸可知选用6mm的铣刀进行粗加工,半精铣与精铣的加工余量都为0.5mm。 1)加工Φ25的端面,根据参考文献[8]表4-35和表4-37考虑2mm,粗加工1.9mm到金属模铸造的质量和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精加工0.1mm,同理上下端面的加工余量都是2mm。2)对Φ25的内表面加工。由于内表面有粗糙度要求1.6。可用一次粗加工1.9mm,一次精加工0.1mm就可达到要求。 3)加工宽度为30mm的下平台时,用铣削的方法加工台肩。由于台肩的加工表面有粗糙度的要求6.3aRm可以满足,故采取分四次的铣削的方式,每次铣削的深度是2.5mm。 4)钻锥孔Φ12.7时要求加工一半,留下的余量装配时钻铰,为提高生产率起见,仍然采用Φ12的钻头,切削深度是2.5mm。 5)钻Ф14阶梯孔,由于粗糙度要求3.2aRm2mm。可一次粗加工1.85mm,一次精加工0.15就可达到要求。 6)加工M8底孔,根据参考文献[8]表4-23考虑加工余量1.2mm。可一次钻削加工余量1.1mm,一次攻螺纹0.1就可达到要求。 7)加工2-M6螺纹,根据参考文献[8]表4-23考虑加工余量1.2mm。可一次钻削加工余量1.1mm,一次攻螺纹0.1mm就可达到要求。 8)加工2-M6端面,粗加工2mm到金属模铸造的质量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精加工1mm,可达到要求

BS 6615_1996(ISO 8062_1994) 铸件公差与加工余量

国际标准 ISO8026 第二版铸件------ 尺差公差和加工留余量 1.范围 此国际标准系统地规定了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和加工余量要求。它适用于不同铸造工艺的金属及合金件尺寸[同时请参见介绍g]和第5款] 此国际标准适用于图纸上提到的基本公差及/或要求的加工余量,同时也适用于特定尺寸的旁标注的个别公差及/或要求的加工余量(见第11款)。 当铸造厂提供模具或冲模工具,或接受证明责任时,该系统实施。 2.参考标准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下述标准构成其条款。在出版期间,提到的版本有效。标准都是有可能要进行修订的,建议接受本标准的各方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的成员拥有当前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286-1:1998,ISO体系极限与适用---第一部分:公差与适用基础 ISO1302:1992,技术图纸---表面结构标注方法. 3.定义 就本标准,采用下述定义: 3.3 要求的加工余量,RMA:对于未加工铸件,产品余量允许铸件表面后续加工影响的去除,达到希望的表面构成和必要尺寸精确度。 对柱形或双面加工,RMA要考虑两次(见图5和6) 3.4 移位:由于多个型板要素的失误,会造成铸件表面的相对移位。(见图3) 图3:最大的移位

3.5 斜度角(锥角):成形因素(例如:在包围面上)额外的倾斜,对于把铸件从铸模和压模,或模具从砂型,或永久模具上的零件间相互挪动都是很有必要。 4 标尺寸 除了给壁厚标尺寸(它可能存在两种尺寸),需要避免连续的尺寸。 5 公差等级 铸件公差等级分16级,从CT1到CT16(见图表1) 对基本公差不适用的尺寸,应该被归类为个别公差。 对为获得永久金属模(高压与低压),压模铸件和熔模铸件等特殊的操作,其它更精确的公差标准,比如国标,可以采用. 6 移位 除非另有说明,移位必须控制在如表1(见图3)的公差范围之内。当需要进一步限制移位值时,最大值应该在图纸上标出。(见11.1) 7 壁厚 除非另有说明,壁厚公差等级从CT1到CT15应该比其他尺寸的基本公差松一级,例如:如果图纸上的基本公差为CT10,那么壁厚公差可为CT11。 8 锥角 如果设计要求有锥角(例如有斜角),那么公差在这个表面是适用的(见图4). 图纸应作基本说明,无论锥度是否应从产品上增加、减少或与产品一样。 锥度+,图4 a) 锥度-, 图4 b) 锥度±, 图4c) 与普通锥角不一样的特殊表面的锥角,应该在图纸上单独标注出来.比如+. 对于要加工的尺寸,应选用“锥角+”,而不管图纸上对锥角的总体规定,以使加工尺寸可以达到要求。 图4:锥角公差区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大全【详述】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技术内容加工余量表 (一)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平面长度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宽度200以上小于100 0.3 100-250 0.45 251-500 0.5 0.6 500-800 0.6 0.65 说明: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 (二)3.2I:园棒类: (1)工件的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每件) <70 71-120 121-200 201-300 301-450 直径上加工余量≤32 1 2 2 3 4 5-10 33-60 2 3 3 4 5 4-6 61-100 3 4 4 4 5 4-6 101-200 4 5 5 5 6 4-6 1.6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2)工件的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

机械加工余量和锻件尺寸公差的确定

机械加工余量和锻件尺寸公差的确定 (一)主要参数及影响因素 1.锻件重量(G1) 根据锻件图的尺寸计算锻件的重量。对于杆部不参与变形(不锻棒料部分)的平锻件重量只计算镦锻部分(见图2a)。若不锻棒料部分的长度与其直径之比小于2时,可看作一个完整的锻件来计算其重量(见图2b)。若平锻件的两端分两次镦锻时,前一道镦锻成形部分连同不锻棒料杆部部分,视为第二道镦锻部分的不锻棒料部分(见图2c)。 2.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为锻件重量(G1)与相应的锻件外廓包容体重量(G2)的比值。即: S= 图2 镦锻件重量计算特点 a)一头一长杆;b)一头一短杆;c)二头一杆; A 镦锻部分; B 不锻棒料部分; C 第一道成形 圆形锻件的外廓包容体重量(见图3): 式中:ρ—密度(7.85/cm3) 图3 圆形锻件的外廓包容体 非圆形锻件外廓包容体重量(见图4): 图4 非圆形锻件外廓包容体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分为四级: 简单:S1>0.63~1 一般:S2>0.32~0.63 较复杂:S3>0.16~0.32 复杂:S4≤0.16 特例:当锻件为薄形圆盘或法兰件(见图5a),其圆盘厚度和直径之比L/d≤0.2时,取形状复杂系数S4。 当L1/d1≤0.2或L2/d2>4时(见图5b),采用形状复杂系数S4。 当冲孔深度大于直径的1.5倍时,形状复杂系数提高一级。 图5 锻件形状复杂特例 3.锻件的材质系数 锻件的材质系数分为二级: M1:钢的含碳量小于0.65%的碳钢,或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3.0%的合金钢。 M2:钢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0.65%的碳钢,或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或等于3.0%的合金钢。 4.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 零件表面粗糙度低于R a1.6,机械加工余量从余量表查得;粗糙度高于R a1.6,加工余量要适当加大;对扁薄截面或在锻件相邻部位截面变化较大的零件(如图6),在长度L范围内应适当加大局部的余量。 图6 应局部增大余量的零件 5.加热条件 采用煤气或油炉加热钢坯时,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从余量表和公差表查得;当采用煤加热钢坯,或经二火进行加热时,适当增大加工余量和公差。 6.其他条件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 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它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 加工余量: 由毛坯变成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工序间加工余量。对于外圆和孔等旋转表面而言,加工余量是从直径上考虑的,故称为对称余量,即实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是直径上的加工余量之半。平面的加工余量则是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来的加工误差和表面缺陷,如铸件表面冷硬层、气孔、夹砂层,锻件表面的氧化皮、脱碳层、表面裂纹,切削加工后的内应力层和表面粗糙度等。从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对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较大影响。 机械加工余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改变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而切除的金属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为完成某一道工序所必须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工序余量。由毛坯变成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所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称为总余量。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是国防工业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孙本绪、熊万武。 内容简介: 手册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毛坯的种类及其尺寸公差,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机械加工经济精度,毛坯余量和工艺结构要素及其工艺尺寸,工序间加工余量等。 目录: 第一章毛坯及其尺寸公差 第二章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 第三章机械加工经济精度 第四章毛坯余量及工艺结构要素 第五章工序间加工余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