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婚姻心理学分享之(尊重爱)

婚姻心理学分享之(尊重爱)

婚姻心理学分享之(尊重爱)
婚姻心理学分享之(尊重爱)

婚姻心理学

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奉献,爱更是一门艺术。在婚姻关系中,如果我们不懂这门艺术,就会在爱里迷失方向,爱和尊重是婚姻的基础,婚姻心理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经营婚姻和爱情。

在婚姻中,男人天生需要尊重,女人天生需要爱。爱和尊重才是真正的爱。

想要学会爱,我们还应持有一种态度,那就是关怀我们所爱的人的成长和发展,肯定和鼓励他们个性化的优点,尊重他们的本来姿态,创造自由和温情的气氛。可以说,正是爱,才为他人提供可以在爱中成长的土壤、环境和营养。

曾经我们以为,坠入爱河、倾心相恋就是最美的结局,一个笑容、一句玩笑就可以俘获一颗心。可是,真正美满的婚姻需要两个人不断改变,爱也需要好好练习,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尊重和爱护彼此。交大网火教授陈果问一对恩爱夫妇,他们是如何保持激情永不消退的?他们的回答是:“你要不断地发现他身上美好的东西,新的美好的东西,然后你就会一次次地爱上不同的他,一次次地爱上同一个人。”

处理婚姻关系时,最有益的事情就是学会关注自我。凡是幸福美满的婚姻都是以“关注自我”为前提,因为任何一对婚姻美满的夫妇都是由两个思想健全、人格独立的人结合在一起,才会造就一段美满的姻缘。为了伴侣的利益,这两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不断改进自我,他

们既不会为了可能的分离而忧心忡忡,也不会为了必须在一起而紧张焦虑。

婚姻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获得幸福婚姻的有效方法就是两个人都提高自己、修炼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相处起来才会轻松,也只有这样,婚姻才不会对双方构成束缚。也就是说,幸福的婚姻更需要个人成长。

婚姻是什么

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也是一个人的修行。

一、婚姻,是一场爱的修行。

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存在真正完美的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恐惧、缺陷和伤害;其次,你和你找到的人能走多远,只决定于你能跟自己走到哪里。你能爱他多深,也只取决于你爱自己有多少,你自己才是你在生活中爱的极限。所以说,如果你想在生活中获得爱,那么你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爱人。对于这样的爱人,我们要赋予一个全新的意义:不再是一心渴望俘获梦中情人与理想婚姻的人,而是一个让爱来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用爱来消除自我防御机制的人。

圣经中的婚姻观: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一段美好婚姻的目标是:

①让人们相伴而居

②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整

③以坦诚、谅解的态度交流

④跳出对父母的依赖,与配偶紧密联系

二、婚姻的对象可以让彼此在婚姻中相互扶持和重塑自我或完善自身的过程。

三、婚姻不是结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谈恋爱是时时刻刻的浪漫,婚姻是把当年的浪漫慢慢延误恰如其分的点缀生活。

四、面包与爱情,婚姻需要什么?金钱无法代替爱情,婚姻要有物质基础。重要的不是婚姻需要什么,而是自己需要什么。

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在婚姻中,要一直葆有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特质。

不要因为爱情而盲目地失去自我,不要因为对方的需求而甘心牺牲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一味的顺从和迎合并不能带来长久的爱。一段好的爱情永远都是靠共性和吸引力而来。不是一味的自我式感动和付出就能获得。

即使在婚姻中,也一定要记得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要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自我真实意愿。把自己当人看,首先要毫无保留地接纳自我。

一定要在婚姻和爱情中成长。不要停滞不前,你们的眼光要一起向共同前方望去,而不是只停留在对方身上。共同成长,共同目标的实现才能真正激发英雄相惜、患难与共的真实感。

婚姻中男女双方的不同需求

女士的五大需求:

第一位:温情、浪漫、慈爱

女人是靠听觉和感觉恋爱和生活的,正因为这一点,才会有人说"恋爱时的女人,智商等于零"。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当里真的没有智商了,不去判断和分析了,而是说我们女人会听信男人的一些"花言巧语",会去相信男人为自己创造的每一份惊喜。所以才会出现好多漂亮的姑娘,嫁了一个比较难看的老公的情况。如果想让你的老婆更爱你,那么,作为一个男人,你首先需要做到,就是这一点。

第二位:倾诉(俗称:爱唠叨)

女人的天性就是爱唠叨。当女人唠叨时,男人往往这时都会觉得非常烦感。如果你想做得好一点就当没听到,左耳听,右耳出。如果做得不好的男人,就会说"你好烦啊,唠叨什么啊,这件事,你都说了好多遍了",这样的对白很伤女人的心的。

倾诉不仅仅体现在唠叨上,也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妻子工作不顺心的时候,会像丈夫倾诉工作中的不满,这时的好男人就应该把你同情理解的感觉传递给她,告诉他你也理解,帮她分析,并开导她。但如果当妻子对丈夫说工作中的不如意时,却听到丈夫说"你们单位那些破事,别和我说,我不爱听。"男人们,你们知道这个时候你们的妻子有多难过吗?而且这样的话,夫妻间的沟通又怎么来体现呢?

第三位:忠诚、坦率

男人千万别撒谎。如果撒了一次谎,女人就会怀疑你之前说过的全部。

第四位:经济支持。

第五位:对家庭的承诺

女人需要一个男人完整的承诺。比如老公承诺陪老婆去逛商场,但到了商场后,丈夫就找了个地方,说"你去逛吧,我在这里等你"。这个时候妻子就会很不开心,当时没来的时候,丈夫的承诺就是"我会陪你去逛商场,买衣服",但到了商场就变成了"我陪你到商场,我在一层等你,你自己去逛"。这样一个承诺就变成了不完整的了。

其实,当男从真正陪妻子去逛完商场后,你会发现,男人拿的袋子里往往还是男士的衣服居多,这也是一个女人对于丈夫的一个完整承诺的一种报答。

男人的需求

其实,在婚姻里男人的需求也不比女人少,在婚姻里,男人跟女人一样有需求,这4个需求是男人在婚姻里最需要女人能够给予自己的。

1、被自己的女人理解

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能力满足女人和家庭的所有需求,他的能力也许不能给女人和儿女更好的生活,他不能轻易月入上万,他没有能力被上级赏识升职加薪,不想在女人眼中是无能的,可是,他做的努力又希望女人能看见,也希望女人能理解他的力有不怠。

2、被自己爱的人信任

在男人独自在外打拼时,最渴望得到的不过是所爱之人的信任,那个在外辛辛苦苦为家人打拼的男人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辛苦奔波之后,还要对疑神疑鬼的女人费尽心思各种解释。

3、被自己的女人认同、支持

男人有梦想、有追求,同样也需要有人认同自己,支持自己,最让男人无法舍弃的女人,估计便是那个在男人追求梦想,追求进步的路上,一直认同他,支持他,鼓励他的那个女人吧。在婚姻里,男人得到的支持越多,成就越大。

4、被自己的女人尊重

在芸芸众生中,谁又有多重要?有多少个男人能够成为国家重要领导人,又有多少个男人成为商业大亨,在这世上,男人面对自己的自尊就像个守护领土的狮子,倔强、高傲,如果你想你的男人像巨人一样顶天立地,那最先要给他的便是尊重,那是他做男人最起码的在乎。

《爱和自由》读后感.doc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爱和自由》读后感1 读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感受颇多。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心灵上的震撼,更是思想上的吸引,我认为这是一本可以改变老师、改变家长,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 当今的社会,我们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但教育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爱。要真正懂得爱孩子,并非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真正关注孩子生命内在的发展,而不仅是技能的驯化;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仅是物质的替代;真正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而非流水线上的作品;真正让孩子创造自我并创造世界……这才是教育! 爱到底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这是看《爱和自由》最初打动我的地方,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在心头。 作为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六年来,自认为是位充满活力,爱心丰盈的老师,但是看完这本《爱和自由》,我突然领悟到我们的爱或许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虐”。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不能够,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潜力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孩子总是问为什么非要听大人的话,而我们的理由往往就是:“因为我爱你们。”但是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成长规律。 幼儿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哪怕是小擦伤也好,也会让我们觉得无法向家长交代。因此我们处处留意,时时留意,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始终让孩子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我们整天对宝贝们说:“孩子们不能这个样子,不能碰那个东西,它会划伤你的手,你们就听老师的吧,老师是为你们好,老师爱你们。”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事情。看完《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课堂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差别就出来了。下面对女生和男生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男生比女生强 B. 女生比男生强 C. 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各自精彩 D. 男生女生一样 2.在中学时代,男女同学应“交往有度,纯化友谊”,这要做到() ①交往中要落落大方,掌握分寸②提倡群体交往、集体活动③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④禁止进行学习之外的交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 在校园生活中,男生女生和谐相处,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生女生恰当的相处方式是( ) A. 无拘无束,勿分性别 B. 主动热情,掌握分寸 C. 绝不主动,避免交流 D. 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4.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男生女生各有性别特点和优势②欣赏对方的优势可以不断完善自我③发现对方的优势可以相互取长补短④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写下男生女生各自的性别特征,大家发现用来形容女生最多的词是:善解人意、心思细密、情绪化。这说明( ) A. 这是所有女生都必然具备的性别特征 B. 这体现了人们对女性角色的期望和看法 C. 男生和女生的性别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D. 每个人都应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要求 6.下列交往中,属于男女同学之间不正常、不健康的交往方式的是( ) A. 小刚与小红既是同学又是邻居,两人经常递纸条,单独约会 B. 小明与小丽既是同学又是邻居,他们经常在一起写作业 C. 班里的女同学遇到困难时,小军十分乐意帮助 D. 体育课上,小辉经常与班上的女同学一起进行锻炼 7.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不难见到。结果有些男孩长大了行为类似女生,经常遭人嘲笑,要经过艰难的抵抗,才能恢复“正常”。这说明我们( ) ①要正确认识性别角色,学会塑造自我形象 ②要平静而欣然地接受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变化 ③要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 ④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 8、“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这说明() A.男女同学最好少交往 B.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C.男女同学交往时相互要有礼貌 D.男女同学交往要保持距离 9.爱情是每个人一生都会拥有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地了解爱情,并且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那么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说一说作者孙瑞雪。孙瑞雪,儿童教育专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之后又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那么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呢?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找找这方面的书了解一下,我个人认为这个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对我们年轻的父母。下面我就自己读《爱和自由》这本书的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泰戈尔 这是《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

孙瑞雪老师是一位蒙特梭利教育(蒙氏教育)的倡导者,所以书中处处都体现了蒙氏教育理念。许多成人都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我们会不经意见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其实看似弱小的幼儿,他们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们增加什么新内容,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应该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让他们的“精神胚胎”(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敏感期)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们一定会成为人才的。的确,零到6岁甚至到12岁,儿童都处在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但并不是成人自以为是的“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自己会吸收。儿童内在有一个自然、有序的发展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书中还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成人会“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整本书中没有看到具体的教法和技巧,更多的是用饱含激情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书中提到在《早期教育与天才》的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里提到的兴趣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的个别差异决定了他们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每个孩子生来就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状态也是很独特的,如果每一个儿童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将来也一定会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发展每个人自身的潜力。 现在的儿童交友面广,接受新事物的的能力方面都比较强,所以我们这一代的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不要过多抑制他们的欲望而是要发展它们。这需要我们老师平时的观察,在细节上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说到

实施高效化学课堂的“愉快教学”

实施高效化学课堂的“愉快教学” 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愉快教学”的教育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只是“知之、好之”,最重要的是达到“乐之”的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时,身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变得活跃起来,大脑处于最佳状态,脑力倍增,思维开阔,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愉快教学就是采用各种手段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正确利用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让爱心与微笑进入课堂,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里面充满的应该是爱。愉快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动力,更是愉快教学的显著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丰富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微笑,是最好的沟通语言和情感

纽带,容易拉近距离,增加信任,让人轻松愉快。在课堂中,教师以恰到好处的微笑,以关爱的心,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全体学生,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喜欢这个老师时,就会对他的课感兴趣并加以重视,就肯下功夫去钻研;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或讨厌这个老师,他们就不愿学,甚至放弃。可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就是对这种师生关系的经典诠释。所以,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所体现的效应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让教师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增进师生感情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以情激趣,巧妙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施教之法,重在启导。”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化学史上有很多故事,有的却鲜为人知;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属于理论的知识内容,缺乏趣味,不好处理。这样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编排、内容背景和生活实际等,有意识地创设悬念,巧妙设计有关实验、生活应用、科普故事等以引发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去探求问题奥妙的驱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地融入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时,可用“假牙的故事”导入:“格林太太漂亮

《爱和自由》读后感四篇

读后感可以写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下面是给大家介绍的《爱和自由》读后感,欢迎阅读。 《爱和自由》读后感1 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 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 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

忧。《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祝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 怎么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 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是不是就会更加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纷乱的世界呢? 《爱和自由》读后感2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蒙氏理论的书,拿到书后才一翻,就马上被吸引住了,一边看一边打心眼里认同,合上书本,内心充满了接触到真理的激动。

在英语课堂中尊重关爱学生

在英语课堂中尊重关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育,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教师的每一句话,便会伤害一颗心,一个生命。关注每一个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理解他们,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的平等不是挂在嘴上的,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有平等的基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校园的任何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互相尊重。学生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我们更应该热情或者适当的时机我们也多主动些,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温暖。有时我们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这一个小小行为,可能彻底改变师生的关系。作为英语教师,平时接触了较多的英美文化,对英美国家那种“Everyone is equal.”(人人平等)的观念印象颇深。我也努力将这一观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我允许学生和我对话时可以叫我的英语名字;学生如果主动帮我拿教具,我也会向他致谢,说:“Thank you!”…诸如此类,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当我希望从中带给学生一个“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观念。

老师因为尊重学生而更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学生 因为受到老师的尊重,会更乐意亲近老师,也就更加尊敬老师,这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一旦形成健康的双向互动,其正面效应就会成倍增长,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地向前发展。而且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渴望得到表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而老师的每一次点头,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充满自信地进步。。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如:Goo d, Very good, Very good job, wonderful, Excellent, Good boy \girl. You’re so smart. Good question\answer. Much better this time……..;对于一些回答不上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说:It doesn’t matter. Never mind, Don’t worry ,I believ e you can, Would you like to try again?等。在一次我的课上, 轮到平常学习比较落后的刘常莹同学作自我介绍,当他鼓足勇气说道:I’m Liu Changying .I’m a boy.…但语音语调听起来完全不是那回事,他的话音还没落,底下就爆发出一大片笑声,甚至有同学忍不住模仿他说话的样子,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当时,我看得出他的表情极端的难受而且沮丧。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我想如果这时就让他坐下的话,恐怕他再没勇气站起来说话了。而如果我对其他同学加以指责与怒斥地话,他们心里也会不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亲切地摸了摸刘常莹同学的头,用赞许的眼神望了望他,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刘常莹同学知道自己的发音不好,但他并没退缩,而是勇敢地站起来接受挑战,单凭这一点,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让信息化给化学课堂带来新活力

让信息化给化学课堂带来新活力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展开,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遭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范畴。做为化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阔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合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无疑能更好的辅助教学,使化学课堂充满活力,并最终实现上述目标。 一、信息化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好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信息化教学充分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真正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一个环境有利于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进程。 2.运用信息化手段直观展示,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传统教学需要较多的时间在板书、总结、例题书写等环节,课堂容量相对较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在课堂上大量减少了教师的一些工作量,节约了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内容比传统教学的密度大、容量多。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则更加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教学时,只需点一点鼠标即可,节省教学时问。利用省下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知识拓展、课堂讨论等,这样课堂的知识容量自然就加大了,减轻了学生课下作业的负担。 3.运用信息化手段便捷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师生的互动程度一直是考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传统课件中师生的交互活动主要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经验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设定的,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课前预想的问题不一致时,无法及时修改,缺乏灵活性。近年来,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师生的互动更便捷。电子白板不仅适合教师课堂讲授,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再只是躲在设备后的课件操作者,也是整个学习集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的交流更直接,真正实现了人与人的交流,而非人与课件的交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运用信息化手段形象模拟,强化实验演示效果 化学这门学科的特色之一是化学实验,也是不少学生爱上这门课的重要原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自从读了《爱和自由》,孙瑞雪老师教育理念,让我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孩子的家长都有好大的触动之处。 我相信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里面来上课,接受最好的教育。我觉得《爱和自由》详细进述了蒙氏教育知识理念,怎么去理解孩子,怎么看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还应该怎样去处理他们的表现。 孙瑞雪老师从中认为:孩子6岁前,他们的自我成长更依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的,但是我们成更多的就是给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还说了在6岁之前我们要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快乐,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反变得毫没有组织与纪律,反而让他们自由到极致了,也变得自律与顺从老师的话了。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识的是真理也不会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理论和大量的案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也同时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一些错误理解。书上写了《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中国人来说史无前例高度、纪律、独立、智慧、道德&&这些我们值得去学习的地方和品质,都取决于我们给孩子怎样的爱和自由。但是我感觉成人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可以。但这是主观误区,俗话说:美国心里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建构过程,就无法给我们孩子他们所需要的爱。 同时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孩子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提供,接受这个观念,像发生一场内在革命,也意味我们会因自卑、压抑而感到产生自大。其实儿童弱小,他内在藏着一种强大精神能量和潜能。

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20200424104434)

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 篇一: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暑假读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一书,认识了孙瑞雪和她的蒙特梭利教育,书 中观点提倡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 去尝试。书中认为:“儿童是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 好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 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孩子6岁前,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信息环境,让 孩子接收积极信号。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自由到极致,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知的是真理,而不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 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但现 代教育背景下的儿童,往往失去了本身属于他们的时间与自由,大人们对于孩子的一些“专制”与“越权”,使得孩子不得不“被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做的事情,只是 为了达到家长的虚荣心。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必须要 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才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然而, 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做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这不得不让我对自己教育孩子的 方式产生反思,虽然我没有像一些夸张的父母让孩子学这学

那,兴趣班也安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孩子的周末也是轻松度 过的,但在孩子的生活方面,我更多的是“干预”,当儿子做事动作很慢时,我没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相 反我会全力包办。正是因为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错误地理解对孩子的”爱”,所以儿子虽然很有礼貌、很懂事, 做事认真、静心,但儿子还不太会系鞋带、剪指甲…… 而作为一位教师的我,往往也会“剥夺”孩子们的“自由”,对孩子有太多过分的“呵护”,我怕沙子会伤眼睛而不让孩子们去沙坑玩,怕孩子不会扫地而每天不辞辛苦自己搞 卫生,怕孩子们意外受伤而禁止他们奔跑……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爱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呢? 首先,我觉得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控制”孩 子的想法,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行为。 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很爱模仿,他就像一 面镜子,会毫不保留地将父母和老师的样子在他人面前折射 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仅仅要重视孩子 的学习教育,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让自己的言行 影响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 长的孩子。 其次,给孩子犯错的自由空间,比如:孩子由于粗心考 试不理想,有的家长见状就会一味批评孩子,指责他,有了

初中化学论文:让学生爱上化学课堂

让学生爱上化学课堂 【摘要】:曾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化学只要学习化学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化学符号、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化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勾勾画画加记忆。如背诵一些重要的化学史实、化学用语、实验现象、物质用途等;学习无趣而且困难。化学学习内容似乎与生产生活没多大的联系,这样一些内容若一段时间内不与之接触会被迅速遗忘,同时要学好这门学科看起来也极为不易,因为要求高,极为繁琐的大量基本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就不喜欢甚至恐惧化学课堂,连化学老师也不想见到。但令我惊喜的是我们高一级的三个化学老师被学生评为最喜爱的老师,我为之惊喜,也总结了让学生喜欢化学课堂,喜欢我们的原因:我们三个老师能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化学课堂活跃起来。 【关键词】:生活与化学创设情境活跃课堂 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为化学课堂能提供很多很好的素材,若离开生活生产讲化学的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要想化学课堂活起来,最好的方法是联系学生日常的生活,他们所见所闻,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爱上化学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学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的意思是,教学即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因而课堂教学不能离开生活。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收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信息,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化学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再把这些化学问题移进课堂,真正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下面是本人在化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合作与交流。这一环节基本与生活有关,如必修一第5页:你知道沙里淘金吗?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性质和方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的?如果有铁屑和沙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还有一些实践活动等,无不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果利用好教材给出的素材也是教师教研的一个重点对象。 二:教师可从新闻时事中整理出化学素材,时事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讨论、交流、获得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或在电视、广播、报纸等搜集与化学有关与课堂有关的新闻素材,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新闻时事中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

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 《爱与自由》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内心会得到一个豁然开朗的答案,这真的是一本适合教育者以及家长去读有深度的好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篇1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做《爱和自由》,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的最新版本,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在这里,希望推荐给广大家长朋友们,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启迪。 《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然后,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又困扰着他们,学校学习压力的增大,各种兴趣爱好班的层出不穷,使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呢?还是应该让他们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 作者的真知来自于实践。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幸福很远。让我们用书中的一首诗来形容所有家长们的心声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2019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7.2爱在家人间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7.2 爱在家人间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亲情之爱,认识正确的有 ( ) ①人们内心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亲情之爱 ②每个家庭亲情之爱的表现是不同的 ③亲情之爱就应是热烈的,感觉不到的亲情是不存在的 ④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家庭中同样有亲情之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滂沱大雨,一位父亲被淋得全身湿透,而伞却一直举在儿子头上。这一幕被网友捕捉到,传到社交网站后被疯传,短短13小时感动超250万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在作秀,为了提高网络关注率 B.父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C.无私、永恒的爱,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爱 D.这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无需称道 3.进入初中之后,我们和家人之间爱的碰撞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 ) ①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③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 ④我们期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是( ) ①有助于父母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②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③妨碍亲情交流,造成心理阴影 ④增强子女的独立性,学会独自决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如果父母误会了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 A.离家出走以宣泄自己的委屈 B.故意做一些错上加错的行为以示反抗 C.冷淡处理,不理会他们 D.多沟通,不冲动 二、情景分析题 6.父母、家人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操劳着,对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会因为习惯而忽视了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观察并记录下一天当中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吧! (1)我的观察:

爱和自由的读书心得 .

爱和自由的读书心得 2019-06-22 自由,是什么?每个人都在追求自由,“爱”和“自由”的定义是一样,没有明确的答案。 自由的定义在不同的领域又有不同。 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这本书里,自由可以说是一种尊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不要给孩子强加太多的规则和限制,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书中有一段是关于孙老师的儿子(辛辛)的。孙老师有一个朋友来她家玩。朋友想逗他,于是他要饼干吃,辛辛不吃。朋友假装说:“你不给我,我就抢了哦!”然后做出抢的动作。辛辛一下子哭了起来。这时,朋友对孙老师说:“你的儿子还是蒙氏幼儿园的呢!这不行,这样就哭了,我家儿子就不哭,因为他知道这是和他闹着玩的。”孙小姐说:“我的孩子在蒙氏幼儿园没有接触过这个,所以他无法理解,蒙氏幼儿园的理念也不提倡家长做这样的'事情来引导他,这对他没有好处。” 成年人给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和语言,孩子都在吸收,父母、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事情和语言都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孩子没有能力区分真假事物的好坏,无论好坏他都会吸收。 我们的老师应该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敏感时期都给予关注和指导。当孩子们“发展自己”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思维。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他们就会失去独特的思维能力。 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可以沉思很长时间,他可以想到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钟声从远处传来,那么他会感到这种感觉加深了,就像诗一样。蒙特梭利说,一个好的蒙特梭利老师,她的突出之处在于,当孩子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口钟,可以加深这种美好的感觉。 当一个孩子在0岁到6岁之间形成了健全的品格时,内善就成为了他的自然驱动,他一生都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在六岁之前很好地成长,他就更容易进入更高状态的思想、情感和人类科学理论境界。如果我们被某些东西所限制,那我们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 童年,尤其是从0岁到6岁,与成年人相比是人生的另一极。就像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一样。7不是6的延续。事实上,在六岁之前所奠定的是一生的基础,而不是为某种文化,某种学校,或某种知识的转变所做的准备。

化学课堂幽默

化学课堂幽默 标签:化学维勒格林幽默培根2009-08-30 21:38 朱永新先生强调:“风格即人”,我们的教师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化学课堂幽默 1、历史上,人们遇到一个问题,问物理学家,他们说没有办法;问史学家,他们说史无前例,没办法;最后人们找到化学家,化学家们有办法.可见,学好化学是多么重要. 2、精彩无限,精彩下接课继续 3、今天的化学作业就是这个,白天就可以做了,上物理课也可以做。 4、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做化学作业,每天先做化学作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5、硝化反应∈取代反应,化学学好了,数学也就上去了。 6、这道题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凡事都要有理由,要说没有理由,那只有一件事------爱不需要理由。 7、脂化反应是这样的:-OH失去了-H,-COOH失去了-OH,于是剩下的部分说,让我们牵手吧。于是就结合成新的键…虽然不能到永远,但只在乎曾经拥有。 8、教室里怎么这么暗?开灯吧。上物理课可以不开灯,上化学课一定要开灯。(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歧视物理) 9、“我看今天就不要做化学作业了”,同学们一片欢呼,他接着说…留到明天去做吧?,同学们又失望了。(这是星期六布置作业的时候,星期日放假) 10、他说,今天作业只有三道题(众学生欢呼),选择、填空和计算 11、也不要做得太多了,不比物理作业少就行了 化学幽默 不是酒精是乙醇 长途客运汽车站。一个男子拎着一大桶东西急匆匆地奔过来,正挤着人群想上车,售票员问:哎哎,这是什么东西? 男子一边闯气一边往上挤说:酒精。 不行,不行,这可是易燃物,不能带上车的,售票反皱着眉头。 这男子又嚷道:这是乙醇。 干嘛不早说?呵呵,快上!售票员笑着抱怨。 客车终于启动了…… 可溶物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爱和自由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读书只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开始。当我拿起孙瑞雪老师写的《爱和自由》的时候,我觉得抓住和把握一个儿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这本书中有几句话给我很大启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不难看出,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都是很重要的。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或关心孩子时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我们老师通过更多的主动关心、真诚的爱、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愿意和你沟通。我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对孩子生活上的悉心照料固然重要,但是对孩子心理的关注更为重要,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以后才可能理解孩子。孩子的内心世界真的很奇妙,不要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不要以成人的行为准则去规范约束孩子。其次我们要给孩子自由。首先是行动的自由,吃喝拉撒睡、触摸、游戏等方面的自由。有了这样最基本的自由,幼儿才能随之产生独立的思维。在完全获得这样的独立自主之后,孩子的“自由”上升到更高层次,即行为的自由,自己做决定、做选择,对自己

的行为负责任。简单地说,行动的自由,导致思维的自由,最终导致行为的自由、自主。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蒙特梭利说过——自由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上的自由。并不是什么都依着他,不约束不管教,这个度就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来把握。 最后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作为家长、老师要及时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去理解,爱孩子!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读书笔记.爱是慈祥,爱是不 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我们给什么他们就会接受什么,真的是这样,所以我就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做才是给孩子真正的爱!我想这也是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带给我的教育真谛吧!让我们都学会观察、学会等待。改变一个观念:允许孩子犯错误,错误和失败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东西和成功。

关爱与尊重同行

爱温暖你我他 《走近残疾人》课例 《走近残疾人》是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的第二个主题“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话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水平。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自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注重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残疾人有一些直观的理解,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近距离地接触和理解这个弱势群体,缺乏关心保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布,名人资料及图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因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也很少注重身边的残疾人,所以还不能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于是我设计以下四块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和聆听一段音乐,播放聋哑少女表演的《千手观音》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看完后听完后请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同学们这么美的舞蹈和这么动听的音乐他们的表现者都是残疾人,你们知道在无声的世界里这些舞蹈演员要练好舞蹈,要付出多少努力吗?他们的手语老师、舞蹈教练要付出多少艰辛吗?贝多芬失去了听力,要演奏好钢琴曲是多少困难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来体验他们的生活是多么不易,板书课题:走进残疾人 (首先我创设精美的视觉、听觉享受,突出残疾人为这些所付出的艰辛,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对他们产生敬意!) 活动(二)展开活动亲自体验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身边的残疾人有哪些?(盲人、肢体残缺的人、聋哑人,)平时我们看到这些人残疾人有什么反应?(有人叫他们瞎子、瘸子、聋子)有的人甚至看都不想看他们一眼。其实我们真的不应该这么对待他们!不信,我们来亲自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 体验一:体验盲人的生活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的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是的,读书只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开始。 当我拿起孙瑞雪老师写的《爱和自由》的时候,我觉得抓住和把握一个儿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我们都以为自己很爱孩子,都可以想象自己很爱孩子,往往也便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但是,这和真正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听下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恐惧,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焦虑和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有候就会觉得,我们真的要像孙瑞雪老师说的那样,学会从一切如是里面将爱剥离出来,那样的时候孩子才可以真的的接受到爱的礼物。

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我听过一堂孙瑞雪老师关于《爱和自由》的讲座,那时候,对于一切还是很茫然,包括对于孙老师这个人都是一样的,充满好奇,可是,当见到她的时候,原来,她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大姐姐一样,朴实,真诚,让人很愿意去跟她靠近和沟通交流,突然让我想起,她写在书中的一首最爱的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如果儿童要创造自己,他就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里,他必须拥有时间空间,必须拥有爱的照顾和支持,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就像儿童成长在自由当中,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必须给他一样东西,那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给他,他才能成为他自己,否则的话,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为你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你成为你自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必须拥有自由。 好多的家长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都觉得很庆幸,因为每一个人在育儿方面都有一些欠缺,而这本书里面又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每一阶段的成长期,敏感期的关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内心会得到一个豁然开朗的`答案,这真的是一本适合教育者以及家长去读有深度的好书。

爱和自由第二章读后感

【?高中作文】 《爰与自由》的一个最具有颠覆性教育观念就是蒙特梭“精神坯胎“论” 所谓的"精神坯胎"是说,胎丿辰母体中形成的一瞬间,内在就有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的发展,指导儿童该去抓什么,摸什么…… 下面是的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爰和自由读后感 "当给儿童自由时……”这是本书自序的第一句话,通览全书,回头再看这句话 有很多感想。 本书以爰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爰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确。作者相信这样孩子就可以全面发展,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作者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爰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简要地提到了约束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总体来讲,作者I:傲审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实践着儿童教育,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作者所谓的”爰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爰,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从

属地位的。这意味看,成人有权力决走给什么样的爰,给什么样的自由。给什么,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种施舍的“爰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 最终就是妥协和放弃。 而蒙氏原著中,也大呈谈到了爰■自由■但是.垃并不是蒙氏思想的基础和本质。"尊严和独立":生命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张这种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极力想说明,如果你认识不到,不尊重这种天赋人权,你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而爰、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权利,是从”尊严和独立”生发出来的。如果不认识到这点,所谓的”爰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 伪善的,也是善变的。 仅仅”爰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独立"地发展,他需要责任,需要平等。不背负责任,很难谈到尊严沒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严和独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环境中成长,很难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当然需要爰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责任。这样,人格才能健康发展,并走向成熟。 "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的榜样"。 《爰和自由》的读后感触 过去,相较友好地对待周围的朋友亲人,对待曾经的爰人却是相当苛刻。比如,恋爰的时候会拿一些小事儿去衡呈是不是真的爱我?有没有足够爱我?若干年后会不会一直这么爰我的?为这些傻问题去自我纠结或纠结他人。

让数学课堂充满爱

让数学课堂充满爱 发表时间:2013-03-11T09:00:33.92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1月供稿作者:郭红卫 [导读] 2011 年新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学习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河北省东光县教师进修学校(061600)郭红卫 2011 年新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学习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可见课标对数学情感教学的重视。 1 用教师的爱,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把“爱老师”和“爱他所教的学科”直接联系着的。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首先爱学生,尊重学生,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品格。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当学生讲得不完善时,教师也不应批评和否定,尽量做出善意的评价,找出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在下一次还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对于差生,教师要更多的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用真诚的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影响他们,感染他们。当学生体验到老师的爱时,就会感激老师,从而努力学习,这样,既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也会油然而生。 2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的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强化。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每个学生以成功体验。课堂提问时,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寻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布置作业时,也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做不同题目。进行学习评价时,评价角度要多元,不仅评价思维成果,也注意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评判,又激励。不仅总结,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个别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都很看重自己的成就,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跑道上前进;阶段考试后总结时,不仅注意成绩好的学生,还特别注意成绩提高的同学,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3 利用数学史赋予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数学课本里出现的定理、法则、公式等,都是人们在长期征服科学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琢磨、探索后取得的,甚至是经过数代人努力才逐步趋于完善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真理、对科学执著追求和不折不挠的毅力、热忱和献身精神。在这些知识背后,往往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数学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历史联系起来,无异会赋予这些内容以情感色彩,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背后的趣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非常有趣”。 4 保持快乐、饱满的情绪状态,利用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主导作用,以求情感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快乐的情绪状态,教师面带微笑、满怀喜悦、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反之,教师绷着脸,或情绪冷漠,或忧心忡忡或怒气冲冲,或神色恍惚,或烦躁不定地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前者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信息,而后者则会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另外,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每天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整天疲倦、困乏,昏昏沉沉,这也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学情感教学应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使平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从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数学潜能,激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