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6111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

学时:120 学时(其中理论 102 学时,习题 18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工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6.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及运用能力,并打下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或生产实践中运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的基础,增强学生毕业后对所从事工作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力学部分

1.质点运动学

(1)质点、参照系、坐标系。

(2)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

(3)直线和平面曲线运动: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4)相对运动:时间与空间、相对运动、相对速度。

2.质点动力学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惯性系、非惯性系、惯性力。

(2)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冲量、动量;质点动量定理、质点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力对空间的积累作用---功、功率;质点动能定理、质点系动能定理;保守力与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碰撞。

3.刚体动力学

(1)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2)力矩、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

(3)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

(4)质点角动量、质点系角动量、刚体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转动中的能量守恒(5)*进动。

(二)热学部分

1.热力学基础

(1)平衡态、准静态过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内能、功和热量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绝热过程、循环过程与卡诺循环

(4)热力学第二定律,

(5)可逆及不可逆过程,

2.气体分子运动论

(1)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玻尔兹曼分布率

(2)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微观和统计意义。

(3)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4)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与平均自由程,

(5)熵和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三)电磁学部分

1.静电场

(1)基本电现象和库仑定律

(2)电场、电场强度

(3)电通量、静电场中高斯定理

(4)静电力所做的功、电势能。

(5)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2.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静电场中的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2)电容和电容器。

(3)静电场中的电介质及其极化。

(4)极化强度矢量,束缚电荷面密度。

(5)电介质中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

(6)静电场的能量。

3.稳恒电流

(1)电流强度和电流密度

(2)稳恒电流和稳恒电场。

(3)*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4)电源和电源电动势。

(5)*一段含元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4.稳恒磁场

(1)磁场与磁感应强度

(2)磁通量、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

(3)毕奥- 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

(4)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

(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霍尔效应。

(6)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安培力,磁力的功。

(7)磁介质、磁化强度矢量。

(8)磁场强度、磁介质中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9)电磁质。

5.电磁感应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自感现象、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

(4)互感现象、互感系数、互感电动势。

(5)磁场能量和能量密度

6.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基础

(1)位移电流、全电流安培环路定律

(2)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的积分形式。

(3)电磁振荡、电磁波产生和传播、电磁波谱。

(四)振动和波

1.振动

(1)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2)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3)简谐振动的合成。

(4)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电磁振荡。

2.波动

(1)机械波产生与传播

(2)简谐波的波函数、波动方程和特征量。

(3)波的能量、能流密度

(4)惠更斯原理。

(5)波的迭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6)*多普勒效应。

(7)*电磁波。

(五)波动光学

1.光的干涉

(1)扬氏双缝干涉

(2)其它分波阵面的干涉。

(3)光程和光程差。

(4)薄膜干涉

(5)劈尖和牛顿环。

(6)迈克耳孙干涉仪

2.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3)衍射光栅、光栅衍射光强分布、光栅光谱。

(4)光学仪器的分辩率、瑞利判据、最小分辩角。

(5)X 射线的衍射。

3.光的偏振

(1)光的偏振现象:自然光与偏振光、起偏与检偏、马吕定律。(2)*反射与折射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

(3)*光的双析射现象及其解释。

(4)*椭圆偏振光与圆偏振光

(5)*偏振光的干涉

(6)*人工双折射

(7)*旋光现象

(六)近代物理基础

1.狭义相对论基础

(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伽利略变换与经典相对性原理

(2)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洛仑兹变换。

(3)* 洛仑兹速度变换。

(4)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时性的相对性、时间延缓、长度收缩。

(5)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质速关系、相对论力学基本方程、质能关系、能量与动量关系。

2.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2)康普顿效应。

(3)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3.原子的量子理论基础

(1)氢原子光谱与玻尔氢原子理论

(2)德布罗意波假设与电子衍射实验。

(3)不确定性关系。

(4)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5)薛定谔方程。

(6)一维无限深方势阱问题的求解

(7)*激光。

三、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单独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要求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在大学物理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初步获得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联想、试探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概念、利用已有的知识提出正确可行的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说明

绪论: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一)力学部分

1.质点运动学

(1)理解理想模型:质点、参照系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时刻与时间、位置矢量、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加速度等概念和特点,并学会计算方法。理解质点运动的瞬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

(3)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坐标系:直角坐标,自然坐标。掌握用自然坐标求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4)掌握圆周运动(角位置、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圆周运动角量与线量关系。

(5)理解相对运动与相对速度。

2.质点动力学

(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实质内容、适用条件及其意义。掌握运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质点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力学单位制和量纲。

(3)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及分析方法:万有引力、弹性力、摩擦力。

(4)重点掌握运用牛顿定律和“隔离法”解题的方法思路。掌握一维变力作用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方法。

(5)掌握功的概念及变力作功的变达式,能计算一维变力的功,变力的冲量的积分运算及几何意义。

(6)理解并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理解平面内运动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概念。计算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的功及系统的势能;

(7)掌握质点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

(8)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

(9)了解惯性系、非惯性系以及惯性力。

(10)掌握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基本概念、碰撞问题的实际应用。

3.刚体的定轴转动

(1)理解描述转动的角量(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线量的关系。

(2)理解力矩、力矩的功、转动惯量、刚体的角动量和转动动能等物理量,掌握其计算方法。

(3)理解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会分析处理包括质点和刚体、平动和转动的简单系统的力学问题。

(二)热学部分

1.气体分子运动论

(1)

(2)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解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微观模型和统计假设。

(3)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以及宏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

(4)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三种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及最概然速率。了解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5)理解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概念;

(6)了解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律;

2.热力学基础

(1)掌握功、内能和热量等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量。

(3)理解循环过程的特征及热机效率和致冷机的致冷系数。掌握卡诺循环以及卡诺热机的循环效率,了解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

(4)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了解两种表述的等价性。

(5)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了解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

(三)电磁学部分

1.静电场

(1)理解库仑定律和电学单位制,了解电场的规律。

(2)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电场的叠加原理和电势的叠加原理。掌握计算简单问题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方法;理解电偶极子和电偶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3)理解电通量概念,掌握表征静电场性质的两条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理解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必须明确:两条定理各自反映了静电场的一个侧面,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反映静电场的性质。

(4)理解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及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由电荷的分布,根据电势叠加原理会计算空间电势的分布。

(5)掌握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和静电平衡时导体的电特性

2.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的意义和条件,导体中的电场强度、电势和电荷的分布。

(2)能利用导体静电平衡的规律求解导体存在时的电场和电荷分布的问题。

(3)理解孤立导体的电容和电容器的电容。会计算平行板电容器、圆柱面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的电容和串、并联电容器的电容。

(4)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的定义,了解各向同性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并能利用高斯定理求解有电介质存在时具有一定对称性

的电场的问题。

(5)了解电场能量和能量密度概念,能计算一些简单对称分布电场中储存的电能。

3.稳恒电流

(1)理解稳恒电流的电流密度概念及其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2)理解稳恒电流及稳恒电场的意义和它们的基本性质。

(3)*理解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电源和电动势的概念。

(4)*了解一段含元电路的欧姆定律,了解基尔霍夫定律。

4.稳恒磁场

(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明确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和迭加性。掌握毕奥- 萨伐尔定律,并能熟地运用该定律来计算几何形状比较规则的载流导线所产生的磁场。

(2)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掌握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并能做简单计算。理解平面载流回路的磁矩的概念。能计算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能计算还将有面载流回路在均匀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能分析运动电荷在均匀电场和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运动。

(4)了解磁介质的磁化机理及铁磁质的磁化规律和特性,了解各向同性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关系和区别,了解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

5.电磁感应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计算回路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热。

(2)理解产生动生电动势的原因,能计算动生电动势并判断其方向。

(3)理解感生电场的意义,能计算简单情况下的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并判定其方向。

(4)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及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

(5)理解电流系统的磁场和磁场能量密度,会计算简单电流系统的磁场能量。

6.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基础

(1)了解位移电流和位移电流密度的概念。

(2)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及各方程的物理意义。

(3)了解电磁波产生的条件及其性质。

(四)振动和波

1.振动

(1)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及各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

(2)理解位相及位相差的意义。

(3)掌握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根据振动系统特征及初始条件,能确定振动方程中的三个特征量:振幅、初位相和圆频率。

(4)掌握用解析法、图形法及旋转矢量法解物体简谐振动运动状态的方法。

(5)理解谐振动的能量特征,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6)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拍现象和频率。

(7)了解两个同频率相互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李萨如图形。

2.波动

(1)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了解波动与振动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波动过程的几何表示。

(2)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能根据波线上某一点的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程。

(3)理解波动的能量传播特征及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等概念。

(4)理解波的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和相干波条件,掌握波的干涉条件。

(5)理解驻波的形成条件,驻波的特征及驻波与行波的区别,了解半波损失。

(6)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7)了解电磁波的性质。

(五)波动光学

1.光的干涉

(1)理解光的相干性、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两种方法——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

(2)掌握光程、光程差、半波损失及光的干涉条件,掌握光程的计算方法及干涉条纹的性质与光程差或位相差的关系

(3)能分析、确定扬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条纹的位置。

(4)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和薄膜等厚干涉,了解薄膜的等倾干涉。

(5)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光的衍射

(1)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掌握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条纹的产生及其暗纹位置的计算。理解单缝衍射公式,会分析、确定单缝衍射条纹的位置及缝宽和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能大致画出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曲线。

(2)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掌握用光栅方程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光栅常数和波长对其影响。

(3)了解光栅光谱的特点及其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

(4)了解光学仪器的分辩本领和X 射线的衍射。

3.光的偏振

(1)理解光的五种偏振状态,掌握三种光,即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的特性及检验方法;

(2)掌握马吕斯定律

(3)掌握布儒斯特定律

(4)了解双折射现象的基本规律。

(5)了解线偏振的光获得方法及检验方法。

(6)了解偏振光的干涉与应用,知道人工双折射和旋光的意义。

(六)近代物理基础

1.狭义相对论基础

(1)理解伽里略变换,伽里略相对性原理和经典时空观。

(2)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3)理解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4)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了解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以及二者的差异。

(5)了解洛仑兹坐标变换公式并能正确用以进行坐标换算。

(6)了解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

(7)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了解能量动量关系式。

2.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1)理解光电效应中入射光频率的影响;理解光子概念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2)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3)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及其正确性的实验证实。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4)理解描述物质波动性的物理量(波长、频率)和粒子性的物理量(动量、能量)间的关系。

(5)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3.原子的量子理论基础

(1)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2)了解定态态薛定谔方程及其波函数解一般应满足的条件。

(3)了解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及其能级公式。

(4)了解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及空间量子化的意义。

(5)了解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及微观粒子的自旋。

(6)了解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

(7)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8)了解激光的产生、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七、使用本大纲注意事项

1.教学内容要求分为三级:掌握、理解、了解。“掌握”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和基本掌握。“了解”要求学生一般性的了解,能进行定性分析,知道所涉及的物理量和相关的公式。

2.可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程度加深和拓展内容,但不能任意删减内容。总学时数不能少于120 学时。

3.本大纲中排列的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不代表教学过程中的先后次序,可结合使用的教材或专业特点进行调整。

4.本大纲中带*号内容不属于教学最低基本要求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授,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选择讲授。,为了加强近代物理,可增加一些专题讲座,如超导、原子能、等离子体、未来的能源等。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本课程应在一年二期开设为宜。

6.习题与作业:每一部分内容完成一次大作业。

7.本大纲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参照其他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学大纲制订。

参考文献:

1.《物理学》(第五版),东南大学等七院校编,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学物理学》,毛駿健顾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大学物理学》(第二版),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4.《大学物理学》(第二版),王少杰毛駿健顾牡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5.《大学物理学》,朱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实验课程编号:110309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课程属性: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必修 教材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指导书名称: (无)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总学时:56 开设实验项目数:17 总学分:3.5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学期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本大纲主撰人:凌亚文 审核人:王占民 一、 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展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 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此要求工科大 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能从事现代科学实验的较强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入学后,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一系列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整个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实验应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 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作为理论课的附属环节。 二、 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 在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训练。要 求学生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并了解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并能写出比较 完整的实验报告。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和独立工作能力。并通过实验中 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物理学中某些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护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 三、 适用专业 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负责人:史彭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材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建议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bout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Course in Private Colleges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from the current socia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private colleges are analyzed, several reform recommendations for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aterial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rse system,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学生获得基本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论文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急需改善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采用“一灌式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每次上实验时老师都要根据教材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 照着事先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得数据,计算出结果,就完成了实验。这种“教师 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束缚了学生更好地发挥实验的 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大学物理实验课时为两个 学时,老师的讲解以及示范实验操作过程要占去三分之一时间,真正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 作仪器获得实验数据的时间并不多,因而大部分实验都要超时,老师们只得想一些办法简 化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时间思考只得向老师请教,学生的观察浮于表面, 没有深入思考实验现象的本质,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抑制了教 师去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则更多是直接帮学生排除故障,这样的做 法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大学物理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 某些大学基础物理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如有的实验室还在使用老式 的电位差计做实验,仪器的精度和性能都难以保障,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很大,不能得到 精确数据,以至于学生会对科学的严谨性产生怀疑,对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部分普通高校由于经费欠缺导致大学物理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难以达到现代高科技物理实验 室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在购进新仪器时追求“现代化”、“先进化”,使学生的 `实验步骤操作简化,非常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实验仪器种类杂乱,质量良 莠不齐,假冒伪劣仪器时有出现,从而对实验测量带来不利影响。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未接轨 受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考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而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使刚 进入大学的学生缺乏动手创新能力。有的高中一味追求分数,只讲考试大纲要求的课题, 而对更多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验弃之不顾,进行机械式教育。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特别 是农村乡镇高中,实验设备落后,实验室不足,实验器材缺乏,高中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 手做实验,导致到大学后,只知道实验原理而不会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做大学物理实验时 非常吃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四)大学物理实验与当代科学发展热点有关的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结合的较少 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必然趋势,而现在单一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优秀大学生所需的条件,也无法培养社会急 需的高精尖人才。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0902008 学时:96 学分:6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开课部门:基础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具体要求见《大学物理实验大纲》。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 1. 教学内容 (1)质点运动的描述 (2)牛顿运动定律; (3)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4)冲量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5)力矩和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和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条件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质点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应注意1.质点力学中除角动量部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可简要说明守恒定律与对称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它们具有的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能用求导方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掌握质点的动能和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和势能的概念,理解系统的机械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了解力矩和角动量的概念,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二章刚体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描述; (3)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 (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转动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角动量守恒的条件。 3. 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刚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刚体力学中除刚体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使学生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了解平行轴定理的内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应用;了解力矩的功的计算,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机械振动 1.教学内容 (1)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2)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 (3)简谐运动的合成。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难点: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强调简谐运动的描述特点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振动是应用演示手段较为丰富的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手段阐述旋转矢量法;展示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振动的合成。并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概念及其三个特征量的意义,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及能量特征,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问题。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I)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方法。在课程学习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瞬时 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等基本特性。 4.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及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物理内容,了解其适用范围。 2.能够使用隔离法分析物理对象,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基本力学问题。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动量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质点在平面 内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功、动能、势能、保守力和机械能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四)刚体的转动 1.了解刚体模型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运动学公式。 3.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典型几何形体的转动惯量。 4.理解转动定律,能够结合力矩概念构造动力学方程求解定轴转动的问题。 5.理解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等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 恒定律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问题。 6.理解刚体的动量矩(角动量)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动量矩。理解动量矩守恒定律 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五)机械振动 1.理解谐振动模型,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及描述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量:频率、相位、振幅的 意义及确定方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 3.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了解两个互相 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李萨如图形。 (六)机械波 1.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元的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 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位相差和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 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七)波动光学 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能正确计算两束相 干光之间的光程差和相位差,并写出产生明条纹和暗条纹的相应条件。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并能做相应的计 算。掌握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及干涉位置的计算,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对光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 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掌握光栅公式,了解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能激发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主动性,能促进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在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标签: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1 概述 在高等院校的理工类专业中,物理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实验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曾经为培养基础前沿学科的优秀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大学物理实验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实验,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它反映了理工科基础实验的一般性问题。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大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能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开拓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高等学校里面,对大学生开设基础实验课,特别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这就是锻炼大学生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好了基础实验,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实验起到了很大的奠基作用。因此,在高等院校地理工科学生中开展大学物理实验课,就是为高等院校去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际教学中,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比如:较差的实验教学条件与环境,以及不充足的师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实验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能自主的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也制约了学生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因此,要真正去提高和改善高等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应该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1-3]。 2 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过去教育资源缺乏的现象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各种网络资源此起彼伏,但是很多高校面对这种丰富的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应用,还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按部就班的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大学物理实验课也不例外。安排好时间和实验项目,有的学校还对学生的小组都要做到安排,这样就无言的限制了学生自举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只能按照老师的布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姓名:_______柳天一__________ 学号:______2012011201 _______ 实验组号:____3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计科1204_________ 日期:______2013.3.23__________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学实验的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学习电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连接电路的一般方法,学习用变阻器连成制流电路和分压电 路的方法。 【实验原理】 制流电路的特性: 制流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E 为直流(或交流)电源;R 1为滑线变阻器,A 为电流表;R 2为负载(本实验采用电阻);K 为电源开关。它是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头C 和任一固定端(如A 端)串联在电路中,作为一个可变电阻,移动滑动头的位置可以连续改变AC 之间的电阻R AC ,从而改变整个电路的电流I 。 (a ) (b ) 1.分压电路的特性: 分压电路如图4所示,图中E 为直流(或交流)电源,滑线变阻器两个固定端A 、B 与电源E 相接,负载R 2接滑动端C 和固定端A (或B )上,当滑动头C 由A 端滑至B 端,负载上电压由0变至E ,调节的范围与变阻器的阻值无关。 (a ) (b ) 2.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的选择: 图3 制流电路 图4 分压电路

(1) 调节范围 分压电路的电压调节范围大,可从E →0;而制流电路电压调节范围小,只能从 E E R R R →?+1 22。 (2) 细调程度 当2/21R R ≤时,在整个调节范围内调节基本均匀,但制流电路可调范围小;负载上的电压值小,能调得较精细,而电压值大时调节变得很粗。 (3) 功率损耗 使用同一变阻器,分压电路消耗电能比制流电路要大。基于两电路的差别,当负载电阻较大,调节范围较宽时选分压电路;反之,当负载电阻较小,功耗较大,调节范围不太大的情况下则选用制流电路。若一级电路不能达到细调要求,则可采用二级制流(或二段分压)的方法以满足细调要求。 【实验器材】 万用电表(指针式、数字式各一块),低压电源(直流型、交流型各一台),滑线变阻器,电阻箱,导线。 3.滑线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是根据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短来改 变阻值大小,来达到控制电流的。 滑动片左右滑动即是在改变接入电路的金属丝 长短。 因为已知金属材料的电阻丝,其阻值跟电阻丝的 长度,横截面积,还有材质有关系。长度越长,阻值 越大;截面积越大,阻值越小,阻值与该种材料的阻 值系数成正比。 滑动电阻器结构图[1] 注意事项: 注意:要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每个变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使用时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能使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超过它允许通过电流的最大值,否则会烧坏变阻器。使用前应该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调到最大。接法:不管是有几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在连入电路时,可采用“一上一下”的连接方法。“一上” 指上面金属棒两端的任一接线柱连入电路,“一下”指把下面线圈两端的任一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大小的判断,可采用“近小远大”的判断方法。即如果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移动过程中逐渐接“近”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将逐渐减“小”,灯泡就越亮,反之,若滑片移动过程中逐渐“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则连入电路的阻值将逐渐增“大”,灯泡就越暗。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1)保护电路,即连接好电路,电键闭合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最大。(2)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与之串联的导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求:一上一下,各用一个接线柱;实际连接应根据要求选择下面的接线柱。 4.电阻箱: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0210227215151)

课程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61U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 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习题1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匚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及答案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Word 2010文字编辑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 把文档的标题文字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B. 把选定的英文单词翻译成相应的中文词 C. 打开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D. 把当前文档保存成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2、在Word中,打开文档是指()。 A. 为指定的文档创建一个空白文档窗口 B. 为指定的文档开辟一块硬盘空间 C. 把文档的内容从内存中读出并且显示出来 D. 将指定的文档从硬盘调入内存并且显示出来 3、在Word的文档编辑中,如果选定的文字块中含有几种不同字号的汉字,则在工具栏的“字号”下拉列 表中,显示出的字号是()。 A. 选定文字块中的第一个汉字的字号 B. 选定文字块中最后一个汉字的字号 C. 文字块中使用最多的字号 D. 空白 4、启动Word有多种方式,在下列给出的几种方式: (1)在桌面上双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2)在“快速启动”栏中单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3)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级联菜单中单击Word程序名 (4)通过“开始”菜单的“搜索程序和文件”找到Word应用程序后,单击该程序图标 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是正确的 B. 只有(2)、(3)是正确的 C. 只有(2)、(3)、(4)是正确的 D.(1),(2)、(3)、(4)都正确 5、在Word中,要把整个文档中的所有“电脑”一词修改成“计算机”一词,可能使用的功能是()。 A. 替换 B. 查找 C. 自动替换 D. 改写 6、Word的主要功能是()。 A. 文档的编译 B. 文档的编辑排版 C. 文档的输入输出 D. 文档的校对检查 7、在Word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选项为()。 A. 字体 B. 页边距 C. 纸张方向 D. 纸张大小 8、在Word 2010中,要在文档中加入页眉,页脚,应该使用()选项卡中的相关命令按钮。 A. “插入” B. “开始” C. “页面布局” D. “文件” 9、在Word中输入文本时,当输入满一行时会自动换到下一行,这样的换行是插入了一个()。 A. 硬回车符 B. 分页符 C. 分节符 D. 软回车符 10、在Word 2010中,在“字体”对话框的“高级”选项卡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缩放 B. 间距 C. 位置 D. 字形 11、在Word中,能将剪贴板上的内容拷贝到“插入点”处的操作是() A.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剪切”按钮 B.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复制”按钮 C.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替换”命令 D. 按Ctrl+V键 12、在Word 的“字体”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字符格式是() A. 上标 B. 加下划线 C. 字符间距 D. 首行缩进 13、下面哪种方法可以选择一个矩形的文字块( )。 A. 按住Ctrl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B. 不能一次选定,只能分步来选 C. 按住Al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D. 按住Shif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推动到进行字块的右下角 14、在Word主窗口中,要给一段选定的文本加上边框,应从()选项卡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 A. “插入” B. “视图” C. “开始” D. “文件” 15、在编辑Word文档中,“Ctrl+A”表示( )。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 (3) 二级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 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5) 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 (7) 开放实验 (8)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封闭体系。建立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组成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 2.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射线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技术及科研成果融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 3.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环境)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和答案(整理版)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基础 1.(直、圆)游标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答:P46 2.物理天平 1.感量与天平灵敏度关系。天平感量或灵敏度与负载的关系。 答:感量的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负载越大,灵敏度越低。 2.物理天平在称衡中,为什么要把横梁放下后才可以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答:保护天平的刀口。 3.检流计 1.哪些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如何使检流计很快停止振荡? 答:用途:用于判别电路中两点是否相等或检查电路中有无微弱电流通过。 注意事项:要加限流保护电阻要保护检流计,随时准备松开按键。 很快停止振荡:短路检流计。 4.电表 量程如何选取?量程与内阻大小关系? 答: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稍大量程试测,再选用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 电压表:内阻=量程×每伏欧姆数 5.万用表 不同欧姆档测同一只二极管正向电阻时,读测值差异的原因? 答:不同欧姆档,内阻不同,输出电压随负载不同而不同。 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不同欧姆档测,加在二极管上电压不同,读测值有很大差异。 6.信号发生器 功率输出与电压输出的区别? 答:功率输出:能带负载,比如可以给扬声器加信号而发声音。 电压输出:实现电压输出,接上的负载电阻一般要大于50Ω。 比如不可以从此输出口给扬声器加信号,即带不动负载。 7.光学元件 光学表面有灰尘,可否用手帕擦试? 答:不可以 8.箱式电桥 倍率的选择方法。 答:尽量使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倍率。 9.逐差法 什么是逐差法,其优点? 答:把测量数据分成两组,每组相应的数据分别相减,然后取差值的平均值。 优点:每个数据都起作用,体现多次测量的优点。 10.杨氏模量实验 1.为何各长度量用不同的量具测?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编码:081018 学分:8分 总学时:120学时理论学时:120学时 适应专业:非物理类理工科各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执笔人:杨长铭 审订人:田永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以高中毕业所必须具备的物理知识为起点,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和将来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2、通过向学生讲授物理学的基本发展过程、物理规律的发现与物理理论的建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通过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初步但却是严格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篇力学共16学时(含习题讨论课2学时) 第一章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质点运动的描述 一、参考系质点;二、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三、速度;四、加速度。 第二节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一、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的运动方程;二、斜抛运动。 第三节圆周运动 一、平面极坐标;二、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三、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四、匀速率圆周运动和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第四节相对运动 一、时间与空间;二、相对运动。 第二章牛顿定律(2学时)第一节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三、牛顿第三定律。 第二节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完美性和系统性。物理思想的表述,定律、定理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形成了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物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物理学的工作语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及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注重物理学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观点的传授。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熟练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 4、通过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5、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具备独立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最新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B)教学 大纲

《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基础课,同时还具有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还应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对实际问题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为理解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是“力学基础”,包括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和概念,以及量纲和非惯性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学”,介绍热平衡态、热量和内能等基本概念,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分子的速率分布、热力学基本定律、卡诺定理等;第三部分是“静电场与稳恒电流”,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和基本原 理,并讨论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专程的基本性质,进而引出电路理论的基本关系式。第四部分是“磁场与电磁感应、电磁场”,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讨论磁场与电流间的联系,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内涵,进而建立起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第五部分是“波动光学”,从波动的角度认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讨论光的偏振和双折射,由此深化对电磁波基本性质的理解;第六部分为相对论基础,简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 3.教学改革(与原课程内容比较) 本课程是在原《大学物理学2》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原大纲相比总学时增加了18学时,增加的原因是我校的《大学物理学2》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学校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也与我校的发展目标不相符。增加的

学时主要用来讲授相对论及光学两部分内容,是大学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但即使像现在的学时,也与科大等院校仍有很大差距。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参考系,质点的概念,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的概念,速度§1.2 匀加速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 §1.3 圆周运动 平面极坐标,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 和匀加速圆周运动 §1.4 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 时间和空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本章重点:参照系的概念,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及其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量表达式,质点的运动方程, 相对运动的概念。 本章难点: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的相对性、瞬时性及矢量形。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2.1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2 力学的单位制和量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