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1-3离子反应

1-1-3离子反应

1-1-3离子反应
1-1-3离子反应

第一篇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专题三离子反应

1.(2010·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根据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结论:该溶液中有SO2-4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结论:该溶液中有NH+4

C.向1 mL浓度均为0.05 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01 mol·L-1的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

结论:K sp(AgCl)>K sp(AgI)

D.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 mL有机物X,加热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结论:X中不含有醛基

解析:A项,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B项,和碱反应产生碱性气体的离子,只有NH+4;

C项,反应向溶度积更小的沉淀方向进行;D项,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必须碱过量。

答案:BC

2.(2010·江苏金陵中学)某溶液加入铝能产生氢气。则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Fe2+、K+、Cl-、NO-3B.K+、Mg2+、Cl-、SO2-4

C.Na+、Fe3+、CO2-3、SO2-4D.NH+4、Ba2+、AlO-2、Cl-

解析:由加入铝能产生氢气,可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A项,有Fe2+和NO-3酸性化学环境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性化学环境生成沉淀;B项,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C 项,Fe3+、CO2-3二者不能共存;D项,NH+4和AlO-2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B

3.(2008·全国Ⅰ理综,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2-4

C.Ca2+、Mg2+、NO-3、HCO-3

D.Na+、Cl-、CO2-3、SO2-3

解析:在溶液中加入Na2O2固体,Na2O2首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A中,NH+4和OH-因发生反应生成NH3·H2O而不共存;C中Ca2+、Mg2+、HCO-3和OH-都不能大量共存;D中SO2-3具有还原性,和Na2O2、O2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4.在强酸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Mg2+、Ca2+、HCO-3、Cl-

B.Na+、AlO-2、Cl-、SO2-4

C.K+、Fe2+、SO2-4、Br-

D.Fe2+、Ca2+、Cl-、NO-3

解析:在强酸性溶液中,A项中的HCO-3,B项中的AlO-2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的NO-3和H+共同作用,可以氧化Fe2+,也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C

5.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量的多少,都只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

A.FeBr2和Cl2B.Ba(OH)2与H2SO4

C.HCl与Na2CO3D.Ca(HCO3)2与NaOH

解析:A项中,Cl2少量只氧化Fe2+,Cl2多量既能氧化Fe2+,也能氧化Br-;C项中,HCl少量时,反应为CO2-3+H+===HCO-3,HCl多量时,反应为CO2-3+2H+===H2O+CO2↑;D项中,当NaOH少量时,反应为Ca2++HCO-3+OH-===CaCO3↓+H2O,NaOH 多量时,反应为2OH-+2HCO-3+Ca2+===CaCO3↓+CO2-3+2H2O。理解反应实质是解题的关键,如HCl与Na2CO3反应是H+与CO2-3反应,且分步进行,首先H++CO2-3 ===HCO-3,然后HCO-3+H+===CO2↑+H2O,当HCl少量时,只发生第一步反应。又如Ca(HCO3)2与NaOH反应,首先,HCO-3+OH-===H2O+CO2-3,然后,Ca2++CO2-3 ===CaCO3↓。当NaOH足量时,Ca(HCO3)2中HCO-3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中Ca2+与HCO-3的个数比应为1∶2。

答案:B

6.(2009·全国Ⅱ理综,29)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2-4、CO2-3,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 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溶液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F__________。

解析:由①中碱性强弱顺序可知A是碱,E是碳酸盐,C是醋酸盐;而所给六种阳离子

可以与CO2-3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K+,所以E是K2CO3;由②中现象可知B中有Ag+,则应是AgNO3;由③中现象知D中无CO2-3和SO2-4;由④中现象可知F中有Fe2+。由题意知六种化合物均是可溶性的,A是碱,则应是Ba(OH)2;C是强碱弱酸盐,则为(CH3COO)2Ca;D中无CO2-3和SO2-4,则F中有SO2-4,F为FeSO4,D是AlCl3。

答案:(1)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碳酸钾由①中碱性强弱的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

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所以E是碳酸钾

(3)Ba(OH)2(CH3COO)2Ca AlCl3FeSO4

7.用分别含有①Fe3+、②I-、③I2、④H2S的四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将②和③混合后再加入①,反应后溶液中有Fe3+,则溶液中还有________离子,没有

____________离子。

(2)将②和③混合后再加入④,反应后溶液中没有I2,则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离子,可

能有__________离子。

(3)取①的酸性溶液和④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Fe3+可将I-氧化,由于Fe3+剩余,故I-不足。

(2)I2可氧化H2S,由于I2完全反应,故H2S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H2S可电离

产生HS-和S2-。

(3)Fe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

答案:(1)Fe2+I-(2)I-、H+S2-、HS-(3)2Fe3++H2S===2Fe2++S↓+2H+

8.在某无色溶液里,只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某几种:Na+、H+、Ag+、Mg2+、Cl-、OH-、HCO-3、NO-3。已知该溶液能跟铝粉反应,且放出的气体只有H2。试回答:

(1)若溶液和铝粉反应后有AlO-2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________离子,还可能

含有大量的________离子。

(2)若溶液和铝粉反应后有Al3+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大量的________离子。

解析:(1)溶液与铝粉反应生成AlO-2,则溶液一定含有大量的OH-,所给离子中可与OH-大量共存的有Na+、Cl-和NO-3,但溶液中必须有阳离子存在,故Na+一定大量存在。

(2)溶液与铝粉反应产生Al3+,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H+。与H+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a+、Mg2+、Cl-、NO-3,但因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故阴离子只能是Cl-。Ag+与Cl-不能大量共存,故溶液中一定不含有OH-、HCO-3、NO-3、Ag+。

答案:(1)OH-、Na+Cl-、NO-3(2)OH-、HCO-3、NO-3、Ag+

9.近年来,太湖蓝藻暴发,造成无锡市自来水水源地水质的严重恶化。这次事件再次敲响了我国水危机的警钟。太湖流域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3+、Ba2+、K+、OH-、Cl-、CO2-3、SO2-4。为了进一步确认,取样进行实验检测:

①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②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③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试纸显深蓝色。

(1)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

(2)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

解析:本题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判断考查离子反应问题,注意Fe3+在水溶液中呈黄色,检验时注意离子的干扰。

答案:(1)Ba2+、OH-Fe3+、CO2-3、SO2-4K+、Cl-(2)用铂丝蘸少量试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若发现火焰呈紫色,则说明含有K+。另取少量试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几滴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三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第三课时讲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第二课时讲解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经过授课和组内评价,我作教学反思如下: 第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在第二课时我用实验导入,让学生练习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由于学生对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不深,所以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书上实验2-1(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然后老师再对定义进行讲解说明)。目的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通过观察反应现象来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上课前我期待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也的确对实验现象非常感兴趣,通过我的引导也能简单的归纳出一些反应条件。为下一步学生正确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创造条件。 实验结束后,通过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引入离子反应概念,后通过引导举例总结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1、突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其中第二步“拆”是教学的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来总结展示给学生们。并说明无论是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就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我举了几个例子,如CaCO3和HCl溶液反应:由于CaCO3难溶于水,所以在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CaCO3不能拆应写它的化学式;CO2和H2O也不能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讨论分析易溶于水物质、难溶于水物质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练习反馈 为使学生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我还补充了实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改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让学生练习:碳酸钠+盐酸;氧化铜+盐酸;氢氧化铜+硫酸;铁+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式。 3、小结: 通过分组讨论和向学生提问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小结,并告诉学生这节课的重、难点。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练习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课后作业反馈来看,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离子反应本应该2课时就能完成的内容,但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

(完整版)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总结

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总结! 高中化学涉及的反应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题,又经常以离子方程式的形式来体现,在高考题中经常涉及的一些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高三学生来讲往往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墙,究竟有没有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通过对众多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体验中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把这个方法称之为分解法。 1.必须掌握的元素及其形成的 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或离子(1)高中新课程教材中所涉及的元素有:Na、Al、Fe、Cu、Si、N 、O、S、Cl、Br、I (2)元素形成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或离子的归纳:强氧化性物质或离子:Na2O2、Fe3+、 Fe(OH)3、Fe2O3、Fe3O4、NO、NO2 、HN03(浓)、 HN03(稀)、02、03、H2O2、H2SO4(浓)、Cl2、HClO、NaClO、Ca(ClO)2、Br2、I2、KMnO4(H+) 、K2Cr207(H+) 强还原性物质或离子:Fe2+、Fe0、Fe304、Fe(0H)2、FeS、FeS2、FeBr2、FeI2、CuS、Cu2S、Cu20、CuH、S02、H2S03、Na2S03、NaHS03、H2S、Na2S、NaHS、 Na2S203、NaI (3)下表是你必须掌握的转化关系:转化关系图2.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 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解法分解法 3.典型例题分析例题:Ca(ClO)2 和S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1)写出Ca(ClO)2 和S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一步: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粒子:ClO- 和SO2 第二步:合理地预测产物:ClO-+SO2 ——Cl-+SO42- 第三步:配电子,由于CIO- T Cl-是得到2e- ; SO2^SO42 -是失去2e- ,因此,得失电子已经相等了第四步:配电荷,实际SO2是被氧化为H2SO4,写离子方程式时,H2SO4是要拆的,因此写成SO42- 形式,因此该反应所产生的溶液是呈酸性的,用H+来配电荷,显然是加在生成物的一边,并且得加2 个H+,即CIO-+SO2 ——Cl-+SO42-+2H+ 第五步:配原子,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因此反应前后,相应原子个数要相等的,显然反应物的一边要加1个H2O,即CIO- +SO2+H2O ——CI-+SO42-+2H+ 。这样就将该化学方程式配平了。最终的结果是:CIO-+SO2+H2O ——CI-+SO42-+2H+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写出碱性条件下 CI2 和Na2S2O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写出碱性条件下NaCIO 和Fe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写出酸性条件下NO2 和 Fe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写出HNO3( 稀)和Fe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写出酸性条件下KMnO4和Fe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7)写出酸性条件下K2Cr2O7和FeS0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8)写出HN03(稀)和Fe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9)写出HN03(稀)和Cu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0)写出酸性条件下H2O2和FeS0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2)写出碱性条件下Cl2 和Na2S2O3 反应的离子方程

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讲义

离子反应 知识要点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材30页,资料36、37页)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资料36页)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材30页,资料36、38、39页) 四、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资料36页) 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材31~32页,资料39、40页) 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材31~32页) 1、书写注意事项(资料40、41、43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资料41页) 3、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资料43页) 七、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即判断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能反应则不共存、资料41页) 八、离子的鉴定与推断(资料42页) 知识详解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或均能够导电的 (、、、、)(提醒:无氧酸——HCl或液态HCl是电解质;晶体中含有阴、阳离子,但是自由移动,也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导电的化合物(、、) 两者的区别在于看能导电的离子是否是电离出来的。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而单质与混合物均不说电解质与非电解质,NaCl的水溶液只能说是电解质溶液。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资料36页) 部分电离“ COOH 43 因为它溶解的一点点是完全电离的;Pb(CH3COO)2能溶于水,但是属于弱电解质,因为它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资料36、38、39页)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它不需要通电,是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的前提。 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称号或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方程式的右边一定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NaOH===Na++OH- H2SO4===2H++SO42- Al2(SO4)3===2Al3++3SO42-

《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离子反应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巩固练习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 化钾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 固体氧化钾 C. 盐酸 D. 熔融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 铝 B. 食盐 C. 硫酸 D. 蔗糖 4.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KOH B. KNO3 C. NH4HCO3 D. 酒精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 A. HCl B. NaOH C. Na2CO3 D. 蔗糖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SO4=2H++SO42- B.NH4NO3=NH4++NO3- C.Na2CO3=Na2++CO32- D. Ba(OH)2=Ba2++2OH- 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a(OH)2=Ca2++2(OH-) B. FeCl3=Fe2++3Cl- B.H2SO4=H2++SO42- D. Al2(SO4)3=2Al3++3SO42-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知识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知识 第一片:概述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环境: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中学很少涉及。 3.分类:①复分解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③双水解反应,④络合反应 4.实质:有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具体到最常见的复分解反应体现为:生成难溶、难电离、易挥发性物质 5.应用: 第一片:离子共存 通常指的是大量共存,发生离子反应就不能共存,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就可以共存。其考查方式一般有判断和推断。解决该问题需注意: ⑴首先看清楚题第一要求: 是“能”还是“不能”、是“一定”还是“可能”。 ⑵颜色要求: 通常是要求无色,有色离子MnO4-、Cu2+、Fe3+及Fe2+不能大量存在I-、Br-无色。 ⑶反应类型要求: 如要求是因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等。一般以要求氧化还原反应为多。 ⑷酸碱性要求 ①酸性环境含有大量H+,能与H+反应的所有弱酸的酸根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生成弱酸、OH-离子中和、S2O32-歧化均不能大量存在。 ②碱性环境中含有大量OH-,凡能与之反应生成弱碱的金属阳离子、NH4+及所有酸式酸根离子、H+中和,都不能大量存在。 ③加入铝产生氢气及由水电离的H+或OH-非常小水的电离被强烈抑制,可能是强酸性环境,也可能是强碱性环境。 ④附:常见题给提示的溶液酸碱性情况

A.直接点明、 B.溶液的PH值、 C.H+或OH-的浓度、 D.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E.Kw与H+或OH-比值大小、 F.H+与OH-比值大小、 G.由水电离的H+或OH-的大小。 ⑸其他题意要求:加入某粒子的反应情况、已经含有某离子的情况等。 ⑹常见的: A.因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氧化性的:MnO4-、ClO-、Fe3+、NO3-H+与还原性 的I-、S2-、HS-、SO32-、HSO3-、Fe2+等; B.因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的:Al3+与CO32- 、HCO3-、S2-、HS-、HSO3-、AlO2-,Fe3+与CO32-、 HCO3-; C.因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Fe3+和SCN-、苯酚,NH3和Ag+、Cu2+、Ca2+等。 第二片:离子方程式 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三大守恒。考查 方式通常有判断正误和书写两种方式,是化学考试的重点和热点。 ⑴必须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如Fe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只能生成Fe2+而不会生成Fe3+、稀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不会生成氢气、Al3+和过量的氨水不会生成 AlO2-等等相同的反应 物因相对量的不同,产物不相同的书写。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单独讨论。 ⑵电子守恒:若是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⑶电荷守恒:反应物所带正负电荷代数和总数等于生成物所带正负电荷代数和总数。 ⑷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元素原子总数前后相等。 ⑸相关物质的书写要正确,即通常所说的“拆”与“不拆”的问题。为了方便应用, 记住一句话就行: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才能拆开写。即:单质、氧化物、非电 解质、弱电解质、难溶、易挥发均不能拆开。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6、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1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1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1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4)学会一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渡】有上述知识作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的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

【推进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自学。 【板书】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多媒体演示】做实验。通过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培养直觉行动思维。 实验 试管名称 现象 向盛有 5 mL CuSO 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 5 mL 稀 NaCl 溶液 A 向盛有5 mL CuSO 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 5 mL 稀 BaCl 2溶液 B 生:观察A 、B 试管中的现象。 师: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生:B 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A 试管溶液无现象。 师: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用计算机做成三维动画片,演示给学生看。实验中看得见的白色沉淀和看不见白色沉淀的溶液中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都可以用看得见的各种圆球表示,从而将直觉行动思维转化成具体形象思维。可加深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和对离子反应本质的理解。 NaCl +CuSO 4(不反应) CuSO 4+BaCl 2=BaSO 4↓(白)+CuCl 2 师:从溶液中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现象。 【讲述】当CuSO 4溶液与NaCl 溶液混合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CuSO 4电离出来的Cu 2+、- 24SO 与Na +、Cl-等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当B 中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混合时,CuSO 4电离出来的- 24SO 与BaCl 2电离出来的Ba 2+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 4白色沉淀。 【过渡】电解质在水作用下可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板书】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过渡】如何表示离子反应呢?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

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获得的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具准备 Na2SO4溶液、BaCl2溶液、K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 Na2CO3溶液、酚酞指示剂 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讲述法,假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猜字谜:父母外出打工——猜一化学专用名词。谜底:离子。导入新课——离子反应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 以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关离子间 的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推进新课] 好,现在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写出(1)Na2SO4和KC l;(2)Na2SO4和BaCl 2, (3)NaOH和HCl(4)Na2CO3和H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反应方程式.每组物质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写出方程式. [新课推进] 那么这四同学写对了吗?好,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请大家认真观察.[实验演示]很好,大家看看Na2SO4溶液和KC l溶液能不能反应呢?现在老师往Na2SO4溶 中滴入KC l溶液,振荡.好,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生:没有什么现象. [实验演示]好,我们再来做做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好,往Na2SO4溶 液中滴入BaCl 2 溶液,振荡,好,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生:出现白色混浊 方程式: Na 2SO 4 +BaCl 2 =BaSO 4 ↓ +2NaCl [实验演示]向NaOH溶液中首先滴加酚酞指示剂,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生:先变红后褪色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 2.使学生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解实验装置、常见的酸、碱、盐等。 五、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同时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演示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物质NaCl 固体 NaCl 溶液 水氨水 NaOH 固体 NaOH 溶液 盐酸 溶液 蔗糖 溶液 酒精 溶液 能否导 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 不导 电 不导 电

盐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能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 [提问并小结]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导电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各位同学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和“化合物”!电解质是要什么情况下能够导电呢?(1)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2)一定要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板书] 2、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应是化合物,混合物、单质就不属于这两者的范畴。比如石墨、铜能导电,但是它是单质,所以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练习] 已知:CO2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它是电解质吗? [分析] 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电解质化合物。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分析]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另外,这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和金属的氧化物,他们在熔融状态都是能够导电的,所以是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电解质是化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那么电解质又为什么能导电呢?物质导电要何条件呢?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回答]因为其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提问]为什么NaCl溶液能导电,NaCl固体不能导电呢?又能说明什么?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设想和策略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因而学生很容易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和SO42-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过渡到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2】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知道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了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再来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样设计主要有两好处:一是学生很快的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或参加反应),直接写出表达式,再配平,改进了传统的“写”、“拆”、“删”、“查”书写步骤过于机械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又过渡到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课题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较重要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因此主要采用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设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自己推断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说出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学会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交流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 2. 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2. 通过实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养成反思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用具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事务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安排 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及比较;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教具准备 投影仪、微机、大屏幕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可将其分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四种基本类型。 [学生回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讲述]在这一章我们还会学到根据是否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另外,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据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其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当然随着我们知识的积累,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法。 [屏幕显示] [过渡]今天,我们将开始转入对离子反应的学习。离子是微观的概念,希望借助计算基的微观模拟,能够更好的掌握本节的内容,要求大家从实验的现象中认识到实验的本质,进而总结出离子反应的规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习题.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到对碰实验目的的是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S溶液的水解方程式:HS-+H2O H3O++S2- B.200 mL 2 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11.2 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 4Fe2++6Br-+5Cl2===4Fe3++3Br2+10Cl- C.向K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 Al3++2SO42-+2Ba2++3OH-═Al(OH)3 ↓+2BaSO4↓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3、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S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一定没有Al3+ B.一定有SO42-

C.一定有Cl- D.一定没有SO32- 4、在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先后顺序正确是( ) A.在含Fe3+、 Cu2+、 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Cu 2+、 Fe3+、H+ B.在含I-、SO32-、Br-的溶液中不断通入氯气:I-、Br-、SO32- C.在含AlO2-、SO32-、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溶液:OH-、AlO2-、SO32- D.在含Fe 3+、 H+、NH4+ 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烧碱溶液:Fe3+、NH4+、H+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铁跟稀H2SO4反应:2Fe+6H+=2Fe3++3H2↑ B. 碳酸镁跟盐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 C.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Cu2++Ag D. 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6、欲配制含有大量下列各离子的溶液,能够实现的是() A. Na+、CO32-、OH-、H+ B. Cu2+、 Na+、H+、SO42- C. Mg2+、K+、Cl-、OH- D. H+、NO3-、Na+、ClO- 7、下列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CO32—、Na+、K+、Cl— B. Ca2+、K+、Cl—、NO3— C. Fe2+、NO3—、K+、Cl— D. Al3+、AlO2—、K+、Cl— 8、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往溶液中通入氯气:Ca2+、CH3COO—、Br-、Na+ B. 碱性溶液: Na+、SO42-、Cl—、ClO— C .加入浓盐酸的溶液:Fe2+、K+、NO、NH4+ D. 加入KSCN呈血红色的溶液:K+、Ca2+、Br-、HCO3- 9、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word完整版)2017年高考复习历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三离子反应,推荐文档

专题三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2013课标全国卷n , 10, 6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 6H +===2FeT + 3出匸 B .钠与CuSO4 溶液反应:2Na+ Cu2+===Cu J + 2Na+ C. 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 2H+===H2O+ CO2 t D .向FeC3 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 2Fe3+===2Fe(OH)3 + 3Mg2+ 解析A项中产物错误,应生成Fe2+, A错误;B项反应的实质为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 NaOH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OH)2而不是置换反应,B错误;C项中HCO s不能拆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b+ H +===CO2t + H2O, C 错误;由于K sp[Fe(OH)3] v K sp[Mg(OH) 2],此反应可以实现沉淀的转化,D正确 答案D B卷地方卷 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1. (2016江苏化学,12,4分)制备(NH4)2Fe(SC4)2 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 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 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 通入过量CI2:Fe2+、H+、NH:、C「、SC- B. 加入少量NaCIO 溶液:NH4> Fe2+、H+、SO?-、CIO― C. 加入过量NaOH 溶液:Na+、Fe2 +、NH:、SO2-、OH-

D. 加入过量NaCIO 和NaOH 的混合溶液:Na+、SO4-、Cl-、CIO-、OH- 解析Cb过量,Fe2+不能大量存在:2Fe2+ + Cl2 ===2Fe3+ + 2C「A错 误;NaCIO具有强氧化性,Fe2+不能大量存在,同时H +与ClO-生成弱电解质HCIO, B错误;Fe2+、NH才与OH-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答案D 2. (2016四川理综,3,6分)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 + > C「、MnO4 B. pH = 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SiO2_ C. 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 + H2O2 + 2H+===2Fe3++ 2H2O D. 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H:+ SO4「+ Ba2+ + OH一===BaSC4 ;+ H2O 解析A项,酸性条件下MnO车将Cl —氧化为CI2,不能大量共存且MnO车显紫色;B项,酸性条件下,H +与SiO2-生成H2Si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 项,酸性条件下H2O2将Fe2+氧化为Fe3+,正确;D项,不符合定组成规律,正确的为:2H + + S O4—+ Ba2++ 2OH —===BaSOU + 2H2 O,错误。 答案C 3. (2015江苏化学,6,2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 共存的是()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C「 B. K W+ = 1X 10—13 mol L—1的溶液中:NH:、Ca2+、Cl—、NO3 c (H ) C.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 D. 水电离的c(H +)= 1X 10—13 mol L—1的溶液中:K +、Na+、AIO2、CO2_ 解析A项,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OH-与Al3+不能大量共存。B K w 项,c(OH —= 1 X 10-mol/L,c(H+)= 0.1 mol/L 溶液呈酸性, c (H + )

《离子反应》(1)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 2.使学生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解实验装置、常见的酸、碱、盐等。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同时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 的实验现象。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过渡]请同学们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并进行实验并 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投影](多媒体展示)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物质 NaCl 固体 NaCl 溶液 KNO 3 固体 KNO 3 溶液 NaOH 固体 NaOH 溶液 硫酸溶液 蔗糖溶液 酒精溶液 能否导电 硫酸溶液、NaOH 溶液、KNO 3溶液和NaCl 溶液能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 [提问并小结]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导电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各位同学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和“化合物”!电解质是要什么情况下能够导电呢?(1)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2)一定要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课堂练习] 那么电解质又为什么能导电呢?物质导电要何条件呢?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回答]因为其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提问]为什么NaCl 溶液能导电,NaCl 固体不能导电呢?又能说明什么? [投影分析]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 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要求学生仔细观看 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板书]3、电离方程式:用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投影并分析] - ++=Cl H HCl - ++=3 3NO H HNO - ++=24 422SO H SO 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