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宣恩县都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讲明书

宣恩县人民政府

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

第一章总论

1.1.县域概况

宣恩县位于鄂西南部,系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为武陵山余脉。地处东经109。ll’52”一109。55’34”,北纬29。33’18”一30。12’13”。东接鹤峰县,西邻咸丰县,西南与来凤县毗邻,东南和湖南省龙山县、桑植县接壤,北与恩施市相连。县域东西宽71.5公里,南北长73.9公里,国土总面积2743平方公里。

宣恩县始设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属施南宣抚司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宣恩是湘鄂西和湘鄂黔革命依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两次建立县苏维埃政府。209国道纵贯南北,椒(园)石(门坎)省道、鸦(雀岭)当(阳坪)省道横串东西呈“工”字形。县城距恩施机场45公里,距宜(昌)万(州)铁路恩施站和沪蓉高速公路恩施入口各50公里,距长江巴东港240公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分属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 4%,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分不占41.9%、10.2%、13.9%。县城设在珠山镇,海拔500米。

县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峡谷幽深,高低悬殊,海拔最高点(七姊妹的主峰)2014米,海拔最低点(万寨石心河两河口)356米,相对高差1658米。整个地貌东西高、南北低,中部突起,呈“H”形结构。其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32.7%,二高山占49.6%,高山占17.7%,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宣恩属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随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差异显著。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6℃。

海拔800~l200米的二高山地区,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2. 7℃。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冬长夏短,气候冷凉,易涝步旱,年均气温9.9℃。

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21条,总长度538公里,要紧河流有酉水、贡水、头坪河、断头河。全县河流径流总量较大,人均径流量是全国人均径流量的25倍。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为40万千瓦。

矿产资源品种较多。经勘查发觉的矿种有33种,矿产地(矿点)132处。要紧矿种有煤、铜、铁、铅锌、硫铁、炭质页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生物大理岩、石灰岩、菊花石、黑滑石、紫砂陶土等十余种。宣恩是硒资源富集区。

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共176种,用材树种253种,经济林树种50余种。从本地白柚中选育的贡水白柚,1998年参加全国柚类评比,被评为优质水果第一名,获金奖。

2006年,全县辖3镇6乡,总人口3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万人,城镇人口约5.4万人,城镇化水平15.5%。2006年全县GDP为15.5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3:20:37。不管是经济规模总量,依

旧城镇化水平均与湖北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1.2.上轮规划评价

1.2.1.差不多情况

最近一轮《宣恩县城区总体规划(2001-2020)》(2000年编制)要

点如下:

县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2010年,县域总人口36.3万人,城镇化水平20.7%;2020年,县域总人口39.0万人,城镇化水平30.8%。

城镇体系:将李家河、高罗、晓关等三个乡镇提升为建制镇。至规划期末,县域城镇总数达到7个,城镇划分为三级。其中县城为一级,规划期末规模为6万人;沙道沟为二级,规划期末规模为2.5万人;三级城镇包括椒园、中间河、李家河、高罗、晓关等5镇,总人口为3.5万人。

都市规划区:包括城区及郊区(含园艺、上湖塘、猫儿堡、宝塔、莲花坝、椒园、岩堡、七星桥、龙洞及卸甲坝等村),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

城镇性质:宣恩县城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进展绿色食品加工和旅游业为主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山城。

城镇规模:近期2005年,人口3万人,用地2.3KM2。远期2020年,人口6万人,用地5.1 KM2。

总体布局:城区要紧向南、东进展,都市形态“带状双城(主城区、和平组团)式”。商业中心在城北,行政办公中心设置于城南。

2000年规划对当时社会、经济、都市建设等诸方面情况作了符合实际的分析,确定的城镇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差不多合理,对城镇建设起了积极引导作用,使城镇面貌得到改观。几年来,城区建设差不多遵循规划中确立的路网框架,都市的行政中心现已按照规划划定了用地范围。1.2.2.需要修订的地点

按照宣恩县都市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需要,规划在实际应用和操

作中显现出如下要紧问题:都市地域及文化特色不够突出;都市以后进

展空间不足;都市规划区需要拓展;城乡协调进展需要加强。

1.2.3.本规划修编重点

1)拟订社会经济进展战略思想与目标。

2)优化县域城镇体系结构和布局。

3)选择都市进展用地和空间进展结构。

4)修订都市性质和规模。

5)加强都市基础设施规划。

6)加强县域生态与空间管制规划。

1.2.4.规划修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颁布)

2)《都市规划编制方法》(2005年建设部第146号令公布)

3)《关于加强都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

[2005]2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治理的通知》(国发[2002]13

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0]25号)

6)《都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7)《都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8)《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年)

9)《恩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打算》

10)《恩施市都市总体规划》(2004—2020)

11)《宣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打算》

12)《宣恩县都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3)宣恩县域内已通过审批的各类规划成果

14)宣恩县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及资料

1.3.规划修编指导思想及原则

1.3.1.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优化区内资源配置,以重大项目

的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契机,通过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与共享,重新组配空间资源,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升级,谋求县域经济、城镇、环境、文化的和谐共生。突出城镇地域及文化特色,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提升城镇综合功能与建设水准。

2)分解目标

(1)综合分析进展背景,确立区域科学定位。

(2)理性评判域内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优势。

(3)依托重大设施建设,催生区域核心增长。

(4)依据土地生态存量,引导分区进展决策。

(5)优化城镇规模职能,形成合理空间布局。

(6)探讨政策体制创新,谋求区域长远进展。

(7)发掘地域文化潜力,创建特色浓郁城镇。

(8)完善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1.3.

2.规划原则

(1)集约进展原则——强调发挥要紧城镇及主导产业的拉动作用;

(2)区域协调原则——强调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协调进展;

(3)突出特色原则——充分开发优势资源,突出地域及文化特色。

●集约进展原则

面对社会经济与城镇化均较落后的现状,必须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在规划期内重点建设县域中心与副中心城镇,扶持主导产业进展,才有可能逐步缩小与湖北乃至全国先进地区的差距。

●区域协调原则

宣恩处于鄂、渝、湘交界处,距离州首府恩施仅38公里,属于恩施一小时生活圈范围。随着沪蓉、恩黔高速公路及宜(昌)万(州)铁路的逐步建成通车,将大大缩短宣恩与恩施、重庆、宜昌以及武汉的交通时距。规划必须充分研究县域周边地域的进展态势,扬长避短。同时,县域内各乡镇也要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做到资源利用与爱护效率的最大化,以达到可持续进展的目的。

●突出特色原则

良好的资源条件为宣恩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规划以后进展必须立足本地,充分发掘各类资源,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及适度、深度开发,尤其是生物、矿产资源,必须深度加工,提高其附加值。扶持龙头企业最大做强,尽快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宣恩山青水秀,民族文化资源深厚,城镇建设要发掘地域及民族文

化积淀,才能制造具有浓郁地域及民族特点的城镇。

1.3.3.规划期限

近期: 2007年——2010年;

远期: 2011年——2020年。

1.4.都市规划区范围

从宣恩县城区的现状与以后进展态势来看:

1)县城现状建成区珠山镇地处贡水河谷,都市进展用地有限。以后

适宜建设的用地所剩不多,城区进展必须另外查找空间。

2)以后都市对外交通出入口在椒园,椒园的交通条件将大为改善;

县城与椒园的联系日益紧密,椒园将成为城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

3)从珠山、椒园、和平三个组团的进展条件分析,三地各有优势与

不足,必须各有侧重,互相补充。

依照都市规划法和宣恩县实际,划定宣恩县都市规划区范围为:珠山镇、椒园镇建成区及珠山镇所辖行政区(包括莲花坝村、七里桥村、宝塔村、岩堡村、猫儿堡村、双龙湖村、卸甲坝村、和平村、封口坝村、狮子关村),以及椒园镇的椒园村、红岩卡村和三河沟村,总面积约为8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范围:范围为东至贡水下游莲花坝;南至和平村;西至龙洞水库;北至椒园镇区。包括规划的都市建设用地、都市外围环境和景观操纵用地,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

第二章进展条件分析与区域定位

2.1.社会经济进展条件

2.1.1.宏观背景——西部开发,中部崛起

宣恩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域,同时又是中部崛起的地区,依旧

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山区。多重身份使其具有独特优势,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进展、促进区域协调的大背景下,宣恩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快自身社会经济进展和都市化进程。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治理经验,依托县域内各种资源,培育具有地域、

文化特色的产品,促进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及融合。

2.1.2.区位条件——依托恩施,联系渝湘

宣恩与湘西自治州龙山、桑植两县紧紧相连,与重庆市黔江自治州黔江县相距不远。历史上,三省边区素有紧密的经济往来,经济社会联系比较频繁。特不是宣南地区与湘西仅一水之隔,交往更加紧密,是物资进出的要紧通道,商品销售的要紧市场。209国道纵贯南北,椒石、鸦来两条省道穿越县境。北距州府恩施38公里,距宜(昌)万(州)铁路恩施站和沪蓉高速公路恩施入口各50公里。

从目前经济与行政情况看,宣恩与恩施的联系更为紧密,宣恩的进展离不开恩施。宣恩离恩施仅38公里,车程约一小时,属于恩施“一小时生活圈”的范围内。随着交通工具的逐步普及,交通条件的日益完善,宣恩能够利用自身条件,开发休闲、度假、餐饮住宿乃至房地产等行业,成为都市生活圈的一部分。宣恩必须与恩施错位进展,充分利用

自身资源优势,融入恩施都市圈的产业整合中。另外随着对外交通条件

的大幅度改善,宣恩与周边的宜昌、荆州以及武汉、重庆的联系将会大

大紧密。

2.1.

3.资源条件——矿产丰富,山青水秀

宣恩是山区县,农作物植物要紧有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甘薯小麦、豆类、多种蔬菜等。。

县域生物、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宣恩县地处北纬30。附近大陆东岸亚热带森林过渡带。无冰川侵袭、良好的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势、地貌,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各类土特产具有地域特色突出、种类多、无污染等特点,如白柚、贡茶、药材较有名;矿产资源已发觉30余种,已探明储量较大的矿种要紧有铁、硫、煤、石煤、石灰石等,目前仅少量开发;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为40万千瓦。

县域崇山峻岭,山水秀丽,且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独具特色。

2.1.4.基础设施条件——框架初现,有待提高

近十年来,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快速进展。全县以209国道和椒石、鸦来两条省道为骨架,以县乡村三级道路为网络的公路体系差不多形成。2005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47公里,其中国道96公里、省道96公里、县道58公里,三级以上路365公里。全县通油路行政村148 个,占总数的52.5 %。县域每平方公里公路里程0.53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42.5公里。全县机动车拥有量19327辆,其中城区为2784辆。全县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6831万元,比上年增长9.2%。

城区现有道路面积36.9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3平方米。都市供水能力达2万吨/日,供水率达到90%;都市人均公有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

形成了以22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110千伏网络为骨干,35千伏变电站为网架,10KV网络幅射全县的供电网络。除晓关的500KV恩施变电所(区域性)外,全县共拥有35至220千伏变电站9座。到2006年底,全县本地电话年末用户35385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21029户;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6400户。

2.1.5.经济条件——基础薄弱,进展不足

宣恩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恩施市域范围内,宣恩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最末。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5.5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45:19: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4166元;实现财政收入一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4元;全县工业总产值4.6亿元,目前要紧企业分布在食品、建材等行业,要紧企业有山力建材、西部食品、永丰食品等。一、二、三产业中经济主体仍然是农业,工业经济水平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突出。第二产业进展特不薄弱。农业没有体现地貌、气候优势。工业经济缺乏主导行业及

龙头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工艺水平低。

2.1.6.社会条件——进展迅速,尚待完善

2006年,城镇人口5.4万人,都市化水平达到15.5%。城镇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2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43.6平方米。2006

年底城区人口3.55万人,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均都市建设用地70.9平方米;城区人均道路面积为10.3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90%。社会文化事业现状各项指标如下。

(1)教育: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35所。其中中学15所,小学118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专门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6180人,教师2033人。

(2)文化: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2.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3.6%,有线电视入户率12.1%。现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各一所,规模均较小。现有娱乐场所10家,书店9家。

(3)医疗卫生:全县年末卫生机构81个,卫生技术人员847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19张。全年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达到5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0%。

(4)科技:全县拥有科技机构5个,拥有科技人员3918人,其中

高级职称153人。

2.2.进展战略

2.2.1.区域角色——恩施都市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休闲服务

基地

依照《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及《恩施都市总体规划》,恩施的区域功能定位是湖北省西部商贸中心、运输中心、旅游中心,其主导产业是富硒食品及旅游业。至2020年,恩施城区人口为35万。随着沪蓉、恩黔高速公路及宜(昌)万(州)铁路的逐步建成通车,以后恩施将进展为我省西部与渝、湘联系的重镇。宣恩离恩施仅38公里,车程约一小时,

属于恩施“一小时生活圈”的范围内。随着交通工具的逐步普及,交通条件的日益完善,宣恩能够利用自身条件,开发休闲、度假、餐饮住宿

乃至房地产等行业,成为大恩施都市生活圈的一部分。

2.2.2.社会进展战略——加速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

1996年,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世界首脑会议上提出,21世纪是都市的世纪。许多外国专家预言:21世纪对世界产生重大阻碍的两件事一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另一个是都市化。

宣恩县城镇化水平为15.5%,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9%),从宣恩县产业结构情况看,第一产业产值居第一位,体现社会经济进展与都市综合功能的第二、三产业,如工业、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等进展不足。都市在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进展方面的作用有限。宣恩县应该加速建构有机的城镇体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在优化本地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项目,增加就业岗位,增强都市经济实力,改革户籍制度,积极鼓舞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尽快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扩大都市规模,以城镇化促进城

乡协调进展。

2.2.

3.经济进展战略——立足县域资源,培植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

宣恩拥有丰富的生物、水力、矿产及旅游资源,其中生物资源包括经济作物(茶叶、水果、草药)及经济林等。宣恩是硒资源富集区,许多作物富含硒。矿产资源中,无烟煤探明地质储量为402万吨;铁矿地质总储量1.7亿吨;铅锌矿预测地质总储量30万吨;铜矿预测地质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