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字经简繁体毛笔字帖

三字经简繁体毛笔字帖

三字经简繁体毛笔字帖
三字经简繁体毛笔字帖

庞中华钢笔行书字帖(三字经)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

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

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

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

《三字经》钢笔楷书字帖

1 《三字经》钢笔楷书字帖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2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

3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4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

三字经(楷书)

全新硬笔书法楷书版
人 习 教 择 窦 名 教 非 玉 不 亲 能 融 宜 知 十 三 日
之 相 之 邻 燕 俱 不 所 不 知 师 温 四 先 某 而 才 月
初 远 道 处 山 扬 严 宜 琢 义 友 席 岁 知 数 百 者 星
, 。 , 。 , 。 , 。 , 。 , 。 , 。 , , , 。
性 苟 贵 子 有 养 师 幼 不 为 习 孝 能 首 识 百 天 三
本 不 以 不 义 不 之 不 成 人 礼 於 让 孝 某 而 地 纲
善 教 专 学 方 教 惰 学 器 子 仪 亲 梨 弟 文 千 人 者
。 , 。 , , , 。 , ; , 。 , 。 , 。 , 。 ,
性 性 昔 断 教 父 子 老 人 方 香 所 弟 次 一 千 三 君
相 乃 孟 机 五 之 不 何 不 少 九 当 於 见 而 而 光 臣
近 迁 母 杼 子 过 学 为 学 时 龄 执 长 闻 十 万 者 义
, 。 ,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 共 7 页

全新硬笔书法楷书版
父 曰 曰 应 此 礼 稻 人 此 曰 匏 乃 身 至 父 弟 君 人
子 秋 南 乎 五 智 梁 所 六 哀 土 八 而 玄 子 则 则 所
亲 冬 北 中 行 信 菽 食 畜 惧 革 音 子 曾 恩 恭 敬 同
, , , 。 , , , 。 , , , 。 , , , ; , 。
夫 此 曰 曰 本 此 麦 马 人 爱 木 高 子 乃 夫 长 臣 凡
妇 四 西 水 乎 五 黍 牛 所 恶 石 曾 而 九 妇 幼 则 训
顺 时 东 火 数 常 稷 羊 饲 欲 金 祖 孙 族 从 序 忠 蒙
。 , , , 。 , , , 。 , , , 。 , ; , 。 ,
曰 运 此 木 曰 不 此 鸡 曰 七 与 父 自 人 兄 友 此 须
春 不 四 金 仁 容 六 犬 喜 情 丝 而 子 之 则 与 十 讲
夏 穷 方 土 义 紊 谷 豕 怒 具 竹 身 孙 伦 友 朋 义 究
, 。 ,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 共 7 页

三字经行书书法字帖

三字经行书书法字帖 三字经行书书法字帖欣赏: 三字经行书书法字帖1 三字经行书书法字帖2 三字经行书书法字帖3 软笔行书笔法: 构成书法的主要因素是笔法的运用和字架结构。而笔法的运用,可以体现出书写的节奏和旋律。“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话虽不免有些偏颇,但也说明了用笔的重要。不讲究用笔,不管临写的外形多么准确,都只有呆板的躯壳,而不会得到内在的神韵。这就需要认真地研究运笔的方法。不同的书体在用笔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正因为有不同,踩表现出各种书体的各自特点。要想写好行书,也必须要懂得和掌握行书笔法的要领。 行书中常运用提、按、行、驻、转、折、捻、衄等几种笔法。 提,在运笔时,将笔毫向上提起,但毫收为画中。笔提起时,,笔锋收敛,书写的线条细,给人以轻的感觉。提笔过度,则漂浮无力。初学者往往在提笔上掌握不住,只有多加练习,才能提高这种控制笔的能力。 按,将笔毫向下压,力沉毫端,笔毫平铺展开,书写的线条变粗,给人以重的感觉,提与按实际上是不能分开的,往往提中有按、按中有提,只不过又是提大于按,有时按大于提。通过提

按,不但能调整笔锋,而且能使点画产生粗细、轻重、起伏等变化。提按程度不同,指、腕、肘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三者协调动作的结果。 行,是指笔的运行。行书比楷书、篆书更注意笔的快慢。运笔不可太快,太快容易失去规矩,缺失沉稳,也不可太慢,太慢则容易失去大的气势。明代书法家祝允明说:“用笔不可太迟,迟则缓无神气;不可太疾,疾则窘步而失势,不迟不速则稳雅。”初学者运笔不宜快,缓笔容易体会笔毫的运转动作。书写时不可能有绝对的快和绝对的慢,而是快慢结合,要有节奏。一般起笔处慢,转折处快;点画处慢,勾挑、牵丝处快。另外和笔、墨、纸还有一定关系。用硬笔略快;笔中含墨多时,行笔要快些,笔中含墨少时,行笔要缓;纸的吸水量大,行笔宜快,吸水量小,行笔宜慢。笔的运行对书写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行笔的快慢,应快则快,应慢则慢,协调一致,有节有律,自能恰当地表现出字的灵动的神采。 驻,即停驻用笔。行书中许多地方,为了调整节奏、增加点画起伏,采用少停的办法,稍略下按,比楷书的顿笔停得时间少。停驻用笔,实力之中有虚力,常应用在点画转折或放笔出锋前的蓄势时,使点画自身或点画与点画之间,增强轻重、虚实、刚柔对比,而又没有生硬之感。停驻用笔具有一种含蓄、轻松、自然之力。 转,即笔锋变换运行,圆转回旋,转处不出方角。在转笔时注意提笔动作,行速均匀,方能自然调动笔锋,骨力中含,婉转流畅。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说:“盖行草之笔多环绕,若信笔为之,

田英章硬笔楷书:三字经+弟子规(田字格)字帖

— 1 — 弟 子 经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父 母 呼 应 勿 缓 父 母 命 行 勿 懒 父 母 教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须 顺 承 冬 则 温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昏 则 定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居 有 常 业 无 变 事 虽 小 勿 擅 为 苟 擅 为 子 道 亏 物 虽 小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亲 心 伤 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所 恶 谨 为 去 身 有 伤 贻 亲 忧 德 有 伤 贻 亲 羞 亲 爱 我 孝 何 难 亲 憎 我 孝 方 贤 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 柔 吾 声 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 怨 亲 有 疾 药 先 尝 昼 夜 侍 不 离 床 丧 三 年 常 悲 咽 居 处 变 酒 肉 绝 丧 尽 礼 祭 尽 诚 事 死 者 如 事 生 、、、、、 、、 、、、、、、、、、、、、、、、、、、、、、、、、、、、、、、、、、、 、 、、、、、、

— 2 — 兄 道 友 弟 道 恭 兄 弟 睦 孝 在 中 财 物 轻 怨 何 生 言 语 忍 忿 自 泯 或 饮 食 或 坐 走 长 者 先 幼 者 后 长 呼 人 即 代 叫 人 不 在 己 即 到 称 尊 长 勿 呼 名 对 尊 长 勿 见 能 路 遇 长 疾 趋 揖 长 无 言 退 恭 立 骑 下 马 乘 下 车 过 犹 待 百 步 余 长 者 立 幼 勿 坐 长 者 坐 命 乃 坐 尊 长 前 声 要 低 低 不 闻 却 非 宜 进 必 趋 退 必 迟 问 起 对 视 勿 移 事 诸 父 如 事 父 事 诸 兄 如 事 兄 朝 起 早 夜 眠 迟 老 易 至 惜 此 时 晨 必 盥 兼 漱 口 便 溺 回 辄 净 手 冠 必 正 纽 必 结 袜 与 履 俱 紧 切 置 冠 服 有 定 位 勿 乱 顿 致 污 秽 衣 贵 洁 不 贵 华 上 循 分 下 称 家 对 饮 食 勿 拣 择 食 适 可 勿 过 则 、、、、、、、、、、、、、、、、、、、、、、、、、、、、、、、、、、、、、、、、、、、、 、 、、、、、、

手写体楷书练字学三字经

练习字帖
人 习 教 昔 断 教 养 师 幼 玉 不 亲 香 所 弟
之 相 之 孟 机 五 不 之 不 不 知 师 九 当 于
初 远 道 母 杼 子 教 惰 学 琢 义 友 龄 执 长
, 。 , , 。 , , 。 , , 。 , , 。 ,
《 性 苟 贵 择 窦 名 父 子 老 不 为 习 能 融 宜
三 本 不 以 邻 燕 俱 之 不 何 成 人 礼 温 四 先
字 善 教 专 处 山 扬 过 学 为 器 子 仪 席 岁 知
经 。 , 。 。 , 。 。 , 。 。 , 。 。 , 。
》 性 相 近 , 性 乃 迁 。
子 不 学 , 有 义 方 。
教 不 严 , 非 所 宜 。
人 不 学 , 方 少 时 。
孝 于 亲 , 能 让 梨 。
第 1 页 共 9 页

练习字帖
首 识 百 三 日 父 曰 运 此 曰 本 此 稻 人 此 曰 七 丝
孝 某 而 才 月 子 春 不 四 水 乎 五 粱 所 六 喜 情 与
悌 文 千 者 星 亲 夏 穷 方 火 数 常 菽 食 畜 怒 具 竹
, 。 , , 。 , , 。 , , 。 , , 。 , , 。 ,
次 一 千 天 三 夫 曰 曰 应 木 曰 不 麦 马 人 曰 匏 乃
见 而 而 地 纲 妇 秋 南 乎 金 仁 容 黍 牛 所 哀 土 八
闻 十 万 人 者 顺 冬 北 中 土 义 紊 稷 羊 饲 惧 革 音
。 , 。 。 , 。 。 , 。 。 , 。 。 , 。 。 , 。
知 某 数 , 十 而 百 。
三 光 者 , 君 臣 义 。
此 四 时 , 曰 西 东 。
此 五 行 , 礼 智 信 。
此 六 谷 , 鸡 犬 豕 。
爱 恶 欲 , 木 石 金 。
第 2 页 共 9 页

三字经硬笔书法字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

田英章硬笔楷书:三字经 弟子规(田字格)字帖

弟 子 经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父 母 呼 应 勿 缓 父 母 命 行 勿 懒 父 母 教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须 顺 承 冬 则 温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昏 则 定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居 有 常 业 无 变 事 虽 小 勿 擅 为 苟 擅 为 子 道 亏 物 虽 小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亲 心 伤 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所 恶 谨 为 去 身 有 伤 贻 亲 忧 德 有 伤 贻 亲 羞 亲 爱 我 孝 何 难 亲 憎 我 孝 方 贤 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 柔 吾 声 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 怨 亲 有 疾 药 先 尝 昼 夜 侍 不 离 床 丧 三 年 常 悲 咽 居 处 变 酒 肉 绝 丧 尽 礼 祭 尽 诚 事 死 者 如 事 生 、、、、、 、、 、、、、、、、、、、、、、、、、、、、、、、、、、、、、、、、、、、 、 、、、、、、

兄 道 友 弟 道 恭 兄 弟 睦 孝 在 中 财 物 轻 怨 何 生 言 语 忍 忿 自 泯 或 饮 食 或 坐 走 长 者 先 幼 者 后 长 呼 人 即 代 叫 人 不 在 己 即 到 称 尊 长 勿 呼 名 对 尊 长 勿 见 能 路 遇 长 疾 趋 揖 长 无 言 退 恭 立 骑 下 马 乘 下 车 过 犹 待 百 步 余 长 者 立 幼 勿 坐 长 者 坐 命 乃 坐 尊 长 前 声 要 低 低 不 闻 却 非 宜 进 必 趋 退 必 迟 问 起 对 视 勿 移 事 诸 父 如 事 父 事 诸 兄 如 事 兄 朝 起 早 夜 眠 迟 老 易 至 惜 此 时 晨 必 盥 兼 漱 口 便 溺 回 辄 净 手 冠 必 正 纽 必 结 袜 与 履 俱 紧 切 置 冠 服 有 定 位 勿 乱 顿 致 污 秽 衣 贵 洁 不 贵 华 上 循 分 下 称 家 对 饮 食 勿 拣 择 食 适 可 勿 过 则 、、、、、、、、、、、、、、、、、、、、、、、、、、、、、、、、、、、、、、、、、、、、 、 、、、、、、

三字经字帖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

相关主题